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0678B -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0678B
CN104240678B CN201310239852.1A CN201310239852A CN104240678B CN 104240678 B CN104240678 B CN 104240678B CN 201310239852 A CN201310239852 A CN 201310239852A CN 104240678 B CN104240678 B CN 104240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brightness
screen backlight
frame
brightness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98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0678A (zh
Inventor
杨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398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067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9561 priority patent/WO20142019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0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0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0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0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53Controlling or limiting the speed of brightness adjustment of the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being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其中,所述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包括:确定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和目标值;根据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对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进行调整,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其中,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与以下因素之一或其组合有关: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从而,本发明实施例在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过程中考虑了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使得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更加平滑,这样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

Description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地,涉及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业中,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常被用于液晶显示屏上。液晶显示屏本身是不发光,需要在液晶显示屏背后设置背光灯源,于是液晶显示屏通过屏幕上均匀排列的细小的液晶颗粒通过“阻断”和“打开”背光灯源发出的光线来达到还原画面的。因此,屏幕背光亮度会直接影响屏幕的亮度。
目前,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亮度均可以实现自动调整。例如,手机在自动调整屏幕背光亮度时,通常采用渐变的方式,并且调整的速度是固定的。
例如,屏幕背光的初始亮度为C,目标亮度为D,那么每次屏幕刷新时,屏幕背光亮度就会变化一个单位亮度。具体而言,当屏幕背光亮度需要从C升至D时,屏幕按照一定频率刷新,每刷新一次,屏幕背光亮度就递增一个单位亮度,直到从初始亮度C升至目标亮度D,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才停止;或者,当屏幕背光亮度需要从初始亮度E降至目标亮度F时,屏幕按照一定频率刷新,每刷新一次,屏幕背光亮度就递减一个单位亮度,直到从初始亮度E降至目标亮度F,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才停止。由此可见,屏幕背光亮度的调整速度是固定的。
但是,人眼在不同亮度下的适应性和敏感度是不同的。例如,人眼对暗环境的适应时间较长,而对亮环境的适应时间较短。当亮度较暗时,人眼的敏感度较高,比较容易捕捉到亮度的微小变化,而随着亮度的提升,人眼的敏感度随之下降。那么,在现有的屏幕亮度渐变的情况下,某些场景下人眼可能会感觉到屏幕亮度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在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过程中,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包括:确定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和目标值;根据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对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进行调整,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其中,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与以下因素之一或其组合有关: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对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进行调整,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包括: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包括: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目标值B大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当所述目标值B’小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目标值B大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L^D1);当所述目标值B’小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M*(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目标值B大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L^D1);当所述目标值B’小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当前帧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或第七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实施方式中,N/C1的范围在0.01-1之间,M/C2的范围在0.005-0.1之间。
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包括:确定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包括: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包括: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和目标值;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对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进行调整,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其中,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与以下因素之一或其组合有关: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目标值B大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当所述目标值B’小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目标值B大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L^D1);当所述目标值B’小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M*(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目标值B大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L^D1);当所述目标值B’小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当前帧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或第七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实施方式中,N/C1的范围在0.01-1之间,M/C2的范围在0.005-0.1之间。
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检测设备,用于确定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控制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驱动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
结合第四方面或其第一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设备用于: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结合第四方面或其第一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设备用于: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本发明实施例在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过程中考虑了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使得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更加平滑,这样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场景一的效果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场景二的效果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场景三的效果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场景四的效果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场景一的效果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场景二的效果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场景三的效果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场景四的效果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场景一的效果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场景二的效果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场景三的效果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场景四的效果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整屏幕亮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整屏幕亮度的装置中第一调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屏幕背光亮度的调整速度是固定的,人眼在不同的亮度下的敏感度不同,在某些场景下,人眼可能会感觉到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屏幕背光的亮度以及环境光的亮度、屏幕背光的亮度或环境光的亮度,来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渐变过程,这样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1,确定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和目标值。
例如,可以通过感光传感器(light sensor)的检测环境光的亮度,从而确定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例如可以根据环境光的亮度与屏幕背光亮度的对应关系,得到环境光的亮度对应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还可以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环境光的亮度与屏幕背光亮度的对应关系可以由不同的算法确定,或也可以通过查表确定。其中,这里的算法可以参考CIE1976标准中的算法,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算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对于不同的带有屏幕的设备,其屏幕背光亮度的可调范围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可调范围为0-255,共256阶;或者,有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可调范围为0-127,共128阶。
以下实施例均以256阶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可调范围为例。其中,如果到室外阳光下,环境光亮度为10000lux,对应的屏幕背光亮度为255。环境光亮度为400lux,对应的屏幕背光亮度为80。环境光亮度为1lux,对应的屏幕背光亮度为6。这里,勒克司是亮度单位,即距离一个光强为1坎德拉(cd)的光源在1米处所能接受的照明强度。
此外,在确定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和目标值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环境光亮度。
12,根据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对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进行调整,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其中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与以下因素之一或其组合有关: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帧是指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刷新频率的导数。例如,帧可以由n表示,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于是,当LCD每刷新一次,n增加1。
其中,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与以下因素之一或其组合有关: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是指:亮度变化量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有关、亮度变化量与环境光亮度有关、或亮度变化量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均有关。
具体而言,首先,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然后,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也就是,在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基础上,确定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从而逐帧地调整屏幕背光亮度。
为了方便描述,以下利用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表述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表述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例如,当目标值B大于初始值A时,如果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或者如果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
可选地,例如,当目标值B’小于初始值A’时,如果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或者,如果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
此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或者,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
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大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
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大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N*(L^D1);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Fn’=-M*(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比如,当感光传感器检测到环境光的亮度很大时,可以将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速度调到最高。
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大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L^D1);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比如,感光传感器检测到环境光的亮度和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都很小时,此时如果需要自动更改屏幕背光亮度,则调整速度变成很慢的速度,以确保人眼感觉不到屏幕背光亮度的闪烁。
以上,N/C1的范围可以在0.01-1之间,M/C2的范围可以在0.005-0.1之间。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因此在调整屏幕亮度的过程中,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亮度的变化。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采用不同的渐变过程,这样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更加平滑,从而有利于人眼平滑适应不同亮度及不同敏感度。
以上结合图1描述了调整屏幕亮度的流程,上面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带屏幕的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便携机、台式电脑、带有屏幕的无线路由器或调制解调器(modem)。
下面,将结合图2说明终端如何调整屏幕背光亮度。其中,在各个帧中实现的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可以包括:
21,确定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例如,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于是,确定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为检测到的第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22,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
例如,根据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
具体地,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大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
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大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N*(L^D1);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Fn’=-M*(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大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L^D1);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B’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23,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可选地,例如,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可选地,例如,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此外,在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之前,还可以检测所述环境光亮度。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因此在调整屏幕亮度的过程中,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亮度的变化。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采用不同的渐变过程,这样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更加平滑,从而有利于人眼平滑适应不同亮度及不同敏感度。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
容易理解,初始值是开始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当前值,即第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而目标值可以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也可以是系统设置的一个值。
在第一种情况中,屏幕背光亮度需要由初始值A升到目标值B。
首先将初始值A赋值给第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1,然后对后续的屏幕背光亮度Xn+1进行迭代运算:
Xn+1=Min(Xn+N*f(Xn)*f(L),B);这里,N为定值且为正数,n大于等于1。
这里,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N*f(Xn)*f(L)。
以上,Xn代表屏幕的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L代表环境光亮度。
其中,f(Xn)=Xn/C,其中C是固定值,例如C可以取255,或其他值。
其中,f(L)=L^(D),其中D是一个大于零且小于1的分数,例如D可以为1/4或其他值。
在第二种情况中,屏幕背光亮度需要由初始值A’降到目标值B’。
首先将初始值A’赋值给第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X1’,然后对后续的屏幕背光亮度Xn+1’进行迭代运算:
Xn+1’=Max(Xn’-M*f(Xn’)*f(L’),B’);这里,M为定值且为正数,n大于等于1。
这里,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M*f(Xn’)*f(L’)。
以上,Xn’代表屏幕的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L’代表环境光亮度。
其中,f(Xn’)=Xn’/C,其中C是固定值,例如C可以取255,或其他值。
其中,f(L’)=L’^(D),其中D是一个大于零且小于1的分数,例如D可以为1/4或其他值。
对于以上列举的两种情况,均考虑了当前亮度和环境光亮度的因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只考虑其中的一个因素。
例如,只考虑当前亮度因素:
当屏幕背光亮度由初始值A升到目标值B,屏幕背光亮度的调整参照Xn+1=Min(Xn+N*f(Xn),B);这里,N为定值且为正数,n大于等于1。
这里,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N*f(Xn)。
以上,Xn代表屏幕的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其中,f(Xn)=Xn/C,其中C是固定值,例如C可以取255,或其他值。
当屏幕背光亮度需要由初始值A’降到目标值B’,屏幕背光亮度的调整参照Xn+1’=Min(Xn’-M*f(Xn’),B’);这里,M为定值且为正数,n大于等于1。
这里,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M*f(Xn’)。
以上,Xn’代表屏幕的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其中,f(Xn’)=Xn’/C,其中C是固定值,例如C可以取255,或其他值。
可以理解,只有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因素的话,屏幕背光亮度的渐变步调是符合人眼敏感性变化的。因为渐变步调为N*f(Xn)或-M*f(Xn’),由于Xn或Xn’是逐帧变化的,因此使得渐变步调更符合人眼敏感性的变化。
再例如:只考虑环境光亮度因素:
当屏幕背光亮度需要由初始值A升到目标值B,屏幕背光亮度的调整参照Xn+1=Min(Xn+N*f(L),B);这里,N为定值且为正数,n大于等于1。
这里,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N*f(L)。
以上,L代表环境光亮度。
其中,f(L)=L^(D),其中D是一个大于零且小于1的分数,例如D可以为1/4或其他值。
当屏幕背光亮度需要由初始值A’降到目标值B’,屏幕背光亮度的调整参照Xn+1’=Min(Xn’-M*f(L’),B’);这里,M为定值且为正数,n大于等于1。
这里,从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Fn’为:-M*f(L’)。
以上,L’代表环境光亮度。
其中,f(L’)=L’^(D),其中D是一个大于零且小于1的分数,例如D可以为1/4或其他值。
可以理解,只有环境光因素的话,整体速度是随环境光变化而变化,但是亮度渐变的步调是固定的。因为渐变步调为N*f(L)或-M*f(L’),由于L或L’是不变的,因此使得渐变步调是固定不变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分别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实施方式。在以下具体实施例中,假设屏幕背光亮度的可调范围为0-255,共分256阶。
第一实施方式:同时考虑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
设N=0.0167*200,M=0.0167*40,其中,0.0167为在60赫兹(HZ)频率下每帧的时间。可以理解,当屏幕的频率变化时,每帧的时间也随之变化;而200和40是经验系数,随着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可以是10-1000中的某个数,由此可以得出迭代公式为:
对于亮度提高的过程:Xn+1=Min(Xn+0.0167*200*Xn/255*L^(1/4),B),每帧算一次,当Xn+1=B时停止。
对于亮度降低的过程:Xn+1’=Max(Xn’-0.0167*40*Xn’/255*L’^(1/4),B’),每帧算一次,当Xn+1’=B’时停止。
情景一:当前在室内开灯环境下,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80,如果到室外阳光下,环境光亮度变为10000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上升至255。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80升至目标亮度255)如图3所示,只需要0.2秒就可以完成。
在不同的环境光下,人眼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例如,在阳光下,人眼敏感度下降,此时希望亮度尽快变亮,所以屏幕背光亮度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需要的目标亮度,不影响用户使用。
情景二:当前在阳光下,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255,如果到室内开灯环境下,环境光的亮度变为400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下降成80。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255降至目标亮度80)如图4所示,需要1.7秒就可以完成。
由于考虑了环境光亮度的因素,所以虽然情景二和情景一是互逆的过程,但是由于当前环境的环境光亮度不同,所以在渐变的持续时间上是不同的。同时与人眼特性及用户体验相匹配。
情景三:当前在室内开灯环境下,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80,如果此时关闭灯光,环境光的亮度为1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下降为6。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80降至目标亮度6)如图5所示,需要90秒左右才完成。
一般而言,关灯之后,人眼需要10分钟以上时间才能完全适应暗环境。所以屏幕背光亮度的渐变过程也是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一方面与人眼的适应过程匹配,另一方面以人眼不能察觉的速度下降,可以实现平滑过渡。
情景四:当前在室内关灯环境,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6,如果到室内开灯环境下,环境光的亮度变为400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上升为80。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6升至目标亮度80)如图6所示,需要0.8秒就可以完成。
由于考虑了环境光亮度,所以虽然情景四和情景三是互逆的过程,但是持续时间上是不同的。同时与人眼特性及用户体验相匹配。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因此在调整屏幕亮度的过程中,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亮度的变化。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采用不同的渐变过程,这样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更加平滑,从而有利于人眼平滑适应不同亮度及不同敏感度。
第二实施方式:只考虑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设N=0.0167*200,M=0.0167*40可以得出迭代公式为:
对于亮度提高的过程:Xn+1=Min(Xn+0.0167*200*Xn/255,B),每帧算一次,当Xn+1=B时停止。
对于亮度降低的过程:Xn+1’=Max(Xn’-0.0167*40*Xn’/255,B’),每帧算一次,当Xn+1’=B’时停止。
情景一:当前在室内开灯环境下,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80,如果到室外阳光下,环境光的亮度为10000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上升为255。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80升至目标亮度255)如图7所示,只需要1.5秒就可以完成。
只考虑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可以使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曲线更符合人眼的适应特性,但是由于没有环境光亮度来提升变化速度,因此在阳光下上升的速度较慢。
情景二:当前在阳光下,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255,如果到室内开灯环境下,环境光的亮度为400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下降为80。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255降至目标亮度80)如图8所示,需要7.5秒就可以完成。
由于没有考虑环境光亮度,因此保证暗室下的下降时间比较长,同样在其他环境下的下降时间也会比较长。
情景三:当前在室内开灯环境下,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80,如果此时关闭灯光,环境光的亮度为1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下降为6。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80降至目标亮度6)如图9所示,需要90秒左右才完成。
一般而言,关灯之后,人眼需要10分钟以上时间才能完全适应暗环境。所以屏幕背光亮度的渐变过程也是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一方面与人眼的适应过程匹配,另一方面以人眼不能察觉的速度下降,可以实现平滑过渡。
情景四:当前在室内关灯环境,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6,如果到室内开灯环境下,环境光的亮度变为400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上升为80。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6升至目标亮度80)如图10所示,需要3.4秒就可以完成。
由于没有考虑环境光亮度,因此保证暗室下的下降时间比较长,其他环境下的下降时间也会比较长。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因此在调整屏幕亮度的过程中,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亮度的变化。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采用不同的渐变过程,这样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更加平滑,从而有利于人眼平滑适应不同亮度及不同敏感度。
第三实施方式:只考虑环境光亮度。
设N=0.0167*40,M=0.0167*10可以得出迭代公式为:
对于亮度提高的过程:Xn+1=Min(Xn+0.0167*200*L^(1/4),B),每帧算一次,当Xn+1=B时停止。
对于亮度降低的过程:Xn+1’=Max(Xn’-0.0167*40*L’^(1/4),B’),每帧算一次,当Xn+1’=B’时停止。
情景一:当前在室内开灯环境下,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80,如果到室外阳光下,环境光的亮度为10000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上升为255。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80升至目标亮度255)如图11所示,只需要0.5秒就可以完成。
由于只考虑环境光亮度,可以控制亮度的上升下降速度,但是曲线是斜线,不是与人眼特性更接近的曲线。
情景二:当前在阳光下,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255,如果到室内开灯环境下,环境光的亮度为400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下降为80。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255降至目标亮度80)如图12所示,需要1秒就可以完成。
情景三:当前在室内开灯环境下,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80,如果此时关闭灯光,环境光的亮度为1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下降为6。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80降至目标亮度6)如图13所示,需要90秒左右才完成。
情景四:当前在室内关灯环境,此时的屏幕背光亮度为6,如果到室内开灯环境下,环境光的亮度为400lux,屏幕背光亮度会上升为80。此时的渐变过程(从初始亮度6升至目标亮度80)如图14所示,需要0.4秒就可以完成。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因此在调整屏幕亮度的过程中,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亮度的变化。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采用不同的渐变过程,这样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更加平滑,从而有利于人眼平滑适应不同亮度及不同敏感度。
图15和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屏幕亮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装置15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51和第一调整单元152。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151用于确定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和目标值。
第一调整单元152用于根据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对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进行调整,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其中,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与以下因素之一或其组合有关: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
进一步地,第一调整单元152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521和第二确定模块1522,如图16所示。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1521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
第二确定模块1522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
或者,第二确定模块1522用于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或者,第二确定模块1522用于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或者,第一确定模块1521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
具体地,第一确定模块1521用于:当所述目标值B大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当所述目标值B’小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
或者,具体地,第一确定模块1521用于:当所述目标值B大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L^D1);当所述目标值B’小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M*(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或者,具体地,第一确定模块1521用于:当所述目标值B大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L^D1);当所述目标值B’小于所述初始值A’,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所述屏幕背光亮度Xn’和所述环境光亮度L’,确定当前帧的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L’^D2);其中,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以上,N/C1的范围在0.01-1之间,M/C2的范围在0.005-0.1之间。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因此在调整屏幕亮度的过程中,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亮度的变化。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采用不同的渐变过程,这样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更加平滑,从而有利于人眼平滑适应不同亮度及不同敏感度。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终端170包括检测设备171、控制设备172和驱动设备173。其中:
检测设备171用于确定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控制设备172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
驱动设备173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可选地,控制设备172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或者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所述亮度变化量。
可选地,驱动设备173用于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或者,驱动设备173用于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检测设备171可以由各种感光传感器实现,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对光的强度进行检测的装置;控制设备172可以由具有计算能力的装置实现,例如中央处理器CPU等;驱动设备173是由具有背光光源驱动能力的装置所实现,例如背光驱动器等。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因此在调整屏幕亮度的过程中,人眼可能不会感觉到屏幕亮度的变化。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或环境光亮度采用不同的渐变过程,这样屏幕背光亮度的变化更加平滑,从而有利于人眼平滑适应不同亮度及不同敏感度。
应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权利要求所叙述的方案也应看做是一个实施例,并且是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是可以结合的,如本发明中的判断步骤后的执行的不同分支的步骤可以作为不同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和目标值;
根据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对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进行调整,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
其中,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或Fn=N*(Xn/C1)*(L^D1),或
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或Fn’=-M*(Xn’/C2)*(L’^D2),
Xn和Xn’均表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L和L’均表示环境光亮度,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对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进行调整,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
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包括:
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
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包括:
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
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C1的范围在0.01-1之间,M/C2的范围在0.005-0.1之间。
6.一种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为下述中的其中之一:
Fn=N*(Xn/C1)、Fn=N*(Xn/C1)*(L^D1)、Fn’=-M*(Xn’/C2)和Fn’=-M*(Xn’/C2)*(L’^D2),
Fn和Fn’均表示所述亮度变化量,Xn和Xn’均表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L和L’均表示所述环境光亮度,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包括:
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
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包括:
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
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9.一种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初始值和目标值;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从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对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进行调整,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
其中,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N*(Xn/C1)或Fn=N*(Xn/C1)*(L^D1),或
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所述亮度变化量Fn’为:Fn’=-M*(Xn’/C2)或Fn’=-M*(Xn’/C2)*(L’^D2),
Xn和Xn’均表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L和L’均表示环境光亮度,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亮度变化量,确定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直到使所述屏幕背光亮度从所述初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
当所述目标值大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所述亮度变化量的和,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
当所述目标值小于所述初始值,当确定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第n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所述第n+1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N/C1的范围在0.01-1之间,M/C2的范围在0.005-0.1之间。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设备,用于确定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控制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确定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为下述中的其中之一:
Fn=N*(Xn/C1)、Fn=N*(Xn/C1)*(L^D1)、Fn’=-M*(Xn’/C2)和Fn’=-M*(Xn’/C2)*(L’^D2),
Fn和Fn’均表示所述亮度变化量,Xn和Xn’均表示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L和L’均表示所述环境光亮度,N和M均为正数,C1和C2均为正整数,D1和D2均大于0且小于1;
驱动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和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用于:
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
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大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用于:
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亮度变化量,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或者
当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小于初始值,在确定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与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向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变化时的亮度变化量的和小于所述屏幕背光亮度的目标值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值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的差值,从所述当前帧的屏幕背光亮度调整为所述下一帧的屏幕背光亮度。
CN201310239852.1A 2013-06-17 2013-06-17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Active CN1042406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9852.1A CN104240678B (zh) 2013-06-17 2013-06-17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PCT/CN2014/079561 WO2014201958A1 (zh) 2013-06-17 2014-06-10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9852.1A CN104240678B (zh) 2013-06-17 2013-06-17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0678A CN104240678A (zh) 2014-12-24
CN104240678B true CN104240678B (zh) 2017-12-29

Family

ID=52103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9852.1A Active CN104240678B (zh) 2013-06-17 2013-06-17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0678B (zh)
WO (1) WO20142019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0615A (zh) * 2017-07-06 2017-09-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开屏时的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9814B (zh) * 2015-06-05 2017-10-1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显示方法
CN105657301B (zh) 2016-02-22 2019-06-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16622A (zh) * 2016-04-26 2017-11-03 深圳市蓝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调节移动终端背光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5955585A (zh) * 2016-05-31 2016-09-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131453B (zh) * 2016-08-30 2020-06-23 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固态光源的投影亮度瞬时增大方法及系统
CN106782344B (zh) * 2016-12-20 2019-07-16 微鲸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06603856A (zh) * 2016-12-26 2017-04-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及终端
CN106793038B (zh) * 2016-12-28 2021-04-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cabc的功耗管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71014B (zh) * 2017-07-18 2022-04-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及设备
CN110211548B (zh) * 2018-02-28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显示亮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847201B (zh) * 2018-07-10 2020-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64971B (zh) * 2018-08-24 2020-10-27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Oled屏背光调节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036331B (zh) * 2018-08-24 2020-04-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显示屏
CN109473067A (zh) * 2018-12-13 2019-03-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0033738A (zh) * 2019-04-11 2019-07-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显示类产品的背景光亮度调节方法
CN111899694B (zh) 2019-05-06 2022-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的背光控制方法和装置、显示装置
CN11201968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2201211B (zh) * 2019-07-08 2022-04-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环境光采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364122B (zh) * 2019-07-31 2021-01-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亮度值调节方法、装置、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CN113395388B (zh) * 2020-02-26 2022-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640390A (zh) * 2020-06-30 2020-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画面闪烁调节电路及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18712A (zh) * 2020-07-06 2020-10-23 浙江华诺康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62609B (zh) * 2020-12-10 2022-03-1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亮度调整方法、电子装置、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5148161B (zh) * 2022-07-21 2023-07-18 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背光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18587A (zh) * 2022-07-27 202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背光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7056A (zh) * 2009-12-11 2011-06-1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背光亮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27205C (zh) * 2006-03-20 2009-08-12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亮度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CN101388176B (zh) * 2007-09-12 2010-10-27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帧位移背光调节的显示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CN101763830B (zh) * 2009-01-19 2013-09-11 敦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根据显示内容动态调整小屏lcd背光亮度的方法
TWI428906B (zh) * 2009-09-30 2014-03-01 Toshiba Global Commerce Solutions Holdings Corp 自動調整光學觸摸面板裝置之亮度的方法及其裝置
CN101778230B (zh) * 2010-03-19 2011-12-2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电视机自动背光调整速度的控制方法
US8717278B2 (en) * 2010-08-31 2014-05-06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drive values for dual modulation displays
US20120075353A1 (en) * 2010-09-27 2012-03-29 Ati Technologies U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rol Data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Lighting and Adjusting Video Pixel Data for a Display to Substantially Maintain Image Display Quality While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7056A (zh) * 2009-12-11 2011-06-1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背光亮度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0615A (zh) * 2017-07-06 2017-09-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开屏时的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1958A1 (zh) 2014-12-24
CN104240678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0678B (zh)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CN105632447B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914895B (zh) 具有动态调光范围的背光源
US2016031476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TW201930979A (zh) 顯示裝置及其對應的區域調光驅動方法
US10269324B2 (en) Optimized screen brightness control using multi-point light intensity input
JP4247269B2 (ja) 表示装置用駆動回路
CN10209705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背光亮度的方法
KR101270814B1 (ko) 디스플레이 밝기 제어의 시간적 응답
CN101620819B (zh) 显示图像背光亮度的动态调整方法、装置及移动显示设备
CN10544649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996392A (zh) 一种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电路及显示装置
WO201518417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display operation modes
CN104394278A (zh) 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Iranli et al. HVS-aware dynamic backlight scaling in TFT-LCDs
CN104469022A (zh) 一种背光灯调节方法、系统和手持终端
CN107210024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13812A (zh) 一种调节终端lcd背光亮度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08806616A (zh) 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08674A (zh) 一种背光亮度的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243383A (zh) 一种显示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显示屏装置
US202001608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backlight and ambient light sensor control management with semi-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for digital display operation
WO2017092309A1 (zh) 屏幕调节显示亮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6175927A1 (en) Permissions based control of third-party selection of display operating mode
CN104424915A (zh) 电子装置与显示器亮度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7

Address after: 523808,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Song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ew Town Avenue No. 2 South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district production workshop -5

Applicant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