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5616B -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5616B
CN104215616B CN201410465026.3A CN201410465026A CN104215616B CN 104215616 B CN104215616 B CN 104215616B CN 201410465026 A CN201410465026 A CN 201410465026A CN 104215616 B CN104215616 B CN 104215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ce
photosynthetic
saturation
electron
phytoplank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50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5616A (zh
Inventor
殷高方
赵南京
石朝毅
胡丽
方丽
肖雪
段静波
邱晓晗
覃志松
王园园
张玉钧
刘建国
刘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filed Critical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4650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15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15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5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5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5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本发明从光合作用能流角度出发,采用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的探针,提出一种浮游植物叶绿素荧光的可变光脉冲诱导方法,将复杂的光合作用能流过程分段,通过分析不同诱导模式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分段获得主导光合作用能流效率的光合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膜能流过程,建立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的定量分析方法,实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状态和生长潜能的实时快速检测,为发展现场原位测量技术提供方法基础。

Description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浮游植物是自然水体初级生产者,其光合组织虽然不到全球总植被生物量的1%,但其生产力约占总植物生产力45%,光合固碳量占全球总固碳量40%,对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浮游植物过量繁殖,水华和赤潮灾害频发,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华和赤潮发生频率以每10年增加3倍的速度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危害生态环境,极大地影响了渔业、旅游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实时快速监测浮游植物的生长潜能是预测、防治水华和赤潮灾害的关键。浮游植物光合速率是其生长潜能和光合作用状态的指示剂,实时快速测量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对研究水体初级生长力、防治水华和赤潮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浮游植物光合速率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过程中反应物消耗速率或产物生成速率间接获得,包括光合放氧测定法、CO2吸收测定法和有机物积累分析法等。然而,这些传统光合速率分析方法大多采用现场采样后离线分析方式,测量周期长、效率低、时效性差且手续繁琐。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方法离线分析过程已经改变浮游植物生长环境,影响了浮游植物生理状态,只能获得实验模拟环境下的光合速率,难以对自然条件下浮游植物光合速率进行快速准确测量。
发明内容
针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状态和生长潜能的实时快速监测需求,本发明从光合作用能流角度出发,以叶绿素荧光作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探针,利用可变光脉冲诱导叶绿素荧光,分段研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能流过程,获取主导光合作用能流效率的光合参数,建立基于叶绿素荧光的光合速率的定量分析方法,实现浮游植物光合速率的实时快速检测,为发展现场原位测量技术提供方法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快速可变光脉冲激发策略,实现光合作用能流过程的分段
浮游植物细胞经暗适应后,参与Calvin循环的几种酶失去活性,重新照光后需要经过一个光合诱导期才能正常运行;在光合诱导期内,所有的电子受体均可以接收电子被还原,却不能及时给出电子被氧化,存在一个单电子周转期,不同电子受体单周转的周期不同;在单周转期内,强光照射促使能够接收电子的电子受体数快速减少至零,电子传递链被阻塞,叶绿素荧光快速上升至最大;单周转期后,电子受体再氧化给出电子,叶绿素荧光开始弛豫下降;
QA、QB和PQ单周转周期分别为100μs、1ms和10-20ms,是电子传递链中的容易产生电子阻塞的三个电子受体,采用快速可变的光脉冲作激发光源,通过调节光脉冲振幅、频率、占空比和激发时序,设计不同的激发策略,选择性还原QA、QB和PQ,获取不同诱导模式下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
①QA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
在不造成光损伤的情况下,采用占空比大的高强度快速光脉冲,在QA单电子周转内产生足够高的能量累积,将其全部还原,打断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获得QA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该曲线仅与QA之前光合能流过程有关;
②QB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
QA单周转期后,电子向后传递给QB;通过降低脉冲光瞬时光强和占空比,在QB单周转期内使QA发生更多氧化还原反应,将电子传递到QB,将其全部还原,阻塞电子传递链,获得QB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该曲线仅与QB之前光合能流过程有关;
③PQ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
再次降低脉冲光瞬时光强和占空比,在PQ单周转期内使QB发生更多氧化还原反应,将电子传递到PQ,将其全部还原,阻塞光电子传递链,产生PQ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该曲线取决于PQ之前光合能流过程;
④PQ饱和弛豫荧光动力学曲线
PQ电子饱和后,关闭饱和光脉冲,使用微弱探测光脉冲激发,为了减小探测光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探测光脉冲需要保持较低光强和占空比;PQ饱和模式下,PQ池被全部还原,探测光脉冲产生的荧光达到峰值,PQ单周转期结束,PQ重新被氧化,电子向后传递,探测光脉冲诱导荧光出现弛豫下降过程,该过程仅与PQ后光合能流过程有关;
(2)分析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获取主导光合作用能流效率的光合参数
在浮游植物光合诱导期内,强光照射促使能够接收电子的电子受体数快速减少至零,叶绿素a分子吸收的激发能就不再参与光化学反应,表现为叶绿素荧光的快速上升;过了光合诱导期后,Calvin循环得以正常运行,叶绿素荧光开始弛豫下降;根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能量传递模型,该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过程f(t)表示为激发光能I(t)、功能吸收截面σPSII、光化学反应电荷分离效率η和电子受体再氧化动力学过程的函数;
F0为所有PSII反应中心都打开时的初始荧光,Fm为PSII反应中心全部关闭时的最大荧光,C(t)是t时刻PSII反应中心关闭比例或关闭状态。C(t)取决于激发光能I(t)至PSII的传递速率和QA的再氧化速率,由下式表示:
函数g(t)描述了t时刻QA的再氧化动力学过程,取决于其后的电子传递速率由下式表示,式中α1、α2、α3、α4为QA后四级电子受体再氧化速率常数:
然而,由于公式(1)-(3)非线性很强,不存在能够描述叶绿素荧光信号与激发信号之间函数关系的解析解。因此,采用快速光脉冲和高速采样率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公式(1)-(3)可离散化为公式(4)-(6)的递归形式:
fn为第n个光脉冲的叶绿素荧光采样值,Cn为第n个脉冲时PSII反应中心关闭状态,表示如下:
In为第n个光脉冲的激发能量,An,k为第n个脉冲前处于关闭状态反应中心比例,取决于QA及其后的电子受体的再氧化动力学过程:
αk分别是各电子受体的再氧化幅值常数和电子传递速率,Δt是光脉冲周期;理论上通过(4)-(6)式对fn进行拟合,便可反演得到之前列举的所有的荧光参数;
然而,(4)-(6)式中共有包括功能吸收截面、电子传递速率在内的7个光合参数,直接进行荧光动力学曲线拟合仍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值解;因此,通过分析QA、QB和PQ饱和模式下的快相荧光和弛豫荧光,分段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以减少拟合参数个数,使拟合函数对某个或几个参数更加敏感,获得准确有效的光合参数;
①QA饱和快相荧光分析
QA饱和模式下,电荷在QA处累积,电子传递链中断,荧光快速上升,得到PSII反应中心全部关闭时的最大荧光Fm、所有PSII反应中心都打开时的初始荧光F0;该快相荧光过程与QA后的电子传递过程无关,(4)-(6)式得以简化:
通过(7)、(8)式对QA饱和模式的快相荧光进行曲线拟合,可得到功能吸收截面σPSII和电荷分离效率η。同时,可计算出最大光量子效率Δφ=(Fm-Fo)/Fm
②QB饱和快相荧光分析
QB饱和模式下,电荷在QB处累积,该快相荧光过程与QB后的电子传递过程无关,F0、Fm、σPSII和η保持不变且已知,通过(4)-(6)式分析QB饱和下的快相荧光曲线能够准确得到QA到QB间电子传递速率
③PQ饱和快相荧光分析
PQ饱和模式下,电荷在PQ处累积,该快相荧光过程与PQ后的电子传递过程无关,同理通过QB饱和下的快相荧光分析可准确得到QB到PQ间电子传递速率
④PQ饱和弛豫荧光分析
PQ电子饱和后,PQ池被全部还原,探测光脉冲产生的荧光达到峰值,PQ单周转期结束,PQ再氧化过程开启,在PQ处累积的电荷向后传递,光合作用正向电子传递效率非常高,逆向电子传递过程可以忽略,荧光呈现弛豫下降过程,该过程仅与PQ后光合能流过程有关。通过(5)式,即可拟合出PQ至PSI电子传递速率和PSI至Fd的电子传递速率
(3)结合生物膜能流理论,建立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
浮游植物光合速率是活体细胞对光能吸收、转化和利用效率,即参与光化学反应能量占激发光能量的比例;根据生物膜能流理论,浮游植物光合速率ψ与最大光量子效率,功能吸收效率σPSII,电荷分离效率η,以及QA、QB、PQ、PSI和Fd主要电子受体间的电子传递速率这些光合参数线性相关,具体可由(9)式计算:
通过(9)式建立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的定量分析方法,实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状态和生长潜能的实时快速检测。
本发明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也可用于高等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测定。
本发明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为发展自然条件下浮游植物光合速率的现场原位监测技术提供方法基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从光合作用能流角度出发,以叶绿素荧光作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探针,分析光合作用过程能流效率,直接快速获得浮游植物光合速率。该方法与传统光合放氧、CO2吸收和植物生长分析法相比,具有分析简便、快速、无需样品预处理、无污染和无破坏性等特点,是浮游植物光合速率现场原位测量的新途径;
(2)浮游植物荧光动力学受诸多的光合作用参数影响,现有叶绿素荧光技术难以全面解析复杂的光合作用过程,准确获得光合作用能流效率。本发明专利提出一种浮游植物叶绿素荧光的可变光脉冲诱导方法,将复杂的光合作用能流过程分段,通过分析不同诱导模式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分段实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信息准确有效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能量传递模型图;图中光合作用捕光色素LHCII吸收光能激发叶绿素a分子,激发态叶绿素a分子共有三种去活化途径,参与光化学反应、以热能形式耗散H和向外辐射荧光F,其中光化学反应是利用激发能进行原初电荷分离,产生的电子经原初电子受体QA和次级电子受体QB、PQ并最终转化为植物生长需要的化学能P,参与Calvin循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快速可变光脉冲激发策略,实现光合作用能流过程的分段
浮游植物细胞经暗适应后,参与Calvin循环的几种酶失去活性,重新照光后需要经过一个光合诱导期才能正常运行;在光合诱导期内,所有的电子受体均可以接收电子被还原,却不能及时给出电子被氧化,存在一个单电子周转期,不同电子受体单周转的周期不同;在单周转期内,强光照射促使能够接收电子的电子受体数快速减少至零,电子传递链被阻塞,叶绿素荧光快速上升至最大;单周转期后,电子受体再氧化给出电子,叶绿素荧光开始弛豫下降;
QA、QB和PQ单周转周期分别为100μs、1ms和10-20ms,是电子传递链中的容易产生电子阻塞的三个电子受体,采用快速可变的光脉冲作激发光源,通过调节光脉冲振幅、频率、占空比和激发时序,设计不同的激发策略,选择性还原QA、QB和PQ,获取不同诱导模式下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
①QA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
在不造成光损伤的情况下,采用占空比大的高强度快速光脉冲,在QA单电子周转内产生足够高的能量累积,将其全部还原,打断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获得QA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该曲线仅与QA之前光合能流过程有关;
②QB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
QA单周转期后,电子向后传递给QB;通过降低脉冲光瞬时光强和占空比,在QB单周转期内使QA发生更多氧化还原反应,将电子传递到QB,将其全部还原,阻塞电子传递链,获得QB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该曲线仅与QB之前光合能流过程有关;
③PQ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
再次降低脉冲光瞬时光强和占空比,在PQ单周转期内使QB发生更多氧化还原反应,将电子传递到PQ,将其全部还原,阻塞光电子传递链,产生PQ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该曲线取决于PQ之前光合能流过程;
④PQ饱和弛豫荧光动力学曲线
PQ电子饱和后,关闭饱和光脉冲,使用微弱探测光脉冲激发,为了减小探测光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探测光脉冲需要保持较低光强和占空比;PQ饱和模式下,PQ池被全部还原,探测光脉冲产生的荧光达到峰值,PQ单周转期结束,PQ重新被氧化,电子向后传递,探测光脉冲诱导荧光出现弛豫下降过程,该过程仅与PQ后光合能流过程有关;
(2)分析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获取主导光合作用能流效率的光合参数
在浮游植物光合诱导期内,强光照射促使能够接收电子的电子受体数快速减少至零,叶绿素a分子吸收的激发能就不再参与光化学反应,表现为叶绿素荧光的快速上升;过了光合诱导期后,Calvin循环得以正常运行,叶绿素荧光开始弛豫下降;根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能量传递模型,该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过程f(t)表示为激发光能I(t)、功能吸收截面σPSII、光化学反应电荷分离效率η和电子受体再氧化动力学过程的函数;
F0为所有PSII反应中心都打开时的初始荧光,Fm为PSII反应中心全部关闭时的最大荧光,C(t)是t时刻PSII反应中心关闭比例或关闭状态。C(t)取决于激发光能I(t)至PSII的传递速率和QA的再氧化速率,由下式表示:
函数g(t)描述了t时刻QA的再氧化动力学过程,取决于其后的电子传递速率由下式表示,式中α1、α2、α3、α4为QA后四级电子受体再氧化速率常数:
然而,由于公式(1)-(3)非线性很强,不存在能够描述叶绿素荧光信号与激发信号之间函数关系的解析解。因此,采用快速光脉冲和高速采样率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公式(1)-(3)可离散化为公式(4)-(6)的递归形式:
fn为第n个光脉冲的叶绿素荧光采样值,Cn为第n个脉冲时PSII反应中心关闭状态,表示如下:
In为第n个光脉冲的激发能量,An,k为第n个脉冲前处于关闭状态反应中心比例,取决于QA及其后的电子受体的再氧化动力学过程:
αk分别是各电子受体的再氧化幅值常数和电子传递速率,Δt是光脉冲周期;理论上通过(4)-(6)式对fn进行拟合,便可反演得到之前列举的所有的荧光参数;
然而,(4)-(6)式中共有包括功能吸收截面、电子传递速率在内的7个光合参数,直接进行荧光动力学曲线拟合仍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值解;因此,通过分析QA、QB和PQ饱和模式下的快相荧光和弛豫荧光,分段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以减少拟合参数个数,使拟合函数对某个或几个参数更加敏感,获得准确有效的光合参数;
①QA饱和快相荧光分析
QA饱和模式下,电荷在QA处累积,电子传递链中断,荧光快速上升,得到PSII反应中心全部关闭时的最大荧光Fm、所有PSII反应中心都打开时的初始荧光F0;该快相荧光过程与QA后的电子传递过程无关,(4)-(6)式得以简化:
通过(7)、(8)式对QA饱和模式的快相荧光进行曲线拟合,可得到功能吸收截面σPSII和电荷分离效率η。同时,可计算出最大光量子效率Δφ=(Fm-Fo)/Fm
②QB饱和快相荧光分析
QB饱和模式下,电荷在QB处累积,该快相荧光过程与QB后的电子传递过程无关,F0、Fm、σPSII和η保持不变且已知,通过(4)-(6)式分析QB饱和下的快相荧光曲线能够准确得到QA到QB间电子传递速率
③PQ饱和快相荧光分析
PQ饱和模式下,电荷在PQ处累积,该快相荧光过程与PQ后的电子传递过程无关,同理通过QB饱和下的快相荧光分析可准确得到QB到PQ间电子传递速率
④PQ饱和弛豫荧光分析
PQ电子饱和后,PQ池被全部还原,探测光脉冲产生的荧光达到峰值,PQ单周转期结束,PQ再氧化过程开启,在PQ处累积的电荷向后传递,光合作用正向电子传递效率非常高,逆向电子传递过程可以忽略,荧光呈现弛豫下降过程,该过程仅与PQ后光合能流过程有关。通过(5)式,即可拟合出PQ至PSI电子传递速率和PSI至Fd的电子传递速率
(4)结合生物膜能流理论,建立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
浮游植物光合速率是活体细胞对光能吸收、转化和利用效率,即参与光化学反应能量占激发光能量的比例;根据生物膜能流理论,浮游植物光合速率ψ与最大光量子效率,功能吸收效率σPSII,电荷分离效率η,以及QA、QB、PQ、PSI和Fd主要电子受体间的电子传递速率这些光合参数线性相关,具体可由(9)式计算:
通过(9)式建立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的定量分析方法,实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状态和生长潜能的实时快速检测。

Claims (2)

1.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快速可变光脉冲激发策略,实现光合作用能流过程的分段
浮游植物细胞经暗适应后,参与Calvin循环的几种酶失去活性,重新照光后需要经过一个光合诱导期才能正常运行;在光合诱导期内,所有的电子受体均能接收电子被还原,却不能及时给出电子被氧化,存在一个单电子周转期,不同电子受体单周转的周期不同;在单周转期内,强光照射促使能够接收电子的电子受体数快速减少至零,电子传递链被阻塞,叶绿素荧光快速上升至最大;单周转期后,电子受体再氧化给出电子,叶绿素荧光开始弛豫下降;
QA、QB和PQ单周转周期分别为100μs、1ms和10-20ms,是电子传递链中的容易产生电子阻塞的三个电子受体,采用快速可变的光脉冲作激发光源,通过调节光脉冲振幅、频率、占空比和激发时序,设计不同的激发策略,选择性还原QA、QB和PQ,获取不同诱导模式下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
①QA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
在不造成光损伤的情况下,采用占空比大的高强度快速光脉冲,在QA单电子周转内产生足够高的能量累积,将其全部还原,打断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获得QA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该曲线仅与QA之前光合能流过程有关;
②QB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
QA单周转期后,电子向后传递给QB;通过降低脉冲光瞬时光强和占空比,在QB单周转期内使QA发生更多氧化还原反应,将电子传递到QB,将其全部还原,阻塞电子传递链,获得QB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该曲线仅与QB之前光合能流过程有关;
③PQ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
再次降低脉冲光瞬时光强和占空比,在PQ单周转期内使QB发生更多氧化还原反应,将电子传递到PQ,将其全部还原,阻塞光电子传递链,产生PQ饱和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该曲线取决于PQ之前光合能流过程;
④PQ饱和弛豫荧光动力学曲线
PQ电子饱和后,关闭饱和光脉冲,使用微弱探测光脉冲激发,为了减小探测光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探测光脉冲需要保持较低光强和占空比;PQ饱和模式下,PQ池被全部还原,探测光脉冲产生的荧光达到峰值,PQ单周转期结束,PQ重新被氧化,电子向后传递,探测光脉冲诱导荧光出现弛豫下降过程,该过程仅与PQ后光合能流过程有关;
(2)分析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获取主导光合作用能流效率的光合参数
在浮游植物光合诱导期内,强光照射促使能够接收电子的电子受体数快速减少至零,叶绿素a分子吸收的激发能就不再参与光化学反应,表现为叶绿素荧光的快速上升;过了光合诱导期后,Calvin循环得以正常运行,叶绿素荧光开始弛豫下降;根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能量传递模型,该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过程f(t)表示为激发光能I(t)、功能吸收截面σPSII、光化学反应电荷分离效率η和电子受体再氧化动力学过程的函数;
f ( t ) = F 0 + ( F m - F 0 ) C ( t ) η 1 - C ( t ) ( 1 - η ) - - - ( 1 )
F0为所有PSII反应中心都打开时的初始荧光,Fm为PSII反应中心全部关闭时的最大荧光,C(t)是t时刻PSII反应中心关闭比例或关闭状态,C(t)取决于激发光能I(t)至PSII的传递速率和QA的再氧化速率,由下式表示:
C ( t ) = σ P S I I ∫ 0 t I ( v ) 1 - C ( v ) 1 - C ( v ) ( 1 - η ) g ( t - v ) d v - - - ( 2 )
函数g(t)描述了t时刻QA的再氧化动力学过程,取决于其后的电子传递速率由下式表示:
然而,由于公式(1)-(3)非线性很强,不存在能够描述叶绿素荧光信号与激发信号之间函数关系的解析解,采用快速光脉冲和高速采样率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公式(1)-(3)可离散化为公式(4)-(6)的递归形式:
f n = F 0 + ( F m - F 0 ) C n η 1 - C n ( 1 - η ) - - - ( 4 )
fn为第n个光脉冲的叶绿素荧光采样值,Cn为第n个脉冲时PSII反应中心关闭状态,表示如下:
C n = C n - 1 Σ k = 1 4 A n , k + I n σ P S I I 1 - C n - 1 Σ k = 1 4 A n , k 1 - ( 1 - η ) C n - 1 Σ k = 1 4 A n , k - - - ( 5 )
In为第n个光脉冲的激发能量,An,k取决于QA及其后的电子受体的再氧化动力学过程:
αk分别是各电子受体的再氧化幅值常数和电子传递速率,Δt是光脉冲周期;理论上通过(4)-(6)式对fn进行拟合,便反演得到之前列举的所有的荧光参数;
然而,(4)-(6)式中共有包括功能吸收截面、电子传递速率在内的7个光合参数,直接进行荧光动力学曲线拟合仍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值解;因此,通过分析QA、QB和PQ饱和模式下的快相荧光和弛豫荧光,分段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以减少拟合参数个数,使拟合函数对某个或几个参数更加敏感,获得准确有效的光合参数;
①QA饱和快相荧光分析
QA饱和模式下,电荷在QA处累积,电子传递链中断,荧光快速上升,得到PSII反应中心全部关闭时的最大荧光Fm、所有PSII反应中心都打开时的初始荧光F0;该快相荧光过程与QA后的电子传递过程无关,(4)-(6)式得以简化:
f n = F 0 + ( F m - F 0 ) C n η 1 - C n ( 1 - η ) - - - ( 7 )
C n = C n - 1 + I n σ P S I I 1 - C n - 1 1 - ( 1 - η ) C n - 1 - - - ( 8 )
通过(7)、(8)式对QA饱和模式的快相荧光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功能吸收截面σPSII和电荷分离效率η,同时,计算出最大光量子效率Δφ=(Fm-Fo)/Fm
②QB饱和快相荧光分析
QB饱和模式下,电荷在QB处累积,该快相荧光过程与QB后的电子传递过程无关,F0、Fm、σPSII和η保持不变且已知,通过(4)-(6)式分析QB饱和下的快相荧光曲线能够准确得到QA到QB间电子传递速率
③PQ饱和快相荧光分析
PQ饱和模式下,电荷在PQ处累积,该快相荧光过程与PQ后的电子传递过程无关,同理通过QB饱和下的快相荧光分析能准确得到QB到PQ间电子传递速率④PQ饱和弛豫荧光分析
PQ电子饱和后,PQ池被全部还原,探测光脉冲产生的荧光达到峰值,PQ单周转期结束,PQ再氧化过程开启,在PQ处累积的电荷向后传递,光合作用正向电子传递效率非常高,逆向电子传递过程能忽略,荧光呈现弛豫下降过程,该过程仅与PQ后光合能流过程有关,通过(5)式,即能拟合出PQ至PSI电子传递速率和PSI至Fd的电子传递速率
(3)结合生物膜能流理论,建立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
浮游植物光合速率是活体细胞对光能吸收、转化和利用效率,即参与光化学反应能量占激发光能量的比例;根据生物膜能流理论,浮游植物光合速率ψ与最大光量子效率,功能吸收截面σPSII,电荷分离效率η,以及QA、QB、PQ、PSI和Fd主要电子受体间的电子传递速率这些光合参数线性相关,具体由(9)式计算:
通过(9)式建立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的定量分析方法,实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状态和生长潜能的实时快速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也用于高等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测定。
CN201410465026.3A 2014-09-12 2014-09-12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 Active CN104215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5026.3A CN104215616B (zh) 2014-09-12 2014-09-12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5026.3A CN104215616B (zh) 2014-09-12 2014-09-12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5616A CN104215616A (zh) 2014-12-17
CN104215616B true CN104215616B (zh) 2017-02-15

Family

ID=52097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5026.3A Active CN104215616B (zh) 2014-09-12 2014-09-12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156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9968A (zh) * 2015-05-07 2015-08-05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检测装置与方法
CN105699348B (zh) * 2016-01-29 2019-03-08 浙江农林大学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北美冬青保花保果效应的研究方法
CN105760683B (zh) * 2016-03-01 2019-03-26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固碳量的估算方法
CN106442435A (zh) * 2016-07-05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基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检测方法
JP7193087B2 (ja) * 2019-02-15 2022-12-20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国立環境研究所 光合成阻害物質混入検出装置及び光合成阻害物質混入検出方法
CN111024670B (zh) * 2019-12-31 2020-12-22 河南大学 一种基于pea荧光曲线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方法
CN113607701A (zh) * 2021-07-19 2021-11-0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植物中光合色素种类的识别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4745A2 (en) * 1988-08-09 1990-02-14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lant fluorescence
CN1916604A (zh) * 2006-09-01 2007-02-2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浮游植物浓度水下原位分类检测方法和装置
KR101136039B1 (ko) * 2010-01-28 2012-04-18 인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좀개구리밥의 생장 면적 변화율 또는 형광 특성을 이용한 수질 독성 평가 방법
CN102539394A (zh) * 2011-09-14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荧光法的水体藻类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3868901A (zh) * 2014-03-14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基于离散三维荧光光谱的浮游植物识别测定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4745A2 (en) * 1988-08-09 1990-02-14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lant fluorescence
CN1916604A (zh) * 2006-09-01 2007-02-2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浮游植物浓度水下原位分类检测方法和装置
KR101136039B1 (ko) * 2010-01-28 2012-04-18 인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좀개구리밥의 생장 면적 변화율 또는 형광 특성을 이용한 수질 독성 평가 방법
CN102539394A (zh) * 2011-09-14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荧光法的水体藻类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3868901A (zh) * 2014-03-14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基于离散三维荧光光谱的浮游植物识别测定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5616A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5616B (zh)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光合速率快速检测方法
Rangel et al. Morphology-based functional groups as effective indicators of phytoplankton dynamics in a tropical cyanobacteria-dominated transitional river–reservoir system
Rashid et al. IoT based smart water quality prediction for biofloc aquaculture
Smith et al. Relating sediment phosphorus mobility to seasonal and diel redox fluctuations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in a eutrophic freshwater lake
CN102435590B (zh) 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测量中光化光强度的确定方法
Boyer et al. The role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bioavailability in promoting phytoplankton blooms in Florida Bay
US20200024168A1 (en)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ludge bulking based on type-2 fuzzy neural network
Rao et al. Interactiv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and benthic nutrient interactions in a shallow lake and adjoining rivers in China
Chan et al. Bloom formation in heterocystic nitrogen‐fixing cyanobacteria: The dependence on colony size and zooplankton grazing
CN103499675A (zh) 利用斑马鱼监测生活污水毒性的方法
Liu et al. Predic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n aquaculture of Hyriopsis cumingii using Elman neural network
CN108929692A (zh) 一种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的量子点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3772781U (zh) 一种基于特征变量的污水总磷测量装置
Rostam et al. A complete proposed framework for coastal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with algae predictive model
CN106442435A (zh) 基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检测方法
CN103267739A (zh) 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水产养殖废水有机物浓度测量方法
Li et al. Remote monitoring of water quality for intensive fish culture
Verity et al. Seasonal patterns in composition and biomass of autotrophic and heterotrophic nano-and microplankton communities on the north Norwegian shelf
Gao et al.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assessment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lake wetlands: A case study of Xianghai Lake in the Northeast China Plain
CN110197704B (zh) 一种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的自组织bp神经网络出水总磷预测方法
Schloter et al. Managing soil quality.
Furuya et al. Persistent whole-bay red tide of Noctiluca scintillans in Manila Bay, Philippines
Berthold The influence of phosphorus on the eutrophication process in the Darß-Zingst Bodden chain
Sorayya et al. A self organizing map (SOM) guided rule based system for freshwater tropical alg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RU115080U1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радиацион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и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морских платформ и терминал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