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1931A - 连接器组合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1931A
CN104241931A CN201410526101.2A CN201410526101A CN104241931A CN 104241931 A CN104241931 A CN 104241931A CN 201410526101 A CN201410526101 A CN 201410526101A CN 104241931 A CN104241931 A CN 104241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recess
arra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61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1931B (zh
Inventor
任俊江
张顺华
赵善记
邓忠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261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1931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41052610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42419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1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1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1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1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包括可相匹配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端子阵列,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板、第一侧壁、第一端壁以及它们合围而成的相互连通的第一凹进部和宽度较大的第一导引槽,所述第一凹进部的中间凸出延伸一凸岛部,所述第一导引槽内壁设有第一锁定部。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的第二端子阵列,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板、第二侧壁和第二导接部以及它们合围形成的第二凹进部,所述第二导装部上设置有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二导装部可收容在所述第一导引槽内,所述第二锁定部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相互卡合。该连接器组合件结构可靠且具有防松脱效果,便于实现小型化。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合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背景技术
作为相互嵌合连接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通常用于将一对平行的电路板相互电性连接,众所周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的连接器组合件。该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合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包括第一、第二壳体和若干分别相应地收容于所述第一、第二壳体内的第一和第二导电端子,且分布在第一、第二连接器中的相应位置上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分别相应地相互插接,从而实现第一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最终实现两块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如所述专利公开文本,虽然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增设骨位、较厚实的第一、二导装部、第一、二卡槽、第一、二导电端子结构和安装部等方式实现了结构较为可靠的较小型化设计,但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对小型化的进一步需要,这种结构连接器的形状相对来说仍然较大,无法实现进一步小型化,尤其所述的第一、二导电端子由于通过冲压折弯成形无法更加小型化,且这种结构强度相对较弱,连接器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另外,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的过程中,由于插接操作不当、环境振动等原因,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能会松脱,偏离预定的插接位置,容易造成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电气接触不稳定,从而便会使得导电端子之间不能很好地接触,甚至断开,进而影响连接器组合件的可靠性能。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707388U。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具有高可靠性又具有防松脱效果、并便于实现小型化的连接器组合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固持于所述第一壳体并沿纵向等距排列的第一端子阵列;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由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四周竖直地凸出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和第一端壁,并形成有第一凹进部和在所述第一凹进部的两端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凹进部连通的第一导引槽,所述第一导引槽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凹进部内从所述第一底板向上凸出并纵向延伸形成有凸岛部;所述第一导引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可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通过模塑成型结合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子阵列,所述第二端子阵列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结合时与所述第一端子阵列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板、由该第二底板的两侧缘竖直地凸出延伸形成的两相对的第二侧壁和与所述第二侧壁两端相连的第二导装部,所述的第二底板、第二侧壁与第二导接部合围形成一第二凹进部;所述第二导装部上设置有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二导装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结合时收容在所述第一导引槽内,所述第二锁定部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相互卡合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岛部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为从底部开始渐变渐小的梯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凸岛部与所述第一端壁之间从第一底板上凸出延伸形成第一凸起骨部,该第一凸起骨部将所述凸岛部与第一端壁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骨部为两个沿纵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肋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阵列分列成两排且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凸岛部的两侧,所述凸岛部沿与纵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内凹的隔栏阵列,所述每个隔栏将分列于所述凸岛部两侧的第一端子绝缘地隔开,所述每个隔栏的上部设置有比隔栏宽度更宽的隔栏加强部,并在下方形成第一辅助槽,所述隔栏加强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隔栏的长度大致相当。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阵列的每个第一端子由一等厚的金属板材形成,其包括一近似U形的固持部、从所述固持部的一外侧底部向上倾斜延伸且宽度渐变渐细的第一基体部、由该第一基体部的末端以与该第一基体部末端等宽的弧形弯折延伸而成的板簧部以及由该板簧部末端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的抵触部,所述固持部的另一侧底部延伸形成一第一端子焊接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板簧部紧凑地容置在所述第一辅助槽内,所述每个第一端子通过固持部的U形内壁上设置的突起卡抵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每个第一端子通过所述抵触部与相应的所述每个第二端子接触,所述固持部的靠近抵触部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呈三角形的楔形凸部,用以辅助提供推挤力使所述抵触部与所述第二端子更好地接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每个第二端子包括沿宽度方向朝向远离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二端子焊接部和由该第二端子焊接部的一端侧弯折再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焊接部弧形弯折延伸形成的U形接触部;所述U形接触部跨靠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并分别在外露的两相对侧面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抵触部和楔形凸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结合时分别对应地卡合在相应的凹陷部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阵列通过模塑成形结合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二凹进部的内侧墙上设置有间隔凹部阵列,所述间隔凹部阵列与所述第二端子阵列两两相邻地排布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每个间隔凹部的宽度与相邻的任意两个第二端子之间的最小间隙宽度相等。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墙上设置有第二间隙凹部阵列,所述每个第二间隙凹部从第二底板的底面开口并在外侧墙上竖直地贯通一段距离,所述第二间隔凹部阵列与所述第二端子阵列两两相邻地排布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每个第二间隔凹部的宽度与相邻的任意两个第二端子之间的最小间隙宽度相等。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由金属板材制成,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由一沿第一壳体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平板壁和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第一侧板壁组成的呈近U形的第一主体部、电性连接到印制板的第一安装加强部和与所述第二锁定部卡合的第一弹壁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一端壁上;由所述第一平板壁的两端底缘弯折延伸形成的沿宽度方向伸展的两个第一连接部,由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缘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并超出第一壳体外缘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加强部,由所述每个第一侧板壁的上方弯折形成倒U形的所述第一弹壁部,该第一弹壁部夹持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且在面向所述第一导引槽的侧面上具有锁凹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部由金属板材制成,包括U形的第二主体部、由该第二主体部底部分别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第二安装加强部、由所述第二主体部U形的外侧缘以弧形弯折形成的一弯折部、由该弯折部末端沿纵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由该第二连接部弯折并沿宽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触板部,所述第二触板部的外侧延伸有卡钩,所述卡钩可以与所述锁凹部卡合。
本发明所公开的连接器组合件,增加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装时的防止彼此松脱的效果,提高了第一端子阵列与第二端子阵列的电性连接的匹配连接水平,避免了每个第一端子和相应的每个第二端子之间匹配后松脱的可能,还改善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可靠性,避免了不良率。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组合件尤其在外形小型化时其效果和优势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分别为一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器的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a、2b所述的第一连接器的零件拆分示意图。
图4为图2a、图2b所述的第一连接器的示意第一端子与第一壳体组合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a、2b所述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a、图6b分别为图2a、2b所述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锁定部的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a、图7b为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a、7b所述的第二连接器的零件拆分示意图。
图9为图7a、图7b所述的第二连接器的示意第二端子与第二壳体组合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a、图10b分别为图7a、7b所述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7a、7b所述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锁定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组合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连接器组合件10        第一连接器100          第二连接器200
第一壳体110           第一侧壁120            第一端壁130
第一底板140           第一凹进部150          插接空间151
第一端子阵列190       第一端子190a           固持部191
固持部固定壁191a      固持部可动壁191b       固持部底壁191c
楔形凸部191d          突起191e               第一基体部192
板簧部193             抵触部194              第一端子焊接部195
第一导引槽170         第一凸起骨部171        凸岛部 160
隔栏阵列161           隔栏161a               隔栏加强部162a
第一辅助槽163         第一容腔121            第二容腔122
第三容腔123           第一锁定部180          第一主体部181
第一平板壁181a        第一侧板壁181b         第一安装加强部183
第一连接部182         第一弹壁部184          锁凹部184a
第二壳体210           第二底板240            第二侧壁220
第二导装部230         第二凹进部250          第二锁定部260
第二主体部261         第二底壁段261a         第二直壁段261b
凸起261c              第二安装加强部262      弯折部263
第二连接部264         第二触板部265          卡钩265a
第二端子阵列270       第二端子270a           第二端子焊接部271
U形接触部272          凹陷部272a、272b       内侧墙220a
外侧墙220b            间隔凹部阵列221        间隔凹部221a
第二间隙凹部阵列222   第二间隙凹部222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10包括可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所述的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分别配置于不同的印制板(简称PCB,图中未示出)的安装面上,构成以相对于印制板的安装面垂直的方向为插拔方向的连接器组合件,本文中所描述的竖直方向即为前述的插拔方向,所描述的纵向方向即为所述第一连接器100或第二连接器200的长边所在的方向,所述的宽度方向即为所述第一连接器100或第二连接器200的短边所在的方向,三个方向两两垂直形成一个立体的方位。
请参阅图2a、图2b,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收容并固持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20内并沿纵向等距排列成两排的第一端子阵列190,所述第一端子阵列190由若干个相同的第一端子190a沿纵向等距排列而成。
第一壳体110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大致为薄型的长方体外形。第一壳体120沿纵向延伸的长度为大约8.5mm,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为大约2.1mm,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大约为0.75mm。当然,上述尺寸可适当地改变。
继续参考图2a、图2b,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底板140、设置在第一底板140上并由其一侧四周竖直地凸出延伸形成的沿纵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20和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端壁130、由第一底板140和第一侧壁120围成的第一凹进部150、收容在第一凹进部150中并从第一底板140向上凸出并纵向延伸的凸岛部160、设置在第一凹进部150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凹进部150连通的两个第一导引槽170、所述每个第一导引槽170内从所述第一底板140竖直地凸出的第一凸起骨部171。所述的第一凹进部150在第一侧壁120和凸岛部160之间构成一狭长的插接空间151,所述的第一凸起骨部171为位于所述凸岛部160与所述第一端壁130之间的两个沿纵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条形状肋条,将所述凸岛部160与第一端壁130连接在一起,用于提高第一底板140和第一端壁130的强度,防止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插入和拔出过程中出现第一底板破裂或第一端壁裂开的情况。
保证了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嵌合插装时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3、图4所示,第一侧壁1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沿纵向延伸的长边和相对设置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短边。长边和短边大致垂直,且高度(竖直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所述第一导引槽170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进部150的宽度,所述第一导引槽170的内壁上设置有金属制成的第一锁定部180,该第一锁定部180通过模塑成形结合固定于第一壳体110上。
第一凸岛部160为沿纵向延伸的大致呈长方体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岛部160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为从底部开始渐变渐小的梯形,即其上部分的宽度略小于下部分的宽度,以便提供导向作用,有利于两个连接器的匹配连接。所述第一凸部160凸出于第一底板110上,且收容在第一凹进部150中间位置。第一凸岛部160与第一侧壁120的长边相互平行,且第一凸岛部160与两个第一侧壁120的长边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的插装空间151,使得第一凹进部150可以收容第二连接器200。第一凸岛部160与第一侧壁120的竖向高度大致相同,或者第一凸岛部160的高度稍微大于第一侧壁120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岛部160的数量为一个,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凸岛部160。第一凸岛部160的数量并不做特别的限制。第一凸岛部160的宽度为大约0.8mm,当然,该尺寸可适当地改变。在第一凸岛部160和第一侧壁120的长边之间开设有两排安装收容第一端子190a的第一端子收容槽,该第一端子收容槽由在底部贯通的配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0上的第一容腔12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0的朝向第一凹进部150的一侧端的第二容腔122和布设于所述第一凸岛部160一侧端的第三容腔123组成,每一排第一端子收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端子190a的数量相同,具体详述见下文。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凸岛部160沿与纵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内凹的隔栏阵列161,由若干个沿纵向等距排列的隔栏161a组成,所述每个隔栏161a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收容槽之间,并将分列于所述凸岛部160两侧的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内的第一端子190a绝缘地隔开,所述每个隔栏161a的上部设置有比隔栏161a宽度更宽的隔栏加强部162a,并在下方形成第一辅助槽163,所述隔栏加强部162a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隔栏161a的长度大致相当。
由于小型化发展需要,传统技术中的隔栏161a的宽度只有约为0.2mm左右,而竖向的长度方向约为0.6mm以上,强度非常脆弱,导致所述凸岛部160在作业过程中断裂,本发明实施例将隔栏161a的竖向长度缩短为大概0.3mm左右,提高了抗破坏能力,同时通过在隔栏161a的上部增设宽度为0.6mm、竖向长度约为0.3mm的隔栏加强部162a,进一步提高了凸岛部160的强度,保证了第一壳体的牢固可靠性。
请参阅图5所示,并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端子190a的收容在第一端子收容槽中。第一端子190a由等厚的金属板材通过落料冲裁形成,具体包括第一基体部192、连接在第一基体部192两端的板簧部193和抵触部194以及固持部191、连接在固持部191一端的第一端子焊接部195。所述的固持部191为近似U形的平板,从所述固持部191的一外侧底部向上倾斜延伸且宽度渐变渐细地形成所述第一基体部192,由该第一基体部192的末端以与该第一基体部192末端等宽的弧形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板簧部193,由该板簧部193末端反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抵触部194,在所述固持部191的另一侧底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端子焊接部195。
通过上述设置的第一基体部192、板簧部193和抵触部194,使得第一端子190a具有更好的弹性形变能力。
进一步地参照图5,所述固持部191由固持部固定壁191a、具有弹性且可活动的固持部可动壁191b以及固持部底壁191c组成,所述固持部固定壁191a、固持部可动壁191b为U形的外张的两臂部分,所述固持部底壁191c为U形的底端部分。所述固持部191的靠近抵触部194侧的外壁(即固持部可动壁191b远离固持部固定壁191a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呈三角形的楔形凸部191d,所述固持部191的U形内壁上设置的突起191e位于固持部固定壁191a上,每个第一端子190a通过该突起191e卡抵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0。
由图可知,所述板簧部193为一圆弧段,与第一辅助槽163的形状适配,使所述板簧部193紧凑地完全内缩于所述第一辅助槽163内,使第一连接器100的宽度可以做得更小,另外,通过上方的隔栏加强部162a的阻隔作用避免板簧部193被污染或破坏。
再次参阅图4所示,所述第一端子190a嵌入收容在第一端子收容槽中,具体地讲,所述第一端子190a的固持部固定壁191a收容并通过突起191e干涉卡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容腔121内,所述固持部可动壁191b收容于第二容腔122内,所述第一基体部192和抵触部194收容于第三容腔123内,所述板簧部193收容于所述第一辅助槽163内。所述抵触部194和楔形凸部191d均凸出于所述插接空间151内,当第二连接器200插入第一凹进部150的时候,所述抵触部194与进入所述插接空间151内的第二端子相接触,同时所述的楔形凸部191d以反向力抵靠所述第二端子用以辅助提供推挤力使所述抵触部194与所述第二端子更好地接触。第一端子焊接部195沿第一壳体110的宽度方向(第一侧壁120的短边延伸方向)向第一壳体121外延伸。第一端子焊接部195为平板状,底部开设有近半圆孔,可通过软钎焊等连接在与印制板的电路上。第一端子190a通过从安装面侧(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底板140)嵌入至第一端子收容槽内通过所述固持部固定壁191a卡装固定在所述收容槽内。在该状态下,所述抵触部194和楔形凸部191d位于第一端子收容槽的两侧且彼此相向。此外,第一端子190a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一体形成的部件,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根据其形状可知,彼此相向的所述抵触部194和楔形凸部191d5的间隔是可以弹性变化的。即,如果在所述抵触部194和楔形凸部191d之间插入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端子270a,可使所述抵触部194和楔形凸部191d的间隔距离弹性地伸长,使第一端子190a与第二端子270a之间形成可靠的柔性的电性接触。
进一步地参照图6a、图6b所示,第一锁定部180由金属板材通过冲裁、折弯形成,其包括由近U形的第一主体部181、电性连接到印制板的第一安装加强部183和与所述第二锁定部260卡合的第一弹壁部184。所述第一主体181由一沿第一壳体110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平板壁181a和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第一侧板壁181b组成,所述第一主体部181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120和第一端壁130上,由所述第一平板壁181a的两端底缘弯折延伸形成有两个沿宽度方向伸展的第一连接部182,由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82的外侧缘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并超出第一壳体110外缘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加强部183,由所述每个第一侧板壁181b的上方弯折形成倒U形的所述第一弹壁部184,该第一弹壁部184夹持在所述第一侧壁120上且在面向所述第一导引槽170的侧面上具有锁凹部184a。
更具体地,结合图2a、图2b所示,所述第一平板壁181a通过模塑成形工艺嵌合在所述第一端壁130上,所述第一侧板壁181b通过模塑成形工艺分别嵌合在所述相对的第一侧壁120上,所述第一弹壁部184具有面向第一导引槽170外露的相对的锁凹部184a,并相对地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120上,这样,一方面,使第一锁定部180环绕地设置于第一导引槽170的内壁周围,从而与所述第二锁定部260具有更好的卡合作用,具有更好的防松脱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锁定部180的结合力,提高了厚度较薄的第一侧壁120和第一端壁130的强度,避免了第一侧壁120和第一端壁130的损坏或破裂。
请参阅图7a、图7b所示,并结合图8、图9所示,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壳体210和通过模塑成型结合于所述第二壳体210的第二端子阵列270。所述第二端子阵列270由若干个相同的第二端子270a沿纵向等距排列而成,所述第二端子270a在所述第二壳体210上呈两排等距排列。当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装配完成时,相同配合位置上的每个所述第一端子190a和每个第二端子270a分别彼此地相互接触。
第二壳体210大致为薄型的长方体外形采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比第一壳体110外形更小,沿纵向延伸的长度为大约7.8mm,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为大约1.4mm,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大约为0.6mm。当然,上述尺寸可适当地改变。
第二壳体210包括第二底板240、由该第二底板240的两侧缘竖直地凸出延伸形成的两相对的第二侧壁220和与所述第二侧壁220两端相连的第二导装部230,所述的第二底板240、第二侧壁220与第二导接部230合围形成一第二凹进部250。
所述第二导装部230上设置有第二锁定部260,所述第二导装部230在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与第一连接器100结合时收容在所述第一导引槽170内,所述第二锁定部260与所述第一锁定部180相互卡合在一起。
第二侧壁2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长边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短边。长边和短边大致垂直,且高度大致相同。第二侧壁220的长边上通过模塑成形工艺均布地设有多个并列均匀排布的第二端子270a。所述第二侧壁220在其长边上朝向所述第二凹进部250的内侧墙220a上设置有近似矩形的间隔凹部阵列221,并在其外侧墙220b上设置有近似矩形的第二间隙凹部阵列222,所述间隔凹部阵列221与所述第二间隙凹部阵列222分别对应地相同数量地布置在第二侧壁220的内外侧墙的相同位置上,与所述第二端子阵列270两两相邻地排布于所述第二侧壁220上,所述每个间隔凹部221a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间隙凹部222a的宽度相等,且与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270a的最小间隙相等。参照图7a、图7b所示,所述每个第二间隙凹部222a从第二底板240的底面开口并在外侧墙220上竖直地贯通一段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间隔凹部阵列221与所述第二间隙凹部阵列222是这样形成的:为保证第二端子阵列270模塑成型在所述第二壳体210的过程中的位置不被改变,在注塑模具的成形所述第二侧壁220的内外侧墙的预定位置上安装若干类似长条形的模仁(图中未示出),所有的该模仁的两侧面紧密地靠贴在所有第二端子270a的两侧面,即模仁的宽度与两两相邻的第二端子270a的最小间隙距离相等,这样既避免了毛边问题,又能在第二端子270a歪斜时自动进行形状矫正,避免第二端子270a之间发生短路或耐压不良。由注塑模具理论可知,当所述第二壳体210在注塑模具中成形后,所述第二侧壁220的内外侧墙上由此形成所述的模仁留下的所述间隔凹部阵列221与所述第二间隙凹部阵列222。
当装配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时,第二侧壁220的长边和短边均收容在第一凹进部150的插接空腔151中。
参考图10a、图10b,第二端子270a是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弯曲等加工而一体形成的零件。第二端子270a包括沿宽度方向朝向远离第二壳体210延伸的第二端子焊接部271和由该第二端子焊接部271的一端侧弯折再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焊接部271弧形弯折延伸形成的U形接触部272,所述U形接触部272跨靠在所述第二侧壁220上,并分别在外露的两相对侧面上设置有凹陷部272a、272b。
结合图9所示,第二端子270a通过模塑成形工艺结合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10上,具体地讲,所述第二端子的U形接触部272与所述第二端子焊接部271之间的连接段穿过所述第二底板240,并以该连接段的四周被包裹结合于所述第二壳体210上,所述的第二端子焊接部271沿宽度方向朝远离第二壳体210的方向向第二壳体外侧延伸,以通过软钎焊等连接在与相应印制板的导电线路连结的连接焊盘上。
进一步参考图11所示,结合图7a、图7b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锁定部260通过插装方式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210的第二导装部230上。所述第二锁定部260由金属板材通过冲裁、折弯等工艺一体地制成,包括U形的第二主体部261、由该第二主体部261的底部分别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第二安装加强部262、由所述第二主体部U形的外侧缘以弧形弯折形成的一弯折部263、由该弯折部263末端沿纵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64以及由该第二连接部264弯折并沿宽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触板部265,所述第二触板部265的外侧延伸有卡钩265a,所述卡钩265a可以与所述锁凹部184a卡合。
结合图7a、图7b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主体部261包括第二底壁段261a和从第二底壁段261a的底部两侧缘垂直地延伸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直壁段261b,该第二直壁段261b的内壁上设置有凸起261c用以将第二锁定部260卡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导装部230上,所述的弯折部263和第二连接部安装收容于所述第二导装部230上对应的容置槽中;所述的第二触板部265沿宽度方向延伸并在与第一锁定部180的锁凹部184的对应位置上相对地外露出所述卡钩265a;所述的第二安装加强部262沿宽度方向朝远离第二壳体210的方向向第二壳体外侧延伸,以通过软钎焊等连接在与相应印制板的导电线路连结的连接焊盘上。
请参阅图12所示,并结合图1至图11所示详细说明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时的组合状态: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组合时,将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侧壁220对准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凹进部150的插接空间151,通过外力按压第二连接器200,得第二导装部230接合在第一导引槽170中,第一凸岛部160接合在第二凹进部250中,与此同时,所述第第二锁定部260的两个卡钩265a分别对应地滑动到所述第一锁定部180的两相对的锁凹部184a内,形成可靠的卡合锁定,所述第一端子190a的抵触部194和楔形凸部191d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结合时也分别对应地卡合在对应位置上的的第二端子270a相应的的凹陷部272a、272b内。
由上可知,由于所述第一导引槽170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进部150的宽度,所述第二壳体210的两侧端的第二导装部230在接合到所述第一导引槽170的过程中,使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具有更好的插装手感;又由于所述第一锁定部180与所述第二锁定部260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结合时卡合锁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端子190a与所述第二端子270a也卡合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的组装后的可靠的防松脱效果;又由于所述第一端子190a的紧缩性结构及其巧妙的布局以及第一隔栏加强部162a的结构强度的可靠保证,减少了第一连接器100的宽度尺寸,便于小型化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固持于所述第一壳体并沿纵向等距排列的第一端子阵列;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由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四周竖直地凸出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和第一端壁,并形成有第一凹进部和在所述第一凹进部的两端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凹进部连通的第一导引槽,所述第一导引槽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凹进部内从所述第一底板向上凸出并纵向延伸形成有凸岛部;所述第一导引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锁定部,及
第二连接器,可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通过模塑成型结合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子阵列,所述第二端子阵列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结合时与所述第一端子阵列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板、由该第二底板的两侧缘竖直地凸出延伸形成的两相对的第二侧壁和与所述第二侧壁两端相连的第二导装部,所述的第二底板、第二侧壁与第二导接部合围形成一第二凹进部;所述第二导装部上设置有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二导装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结合时收容在所述第一导引槽内,所述第二锁定部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相互卡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岛部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为从底部开始渐变渐小的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凸岛部与所述第一端壁之间从第一底板上凸出延伸形成第一凸起骨部,该第一凸起骨部将所述凸岛部与第一端壁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骨部为两个沿纵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肋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阵列分列成两排且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凸岛部的两侧,所述凸岛部沿与纵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内凹的隔栏阵列,所述每个隔栏将分列于所述凸岛部两侧的第一端子绝缘地隔开,所述每个隔栏的上部设置有比隔栏宽度更宽的隔栏加强部,并在下方形成第一辅助槽,所述隔栏加强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隔栏的长度大致相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阵列的每个第一端子由一等厚的金属板材形成,其包括一近似U形的固持部、从所述固持部的一外侧底部向上倾斜延伸且宽度渐变渐细的第一基体部、由该第一基体部的末端以与该第一基体部末端等宽的弧形弯折延伸而成的板簧部以及由该板簧部末端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的抵触部,所述固持部的另一侧底部延伸形成一第一端子焊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部适配地容置在所述第一辅助槽内,所述每个第一端子通过固持部的U形内壁上设置的突起卡抵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端子通过所述抵触部与相应的所述每个第二端子接触,所述固持部的靠近抵触部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呈三角形的楔形凸部,用以辅助提供推挤力使所述抵触部与所述第二端子更好地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二端子包括沿宽度方向朝向远离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二端子焊接部和由该第二端子焊接部的一端侧弯折再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焊接部弧形弯折延伸形成的U形接触部;所述U形接触部跨靠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并分别在外露的两相对侧面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抵触部和楔形凸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结合时分别对应地卡合在相应的凹陷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阵列通过模塑成形结合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二凹进部的内侧墙上设置有间隔凹部阵列,所述间隔凹部阵列与所述第二端子阵列两两相邻地排布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每个间隔凹部的宽度与相邻的任意两个第二端子之间的最小间隙宽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墙上设置有第二间隙凹部阵列,所述每个第二间隙凹部从第二底板的底面开口并在外侧墙上竖直地贯通一段距离,所述第二间隔凹部阵列与所述第二端子阵列两两相邻地排布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每个第二间隔凹部的宽度与相邻的任意两个第二端子之间的最小间隙宽度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由金属板材制成,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由一沿第一壳体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平板壁和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第一侧板壁组成的呈近U形的第一主体部、电性连接到印制板的第一安装加强部和与所述第二锁定部卡合的第一弹壁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一端壁上;由所述第一平板壁的两端底缘弯折延伸形成的沿宽度方向伸展的两个第一连接部,由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缘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并超出第一壳体外缘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加强部,由所述每个第一侧板壁的上方弯折形成倒U形的所述第一弹壁部,该第一弹壁部夹持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且在面向所述第一导引槽的侧面上具有锁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部由金属板材制成,包括U形的第二主体部、由该第二主体部底部分别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第二安装加强部、由所述第二主体部U形的外侧缘以弧形弯折形成的一弯折部、由该弯折部末端沿纵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由该第二连接部弯折并沿宽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触板部,所述第二触板部的外侧延伸有卡钩,所述卡钩可以与所述锁凹部卡合。
CN201410526101.2A 2014-09-30 连接器组合件 Active CN104241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6101.2A CN104241931B (zh) 2014-09-30 连接器组合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6101.2A CN104241931B (zh) 2014-09-30 连接器组合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1931A true CN104241931A (zh) 2014-12-24
CN104241931B CN104241931B (zh) 2017-01-04

Family

I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1686A (zh) * 2017-04-07 2018-10-26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9494522A (zh) * 2018-12-28 2019-03-19 杭州余杭电缆有限公司 柔性转头及柔性线卡及柔性插头
CN109075475B (zh) * 2016-04-28 2021-01-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连接器、插头件以及插口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5568Y (zh) * 2004-08-27 2005-10-19 瀚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2633548U (zh) * 2009-09-11 2012-12-26 莫列斯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US20130137307A1 (en) * 2011-11-24 2013-05-3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168395A (zh) * 2010-09-08 2013-06-19 莫列斯公司 电路板对电路板连接器
CN203707388U (zh) * 2013-12-19 2014-07-09 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4118348U (zh) * 2014-09-30 2015-01-21 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合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5568Y (zh) * 2004-08-27 2005-10-19 瀚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2633548U (zh) * 2009-09-11 2012-12-26 莫列斯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03168395A (zh) * 2010-09-08 2013-06-19 莫列斯公司 电路板对电路板连接器
US20130137307A1 (en) * 2011-11-24 2013-05-3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3707388U (zh) * 2013-12-19 2014-07-09 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4118348U (zh) * 2014-09-30 2015-01-21 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合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475B (zh) * 2016-04-28 2021-01-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连接器、插头件以及插口件
CN108711686A (zh) * 2017-04-07 2018-10-26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8711686B (zh) * 2017-04-07 2020-01-03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9494522A (zh) * 2018-12-28 2019-03-19 杭州余杭电缆有限公司 柔性转头及柔性线卡及柔性插头
CN109494522B (zh) * 2018-12-28 2024-04-12 杭州余杭电缆有限公司 柔性转头及柔性线卡及柔性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9969B2 (en) Connector
JP6385815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US9748702B2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938683B2 (en) Connector with a tubular shield with double left and right sides formed from a single metal plate
JP320031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0170870B2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20100029134A1 (en) Connector
CN204118348U (zh) 连接器组合件
US7393246B2 (en) Transfer card structure
CN108281813B (zh) 电连接器
US7967629B1 (en) Interlocking connector
CN103078209B (zh) 连接器
TWI549389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955129B2 (en) Camera socket having fold-back contact terminals arranged in high density
KR20150107748A (ko) 다극잭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전자기기
CN10442596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KR100711980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10707502A (zh) 一种电连接器制成方法
US20100035469A1 (en) Connector
CN104241931A (zh) 连接器组合件
US930630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51711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2159789U (zh) 电连接器
CN104241931B (zh) 连接器组合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6 Gongming, Guangdong Guangming New District, West Street, west of the community of Fairview Industrial Park 8-A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Gongming, Guangdong Guangming New District, West Street, west of the community of Fairview Industrial Park 8-A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