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1312A - 识别发射点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识别发射点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1312A
CN104221312A CN201380000246.2A CN201380000246A CN104221312A CN 104221312 A CN104221312 A CN 104221312A CN 201380000246 A CN201380000246 A CN 201380000246A CN 104221312 A CN104221312 A CN 104221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ive emission
emission point
upstream data
mobile terminal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2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悦莹
王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21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发射点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频质量,根据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用来接收下行数据(101);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102)。可以实现软小区中各基站识别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

Description

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装 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 在软小区 (即 sof t cel l或 shared cel l )组网方式下, 微基站 网络对应的微小区(即 micro ee l 1 )只被看作是宏蜂窝网络对应的宏小区(即 macro cel l ) 的一部分, 而不是一个逻辑意义上的独立小区。 因此在软小区 组网方式下, 当移动终端接入到宏蜂窝网络或微基站网络中的任一基站时, 测量该基站的导频质量, 同时, 移动终端还可以测量软小区内其他基站的导 频质量, 并从中选择导频质量最好的基站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 站如何识别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 并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装置和系统, 可以解决现有 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站如何识别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 站的问题。
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包括:
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频质量, 根据 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用来接收下行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 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 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 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另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目 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 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另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频质量; 选择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模块获得的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 个目标发射点用来接收下行数据;
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 处理;
发送模块, 用于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 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 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另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射点设备,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 动终端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
确定模块, 用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 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 发射点。
另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 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和 发射点设备。
另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包括第一处理器和发送 器, 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 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 频质量, 根据所述测量模块获得的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 点用来接收下行数据; 并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 进行处理;
所述发送器用于, 发送所述第一处理器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 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 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 点。 另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射点设备, 包括接收器和第二处 理器, 其中:
所述接收器用于,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 移动终端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 对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 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 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另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 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和 发射点设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移动终端对其所在的软小区内 的各发射点的导频质量进行测量, 并根据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然 后由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并 发送, 由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通过成功解析该上行数据来确 定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以解 决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站如何识别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 据的基站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 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发射点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发射点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点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点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识别发射点。更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是在 sof t cel l组网方式下识别发射点。 sof t cel l组网方式下一个 sof t cel l小区中 包括了小区和发射点, 其中, 小区用于发射同步信道、 广播信道及公共导频 信道, 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对小区进行搜索获取小区的系统信息。 而发射点用 于发射下行数据及其控制信道, 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发射点发送的下行数据。 在 sof t cel l组网方式下, 小区可以发送数据信道, 也可以不发送数据信道。 而发射点仅发送数据及其控制信道, 以及信道质量指示 (Channel Qua l i ty Indicator , 简称 CQI )测量导频信道。 在 sof t ce l l组网方式下, 微小区只 被看作是宏小区的一部分, 而不是一个逻辑意义上的独立小区。 因此在软小 区组网方式下, 移动终端可以测量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的各发射点的导 频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装置和系统可以解决现有 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站如何识别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 站的问题。 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射点设备即为上述基站。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发射点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 1所示, 本实施例包括:
101: 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频质量, 根据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用来接收下行数据;
可选的, 所述导频质量是通过导频的信噪比来衡量的, 也可以通过导频 的信号功率来衡量。
可选的, 所述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 频质量, 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按照预先知道的扰码和信道化码进行导频信道的解扰和解 扩, 然后釆用信号相干的方法进行噪声能量的估计, 再进行导频信道总能量 的估计, 之后, 由估计得到的所述导频信道总能量减去由估计得到的所述噪 声能量即得到信号的能量, 最后由所述信号的能量除以所述噪声能量, 得到 所述导频的信噪比, 也即所述导频质量。
其中, 所述预先知道的扰码和信道化码可以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 ler , 简称 RNC )预先分配给所述移动终端的。
其中, 所述目标发射点可以发送下行数据。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接收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的下行数据。
可选的, 所述预设规则为导频质量最好。 此仅为举例, 并不局限于此; 可选的, 所述导频质量最好可以为所述导频质量的值最大。
可选的,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用来接收下行数据, 具体为: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导频质量最好的发射点作为目标发 射点用来接收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的下行数据。
102: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 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 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发送上行数据给所述目标发射点以及其他发射 点。
其中, 所述软小区内除所述目标发射点外的其他发射点均不能成功对经 过处理的上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一种方案是,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 述扰码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相应的,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 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 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 所述目标发射点包括, 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加 扰处理, 并发送经过加扰处理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 上行数据后根据对应的上行扰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 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 点。
可选的, 所述上行数据包括 SI ( Schedul ing Informat ion ) 消息或所述 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 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所述上行扰码和所述下行扰码——对应。 发射点对应的下行扰码进行加扰, 当所述目标发射点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 的上行数据, 则釆用的是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进行解扰。 的 ·ί尤码对——对应的 ·ί尤码对。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的下行数据釆用的是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下行扰码进行解扰, 当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给所 述目标发射点, 釆用的是与所述目标发射点的下行扰码所对应的上行扰码进 行力口扰;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上行数据釆用的所述上行扰码与所述目标发射 点接收上行数据釆用的所述上行扰码是相同的, 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下行数 据釆用的所述下行扰码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的下行数据 所釆用的所述下行扰码是相同的; 所述下行扰码也是——对应的。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 具体为:
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的下行数据釆用的所述下行扰码所对应的上行扰 码。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 进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之前, 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分别接收所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发送的由所述软小区内各 发射点对应的下行扰码加扰的导频质量后,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中存储的与所 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对应的下行扰码分别对经过所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对应 的下行扰码加扰的导频质量进行解扰, 然后从中选择解扰获得的导频质量最 大的那个下行扰码所对应的发射点为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 进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查找与所述目标发射点的下行扰码对应的上行扰码对 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后进行发送, 由所述目标发射点釆用所述目标发射点的上 行扰码对上行接收数据进行解扰。
其中, 所述扰码对是由 RNC预先分配给所述目标发射点和所述移动终端 的。
另一种方案是,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 应地,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 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 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 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编号, 添加在所述上行数据中, 并进行发送, 若所 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 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 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上行数据包括 S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其中, 所述编号是由 RNC预先分配给所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
其中, 所述编号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
可选的, 例如在 sof t cel l组网方式下, 总共有 3个发射点, 则可以由 RNC预先将 3个发射点各做一个编号, 分别为 0、 1、 2。
可选的, 当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的所述目标发射点的编号为 1 , 则所述移动终端将编号 1添加到上行数据中, 并进行发送, 当所述目标发 射点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获得的编号 1与自身的编号是相同的, 即所述目标发射点的编号也是 1 ,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即可以确定其即为所述 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目标发射点。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相应地,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 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 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处 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 后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 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所述上行数据包括 S 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其中, 所述信道化码是由 RNC预先分配的。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 进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 行数据后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扩 后进行发送, 由所述目标发射点釆用上行扰码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扰 后, 再由对应的信道化码进行解扩, 如果所述目标发射点可以解析出所述上 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 进行扩频后, 由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 数据进行加扰处理后进行发送, 由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 根据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扰, 如果由 所述目标发射点能够成功解扰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 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进一步, 通过所述目标发射点对解扰后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扩, 如果由所述目标发射点 能够成功解扩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可以进一步确定所述移动终 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 扩频后, 由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 进行加扰处理后, 还可以再将所述目标发射点的编号, 添加到所述上行数据 中, 实现所述目标发射点通过解析出的编号与自身的编号相同; 进一步对加 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扰, 如果可以成功解扰; 进一步再对上行数据进行解扩, 如果可以成功解扩, 来实现所述目标发射点通过多次确认的方式来确定所述 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本方案中还可以, 上行扰码是由所述移动终端所选定的一个上 行扰码,并不是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和所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 则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扩频 后, 由所述移动终端应用所选定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后进行 发送, 由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根据所述上行扰码对接收 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扰, 然后再通过所述目标发射点的信道化码对经过解扰 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扩, 如果由所述目标发射点能够成功解扩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可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 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当软小区内除所述目标发射点外的发射点接 收到由所述移动终端应用所选定的上行扰码进行加扰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根 据所述上行扰码也可以进行成功解扰, 但釆用各自对应的信道化码对解扰后 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扩时, 无法成功解扩出上行数据。
另一种方案,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 地,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 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 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 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包括: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编号与 所述 CQI值进行联合编码, 并进行发送,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 行数据后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 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例如在 sof t cel l组网方式下, 总共有 3个发射点, 则可以由 RNC预先将 3个发射点各做一个编号, 分别为 0、 1、 2。 共 3个发射点的所述编号为 0、 1、 2 , 与所述 CQI值釆用 (20, n+5 )编码方 式进行联合编码, 则 n=2 , 即用于指示所述编号的联合编码需要 2比特, 所 述联合编码为 00、 01、 10;
可选的, 当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的所述目标发射点的联合编 码为 01 , 则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联合编码 01进行发送, 当所述目标发射点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联合编码进行解码获得对应的发射点的编号为 1 , 与自身 的编号是相同的, 即所述目标发射点的编号也是 1 ,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即可 以确定其即为所述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
本实施例通过移动终端对其所在的软小区内的各发射点的导频质量进行 测量, 并根据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然后由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 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进行发送, 由目标发射点 通过成功解析该上行数据来确定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 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站如何识别移动 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的问题。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发射点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 图 2所示, 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201: 发射点设备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 动终端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发送上行数据给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软小区内除所述目标发射点外的其他发射点均不能成功对经 过处理的上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一种方案是,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 述扰码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 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后发送的;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根据对应的上行扰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 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 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所述上行数据包括 S 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 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所述上行扰码和所述下行扰码——对应。 发射点对应的下行扰码进行加扰, 当所述目标发射点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 的上行数据, 则釆用的是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进行解扰。 的 ·ί尤码对——对应的 ·ί尤码对。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的下行数据釆用的是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下行扰码进行解扰, 当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给所 述目标发射点, 釆用的是与所述目标发射点的下行扰码所对应的上行扰码进 行力口扰;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上行数据釆用的所述上行扰码与所述目标发射 点接收上行数据釆用的所述上行扰码是相同的, 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下行数 据釆用的所述下行扰码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釆用的所述下行扰码是相同的; 所述下行扰码也是——对应的。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 具体为:
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的下行数据釆用的所述下行扰码所对应的上行扰 码。
其中, 所述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 端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分别接收所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发送的由所述软小区内各 发射点对应的下行扰码加扰的导频质量后,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中存储的与所 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对应的下行扰码分别对经过所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对应 的下行扰码加扰的导频质量进行解扰, 然后从中选择解扰获得的导频质量最 大的那个下行扰码所对应的发射点为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 端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查找与所述目标发射点的下行扰码对应的上行扰码对 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后进行发送, 由所述目标发射点釆用所述目标发射点的上 行扰码对上行接收数据进行解扰, 若成功解扰,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可以确定 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 发射点。
其中, 所述扰码对是由 RNC分配给所述目标发射点和所述移动终端的。 另一种方案是,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 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中添加有发射点的编号;
所述目标发射点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若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 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 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上行数据包括 S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其中, 所述编号是由 RNC预先分配给所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
其中, 所述编号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
可选的, 例如在 sof t cel l组网方式下, 总共有 3个发射点, 则可以由 RNC预先将 3个发射点各做一个编号, 分别为 0、 1、 2。
可选的, 当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的所述目标发射点的编号为 1 , 则所述移动终端将编号 1添加到上行数据中, 并进行发送, 当所述目标发 射点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析,获得的编号 1与自身的编号是相同的, 即所述目标发射点的编号也是 1 ,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即可以确定其即为所述 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相应地, 所述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 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发射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 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 的;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 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 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所述上行数据包括 S 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其中, 所述信道化码是由 RNC分配的。
其中, 所述目标发射点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后 发送的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扩 后进行发送, 由所述目标发射点釆用上行扰码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扰 后, 再由对应的信道化码进行解扩, 如果所述目标发射点可以解析出所述上 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 进行扩频后, 由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 数据进行加扰处理后进行发送, 由所述目标发射点根据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 的上行扰码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扰, 如果由所述目标发射点能够成功 解扰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 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进一步, 通过所述目标发射点对解 扰后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扩, 如果由所述目标发射点能够成功解扩所述上行数 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可以进一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 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 扩频后, 由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 进行加扰处理后, 还可以再将所述目标发射点的编号, 添加到所述上行数据 中, 实现所述目标发射点通过解析出的编号与自身的编号相同; 进一步对加 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扰, 如果可以成功解扰; 进一步再对上行数据进行解扩, 如果可以成功解扩, 来实现所述目标发射点通过多次确认的方式来确定所述 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选的, 本方案中还可以, 上行扰码是由所述移动终端所选定的一个上 行扰码,并不是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和所述软小区内各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 , 则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扩频 后, 由所述移动终端应用所选定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后进行 发送, 由所述目标发射点根据所述上行扰码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扰, 然后再通过所述目标发射点的信道化码对经过解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扩, 如 果由所述目标发射点能够成功解扩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可以确 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当软小区内除所述目标发射点外的发射点接收到由所述移动终端应用 所选定的上行扰码进行加扰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根据所述上行扰码也可以进 行成功解扰, 但釆用各自对应的信道化码对解扰后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扩时, 无法成功解扩出上行数据。
另一种方案是,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所 合编码后发送的。 所述目标发射点接收移动终端应用所述编号与所述目标发 射点的 CQI值进行联合编码后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目标发射点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若解码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 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 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可选的, 例如在 sof t cel l组网方式下, 总共有 3个发射点, 则可以由 RNC预先将 3个发射点各做一个编号, 分别为 0、 1、 2。 共 3个发射点的所述编号为 0、 1、 2 , 与所述 CQI值釆用 (20, n+5 )编码方 式进行联合编码, 则 n=2 , 即用于指示所述编号的联合编码需要 2比特, 所 述联合编码为 00、 01、 10;
可选的, 当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的所述目标发射点的联合编 码为 01 , 则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联合编码 01进行发送, 当所述目标发射点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联合编码进行解码获得对应的发射点的编号为 1 , 与自身 的编号是相同的, 即所述目标发射点的编号也是 1 ,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即可 以确定其即为所述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
202: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 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目标发射点可以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接收所述目标发射点发送的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发射点设备对接收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解 析, 其中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 理后的数据, 如果发射点设备可以成功解析出上行数据, 则所述发射点设备 可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 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站如何识别移动终端 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的问题。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移动终 端可用于执行上述相关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如图 3所示, 该移动终端包括: 测量模块 31、 选择模块 32、 处理模块 33和发送模块 34 ;
其中,测量模块 31用于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 频质量;选择模块 32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模块获得的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 择一个目标发射点用来接收下行数据;处理模块 33用于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 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发送模块 34用于发送经过处理的上 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 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 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 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相应地: 处理模块 33具体用于应用与所述目标 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发送模块 34具体用于发送 经过加扰处理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根据 对应的上行扰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 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处 理模块 33具体用于将所述编号, 添加在所述上行数据中; 发送模块 34具体 用于, 发送所述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 述上行数据后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 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相应地: 处理模块 33具体用于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 发送模块 34具体用于, 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 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 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的上行数据包括 S 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其中, 所述的特征信息为与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上行数据为目 标发射点的 CQI值; 相应地: 处理模块 33具体用于, 将所述编号与所述 CQI 值进行联合编码; 发送模块 34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上行数 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 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 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处理模块的具体作用与相应的方法实施例一致, 此处不再赘 述。
其中, 上述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的流程, 主要用于通过移动终端的测量模块来测量软小区中的各发射点的导 频质量, 由选择模块根据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再由处理模块根据 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由发送模块发送 处理后的数据。 其具体工作原理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模块,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根据各发射点的导频质量信息, 根据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然后由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 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 由该目标发射点通过成功解析 该上行数据来确定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 发射点。 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站如何识别移动终端所选 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的问题。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点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发射 点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相关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如图 4所示, 该发射点设备 包括: 接收模块 41和确定模块 42。
其中, 接收模块 41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 确定模 块 42用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 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特征信息为与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对包括上 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 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后发送的;确定模块 42具体 用于, 若根据对应的上行扰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所 述上行数据中添加有发射点的内部编号; 确定模块 42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 数据进行解析, 若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 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的; 确定模块 42具体用于, 若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 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 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所述上行数据包括 S 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所 合编码后发送的; 确定模块 42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若解码 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 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各模块的具体作用与相应的方法实施例一致, 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 上述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的流程, 主要用于通过对接收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通过 能否成功解析出上行数据, 来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在软 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其具体工作原理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模块, 本实施例的发射点设备可以实现根据接收的移动终端的 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根据解析结果判断是否自身为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目标发射点。 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 站如何识别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的问题。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 基于上述相关实施例实现。 如图 5所示, 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 包括: 移动 终端 51和发射点设备 52。
优选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的移动终端和发射点设备可以 基于上述设备的任一实施例实现, 可用于执行识别发射点的方法的任一实施 例, 其具体工作原理详见方法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给出网络系统, 由移动终端对其所在的软小区内的各发射 点的导频质量进行测量, 并根据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然后由移动 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 由 目标发射点通过成功解析该上行数据来确定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 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站如 何识别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的问题。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6 所示。 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 61和发送器 62。
第一处理器 61用于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频 质量, 根据所述测量模块获得的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用来接收下行数据; 并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 发送器 62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处理器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 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 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 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 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第一处理器 61还用于, 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 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第一处理器
61还用于, 将所述编号, 添加在所述上行数据中。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第一处 理器 61还用于, 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处 理。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所述上行数 据为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第一处理器 61还用于, 将所述编号与所述 CQI值进行联合编码。 其中, 上述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的流程, 主要用于通过移动终端的第一处理器实现测量软小区中的各发射点 的导频质量, 根据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然后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 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发送。 其具 体工作原理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模块,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根据各发射点的导频质量信息, 根据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然后由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 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 由目标发射点通过成功解析该 上行数据来确定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 射点。 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站如何识别移动终端所选择 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的问题。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点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7所示。 该发射点设备包括接收器 71和第二处理器 72 ; 接收器 71用于, 接 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目标发射 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 第二处理器 72用于, 对所述接收器接 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 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第二处理器 72具体用于, 若根据对应的上行扰 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第二处理器 72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若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 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 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第二处 理器 72具体用于, 若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 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 目标发射点。
其中,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所述上行数 发送的; 第二处理器 72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若解码出的编 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其中, 上述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的流程, 主要用于通过发射点设备的第二处理器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 据, 并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其具体工作原理详见方法实施例的 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模块, 本实施例的发射点设备可以实现根据接收的移动终端的 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根据解析结果判断是否自身为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目标发射点。 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 站如何识别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的问题。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 例基于上述相关实施例实现。 如图 8所示, 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 包括: 移 动终端 81和发射点设备 82。
优选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的移动终端和发射点设备可以 基于上述设备的相关实施例实现, 可用于执行识别发射点的方法的任一实施 例, 其具体工作原理详见方法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网络系统中, 由移动终端对其所在的软小区内的各发射点的导 频质量进行测量, 并根据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 然后由移动终端根 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 由目标发 射点通过成功解析该上行数据来确定移动终端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 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小区内的各基站如何识别 移动终端所选择的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基站的问题。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如, 所述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 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或 一些特征可以忽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 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 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作 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 元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釆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也可以釆用硬件加软件 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 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 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 或处理器( proces sor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U盘、 移动硬盘、 只读存储器(Read-On ly Memory, ROM ) 、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 s Memory, RAM )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 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仅以上述各 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 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 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 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 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频质量, 根 据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发射点用来接收下行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 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 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相应地,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 进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 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 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进 行加扰处理, 并发送经过加扰处理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 到所述上行数据后根据对应的上行扰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 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 述目标发射点。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 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 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编号添加在所述上行数据中, 并发送添加有所述 编号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从上行数据 解析出的编号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 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相应地,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 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 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 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 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 行数据后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 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 射点。
    5、 根据权利要求 1-4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数据 包括 S 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信道质量指示 CQ I值。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所述目标发 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 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包括: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 I值;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编号 与所述 CQI值进行联合编码, 并进行发送,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 述上行数据后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 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 点。
    7、 一种识别发射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根据与 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 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扰码;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 扰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后发送的;
    所述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 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包括: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根据对应的上行扰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 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 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中添加有发射点的 编号;
    所述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 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包括:
    所述目标发射点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若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 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 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相应地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 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的; 所述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 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包括:
    若所述目标发射点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据, 则 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 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11、 根据权利要求 7-10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数 据包括 S 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 I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为与所 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应用所述编号与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 I 值进行联合编码后发送的;
    所述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 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包括:
    所述目标发射点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若解码出的编号与本地存 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 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13、 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测量模块, 用于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导频质 量;
    选择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模块获得的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 一个目标发射点用来接收下行数据;
    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
    发送模块, 用于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标发射点在接 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 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 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
    4尤码; 相应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 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经过加扰处理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 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根据对应的上行扰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 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 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15、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 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编号, 添加在所述上行数据中;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若所 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 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16、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 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相应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 行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经过处理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目标发射 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数 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 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17、 根据权利要求 13-16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 行数据包括 S 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 I值。
    18、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 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相应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编号与所述 CQ I值进行联合编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若所 述目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解析出的编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 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19、 一种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 移动终端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
    确定模块, 用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 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 目标发射点。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 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 行扰码;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 应的上行扰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后发送的;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根据对应的上行扰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 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21、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 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中添加有 发射点的内部编号;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若解析出的编号 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22、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 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 述移动终端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后发送的;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行 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 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23、 根据权利要求 19-22任一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上行数据包括 S I消息或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
    24、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 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相应地,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 动终端应用所述编号与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I值进行联合编码后发送的;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若解码出的编号 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25、 一种网络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权利要求 13-1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 以及,
    如权利要求 19-24任一项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26、 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处理器和发送器, 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 测量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软小区内各发射点的 导频质量, 根据所述测量模块获得的测量结果按照预设规则选择一个目标 发射点用来接收下行数据; 并根据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对上 行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发送器用于, 发送所述第一处理器处理的上行数据, 使得所述目 标发射点在接收到所述上行数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根据解析 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 标发射点。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 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行 扰码;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 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上行扰码对上 行数据进行加扰处理。
    28、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 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 将所述编号, 添加在所述上行数据中。
    29、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 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 应用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对应的信道化码对上 行数据进行处理。
    30、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 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 I值;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 将所述编号与所述 CQ I值进行联合编码。 31、 一种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收器和第二处理器, 其中: 所述接收器用于,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 述移动终端根据与目标发射点对应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 对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并 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在软小区内用于接收下行数 据的发射点是否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32、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 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扰码对, 所述扰码对包括上行扰码和下 行扰码;
    所述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根据对应的上行扰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 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 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33、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 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所述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析, 若解析出的编 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 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34、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 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信道化码;
    所述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根据对应的信道化码成功解析出所述上 行数据,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 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35、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 息为与所述目标发射点唯一对应的编号;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移动终端应 用所述编号与所述目标发射点的 CQ I值进行联合编码后发送的;
    所述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若解码出的编 号与本地存储的编号一致, 则所述目标发射点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选择 的、 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发射点为所述目标发射点。
    36、 一种网络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权利要求 26- 30所述的移动终端; 以及,
    如权利要求 31- 35所述的发射点设备。
CN201380000246.2A 2013-03-12 2013-03-12 识别发射点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042213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2471 WO2014139090A1 (zh) 2013-03-12 2013-03-12 识别发射点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1312A true CN104221312A (zh) 2014-12-17

Family

ID=5153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246.2A Pending CN104221312A (zh) 2013-03-12 2013-03-12 识别发射点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07365A1 (zh)
EP (1) EP2955865A4 (zh)
CN (1) CN104221312A (zh)
WO (1) WO2014139090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765A (zh) * 2001-04-03 2002-11-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数据的方法
WO2002101966A2 (en) * 2001-04-25 2002-12-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ward link cell switching
US20030031119A1 (en) * 2001-06-16 2003-0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ser data in an HSDP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51539A2 (en) * 2002-04-05 2003-10-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controlled fast cell switching
CN1933652A (zh) * 2005-09-12 2007-03-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接力切换失败后回切的方法
CN101873717A (zh) * 2009-04-22 201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步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44562A (zh) * 2011-06-24 201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300277A (zh) * 2011-09-15 201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频硬切换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765A (zh) * 2001-04-03 2002-11-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数据的方法
WO2002101966A2 (en) * 2001-04-25 2002-12-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ward link cell switching
WO2002101966A3 (en) * 2001-04-25 2003-04-10 Nokia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ward link cell switching
US20030031119A1 (en) * 2001-06-16 2003-0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ser data in an HSDP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51539A2 (en) * 2002-04-05 2003-10-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controlled fast cell switching
CN1933652A (zh) * 2005-09-12 2007-03-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接力切换失败后回切的方法
CN101873717A (zh) * 2009-04-22 201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步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44562A (zh) * 2011-06-24 201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300277A (zh) * 2011-09-15 201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频硬切换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5865A1 (en) 2015-12-16
EP2955865A4 (en) 2016-03-02
US20160007365A1 (en) 2016-01-07
WO2014139090A1 (zh) 2014-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6457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rambling sequence configu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0356825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4640211A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225822B (zh) 同步信号块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装置
CN111246446B (zh)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EP3661289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continue to detect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2020015442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615813B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24616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113775B (zh) 寻呼消息的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20380A (zh)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生成方法及用户设备
JP2019500783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999285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0420076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WO20120230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or multiplexed use of a resource on a transmission medium
CN104221312A (zh) 识别发射点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175298A (zh) 随机接入阶段的下行响应消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KR101810820B1 (ko) 액세스 제어 디바이스, 액세스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CN105532069A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接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7320169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11800813B (zh) 一种窄带信号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565811A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13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