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0816B - 屏蔽电缆 - Google Patents

屏蔽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0816B
CN104240816B CN201410363661.0A CN201410363661A CN104240816B CN 104240816 B CN104240816 B CN 104240816B CN 201410363661 A CN201410363661 A CN 201410363661A CN 104240816 B CN104240816 B CN 104240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shielded cable
screened film
conductor group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36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0816A (zh
Inventor
道格拉斯·B·贡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4240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0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0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0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蔽电缆(2202),其包括导体组(2204)和围绕所述导体组(2204)设置的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2208)。导体组(2204)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2206)。屏蔽膜(2208)包括平行部分(2208),其中平行部分(2208)基本上平行。平行部分(2208)被构造用于电隔离导体组(2204)。

Description

屏蔽电缆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6月17日、申请号为201080027316.X (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0/038939)、发明名称为“屏蔽电缆”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传输电信号的屏蔽电缆。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能够被整批端接并提供高速电特性的屏蔽电缆。
背景技术
用于传输电信号的电缆是众所周知的。一种通用型的电缆是同轴电缆。同轴电缆通常包括由绝缘体围绕的电导线。线和绝缘体被屏蔽件围绕,并且线、绝缘体和屏蔽件被外皮围绕。另一种通用型的电缆是包括一个或多个例如由金属箔形成的屏蔽层围绕的绝缘信号导体的屏蔽电缆。为了便于电连接屏蔽层,有时在屏蔽层和一个或多个信号导体的绝缘体之间设置另外的非绝缘导体。这两种通用类型的电缆通常均要求使用针对端接特别设计的连接器,并且通常不适于使用整批端接技术,即,同时将多个导体连接至各个接触元件,例如电连接器的电触点或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元件。尽管已经开发出有助于这些整批端接技术的电缆,但是这些电缆通常在批量生产它们的能力、制备它们的端接端部的能力、它们的柔性及其电性能方面受到限制。根据高速电气元件和电子元件的发展,对能够传输高速信号、有助于整批端接技术、高性价比并且可以在大量的应用中使用的电缆存在持续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蔽电缆,该屏蔽电缆包括导体组和围绕导体组设置的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所述导体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屏蔽膜包括平行部分,其中屏蔽膜基本上平行。平行部分被构造用于电隔离导体组。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蔽电缆,该屏蔽电缆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导体组,其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其围绕所述导体组设置。每个导体组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屏蔽膜包括平行部分,其中屏蔽膜基本上平行。平行部分被构造用于将相邻的导体组彼此电隔离。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蔽电缆,所述屏蔽电缆包括:至少一个纵向接地导体;电制品,所述电制品沿着与所述接地导体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所述屏蔽膜围绕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电制品设置。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蔽电缆,所述屏蔽电缆包括:两个间隔开的基本上平行的纵向接地导体;电制品,所述电制品位于所述接地导体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接地导体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所述屏蔽膜围绕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电制品设置。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不旨在描述本发明的每一个公开的实施例或每种实施方式。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更具体地举例说明了示例性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屏蔽电缆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a-2e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五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被端接至印刷电路板的图1的两个屏蔽电缆的透视图。
图4a-4d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示例性端接过程的顶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7a-7d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四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8a-8c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三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9a-9b分别是被端接至印刷电路板的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电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顶视图和局部正面剖视图。
图10a-10e和10f-10g分别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示例性方法的透视图和正面剖视图。
图11a-11c是示出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示例性方法的细节的正面剖视图。
图12a-12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和对应的细节视图。
图13a-13b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两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14a-14b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两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15a-15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三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16a-16g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平行部分的七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细节图。
图17a-17b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平行部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细节图。
图18是成弯曲构造的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细节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细节图。
图20a-20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平行部分的六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细节图。
图21a-2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两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细节图。
图22是将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隔离性能与传统电缆的电隔离性能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参考了作为本文一部分的附图。附图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了其中可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结构性或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下列具体实施方式不应从限制的意义上去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现在参照附图,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示例性实施例。屏蔽电缆2包括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的多个间隔开的导体组4。每个导体组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6。绝缘导体6 可以包括绝缘的信号线、绝缘的电源线或绝缘的地线。围绕导体组4 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8。在屏蔽膜8之间设置适形的粘合剂层 10,粘合剂层10在每个导体组4的两侧将屏蔽膜8彼此粘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导体组4具有大致为曲面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屏蔽膜8被设置在导体组4的周围以大致适形于并保持该横截面形状。通过保持该横截面形状,可以保持导体组4中的设计中所预期的导体组4的电特性。其优于一些传统屏蔽电缆的优点在于:围绕导体组设置导电屏蔽件改变了导体组的横截面形状。
尽管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导体组4均包括两个绝缘导体 6,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个导体组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绝缘导体 6。例如,与如图1所示的包括4个导体组4(每个导体组均包括2个绝缘导体6)的屏蔽电缆2不同,屏蔽电缆2可以包括一个导体组4(包括8个绝缘导体6)或8个导体组4(每个导体组均包括1个绝缘导体 6)。这种导体组4和绝缘导体6的布置灵活性使得屏蔽电缆2能够被构造为适于预期的应用。例如,导体组4和绝缘导体6可以被构造用于形成多个双轴电缆(即,多个导体组4均包括2个绝缘导体6)、多个同轴电缆(即,多个导体组的每一个均包括1个绝缘导体6)或其组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导体组4还可以包括围绕一个或多个绝缘导体6 设置的导电屏蔽件(未示出)和围绕导电屏蔽设置的绝缘外皮(未示出)。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屏蔽电缆2还包括可选的纵向接地导体 12。接地导体12可以包括地线或加蔽线。接地导体12与绝缘导体6 间隔开并且在与绝缘导体6基本上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导体组4和接地导体12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围绕接地导体12设置屏蔽膜8,并且适形的粘合剂层10在接地导体12的两侧将屏蔽膜8彼此粘合。接地导体12可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8。
图2a-2e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图2a-2e尤其旨在示出在两个屏蔽膜之间设置的导体的布置的各种实例。
参照图2a,屏蔽电缆102包括单个导体组104。导体组104包括单个纵向绝缘导体106。围绕导体组1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 108。在屏蔽膜108之间设置适形的粘合剂层110,并且粘合剂层110 在导体组104的两侧将屏蔽膜108彼此粘合。屏蔽电缆102还包括可选的纵向接地导体112。接地导体112与绝缘导体106间隔开并在与绝缘导体106基本上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导体组104和接地导体112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围绕接地导体112设置屏蔽膜108,并且适形的粘合剂层110在接地导体112的两侧将屏蔽膜108彼此粘合。接地导体112可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108。以同轴或单端电缆布置的形式有效地布置绝缘导体106。
参照图2b,屏蔽电缆202与图2a中示出的屏蔽电缆102类似。其中屏蔽电缆102包括含有单个纵向绝缘导体106的单个导体组104,屏蔽电缆202包括含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206的单个导体组204。绝缘导体2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
参照图2c,屏蔽电缆302与图2a所示的屏蔽电缆102类似。其中屏蔽电缆102包括含有单个纵向绝缘导体106的单个导体组104,屏蔽电缆302包括含有两个纵向绝缘导体306的单个导体组304。绝缘导体 306有效地布置成双绞电缆布置,由此绝缘导体306在纵向上彼此扭绞。
参照图2d,屏蔽电缆402与图2a所示的屏蔽电缆102类似。其中屏蔽电缆102包括含有单个纵向绝缘导体106的单个导体组104,屏蔽电缆402包括含有四个纵向绝缘导体406的单个导体组404。绝缘导体 406有效地布置成四芯电缆布置,由此绝缘导体406可以在纵向上彼此扭绞,或者可以基本上平行。
重新参照图2a-2d,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其它实施例可以包括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的多个间隔开的导体组104、204、304 或404或者它们的组合。可选地,屏蔽电缆可以包括多个接地导体112,这多个接地导体112与导体组的绝缘导体间隔开并且大致在与导体组的绝缘导体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导体组和接地导体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图2e示出这种屏蔽电缆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照图2e,屏蔽电缆502包括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的多个间隔开的导体组104、204。屏蔽电缆502还包括在导体组104、204之间设置并且位于屏蔽电缆502的两端的可选的接地导体112。围绕导体组 104、204和接地导体112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508。在屏蔽膜 508之间设置适形的粘合剂层510,并且适形的粘合剂层510在每个导体组104、204和每个接地导体两侧将屏蔽膜508彼此粘合。屏蔽电缆 502包括同轴电缆布置(导体组104)和双轴电缆布置(导体组204) 的组合,并且因此可以被称为混合电缆布置。
图3示出被端接至印刷电路板14的两个屏蔽电缆2。因为绝缘导体6和接地导体12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所以屏蔽电缆2能很好地适于整体剥离(即,同时剥离屏蔽膜8和绝缘导体6)和整批端接(即,同时端接绝缘导体6和接地导体12的已剥离端),这使得能够进行更加自动化的电缆组装过程。这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优点。在图3中,绝缘导体6和接地导体12的已剥离端被端接至印刷电路板 14上的接触元件16。在其它实施例中,绝缘导体6和接地导体12的已剥离端可以被端接至任何合适的端接点的任何合适的单个接触元件,例如,电连接器的电触点。
图4a-4d示出了将屏蔽电缆2端接至印刷电路板14的示例性端接过程。这种端接过程可以是整批端接过程,并且包括剥离(在图4a-4b 中示出)、对齐(在图4c中示出)和端接(在图4d中示出)这些步骤。当形成屏蔽电缆2时,屏蔽电缆2的导体组4、绝缘导体6和接地导体 12的布置可以与印刷电路板14上的接触元件16的布置匹配,这将避免在对齐或端接期间对屏蔽电缆2的端部进行任何重大操作。
在图4a所示的步骤中,去除屏蔽膜8的端部8a。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机械剥离或激光剥离。这个步骤使绝缘导体6和接地导体12的端部暴露。在一个方面,整体剥离屏蔽膜8的端部8a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它们形成了与绝缘导体6的绝缘相隔离的整体连接层。通过从绝缘导体6去除屏蔽膜8,使得能够保护这些区域不出现电短路,并且也能够独立地移动绝缘导体6和接地导体12的已暴露端部。在图 4b所示的步骤中,去除绝缘导体6的绝缘部分的端部6a。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机械剥离或激光剥离。这个步骤使绝缘导体6的导体的端部暴露。在图4c所示的步骤中,将屏蔽电缆2与印刷电路板 14对齐,使得屏蔽电缆2的绝缘导体6的导体的端部和接地导体12的端部与印刷电路板14的接触元件16对齐。在图4d示出的步骤中,屏蔽电缆2的绝缘导体6的导体的端部和接地导体12的端部被端接至印刷电路板14上的接触元件16。举例来说,可使用的合适的端接方法的实例包括软焊、焊接、卷曲、机械夹持和粘合性粘合。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屏蔽电缆602与图1所示的屏蔽电缆2类似。另外,屏蔽电缆602包括在导体组4之间设置的多个纵向缝隙18。缝隙18至少沿着屏蔽电缆 602的长度的一部分分离各个导体组4,由此至少增加屏蔽电缆602的横向柔韧性。例如,这使得更容易将屏蔽电缆602放置进曲线型外皮中。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缝隙18来分离单个或多个导体组4和接地导体12。为了保持导体组4和接地导体12的间距,缝隙18沿着屏蔽电缆602的长度可以是不连续的。为了保持在屏蔽电缆602的至少一个端部A处导体组4和接地导体12的间距并从而保持整批端接的能力,缝隙18可以不延伸至一个或两个端部A。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在屏蔽电缆602中形成缝隙18,例如使用激光切割或冲压。作为纵向隙缝的替代或者结合纵向隙缝,可以在屏蔽电缆602中形成其它合适形状的开口,例如孔,以至少增加屏蔽电缆602的横向柔性。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屏蔽电缆702与图5所示的屏蔽电缆602类似。有效地,在屏蔽电缆 702中,用两个接地导体12替换导体组4之一。屏蔽电缆702包括纵向缝隙18和18'。缝隙18沿着屏蔽电缆702的长度的一部分分隔各个导体组4,并且不延伸至屏蔽电缆702的端部A。缝隙18'沿着屏蔽电缆702的长度分隔各个导体组4,并延伸至屏蔽电缆702的端部A,这有效地将屏蔽电缆702分成两个单个屏蔽电缆702',702″。屏蔽膜8和接地导体12在每个单个屏蔽电缆702'和702″中提供不受干扰的接地平面。这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并行处理能力的优点,由此可以同时形成多个屏蔽电缆。
图7a-7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4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图7a-7d 尤其旨在示出构造屏蔽电缆的屏蔽膜的构造的各种实例。在一方面,至少一个屏蔽膜可以包括导电层和非导电聚合物层。导电层可以含有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银、铝、金及其合金。非导电聚合物层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聚合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亚苯基硫化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硅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聚氨酯、丙烯酸酯、有机硅、天然橡胶、环氧树脂和合成橡胶粘合剂。非导电聚合物层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添加剂和/或填料,用于提供适于预期应用的属性。在另一方面,至少一个屏蔽膜可以包括位于导电层和非导电聚合物层之间的层合粘合剂层。在另一方面,至少一个屏蔽膜可以包括独立式导电膜。可以基于适于预期应用的多个设计参数(例如柔性、电性能)和屏蔽电缆的构造(例如,是否存在接地导体和接地导体的位置)来选择屏蔽膜的构造。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膜包括整体形成的屏蔽膜。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膜具有0.01mm至0.05mm范围内的厚度。屏蔽膜提供导体组之间的隔离、屏蔽和精确的间距,并且使得电缆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并且成本更低。另外,屏蔽膜防止被称为“信号吸出(signal suck-out)”的现象或共振,由此在特定频度范围内出现高信号衰减。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导电屏蔽件被导体组卷绕的传统屏蔽电缆中。
参照图7a,屏蔽电缆802包括单个导体组804。导体组804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806。围绕导体组8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808。屏蔽膜808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810,适形的粘合剂层810在导体组804的两侧将屏蔽膜808彼此粘合。绝缘导体8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屏蔽膜808包括导电层808a和非导电聚合物层808b。非导电聚合物层808b 面对绝缘导体806。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将导电层808a沉积在非导电聚合物层808b上。
参照图7b,屏蔽电缆902包括单个导体组904。导体组904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906。围绕导体组9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908。屏蔽膜908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910,适形的粘合剂层910在导体组904的两侧将屏蔽膜908彼此粘合。绝缘导体9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屏蔽膜908包括导电层908a和非导电聚合物层908b。导电层908a面对绝缘导体906。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将导电层908a沉积在非导电聚合物层908b上。
参照图7c,屏蔽电缆1002包括单个导体组1004。导体组1004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1006。围绕导体组10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1008。屏蔽膜1008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1010,适形的粘合剂层1010在导体组1004的两侧将屏蔽膜1008彼此粘合。绝缘导体10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屏蔽膜1008包括独立式导电膜。
参照图7d,屏蔽电缆1102包括单个导体组1104。导体组1104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1106。围绕导体组11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1108。屏蔽膜1108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1110,适形的粘合剂层1110在导体组1104两侧将屏蔽膜1108彼此粘合。绝缘导体11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屏蔽膜1108包括导电层1108a、非导电聚合物层1108b以及位于导电层1108a和非导电聚合物层1108b之间的层合粘合剂层1108c,由此将导电层1108a层合至非导电聚合物层1108b。导电层1108a面对绝缘导体1106。
重新参照图1,在屏蔽膜8之间设置屏蔽电缆2的适形的粘合剂层10,适形的粘合剂层10在每个导体组4的两侧将屏蔽膜8彼此粘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一个屏蔽膜8上设置适形的粘合剂层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两个屏蔽膜8上均设置适形的粘合剂层10。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包括绝缘粘合剂并在屏蔽膜8之间提供绝缘性粘合。可选地,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提供至少一个屏蔽膜8和绝缘导体6之间以及至少一个屏蔽膜8和接地导体12之间的绝缘性粘合。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包括导电粘合剂并在屏蔽膜8之间提供导电性粘合。可选地,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提供至少一个屏蔽膜8和接地导体12之间的导电性粘合。合适的导电粘合剂包括导电颗粒,从而提供电流的流动。导电颗粒可以是当前所使用的任何类型的颗粒,如球体、薄片、棒、立方体、无定形或其它颗粒形状。它们可以是固体或基本为固体的颗粒,如炭黑、碳纤维、镍球体、带镍涂层的铜球体、带金属涂层的氧化物、带金属涂层的聚合物纤维或其它类似的导电颗粒。这些导电颗粒可以由被镀覆或涂覆有诸如银、铝、镍或铟锡氧化物之类的导电材料的电绝缘材料制成。这些带金属涂层的绝缘材料可以是基本中空的颗粒,如中空玻璃球体,或者可以包括固体材料,如玻璃微珠或金属氧化物。导电颗粒可以是约数十微米至纳米级的材料,如碳纳米管。合适的导电粘合剂还可以包括导电性聚合物基质。在一个方面,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包括沿着屏蔽膜8的整个长度和宽度延伸的连续的粘合剂层。在另一方面,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包括不连续的粘合剂层。例如,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仅在沿着屏蔽膜8的长度或宽度的某些部分中存在。在一个实施例中,不连续的粘合剂层 10包括设置在例如每个导体组4和接地导体12的两侧的多个纵向粘合剂条。在一个实施例中,适形的粘合剂层10包括压敏粘合剂、热熔性粘合剂、热固性粘合剂和固化性粘合剂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施例中,适形的粘合剂层10被构造用于提供屏蔽膜8之间的粘合,这种粘合比一个或多个绝缘导体6与屏蔽膜8之间的粘合强得多。因此,这可以例如通过选择粘合剂的配方来实现。这种粘合剂构造的优点在于,屏蔽膜8易于从绝缘导体6的绝缘部分剥离。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适形的粘合剂层10被构造用于提供屏蔽膜8之间的粘合以及一个或多个绝缘导体6和屏蔽膜8之间的粘合,这两种粘合的强度基本相等。这种粘合剂构造的优点在于,在屏蔽膜8之间锚接绝缘导体6。在弯曲的屏蔽电缆2上,这样使得能够实现小的相对移动并从而减少屏蔽膜8 扣紧的可能性。可以基于预期应用来选择合适的粘合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适形的粘合剂层10的厚度小于约0.13mm。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适形的粘合剂层10的厚度小于约0.05mm。
适形粘合剂10可以适形,以实现所需的屏蔽电缆2的机械和电性能特性。在一个方面,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适形,以在导体组4之间的区域内的屏蔽膜8之间较薄,这至少增加了屏蔽电缆2的横向柔性。例如,这样使得更易于将屏蔽电缆2放置入曲线型外皮中。在另一方面,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适形,以在与导体组4紧邻的区域中较厚,并且基本适形于导体组4。这样增加了在这些区域中的机械强度并且使得在这些区域中能够形成具有曲线形状的屏蔽膜8,这样增加了例如屏蔽电缆2弯曲期间屏蔽电缆2的耐用性。另外,这有助于保持沿着屏蔽电缆2的长度绝缘导体6相对于屏蔽膜8的位置和间距,这会导致屏蔽电缆2具有均匀的阻抗和优良的信号完整性。在另一方面,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适形,以在导体组4之间的区域中的屏蔽膜8 之间被有效地局部完全去除。因此,屏蔽膜8在这些区域彼此电接触,这样增强了屏蔽电缆2的电性能。在另一方面,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适形,以在至少一个屏蔽膜8和接地导体12之间被有效地局部完全去除。因此,在这些区域中,接地导体12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8,这样增强了屏蔽电缆2的电性能。即使至少一个屏蔽膜8和接地导体 12之间存在薄且适形的粘合剂层10,接地导体12上的凸起可以穿透适形的粘合剂层10,以建立所预期的电接触。
图8a-8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3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图8a-8c尤其旨在示出将接地导体放置在屏蔽电缆中的实例。屏蔽电缆的一个方面是正确地将屏蔽接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根据本发明的数个方面的屏蔽电缆接地。在一个方面,接地导体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使得通过将接地导体接地,屏蔽膜也被接地。在这种布置中,所述接地导体也可以被称为“加蔽线”。在另一方面,接地导体不与屏蔽膜电接触,但接地导体是电缆构造中的单个元件,可以被独立地端接至任何合适的端接点的任何合适的单个接触元件,例如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元件。在这种布置中,接地导体也可以被称为“地线”。图8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屏蔽电缆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接地导体被定位在屏蔽膜的外部。图8b-8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其中接地导体被定位在屏蔽膜之间并且可以被包括于导体组中。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接地导体放置在屏蔽膜的外部、屏蔽膜之间或这二者的组合的任何合适的位置上。
参照图8a,屏蔽电缆1202包括单个导体组1204。导体组1204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1206。围绕导体组12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1208。在屏蔽膜1208之间设置适形的粘合剂层1210,适形的粘合剂层1210在导体组1204两侧将屏蔽膜1208彼此粘合。绝缘导体12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屏蔽电缆1202还包括多个被定位在屏蔽膜1208外部的接地导体1212。接地导体1212被放置在导体组1204之上、之下或两侧。可选地,屏蔽电缆1202包括围绕屏蔽膜1208和接地导体1212的保护膜1220。保护膜1220包括保护层1220a和将保护层1220a粘合至屏蔽膜1208和接地导体1212的粘合剂层1220b。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以使用外部导电屏蔽件(例如,导电编织物)和外部绝缘外皮(未示出) 围绕屏蔽膜1208和接地导体1212。
参照图8b,屏蔽电缆1302包括单个导体组1304。导体组1304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1306。围绕导体组13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1308。在屏蔽膜1308之间设置适形的粘合剂层1310,适形的粘合剂层1310在导体组1304的两侧将屏蔽膜1308彼此粘合。绝缘导体13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屏蔽电缆1302还包括位于屏蔽膜1308之间的多个接地导体1312。接体导体1312中的两个被包括在导体组1304中,并且接地导体1312中的两个与导体组1304间隔开。
参照图8c,屏蔽电缆1402包括单个导体组1404。导体组1404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1406。围绕导体组14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1408。在屏蔽膜1408之间设置适形的粘合剂层1410,适形的粘合剂层1410在导体组1404两侧将屏蔽膜1408彼此粘合。绝缘导体14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屏蔽电缆1402还包括在屏蔽膜1408之间设置的多个接地导体1412。所有的接地导体1412被包括在导体组1404中。接地导体1412 中的两个和绝缘导体14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
图9a-9b示出了被端接至印刷电路板的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电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电组件1500包括屏蔽电缆1502和导电电缆夹 1522。屏蔽电缆1502包括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的多个间隔开的导体组1504。每个导体组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1506。围绕导体组15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1508。在屏蔽膜1508之间设置适形的粘合剂层1510,适形的粘合剂层1510在每个导体组1504两侧将屏蔽膜1508彼此粘合。电缆夹1522夹住或者说是被附接到屏蔽电缆1502的端部,使得至少一个屏蔽膜1508电接触电缆夹1522。电缆夹1522被构造用于端接至例如印刷电路板1514上的接触元件1516 的地参考,以建立屏蔽电缆1502和地参考之间的接地连接。举例来说,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包括软焊、焊接、卷曲、机械夹持和粘附性粘合,将电缆夹端接至地参考。当被端接时,电缆夹1522可以有利于将屏蔽电缆1502的绝缘导体1506的导体的端部端接至端接点的接触元件,例如印刷电路板14上的接触元件16。屏蔽电缆1502可以包括如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接地导体,所述接地导体能够除了至少一个屏蔽膜1508之外还电接触电缆夹1522或者能够接触电缆夹1522而非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1508。
图10a-10g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制造屏蔽电缆的示例性方法。具体地讲,图10a-10g示出制造图1所示的屏蔽电缆2的示例性方法。
在图10a所示的步骤中,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挤出法来形成绝缘导体6。可以形成具有任何合适长度的绝缘导体6。然后,可以提供如此的绝缘导体6或者将其切割成期望的长度。可以使用类似的方式(未示出)形成和提供接地导体12。在图10b所示的步骤中,形成屏蔽膜8。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连续宽幅材处理法来形成单层或多层幅材。可以形成具有任何合适长度的屏蔽膜8。然后,可以提供如此的屏蔽膜8或者将其切割成期望的长度和/或宽度。可以将屏蔽膜 8预形成为具有横向部分折叠,以增加纵向上的柔韧性。如图10b所示,屏蔽膜8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10,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层合或溅射法在屏蔽膜8上形成适形的粘合剂层10。在图10c所示的步骤中,提供了多个绝缘导体6、接地导体12和屏蔽膜8。已提供成形工具24。成形工具24包括一对成形辊26a、26b,这对成形辊26a、26b 具有与屏蔽电缆2的横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并且包括辊隙28。根据屏蔽电缆2的构造布置绝缘导体6、接地导体12和屏蔽膜8,并将其定位在与成形辊26a、26b接近的位置,之后同时将它们供给到成形辊 26a、26b的辊隙28并使其位于成形辊26a、26b之间。成形工具24围绕导体组4和接地导体12形成屏蔽膜8,并且在每个导体组4和接地导体12的两侧将屏蔽膜8彼此粘合。可以施加热以便于进行粘合。尽管在此实施例中,在单次操作中形成围绕导体组4和接地导体12的屏蔽膜8以使屏蔽膜8在每个导体组4和接地导体12的两侧彼此粘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以单独的一些操作来进行这些步骤。图10d示出了通过形成工具24形成的屏蔽电缆2。在图10e所示的步骤中,在导体组4之间形成纵向缝隙18。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激光切割或冲压,在屏蔽电缆2中形成缝隙18。在图10f所示的步骤中,屏蔽电缆2的屏蔽膜8发生折叠并且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围绕折叠的屏蔽膜8设置外部导电屏蔽30。在图10g所示的步骤中,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挤压法,围绕外部导电屏蔽30设置外皮32。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省去外部导电屏蔽30,并且可以围绕已折叠的屏蔽膜8设置外皮32。
图11a-11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制造屏蔽电缆的示例性方法的细节。图11a-11c尤其旨在示出形成和粘合屏蔽膜期间适形的粘合剂层适形的实例。
在图11a所示出的步骤中,提供了绝缘导体1606、与绝缘导体1606 间隔开的接地导体1612和两个屏蔽膜1608。每个屏蔽膜1608均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1610。在图11b-11c所示出的步骤中,围绕绝缘导体 1606和接地导体1612形成屏蔽膜1608,并且屏蔽膜1608彼此粘合。初始地,如图11b所示,适形的粘合剂层1610仍然具有其原始厚度。当进行形成并粘合屏蔽膜1608的过程时,适形的粘合剂层1610适形,以实现屏蔽电缆1602期望的机械和电性能特性。具体地讲,如图11c 所示,适形的粘合剂层1610适形,以在绝缘导体1606两侧的屏蔽膜 1608和接地导体1612之间较薄;从这些区域移走部分适形的粘合剂层 1610。另外,适形的粘合剂层1610适形,以在与绝缘导体1606和接地导体1612紧邻的区域较厚,并且基本适形于绝缘导体1606和接地导体1612;部分适形的粘合剂层1610被移入到这些区域中。另外,适形的粘合剂层1610适形,以有效地在屏蔽膜1608和接地导体1612之间被去除;从这些区域移走适形的粘合剂层1610,使得接地导体1612 能够电接触屏蔽膜1608。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包括位于导体组一侧或两侧的过渡部分。构造该过渡部分,使得制造屏蔽电缆的能力高并且消除了张力和应力。通过使这个过渡部分沿着屏蔽电缆的长度保持基本恒定的构造(包括例如尺寸、形状和容量),有助于使屏蔽电缆具有基本上一致的电特性,例如阻抗、偏差、插入损耗、反射、模式转换、开眼(eye opening)和抖动。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其中导体组包括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的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的实施例中,通过使这个过渡部分沿着屏蔽电缆的长度保持基本恒定的构造,有益地为导体组中的两个导体提供了偏离理想同心情况的基本上相同的电磁场偏差。因此,通过仔细控制这个过渡部分沿着屏蔽电缆的长度的构造,有助于提高电缆的电性能。图12a-14b示出包括位于导体组一侧或两侧的过渡部分的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现在参照图12a-12b,屏蔽电缆1702包括单个导体组1704。导体组1704包括单个纵向绝缘导体1706。围绕导体组17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1708。在屏蔽膜1708之间设置可选的适形的粘合剂层 1710,并且适形的粘合剂层1710在导体组1704的两侧将屏蔽膜1708 彼此粘合。绝缘导体1706有效地布置成同轴或单端电缆布置。屏蔽膜 1708包括导电层1708a和非导电聚合物层1708b。导电层1708a面对绝缘导体1706。屏蔽膜1708的这种构造与图7b中示出的屏蔽膜908的构造类似。作为另外一种选择,例如屏蔽膜1708的这种构造可以类似于图7a所示的屏蔽膜808、图7c所示的屏蔽膜1008或图7d所示的屏蔽膜1108的构造。屏蔽膜1708包括基本与导体1706同心的同心部分 1708'和其中屏蔽膜1708基本上平行的平行部分1708″。在其它实施例中,屏蔽膜1708可以包括单个平行部分1708″。屏蔽电缆1702还包括位于导体组1704两侧的过渡部分1734。在其它实施例中,屏蔽电缆 1702可以包括仅位于导体组1704一侧的过渡部分1734。由屏蔽膜1708 和导体组1704限定过渡部分1734,并且过渡部分1734提供屏蔽膜1708 的同心部分1708'和平行部分1708″之间的逐渐过渡。与例如直角过渡或过渡点(与过渡部分相对)的急剧过渡相对地,逐渐过渡例如基本反曲过渡消除了过渡部分1734中的屏蔽膜1708的张力和应力,并且防止了当使用屏蔽电缆1702时(例如当横向或轴向弯曲屏蔽电缆1702) 时屏蔽膜1708受损。这种损坏可能包括例如导电层1708a的断裂和/ 或粘合剂层1708a和非导电聚合物层1708之间失去粘合。另外,逐渐过渡防止了在制造屏蔽电缆1702的过程中屏蔽膜1708受损,这种受损可能包括例如导电层1708a和/或非导电聚合物层1708b的开裂或断开。
包括导体组一侧或两侧的过渡部分的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构造代表脱离了传统的电缆构造,例如理想的同轴电缆(其中围绕单个绝缘导体大致连续设置屏蔽件),或理想的双轴电缆(其中围绕一对绝缘导体大致连续设置屏蔽件)。尽管这些理想的电缆构造提供了理想的电磁分布,但这些分布对实现合格的电特性不是必需的。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中,例如通过使过渡部分的尺寸最小并且仔细地控制过渡部分沿着屏蔽电缆长度的构造,从而使过渡部分受到的电冲击最小,可以实现可接受的电特性。通过使过渡部分的尺寸最小,使电容偏差最小并且使多个导体组之间所需的间隔最小,由此减小了导体组的间距并且/或者增加了导体组之间的电隔离。仔细控制过渡部分沿着屏蔽电缆长度的构造有助于得到可预期的电性能和一致性(这对于高速传输线路是重要的),使得电数据能够被可靠传输,并且当不能使过渡部分的尺寸最小时,这变得更加重要。通常考虑到的电特性是传输线路的特征阻抗。沿着传输线路长度的任何阻抗变化可能造成功率反射回到源,而不是被发送到目标。理想的是,沿着传输线路的长度,传输线路将没有阻抗变化,但是,根据预期应用,高达5%-10%的变化可能是可接受的。在双轴电缆(采用不同方式驱动)中通常考虑的另外的电特性是成对的两个传输线路沿着其至少部分长度的有偏差或不相等的传输速度。所述偏差使差分信号转化为可以被反射回到源的共模信号,降低已发送信号的强度,产生电磁辐射并且急剧增加比特误差率,特别是抖动。理想的是,一对传输线路将没有偏差,但是根据预期应用,高达所关注频率(例如,6GHz)的小于-25 至-30dB的差分S-参数SCD21或SCD12的值(代表传输线路的一端与另一端的差分-共模转换)可能是可接受的。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以在时域中测量偏差并且将其与所需规格进行比较。根据预期应用,小于约20皮秒/米(ps/m)的值和优选地小于约10ps/m的值可以是可接受的。
返回参照图12a-12b,部分地,为了有助于实现可接受的电特性,屏蔽电缆1702的过渡部分1734均可以包括小于导体1706的横截面区域1706a的横截区域1734a。如在图12b中最佳示出的,由过渡点1734' 和过渡点1734″限定过渡部分1734的横截面区域1734a,其中在过渡点 1734'处,屏蔽膜1708不与绝缘导体1706基本上同心,在过渡点1734″处,屏蔽膜1708不基本上平行。另外,每个横截面区域1734a可以包括空隙部分1734b。空隙部分1734b可以基本上相同。另外,适形的粘合剂层1710在同心部分1708'的厚度可以为Tac,并且在过渡部分1734 的厚度大于同心部分1708'的厚度Tac。类似地,适形的粘合剂层1710 在平行部分1708″的厚度可以为Tap,并且在过渡部分1734的厚度大于平行部分1708″的厚度Tap。适形的粘合剂层1710可以相当于横截面区域1734a的至少25%。在横截面区域1734a中存在适形的粘合剂层 1710,特别是在厚度大于厚度Tac或厚度Tap处,这有助于提高过渡部分1734的强度。通过仔细控制屏蔽电缆1702的各种元件的制造过程和材料特性,可以减少过渡部分1734中适形的粘合剂层1710的厚度和空隙部分1734b的变化,这继而可以减少横截面区域1734a的电容的变化。屏蔽电缆1702可以包括位于导体组1704的一侧或两侧的过渡部分1734,导体组1704包括基本上等于或小于导体1706的横截面区域1706a的横截面区域1734a。屏蔽电缆1702可以包括位于导体组1704 的一侧或两侧的过渡部分1734,导体组1704包括沿着导体1706的长度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区域1734a。例如,横截面区域1734a在1m长度内的变化可能小于50%。屏蔽电缆1702可以包括位于导体组1704 的两侧的过渡部分1734,导体组1704的每侧均包括横截面区域1734a,其中横截面区域1734a的总和沿着导体1706的长度基本上相同。例如,横截面区域1734a的总和在1m长度内的变化可能小于50%。屏蔽电缆 1702可以包括位于导体组1704的两侧的过渡部分1734,导体组1704 的每侧均包括横截面区域1734a,其中横截面区域1734a基本上相同。屏蔽电缆1702可以包括位于导体组1704的两侧的过渡部分1734,其中过渡部分1734基本上一致。绝缘导体1706具有绝缘体厚度Ti,并且过渡部分1734可以具有比绝缘体厚度Ti小的横向长度Lt。绝缘导体1706具有直径Dc,并且过渡部分1734可以具有比直径Dc小的横向长度Lt。上述各种构造可以提供保持在所需范围内的特征阻抗,例如在给定长度例如1m内的目标阻抗值例如50欧姆)的5%-10%内。
举例来说,控制过渡部分1734沿着屏蔽电缆1702长度的构造的因素包括制造工艺、导电层1708a和非导电聚合物层1708b的厚度、适形的粘合剂层1710和绝缘导体1706与屏蔽膜1708之间的粘合强度。
在一个方面,导体组1704、屏蔽膜1708和过渡部分1734被协同构造为阻抗控制关系。阻抗控制关系意味着,导体组1704、屏蔽膜1708 和过渡部分1734被协同构造用于控制屏蔽电缆的特征阻抗。
图13a-13b示出包含两个绝缘导体的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两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参照图13a,屏蔽电缆1802包括含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单个绝缘导体1806的单个导体组1804。围绕导体组1804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1808。在屏蔽膜1808之间设置可选的适形的粘合剂层1810,并且适形的粘合剂层1810在导体组1804 的两侧将屏蔽膜1808彼此粘合。绝缘导体18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并且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屏蔽膜1808包括导电层 1808a和非导电聚合物层1808b。导电层1808a面对绝缘导体1806。屏蔽膜1808包括与对应的导体1806基本上同心的同心部分1808'和其中屏蔽膜1808基本上平行的平行部分1808″。屏蔽电缆1802包括位于导体组1804的两侧的过渡部分1834,导体组1804的每侧均包括横截面区域1834a,其中横截面区域1834a沿着导体1806长度的总和基本上相同。例如,横截面面积1834a在1m长度内的变化可能小于50%。另外,横截面区域1834a基本上相同,并且过渡部分1834基本上一致。过渡部分1834的这种构造可以提供均保持在所需范围内的每个导体 1806(单端端接)的特征阻抗以及差分阻抗,例如在给定长度(例如, 1m)内的目标阻抗的5%-10%内。另外,过渡部分1834的这种构造可以减少两个导体1806沿着其至少部分长度的偏差。参照图13b,屏蔽电缆1902与屏蔽电缆1802类似。虽然屏蔽电缆1802具有各个绝缘导体1806,但是屏蔽电缆1902具有结合在一起的绝缘导体1906。尽管如此,过渡部分1934还是与过渡部分1834一致,并且向屏蔽电缆1902 提供相同的益处。
图14a-14b示出含有两个绝缘导体的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两个其它示例性实施例。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旨在示出过渡部分在位置和构造方面的不同。屏蔽电缆2002(图14a)和2102(图14b)与屏蔽电缆1802类似。然而在屏蔽电缆1802中,屏蔽膜1808的平行部分1808″和绝缘导体18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在屏蔽电缆2002和 2102中,屏蔽膜2008和2108的平行部分2008″和2108″以及绝缘导体 2006和2106布置在不同的平面内。因此,过渡部分2034和2134具有不同的位置和构造。由于过渡部分2034和2134被相对于对应的绝缘导体2006和2106基本上对称地设置以及沿着屏蔽电缆2002和2102 的长度仔细控制过渡部分2034和2134的构造等原因,屏蔽电缆2002 和2102被构造用于仍然提供可接受的电特性。
在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包括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的多个间隔开的导体组。每个导体组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围绕导体组设置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并且这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包括与至少一个导体基本上同心的多个同心部分和其中屏蔽膜基本上平行的多个平行部分。由屏蔽膜和导体组限定的多个过渡部分提供屏蔽膜的同心部分和平行部分之间的逐渐过渡。可以在每个导体组的两侧均设置过渡部分。例如,屏蔽电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体组1704的组合(其中绝缘导体1706 有效地布置成同轴或单端端接电缆布置)以及一个或多个导体组1804 (其中绝缘导体1806有效地布置成双轴或差分对电缆布置)。可以将导体组、屏蔽膜和过渡部分协同地构造成阻抗控制关系。
图15a-15c、图18和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几个其它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6a-16g、17a-17b和20a-20f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平行部分的几个示例性实施例。图 15a-20f具体旨在示出平行部分的实例,该平行部分被构造用于电隔离屏蔽电缆的导体组。导体组可以与相邻的导体组电隔离(例如,用于使相邻的导体组之间的串扰最小,图15a-15c和图16a-16g)或者与屏蔽电缆的外部环境隔离(例如,用于使从屏蔽电缆逸出的电磁辐射最小并且使外部源带来的电磁干扰最小,图19和图20a-20f)。在这两种情况下,平行部分可以包括用于实现电隔离的各种机械结构。举例来说,这些实例包括屏蔽膜非常靠近、屏蔽膜之间的高介电常数材料、直接或间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的接地导体、相邻的导体组之间的延伸距离、相邻的导体组之间的物理断裂、屏蔽膜彼此直接纵向、横向或既纵向又横向地间歇接触、以及导电粘合剂。在一个方面,屏蔽膜的平行部分被限定为没有覆盖导体组的屏蔽膜的一部分。
在图15a中,屏蔽电缆2202包括:两个导体组2204,每个导体组 2204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2206;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2208,其围绕导体组2204设置。屏蔽膜2208包括平行部分 2208″,其中屏蔽膜2208基本上平行。位于导体组2204之间的平行部分2208″被构造用于将导体组2204彼此电隔离。在屏蔽电缆2202中,屏蔽膜2208的平行部分2208″和绝缘导体2206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
在图15b中,屏蔽电缆2302包括:两个导体组2304,每个导体组均包括一个纵向绝缘导体2306;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2308,其围绕导体组2304设置。屏蔽膜2308包括平行部分2308″,其中屏蔽膜2308基本上平行。位于导体组2304之间的平行部分2308″被构造用于将导体组2304彼此电隔离。在屏蔽电缆2302中,屏蔽膜2308的平行部分2308″和绝缘导体2306总体上布置在单个平面内。
在图15c中,屏蔽电缆2402包括:两个导体组2404,每个导体组均包括基本上平行的两个纵向绝缘导体2406;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2408,其围绕导体组2404设置。屏蔽膜2408包括平行部分2408″,其中屏蔽2408基本上平行。位于导体组2404之间的平行部分2408″被构造用于将导体组2404彼此电隔离。在屏蔽电缆2402中,屏蔽膜 2408的平行部分2408″和绝缘导体2406布置在不同平面内。
在图16a中,屏蔽电缆2502包括平行部分2508″,其中屏蔽膜2508 是间隔开的。通过将屏蔽膜2508间隔开(即,不使屏蔽膜2508连续沿着其接缝直接电接触)增加了平行部分2508″的强度。相比于其中相对薄且脆的屏蔽膜在制造过程中如果被迫使连续沿着其接缝直接电接触而可能断裂或破裂相比,这是有利的。如果不使用有效的装置来降低发生串扰的可能性,间隔开的屏蔽膜2508会使得相邻的导体组之间发生串扰。通常,在导体组的总体区域内一定包含电场和磁场,并且不允许所述电场和磁场撞击在相邻的导体组上。在图16a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屏蔽膜2508之间设置低特性阻抗,实现以上目的。这可以通过使屏蔽膜2508间隔非常近的距离来完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平行部分2508″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屏蔽膜2508间隔小于约0.13mm。所得的屏蔽膜2508之间的特征阻抗可以小于约15欧姆,并且所得的相邻导体组之间的串扰会小于约-25dB。在一个实施例中,平行部分2508″的最小厚度小于约0.13mm。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膜2508通过间距介质间隔开。所述间距介质可以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25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距介质的介电常数至少为1.5。高介电常数使屏蔽膜 2508之间的特征阻抗减小,由此减少相邻的导体组之间的串扰(增强电隔离)。在平行部分2508″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屏蔽膜2508可以彼此直接电接触。可以迫使屏蔽膜2508在所选的位置处合在一起,以适于所需的应用,使得适形的粘合剂层2510在这些位置附近适形。这可以通过例如用图案化工具使在这些位置处屏蔽膜2508之间形成少量间歇接触来完成。可以沿纵向或横向将这些位置图案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距介质可以导电,使得屏蔽膜2508之间能够形成直接电接触。
在图16b中,屏蔽电缆2602包括平行部分2608″,平行部分2608″包括位于屏蔽膜2608之间的纵向接地导体2612。接地导体2612间接电接触两个屏蔽膜2608。接地导体2612相对于屏蔽膜2608具有低阻抗,但该阻抗不为0。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平行部分2608″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接地导体2612直接或间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2608。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电缆2602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2610,该适形的粘合剂层2610位于屏蔽膜2608之间并且被构造用于使至少一个屏蔽膜 2608和接地导体2612之间形成受控的间距。在一个方面,这意味着,适形的粘合剂层2610具有不均匀的厚度,这种厚度使得接地导体2612 能在所选的位置处直接或间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2608,以适于所需的应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地导体2612可以包括表面粗糙部分或可变形线,如(例如)绞线,以使接地导体2612和至少一个屏蔽膜2608 之间形成这种受控的电接触。
在图16c中,屏蔽电缆2702包括平行部分2708″,平行部分2708″包括位于屏蔽膜2708之间的纵向接地导体2712。接地导体2712直接电接触两个屏蔽膜2708。
在图16d中,屏蔽电缆2802包括平行部分2808″,其中屏蔽膜2808 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如(例如)导电元件2844彼此直接电接触。举例来说,导电元件2844可以包括带导电镀层的通孔或通道、填充有导电物的通孔或通道或者导电粘合剂。
在图16e中,屏蔽电缆2902包括平行部分2908″,在平行部分2908″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平行部分2908″包括开口2936。换句话讲,平行部分2908″是不连续的。开口2936可以包括孔、穿孔、狭缝和任何其它合适的元件。开口2936提供了至少一些水平的物理间距,这有助于平行部分2908″的电隔离性能并且至少增加屏蔽电缆2902的横向柔韧性。这个间距沿着平行部分2908″的长度可以是不连续的,并且在整个平行部分2908″的宽度上可以是不连续的。
在图16f中,屏蔽电缆3002包括平行部分3008″,其中至少一个屏蔽膜3008包括在平行部分3008″的至少一个位置处的断裂3038。换句话讲,至少一个屏蔽膜3008是不连续的。断裂3038可以包括孔、穿孔、狭缝和任何其它的合适元件。断裂3038提供了至少一些水平的物理间距,这有助于平行部分3008″的电隔离性能并且至少增加屏蔽电缆3002的横向柔韧性。这个间距沿着平行部分3008″的长度可以是不连续的或连续的,并且在整个平行部分3008″的宽度上可以是不连续的。
在图16g中,屏蔽电缆3102包括平行部分3108″,平行部分3108″是成折叠构造的分段平面。其它条件都相同,分段平面平行部分的实际宽度大于具有相同突出宽度的平面平行部分。如果平行部分的实际宽度比屏蔽膜之间的间隔大得多,则导致特征阻抗低,这有助于平行部分的电隔离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小于5欧姆至10欧姆的特征阻抗导致电隔离良好。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电缆3102的平行部分3108″的实际宽度与最小间隔之比至少为5。在一个实施例中,平行部分3108″预先弯曲,由此至少增加了屏蔽电缆3102的横向柔韧性。平行部分 3108″可以是成任何其它合适构造的分段平面。
现在,参照图17a-17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平行部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屏蔽电缆3202包括具有平行部分3208″的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3208,其中屏蔽膜3208基本上平行。屏蔽膜 3208包括非导电聚合物层3208b、位于非导电聚合物层3208b上的导电层3208a和位于导电层3208a上的阻挡层3208d。适形的粘合剂层 3210位于阻挡层3208d上。平行部分3208″包括位于屏蔽膜3208之间的纵向接地导体3212。接地导体3212间接电接触屏蔽膜3208的导电层3208a。通过由阻挡层3208d提供受控的导体层3208a和接地导体 3212的分离,使得能够进行这种间接电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阻挡层3208d是非导电聚合物层。如图17a-17b中所示,使用外部压力(图 17a)将导电层3208a压在一起,并且迫使适形的粘合剂层3210在接地导体3212(图17b)周围适形。因为阻挡层3208d至少没有在相同条件下适形,所以其防止了接地导体3212和屏蔽膜3208的导电层3208a 之间形成直接电接触。可以选择阻挡层3208d的厚度和介电特性,以实现目标特征阻抗。在一个实施例中,小于5欧姆至10欧姆的特征阻抗导致电隔离良好。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屏蔽电缆3302包括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3308,这两个屏蔽膜3308 围绕间隔开的导体组3304设置。屏蔽膜3308包括平行部分3308″,其中屏蔽膜3308基本上平行。平行部分3308″被构造用于以至少30°的角度α横向弯曲。平行部分3308″的这种横向柔韧性使得屏蔽电缆3302 能折叠成任何合适的构造,如(例如)可以在圆形电缆中可以使用的构造(参见例如图10g)。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包括相对薄的两个或更多个单独层,使得平行部分3308″能具有横向柔韧性。为了保证这些单独层尤其在弯曲条件下的完整性,优选地它们间的粘合保持不受损。在一个实施例中,平行部分3308″的最小厚度小于约0.13mm,并且在处理或使用期间在暴露于热之后,这些单独层之间的粘合强度至少为 17.86g/mm(1磅/英寸)。
在一个方面,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电性能有益的是,平行部分在导体组的两侧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和形状。任何尺寸上的改变或不平衡会导致沿着平行部分长度的电容和电感不平衡。这继而会造成沿着平行部分长度的阻抗差和相邻导体组之间的阻抗不平衡。至少出于这些原因,可能需要控制屏蔽膜之间的间隔。在一个实施例中,导体组两侧的屏蔽膜彼此间隔开约0.05mm内的距离。
在图19中,屏蔽电缆3402包括:两个导体组3404,每个导体组均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3406;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3408,其围绕导体组3404设置。屏蔽膜3408包括平行部分3408″,其中屏蔽膜3408基本上平行。位于屏蔽电缆3402的边缘处或者在这附近的平行部分3408″被构造用于将导体组3404与外部环境电隔离。在屏蔽电缆3402中,屏蔽膜3408的平行部分3408″和绝缘导体3406 总体上布置在单个平面内。
在图20a中,屏蔽电缆3502包括平行部分3508″,其中屏蔽膜3508 间隔开。平行部分3508″类似于上述的且在图16a中所示的平行部分 2508″。然而平行部分2508″位于导体组之间,平行部分3508″位于屏蔽电缆3502的边缘处或者在这附近。
在图20b中,屏蔽电缆3602包括平行部分3608″,平行部分3608″包括位于屏蔽膜3608之间的纵向接地导体3612。平行部分3608″类似于上述的且在图16b中所示的平行部分2608″。然而平行部分2608″位于导体组之间,平行部分3608″位于屏蔽电缆3602的边缘处或者在这附近。
在图20c中,屏蔽电缆3702包括平行部分3708″,平行部分3708″包括位于屏蔽膜3708之间的纵向接地导体3712。平行部分3708″类似于上述的且在图16c中所示的平行部分2708″。然而平行部分2708″位于导体组之间,平行部分3708″位于屏蔽电缆3702的边缘处或者在这附近。
在图20d中,屏蔽电缆3802包括平行部分3808″,其中屏蔽膜3808 直接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如(例如)导电元件3844彼此电接触。举例来说,导电元件3844可以包括带导电镀层的通孔或通道、填充有导电物的通孔或通道或者导电粘合剂。平行部分3808″类似于上述的且在图 16d中示出的平行部分2808″。然而平行部分2808″位于导体组之间,平行部分3808″位于屏蔽电缆3802的边缘处或者在这附近。
在图20e中,屏蔽电缆3902包括平行部分3908″,平行部分3908″是成折叠构造的分段平面。平行部分3908″类似于上述的且在图16g中所示的平行部分3108″。然而平行部分3108″位于导体组之间,平行部分3908″位于屏蔽电缆3902的边缘处或者在这附近。
在图20f中,屏蔽电缆4002包括平行部分4008″,平行部分4008″是成弯曲构造的分段平面并且位于屏蔽电缆4002的边缘处或者在这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纵向接地导体;电制品,其沿着与接地导体基本上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其围绕接地导体和电制品设置。在这种构造中,屏蔽膜和接地导体被构造用于电隔离电制品。接地导体可以延伸超出屏蔽膜的至少一个端部,例如,以将屏蔽膜端接至任何合适端接点的任何合适的单个接触元件,如(例如)所述端接点是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元件或电连接器的电触点。有利地,电缆构造只需要有限数量的接地导体,这些接地导体可以与屏蔽膜一起完成电制品的电磁屏蔽。所述电制品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纵向导体、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的至少一个导体组、柔性印刷电路或电隔离所需的任何其它的合适电制品。图21a-21b示出这种屏蔽电缆构造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
在图21a中,屏蔽电缆4102包括:两个间隔开的基本上平行的纵向接地导体4112;电制品4140,其位于接地导体4112之间并且沿着与接地导体4112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 4108,其围绕接地导体4112和电制品4140设置。电制品4140包括三个导体组4104。各导体组4104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 4106。接地导体4112间接电接触两个屏蔽膜4108。接地导体4112相对于屏蔽膜4108具有低阻抗,但该阻抗不为0。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屏蔽膜4108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接地导体4112可以直接或间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4108。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电缆4102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4110,适形的粘合剂层4110位于屏蔽膜4108之间并且在接地导体4112和电制品4140的两侧将屏蔽膜4108彼此粘合。适形的粘合剂层4110被构造用于形成至少一个屏蔽膜4108和接地导体4112的受控间距。在一个方面,这意味着,适形的粘合剂层4110具有不均匀的厚度,这种厚度使得接地导体4112能在所选的位置处直接或间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4108,以适于所需的应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地导体4112可以包括表面粗糙部分或可变形线,如(例如)绞线,以使接地导体4112和至少一个屏蔽膜4108之间形成这种受控的电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屏蔽膜4108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屏蔽膜4108间隔开最小间隔,并且接地导体4112的厚度大于最小间隔。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膜4108的厚度小于约0.025mm。
在图21b中,屏蔽电缆4202包括:两个间隔开的基本上平行的纵向接地导体4212;电制品4240,其位于接地导体4212之间并且沿着与接地导体4212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 4208,其围绕接地导体4212和电制品4240设置。屏蔽电缆4202类似于上述的且在图21a所示的屏蔽电缆4102。然而在屏蔽电缆4102中,电制品4140包括三个导体组4104,每个导体组包括屏蔽电缆4202中的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4106,电制品4240包括具有三个导体组4242的柔性印刷电路。
图22示出传统电缆的两个相邻导体组之间的远端串扰(FEXT)隔离,其中导体组被完全隔离,即,没有公共的地(样品1),并示出图 15a所示的屏蔽电缆2202的两个相邻导体组之间的FEXT隔离,其中屏蔽膜2208间隔开约0.025mm(样品2),两者的电缆长度均为约3m。生成这个数据的测试方法是本领域中熟知的。使用Agilent 8720ES 50 MHz–20 GHz S-Parameter Network Analyzer来产生所述数据。通过比较远端串扰图线,可以看到,传统电缆和屏蔽电缆2202提供了近似的远端串扰性能。具体来讲,通常认可的是,对于大多数应用而言,小于约-35dB的远端串扰是适用的。从图22中,可以容易看到,对于所测试的构造,传统电缆和屏蔽电缆2202都提供了令人满意的电隔离性能。由于将屏蔽膜间隔开的能力导致的令人满意的电隔离性能结合增大的平行部分的强度是本发明优于传统电缆的方面。
下面各项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屏蔽电缆的示例性实施例。
项1是一种屏蔽电缆,其包括:导体组,所述导体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所述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围绕所述导体组设置,并且包括其中所述屏蔽膜基本上平行的平行部分,其中所述平行部分被构造用于电隔离所述导体组。
项2是一种屏蔽电缆,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导体组,所述导体组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每个导体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所述屏蔽膜围绕所述导体组设置,并且包括其中所述屏蔽膜基本上平行的平行部分,其中所述平行部分被构造用于将相邻的导体组彼此电隔离。
项3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屏蔽膜在所述平行部分中间隔开。
项4是项3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在所述平行部分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所述屏蔽膜间隔开小于约0.13mm。
项5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平行部分的最小厚度小于约0.13mm。
项6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屏蔽部分被构造用于以至少30°的角度横向弯曲。
项7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平行部分的实际宽度与最小间隔之比至少为5。
项8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平行部分是分段平面。
项9是项3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屏蔽膜通过间距介质间隔开,所述间距介质的介电常数至少为1.5。
项10是项3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屏蔽膜通过导电的间距介质间隔开。
项11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平行部分包括位于所述屏蔽膜之间的纵向接地导体。
项12是项11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在所述平行部分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所述接地导体直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
项13是项11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在所述平行部分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所述接地导体间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
项14是项11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屏蔽电缆还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位于所述屏蔽膜之间并且被构造用于在至少一个屏蔽膜和接地导体之间形成受控间距。
项15是项14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至少一个屏蔽膜包括导电层和阻挡层,并且其中所述阻挡层被构造用于形成导电层和接地导体的受控间距。
项16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在所述平行部分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所述屏蔽膜彼此直接电接触。
项17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在所述平行部分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所述平行部分包括开口。
项18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屏蔽膜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平行部分的至少一个位置处的断裂。
项19是项1或项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导体组两侧的所述屏蔽膜彼此间隔开约0.05mm内的距离。
项20是一种屏蔽电缆,其包括:至少一个纵向接地导体;电制品,所述电制品沿着与所述接地导体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所述屏蔽膜围绕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电制品设置。
项21是项20所述的屏蔽电缆,所述屏蔽电缆进一步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位于所述屏蔽膜之间并且在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电缆的两侧将所述屏蔽膜彼此粘合。
项22是项20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电缆包括至少一个纵向导体。
项23是项20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电制品包括至少一个导体组,所述导体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
项24是项20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电制品包括柔性印刷电路。
项25是项20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接地导体直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
项26是项20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接地导体间接电接触至少一个屏蔽膜。
项27是项25或项26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屏蔽电缆还包括适形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位于所述屏蔽膜之间并且被构造用于形成至少一个屏蔽膜和接地导体的受控间距。
项28是项25或项26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在所述屏蔽膜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所述屏蔽膜间隔开最小间隔,并且其中所述接地导体的厚度大于最小间隔。
项29是项25或项26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屏蔽膜的厚度小于约0.025mm。
项30是项25或项26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接地导体包括表面粗糙部分,所述表面粗糙部分被构造用于形成所述接地导体和至少一个屏蔽膜之间的受控电接触。
项31是项25或项26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接地导体延伸超出所述屏蔽膜的至少一个端部。
项32是一种屏蔽电缆,其包括:两个间隔开的基本上平行的纵向接地导体;电制品,所述电制品位于所述接地导体之间,并且沿着与所述接地导体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所述屏蔽膜围绕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电制品设置。
虽然本文出于说明优选实施例的目的对具体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各种旨在达到相同目的的可选的和/或等同形式的具体实施可以取代图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机械、机电以及电子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很容易理解到,本发明可以在众多实施例中实施。本专利申请旨在涵盖本文所讨论的优选实施例的任何修改形式或变型形式。因此,显而易见,本发明仅受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限制。

Claims (2)

1.一种屏蔽电缆,包括:
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导体组,所述导体组大致布置在单个平面内,每个导体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上平行的纵向绝缘导体;
两个大致平行的屏蔽膜,所述屏蔽膜围绕所述导体组设置,并且在所述导体组之间包括其中所述屏蔽膜基本上平行的平行部分;以及
纵向接地导体,所述纵向接地导体设置在所述平行部分的屏蔽膜之间,其中所述平行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屏蔽膜之间的阻挡层和适形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设置在所述阻挡层和所述纵向接地导体之间,并且适形于所述纵向接地导体,所述阻挡层不适形于所述纵向接地导体,并且提供所述纵向接地导体和所述屏蔽膜之间的受控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缆,其中所述阻挡层是非导电聚合物层。
CN201410363661.0A 2009-06-19 2010-06-17 屏蔽电缆 Active CN104240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1873909P 2009-06-19 2009-06-19
US61/218,739 2009-06-19
US26088109P 2009-11-13 2009-11-13
US61/260,881 2009-11-13
US34880010P 2010-05-27 2010-05-27
US61/348,800 2010-05-27
US35247310P 2010-06-08 2010-06-08
US61/352,473 2010-06-0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7316.XA Division CN102804290B (zh) 2009-06-19 2010-06-17 屏蔽电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0816A CN104240816A (zh) 2014-12-24
CN104240816B true CN104240816B (zh) 2018-02-09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5552A (en) * 1971-12-16 1973-11-27 Amp Inc Miniature coaxial cable assembly
DE2547152A1 (de) * 1975-10-21 1977-04-28 Tenge Hans Werner Elektrische abschirmung von kabeln und leitung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GB1546609A (en) * 1975-05-28 1979-05-23 Pirelli Screened cable elements
US4492815A (en) * 1983-08-23 1985-01-08 Cooper Industries, Inc. Shielded jacketed flat cable and grounding clip for use therewith
DE3522173C1 (de) * 1985-06-21 1986-07-31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3000 Hannover Geschirmte Bandleitung
CN101127257A (zh) * 2006-07-19 2008-02-2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柔性扁平电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5552A (en) * 1971-12-16 1973-11-27 Amp Inc Miniature coaxial cable assembly
GB1546609A (en) * 1975-05-28 1979-05-23 Pirelli Screened cable elements
DE2547152A1 (de) * 1975-10-21 1977-04-28 Tenge Hans Werner Elektrische abschirmung von kabeln und leitung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4492815A (en) * 1983-08-23 1985-01-08 Cooper Industries, Inc. Shielded jacketed flat cable and grounding clip for use therewith
DE3522173C1 (de) * 1985-06-21 1986-07-31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3000 Hannover Geschirmte Bandleitung
CN101127257A (zh) * 2006-07-19 2008-02-2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柔性扁平电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4288B (zh) 屏蔽电缆
CN102870171B (zh) 屏蔽电缆
CN102884592B (zh) 具有电介质间距的屏蔽电缆
CN105047269B (zh) 屏蔽电缆
CN102884591A (zh) 高密度屏蔽电缆和其他屏蔽电缆、系统以及方法
CN204257280U (zh) 屏蔽电缆和电气系统
CN104240816B (zh) 屏蔽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