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2490A - 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2490A
CN104232490A CN201410350549.3A CN201410350549A CN104232490A CN 104232490 A CN104232490 A CN 104232490A CN 201410350549 A CN201410350549 A CN 201410350549A CN 104232490 A CN104232490 A CN 104232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sewage
micro
oilfield sewa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05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NUO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NNUO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NNUO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NNUO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505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2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2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2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培养藻种并筛选;(2)分析各个藻种对污水的耐受性、降解性;(3)优势藻种的种属鉴别;(4)固定化藻种处理油田污水。通过耐污性比较、去污性分析,筛选出一种生存能力强且对污水处理效果最好的微藻,其来源于北京军都山,经显微拍照、形态学分析比对,判定此藻为普通小球藻;小球藻对油田污水中的共轭聚烯烃的降解效果最好、最稳定,对芳烃的有效降解时间短、降解率低,对COD的降解率也比较低,延长处理时间,芳烃、COD的浓度还会回升,故需要合理控制污水处理的时间,否则适得其反。

Description

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筛选微藻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三个过程: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预处理主要是通过格栅等设施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之后通过一级处理(主要是物理、化学处理过程)、二级处理(主要是生物化学处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等都达到了比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当中往往还含有80%-90%的N和P,直接排出将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开发经济又高效的脱N除P又能降解一些有机污染物的污水处理方法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大量研究表明,微藻可以有效、低成本地去除污水中N和P、降解有机物、吸附重金属离子,微藻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产量高,微藻藻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可以作为保健品、饲料、饵料;微藻还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沼气等,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现在的微藻污水处理设施通常采用相对较深的池塘(1-6m)。水深过深会限制藻类生产力,但生产力并不是影响处理目标(仅取出有机物和病原体)的关键因素。用于深度处理(包括营养元素的去除)的池塘需要较高的藻类生产力。高生产力的藻类培养通常采用浅反应器,如高效藻类塘(约30cm)。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不是污水处理的讨论重点,因为他们只有在生产高价值产品时才具备经济可行性,如每千克生物质的价值高于100美元,而这在污水培养中不可能实现。与其他的藻类培养系统一样,微藻的收获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步骤。标准方法是投加化学药剂使藻细胞絮凝,再通过气浮或沉淀将藻细胞分离。对于生物能源的生产而言,化学药剂的成本(0.1-0.17美元/立方米)过高。而用固定化的微藻进行污水处理,处理稳定、处理效果高,能显著地提高污水中N、P、COD以及金属离子的降解率,又能解决微藻培养收获难的问题,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由于目前固定化技术还不完善,所使用的固定化材料成本都很高,还没有适用于微藻污水处理的高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反应器,微藻污水处理目前都还处于试验室研究阶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的微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培养藻种并筛选;
(2)分析各个藻种对污水的耐受性、降解性;
(3)优势藻种的种属鉴别;
(4)固定化藻种处理油田污水。
进一步的,筛选的藻类取自从自然界水体中采集的藻种,分别为军都山1、军都山2、辽河油田、文竹。
进一步的,培养藻种所用的培养基为淡水藻培养基为BG-11,咸水藻培养基为D.M.培养基。
进一步的,检测的水样以及购买的藻种,放置于散射光照下进行活化一周,之后每个水样分为3大组,每隔2天分别滴加少量的检测污水进行驯化培养,待水样绿色较深时,分别利用含有固体BG-11培养基、D.M.培养基的平板,采用涂布结合平板划线的方法,分离、纯化出单一的具有一定耐污性的藻种菌落,之后通过逐级扩大培养的方式,对纯化的藻种进行扩培,获得足量的藻液用于后续污水的处理及优化。
进一步的,微藻对污水的耐受性主要通过测定微藻的比生长速率进行分析,比生长速率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μ=(lnA-lnA0)/t。
进一步的,耐受性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取预处理出水、二浮出水、一级水解酸化出水以及CAST出水等4个阶段的污水,将污水摇匀后,进行3000rpm离心5min预处理,取上层液;
(2)将4种藻种离心后,取下层分别投加到待检测污水样品中,测定藻种的初始光密度(OD680)。每个样品做三个平行;将含有污水和藻的三角瓶用封口膜封口后,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内(1000Lux;连续光照;26℃)进行培养;
(3)10天后,测定藻种的OD680,算出各藻种光密度增加百分比。
进一步的,微藻对油田污水的降解性分析主要通过测定污水参数的变化,包括共轭聚烯烃(225nm下吸光度表征)、芳烃(254nm吸光度表征)、COD、BOD5、总的固体悬浮物(TSS)。
进一步的,降解性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测定前污水要经过预处理:空气压缩机、真空抽虑瓶进行抽虑,4种藻种需培养到对数生长末期,3500rpm离心15min,去上清,将藻泥投加到污水的250mL的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封口后置于恒温光照摇床中进行培养,每天测定OD、pH、DO(溶解氧);8000rpm离心15min后,利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取上清,测定:OD225(表征共轭聚烯烃)、OD254(表征芳烃)、COD、TSS(总悬浮固体)。
进一步的,藻种的种属鉴别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进一步的,固定化藻种处理油田污水具体步骤如下:
(1)用BG-11培养基进行扩培,获得足够量的藻液,并绘制微藻的生长曲线;
(2)固定化藻的制备:配制质量分数5%的海藻酸钠溶液、质量分数3%的CaCl2溶液,将海藻酸钠溶液与一定光密度的藻液按照体积比1:3的比例搅拌均匀后,用1mL移液枪吸取逐滴滴入CaCl2溶液中进行固定化,静置2个小时。
(3)用组装式生物反应器,在通空气(1L/min)状态下,考察微藻对油田污水的处理效果。
用新鲜BG-11培养液扩培后,分为等量的2份,其中一份进行固定化处理,另一份继续悬浮,进行油田污水的降解性对比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固定化处理的小球藻对油田污水4个阶段出水的芳烃、共轭聚烯烃、COD的降解率均高于悬浮藻液对污水的处理。
小球藻对油田污水中的共轭聚烯烃的降解效果最好、最稳定,对芳烃的有效降解时间短、降解率低,对COD的降解率也比较低,延长处理时间,芳烃、COD的浓度还会有所升高,故需要合理控制污水处理的时间。
藻类的收集比较困难,采用固定化技术可以克服这一困难,另外固定化微藻对污水的处理能力高于悬浮态的微藻。
附图说明
附图1不同微藻的耐污性
附图2微藻的显微照片
附图3固定化微藻处理污水反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藻种的培养
1、藻种的活化和驯化
本申请中所用的藻种,来源于从自然界水体中采集的藻种,分别为军都山1、军都山2、辽河油田、文竹。
将这4种藻种,放置于散射光照下进行活化一周。之后每个水样分为3大组,每隔2天分别滴加少量的检测污水进行驯化培养。
2、培养基的制备
将用报纸包扎好的培养皿、枪头、涂布棒、1.5mL离心管以及配制好的BG-11、D.M.培养液分装入250mL的三角锥形瓶中,每100ml液体(95mL培养液,5mL污水)中加1.1g琼脂,用封口膜封口后,放置于121℃高温下灭菌30min。
本申请中所用的培养基为2种,淡水藻培养基为BG-11,其配方见表1;咸水藻培养基为D.M.培养基,其配方见表2。
表1 BG-11培养基
表2 D.M.培养基
表3 A5组成成分
2、倒平板
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将经高温灭菌的培养皿、枪头、涂布棒、离心管一同移入,打开紫外灯,消毒20min。将灭菌冷却后的固体培养基放在微波炉内加热5min,在酒精灯火焰形成的无菌区域内,趁热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得培养基均匀地覆盖整个培养皿的底部,厚度为刚没过皿底,一般100mL倒4个平板,冷却后将培养皿倒置。
3、平板涂布法分离
先将驯化后的藻液进行倍比稀释,本发明采用10倍系列稀释,具体操作如下:
用100μL移液枪吸取100μL的经过富集的藻液,打入1.5mL的灭菌的离心管中,再吸取900μL经过灭菌的BG-11或者D.M.培养液,吹打均匀,该浓度为原来的10-1,然后再用移液枪吸取100μL浓度为10-1的藻液,打入1.5mL的灭菌离心管中,吸取900μL灭菌的培养液,吹打均匀,此时得到的浓度为原来的10-2,用此方法不断进行稀释,直至得到浓度为原液10-4的藻液。
分别吸取100μL的稀释度为10-1、10-2、10-3、10-4的藻液,滴在相应的含5%污水体积比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将涂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并冷却后,用其将藻液涂布均匀,盖上培养皿,用膜封好口,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为26℃,光周期为16h:8h。
4、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
不定时的查看平板上藻的生长状况,6-7天之后发现培养基表面长出许多颜色、大小不尽相同的藻落,用灭菌接种环挑取分散度高、某种形态占优势的单一藻落,在新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划线,每次划3道,放在火焰上灼烧,再通过第一次划线区以70度左右的夹角,换一个方向进行第二次划线。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做第三次划线。
盖上培养皿,用膜封口后,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为26℃,光周期为16h:8h。5天之后发现第一、第二划线区的菌落较密集,第三划线区有零星的、孤立的菌落。
5、平板划线保存
将制有网格的滤纸贴于培养皿的底部,用灭菌的牙签挑取纯化后的藻的单一菌落,在酒精灯火焰下,在相应网格对应的固体培养基内划线,每个菌落对应3个短线,盖上培养皿封好口后,放于光照培养箱内培养,至变绿为止,之后放在4℃冰箱内进行保存。
6、逐级扩大培养
从4℃冰箱内取出保存的含有纯化藻种的平板,置于光照培养箱内培养1天,进行活化;用经过酒精灯火焰灼烧的镊子夹住灭菌的牙签,从活化后的平板上刮取藻,投入装有新鲜无菌培养液的试管中,塞上试管塞,置于恒温光照摇床上培养,温度26.0℃,转速110rpm,光周期为24h:0h,光强1000Lux。当试管内的液体呈现绿色时,取4mL藻液,16mL培养液加入到50mL的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封口后置于恒温光照摇床中进行培养,温度26.0℃,转速110rpm,光周期为24h:0h,光强1000Lux。当藻液的颜色变为浓绿,藻的密度比较大时,进行进一步扩培。取30mL藻液,120mL培养液加入到250mL的三角瓶中,封口膜封口后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26.0℃,光周期为16h:8h,光强2000Lux。每天定时手动摇动3次,以补充生长所需的CO2。
7、液态保藏
(1)在无菌条件下,先后吸取500μL甘油、500μL藻液,加入1.5mL的无菌离心管中,置于冰箱中冷冻保藏,保藏6个月左右;
(2)无菌条件下吸取5mL藻液,加入到无菌的小试管中,并置于4℃冰箱内保存,保存时间1-2个月,该保存方法适于微藻的快速复壮与培养。
实施例二辽河油田污水水处理
本申请采用的污水来源于辽河油田,包括4个处理阶段,分别是:预处理出水、二浮出水、一级水解酸化出水以及CAST出水,其基本水质情况如表4所示,指标测定前进行了抽滤预处理。
表4 辽河油田污水水质参数
1、微藻对污水耐受性分析
微藻对污水的耐受性主要通过测定微藻的比生长速率进行分析。比生长速率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μ=(lnA-lnA0)/t,
其中A表示某一天所测得的OD值,A0表示最初接种后的OD值,μ代表比生长速率,t代表时间(一般以天作为单位)。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通过测定特定时间内微藻的光密度比值或者增长率也可以用来分析耐污性,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取预处理出水、二浮出水、一级水解酸化出水以及CAST出水等4个阶段的污水,将污水摇匀后,进行3000rpm离心5min预处理,取上层液;
(2)将4种藻种离心后,取下层分别投加到污水样品中,测定藻种的初始光密度(OD680)。每个样品做三个平行;将含有污水和藻的三角瓶用封口膜封口后,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内(1000Lux;连续光照;26℃)进行培养;
(3)10d后,测定藻种的OD680,算出藻种光密度增加百分比。
结果如图1所示,来自军都山2的微藻在4个阶段的污水中,其光密度增长率均高于其它微藻,而其它3种微藻在各个阶段的OD增长率各有所长,需通过污水降解率分析进一步确认出目标藻种。
2、微藻对污水降解性分析
微藻对油田污水的降解能力主要通过测定污水参数的变化,包括共轭聚烯烃(225nm下吸光度表征)、芳烃(254nm吸光度表征)、COD、BOD5、总的固体悬浮物(TSS)等。
测定前污水要经过预处理:空气压缩机、真空抽虑瓶进行抽虑。耐污筛选所得的藻种需培养到对数生长末期,3500rpm离心15min,去上清,将藻泥投加到含有污水的250mL的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封口后置于恒温光照摇床中进行培养,每天测定OD、pH、DO(溶解氧);8000rpm离心15min后,利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取上清,测定:OD225(表征共轭聚烯烃)、OD254(表征芳烃)、COD、TSS(总悬浮固体)。根据降解率,筛选出1种去污效果好的微藻。其中共轭聚烯烃、芳烃浓度的测定方法:
(1)萃取原油:取20mL水样倒入50mL离心管内,加入10mL正己烷,振荡均匀,8000r/min离心10min,上清(原油、正己烷)倒入三角瓶,再用10mL正己烷洗涤离心管2次,洗涤液全并入三角瓶,将三角瓶内溶液倒入新的离心管,再次离心,取上层液,用无水硫酸钠过滤,低温冰箱内保存;
(2)绘制标准曲线:共轭聚烯烃、芳烃在紫外波段分别有两个特征吸收峰(225nm)、(254nm),用萃取的原油进行倍比稀释,分别在波长225nm、254nm处测定OD,以浓度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绘制浓度-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在这2个波长下测量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求出浓度。
芳烃浓度与A254、共轭聚烯烃浓度与A225之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y=3.4639x+0.1116、y=10.339x-0.1175。
从实验结果显示,来自军都山2的微藻藻株对预处理出水中芳烃、共轭聚烯烃以及COD的降解能力均比其他藻株降解能力强。预处理出水阶段污水处理的目标藻种考虑选择军都山2。
从实验结果显示,来自军都山2的微藻藻株对二浮出水中芳烃、共轭聚烯烃以及COD的降解能力均比其他藻株降解能力强。二浮出水阶段污水处理的目标藻种考虑选择军都山2。
从实验结果显示,来自军都山2的微藻藻株对一级水解酸化出水中芳烃、共轭聚烯烃以及COD的降解能力均比其他藻株降解能力强。一级水解酸化出水阶段污水处理的目标藻种考虑选择军都山2。
从实验结果显示,来自军都山2的微藻藻株对CAST出水中芳烃、共轭聚烯烃以及COD的降解能力均比其他藻株降解能力强。CAST出水阶段污水处理的目标藻种考虑选择军都山2。
综上所述,来自军都山2的微藻藻株对辽河油田污水4阶段出水(预处理出水、二浮出水、一级水解酸化出水、CAST出水)中芳烃、共轭聚烯烃以及COD的降解能力都普遍高于其它3个来源的微藻,故选择来源于军都山2的微藻作为目标藻种,进行种属鉴定、扩培。
3、优势藻种的种属鉴定与扩培
(1)形态学鉴定
显微镜观察微藻形态,根据胡鸿钧、魏印心编著的《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一书,对微藻进行形态学鉴定。所用的显微镜为Olympus BX41,放大倍数为400倍。
图2为该藻种在液体BG-11中(培养液呈翠绿色)生长时的显微照片。将其形态、结构与《中国淡水藻志》中的藻类图片进行比对,该藻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小球藻属(Chlorella)。
(2)分子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难以确定的,提取藻18S rDNA、16S rDNA基因,PCR扩增后测定核酸序列,并进行核酸序列分析。
4、固定化微藻处理油田污水
(1)用BG-11培养基进行扩培,获得足够量的藻液,并绘制微藻的生长曲线;
(2)固定化藻的制备:配制质量分数5%的海藻酸钠溶液、质量分数3%的CaCl2溶液,将海藻酸钠溶液与一定光密度的藻液按照体积比1:3的比例搅拌均匀后,用1mL移液枪吸取逐滴滴入CaCl2溶液中进行固定化,静置2个小时。
(3)用组装式生物反应器,在通空气(1L/min)状态下,考察微藻对油田污水的处理效果。
组装反应器:1L的试剂瓶+碳棒+空气压缩机+空气流量计+阀门,如图3所示。
本发明中所用的250mL的锥形瓶,瓶口用封口膜封口,封口膜可以允许空气的流通,阻止细菌的进入。在实验开始前,反应瓶、封口膜均需要在121℃灭菌30min。
比较悬浮与固定化去污效果,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预处理出水中的芳烃组分的降解率均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54%、69.78%。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预处理出水中的共轭聚烯烃组分的降解率均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9.75%、88.02%。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预处理出水中COD的降解率分别在第7、6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21%、37.14%。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二浮出水中的芳烃组分的降解率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90%、40.13%。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二浮出水中的共轭聚烯烃组分的降解率均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1.06%、87.44%。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二浮出水中的COD的降解率均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21%、37.13%。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一级水解酸化出水中的芳烃的降解率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31%、25.44%。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一级水解酸化出水中的共轭聚烯烃的降解率均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9.16%、86.42%。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一级水解酸化出水中的COD的降解率均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07%、39.87%。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CAST出水中的芳烃的降解率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38%、13.69%。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CAST出水中的共轭聚烯烃的降解率均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5.84%、82.90%。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从实验结果显示,悬浮态小球藻与固定化小球藻对CAST出水中的COD的降解率均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13%、30.83%。固定化小球藻的降解率一直高于悬浮状态下的小球藻的降解率。
综上所述,固定化状态的小球藻对油田污水的降解性(包括对芳烃、共轭聚烯烃、COD的降解)高于悬浮状态的小球藻的降解能力,这可能是因为固定化的藻比悬浮态的藻抗逆性强、稳定性高,另外固定化材料本身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小球藻对共轭聚烯烃的降解性较好,一般都在70~90%之间;而对芳烃的降解有效时间较短(3天左右),降解能力较差,甚至之后芳烃的浓度反而上升,这可能是因为芳烃难于生物降解,微藻短时间内表现出来的降解能力主要是通过细胞吸附方式达到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吸附的成分又会释放到溶液中;对COD的降解力也不是很高,超不过50%,显示出微藻在COD的降解上还有较大的局限性,最好与细菌等构建藻菌共生体系来提高对污水的降解能力。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培养藻种并筛选;
(2)分析各个藻种对污水的耐受性、降解性;
(3)优势藻种的种属鉴别;
(4)固定化藻种处理油田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筛选的藻类取自从自然界水体中采集的藻种,分别为军都山1、军都山2、辽河油田、文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藻种所用的培养基为淡水藻培养基为BG-11,咸水藻培养基为D.M.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检测的水样和购买的藻种,放置于散射光照下进行活化一周,之后每个水样分为3大组,每隔2天分别滴加少量的检测污水进行驯化培养,待水样绿色较深时,分别利用含有固体BG-11培养基、D.M.培养基的平板,采用涂布结合平板划线的方法,分离、纯化出单一的具有一定耐污性的藻种菌落,之后通过逐级扩大培养的方式,对纯化的藻种进行扩培,获得足量的藻液用于后续污水的处理及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藻对污水的耐受性主要通过测定微藻的比生长速率进行分析,比生长速率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μ=(lnA-lnA0)/t。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取预处理出水、二浮出水、一级水解酸化出水以及CAST出水等4个阶段的污水,将污水摇匀后,进行3000rpm离心5min预处理,取上层液;
(2)将4种藻种离心后,取下层分别投加到待检测污水样品中,测定藻种的初始光密度OD680,每个样品做三个平行;将含有污水和藻的三角瓶用封口膜封口后,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内,设置1000Lux,连续光照,26℃进行培养;
(3)10d后,测定藻种的OD680,算出各藻种光密度增加百分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藻对油田污水的降解性分析主要通过测定污水参数的变化,包括共轭聚烯烃、芳烃、COD、BOD5、总的固体悬浮物TS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测定前污水要经过预处理:空气压缩机、真空抽虑瓶进行抽虑,4种藻种需培养到对数生长末期,3500rpm离心15min,去上清,将藻泥投加到污水的250mL的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封口后置于恒温光照摇床中进行培养,每天测定OD、pH、溶解氧DO;8000rpm离心15min后,利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取上清,测定:表征共轭聚烯烃OD225、表征芳烃OD254、COD、总悬浮固体TSS。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优势藻种的种属鉴别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化藻种处理油田污水具体步骤如下:
(1)用BG-11培养基进行扩培,获得足够量的藻液,并绘制微藻的生长曲线;
(2)固定化藻的制备:配制质量分数5%的海藻酸钠溶液、质量分数3%的CaCl2溶液,将海藻酸钠溶液与一定光密度的藻液按照体积比1:3的比例搅拌均匀后,用1mL移液枪吸取逐滴滴入CaCl2溶液中进行固定化,静置2个小时;
(3)用组装式生物反应器,在通空气1L/min状态下,考察微藻对油田污水的处理效果。
CN201410350549.3A 2014-07-22 2014-07-22 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Pending CN104232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0549.3A CN104232490A (zh) 2014-07-22 2014-07-22 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0549.3A CN104232490A (zh) 2014-07-22 2014-07-22 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2490A true CN104232490A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21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0549.3A Pending CN104232490A (zh) 2014-07-22 2014-07-22 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249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0295A (zh) * 2015-03-08 2015-05-20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利用固定化微藻处理城市二级废水及生产油脂的方法
CN105543324A (zh) * 2016-01-21 2016-05-04 宁波大学 一种耐油污微藻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CN108085313A (zh) * 2017-12-29 2018-05-29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微藻半固化混养处理压裂返排液的方法
CN108424906A (zh) * 2018-04-04 2018-08-21 江南大学 一种固定化小球藻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
CN109319945A (zh) * 2018-10-23 2019-02-1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含油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及处理器
CN110143670A (zh) * 2019-03-15 2019-08-20 河北经贸大学 一种微藻hc-2处理奶牛养殖废水装置及方法
CN111747534A (zh) * 2020-07-27 2020-10-09 南昌航空大学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0295A (zh) * 2015-03-08 2015-05-20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利用固定化微藻处理城市二级废水及生产油脂的方法
CN105543324A (zh) * 2016-01-21 2016-05-04 宁波大学 一种耐油污微藻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CN108085313A (zh) * 2017-12-29 2018-05-29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微藻半固化混养处理压裂返排液的方法
CN108424906A (zh) * 2018-04-04 2018-08-21 江南大学 一种固定化小球藻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
CN109319945A (zh) * 2018-10-23 2019-02-1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含油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及处理器
CN110143670A (zh) * 2019-03-15 2019-08-20 河北经贸大学 一种微藻hc-2处理奶牛养殖废水装置及方法
CN111747534A (zh) * 2020-07-27 2020-10-09 南昌航空大学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2490A (zh) 一种筛选处理油田污水微藻的方法
Nwoba et al. Growth comparison of microalgae in tubular photobioreactor and open pond for treating anaerobic digestion piggery effluent
Adey et al. Algal turf scrubber (ATS) floways on the Great Wicomico River, Chesapeake Bay: productivity, algal community structure, substrate and chemistry1
Manheim et al. Settling and bioflocculation of two species of algae used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algae biomass production
Chen et al. Using ammonia for algae harvesting and as nutrient in subsequent cultures
Liu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s of Microcystis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in cyanobacterial blooms: a short review
CN102382769B (zh) 通过三氯化铁絮凝作用采收微藻及培养水体的再循环利用
Hønsvall et al. Continuous harvesting of microalgae by new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for particle separation
CN107916226A (zh) 一株可高效处理猪场畜禽污水并资源化利用的微藻的筛选
CN107032505A (zh) 用于修复含铅废水的复合菌剂
Dalirian et al. Surface attached cultivation and filtration of microalgal biofilm in a ceramic substrate photobioreactaor
Doma et al. Potential of using high rate algal pond for algal biofuel produc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arker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wastewater reclamation by means of outdoor cultivation of microalgae in photobioreactors
CN113773982A (zh) 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溶藻菌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4085869A1 (en) Bioreactor and method of use
Şirin et al. Efficient harvesting of Chaetoceros calcitran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Kulkarni et al. Bioremediation study of dairy effluent by using Spirulina platensis
Plengsakul et al. Plastic media reduced algal wall-growth of Chlorococcum humicola for the cultivation in internal-loop airlift photobioreactor
CN114191977A (zh) 一种利用微藻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CN103849570A (zh) 一种利用悬浮载体快速吸附捕集的微藻收获方法
CN107988053A (zh) 一种实现固定化培养及废水深度净化的微藻培养系统
KR101658529B1 (ko) 미세조류 배양 및 수확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이산화탄소 고정장치, 공기 또는 수질 정화장치
GANI et al. Cultivation system and harvesting techniques in Microalgae Biomass production
Ozkan Development of a novel algae biofilm photobioreactor for biofuel production
US11230693B2 (en) Methods for harvesting microalga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