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4754B -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4754B
CN104214754B CN201410511597.6A CN201410511597A CN104214754B CN 104214754 B CN104214754 B CN 104214754B CN 201410511597 A CN201410511597 A CN 201410511597A CN 104214754 B CN104214754 B CN 104214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exchanger
blue charcoal
interior
cooling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115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4754A (zh
Inventor
刘永启
郑斌
王佐任
刘瑞祥
王延遐
王佐峰
孙鹏
高亮宝
王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IANXING ENERGY-SAVING SERVICE CO., LTD.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ANXING ENERGY-SAVING SERVICE Co Ltd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ANXING ENERGY-SAVING SERVICE Co Ltd,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ANXING ENERGY-SAVING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115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147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14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4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4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4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属于兰炭加工设备领域。包括换热器和水冷螺旋输送机(5),两个换热器并排固定在炭化炉的一个排焦口下方,一个水冷螺旋输送机(5)固定在所述两个换热器的下方,水冷螺旋输送机(5)上侧设有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分别连通换热器的出料口,水冷螺旋输送机(5)下侧设有第一出料口(50104);所述换热器包括用于围成物料通道的外换热器(2),采用换热器、水冷螺旋输送机依次对兰炭进行冷却换热,同时兰炭在水冷螺旋输送机内在水冷螺旋体的旋转推动下会发生转动和掺混,显著强化了换热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兰炭难以冷却换热的问题,从而实现干熄兰炭,节省能源和水资源、污染小。

Description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属于兰炭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兰炭是煤炭的深加工产品,利用优质侏罗纪精煤块干馏而成。兰炭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素材料,以其高固定碳、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低灰、低硫、低磷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等生产领域。
目前,在利用炭化炉生产兰炭时,普遍采用水熄的方法对兰炭进行冷却:炭化炉下部水冷夹套式排焦箱深入到水槽内,炭化后的兰炭从排焦箱的排焦口落至托焦板上,通过推焦板将兰炭推落到水槽底部,在水槽底部完成水熄灭过程。刮板机将湿兰炭从水槽底部刮送至烘干机内。在刮板机输送过程中,利用煤气燃烧对湿兰炭进行烘干。烘干后的兰炭含水率约为15%~20%,在生产电石时还需要对兰炭进行二次烘干。从上述的水熄兰炭过程可以看出,水熄兰炭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兰炭显热全部浪费,兰炭烘干机还额外耗费了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干熄兰炭,节省能源和水资源、污染小的兰炭余热回收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和水冷螺旋输送机,两个换热器并排固定在炭化炉的一个排焦口下方,一个水冷螺旋输送机固定在所述两个换热器的下方,水冷螺旋输送机上侧设有两个第一进料口,两个第一进料口分别连通换热器的出料口,水冷螺旋输送机下侧设有第一出料口;
所述换热器包括用于围成物料通道的外换热器,所述外换热器包括一个环形的外下集箱和一个环形的外上集箱,多根外换热管分别与外上集箱和外下集箱固定连接并相通,相邻的两根外换热管之间均固定有导热挡板,导热挡板上下两端分别与外上集箱和外下集箱固定连接,外上集箱上设有外换热器出水管,外下集箱上设有外换热器进水管。炭化炉的下方设有多个排焦口,每个排焦口下方的两个换热器内的兰炭均进入到水冷螺旋输送机内进行再次换热,换热效果好,实现干熄兰炭,节省能源和水资源。
优选的,所述水冷螺旋输送机有多个,分别与炭化炉的多个排焦口对应设置,在多个水冷螺旋输送机的下方还连通有一个水冷刮板输送机,水冷刮板输送机上侧开设有多个连通第一出料口的第二进料口。炭化炉的每个排焦口出来的兰炭进入两个换热器后进入一个水冷螺旋输送机,多个水冷螺旋输送机内的兰炭又统一进入一个水冷刮板输送机,进行集料、换热和输送,采用水冷刮板输送机进一步梯级回收,在水冷刮板输送机内,兰炭在被刮板的刮走过程中会发生翻滚和掺混,强化了兰炭与水冷套的换热,实现兰炭的快速冷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水冷刮板输送机回收的热量用于预热除氧器的补水,提高了兰炭余热的回收效率。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物料通道中的内换热器;
所述内换热器包括一个内上集箱和一个内下集箱,内下集箱位于内上集箱下方,内下集箱的一端设有封板,另一端为进水口并与内换热器进水管相连通,多根内换热管分别与内上集箱和内下集箱固定连接并相通。
优选的,两个并排固定的换热器的内上集箱采用一条直钢管,内上集箱的两端分别为两个所述内换热器的出水口,内上集箱横向穿过外换热器两侧的导热挡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优选的,所述内上集箱中部与相应的导热挡板固定连接,内上集箱两端通过伸缩机构与相应的导热挡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冷螺旋输送机包括水冷壳体和转动设置在水冷壳体内的水冷螺旋体,水冷螺旋体为空心轴结构,水冷螺旋体一端穿过水冷壳体后与旋转水接头连接并相通,另一端与动力输入轴紧固连接;
所述水冷壳体为由内管和外管组成的圆形冷却水套,外管的一端设有壳体进水管,另一端设有壳体出水管,两个第一进料口从外管的上部穿过外管与内管固定连接并与内管的内腔连通,第一出料口从外管的下部穿过外管与内管固定连接并与内管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两个第一进料口位于水冷壳体的两端,第一出料口位于水冷壳体的中部,水冷螺旋体上的螺旋叶片从第一出料口的中心对称分为两部分,所述两部分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水冷刮板输送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刮板链,在机壳的下半部外侧设有水冷套外板,水冷套外板与机壳形成一个水冷套,所述水冷套一侧设有水冷套进水管,另一侧设有水冷套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外换热器沿两个换热器排列方向的侧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上至下逐渐向物料通道内倾斜;
在所述物料通道的进料口设有菱形的导料装置,导料装置上部位于外换热器的上方,导料装置下部位于物料通道内,导料装置前后两端分别与兰炭流动通道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导料装置的两个下侧面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外换热器的倾斜面平行。
优选的,所述两个换热器上部共同设有一个上法兰并与外上集箱固定连接,每个换热器下部分别设有一个下法兰,下法兰与外下集箱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兰炭余热回收系统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兰炭为颗粒状的固体物料,传热的热阻大,难以有效冷却。本发明采用换热器、水冷螺旋输送机依次对兰炭进行冷却换热,同时兰炭在水冷螺旋输送机内在水冷螺旋体的旋转推动下会发生转动和掺混,显著强化了换热效果,因此,本发明对兰炭冷却效果好,可以有效解决兰炭难以冷却换热的问题,从而实现干熄兰炭,节省能源和水资源、污染小,与水熄兰炭相比,节省了大量的煤气和水资源。
2、通过调整水冷螺旋输送机的转速,可以控制炭化炉排焦口的排料量,实现了连续排料。
3、采用换热器回收高温兰炭的显热,例如与汽包结合可以生产蒸汽,实现兰炭余热的高品位利用,再采用水冷刮板输送机进一步梯级回收,用于预热除氧器的补水,实现了兰炭余热的高效利用。
4、采用换热器、水冷螺旋输送机和水冷刮板输送机对兰炭进行三次冷却换热,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在水冷刮板输送机内,兰炭在被刮板的刮走过程中会发生翻滚和掺混,强化了兰炭与水冷套的换热。采用水冷刮板输送机和水冷螺旋输送机对兰炭余热进行进一步梯级回收,用于预热除氧器的补水,提高了兰炭余热的回收效率。
5、在外换热器内设有内换热器,兰炭在换热器内下降过程中,内换热器和外换热器同时吸收兰炭的热量,减小了兰炭的传热距离,提高换热效果。
6、内上集箱两端通过伸缩机构与相应的导热挡板滑动连接,换热器上部的兰炭温度较高,内上集箱的热膨胀与外换热器的热膨胀不一致,内上集箱与导热挡板可以相对滑动,既解决了内上集箱与外换热器的热膨胀不一致问题,提高了换热器工作可靠性,又解决了煤气泄漏的问题,提高了换热器工作安全性。
7、水冷壳体为由内管和外管组成的圆形冷却水套,既提高了换热效果,同时实现料封,防止发生煤气泄漏。
8、在所述物料通道的进料口设有菱形的导料装置,使换热器的进料口数量比物料通道增加一倍,有效减小了进料口的截面积,保证了位于换热器上方干馏室内的兰炭较为均匀地下落,有效解决了因物料通道的进料口尺寸较大而导致物料通道中心兰炭下降速度大于两侧兰炭下降速度的问题。导料装置的两个下侧面分别与其相对的物料通道倾斜面平行,在物料通道内导料装置两侧的流动通道面积上下保持局部不变,因而兰炭在该部分流动均匀,进一步克服换热器中心兰炭下降速度大于两侧兰炭下降速度的问题,保证落料和换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该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所示实施例2的B-B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该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实施例3的结构剖面图。
图8为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该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实施例4的结构剖面图。
其中:1、上法兰2、外换热器201、外上集箱202、外下集箱203、外换热管204、导热挡板205、外换热器出水管206、外换热器进水管207、供水总管3、内换热器301、内上集箱302、内换热管303、内下集箱304、内换热器进水管305、封板4、下法兰5、水冷螺旋输送机501、水冷壳体50101、内管50102、外管50103、第一进料口50104、第一出料口50105、壳体进水管50106、壳体出水管50107、壳体端板50108、壳体法兰502、水冷螺旋体503、第一轴承座总成504、旋转水接头505、第二轴承座总成506、动力输入轴507、法兰盖板508、第一密封填料509、第一压盖510、铰制螺栓511、螺母512、第二密封垫6、水冷刮板输送机601、机壳602、刮板链603、第二进料口604、水冷套进水管605、水冷套出水管606、水冷套外板7、第一密封垫8、第三密封垫9、导料装置10、套管11、第二密封填料12、第二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实施例4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参照图1,该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换热器和水冷螺旋输送机5,两个换热器并排固定在炭化炉(图中未画出)的一个排焦口下方,一个水冷螺旋输送机5固定在所述两个换热器的下方,水冷螺旋输送机5上侧设有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分别连通换热器的出料口,水冷螺旋输送机5下侧设有第一出料口50104;
所述换热器包括用于围成物料通道的外换热器2,所述外换热器2包括一个环形的外下集箱202和一个环形的外上集箱201,多根外换热管203分别与外上集箱201和外下集箱202固定连接并相通,相邻的两根外换热管203之间均固定有导热挡板204,导热挡板204上下两端分别与外上集箱201和外下集箱202固定连接,外上集箱201上设有外换热器出水管205,外下集箱202上设有外换热器进水管206。
石油焦煅烧工艺和兰炭干馏工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每个煅烧石油焦排料口的排料量为80-130kg/h,而每个兰炭干馏排料口的排料量为1000kg/h左右,其换热装置需要更大的冷却换热能力;2)、兰炭干馏炉排料口长度一般为3米左右,远远大于煅烧石油焦排料口长度1.5米左右,如果直接采用一个上宽下窄的煅烧石油焦换热装置来冷却兰炭,沿换热装置长度方向的上下缩口角度过大,容易造成位于换热装置中心的兰炭下降速度大于两侧的兰炭下降速度,从而导致兰炭在干馏炉内的停留时间差别较大,影响兰炭的质量;3)、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煤气,需要严格密封。因此,不能直接利用高温煅烧石油焦换热装置来冷却兰炭。
兰炭为颗粒状的固体物料,传热的热阻大,难以有效冷却。本发明采用换热器、水冷螺旋输送机5依次对兰炭进行冷却换热,同时兰炭在水冷螺旋输送机5内在水冷螺旋体的旋转推动下会发生转动和掺混,显著强化了换热效果,因此,本发明对兰炭冷却效果好,可以有效解决兰炭难以冷却换热的问题,从而实现干熄兰炭,节省能源和水资源、污染小,与水熄兰炭相比,节省了大量的煤气和水资源。通过调整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转速,可以控制炭化炉排焦口的排料量,实现了连续排料。采用换热器回收高温兰炭的显热,例如与汽包结合可以生产蒸汽,实现兰炭余热的高品位利用,再采用水冷螺旋输送机5进一步梯级回收,用于预热除氧器的补水,实现了兰炭余热的高效利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兰炭余热回收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兰炭余热回收系统由换热器和水冷螺旋输送机5构成,炭化炉的下方设有多个排焦口,两个换热器并排固定在炭化炉(图中未画出)一个排焦口的下方,水冷螺旋输送机5有多个,每个水冷螺旋输送机5固定在所述两个换热器的下方,水冷螺旋输送机5上侧设有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分别连通换热器的出料口,水冷螺旋输送机5下侧设有第一出料口50104。
较佳的,换热器包括用于围成高温物料通道的外换热器2和位于物料通道中心的内换热器3。兰炭在换热器内下降过程中,内换热器3和外换热器2同时吸收兰炭的热量,减小了兰炭的传热距离,提高换热效果。当然换热器也可以单独采用外换热器2与兰炭进行换热。
具体的,外换热器2包括环形的外下集箱202和一个环形的外上集箱201,多根外换热管203分别与外上集箱201和外下集箱202固定连接并相通。相邻的两根外换热管203之间都设有导热挡板204,导热挡板204分别与两根外换热管203、外上集箱201和外下集箱202固定连接。外上集箱201上设有外换热器出水管205,外换热器出水管205与汽包(图中未画出)的回水管相连通。外下集箱202上设有外换热器进水管206,外换热器进水管206与供水总管207相连通,供水总管207与汽包的下降管相连通,与汽包结合可以生产蒸汽,实现兰炭余热的高品位利用。
内换热器3包括一个内上集箱301和一个内下集箱303。内下集箱303的一端设有封板305,另一端为进水口并与内换热器进水管304相连通。多根内换热管302分别与内上集箱301和内下集箱303固定连接并相通。两个并排固定的换热器的内上集箱301采用一条直钢管,内上集箱301的两端分别为两个内换热器3的出水口,内上集箱301横向穿过外换热器两侧的导热挡板204并固定连接。
两个换热器上部共同设有一个上法兰1并与外上集箱201固定连接,两个换热器通过上法兰1与炭化炉的排焦口紧固连接,每个换热器下部分别设有一个下法兰4,下法兰4与外下集箱202固定连接。安装方便。
水冷螺旋输送机5包括水冷壳体501、水冷螺旋体502、旋转水接头504、第一轴承座总成503、第二轴承座总成505和动力输入轴506。水冷壳体501为由内管50101和外管50102组成的圆形冷却水套,外管50102的一端设有壳体进水管50105,另一端设有壳体出水管50106。第一进料口50103从外管50102的上部穿过外管50102与内管50101固定连接并与内管50101的内腔连通。第一出料口50104从外管50102的下部穿过外管50102与内管50101固定连接并与内管50101的内腔连通。水冷螺旋体502为空心轴结构,其一端穿过水冷壳体501和第一轴承座总成503后与旋转水接头504连接并相通,另一端通过铰制螺栓510和螺母511与动力输入轴506紧固连接。动力输入轴506通过第二轴承座总成505支撑。
水冷壳体501上设有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对称位于水冷壳体501两端的上部。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的法兰分别与两个换热器的下法兰4紧固连接。水冷壳体501上设置一个第一出料口50104,第一出料口50104的中心位于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之间的中心对称面上。内管50101的一端设有壳体端板50107并与内管50101的内筒面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壳体法兰50108并与内管的外筒面固定连接。水冷螺旋体502上的螺旋叶片从第一出料口50104的中心对称分为两部分,两部分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
参照图2,壳体法兰50108外侧面设有法兰盖板507并与壳体法兰50108紧固连接。在法兰盖板507与壳体法兰50108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512。在法兰盖板507和壳体端板50107的中心都设有轴孔,动力输入轴506穿过法兰盖板507的轴孔并伸到水冷壳体501的外部。与动力输入轴506位置相反的水冷螺旋体502的端轴穿过壳体端板50107的轴孔并伸到水冷壳体501的外部。在动力输入轴506与法兰盖板507之间、水冷螺旋体502的端轴与壳体端板50107之间的环形缝隙内都填有第一密封填料508,用第一压盖509将第一密封填料508压紧。
工作过程: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水冷螺旋体502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炭化后的兰炭从炭化炉的多个排焦口排出,每个排焦口排出的兰炭同时进入两个换热器,在换热器内下行过程中与内换热器3、外换热器2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而逐渐降温。降温后的兰炭从两个换热器下部进入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水冷壳体501筒内的两端,两端的兰炭在水冷螺旋体502的螺旋叶片的旋转推动下同时向水冷螺旋输送机5中部的第一出料口50104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兰炭同时与水冷壳体501内的水和水冷螺旋体502内的水进行换热而进一步降温。同时兰炭在水冷螺旋输送机5内在水冷螺旋体502的旋转推动下会发生转动和掺混,显著强化了换热效果。水在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水冷壳体501和水冷螺旋体502内吸热升温后,供给除氧器。汽包内的工质经供水总管207分别进入换热器的内换热器3和外换热器2,在内换热器3和外换热器2内被加热,一部分水蒸发变成蒸汽,从内换热器3和外换热器2流出来的汽水两相混合物经过回水管进入汽包进行汽水分离。
实施例2
参照图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兰炭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一个水冷刮板输送机6。水冷刮板输送机6位于所有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第一出料口50104的正下方,水冷刮板输送机6包括机壳601、刮板链602、第二进料口603、第二出料口(图中未画出)、改向轮装配、驱动轮装配和驱动装置总成。刮板链602转动设置在机壳601内,在机壳601的下半部外侧设有水冷套外板606,水冷套外板606与机壳601形成一个水冷套。水冷套一侧设有水冷套进水管604,另一侧设有水冷套出水管605。刮板链602通过改向轮装配、驱动轮装配链接驱动装置总成,第二出料口开设在机壳601的端部。
水冷刮板输送机6的轴线与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轴线垂直,水冷刮板输送机6的机壳601顶部设置多个第二进料口603,每个第二进料口603分别与一个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第一出料口50104紧固连接。所有水冷螺旋输送机5排出的兰炭都落入水冷刮板输送机6的机壳601底部。
参照图4、6,在第一出料口50104与第二进料口603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垫8,在第一进料口50103的法兰与下法兰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7。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工作过程:兰炭从第一出料口50104经第二进料口603落入水冷刮板输送机6的机壳601底部,刮板链602的刮板将机壳601底部的兰炭刮走。兰炭在刮走过程中与水冷套中的水进行换热,从而进一步降温。
从水冷套进水管604进入水冷刮板输送机6的水冷套内的水吸收兰炭的热量而升温,从水冷套出水管605流出后分成两路,分别进入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水冷壳体501和水冷螺旋体502内,在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水冷壳体501和水冷螺旋体502内吸热升温后,供给除氧器。汽包内的工质经供水总管分别进入换热器的内换热器和外换热器,在内换热器3和外换热器2内被加热,一部分水蒸发变成蒸汽,从内换热器3和外换热器2流出来的汽水两相混合物经过回水管进入汽包进行汽水分离。
实施例3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内上集箱301中部与相应的导热挡板204固定连接,内上集箱301两端通过伸缩机构与相应的导热挡板204滑动连接。内上集箱301两端通过伸缩机构与相应的导热挡板204滑动连接,换热器上部的兰炭温度较高,内上集箱301的热膨胀与外换热器2的热膨胀不一致,内上集箱301与导热挡板204可以相对滑动,既解决了内上集箱301与外换热器2的热膨胀不一致问题,提高了换热器工作可靠性,又解决了煤气泄漏的问题,提高了换热器工作安全性。
参照图8,具体的,伸缩机构包括套管10和第二压盖12,套管10与导热挡板204固定连接,内上集箱301通过套管10的内孔穿过导热挡板204,在套管10与内上集箱301之间的环形缝隙内充填第二密封填料11,第二压盖12在螺栓和螺母的作用下将第二密封填料11压紧,这样内上集箱301可以在套管10内伸缩,又在套管10与内上集箱301之间形成密封。其他结构同实施例2。
实施例4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或3的区别在于:外换热器2沿两个换热器排列方向的侧面为倾斜面,倾斜面从上至下逐渐向物料通道内倾斜,较佳的,倾斜面与垂直面之间的夹角为5°~15°。
在物料通道的进料口设有菱形的导料装置9,导料装置9上部位于外换热器2的上方,导料装置9下部位于物料通道内,导料装置9前后两端分别与兰炭流动通道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导料装置9的两个下侧面分别与其相对的外换热器2的倾斜面平行。通过导料装置9使换热器的进料口数量比物料通道增加一倍,有效减小了进料口的截面积,保证了位于换热器上方干馏室内的兰炭较为均匀地下落,有效解决了因物料通道的进料口尺寸较大而导致物料通道中心兰炭下降速度大于两侧兰炭下降速度的问题。导料装置9的两个下侧面分别与其相对的物料通道倾斜面平行,在物料通道内导料装置9两侧的流动通道面积上下保持局部不变,因而兰炭在该部分流动均匀,进一步克服换热器中心兰炭下降速度大于两侧兰炭下降速度的问题,保证落料和换热的均匀性。其他结构同实施例2或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和水冷螺旋输送机(5),两个换热器并排固定在炭化炉的一个排焦口下方,一个水冷螺旋输送机(5)固定在所述两个换热器的下方,水冷螺旋输送机(5)上侧设有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分别连通换热器的出料口,水冷螺旋输送机(5)下侧设有第一出料口(50104);
所述换热器包括用于围成物料通道的外换热器(2),所述外换热器(2)包括一个环形的外下集箱(202)和一个环形的外上集箱(201),多根外换热管(203)分别与外上集箱(201)和外下集箱(202)固定连接并相通,相邻的两根外换热管(203)之间均固定有导热挡板(204),导热挡板(204)上下两端分别与外上集箱(201)和外下集箱(202)固定连接,外上集箱(201)上设有外换热器出水管(205),外下集箱(202)上设有外换热器进水管(206);
所述水冷螺旋输送机(5)有多个,分别与炭化炉的多个排焦口对应设置,在多个水冷螺旋输送机(5)的下方还连通有一个水冷刮板输送机(6),水冷刮板输送机(6)上侧开设有多个连通第一出料口(50104)的第二进料口(6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物料通道中的内换热器(3);
所述内换热器(3)包括一个内上集箱(301)和一个内下集箱(303),内下集箱(303)位于内上集箱(301)下方,内下集箱(303)的一端设有封板(305),另一端为进水口并与内换热器进水管(304)相连通,多根内换热管(302)分别与内上集箱(301)和内下集箱(303)固定连接并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并排固定的换热器的内上集箱(301)采用一条直钢管,内上集箱(301)的两端分别为两个所述内换热器(3)的出水口,内上集箱(301)横向穿过外换热器两侧的导热挡板(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上集箱(301)中部与相应的导热挡板(204)固定连接,内上集箱(301)两端通过伸缩机构与相应的导热挡板(204)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螺旋输送机(5)包括水冷壳体(501)和转动设置在水冷壳体(501)内的水冷螺旋体(502),水冷螺旋体(502)为空心轴结构,水冷螺旋体(502)一端穿过水冷壳体(501)后与旋转水接头(504)连接并相通,另一端与动力输入轴(506)紧固连接;
所述水冷壳体(501)为由内管(50101)和外管(50102)组成的圆形冷却水套,外管(50102)的一端设有壳体进水管(50105),另一端设有壳体出水管(50106),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从外管(50102)的上部穿过外管(50102)与内管(50101)固定连接并与内管(50101)的内腔连通,第一出料口(50104)从外管(50102)的下部穿过外管(50102)与内管(50101)固定连接并与内管(50101)的内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进料口(50103)位于水冷壳体(501)的两端,第一出料口(50104)位于水冷壳体(501)的中部,水冷螺旋体(502)上的螺旋叶片从第一出料口(50104)的中心对称分为两部分,所述两部分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刮板输送机(6)包括机壳(601)和设置在机壳(601)内的刮板链(602),在机壳(601)的下半部外侧设有水冷套外板(606),水冷套外板(606)与机壳(601)形成一个水冷套,所述水冷套一侧设有水冷套进水管(604),另一侧设有水冷套出水管(6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器(2)沿两个换热器排列方向的侧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上至下逐渐向物料通道内倾斜;
在所述物料通道的进料口设有菱形的导料装置(9),导料装置(9)上部位于外换热器(2)的上方,导料装置(9)下部位于物料通道内,导料装置(9)前后两端分别与兰炭流动通道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导料装置(9)的两个下侧面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外换热器(2)的倾斜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兰炭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换热器上部共同设有一个上法兰(1)并与外上集箱(201)固定连接,每个换热器下部分别设有一个下法兰(4),下法兰(4)与外下集箱(202)固定连接。
CN201410511597.6A 2014-09-29 2014-09-29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104214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1597.6A CN104214754B (zh) 2014-09-29 2014-09-29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1597.6A CN104214754B (zh) 2014-09-29 2014-09-29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4754A CN104214754A (zh) 2014-12-17
CN104214754B true CN104214754B (zh) 2016-02-24

Family

ID=52096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1597.6A Active CN104214754B (zh) 2014-09-29 2014-09-29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147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7371B (zh) * 2015-04-02 2016-07-27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大型箱式高温物料换热器
CN104710995B (zh) * 2015-04-02 2017-05-10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能适用于大料兰炭干熄及余热利用的装置
CN104745207B (zh) * 2015-04-02 2017-06-20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回转窑干馏粉料的兰炭干熄及余热利用装置
CN108870734A (zh) * 2018-07-12 2018-11-23 内蒙古易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兰炭为燃料大功率高效取暖炉
CN109250700B (zh) * 2018-08-16 2021-05-18 内蒙古万众炜业科技环保股份公司 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7155B2 (ja) * 1995-11-07 2005-08-24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流動層ボイラのベッド灰抜出装置
CN201779635U (zh) * 2010-08-13 2011-03-30 邹岳明 一种适于生成高压热蒸汽的高温炉渣热能利用系统
CN102032798B (zh) * 2010-12-30 2012-08-22 王佐峰 煅烧炉高温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
CN103538888A (zh) * 2012-07-13 2014-01-29 湖北宜都运机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高温水冷螺旋输送机
CN203170384U (zh) * 2013-01-29 2013-09-04 青岛聚蚨源机电有限公司 等比螺距螺旋挤压粉碎提升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4754A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4754B (zh) 兰炭余热回收系统
CN104355071B (zh) 兰炭余热回收型螺旋输送机
CN104745207B (zh) 一种回转窑干馏粉料的兰炭干熄及余热利用装置
CN104710995B (zh) 一种能适用于大料兰炭干熄及余热利用的装置
CN103013544A (zh) 一种煤、油页岩的隧道管薄层干馏装置及工艺方法
CN207163277U (zh) 一种用于回收物料热量的装置
CN104236337B (zh) 兰炭余热利用换热器
CN104312597B (zh) 基于布风板结构的高温半焦冷却装置
CN103952165A (zh) 一种基于多层回转窑的小颗粒物料干馏方法
CN104789761B (zh) 一种还原铁高效冷却及余热回收装置
CN110906763A (zh) 一种基于联合冷却高温固体颗粒的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2636022A (zh) 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筒壁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CN104697371B (zh) 一种大型箱式高温物料换热器
CN107267180A (zh) 粉煤低温快速热解系统及工艺
CN104949537A (zh) 一种粒料煅烧回转窑产品余热直吸式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2274755U (zh) 一种煅后焦冷却设备
AU2022449709A1 (en) Drum quick-cooling dry treatment device for blast furnace slag for use in waste heat recovery
CN105588449A (zh) 电石废热回收利用方法及回收利用系统
CN101318650B (zh) 一种回转式高温活性焦冷却设备
CN204665942U (zh) 热管式烟气煤粉加热装置
CN204138600U (zh) 高温热解气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7163136U (zh) 一种干燥粉煤的回转反应器
CN102721030A (zh) 黄磷炉热能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8803029U (zh) 一种用于油页岩的干馏装置和油页岩处理系统
CN205803394U (zh) 一种水平推料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DONG LIANXING ENERGY SAVING SERVIC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17

Address after: 255086 Zibo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igh Chong Park, block D, room 1012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LIANXING ENERGY-SAVING SER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5086 Zibo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igh Chong Park, block D, room 1012

Applicant befor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