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5170A -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5170A
CN104235170A CN201310236632.3A CN201310236632A CN104235170A CN 104235170 A CN104235170 A CN 104235170A CN 201310236632 A CN201310236632 A CN 201310236632A CN 104235170 A CN104235170 A CN 104235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shaft
link
rotating shaft
shaft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66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5170B (zh
Inventor
夏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366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5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5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5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5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5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转轴,用于连接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的第一本体能够用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所述转轴包括:第一中心轴;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包括固定端和控制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控制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套设与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其中,所述控制端上与第一连接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上与所述控制端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到预设操作角度时,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抵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和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学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
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通常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转轴。转轴用于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转轴。
但是在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中转轴中各元件之间的摩擦力是恒定的,因此,在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转轴的摩擦扭矩也是恒定的。当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时,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容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在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因转轴的摩擦扭矩也是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容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转轴的摩擦扭矩为可变的,从而便于打开电子设备,并且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技术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在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因转轴的摩擦扭矩也是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容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转轴的摩擦扭矩为可变的,从而便于打开电子设备,并且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轴,用于连接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的第一本体能够用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所述转轴包括:
第一中心轴;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包括固定端和控制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控制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套设与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
其中,所述控制端上与第一连接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上与所述控制端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到预设操作角度时,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或/和所述第二凸起为圆弧形条状。
优选的,所述控制端上与第一连接件相对的面上开设有圆弧形的凹槽,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为一凸点,所述第二凸起为圆弧形条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心轴上设置有弹性元件,用于挤压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控制件,增加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控制件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具体为弹簧、垫圈或螺旋弹片。
优选的,所述转轴还包括:
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第三中心轴和第四中心轴;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三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四端套设于所述第四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四中心轴转动;
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一齿;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四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三中心轴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心轴和所述第三中心轴转动;
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五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三中心轴上,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六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四中心轴上,所述第三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中心轴和所述第四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第一齿啮合的多个并列的第二齿。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三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端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三齿啮合的多个并列的第四齿。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四端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五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四连接端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五齿啮合的多个并列的第六齿。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一中心轴、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中心轴和所述第三中心轴、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以及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中心轴和所述第四中心轴均为过渡配合。
优选的,预设操作角度值为100~315度。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转轴,即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并列设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和
至少一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两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第三中心轴、第四中心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第三中心轴、第四中心轴上。
优选的,所述保护组件为可形变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保护件、第二保护件和中间保护件;
所述第一保护件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上且两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中心轴上;
所述第二保护件固定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两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四中心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第四中心轴上;
所述中间保护件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转轴的第二中心轴和第三中心轴上,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中心轴和第三中心轴上。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第二凸起和控制件设置第一凸起,以将使得打开电子设备转动时,转轴的摩擦扭矩进行多段变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因转轴的摩擦扭矩为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转轴的摩擦扭矩为可变的,从而便于打开电子设备,并且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技术效果。
通过弹性原件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件与控制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第一连接件与控制件之间相互转动时的摩擦扭矩,从而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因转轴的摩擦扭矩为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用户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并且在打开的过程中不需要费力就能打开的技术效果。
通过上述电子设备的转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轴通常为一根,需要独自承受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时的扭矩,因此要求转轴的直径较大,存在影响电子设备轻薄发展的技术问题,通过设定至少四根中心轴,从而分摊了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时的扭矩,以实现减小转轴直径,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发展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电子设备的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连接装置的分解图;
图5为图4中连接装置的转轴的分解图;
图6为图5中转轴的控制件的立体图;
图7为图5中转轴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在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因转轴的摩擦扭矩是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容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转轴的摩擦扭矩为可变的,从而便于打开电子设备,并且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轴的摩擦扭矩是恒定的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转轴,用于连接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的第一本体能够用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所述转轴包括:第一中心轴;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包括固定端和控制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控制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套设与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其中,所述控制端上与第一连接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上与所述控制端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到预设操作角度时,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抵触。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转轴,即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并列设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和至少一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两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第三中心轴、第四中心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第三中心轴、第四中心轴上。
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第二凸起和控制件设置第一凸起,以将使得打开电子设备转动时,转轴的摩擦扭矩进行多段变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因转轴的摩擦扭矩为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转轴的摩擦扭矩为可变的,从而便于打开电子设备,并且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技术效果。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转轴的结构示意图。转轴70,用于连接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的第一本体能够用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转轴70包括第一中心轴71、控制件73和第一连接件75。
控制件73包括固定端731和控制端733。固定端731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控制端733套设于第一中心轴71上并可相对于第一中心轴71转动。
第一连接件75的第一连接端751套设与第一中心轴71上并可相对于第一中心轴71转动;
控制端733上与第一连接件75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735。第一连接件75的第一连接端751上与控制端733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752。
当需要打开电子设备时,第一连接件75相对与控制件73转动时,第一阶段:第一凸起735与第二凸起752未相抵触,第一连接件75与控制件73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便于打开电子设备,第二阶段:当第一连接件75相对于控制件73转动到一定角度时,第一凸起735与第二凸起752开始相抵触,第一连接件75与控制件73之间的摩擦力相对于第一阶段增加,使得第一连接件75与控制件73之间相互转动时的摩擦扭矩增大,第一连接件75相对于控制件73继续转动,直到第一凸起735与第二凸起752未相抵触时,此时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第一凸起735与第二凸起752未相抵触,第一连接件75与控制件73之间的摩擦力相对第二阶段变小,便于继续打开电子设备。
通过在第一连接件75上设置第二凸起752和控制件73设置第一凸起735,以将使得打开电子设备转动时,转轴的摩擦扭矩进行多段变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因转轴的摩擦扭矩为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转轴的摩擦扭矩为可变的,从而便于打开电子设备,并且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技术效果。
预设操作角度值为100~315度。第一凸起735为圆弧形条状,第二凸起752为一凸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起752也可以为圆弧形条状,第一凸起735可以为凸点或者也为圆弧形条状结构。
控制端733上与第一连接件75相对的面上开设有圆弧形的凹槽737,第一凸起设置于凹槽737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737设置于控制件7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件75的第一连接端751与控制端733相对的面上。
转轴7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中心轴71上的弹性元件77。弹性元件77用于挤压第一连接件75和控制件73,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件75和控制件73的摩擦力。弹性元件77可以为弹簧、垫圈或螺旋弹片等。
通过弹性原件77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件75与控制件73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第一连接件75与控制件73之间相互转动时的摩擦扭矩,从而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因转轴的摩擦扭矩为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用户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并且在打开的过程中不需要费力就能打开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20和用于连接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的连接装置30,以使得第二本体20可相对于第一本体10转动。
如图2所示,为连接装置30的局部放大图。连接装置30包括转轴40和用于连接两转轴40的保护组件50。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轴40的数目为5个,5个转轴40并列设置。保护组件50的数目为4个,每个保护组件50设置在两个转轴40之间,通过4个保护组件50将5个转轴串接在一起,从而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装置30,用于连接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轴40和保护组件50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即,可以设定三个转轴40,两个保护组件50,也可以设定两个转轴40,一个保护组件50,还可以四个转轴40和三个保护组件50,还可以仅设定一个转轴40,总之,只要保护组件的个数少于转轴的个数一个均可,使用者根据需要自己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保护组件5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保护件51、第二保护件52和中间保护件53。中间保护件53设置于第一保护件51和第二保护件52之间。
第一保护件51固定于第一本体10上,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11。
第二保护件52固定于第二本体20上,其上开设有第二通孔522。
中间保护件5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533。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保护件53仅开设有一个第三通孔53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间保护件53上可以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533。
第一保护件51、第二保护件52和中间保护件53可以为可形变材料制成。
如图4所示,转轴40包括一中心轴组、一固定件组、连接件组和控制键60。
请同时参阅图5,中心轴组包括第一中心轴411、第二中心轴412、第三中心轴413和第四中心轴414;第一中心轴411、第二中心轴412、第三中心轴413和第四中心轴414并列设置。
第一中心轴411的端部插设于第一保护件51的第一通孔511内。第二中心轴412的端部插设于第二保护件52的第二通孔522。第三中心轴413和第四中心轴414的端部同时插设于中间保护件53的第三通孔533内。
固定件组包括第一固定件431和第二固定件432。第一固定件431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本体10上,第一固定件431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411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411转动。第一固定件431与第一中心轴411过渡配合。第一固定件43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三齿47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431的数目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保证能够将转轴40固定在第一本体10的基础上,仅设定一个第一固定件431也可以。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定,如设定两个、三个、五个或者更多的第一固定件431均可。
第二固定件432的第三端固定在第二本体20上,第二固定件432的第四端套设于第四中心轴414上并可相对于第四中心轴414转动。第二固定件432与第四中心轴414过渡配合。第二固定件432的第四端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五齿47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件432的数目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保证能够将转轴40固定在第二本体20的基础上,仅设定一个第二固定件432也可以。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定,如设定两个、三个、五个或者更多的第二固定件432均可。
连接件组包括第二连接件451、第一连接件452和第三连接件453。
第二连接件451的第三连接端套设于第二中心轴412上,第二连接件451的第四连接端套设于第三中心轴413上,第二连接件451可相对于第二中心轴412和第三中心轴413转动。第二连接件451与第二中心轴412和第三中心轴413过渡配合。第二连接件451的第三连接端上设置有可与第一固定件431的第三齿473啮合的多个并列的第四齿474,第二连接件451的第四连接端设置有可与第二固定件432的第五齿475啮合的多个并列的第六齿476,使得第二连接件451和第一固定件431可相对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451的数目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仅具有四个中心轴的前提下,第二连接件451可以仅设定一个,也可以设定两个、三个、五个或者更多。
第一连接件452的第一连接端套设于第一中心轴411上,第一连接件452的第二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412上,所述第一连接件452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411和所述第二中心轴412转动。第一连接件452与第一中心轴411和所述第二中心轴412过渡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452的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一齿47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452的数目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仅具有四个中心轴的前提下,第一连接件452可以仅设定一个,也可以设定两个、三个、五个或者更多。
第三连接件453的第五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三中心轴413上,第三连接件453的第六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四中心轴414上,所述第三连接453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中心轴413和所述第四中心轴414转动。第三连接件453与所述第三中心轴413和所述第四中心轴414过渡配合。所述第三连接件45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52的第一齿471啮合的多个并列的第二齿472,使得第一连接件452和第三连接件453可相对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件453的数目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仅具有四个中心轴的前提下,第三连接件453可以仅设定一个,也可以设定两个、三个、五个或者更多。
请参阅图6和图7,控制键60包括固定端61和控制端63。固定端61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控制端63套设于第一中心轴411上并可相对于第一中心轴411转动。控制端63上与第一连接件45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65。
第一连接件452的第一连接端上与控制端63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4521。
第一凸起65为圆弧形条状,第二凸起4521为一凸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起4521也可以为圆弧形条状,第一凸起65可以为凸点或者也为圆弧形条状结构。
控制端63上与第一连接件452相对的面上开设有圆弧形的凹槽67,第一凸起65设置于凹槽67内。
转轴4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中心轴411上的弹性元件69。弹性元件69用于挤压第一连接件452和控制件60,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件452和控制件60的摩擦力。弹性元件69可以为弹簧、垫圈或螺旋弹片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的数目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的数目可以为六个、八个、十个均可,只要保证中心轴的数目大于4且为2的倍数均可,根据中心轴的数目对应地设置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个数,其中一连接件的数目最少应该等于中心轴的数目减二个再除以二即可,而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数目最少应该等于中心轴的数目减二即可。
当在用户要打开第二本体20时,首先,与第二本体20连接的第二固定件432开始随着第二本体20运动,因为齿第二固定件432的第五齿475与第二连接件451的第六齿476啮合的关系,第二固定件432会带动第四中心轴414绕第三中心轴413转动。在第四中心轴414转动的同时,第四中心轴414会带动第三连接件453转动。第三连接件453同样因为其第二齿与第一连接件45的第一齿471啮合合的关系,从而带动第四中心轴414,第三中心轴413绕第二中心轴412转动。接着,因为第二连接件451的第四齿474与第一固定件431的第三齿473啮合,第三中心轴413的转动会带动第二连接件451绕心轴4转动。
同时,第二中心轴也会带动第一连接件452绕第一中心轴411转动,从而使得第四中心轴414、第三中心轴413和第二中心轴412都绕第一中心轴411转动,由此,实现了第四中心轴414、第三中心轴413、第二中心轴412和第一中心轴411的顺次运动,从而实现第二本体20绕第一本体10的转动。
在第一连接件452相对于第二中心轴412转动时,也带动第一连接件452相对于第一中心轴411和控制件60转动,第一阶段:第一凸起65与第二凸起4521未相抵触,第一连接件452与控制件60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便于打开电子设备,第二阶段:当第一连接件452相对于控制件60转动到一定角度时,第一凸起65与第二凸起4521开始相抵触,第一连接件452与控制件60之间的摩擦力相对于第一阶段增加,使得第一连接件452与控制件60之间相互转动时的摩擦扭矩增大,第一连接件452相对于控制件60继续转动,直到第一凸起65与第二凸起4521未相抵触时,此时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第一凸起65与第二凸起4521未相抵触,第一连接件452与控制件60之间的摩擦力相对第二阶段变小,便于继续打开电子设备。
通过在第一连接件452上设置第二凸起4521和控制件60设置第一凸起65,以将使得打开电子设备转动时,转轴的摩擦扭矩进行多段变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因转轴的摩擦扭矩为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打开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转轴的摩擦扭矩为可变的,从而便于打开电子设备,并且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技术效果。
通过弹性原件69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件452与控制件60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第一连接件452与控制件60之间相互转动时的摩擦扭矩,从而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因转轴的摩擦扭矩为恒定的,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大,打开电子设备时需要较大的力,而如果转轴的摩擦扭矩过小,则操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实现用户在操作电子设备时第二本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并且在打开的过程中不需要费力就能打开的技术效果。
通过上述电子设备的转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轴通常为一根,需要独自承受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时的扭矩,因此要求转轴的直径较大,存在影响电子设备轻薄发展的技术问题,通过设定至少四根中心轴,从而分摊了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时的扭矩,以实现减小转轴直径,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发展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转轴,用于连接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的第一本体能够用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
第一中心轴;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包括固定端和控制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控制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套设与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
其中,所述控制端上与第一连接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上与所述控制端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到预设操作角度时,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抵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或/和所述第二凸起为圆弧形条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上与第一连接件相对的面上开设有圆弧形的凹槽,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为一凸点,所述第二凸起为圆弧形条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轴上设置有弹性元件,用于挤压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控制件,增加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控制件摩擦力。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具体为弹簧、垫圈或螺旋弹片。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
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第三中心轴和第四中心轴;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转动;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三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四端套设于所述第四中心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四中心轴转动;
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一齿;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四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三中心轴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心轴和所述第三中心轴转动;
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五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三中心轴上,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六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四中心轴上,所述第三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中心轴和所述第四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第一齿啮合的多个并列的第二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三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端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三齿啮合的多个并列的第四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四端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五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四连接端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五齿啮合的多个并列的第六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一中心轴、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中心轴和所述第三中心轴、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以及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中心轴和所述第四中心轴均为过渡配合。
11.如权利要求1-5和8-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预设操作角度值为100~315度。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转轴,即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并列设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和
至少一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两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第三中心轴、第四中心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第三中心轴、第四中心轴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为可形变材料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保护件、第二保护件和中间保护件;
所述第一保护件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上且两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中心轴上;
所述第二保护件固定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两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四中心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第四中心轴上;
所述中间保护件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转轴的第二中心轴和第三中心轴上,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中心轴和第三中心轴上。
CN201310236632.3A 2013-06-14 2013-06-14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235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6632.3A CN104235170B (zh) 2013-06-14 2013-06-14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6632.3A CN104235170B (zh) 2013-06-14 2013-06-14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5170A true CN104235170A (zh) 2014-12-24
CN104235170B CN104235170B (zh) 2017-06-27

Family

ID=5222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6632.3A Active CN104235170B (zh) 2013-06-14 2013-06-14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517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651A (zh) * 2016-07-21 2017-0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连接轴、天线实现方法
CN107741788A (zh) * 2017-09-29 2018-02-27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转动装置、键盘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6790A (ja) * 2003-09-01 2005-03-24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688963Y (zh) * 2004-04-26 2005-03-30 兆利资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套筒式掀合转轴
CN1948770A (zh) * 2005-10-14 2007-04-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及使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KR20100003890A (ko) * 2008-07-02 2010-01-12 배헌종 힌지 장치
CN201779129U (zh) * 2010-05-24 2011-03-30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连动式枢纽器
CN201891727U (zh) * 2010-11-27 2011-07-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便携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6790A (ja) * 2003-09-01 2005-03-24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688963Y (zh) * 2004-04-26 2005-03-30 兆利资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套筒式掀合转轴
CN1948770A (zh) * 2005-10-14 2007-04-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及使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KR20100003890A (ko) * 2008-07-02 2010-01-12 배헌종 힌지 장치
CN201779129U (zh) * 2010-05-24 2011-03-30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连动式枢纽器
CN201891727U (zh) * 2010-11-27 2011-07-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便携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651A (zh) * 2016-07-21 2017-0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连接轴、天线实现方法
CN106450651B (zh) * 2016-07-21 2020-02-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连接轴、天线实现方法
CN107741788A (zh) * 2017-09-29 2018-02-27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转动装置、键盘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5170B (zh) 201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4687B (zh) 铰链结构
EP3155496B1 (en) Flexible display computing device
CN201874977U (zh) 铰链结构
US20190091876A1 (en) Robotic hand
CN101684840A (zh) 磁性铰链结构
CN105468091A (zh) 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
CN203685838U (zh) 螺旋槽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204061528U (zh) 一种齿轮联动式摩擦转轴铰链
KR20180002807A (ko) 변속 기구
CN20406593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791370A (zh) 螺旋槽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104235170A (zh)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CN105334944A (zh) 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
CN104343810A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183433B (zh) 用于断路器的联接装置
CN103994158A (zh) 一种双向离合器
CN204127100U (zh) 电子终端及其铰链装置
EP3657042A1 (en) Rotating device
CN107061479A (zh)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3685841U (zh) 一种转轴及电子设备
CN10446083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120049682A1 (en) Magnetic gear
CN204387087U (zh) 三轴齿轮式枢轴总成及其电子装置
CN10428120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1651029U (zh) 累计增益摩擦力的枢纽器及其与电子装置的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