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8649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8649B
CN104238649B CN201310245313.9A CN201310245313A CN104238649B CN 104238649 B CN104238649 B CN 104238649B CN 201310245313 A CN201310245313 A CN 201310245313A CN 104238649 B CN104238649 B CN 104238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structure
base
switch
insertion modul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53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8649A (zh
Inventor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453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8649B/zh
Priority to US14/229,923 priority patent/US20140375548A1/en
Publication of CN104238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8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座和插入模块,还包括: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底座的第一位置;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插入模块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一位置对应;判断单元,与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连接;当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一距离阈值时,或当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一作用力阈值时,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输出一触发信号,用于判断插入模块插入底座的方向。本发明提供的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平板电脑插入底座的过程中不能自动对插入方向进行识别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的方向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已进入电子产品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新式的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其中一种PC和平板二合一的产品也出现在电子市场,该类产品融合了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的双重功能。
市面上笔记本和平板二合一的产品在功能转换上主要有翻转、推拉和插拔三种模式,其中插拔式是三种方式中效果最好的,因为它可以让平板电脑更纯粹,不用附带键盘底座部分,同时因为平板模式不用附带键盘底座部分,可以将键盘底座部分设置得更完善,以使得笔记本模式下的功能更完善。
目前笔记本和平板二合一的电子设备,有三种使用方式:一种是平板部分从正面插入底座以实现笔记本功能,另一种是平板部分从反面插入底座以实现带支撑的平板功能,还有一种是平板部分拔出底座以实现普通的平板功能。
其中,对于平板部分从正面和反面插入底座的两种情况,目前主要是通过用户来选择确认目前平板插入底座的方向,从而实现两种情况下的不同功能配置。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二合一的电子设备,存在对平板电脑插入底座过程中不能自动对插入方向进行识别的技术问题,进而使得用户只能靠自己来确认插入方向,降低了用户体验度;
进一步地,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平板电脑插入底座过程中不能自动对插入方向进行识别的技术问题,所以,还导致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不能及时通过平板电脑插入底座的方向来获得电子设备所需调整到的工作模式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平板电脑插入底座的过程中不能自动对插入方向进行识别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的方向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座和插入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具体位于当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时,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一结合区域;
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具体位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二结合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
判断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连接;
其中,在所述插入模块向所述底座靠近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一距离阈值时,或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一作用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将输出一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判断单元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用于预先存储所述触发信号与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使所述判断单元能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地第二侧,以使得: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第一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小于所述作用力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开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表面的与所述开关对应的凹槽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开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区域表面的与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凹槽结构;其中,当所述开关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时,所述开关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内嵌开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内嵌开关对应的凸出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内嵌开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内嵌开关对应的所述凸出结构;其中,当所述开关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时,所述开关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地第二侧,在以使得: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第一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磁感应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磁性件;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磁感应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磁性件;其中,当所述磁感应器与所述磁性件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时,所述磁感应器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射频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射频识别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射频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射频识别结构;其中,当所述射频识别结构与所述射频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时,所述射频识别结构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的第二中间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非对称结构,以使得: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第一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小于所述作用力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开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开关对应的非对称结构件;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开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非对称结构件;其中,当所述开关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时,所述开关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可选的,所述非对称结构件可以为非对称倒梯形结构件、非对称倒阶梯型结构件、或非对称倒三角形结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在插入模块上设置与第一定位结构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且在插入模块向底座靠近的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会在一定条件下输出一触发信号,使判断单元能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平板电脑插入底座的过程中不能自动对插入方向进行识别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的方向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在插入模块上设置与第一定位结构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且在插入模块向底座靠近的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会在一定条件下输出一触发信号,故不需要对插入模块和底座的衔接结构作任何外观或结构限制,实现了在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方向的基础上,提高第一结合区域与第二结合区域外观多样性的技术效果。
3、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不仅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为开关,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为凹槽或突起结构,反之亦可;还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为射频识别结构,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为射频结构,反之亦可;也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为磁感应器,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为磁性件,反之亦可;或者将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为开关,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为非对称结构,反之亦可。通过上述多种设置方式,实现了在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方向的基础上,提高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而定位结构的设计多样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主要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为开关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分别为磁性件和磁感应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为非对称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平板电脑插入底座的过程中不能自动对插入方向进行识别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的方向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座和插入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具体位于当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时,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一结合区域;
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具体位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二结合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
判断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连接;
其中,在所述插入模块向所述底座靠近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一距离阈值时,或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一作用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将输出一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判断单元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在插入模块上设置与第一定位结构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且在插入模块向底座靠近的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会在一定条件下输出一触发信号,使判断单元能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用户来选择确认目前平板插入底座的方向,存在不便捷、不智能、且可能存在选择失误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的方向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座和插入模块,在实际应用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可插拔手机、可插拔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列举。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主要结构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底座101和插入模块102,还包括:
第一定位结构103,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的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具体位于当所述插入模块102插入所述底座101时,所述底座101上的所述底座101与所述插入模块102结合的第一结合区域;
第二定位结构104,设置于所述插入模块102上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具体位于所述插入模块102上的所述底座101与所述插入模块102结合的第二结合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
判断单元105,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03或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04连接;
其中,在所述插入模块102向所述底座101靠近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03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04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一距离阈值时,或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03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04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一作用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03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04将输出一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判断单元105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102插入所述底座101的方向。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底座101上的第一结合区域及所述插入模块102上的第二结合区域上可以设置固定结构,用于连接固定底座101和插入模块102,以下列举两种固定结构:
A、所述第一结合区域上可以设置一凹槽卡口,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可以设置一与所述凹槽卡口对应的凸出卡块,或所述插入模块102的整个底边,通过凸出卡块与凹槽卡口的结合,或插入模块102的整个底边与凹槽卡口的结合,能实现将插入模块102固定在底座101上。当然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设置一凹槽卡口,所述第一结合区域上设置一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出卡块。
B、所述第一结合区域上可以设置多个凹槽卡口,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可以设置多个与所述凹槽卡口对应的凸出卡块,插入模块102通过多个凸出卡块与多个凹槽卡口的结合,能实现固定在底座101上。当然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设置多个凹槽卡口,所述第一结合区域上设置多个与所述凹槽卡口对应的凸出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104连接,用于预先存储所述触发信号与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使所述判断单元104能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102插入所述底座101的方向。
具体来讲,可以在存储单元中预先设置并存储:当插入模块与底座结合时,如果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输出一触发信号,则插入模块与底座结合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如果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未输出触发信号,则插入模块与底座结合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反之亦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地第二侧,以使得: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第一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小于所述作用力阈值。
具体来讲,第一位置可以设置在第一结合区域上一侧的任意位置,如图2所示,第一位置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区域201的任意一侧如203处,第二位置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202上与203处对应的204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开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表面的与所述开关对应的凹槽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开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区域表面的与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凹槽结构;其中,当所述开关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时,所述开关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定位结构为开关301,第二定位结构为凹槽结构302及未设置凹槽结构的卡块303时的示意图。当插入模块102以图3所示的第一方向插入底座101时,由于凹槽结构302的设置,所以开关301接受到的作用力将小于所述作用力阈值,而当插入模块102以与图3所示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插入底座时,因为未设置凹槽结构的卡块303会施加一作用力到开关301上,使开关301接受到的作用力将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反之,第二定位结构为开关,第一定位结构为凹槽结构及未设置凹槽结构的卡块亦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内嵌开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内嵌开关对应的凸出结构及未设置突出结构的卡块;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内嵌开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内嵌开关对应的所述凸出结构及未设置突出结构的卡块;其中,当所述开关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时,所述开关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上述内嵌开关和突出结构的设置与开关和凹槽结构设置的作用原理类似。
实施例二: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描述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座和插入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具体位于当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时,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一结合区域;
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具体位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二结合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
判断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连接;
其中,在所述插入模块向所述底座靠近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一距离阈值时,或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一作用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将输出一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判断单元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第一结合区域、第二结合区域和存储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地第二侧,在以使得: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第一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具体设置,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具体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磁感应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磁性件;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磁感应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磁性件;其中,当所述磁感应器与所述磁性件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时,所述磁感应器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参考图4,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定位结构为磁性件401,第二定位结构为磁感应器402。当插入模块102以图4所示的第一方向插入底座101时,磁感应器402与磁性件401的距离将小于等于一距离阈值,使得磁感应器402感应到磁性件401,并输出一触发信号,而当插入模块102以与图4所示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插入底座时,磁感应器402与磁性件401的距离将大于一距离阈值,使得磁感应器402不能感应到磁性件401,既不会输出触发信号。反之,第二定位结构为磁性件,第一定位结构为磁感应器亦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射频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射频识别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射频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射频识别结构;其中,当所述射频识别结构与所述射频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时,所述射频识别结构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上述射频识别结构和射频结构的设置与磁感应器和磁性件设置的作用原理类似。
实施例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描述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座和插入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具体位于当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时,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一结合区域;
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具体位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二结合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
判断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连接;
其中,在所述插入模块向所述底座靠近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一距离阈值时,或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一作用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将输出一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判断单元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第一结合区域、第二结合区域和存储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的第二中间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非对称结构,以使得: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第一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小于所述作用力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开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开关对应的非对称结构件;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开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非对称结构件;其中,当所述开关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时,所述开关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非对称结构件可以为非对称倒梯形结构件、非对称倒阶梯型结构件、或非对称倒三角形结构件。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参考图5,图5以非对称结构为非对称倒梯形结构件为例,来说明实施例三中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的作用原理:第一定位结构可以位于第一结合区域201的任意位置,包括第一结合区域201的中间,其中,第一定位结构具体为非对称三角形结构开关501,第二定位结构位于第二结合区域202的中间,具体为非对称倒梯形结构502。当插入模块102以图5所示的第一方向插入底座101时,由于非对称倒梯形结构502的设置,所以非对称三角形结构开关501接受到的作用力将小于所述作用力阈值;而当插入模块102以与图5所示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插入底座时,非对称倒梯形结构502的侧面会作用到非对称三角形结构开关501,使得非对称三角形结构开关501接受到的作用力将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反之,第二定位结构为非对称三角形结构开关,第一定位结构为非对称倒梯形结构亦可。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在插入模块上设置与第一定位结构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且在插入模块向底座靠近的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会在一定条件下输出一触发信号,使判断单元能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平板电脑插入底座的过程中不能自动对插入方向进行识别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的方向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所在的第一位置设置在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侧,并将第二位置设置在第二结合区域上与的第二侧;也可以将第一位置设置在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中间位置,并将第二位置设置在第二结合区域的第二中间位置,实现了在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方向的基础上,提高第一结合区域与第二结合区域外观多样性的技术效果。
3、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为开关、射频识别结构或磁感应器等结构,并将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为对应结构;也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为凹槽、凸起结构、射频结构、磁性件或非对称结构等结构,并将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为对应结构,实现了在自动、准确判断平板插入底座方向的基础上,提高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而定位结构的设计多样性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座和插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具体位于当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时,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一结合区域;
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具体位于所述插入模块上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插入模块结合的第二结合区域,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
判断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连接;
其中,在所述插入模块向所述底座靠近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一距离阈值时,或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一作用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将输出一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判断单元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用于预先存储所述触发信号与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使所述判断单元能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基于所述触发信号判断所述插入模块插入所述底座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地第二侧,以使得:
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第一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
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小于所述作用力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开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表面的与所述开关对应的凹槽结构;
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开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区域表面的与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凹槽结构;
其中,当所述开关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时,所述开关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内嵌开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内嵌开关对应的凸出结构;
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内嵌开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内嵌开关对应的所述凸出结构;
其中,当所述开关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时,所述开关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上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地第二侧,在以使得:
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第一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
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磁感应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磁性件;
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磁感应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磁性件;
其中,当所述磁感应器与所述磁性件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时,所述磁感应器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射频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射频识别结构;
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射频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射频识别结构;
其中,当所述射频识别结构与所述射频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时,所述射频识别结构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区域的第一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的第二中间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非对称结构,以使得:
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第一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
当所述插入模块与所述底座以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结合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接受到的作用力小于所述作用力阈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开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开关对应的非对称结构件;
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开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与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非对称结构件;
其中,当所述开关接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等于所述作用力阈值时,所述开关将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称结构件可以为非对称倒梯形结构件、非对称倒阶梯型结构件、或非对称倒三角形结构件。
CN201310245313.9A 2013-06-19 2013-06-19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238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5313.9A CN104238649B (zh) 2013-06-19 2013-06-19 一种电子设备
US14/229,923 US20140375548A1 (en) 2013-06-19 2014-03-30 Method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5313.9A CN104238649B (zh) 2013-06-19 2013-06-19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649A CN104238649A (zh) 2014-12-24
CN104238649B true CN104238649B (zh) 2018-01-23

Family

ID=5222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5313.9A Active CN104238649B (zh) 2013-06-19 2013-06-19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86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7041B (zh) * 2018-09-30 2021-04-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133A (zh) * 2008-10-29 2010-06-0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控制方法及其相关控制装置
CN102156510A (zh) * 2010-09-17 2011-08-17 苹果公司 具有磁附接的附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1513B (en) * 2003-03-26 2005-10-11 Benq Corp Detachable keyboard structure
US20140313665A1 (en) * 2011-12-05 2014-10-23 Michael Delpier A Computing System Including A First And Second Housing And Polar Magne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133A (zh) * 2008-10-29 2010-06-0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控制方法及其相关控制装置
CN102156510A (zh) * 2010-09-17 2011-08-17 苹果公司 具有磁附接的附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649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8832U (zh) 插接头和连接器
CN206022820U (zh) 一种三合二卡座及包含该卡座的移动终端
CN104238649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5901021U (zh) 一种TypeC转接头
CN104917246B (zh) 一种苹果设备充电检测及控制装置
US9426910B1 (en) Transmission cable for electrical devices
CN204190082U (zh) 一种板载接插件配合结构
CN104348055A (zh) 具插卡功能的微型usb连接器
CN204156224U (zh) 电连接器插座
CN204030099U (zh) 插座保护门结构
CN208835368U (zh) 插接端子和数据线
CN108321635A (zh) 磁吸式连接器组合
CN203071275U (zh) 电池连接器
CN106252927A (zh) 电路板、卡托和设备
CN205104698U (zh) 一种耳机插座和移动终端
CN204538356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母座和电子设备
CN207353507U (zh) Zif连接器总成及移动终端
CN202059013U (zh) 一种集成客户识别模块的通信模块扩展装置
CN202178436U (zh) 电源连接器的插座与插头
CN205583326U (zh) Lm usb连接头及lm usb数据线
CN204927641U (zh) 电路模组系统
CN206059712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相连接的插接式结构
CN104701697B (zh) 一种手机卡座
CN204651629U (zh) 一种手机卡座
CN205071058U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