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1966B -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1966B
CN104221966B CN201410473822.1A CN201410473822A CN104221966B CN 104221966 B CN104221966 B CN 104221966B CN 201410473822 A CN201410473822 A CN 201410473822A CN 104221966 B CN104221966 B CN 104221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mestication
district
river course
juvenile fish
water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38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1966A (zh
Inventor
王从锋
莫伟均
寇方露
熊锋
秦孝辉
汪玲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to CN2014104738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1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1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1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仿自然河道模型,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摄食方式驯化区A、游泳能力驯化区B、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以及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包括通过水泵连通的蓄水池和回水池,仿自然河道一端与蓄水池连通,仿自然河道另一端与回水池连通;蓄水池、水泵、回水池和仿自然河道形成具有一定流速的循环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提高其在野外环境下的适应性,从而提供放流后的存活率。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学训练方法及所用装置,尤其是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背景技术
近10年来,国内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技术已日趋成熟,已有越来越多的土著鱼类被放流到其原有栖息环境中,为野外鱼类种群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主要的放流种类有四大家鱼、中华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以及多种裂腹鱼等保护物种。国内在增殖放流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突破人工繁殖的技术研究,对放流鱼的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相对透彻,同时也涉及了遗传管理的研究,但是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鱼类增殖保护效果。
良好的增殖放流效果涉及的因素不只是摄食生态、驯养繁育、苗种饲养、鱼病防治、遗传管理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幼鱼在野生河流中的成活率。人工放流鱼类的死亡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人工繁殖鱼类本身的身体机能不完善,人工喂养模式下降低了鱼类的野外摄食能力,长期处于静水环境中游泳能力的退化,缺乏逃避捕食者的信息与意识,池塘种群密度与野外种群密度差异等,总体上即人工培育的放流幼鱼无法在短时间内适用从放流前的人工环境到放流后野外环境的变化。纵观国内外学者在课题领域的研究,对于如何提高放流幼鱼成活率的问题逐渐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也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法的设想,但是至今并未见相关具体的驯化方法或者提出相关的驯化模型。
北盘江增殖放流活动已进行了4年,该措施对鱼类资源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标鱼类数量(长臀鮠、光倒刺鳃、白甲鱼、花鱼骨)明显增加。但是结合放流鱼类的总数与回捕的时间跨度与难度等问题,目标鱼类的回捕率还是很低的,特别对于长臀鮠这种环境适应性较差的鱼类其回捕情况十分不理想,近期又成功繁殖了墨头鱼和乌原鲤,因此对这些幼鱼在放流前进行仿自然环境的野化训练能够帮助它们提前适应自然野生状态下的环境,让放流幼鱼有一个适应环境变化的阶段,为后期进入自然河流生存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放流幼鱼的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使放流幼鱼在具备野外河流关键生态因子的模型河道上进行一段时间的生活训练后,提高其在野外环境下的适应性,从而提供放流后的存活率,经过本方法训练的幼鱼在放归野外的存活率达到远远高于未经驯化的幼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仿自然河道模型,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摄食方式驯化区A、游泳能力驯化区B、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以及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
2)幼鱼摄食方式驯化:在摄食方式驯化区A的河道内中布置处于水体中不同高度的装有沉降性饲料的饲料台,使幼鱼在水体的中层或者底层摄食,丰富幼鱼的摄食方式,突破传统养殖的水面摄食这种单一方式,以适应野外环境下复杂饵料来源的觅食方式多样性,实现幼鱼摄食方式的驯化;
3)幼鱼游泳能力驯化:使游泳能力驯化区B的流场复杂化,让幼鱼通过该区域向上游觅食时强化其游泳能力,改变塘养环境下的静水状态,实现幼鱼游泳能力的驯化;
4)幼鱼捕食者意识驯化:在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内放置与河道隔开的水体攻击性动物,当幼鱼游经该区域时会认识到捕食者的存在,灌输幼鱼一种躲避敌害的意识,实现幼鱼捕食者意识的驯化;
5)幼鱼自然河道环境适应驯化:在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的河道的河床设置于与自然河道的地貌特征相同的地貌,使幼鱼适应地形的多样性,实现幼鱼自然河道环境适应的驯化;
6)幼鱼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在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河段设置岛屿,把鸟笼中的食鱼鸟放在岛上,在岛的四周进行水面喂食,当幼鱼进行水面摄食时会意识到捕食者存在的危险信号,进而意识到水面摄食的危险性,实现幼鱼水面摄食危险信号的驯化;
通过上述步骤,幼鱼会经历摄食方式的转变,河道地貌的复杂性,水流流场的复杂性以及敌害的潜在威胁,从而实现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提高。
步骤2)中使游泳能力驯化区B的流场复杂化的方法为:将摄食方式驯化区A的河道设置为主流河道和至少一个支流河道,在支流河道与主流河道的汇流处设置石块,同时调节支流河道和主流河道的入流量,实现游泳能力驯化区B的流场复杂化。
驯化周期为两个月,在驯化的前半个月内,采用以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水面喂食为主,摄食方式驯化区A水中喂食为辅,每日15到18点,在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岛屿四周撒上充足水面饵料,暴露食鱼鸟,在摄食方式驯化区A将少量沉性饲料或团状饲料装入饲料台悬挂于水体中层或放置底层让鱼吃食,用极少量饵料顺水流流向下游,吸引幼鱼通过游泳能力驯化区B游向摄食方式驯化区A觅食;在驯化的的前半个月后至驯化期结束,采用以摄食方式驯化区A水中喂食为主,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水面喂食为辅,吸引幼鱼向上通过游泳能力驯化区B游向摄食方式驯化区A觅食,并不断调整百叶窗闸门调整流速保证幼鱼通过汇流区的数量。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包括通过水泵连通的蓄水池和回水池,
仿自然河道一端与蓄水池连通,仿自然河道另一端与回水池连通;蓄水池、水泵、回水池和仿自然河道形成具有一定流速的循环系统;
仿自然河道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摄食方式驯化区A、游泳能力驯化区B、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以及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
摄食方式驯化区A由与蓄水池连通的主流河道和至少一个支流河道组成,主流河道和支流河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堰和控制流量的百叶窗闸门;
游泳能力驯化区B中,主流河道和支流河道的汇流处设置有石块;
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的河道旁设置有水池,水池通过铁丝网与主流河道隔开,水池内喂养有水体攻击性动物;
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的河道的河床上设置有与自然河道的地貌特征相同的地貌;
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河段上设置有岛屿,岛屿上放置有关于鸟笼中的食鱼鸟;
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河道与回水池连通。
水池内喂养有水体攻击性动物为鳜鱼和/或鳡鱼。
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的河道的河床上设置有与自然河道的地貌特征相同的地貌为河曲、深潭和浅滩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首次提出了针对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仿自然河道模型和幼鱼在野外存货的几个关键因子(即捕食能力、游泳能力,躲避敌害能力和生存环境适应能力)的综合训练方法,通过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的设置以及喂养区域顺序的改变,使幼鱼在两个月的驯化期中经历摄食方式的转变,河道地貌的复杂性,水流流场的复杂性以及敌害的潜在威胁,显著改善和提高了幼鱼的摄食-捕食能力、游泳能力,躲避敌害能力和生存环境适应性,经过本方法训练的幼鱼在放归野外的存活率可达83%,达到远远高于未经驯化的幼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仿自然河道模型,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摄食方式驯化区A、游泳能力驯化区B、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以及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
2)幼鱼摄食方式驯化:在摄食方式驯化区A的河道内中布置处于水体中不同高度的装有沉降性饲料的饲料台6,使幼鱼在水体的中层或者底层摄食,丰富幼鱼的摄食方式,突破传统养殖的水面摄食这种单一方式,以适应野外环境下复杂饵料来源的觅食方式多样性,实现幼鱼摄食方式的驯化;
3)幼鱼游泳能力驯化:使游泳能力驯化区B的流场复杂化,让幼鱼通过该区域向上游觅食时强化其游泳能力,改变塘养环境下的静水状态,实现幼鱼游泳能力的驯化;
4)幼鱼捕食者意识驯化:在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内放置与河道隔开的水体攻击性动物,当幼鱼游经该区域时会认识到捕食者的存在,灌输幼鱼一种躲避敌害的意识,实现幼鱼捕食者意识的驯化;
5)幼鱼自然河道环境适应驯化:在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的河道的河床设置于与自然河道的地貌特征相同的地貌,使幼鱼适应地形的多样性,实现幼鱼自然河道环境适应的驯化;
6)幼鱼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在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河段设置岛屿7,把鸟笼中的食鱼鸟8放在岛上,在岛的四周进行水面喂食,当幼鱼进行水面摄食时会意识到捕食者存在的危险信号,进而意识到水面摄食的危险性,实现幼鱼水面摄食危险信号的驯化;
通过上述步骤,幼鱼会经历摄食方式的转变,河道地貌的复杂性,水流流场的复杂性以及敌害的潜在威胁,从而实现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提高。
步骤2中使游泳能力驯化区B的流场复杂化的方法为:将摄食方式驯化区A的河道设置为主流河道14和至少一个支流河道9,在支流河道9与主流河道14的汇流处设置石块10,同时调节支流河道9和主流河道14的入流量,实现游泳能力驯化区B的流场复杂化。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包括通过水泵2连通的蓄水池1和回水池3,
仿自然河道一端与蓄水池1连通,仿自然河道另一端与回水池3连通;蓄水池1、水泵2、回水池3和仿自然河道形成具有一定流速的循环系统;
仿自然河道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摄食方式驯化区A、游泳能力驯化区B、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以及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
摄食方式驯化区A由与蓄水池1连通的主流河道14和至少一个支流河道9组成,主流河道14和支流河道9的入口处设置有堰4和控制流量的百叶窗闸门5;
游泳能力驯化区B中,主流河道14和支流河道9的汇流处设置有石块10;
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的河道旁设置有水池15,水池15通过铁丝网与主流河道14隔开,水池15内喂养有水体攻击性动物;
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的河道的河床上设置有与自然河道的地貌特征相同的地貌;
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河段上设置有岛屿7,岛屿7上放置有关于鸟笼中的食鱼鸟8;
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河道与回水池2连通。
水池15内喂养有水体攻击性动物为鳜鱼11和鳡鱼16。
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的河道的河床上设置有与自然河道的地貌特征相同的地貌为河曲17、深潭12和浅滩13。
蓄水池1的尺寸为700cm×300cm×200cm、回水池3的尺寸为1000cm×300cm×200cm和河道静水水深为100cm时、堰下水流流速为1.5m/s时的工况下,实验用鱼为墨头鱼体长13±2cm,驯化时间为两个月。
根据前期监测资料,利用水声学探测仪器双频识别声呐DIDSON(SMC-300)测出的北盘江花江段的的鱼类密度大概为250ind/1000m3,以此根据模型河段的总体积(约为150m3)换算出河道内鱼类条数为38,即38条墨头鱼为一个训练批次。河道深度为100cm,初始水位为60cm,将墨头鱼放入仿自然河道中静水适应1d后,关闭摄食方式驯化区A的百叶窗闸门5,向蓄水池1内充水,充满蓄水池1,通过调节主流河道14与支流河道9上的百叶窗闸门5使汇流处的流速保持在1m/s左右,保证墨头鱼能够克服此流速而向上觅食,同时使整个河道的流场变得紊乱不均匀。
在驯化的前半个月内,采用以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水面喂食为主,摄食方式驯化区A水中喂食为辅,每日15到18点,在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岛屿四周撒上充足水面饵料,暴露食鱼鸟,在摄食方式驯化区A将少量沉性饲料或团状饲料装入饲料台悬挂于水体中层或放置底层让鱼吃食,用极少量饵料顺水流流向下游,吸引幼鱼通过游泳能力驯化区B游向摄食方式驯化区A觅食;在驯化的的前半个月后至驯化期结束,采用以摄食方式驯化区A水中喂食为主,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水面喂食为辅,吸引幼鱼向上通过游泳能力驯化区B游向摄食方式驯化区A觅食,并不断调整百叶窗闸门调整流速保证幼鱼通过汇流区的数量。
不断调整百叶窗闸门调整流速保证幼鱼通过汇流区的数量的方法为:当发现幼鱼具有向上游觅食的趋势时,首先配合操作增大主流河道14与支流河道9的百叶窗闸门5的开度,使汇流处流速达到1.3m/s左右,此时大部分幼鱼会出现无法逆流而上的现象,随后配合操作逐步减小主流河道14与支流河道9的百叶窗闸门5的开度,减小汇流处流速,最终要达到80%的幼鱼(30条)能够克服汇流处流速而向上觅食。
从驯化期开始,在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的河道旁的水池15中放养鳜鱼和鳡鱼,用铁网与将鳜鱼和鳡鱼与主流河道14隔离,两种凶猛性食肉鱼类会给与幼鱼刺激,使幼鱼调整游泳行为和增强躲避意识。
在这两个月的驯化中,幼鱼会经历摄食方式的转变,河道地貌的复杂性,水流流场的复杂性以及敌害的潜在威胁。
驯化结果如下:
实验用放流前的墨头鱼幼鱼38条放入河道模型进行驯化,2个月后存活率达到95%。结束仿自然河道模型驯化后,将30条驯化的墨头鱼与30条未进行驯化的幼鱼放到野外实验池中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过驯化的墨头鱼20天后的存活条数达到25条,未经驯化的墨头鱼存活的条数只有16条。驯化组存活率83%明显高于对照组53%。

Claims (4)

1.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仿自然河道模型,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摄食方式驯化区A、游泳能力驯化区B、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以及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
2)幼鱼摄食方式驯化:在摄食方式驯化区A的河道内中布置处于水体中不同高度的装有沉降性饲料的饲料台(6),使幼鱼在水体的中层或者底层摄食,丰富幼鱼的摄食方式,突破传统养殖的水面摄食这种单一方式,以适应野外环境下复杂饵料来源的觅食方式多样性,实现幼鱼摄食方式的驯化;
3)幼鱼游泳能力驯化:使游泳能力驯化区B的流场复杂化,让幼鱼通过该区域向上游觅食时强化其游泳能力,改变塘养环境下的静水状态,实现幼鱼游泳能力的驯化;
4)幼鱼捕食者意识驯化:在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内放置与河道隔开的水体攻击性动物,当幼鱼游经该区域时会认识到捕食者的存在,灌输幼鱼一种躲避敌害的意识,实现幼鱼捕食者意识的驯化;
5)幼鱼自然河道环境适应驯化:在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的河道的河床设置与自然河道的地貌特征相同的地貌,使幼鱼适应地形的多样性,实现幼鱼自然河道环境适应的驯化;
6)幼鱼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在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河段设置岛屿(7),把鸟笼中的食鱼鸟(8)放在岛上,在岛的四周进行水面喂食,当幼鱼进行水面摄食时会意识到捕食者存在的危险信号,进而意识到水面摄食的危险性,实现幼鱼水面摄食危险信号的驯化;
通过上述步骤,幼鱼会经历摄食方式的转变,河道地貌的复杂性,水流流场的复杂性以及敌害的潜在威胁,从而实现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提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使游泳能力驯化区B的流场复杂化的方法为:将摄食方式驯化区A的河道设置为主流河道(14)和至少一个支流河道(9),在支流河道(9)与主流河道(14)的汇流处设置石块(10),同时调节支流河道(9)和主流河道(14)的入流量,实现游泳能力驯化区B的流场复杂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驯化周期为两个月,在驯化的前半个月内,采用以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水面喂食为主,摄食方式驯化区A水中喂食为辅,每日15到18点,在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岛屿四周撒上充足水面饵料,暴露食鱼鸟,在摄食方式驯化区A将少量沉性饲料或团状饲料装入饲料台悬挂于水体中层或放置底层让鱼吃食,用极少量饵料顺水流流向下游,吸引幼鱼通过游泳能力驯化区B游向摄食方式驯化区A觅食;在驯化的的前半个月后至驯化期结束,采用以摄食方式驯化区A水中喂食为主,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水面喂食为辅,吸引幼鱼向上通过游泳能力驯化区B游向摄食方式驯化区A觅食,并不断调整百叶窗闸门调整流速保证幼鱼通过汇流区的数量。
4.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包括通过水泵(2)连通的蓄水池(1)和回水池(3),其特征在于:
仿自然河道一端与蓄水池(1)连通,仿自然河道另一端与回水池(3)连通;蓄水池(1)、水泵(2)、回水池(3)和仿自然河道形成具有一定流速的循环系统;
仿自然河道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摄食方式驯化区A、游泳能力驯化区B、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以及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
摄食方式驯化区A由与蓄水池(1)连通的主流河道(14)和至少一个支流河道(9)组成,主流河道(14)和支流河道(9)的入口处设置有堰(4)和控制流量的百叶窗闸门(5);
游泳能力驯化区B中,主流河道(14)和支流河道(9)的汇流处设置有石块(10);
捕食者意识驯化区C的河道旁设置有水池(15),水池(15)通过铁丝网与主流河道(14)隔开,水池(15)内喂养有水体攻击性动物;
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的河道的河床上设置有与自然河道的地貌特征相同的地貌;
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河段上设置有岛屿(7),岛屿(7)上放置有关于鸟笼中的食鱼鸟(8);
水面摄食危险信号驯化区E的河道与回水池(2)连通;
水池(15)内喂养有水体攻击性动物为鳜鱼(11)和/或鳡鱼(16);
自然河道环境适应区D的河道的河床上设置有与自然河道的地貌特征相同的地貌为河曲(17)、深潭(12)和浅滩(13)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410473822.1A 2014-09-17 2014-09-17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Active CN104221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3822.1A CN104221966B (zh) 2014-09-17 2014-09-17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3822.1A CN104221966B (zh) 2014-09-17 2014-09-17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1966A CN104221966A (zh) 2014-12-24
CN104221966B true CN104221966B (zh) 2016-02-24

Family

ID=52211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3822.1A Active CN104221966B (zh) 2014-09-17 2014-09-17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19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6420A (zh) * 2015-03-16 2015-06-1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一种岩原鲤放流鱼种的野化培育方法
CN104719209B (zh) * 2015-03-31 2017-01-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
CN109349166B (zh) * 2018-09-03 2020-04-28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中华鲟的野化训练方法
CN109644899B (zh) * 2018-10-15 2023-09-26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的鱼类增殖站野化训练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9329124A (zh) * 2018-10-15 2019-02-1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增殖鱼种生态野化训练系统
CN109526814A (zh) * 2018-12-06 2019-03-29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鱼类暂养、游泳行为观测与游泳能力测试结构
CN112753635B (zh) * 2020-12-29 2022-01-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海水鱼类增殖放流苗种野性驯化系统及驯化方法
CN113317246A (zh) * 2020-12-31 2021-08-31 渤海水产育苗(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盐田虾分级养殖方法
CN112913725A (zh) * 2021-01-25 2021-06-08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黑鲷鱼的野化训练装置及野化训练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4079B2 (ja) * 1998-07-29 2004-01-06 敏男 酒井 クリーンウォ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構造
RU2225105C2 (ru) * 2002-05-22 2004-03-10 Институт проблем морских технологий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АН Способ инкубации оплодотворенной икры и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молоди рыб в рыбохозяйствах с оборотным водоснабжением
CN103782928A (zh) * 2012-11-05 2014-05-14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公共淡水水域移殖放流海水鲻鱼方法
CN103210865B (zh) * 2013-04-27 2014-09-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提高放流达氏鲟游泳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CN103329830B (zh) * 2013-07-12 2015-03-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提高放流达氏鲟摄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CN104106484B (zh) * 2013-07-12 2016-05-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CN203633325U (zh) * 2013-11-14 2014-06-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研究装置
CN203633326U (zh) * 2013-11-14 2014-06-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
CN203692193U (zh) * 2014-02-27 2014-07-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冷水性鱼类大水面水体放流装置
CN204104511U (zh) * 2014-09-17 2015-01-21 三峡大学 一种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1966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1966B (zh)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野外存活率的方法及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CN204104511U (zh) 一种仿自然河道模型装置
Paris et al. Reef odor: a wake up call for navigation in reef fish larvae
CN100506033C (zh) 大鲵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方法
Samoilys et al. Artisanal fishing gears of the Kenyan coast
CN104719209B (zh) 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
CN203027930U (zh) 一种仿生态大鲵驯养繁殖装置
CN202979893U (zh) 一种悬浮式多用途网箱
CN105850815B (zh) 模拟自然环境的江豚暂养设施及暂养方法
CN103891657B (zh) 一种刀鲚自然繁殖方法
CN101940187A (zh) 程海湖土著鱼人工繁殖方法
Van et al. Mass selection for small‐sized cysts in A rtemia franciscana produced in V inh C hau salt ponds, V ietnam
Gerber et al.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and its effects on welfare in fish
Humphrey et al. The effects of water currents on walleye (Sander vitreus) eggs and larva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arly survival of walleye in Lake Erie
Daly et al. Predation of hatchery-cultured juvenile red king crabs (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 in the wild
Soliman et al. Spontaneous captive breeding and larval development in the green and red variants of the J apanese sea cucumber A postichopus japonicus (S elenka 1867)
Fui et al. Aeration rate adjustment at night to prevent sinking syndrome‐related death in the tiger grouper E 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Perciformes: Serranidae) larvae
CN103814853B (zh) 一种进口对虾亲虾自然淘汰的选育方法
Shkil et al. Notes on the breeding of large Lake Tana barbs (Labeobarbus spp.) in nature and laboratory
CN107173298B (zh) 拉氏鱥繁殖场及繁殖拉氏鱥方法
CN101836602B (zh) 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及亲鱼培育方法
CN106069947B (zh) 一种大鲵繁殖方法
Liu et al. The clam, Xishi tongue Coelomactra antiquata (Spengler), a promising new candidate for aquaculture in China
Kirkland A review of factors influencing artificial salmonid incubation success and a spate river‐specific incubator design
CN205756653U (zh) 专用于养殖江豚的深水围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