CN104243219A -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3219A
CN104243219A CN201410525055.4A CN201410525055A CN104243219A CN 104243219 A CN104243219 A CN 104243219A CN 201410525055 A CN201410525055 A CN 201410525055A CN 104243219 A CN104243219 A CN 104243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acceptor
amendment
management center
control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50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3219B (zh
Inventor
沈玉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odyy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odyy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odyy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odyy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250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3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3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2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4959 priority patent/WO201601547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3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2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身份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的方法。包括: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资源控制中心、标识管理中心;其中,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之间两两相互连接;资源控制中心分别与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连接;标识管理中心分别与资源控制中心、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连接。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实现了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2007年06月02日申请了一篇:申请号码:200710111735.1,专利名称为业务与承载分离架构下资源控制方法及设备,在上述方案中,承载控制设备先获取承载设备所支持的资源管理规则,再根据资源管理规则下发资源操作命令。可以在审计能力命令请求中增加描述资源管理规则的属性,在审计能力命令响应中以对应属性的值表示承载设备所支持的资源管理规则。也可以将承载设备所支持的资源管理规则预配置在该承载控制设备,该承载控制设备从本设备内部获取该资源管理规则。如果承载设备所支持的资源管理规则有多种,则可以由承载控制设备从中选一种,指示该承载设备后续使用该资源管理规则。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06月24日申请了一篇:申请号码为200910146754.7,专利名称为融合网络的策略控制架构及实现策略控制的方法,包括应用功能实体AF、固定网络策略决策实体及移动网络策略决策实体,其中:所述AF,用于向所述固定网络策略决策实体提供决策所需的业务信息,所述业务信息包括固定用户业务信息或移动用户业务信息;
所述固定网络策略决策实体,用于接收所述AF发送的业务信息,并对所述业务信息进行判断,若是固定用户业务信息,则根据所述固定用户业务信息制定固定网络资源控制策略;若是移动用户业务信息,则转发给移动网络策略决策实体;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决策实体,用于接收固定网络策略决策实体转发的移动用户业务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移动用户业务信息制定移动网络资源控制策略。
上述方案并没有揭示资源提供者、资源接受者、资源管理者、资源控制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实现资源精细化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身份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上述架构包括: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资源控制中心、标识管理中心;其中,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之间两两相互连接;资源控制中心分别与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连接;标识管理中心分别与资源控制中心、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的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方法。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资源供体、资源受体预先从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其对应的身份标识;同时,所述标识管理中心将所述资源供体、所述资源受体及其对应的身份标识同步至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资源控制中心获取资源控制策略;
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实现了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另外,方案中的资源供体、资源受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使得方案的适用范围更广,增强了用户的体验。
另外,方案中由资源管理中心控制授权凭证的发放及资源集中管理或者由资源控制中心控制授权凭证的发放及资源控制,而不是由单独的第三方实体管理授权凭证,大大减少了系统信令之间的交互,节约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系统的通信效率,大大增强了用户的体验。
另外,所述资源受体通过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取所述授权凭证的方式,增了系统运营方的收入。
另外,通过资源受体管理器的设置,实现了对资源受体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监控,避免了资源受体行为给资源受体管理方带来的损失。
另外,通过一定的策略,使得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得新资源,大大增强了用户的体验。
另外,通过设置资源供体对资源的控制流程,避免了资源受体无序的修改,合理保护他人的版权。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应用图1所示的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方法和流程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1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2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3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4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6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7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8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1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9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2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0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2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1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图2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2提供的资源交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示意图,包括: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资源控制中心、标识管理中心;其中,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之间两两相互连接;资源控制中心分别与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连接;标识管理中心分别与资源控制中心、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连接。
其中,资源供体为一个或多个;资源受体为一个或多个。
其中,资源供体是指:资源提供者;资源受体为资源接受者;资源管理中心为管理资源的实体;资源控制中心为控制资源交互的实体。
其中,资源供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资源受体;资源受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资源供体。
其中,标识管理中心提供了资源供体、资源受体的身份标识以及业务标识。业务标识例如:修改类型标识(永久性标识、临时性标识)。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应用图1所示的基于身份的资源控制架构方法和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资源供体、资源受体预先从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其对应的身份标识;同时,所述标识管理中心将所述资源供体、所述资源受体及其对应的身份标识同步至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其中,资源供体、资源受体预先从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其对应的身份标识的过程为:资源供体、资源受体分别向所述标识管理中心发送身份标识请求;所述标识管理中心反馈身份标识响应消息;其中,所述身份标识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资源供体或所述资源受体的身份标识信息。
步骤202:资源控制中心获取资源控制策略;
资源控制中心获取资源控制策略的方式为:资源控制中心自身配置资源控制策略或者资源控制中心从第三方实体(例如:策略控制器)中获取资源控制策略。
步骤203: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
其中,参考图3,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其中,所述资源凭证请求中携带了所述资源管理中心的地址信息;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从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修改结果信息,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和拒绝接收标识信息封装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以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其中,所述资源受体从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凭证的途径为:通过向资源管理中心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取所述授权凭证。
其中,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发送所述资源凭证请求。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发送所述资源凭证请求。
参考图4,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其中,所述资源凭证请求中携带了所述资源管理中心的地址信息;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从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发送所述资源凭证请求。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修改结果信息,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和拒绝接收标识信息封装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以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参考图5,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直接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其中,所述资源凭证请求中携带了所述资源管理中心的地址信息;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从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其中,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后,将已更新的资源提供给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存储。
参考图6,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直接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其中,所述资源凭证请求中携带了所述资源管理中心的地址信息;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从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更新完成通知,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其中,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后,将已更新的资源提供给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存储。
参考图7,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提供新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新资源请求;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了授权凭证信息。
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目标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目标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目标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其中,所述资源管理中心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的方式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自身配置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或者通过第三方实体(映射关系服务器)获取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
其中,所述资源管理中心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后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进行实时或定时同步。
参考图8,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获取新资源及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后,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新资源请求;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了授权凭证信息。
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目标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目标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目标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其中,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后,将所述新资源发送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并由所述资源管理中心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资源供体获取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的方式为:所述资源供体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所述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或者所述资源供体自身存储所述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
其中,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如表1所示:
资源供体 目标资源受体
资源供体1 资源受体A
资源供体2 资源受体B
资源供体3 资源受体C
资源供体n 资源受体Z
参考图9,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提供新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时,则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新资源请求;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接收所述新资源请求后,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所述新资源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了授权凭证信息;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目标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目标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参考图10,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获取新资源及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后,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时,则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新资源请求;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接收所述新资源请求后,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所述新资源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了授权凭证信息;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目标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目标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其中,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后,将所述新资源发送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存储。
参考图11,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并同时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其中,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之前,还包括:所述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支付一定的费用。
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其中,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所述资源凭证请求。
参考图12,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并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已更新的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资源管理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更新完成通知,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参考图13,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并同时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向资源受体发送更新完成通知,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其中,所述更新完成通知中携带了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后,将已更新的资源提供给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存储。
参考图14,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并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已更新的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向资源受体发送更新完成通知,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其中,所述更新完成通知中携带了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地址信息。
其中,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其中,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后,将已更新的资源提供给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存储。
参考图15,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提供新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之前,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并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目标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目标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目标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参考图16,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获取新资源及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后,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之前,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并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目标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目标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目标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后,将所述新资源发送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存储。
参考图17,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提供新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之前,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并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目标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参考图18,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获取新资源及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后,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之前,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并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其中,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的过程为:目标资源受体向标识管理中心发送修改类型标识请求;标识管理中心向目标资源受体反馈修改类型标识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修改类型包括:永久性修改、临时性修改;所述修改类型标识包括:永久性修改标识、临时性修改标识。
其中,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目标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下面进行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资源供体为教师、资源受体为学生、资源管理中心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资源控制中心为教育资源控制器。当然,资源供体也可以是主课堂,资源受体也可以是辅课堂,这里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
教师通过教师端更新已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并将其放入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触发教育资源控制器向学生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学生支付一定的费用后,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教育资源控制器;教育资源控制器收到通知后,指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向学生提供所述增值测试题答案。该方案也可以教师通过教师端更新已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后,直接触发教育资源控制器向学生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学生支付一定的费用后,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教育资源控制器;教育资源控制器收到通知后,指示教师向学生提供所述增值测试题答案。若学生修改老师提供的更新已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修改结果信息;若是永久性修改,则教育资源控制器向老师发送该修改结果信息;若老师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后,控制学生将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若为临时性修改,则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拒绝接收学生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另外,教师通过教师端更新已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并将其放入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触发教育资源控制器向学生的家长客户端(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家长通过资源受体管理器,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教育资源控制器;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向学生提供所述增值测试题答案。该方案也可以教师通过教师端更新已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后,触发教育资源控制器向学生的家长客户端(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家长通过资源受体管理器,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教育资源控制器;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教师向学生提供所述增值测试题答案。若学生修改老师提供的更新已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修改结果信息;若是永久性修改,则教育资源控制器向老师发送该修改结果信息;若老师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后,控制学生将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若为临时性修改,则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拒绝接收学生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另外,若教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至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根据获取的教师与学生对照表,确定属于本班学生,则向本班学生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非本班学生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请求,则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非本班学生向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发送资源凭证请求;非本班学生支付一定的费用后,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教育资源控制器;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向非本班学生提供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该方案也可以教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后,直接根据教师与学生对照表,确定属于本班学生,则向本班学生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非本班学生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请求,则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非本班学生向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发送资源凭证请求;非本班学生支付一定的费用后,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教育资源控制器;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师向非本班学生提供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学生修改老师提供的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修改结果信息;若是永久性修改,则教育资源控制器向老师发送该修改结果信息;若老师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后,控制学生将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若为临时性修改,则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拒绝接收学生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另外,若教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至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根据获取的教师与学生对照表,确定属于本班学生,则向本班学生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非本班学生获取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时,通过家长客户端先家长发送新资源请求,若家长同意并且支付了一定的费用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教育资源控制器;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向非本班学生提供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该方案也可以教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后,直接根据教师与学生对照表,确定属于本班学生,则向本班学生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非本班学生获取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时,通过家长客户端先家长发送新资源请求,若家长同意并且支付了一定的费用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教育资源控制器;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师向非本班学生提供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学生修改老师提供的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修改结果信息;若是永久性修改,则教育资源控制器向老师发送该修改结果信息;若老师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后,控制学生将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若为临时性修改,则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拒绝接收学生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另外,若教师已更新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并上传至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后,触发学生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学生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从教育资源控制器中获取授权凭证后,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向学生提供已更新增值测试题答案。该方案还可以为若教师已更新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并上传至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后,触发学生通过家长客户端向家长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在征得家长同意并且家长支付了一定费用的前提下,从教育资源控制器获取授权凭证;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向学生提供已更新增值测试题答案。若学生修改老师提供的更新已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修改结果信息;若是永久性修改,则教育资源控制器向老师发送该修改结果信息;若老师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后,控制学生将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若为临时性修改,则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拒绝接收学生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另外,若教师已更新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后,触发学生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学生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从教育资源控制器中获取授权凭证后,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师向学生提供已更新增值测试题答案。该方案还可以为若教师已更新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后,触发学生通过家长客户端向家长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在征得家长同意并且家长支付了一定费用的前提下,从教育资源控制器获取授权凭证;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师向学生提供已更新增值测试题答案。若学生修改老师提供的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修改结果信息;若是永久性修改,则教育资源控制器向老师发送该修改结果信息;若老师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后,控制学生将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若为临时性修改,则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拒绝接收学生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若学生修改老师提供的更新已提供给学生的增值测试题答案,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修改结果信息;若是永久性修改,则教育资源控制器向老师发送该修改结果信息;若老师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后,控制学生将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若为临时性修改,则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拒绝接收学生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另外,若教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至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根据获取的教师与学生对照表,确定属于本班学生,则向本班学生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非本班学生获取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时,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所述非本班学生在支付了一定费用后,从教育资源控制器获取授权凭证;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向学生提供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该方案还可以为:若教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并获取教师与学生对照表,确定属于本班学生,则向本班学生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非本班学生获取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时,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所述非本班学生在支付了一定费用后,从教育资源控制器获取授权凭证;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师向学生提供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学生修改老师提供的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修改结果信息;若是永久性修改,则教育资源控制器向老师发送该修改结果信息;若老师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后,控制学生将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若为临时性修改,则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拒绝接收学生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另外,若教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至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后,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根据获取的教师与学生对照表,确定属于本班学生,则向本班学生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非本班学生获取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时,则通过家长客户端向家长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在征得家长同意并且家长支付了一定费用的前提下,从教育资源控制器获取授权凭证;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向学生提供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另外,若教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并获取教师与学生对照表,确定属于本班学生,则向本班学生发送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非本班学生获取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时,则通过家长客户端向家长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在征得家长同意并且家长支付了一定费用的前提下,从教育资源控制器获取授权凭证;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教师向学生提供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若学生修改老师提供的该套全新的测验题及答案,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发送修改结果信息;若是永久性修改,则教育资源控制器向老师发送该修改结果信息;若老师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教育资源控制器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接收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后,控制学生将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若为临时性修改,则所述教育资源控制器指示所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拒绝接收学生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9,根据本发明的资源管理中心可分别统计预设时段内(例如每月进行一次统计)各个资源受体上传的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根据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获得所述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获得各个资源受体分别对应的资源优越因子;资源控制中心根据各个资源受体的资源优越因子所处的资源优越因子区间,对各个资源受体进行划分并将划分结果通知资源管理中心;资源管理中心为处于不同资源优越因子区间的资源受体推送不同的信息或者设置不同的资源使用权限。
在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分别统计预设时段内各个资源受体上传的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参考图19):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或者修改所述资源供体提供的新资源,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上传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转发所述资源上传请求至所述资源供体;
所述资源供体接收所述资源上传请求后,若同意上传,则反馈资源上传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转发所述资源上传响应消息至所述资源受体;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上传响应消息后,上传修改的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此外,在所述资源供体接收所述资源上传请求后,若拒绝上传,则反馈拒绝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在一具体场景中,学生A修改教师B更新后的一课件,并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上传请求,资源控制中心将该资源上传请求转发至该教师B(教师B登录在线课堂账户后可获得该资源上传请求,或由客户端主动通知教师B),教师B若同意上传,则将同意消息反馈给资源控制中心。资源控制中心将该同意消息反馈给学生A,在学生A接收到该同意消息之后,将修改的课件上传至资源管理中心,完成对修改课件的上传。教师B如果拒绝上传,则反馈拒绝响应消息给资源控制中心,资源控制中心进而将该拒绝响应消息发送给学生A。
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可以理解成资源被下载或者被转载或者被引用作为参考资料的次数,资源的被修改次数可以是被修改过错误或被补充内容的次数,在必要的情况下,在资源被修改时需要得到作者或第三方的认可,资源管理中心才可以接收修改内容。资源受体的资源优越因子体现了资源受体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其所提供资源的优质性。根据资源受体的资源优越因子对各资源受体进行划分,并为处于不同资源优越因子区间的资源受体推送不同的信息或者设置不同的资源使用权限,如表1所示和表2所示。
表1
其中,表1中信息推送的内容可以灵活设置,在此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对于X≥a时,向资源受体M、资源受体N实时推送更新的资源;对于b≤X<a时,向资源受体P一周推送一次更新的资源;对于X<b时,向资源受体W一个月推送一次更新的资源。
表2
其中,表2中资源使用权限的内容可以灵活设置,在此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对于X≥a时,资源受体M、资源受体N的使用权限为可访问收费区间在大于100元的资源;对于b≤X<a时,资源受体P的使用权限为可访问收费区间在大于10元且小于或等于100元的资源,对于X<b时,资源受体W使用权限为可访问收费区间在小于或等于10元的资源。
其中,根据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计算得到上述资源优越因子,例如资源优越因子是资源的被引用次数与被修改次数之间的比值。具体地,获取资源受体的资源优越因子的方式可以为:
其中,mi是资源的被引用次数,ni是资源的被修改次数,pi是资源优越因子。
假设上表1和表2中资源优越因子区间的边界值a=3,b=1,资源受体P所提供的资源W的被引用次数是100,被修改次数是50,计算得到该资源的优越因子是100/50=2,结合表1可知,2处于b≤X<a该区间中,资源受体P可以获得推送高级教师、普通教师上传的资源的资格。结合表2可知,资源受体P的资源使用权限是只能访问2个月前的资源。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0,根据本发明的资源控制中心根据各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获取各资源的资源评估因子;根据所述各资源的资源评估因子所处的资源评估因子区间,对所述各资源进行划分;所述资源管理中心为处于不同资源评估因子区间的资源设置不同的使用等级,不同的使用等级对应不同等级的资源受体,如表3所示:
表3
表3中的资源受体的划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X≥c时,对于资源O、资源P而言,可以设置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的资源受体有权使用;d≤X<c时,对于资源Z而言,可以设置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的资源受体有权使用;X<d时,对于资源K而言,可以设置获得市级竞赛一等奖的资源受体有权使用。
另外,资源控制中心可根据以下公式获取各资源的资源评估因子:
p i = m i n i , 其中, m i = x i Σ k = 1 n x k , n i = y i Σ k = 1 n y k , xi是任一资源的被引用次数,yi是任一资源的被修改次数,pi是任一资源的资源评估因子,n是总资源数。
假设一共有三个资源,分别为A、B和C,其修改次数、被引用次数和资源评估因子情况如下表4所示。
资源 被引用次数(x) 被修改次数(y) 资源评估因子(m)
A 120 10 1.2
B 100 8 1.25
C 60 10 0.6
表4
资源A的资源评估因子的计算过程:
m A = x A x A + x B + x C = 120 120 + 100 + 60 ≈ 0.42 n A = y A y A + y B + y C = 10 10 + 8 + 10 ≈ 0.35 , p A = m A n A = 0.42 0.35 = 1.2 .
同理,资源B的资源评估因子的计算过程:
m B = x B x A + x B + x C = 100 120 + 100 + 60 ≈ 0 . 35 , n B = y B y A + y B + y C = 8 10 + 8 + 10 ≈ 0 . 28 , p B = m B n B = 0 . 35 0 . 28 = 1.25 .
资源C的资源评估因子的计算过程:
m C = x C x A + x B + x C = 60 120 + 100 + 60 ≈ 0 . 21 n C = y c y A + y B + y C = 10 10 + 8 + 10 ≈ 0.36 , p c = m c n c = 0 . 21 0.36 ≈ 0.6 .
假设表3中的资源评估因子区间的边界c=1,d=0.5,那么资源A和资源B对应的资源使用等级是一级,只有年度考试平均分大于90分的资源受体才能使用资源A和资源B。而资源C对应的资源使用等级是二级,只有年度考试平均分大于80分且小于等于90分的资源受体才能使用资源C。
此外,参考图21,资源管理中心将采集的各个资源受体的分数评估值传输至资源控制中心;资源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不同分数区间等级将各个资源受体划分为多个资源受体群,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之间进行匹配,获取互助群,并将互助群信息通知各资源受体;资源控制中心统计预设时段内互助群中的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若互助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大于预设值,则触发资源管理中心向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推送对应的信息。
其中,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之间进行匹配,获取互助群的过程为:
若将分数区间等级划分为第一分数区间等级、第二分数区间等级、第三分数区间等级、第四分数区间等级;其中,第一分数区间等级>第二分数区间等级>第三分数区间等级>第四分数区间等级;
第一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四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第二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三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或者第二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四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第一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三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或者第一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二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第三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四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
假设第一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四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第二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三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如下表5所示:
表5
如表5所示:向互助群中高分数区间中的资源受体所推送对应的信息还可以是其它的信息,在此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X>a时,推送特级教师上传的资源;0≤X<a时,推送高级教师上传的资源。
假设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资源受体的分数评估值例如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根据预设的考试分数区间等级将学生分为多个学生群,例如表6所示:
分数区间(Z) 分数区间等级 学生群
90<Z≤100 等级一 学生群A
80<Z≤90 等级二 学生群B
60<Z≤80 等级三 学生群C
Z≤60 等级四 学生群D
表6
将学生群A和学生群D结合为互助群W1,将学生群B和学生群C结合为互助群W2(也可以将学生群A和学生群B结合为互助群W3,学生群C与学生群D结合为互助群W4)。这样,学生群A与学生群D形成互帮对,学生群B和学生群C形成互帮对。
在有新的考试分数输入后,进行重新统计,原来在学生群D中的学生有可能进入学生群B或C,学生群C中的学生有可能进入学生群A。例如针对互助群:学生群A和学生群D。学生群D中有8个学生,其中有2个学生在下一次分配中被划入学生群C中,由此可计算出互助群W1中学生群D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是2/8=0.25。
如果表5中的a=0.2,那么学生群A与学生群D该互助群的脱离率0.25大于a,根据表5可知,资源管理中心向学生群A中的学生推送资源评估因子大于R(R的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资源。或者,也可以使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获得最高资源使用权限,或当有新资源或更新出最优资源时,将新资源或更新的最优资源推送给该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2,资源管理中心将采集的各个资源受体的分数评估值传输至资源控制中心;资源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不同分数区间等级将各个资源受体划分为多个资源受体群,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之间进行匹配,获取互助群;资源控制中心统计预设时段内所述互助群中的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若互助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大于预设值,则资源控制中心为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设置最高的资源访问权限并将权限设置结果推送给资源管理中心;资源管理中心根据权限设置结果,控制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对资源管理中心中的资源进行访问。
结合参考表6可知:若将学生群A和学生群D结合为互助群W1,将学生群B和学生群C结合为互助群W2。
表7
假设表7中a=1,针对互助群:学生群A和学生群D,计算出与该互助群中学生群D对应的脱离率是2/8(学生群D中有8个学生,其中有2个学生在下一次分配中被划入学生群C中,由此可计算出互助群W1中学生群D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是2/8=0.25),该脱离率小于1,则结合表7可知,该互助群中的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即学生群A)中的资源受体的资源访问权限是查看和转载。也就是说学生群A中的学生享有对资源的查看、转载权限。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实现了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另外,方案中的资源供体、资源受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使得方案的适用范围更广,增强了用户的体验。
另外,方案中由资源管理中心控制授权凭证的发放及资源集中管理或者由资源控制中心控制授权凭证的发放及资源控制,而不是由单独的第三方实体管理授权凭证,大大减少了系统信令之间的交互,节约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系统的通信效率,大大增强了用户的体验。
另外,所述资源受体通过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取所述授权凭证的方式,增了系统运营方的收入。
另外,通过资源受体管理器的设置,实现了对资源受体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监控,避免了资源受体行为给资源受体管理方带来的损失。
另外,通过一定的策略,使得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得新资源,大大增强了用户的体验。
另外,通过设置资源受体对资源的控制流程,避免了资源受体无序的修改,合理保护他人的版权。
另外,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获取优质资源以及优质资源供体(或资源受体),从而能够使优质资源供体使用优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包括: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资源控制中心、标识管理中心;其中,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之间两两相互连接;资源控制中心分别与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连接;标识管理中心分别与资源控制中心、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连接。
2.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资源供体、资源受体预先从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其对应的身份标识;同时,所述标识管理中心将所述资源供体、所述资源受体及其对应的身份标识同步至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资源控制中心获取资源控制策略;
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其中,所述资源凭证请求中携带了所述资源管理中心的地址信息;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从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临时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修改结果信息,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和拒绝接收标识信息封装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以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拒绝接收所述资源受体提供的所述修改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所述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从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直接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从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直接触发资源控制中心向资源受体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所述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从资源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凭证并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接收所述通知后,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提供新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新资源请求;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了授权凭证信息。
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获取新资源及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后,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新资源请求;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了授权凭证信息;
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提供新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时,则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新资源请求;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接收所述新资源请求后,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所述新资源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了授权凭证信息;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获取新资源及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后,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时,则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新资源请求;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接收所述新资源请求后,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所述新资源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接收所述资源凭证请求后,向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了授权凭证信息;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获取授权凭证后,通知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并同时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已更新的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并将更新的资源放入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并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其中,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至少携带了修改类型标识、资源供体同意消息和修改结果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并同时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已更新的资源;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资源供体更新已提供给资源受体的资源后,触发资源受体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并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已更新的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提供新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之前,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并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获取新资源及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后,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之前,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并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18.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提供新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后,触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之前,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并指示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所述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若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19.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控制中心根据获取的资源控制策略,控制资源供体、资源受体、资源管理中心、标识管理中心之间资源的交互的过程为:
所述资源供体获取新资源及资源供体与资源受体对照表后,确定目标资源受体并向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所述新资源;
若非目标资源受体获取所述新资源之前,向资源受体管理器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向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凭证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资源凭证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受体管理器并指示所述资源供体向所述非目标资源受体提供所述新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凭证响应消息中携带授权凭证信息;
在所述目标资源受体修改所述新资源,则从所述标识管理中心获取对应的修改类型标识并将所述修改类型标识携带在修改结果信息中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若所述修改类型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将所述修改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供体;
若所述资源供体同意修改结果,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反馈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所述修改结果响应消息之后,同时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和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发送修改结果响应消息;
所述目标资源受体将所述修改结果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20.根据权利要求3-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分别统计预设时段内各个资源受体上传的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根据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获得的所述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获得各个资源受体分别对应的资源优越因子;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根据各个资源受体的资源优越因子所处的资源优越因子区间,对所述各个资源受体进行划分并将划分结果通知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为处于不同资源优越因子区间的资源受体推送不同的信息或者设置不同的资源使用权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分别统计预设时段内各个资源受体上传的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资源受体修改所述资源供体已更新的资源或者修改所述资源供体提供的新资源,则向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发送资源上传请求;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转发所述资源上传请求至所述资源供体;
所述资源供体接收所述资源上传请求后,若同意上传,则反馈资源上传响应消息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转发所述资源上传响应消息至所述资源受体;
所述资源受体接收所述资源上传响应消息后,上传修改的资源至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资源受体的资源优越因子的方式为:
其中,mi是资源的被引用次数,ni是资源的被修改次数,pi是资源优越因子。
23.根据权利要求3-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分别统计预设时段内各个资源受体上传的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根据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获得的所述资源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修改次数,获取各资源的资源评估因子;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根据所述各资源的资源评估因子所处的资源评估因子区间,对所述各资源进行划分并将划分结果通知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为处于不同资源评估因子区间的资源设置不同的使用等级,不同的使用等级对应不同等级的资源受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中心获取各资源的资源评估因子的方式为:
p i = m i n i , 其中, m i = x i Σ k = 1 n x k , n i = y i Σ k = 1 n y k , xi是任一资源的被引用次数,yi是所述任一资源的被修改次数,pi是所述任一资源的资源评估因子,n是总资源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将采集的各个资源受体的分数评估值传输至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不同分数区间等级将所述各个资源受体划分为多个资源受体群,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之间进行匹配,获取互助群;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统计预设时段内所述互助群中的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
若所述互助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大于预设值,则触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向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推送对应的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之间进行匹配,获取互助群的过程为:
若将分数区间等级划分为第一分数区间等级、第二分数区间等级、第三分数区间等级、第四分数区间等级;其中,第一分数区间等级>第二分数区间等级>第三分数区间等级>第四分数区间等级;
第一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四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第二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三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
或者
第二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四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第一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三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
或者
第一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二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第三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第四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结合,形成互助群。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受体脱离率是指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互助群的数量与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全部受体数量的比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互助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大于预设值,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向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发送信息推送请求;其中,所述信息推送请求中携带了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信息;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接收所述信息推送请求后,向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推送对应的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管理中心将采集的各个资源受体的分数评估值传输至所述资源控制中心;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不同分数区间等级将所述各个资源受体划分为多个资源受体群,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与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之间进行匹配,获取互助群;
所述资源控制中心统计预设时段内所述互助群中的低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
若所述互助群中的资源受体脱离率大于预设值,则所述资源控制中心为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设置最高的资源访问权限并将权限设置结果推送给所述资源管理中心;
所述资源管理中心根据所述权限设置结果,控制高分数区间等级对应的资源受体群中的资源受体对所述资源管理中心中的资源进行访问。
CN201410525055.4A 2014-08-01 2014-10-08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3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5055.4A CN104243219B (zh) 2014-08-01 2014-10-08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PCT/CN2015/074959 WO2016015477A1 (zh) 2014-08-01 2015-03-24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6942.X 2014-08-01
CN201410376942 2014-08-01
CN201410376942X 2014-08-01
CN201410525055.4A CN104243219B (zh) 2014-08-01 2014-10-08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3219A true CN104243219A (zh) 2014-12-24
CN104243219B CN104243219B (zh) 2015-09-30

Family

ID=52230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50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3219B (zh) 2014-08-01 2014-10-08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3219B (zh)
WO (2) WO201601536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5477A1 (zh) * 2014-08-01 2016-02-04 沈玉将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WO2016127471A1 (zh) * 2015-02-10 2016-08-18 沈玉将 一种数据流控系统、数据流控设备及终端
WO2018045977A1 (zh) * 2016-09-09 2018-03-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共享资源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87222A (zh) * 2018-08-01 2018-12-25 阔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课堂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0621A (zh) * 2005-08-10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用户的业务提供承载控制的方法
CN101388811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接入网的接入控制方法
WO2011134154A1 (zh) * 2010-04-29 2011-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捆绑网络资源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609A (zh) * 2007-05-25 2007-10-31 上海众恒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174326A (zh) * 2007-11-16 2008-05-07 广东工业大学 工程训练管理系统
US8266284B2 (en) * 2008-05-16 2012-09-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from reputation shaping a peer-to-peer network
GB2487466A (en) * 2009-11-06 2012-07-25 Ibm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security objects
CN101968932A (zh) * 2010-09-19 2011-02-09 深圳市摩拓触摸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智能互动教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10135831B2 (en) * 2011-01-28 2018-11-20 F5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bining an access control system with a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CN103078859B (zh) * 2012-12-31 2016-03-02 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系统权限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6015366A1 (zh) * 2014-08-01 2016-02-04 苏州阔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WO2016015363A1 (zh) * 2014-08-01 2016-02-04 苏州阔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0621A (zh) * 2005-08-10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用户的业务提供承载控制的方法
CN101388811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接入网的接入控制方法
WO2011134154A1 (zh) * 2010-04-29 2011-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捆绑网络资源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5477A1 (zh) * 2014-08-01 2016-02-04 沈玉将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WO2016127471A1 (zh) * 2015-02-10 2016-08-18 沈玉将 一种数据流控系统、数据流控设备及终端
WO2018045977A1 (zh) * 2016-09-09 2018-03-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共享资源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87222A (zh) * 2018-08-01 2018-12-25 阔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课堂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15366A1 (zh) 2016-02-04
CN104243219B (zh) 2015-09-30
WO2016015477A1 (zh)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3219B (zh) 一种基于身份业务标识的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方法
CN104079636B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校园网
WO2020212337A1 (de) Verfahren zum direkten übertragen von elektronischen münzdatensätzen zwischen endgeräten sowie bezahlsystem
CN109936509A (zh) 一种基于多元身份的设备群组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4320380A (zh) 一种资源控制架构及应用该架构的方法
CN10911822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智能追责系统及方法
CN101895388A (zh) 分布式动态密钥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1119578B (zh) 多播控制系统及方法
DE60202578T2 (de) Drahtlose Verbindungen kurzer Reichweite in einem Telekommunikationsnetz
Rajaonah et al. E-learning training in railway engineering
EP3457628B1 (de) Authentifizierung von datenquellen über eine uni-direktionale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CN106204370B (zh) 一种互动管理方法、互动管理平台及互动管理系统
CN11420508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中安码认证方法及系统
Zhu et al. A sharing platform of emergency cars based on blockchain environment
Wei et al.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Chinese approach to a sustainable and learning society
Kamel ICT4D
Chen et al. Design and practice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for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133891A (zh) 一种基于业务流组装开发的云端协同教学管理平台
CN114139888A (zh) 一种可自动评分并复核的智能站scd文件培训考核系统
Boye The Role of OECD Territorial Reviews in Policy Conception and (Contemporary) Regional Development
CN106612200A (zh) 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
Gupta Gyan Vahini-Creation of an Open Access Nation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 Grid through Functional Separation Using Smart Contracts and Blockchain
CN109615318A (zh) 一种基于多种用户身份的业务流程步骤设计管理的方法
Putra et al. Application-base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aly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qlue by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Jakarta
DE19934467C2 (de) Verfahren zur Nutzung eines gemeinsamen Dienstes aus unterschiedlichen Telekommunikationsnetz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21 Suzhou Industrial Park Road No. 8 only Weiting Technology Venture Building 7 floor

Applicant after: Kuo Di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21 Suzhou Industrial Park Road No. 8 only Weiting Technology Venture Building 7 floor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Kuod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UZHOU KUOD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TO: CODYY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