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708B - 用于发信令通知和确定传输时间区间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信令通知和确定传输时间区间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708B
CN104205708B CN201380015392.2A CN201380015392A CN104205708B CN 104205708 B CN104205708 B CN 104205708B CN 201380015392 A CN201380015392 A CN 201380015392A CN 104205708 B CN104205708 B CN 1042057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boundlings
scheme
wireless telecom
telecom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53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5708A (zh
Inventor
W·陈
H·徐
P·盖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05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5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指示TTI集束配置的信令。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TTI集束配置以及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该方法附加地包括基于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发信令通知和确定传输时间区间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
本申请与2012年3月23日提交的题为“DEVICES FOR SIGNALING AND DETERMINING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PARAMETERS(用于发信令通知和确定传输时间区间集束参数的设备)”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S/N.61/614,916有关并要求其优先权,该临时专利申请通过引用整体纳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电子设备。更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用于发信令通知和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
在过去几十年中,电子设备的使用已变得十分普遍。更具体而言,电子技术的进步已降低了日益复杂且有用的电子设备的成本。成本降低和消费者需求已经使电子设备的使用激增,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在现代社会中实际上是无处不在。随着电子设备使用的扩展,对新的和改进的电子设备特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更具体而言,更快、更高效或以更高质量执行功能的电子设备通常是受追捧的。
一些电子设备(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计算机等)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例如,蜂窝电话可通过在空中传送和接收电磁信号来与基站无线地通信。
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效率可取决于通信信道的灵活性。例如,通信信道可被构造,使得需要大量开销来在该信道上发送信息。这可使通信效率降级。如从本讨论可见的,提高通信效率的系统和方法可以是有益的。
概述
描述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指示TTI集束配置的信令。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该方法附加地包括基于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信号。
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可包括确定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子帧子集。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还可包括确定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UL-HARQ)过程。
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可进一步包括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确定TBS确定方案可以基于包括半静态、动态信令以及隐式信令的组中的至少一者。
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还可包括确定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确定RV确定方案可基于包括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系统位、两个或更多个子帧以及八个RV值的组中的至少一者。确定RV确定方案还可基于与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信令分开的信令或可基于TBS确定方案。
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还可包括确定是否针对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可包括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TTI集束大小。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还可包括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
是否针对秩1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可以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4来确定。在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的情况下,相同的波束成形矢量可被应用于TTI集束中涉及的所有子帧,或者波束成形矢量可以遵循预定义模式。在DCI格式4被用来激活上行链路半持久调度的情况下,波束成形矢量可被应用于不带有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所有半持久调度(SPS)传输。波束成形矢量可被应用于不带有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所有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波束成形矢量可包括包含最晚波束成形矢量之后的波束成形矢量、固定波束成形矢量之后的波束成形矢量、以及基于无线通信设备实现的波束成形矢量的组中的一者。
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还可包括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0或DCI格式4来确定TTI集束大小、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
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可进一步包括确定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确定是否复用CSI可以基于显式或隐式信令。在确定要复用CSI的情况下,只有某些类型的CSI可被复用。确定是否复用CSI可以基于功率限制条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可被捎带到单个子帧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或者针对UCI的TTI集束可被允许。确收/否定确收(ACK/NAK)可被复用到具有TTI集束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
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还可包括确定TTI集束中的子帧是连贯的还是不连贯的。确定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可进一步包括确定TTI集束中的子帧的数量。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在基站上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该方法还包括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指示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基于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信号。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配置成接收指示TTI集束配置的信令的电路系统。该电路系统还被配置成接收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该电路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该电路系统附加地被配置成基于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信号。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其上具有指令的非瞬态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这些指令包括用于使无线通信设备接收指示TTI集束配置的信令的代码。这些指令还包括用于使无线通信设备接收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的代码。这些指令进一步包括用于使无线通信设备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代码。这些指令附加地包括用于使无线通信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信号的代码。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接收指示TTI集束配置的信令的装置。该设备还包括用于接收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TTI集束配置以及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装置。该设备附加地包括用于基于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信号的装置。
附图简述
图1是解说其中可实现用于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的无线通信设备和基站的一种配置的框图;
图2是解说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方法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
图3是解说用于在基站上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方法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
图4是解说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的方法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
图5是解说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确定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的方法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
图6是解说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确定是否为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的方法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
图7是解说用于基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秩来确定TTI集束大小、TBS确定方案、以及RV确定方案的方法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
图8是解说用于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4发起的秩1PUSCH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方法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
图9是解说用于确定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的方法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
图10是解说其中可实现用于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一种配置的框图;
图11解说了可被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内的某些组件;
图12解说了可被包括在基站内的某些组件;
图13示出了根据FDD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替换方案1的时间线的示例;
图14示出了根据FDD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替换方案2的时间线的示例;
图15示出了根据FDD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替换方案3的时间线的示例;
图16示出了根据FDD中具有4个子帧的集束大小的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替换方案的时间线的示例;
图17示出了TDD DL/UL配置0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时间线的示例;
图18示出了TDD DL/UL配置1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时间线的示例;以及
图19示出了TDD DL/UL配置6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时间线的示例。
详细描述
应当注意,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按一个或多个规范来描述,如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第8发行版(Rel-8)、3GPP第9发行版(Rel-9)、3GPP第10发行版(Rel-10)、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等等。然而,本文描述的概念中的至少一些可被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术语用户装备(UE)可被用来指更一般的术语“无线通信设备”。此外,术语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演进型B节点(HeNB)等中的一者或多者可被用来指更一般的术语“基站”。
通信设备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基站或节点、接入点、无线网关和无线路由器。通信设备可根据某些行业标准来操作,诸如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标准。通信设备可遵循的标准的其他示例包括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a、802.11b、802.11g、802.11n和/或80.211ac(例如,无线保真或“Wi-Fi”)标准,IEEE802.16(例如,微波接入全球互通性或“WiMAX”)标准,CDMA2000 1x(本文称为“1x”,也可被称为IS-2000或1xRTT)标准,演进数据最优化(EVDO)标准,临时标准95(IS-95),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演进型高速率分组数据(eHRPD)无线电标准,以及其他。在一些标准中,通信设备可被称为B节点、演进型B节点等。尽管本文中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中的一些可能是根据一种或多种标准来描述的,但这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为这些系统和方法可适用于许多系统和/或标准。
一些通信设备(例如,接入终端、客户端设备、客户站等)可无线地与其他通信设备通信。一些通信设备(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被称为移动设备、移动站、订户站、客户端、客户站、用户装备(UE)、远程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终端、用户终端、订户单元等等。通信设备的附加示例包括膝上型或台式计算机、蜂窝电话、智能电话、无线调制解调器、电子阅读器、平板设备、游戏系统等等。这些通信设备中的一些可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或多种行业标准来操作。因此,通用术语“通信设备”可包括根据行业标准以不同命名来描述的通信设备(例如,接入终端、用户装备、远程终端、接入点、基站、B节点、演进型B节点等等)。
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参照一个或多个规范来描述,诸如3GPP版本8、3GPP版本9、3GPP版本10、LTE和高级LTE(LTE-A)。然而,这些概念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
术语“网络”和“系统”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W-CDMA和低码片率(LCR)而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IEEE802.11、IEEE802.16、IEEE802.20、Flash-OFDMA等无线电技术。UTRA、E-UTRA和GSM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部分。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版本。UTRA、E-UTRA、GSM、UMTS和LTE在来自3GPP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为了清楚起见,以下针对LTE来描述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LTE术语。
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描述了用于LTE-A中的覆盖增强的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在已知办法中,TTI集束可被主要用于低速率话务。如果网际协议语音(VoIP)分组由于低上行链路(UL)链路预算而不能在单个TTI中传送,则可以应用层2(L2)分段。例如,为了达到足够的覆盖,VoIP分组可被分段为在四个连贯TTI中传送的四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另外,两个或三个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可被作为目标。
这一办法具有三个缺陷。第一,每一附加分段引入了一个字节的RLC、一个字节的媒体接入控制(MAC)以及3个字节的层1(L1)循环冗余校验(CRC)开销。假定33个字节RLC服务数据单元(SDU)大小,这可导致15%的开销。这意味着对于四个分段,存在着与L1和L2相关联的45%的附加开销。第二,每一分段的HARQ传输或重传可要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上行链路准予,这消耗显著的PDCCH资源。第三,每一HARQ传输或重传之后是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上的HARQ反馈。假定NAK-ACK误差率为10-3,则大量HARQ反馈信号导致高分组丢失概率。例如,如果发送了12个HARQ反馈信号,则HARQ反馈误差率可能是1.2*10-2数量级。然而,10-2以上的分组丢失率对于VoIP话务而言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每TTI集束只使用单个上行链路准予和单个PHICH信号可以是有利的。同样,TTI集束可降低(例如,最小化)L1和L2开销,因为不需要L2分段。
在LTE第8/9/10发行版中,TTI集束(也被称为子帧集束)可在个体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基础上进行配置。应当注意,在本文中,术语子帧和传输时间区间(TTI)可互换地使用。TTI集束操作可通过由较高层提供的TTI集束参数来配置。TTI集束参数的一个示例是较高层提供的ttiBundling(tti集束)。如果TTI集束是针对无线通信设备配置的,则TTI集束操作只被应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例如,TTI集束操作不被应用于其他UL信号或话务(例如,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TTI集束大小固定为4(子帧)并且适用于UL-SCH信息传输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因此,携带UL-SCH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将在四个连贯子帧中传送。在经TTI集束的各子帧中的每一个子帧中使用相同的HARQ过程号。资源分配大小被约束成至多3个资源块(RB)。调制阶数被设置成2(例如,正交相移键控(QPSK))。
此外,在LTE第8/9/10发行版中,TTI集束被当作单个资源。换言之,对于每一TTI集束使用单个准予和单个HARQ确收。如果TTI集束操作中的UL-SCH传输与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P-CSI)报告实例相冲突,则无线通信设备丢弃该子帧中的给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报告类型的P-CSI报告并且不在该子帧中的PUSCH传输中复用P-CSI报告有效载荷。在UL-SCHTTI集束被配置时,不希望无线通信设备配备有同时PUCCH和PUSCH传输。
在LTE第8发行版被定稿时,讨论了与TTI集束的HARQ定时有关的三种替换方案。在替换方案1(如图13所示)中,TTI集束中的最后子帧与HARQ确收的传输时刻之间的定时关系与没有TTI集束的情况相同。对于频分双工(FDD)的情形,如果TTI集束中的最后子帧是子帧n,则确收在子帧n+4中传送。对于FDD的情形,如果TTI集束中的第一子帧是子帧k,则任何HARQ重传在子帧k+2*HARQ重传定时(RTT)中开始。
在替换方案2(如图14所示)中,TTI集束中的第一子帧与HARQ确收的传输时刻之间的定时关系与没有TTI集束的情形相同。对于FDD的情形,HARQ确收只从解码第一子帧来获得。
在替换方案3(如图15所示)中,TTI集束中的最后子帧与HARQ确收的传输时刻之间的定时关系与没有TTI集束的情形相同。对于FDD的情形,如果TTI集束中的最后子帧是子帧n,则确收在子帧n+4中传送。在这一情形下,HARQ RTT与非集束情形不同,以降低延迟。
在这三种设计替换方案中,替换方案3被选取用于第8发行版。具体而言,对于FDD,在TTI集束被配置时,存在4个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UL-HARQ)过程(如在图16中所示)。应当注意,在没有TTI集束的情况下,存在用于上行链路单输入多输出(UL-SIMO)操作的8个UL-HARQ过程和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UL-MIMO)操作的16个UL-HARQ过程。此外,在这一已知办法中,不存在用于UL-MIMO操作的TTI集束。例如,上行链路准予只来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0。在这一规程的时间线中,从子帧n+4开始的PUSCH传输可由子帧n处的DCI格式0(用于自适应传输和/或重传)或子帧n-5处的PHICH(用于非自适应重传)来触发。HARQ RTT固定为16毫秒(ms)。
对于时分双工(TDD),针对下行链路/上行链路(DL/UL)配置0、1和6支持TTI集束。DL/UL配置0在图17中解说。DL/UL配置1在图18中解说。DL/UL配置6在图19中解说。考虑到对降低TTI集束所引入的HARQ延迟的需求(例如,用于VoIP类型的应用),其他配置不具有用于TTI集束的足够数量的UL子帧。TTI集束大小固定为4个子帧。
对于UL-MIMO,用于非TTI集束操作的每服务蜂窝小区HARQ过程的数量至少是下表(1)中示出的DL/UL配置所确定的数量的两倍。此外,对于UL-MIMO,存在与给定子帧相关联的两个HARQ过程。另外,不能对UL-MIMO操作配置TTI集束(根据已知办法)。
表(1)
对于非TTI集束情形,传输块大小(TBS)基于UL准予中的两个参数来确定。在一种配置中,TBS基于MCS索引(nMCS)和针对该子帧所指派的资源块(RB)的数量(nRB_子帧)来确定。因此,在这一配置中,TBS可如式(1)所示地来确定:
TBS=f(nMCS,nRB_子帧)。 (1)
然而,对于TTI集束情形,存在用于确定在第8发行版中讨论的TBS的两种可能的设计替换方案。在替换方案1中,TBS基于MCS索引(nMCS)和针对该子帧所指派的资源块(RB)的数量(nRB_子帧)来确定。根据替换方案1的TBS可如式(2)所示地确定:
TBS_tti集束=f(nMCS,nRB_子帧)。 (2)
在式(2)中,TBS_tti集束是针对TTI集束情形的TBS。应当注意,这与以上结合式(1)描述的非TTI集束情形相同。
在替换方案2中,TBS基于MCS索引(nMCS)、针对该子帧所指派的资源块(RB)的数量(nRB_子帧)以及TTI集束大小(N集束)来确定。根据替换方案2的TBS可如式(3)所示地确定:
TBS_tti集束=f(nMCS,nRB_子帧*N集束)。 (3)
在式(3)中,TBS_tti集束是针对TTI集束情形的TBS。应当注意,根据这一已知办法,N集束等于4。在TTI集束被配置的情况下,替换方案1被选取用于LTE第8/9/10发行版。因此,用于TTI集束的TBS确定与非TTI集束情形相同。
在该已知办法中,TTI集束操作依赖于HARQ实体来调用相同HARQ过程以用于作为同一TTI集束的一部分的每一传输。在TTI集束内,HARQ重传可以是非自适应的,并且可以在不等待来自先前传输的反馈的情况下被触发。在这一场景中,TTI集束大小(例如,TTI_BUNDLE_SIZE)等于4。TTI集束的HARQ反馈只针对TTI集束的最后TTI接收(例如,与TTI_BUNDLE_SIZE相对应的TTI),而不管该TTI中的传输是否发生(例如,在测量间隙发生时)。
在该已知办法中,TTI集束的重传也是TTI集束。在无线通信设备配备有具有所配置的上行链路的一个或多个副蜂窝小区(Scell)时,不支持TTI集束。对于结合RN子帧配置的与演进型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UTRAN)的中继节点(RN)通信,也不支持TTI集束。此外,对于随机接入(RA)期间的Msg3传输,TTI集束不适用。
同一TTI集束中的PUSCH传输的冗余版本(RV)遵循与非自适应重传相同的处理。具体而言,RV遵循{0,2,3,1}模式。例如,对于用于PUSCH传输的TTI集束中的{第1,第2,第3,第4}子帧,RV遵循{0,2,3,1}模式。
在该已知办法中,PUSCH跳跃可经由子帧间跳跃来启用。在一种配置中,PUSCH跳跃可在每无线通信设备的基础上启用。类型1和类型2PUSCH跳跃两者可被支持。
现在参照附图来描述各种配置,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可指示功能上相似的要素。本文一般性地描述的和在附图中解说的系统和方法可以广泛地以各种不同配置来安排和设计。因此,对如附图中表示的若干配置的以下更详细的描述无意限定所要求保护的范围,而是仅仅代表这些系统和方法。
图1是解说其中可实现用于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的无线通信设备102和基站118的一种配置的框图。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与基站118通信。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和基站118可通过传送和/或接收电磁信号来彼此通信。无线通信设备102在任何给定时刻可在下行链路(DL)和/或上行链路(UL)上与零个、一个、或多个基站118通信。下行链路(或即前向链路)指代从基站118至无线通信设备102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即反向链路)指代从无线通信设备102至基站118的通信链路。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包括操作块/模块104、编码器/解码器A108、调制解调器A110、收发机A112和/或一个或多个天线114a-n。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块/模块”可指示特定要素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的形式来实现。例如,操作块/模块104可以用硬件(例如,电路系统)、软件或两者的组合来实现。还应当注意,在一些配置中,图1中解说的元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可被在电路系统(例如,集成电路系统)中实现。
收发机A112可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14a-n来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和/或可传送一个或多个信号。例如,收发机A112可接收、放大并下变频来自基站118的信号(例如,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该信号可提供给调制解调器A110。收发机A112还可获得由调制解调器A110提供的经调制信号。收发机A112可以上变频、放大经调制信号并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14a-n来传送经调制信号。
调制解调器A110可以调制和/或解调信号。例如,调制解调器A110可以解调由收发机A112提供的信号并可将经解调的信号提供给编码器/解码器A108。调制解调器A110还可调制由编码器/解码器A108提供的已编码信号,调制解调器A110可以将该信号提供给收发机A112作为经调制信号。
编码器/解码器A108可以编码和/或解码信号。例如,编码器/解码器A108可以解码由调制解调器A110提供的经解调的信号,编码器/解码器A108可将该信号提供给操作块/模块104。编码器/解码器A108还可以编码由操作块/模块104提供的信号,编码器/解码器A108可将该信号提供给调制解调器A110。
操作块/模块104可以基于从基站118接收到的信号来生成反馈(例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和/或确收/否定确收(ACK/NAK))。例如,操作块/模块104可以测量一个或多个信道特性(例如,信噪比(SNR)、干扰、相移、定时、频移、方向性、误比特率等)并生成作为报告发送给基站118的反馈。在一些配置中,该报告可以包含CQI、PMI、RI、ACK/NA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中的一者或多者。
操作块/模块104可包括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6。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6可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根据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各种TTI集束大小可被用于覆盖增强。除了固定TTI集束大小4(在上述已知办法中实现)之外,可引入附加TTI集束大小(例如,2、8、20等)。对无线通信设备102的TTI集束大小的指示可以是半静态或动态的。
然而,该已知办法尚未解决与用于覆盖增强的TTI集束相关联的若干问题。一个问题在于是否应当针对所有UL子帧和/或HARQ过程启用TTI集束。另一问题是如何确定TTI集束的TBS和RV。另一问题是UL-MIMO DCI格式是否应当被用于TTI集束。又一问题是其他UL信号是否应当与TTI集束中的UL-SCH信息复用。
在已知办法中,一旦针对无线通信设备102启用了TTI集束,TTI集束就被应用于所有UL-SCH传输。然而,TTI集束对一些应用可能是有用的,但对其他应用而言可能不是有用的。无线通信设备102可具有多个并发应用。根据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针对UL-SCH传输选择性地启用TTI集束。例如,TTI集束可只在UL子帧和/或UL-HARQ过程的某个子集中启用。TTI集束参数也可以是与子帧和/或UL-HARQ有关的。例如,TTI集束大小4可被应用于一些子帧,而TTI集束大小8可被应用于其他子帧。
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6可以接收指示TTI集束配置的信令。该信令可以从基站118接收。该信令可包括半静态(例如,层3)信令、显式信令、隐式信令、功率限制条件和/或如以下描述的其他信令。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6还可以接收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
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6可以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例如,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6可以确定的TTI集束参数可包括是否启用TTI集束、TBS确定方案、TBS、RV确定方案、RV、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用于TTI集束)、一个或多个UL-HARQ过程(用于TTI集束)、是否针对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是否复用CSI、复用哪一CSI和/或下文描述的其他TTI集束参数。
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6可以基于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信号。例如,如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在TTI集束中传送信息(例如,数据)。
基站118可包括操作模块126、编码器/解码器B124、调制解调器B122、收发机B120和/或一个或多个天线116a-n。收发机B120可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16a-n来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和/或可传送一个或多个信号。例如,收发机B120可以接收、放大并下变频来自无线通信设备102的信号,它可将该信号提供给调制解调器B122。收发机B120还可获得由调制解调器B122提供的经调制信号。收发机B120可以上变频、放大经调制信号并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16a-n来传送经调制信号。
调制解调器B122可以调制和/或解调信号。例如,调制解调器B122可以解调由收发机B120提供的信号并将经解调的信号提供给编码器/解码器B124。调制解调器B122还可调制由编码器/解码器B124提供的已编码信号,它可以将该信号提供给收发机B120作为经调制信号。
编码器/解码器B124可以编码和/或解码信号。例如,编码器/解码器B124可以解码由调制解调器B122提供的经解调的信号,它122可将该信号提供给操作模块126。编码器/解码器B124还可以编码由操作模块126提供的信号,它124可将该信号提供给调制解调器B122。
基站操作模块126可包括基站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28。基站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28可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例如,基站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28可以确定以下至少一者:是否启用TTI集束、TBS确定方案、TBS、RV确定方案、RV、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用于TTI集束)、一个或多个UL-HARQ过程(用于TTI集束)、是否针对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是否复用CSI、复用哪一CSI和/或下文描述的其他TTI集束参数。
基站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28可以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指示TTI集束参数。该TTI集束配置可包括半静态(例如,层3)信令、显式信令、隐式信令、功率限制条件和/或如以下描述的其他信令。应当注意,基站118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TTI集束参数,它们可经由一个或多个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发信令通知给无线通信设备102。
基站118可以接收基于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信号。例如,基站118可以接收根据由基站118发信令通知的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来自无线通信设备102的TTI集束传输。因此,无线通信设备102和/或基站118可以被实现成执行关于TTI集束的一个或多个功能。
应当注意,被解说为包括在无线通信设备102和/或基站118内的各元件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用硬件、软件、或两者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6可以用硬件、软件或两者的组合来实现。
图2是解说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102上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方法200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接收(202)指示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配置的信令。例如,该信令可指导无线通信设备102根据特定配置来应用TTI集束。可以从基站118接收该信令。该信令可包括半静态(例如,层3)信令、显式信令、隐式信令、功率限制条件和/或其他信令。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接收(204)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接收(204)指示用于(例如,向基站118)传送上行链路信息的调度的信令。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基于TTI集束配置以及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206)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确定与TTI集束相关的一个或多个信息片(例如,TTI集束参数)。TTI集束参数可包括是否启用TTI集束、TTI集束大小、TBS确定方案、TBS、RV确定方案、RV、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用于TTI集束)、一个或多个UL-HARQ过程(用于TTI集束)、是否针对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是否复用CSI、复用哪一CSI和/或下文描述的其他参数。
在一种配置中,确定(206)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可包括确定(206)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子帧子集。在另一种配置中,确定(206)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可包括确定(206)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UL-HARQ)过程。例如,TTI集束可针对UL子帧和/或UL-HARQ过程的某个子集被启用,并且针对UL子帧和/或UL-HARQ过程的其他子集不被启用。在以下讨论中更详细地讨论了附加的TTI集束参数。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208)信号。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根据由无线通信设备102确定(206)的一个或多个TTI集束参数在TTI集束中传送(208)信息(例如,数据)。在一种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可向基站118传送(208)信号。
图3是解说用于在基站118上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方法300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基站118可以确定(302)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可被用来执行基站118与无线通信设备102之间的TTI集束。基站118可以确定(例如,配置)的TTI集束参数的一些示例包括是否启用TTI集束、TBS确定方案、TBS、RV确定方案、RV、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用于TTI集束)、一个或多个UL-HARQ过程(用于TTI集束)、是否针对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是否复用CSI、复用哪一CSI和/或下文描述的其他TTI集束参数。
基站118可以基于TTI集束配置以及上行链路准予来指示(304)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该TTI集束配置可通过半静态(例如,层3)信令、显式信令、隐式信令、功率限制条件和/或如以下描述的其他信令来发信令通知。该TTI集束配置信令可指导无线通信设备102根据特定配置来应用TTI集束。
此外,基站118可以用带有指定用于(例如,向无线通信设备102)传送上行链路信息的调度的信令的上行链路准予来指示(304)TTI集束参数。例如,在一种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从基站118发送的上行链路准予中包括的MCS索引(nMCS)、针对该子帧所指派的资源块(RB)的数量(nRB_子帧)以及TTI集束大小(N集束)来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
可由基站118确定(302)并向无线通信设备102指示(304)的TTI参数的具体示例是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如下文结合图4描述的。可由基站118确定(302)并向无线通信设备102指示(304)的TTI参数的另一示例是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如下文结合图5描述的。可由基站118确定(302)并向无线通信设备102指示(304)的TTI参数的又一示例为是否针对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如下文结合图6描述的。
基站118可以基于PUSCH秩向无线通信设备102指示(304)一个或多个TTI参数,如下文结合图7描述的。基站118可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4发起的秩1PUSCH传输启用TTI集束来向无线通信设备102(指示)一个或多个TTI参数,如下文结合图8描述的。基站118还可指示(304)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如下文结合图9描述的。
基站118可以接收(306)基于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信号。例如,基站118可以接收(306)根据由基站118指示(304)的一个或多个TTI集束参数的来自无线通信设备102的TTI集束传输。
图4是解说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102上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的方法400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接收(402)指示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配置的信令。这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接收(404)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这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从基站118接收(402)指示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的信号。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406)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应当注意,TTI集束可对低速率延迟敏感(例如VoIP)应用和中速率(例如,384千比特每秒(kbps))应用两者而言是有用的。然而,这两种应用类型对应当如何管理PUSCH传输具有不同需求。具体而言,功率控制通常更适用于VoIP类型的应用。此外,速率控制通常更适于中速率应用。因此,在启用TTI集束时,可能必须支持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TBS确定方案。
在替换方案A中,TBS确定方案可基于MCS索引(nMCS)和针对该子帧所指派的资源块(RB)的数量(nRB_子帧)。因此,在替换方案A中,TBS可如上式(2)所示地确定。在替换方案B中,TBS确定方案可基于MCS索引(nMCS)、针对该子帧所指派的资源块(RB)的数量(nRB_子帧)以及TTI集束大小(N集束),如式(4)所示:
TBS_tti集束=f(nMCS,nRB_子帧,N集束)。 (4)
根据替换方案B的TBS确定方案的一个示例是TBS_tti集束=f(nMCS,nRB_子帧*N集束/4)。在这一示例中,如果TTI集束大小是8,则TBS是基于nMCS和2*nRB_子帧来确定的。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信令来确定(406)用于PUSCH传输的TBS确定方案。在第一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半静态(例如,层3)信令来确定(406)TBS确定方案。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针对一种TBS确定方案来半静态地配置。
在第二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动态信令来确定(406)TBS确定方案。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针对两种或更多种TBS确定方案来半静态地(或通过规范)来配置,并且动态信令可指示哪一方案被用于特定的PUSCH传输。半静态信令可以如上所述地配置替换方案A TBS确定方案和替换方案BTBS确定方案。动态信令可随后指示针对特定PUSCH传输,无线通信设备102应当使用替换方案A TBS确定方案还是替换方案B TBS确定方案。
在第三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隐式信令(例如,隐式推导)来确定(406)TBS确定方案。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针对两种或更多种TBS确定方案来半静态地(或通过规范)配置,并且用于PUSCH的TBS确定方案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参数相关联。在一些配置中,可被用于隐式信令的参数可包括该PUSCH是否是半持久地调度的(SPS)、子帧索引、HARQ过程身份(ID)、DCI格式、控制解码候选、使用单输入多输出(SIMO)还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等。
在一个示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2用两种TBS确定方案来半静态地配置:如以上描述的替换方案A TBS确定方案和替换方案B TBS确定方案。链接可以基于该PUSCH是否是SPS。如果该PUSCH是SPS,则替换方案A可被应用于SPS UL话务。如果该PUSCH不是SPS,则替换方案B可被应用于非SPS UL话务。链接附加或替换地可以基于子帧索引和/或HARQ过程ID。例如,替换方案A可被应用于HARQ过程0而替换方案B可被应用于HARQ过程1。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TBS确定方案来传送(408)信号。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根据由无线通信设备102确定(406)的TBS确定方案在TTI集束中传送(408)信息(例如,数据)。在一种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可向基站118传送(408)信号。
图5是解说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102上确定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的方法500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接收(502)指示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配置的信令。这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接收(504)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这也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从基站118接收(402)指示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的信号。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506)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在一些配置中,RV确定方案可以取决于TBS是如何确定的。例如,如果TBS确定方案与非TTI集束情形相同,则当前RV确定方案可被应用。在一种配置中,对于TTI集束大小8,以下RV次序可被应用:0,2,3,1,0,2,3,1。然而,如果TBS确定方案进一步基于TTI集束大小,则一个TTI中的编码率可大于1。在这种情形中,RV次序0,2,3,1可能不再是最佳。
其他RV确定方案可被实现。在一种配置中,RV确定方案可包括在前两个或更多个连贯子帧中传送RV0(系统位),使得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首先接收完整系统位。
在第二配置中,在确定一个RV的可用资源的数量时,RV确定方案可以基于两个或更多个连贯子帧。在这一配置中,单独的RV可被映射到两个或更多个子帧。例如,对于TTI集束大小8和上述TBS确定方案中的替换方案B,可以应用以下RV次序:{0,0’},{2,2’},{3,3’},{1,1’}。在这一示例中,每一RV的PUSCH的资源映射是针对两个毗邻子帧来联合完成的。此外,{0,0’}代表以下事实:初始RV0被映射到同一TTI集束的两个毗邻子帧。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毗邻”不一定意味着两个子帧在时间上是连贯的。例如,TTI集束可包括8个子帧,其中这8个子帧可以是子帧0、2、4、6、8、10、12以及14。即,TTI集束可以例如与一个或多个子帧交织。可以向无线通信设备102通知TTI集束是连贯的还是非连贯的(例如,交织的)。因此,TTI集束参数可包括确定TTI集束中的子帧是连贯的还是非连贯的。还可向无线通信设备102通知TTI集束大小。
在第三配置中,RV确定方案可以基于八个RV值。例如,这八个RV值可被定义为0-7。RV被确定成以{0,1,4,5,6,7,2,3}的次序。
RV确定方案可以基于或可以不基于TBS确定方案。在一种配置中,RV确定方案可以与TBS确定方案分开地发信令通知。例如,RV确定方案可以使用以上针对TBS确定方案所描述的类似办法(例如,半静态、动态和/或隐式信令)来发信令通知。在另一配置中,RV确定方案可以基于所应用的TBS确定方案来隐式地推导出。例如,如果用于UL-SCH的TBS确定方案基于上述替换方案A,则可以应用RV次序0,2,3,1。然而,如果用于UL-SCH的TBS确定方案基于上述替换方案B,则可以应用RV次序{0,0’},{2,2’},{3,3’},{1,1’}。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RV确定方案来传送(508)信号。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根据由无线通信设备102确定(506)的RV确定方案在TTI集束中传送(508)信息(例如,数据)。在一种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可向基站118传送(508)信号。
图6是解说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102上确定是否为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的方法600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接收(602)指示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配置的信令。这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接收(604)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这也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从基站118接收(402)指示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的信号。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606)是否针对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可针对UL-MIMO操作启用TTI集束。例如,UL-MIMO(例如,秩2或更高)可被支持用于TTI集束并且TTI集束可适用于这两种传输块(TB)。
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606)TTI集束大小。用于秩1和大于秩1操作的TTI集束大小可以不同。例如,对于UL-SIMO,TTI集束对于低速率和中速率应用两者而言可以是有用的。然而,对于UL-MIMO,TTI集束可主要对中速率应用有用。因此,TTI集束大小{4,8}可被应用于秩1PUSCH,而TTI集束大小4可被应用于大于秩1的PUSCH。
类似地,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606)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个。用于秩1和大于秩1操作的TBS确定方案和RV确定方案可以是不同的。例如,替换方案A TBS确定方案(以上讨论)以及{0,2,3,1}RV次序可被应用于秩1PUSCH,而替换方案B TBS确定方案(以上讨论)以及{0,0’,2,2’,3,3’,1,1’}RV次序可被应用于大于秩1的PUSCH。然而,应当注意,一般而言,具有带TTI集束的UL-MIMO不是优选的。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来传送(608)信号。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根据由无线通信设备102确定(606)的TBS确定方案在TTI集束中传送(608)信息(例如,数据)。在一种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可向基站118传送(608)信号。
图7是解说用于基于PUSCH秩来确定TTI集束大小、TBS确定方案、以及RV确定方案的方法700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接收(702)指示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配置的信令。这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接收(704)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这也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从基站118接收(402)指示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的信号。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706)是否针对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这可以如以上结合图6描述的那样来完成。如果针对UL-MIMO传输不启用TTI集束,则无线通信设备102可停止(708)针对UL-MIMO的TTI集束。
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2确定(706)针对UL-MIMO传输启用了TTI集束,则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确定(710)PUSCH秩是否大于1。如果PUSCH秩不大于1(例如,秩1PUSCH),则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将TTI集束大小设置(712)成4或8。无线通信设备102还可将TBS确定方案设置(714)成基于MCS索引(nMCS)和针对该子帧所指派的资源块(RB)的数量(nRB_子帧)。无线通信设备102还可将RV确定方案设置(716)成{0,2,3,1}。
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2确定(710)PUSCH秩大于1(例如,秩2PUSCH),则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将TTI集束大小设置(718)成4。无线通信设备102还可将TBS确定方案设置(720)成基于MCS索引(nMCS)、针对该子帧所指派的资源块(RB)的数量(nRB_子帧)、以及TTI集束大小(N集束)。无线通信设备102还可将RV确定方案设置(716)成{0,0’,2,2’,3,3’,1,1’}。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TTI集束大小、TBS确定方案、以及RV确定方案来传送(724)信号。因此,对于秩1操作和大于秩1操作而言,用于传送(724)信号的TTI集束大小、TBS确定方案以及RV确定方案可以不同。在一种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可向基站118传送(724)信号。
图8是解说用于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4发起的秩1PUSCH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方法800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无线通信设备102可接收(802)指示DCI格式的信令。DCI格式可以是DCI格式0或DCI格式4。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接收(804)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这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从基站118接收(402)指示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的信号。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基于DCI格式以及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806)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TTI集束可针对UL-MIMO DCI格式4发起的秩1PUSCH传输被启用。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UL-MIMO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4来确定(806)是否针对秩1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UL-MIMO DCI格式4发起的秩1PUSCH传输可被启用以利用UL波束成形。同一波束成形矢量可被应用于TTI集束中所涉及的所有子帧。替换地,波束成形矢量可遵循预定义模式(例如,波束成形循环)。
在一种配置中,如果DCI格式4也被应用于激活UL SPS,则该激活中的波束成形矢量也可被应用于不带PDCCH的所有SPS传输。在另一配置中,在PDCCH中的最晚波束成形矢量之后的波束成形矢量可被应用于不带PDCCH的所有PUSCH传输。在又一配置中,在固定波束成形矢量之后的波束成形矢量可被应用于不带PDCCH的所有PUSCH传输。在又一配置中,波束成形矢量可按无线通信设备102实现被应用于不带PDCCH的所有PUSCH传输。
确定(806)该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还可包括基于DCI格式0或DCI格式4来确定(806)TTI集束大小、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对于DCI格式0操作和DCI格式4操作,TTI集束大小可以是不同的。类似地,对于DCI格式0操作和DCI格式4操作,TBS确定方案和RV确定方案可以是不同的。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808)信号。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根据由无线通信设备102确定(806)的TTI集束大小、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以及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在TTI集束中传送(808)信息(例如,数据)。在一种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可向基站118传送(808)信号。
图9是解说用于确定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的方法900的一种配置的流程图。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接收(902)指示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配置的信令。这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接收(904)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这可以如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那样来完成。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从基站118接收(402)指示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的信号。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906)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在第8/9/10发行版中,在TTI集束中的UL-SCH信息与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P-CSI)冲突时,P-CSI被丢弃。然而,根据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在同一PUSCH中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例如,P-CSI)和UL-SCH信息复用在一起。具体而言,在用于中速率应用的TTI集束被配置时,在同一PUSCH中将UCI和UL-SCH信息复用在一起可以是有益的。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显式或隐式信令来确定(906)是否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例如,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通知无线通信设备102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P-CSI与UL-SCH信息。在一种配置中,如果TBS确定方案基于上述替换方案B,则P-CSI可以与UL-SCH信息复用。然而,如果TBS确定方案基于上述替换方案A,则P-CSI可被丢弃。
P-CSI可以基于类型被选择性地复用或丢弃。例如,秩指示符(RI)、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以及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可被复用,但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不被复用。在已知办法中,P-CSI的PMI和CQI总是在一个报告中传送。然而,根据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在带有TTI集束的PUSCH上复用时,PMI可被传送而CQI被丢弃,其中所报告的PMI将促成UL波束成形操作。
是否在TTI集束中将CSI与UL-SCH信息复用可附加地或替换地取决于无线通信设备102功率限制条件。例如,如果没有功率限制,则在带有TTI集束的PUSCH上对UCI的复用可被应用。然而,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2已经是功率受限的,则在带有TTI集束的PUSCH上没有对UCI的复用可被应用。
可以执行在PUSCH上捎带UCI。在一种配置中,在单个子帧的PUSCH上捎带UCI可被执行。例如,TTI集束大小可以是4。在子帧n中,P-CSI和UL-SCH信息可被包括。然而,子帧n+1、n+2以及n+3可只包括UL-SCH信息。在另一配置中,用于UCI的TTI集束可被允许。例如,TTI集束大小可以是8。在子帧n和n+1中,P-CSI和UL-SCH信息可被包括。然而,在子帧n+2、n+3、n+4、n+5、n+6以及n+7中,只可包括UL-SCH信息。
ACK/NAK重复传输可被复用在带有TTI集束的PUSCH上。UL ACK/NAK重复可被配置用于无线通信设备102(例如,重复因子为2、4、6)。在已知办法中,如果UL ACK/NAK重复被配置用于无线通信设备102,并且如果ACK/NAK传输与任何UL信号冲突,则UL信号将被丢弃。然而,根据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ACK/NAK传输(在重复下)可被复用在带有TTI集束的PUSCH上。例如,带有重复因子4的ACK/NAK重复传输可发生在子帧n、n+1、n+2以及n+3中,并且PUSCH TTI集束传输可发生在子帧n+2、n+3、n+4以及n+5中。子帧n+2和n+3中的PUSCH TTI集束传输可被丢弃(例如,根据当前规范)或者ACK/NAK可在子帧n+2和n+3中被复用到PUSCH上(例如,根据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ACK/NAK重复的传输还可以与PUSCH TTI集束对齐以尽可能确保完全重叠。例如,ACK/NAK重复传输与PUSCH TTI集束传输两者可发生在子帧n、n+1、n+2以及n+3中。
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基于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来传送(908)信号。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复用P-CSI与UL-SCH信息。附加地或替换地,ACK/NAK重复传输可被复用在带有TTI集束的PUSCH上。在一种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可向基站118传送(908)信号。
图10是解说其中可实现用于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的无线通信设备1002的一种配置的框图。无线通信设备1002可以是以上结合图1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02的一个示例。无线通信设备1002可包括应用处理器1050。应用处理器1050一般处理指令(例如,运行程序)以执行无线通信设备1002上的功能。应用处理器1050可耦合至音频编码器/解码器(编解码器)1048。
音频编解码器1048可以是用于编码和/或解码音频信号的电子器件(例如,集成电路)。音频编解码器1048可耦合至一个或多个扬声器1040、耳机1042、输出插孔1044和/或一个或多个话筒1046。扬声器104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将电气或电子信号转换成声学信号的电-声换能器。例如,扬声器1040可被用来播放音乐或输出免提电话交谈等。耳机1042可以是可被用来输出声学信号(例如,语音信号)的另一扬声器或电-声换能器。输出插孔1044可被用于将其他设备耦合至无线通信设备1002以输出音频,诸如,头戴式耳机。扬声器1040、耳机1042和/或输出插孔1044一般可被用于输出来自音频编解码器1048的音频信号。这一个或多个话筒1046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声-电换能器,其将声学信号(诸如用户的语音)转换成电气或电子信号,该电气或电子信号被提供给音频编解码器1048。
应用处理器1050还可耦合至功率管理电路1056。功率管理电路1056的一个示例是功率管理集成电路(PMIC),其可被用来管理无线通信设备1002的电功耗。功率管理电路1056可被耦合至电池1058。电池1058通常可向无线通信设备1002提供电功率。
应用处理器1050可耦合至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1060以接收输入。输入设备1060的示例包括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加速度计、触摸传感器、按键板等。输入设备1060可允许用户与无线通信设备1002进行交互。应用处理器1050还可耦合至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1062。输出设备1062的示例包括打印机、投影仪、屏幕、触觉设备等。输出设备1062可允许无线通信设备1002产生可由用户体验的输出。
应用处理器1050可耦合至应用存储器1064。应用存储器1064可以是能够存储电子信息的任何电子设备。应用存储器1064的示例包括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闪存等。应用存储器1064可提供用于应用处理器1050的存储。例如,应用存储器1064可存储数据和/或指令以便于在应用处理器1050上运行的程序起作用。
应用处理器1050可耦合至显示器控制器1066,显示器控制器1066可进而耦合至显示器1068。显示器控制器1066可以是被用来在显示器1068上生成图像的硬件块。例如,显示器控制器1066可将来自应用处理器1050的指令和/或数据转换成可在显示器1068上呈现的图像。显示器1068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发光二极管(LED)面板、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等。
应用处理器1050可耦合至基带处理器1052。基带处理器1052一般处理通信信号。例如,基带处理器1052可解调和/或解码收到信号。附加地或替换地,基带处理器1052可编码和/或调制信号以供传输。
基带处理器1052可包括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06。图10中解说的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06可以是图1解说的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6的一个示例。无线通信设备TTI集束参数确定块/模块1006可被配置成执行上述方法200、400、500、600、700、800、900中的一者或多者。
基带处理器1052可耦合至基带存储器1070。基带存储器1070可以是能够存储电子信息的任何电子设备,诸如SDRAM,DDRAM,闪存等。基带处理器1052可从基带存储器1070读取信息和/或向基带存储器1070写入信息(例如,指令和/或数据)。附加地或替换地,基带处理器1052可使用基带存储器1070中所存储的指令和/或数据来执行通信操作。
基带处理器1052可耦合至射频(RF)收发机1012。RF收发机1012可耦合至功率放大器1054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1014。RF收发机1012可传送和/或接收射频信号。例如,RF收发机1012可使用功率放大器1054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1014来传送RF信号。RF收发机1012还可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014来接收RF信号。
图11解说了无线通信设备1102内可包括的某些组件。无线通信设备1102可以根据以上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02、1002中的一者或多者来实现。无线通信设备1102包括处理器1188。处理器1188可以是通用单芯片或多芯片微处理器(例如,ARM)、专用微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可编程门阵列等。处理器1188可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尽管在图11的无线通信设备1102中仅示出了单个处理器1188,但在替换配置中,可使用处理器的组合(例如,ARM和DSP)。
无线通信设备1102还包括与处理器1188处于电子通信中的存储器1172(即,处理器1188可从/向存储器1172读信息和/或写信息)。存储器1172可以是能够存储电子信息的任何电子组件。存储器1172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磁盘存储介质、光学存储介质、RAM中的闪存设备、随处理器包括的板载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寄存器等等,包括其组合。
数据1174a和指令1176a可被存储在存储器1172中。指令1176a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例程、子例程、函数、规程等。指令1176a可包括单个计算机可读语句或许多计算机可读语句。指令1176a可由处理器1188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执行指令1176a可涉及使用存储在存储器1172中的数据1174a。图11示出了一些指令1176b和数据1174b被加载到处理器1188中。
无线通信设备1102还可包括发射机1184和接收机1186,以允许能在无线通信设备1102与远程位置(例如,基站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之间进行信号的传送和接收。发射机1184和接收机1186可被合称为收发机1182。天线1180可电耦合至收发机1182。无线通信设备1102还可包括(未示出)多个发射机、多个接收机、多个收发机和/或多个天线。
无线通信设备1102的各种组件可由一条或更多条总线耦合在一起,总线可包括电源总线、控制信号总线、状态信号总线、数据总线等。为简单化起见,图11中将各种总线解说为总线系统1178。
图12解说了基站1218内可包括的某些组件。结合图12描述的基站118可以根据以上结合图1描述的基站118来实现。基站1218包括处理器1207。处理器1207可以是通用单芯片或多芯片微处理器(例如,ARM)、专用微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可编程门阵列等。处理器1207可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尽管在图12的基站1218中仅示出了单个处理器1207,但在替换配置中,可使用处理器的组合(例如,ARM与DSP的组合)。
基站1218还包括与处理器1207处于电子通信中的存储器1290(即,处理器1207可从/向存储器1290读信息和/或写信息)。存储器1290可以是能够存储电子信息的任何电子组件。存储器1290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磁盘存储介质、光学存储介质、RAM中的闪存设备、随处理器包括的板载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寄存器等等,包括其组合。
数据1292a和指令1294a可被存储在存储器1290中。指令1294a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例程、子例程、函数、规程等。指令1294a可包括单个计算机可读语句或许多计算机可读语句。指令1294a可由处理器1207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300。执行指令1294a可涉及使用存储在存储器1290中的数据1292a。图12示出了一些指令1294b和数据1292b被加载到处理器1207中。
基站1218还可包括发射机1201和接收机1203,以允许在基站1218与远程位置(例如,无线通信设备)之间进行信号的传送和接收。发射机1201和接收机1203可被合称为收发机1298。天线1296可电耦合至收发机1298。基站1218还可包括(未示出)多个发射机、多个接收机、多个收发机和/或多个天线。
基站1218的各种组件可由一条或更多条总线耦合在一起,总线可包括电源总线、控制信号总线、状态信号总线、数据总线等。为简单化起见,图12中将各种总线解说为总线系统1205。
图13示出了根据FDD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替换方案1的时间线1300的示例。在这一时间线1300中,存在3个子帧的集束大小。
图14示出了根据FDD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替换方案2的时间线1400的示例。在这一时间线1400中,存在3个子帧的集束大小。
图15示出了根据FDD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替换方案3的时间线1500的示例。在这一时间线1500中,存在3个子帧的集束大小。
图16示出了根据FDD中具有4个子帧的集束大小的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替换方案的时间线1600的示例。在这一时间线1600中,HARQ RTT固定为16毫秒(ms)。
图17示出了TDD DL/UL配置0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时间线1700的示例。在这一时间线1700中,集束大小固定为4个子帧。
图18示出了TDD DL/UL配置1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时间线1800的示例。在这一时间线1800中,集束大小固定为4个子帧。
图19示出了TDD DL/UL配置6中TTI集束的HARQ定时的时间线1900的示例。在这一时间线1900中,集束大小固定为4个子帧。
在以上描述中,有时结合各种术语使用了参考标记。在结合参考标记使用术语的场合,这可以旨在引述在附图中的一幅或更多幅中示出的特定元素。在不带参考标记地使用术语的场合,这可以旨在泛指该术语而不限于任何特定附图。
术语“确定”广泛涵盖各种各样的动作,并且因此“确定”可包括演算、计算、处理、推导、调研、查找(例如,在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结构中查找)、探明、和类似动作。另外,“确定”还可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访问(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和类似动作。另外,“确定”可包括解析、选择、选取、建立、和类似动作等等。
除非明确另行指出,否则短语“基于”并非意味着“仅基于”。换言之,短语“基于”描述“仅基于”和“至少基于”两者。
术语“耦合”和其任何变型可指示元素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连接。例如,耦合到第二元素的第一元素可直接连接到第二元素或通过另一元素间接连接到第二元素。
术语“处理器”应被宽泛地解读为涵盖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器、微控制器、状态机,等等。在某些情况下,“处理器”可以是指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术语“处理器”可以是指处理设备的组合,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这类配置。
术语“存储器”应被宽泛地解读为涵盖能够存储电子信息的任何电子组件。术语存储器可以是指各种类型的处理器可读介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式PROM(EEPROM)、闪存、磁或光学数据存储、寄存器等等。如果处理器能从存储器读信息和/或向存储器写信息,则认为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正处于电子通信中。整合到处理器的存储器与该处理器处于电子通信中。
术语“指令”和“代码”应被宽泛地解读为包括任何类型的(诸)计算机可读语句。例如,术语“指令”和“代码”可以是指一个或多个程序、例程、子例程、函数、规程等。“指令”和“代码”可包括单条计算机可读语句或许多条计算机可读语句。
本文中描述的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存储在处理器可读介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是指能被计算机或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此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闪存、CD-ROM或其他光盘储存、磁盘储存或其他磁储存设备、或任何其他能够用于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且能由计算机访问的介质。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碟,其中盘常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碟用激光来光学地再现数据。应注意,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且非暂态的。术语“计算机程序产品”是指计算设备或处理器结合可由该计算设备或处理器执行、处理或计算的代码或指令(例如,“程序”)。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代码”可以是指可由计算设备或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指令、代码或数据。
软件或指令还可以在传输介质上传送。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web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的,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等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传输介质的定义里。
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包括用于达成所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这些方法步骤和/或动作可以相互互换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换言之,除非所描述的方法的正确操作要求步骤或动作的特定次序,否则便可改动具体步骤和/或动作的次序和/或使用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应该理解的是,权利要求并不被限定于以上所解说的精确配置和组件。可在本文中所描述的系统、方法、和装置的布局、操作及细节上作出各种改动、变化和变型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56)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方法,包括:
接收指示TTI集束配置的信令;
接收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
基于所述TTI集束配置和所述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其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包括确定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子帧子集;以及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确定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UL-HARQ过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TBS确定方案基于包括半静态、动态信令以及隐式信令的组中的至少一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确定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RV确定方案基于包括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系统位、两个或更多个子帧以及八个RV值的组中的至少一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RV确定方案基于与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信令分开的信令或基于TBS确定方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确定是否针对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TTI集束大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传输块大小TBS 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否针对秩1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是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4来确定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针对UL-MIMO传输启用了TTI集束的情况下,相同的波束成形矢量被应用于TTI集束中涉及的所有子帧,或者波束成形矢量遵循预定义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DCI格式4被用来激活上行链路半持久调度的情况下,波束成形矢量被应用于不带有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所有半持久调度SPS传输。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波束成形矢量被应用于不带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所有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并且其中所述波束成形矢量包括包含最晚波束成形矢量之后的波束成形矢量、固定波束成形矢量之后的波束成形矢量以及基于无线通信设备实现的波束成形矢量的组中的一者。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0或DCI格式4来确定TTI集束大小、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确定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是否复用所述CSI是基于显式或隐式信令的。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要复用CSI的情况下,只有某些类型的CSI被复用。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是否复用CSI是基于功率限制条件的。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被捎带在单个子帧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或者用于UCI的TTI集束被允许。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收/否定确收ACK/NAK被复用在带有TTI集束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确定TTI集束中的子帧是连贯的还是非连贯的。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确定TTI集束中的子帧的数量。
24.一种用于在基站上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方法,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其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包括确定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子帧子集;
基于TTI集束配置和上行链路准予来指示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以及
接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UL-HARQ过程中的至少一者。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0或DCI格式4来确定TTI集束大小、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确定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
29.一种用于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电路系统,其被配置成:接收指示TTI集束配置的信令,接收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基于所述TTI集束配置和所述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以及基于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信号,其中,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子帧子集。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UL-HARQ过程。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TBS确定方案是基于包括半静态、动态信令以及隐式信令的组中的至少一者。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RV确定方案是基于包括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系统位、两个或更多个子帧以及八个RV值的组中的至少一者。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RV确定方案是基于与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信令分开的信令或基于TBS确定方案。
36.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是否针对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TTI集束大小。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基于是否针对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来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否针对秩1UL-MIMO传输启用TTI集束是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4来确定的。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针对UL-MIMO传输启用了TTI集束的情况下,相同的波束成形矢量被应用于TTI集束中涉及的所有子帧,或者波束成形矢量遵循预定义模式。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DCI格式4被用来激活上行链路半持久调度的情况下,波束成形矢量被应用于不带有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所有半持久调度SPS传输。
4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波束成形矢量被应用于不带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所有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并且其中所述波束成形矢量包括包含最晚波束成形矢量之后的波束成形矢量、固定波束成形矢量之后的波束成形矢量以及基于无线通信设备实现的波束成形矢量的组中的一者。
4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0或DCI格式4来确定TTI集束大小、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
4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确定是否复用所述CSI是基于显式或隐式信令的。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确定要复用CSI的情况下,只有某些类型的CSI被复用。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确定是否复用CSI是基于功率限制条件的。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被捎带在单个子帧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或者用于UCI的TTI集束被允许。
49.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确收/否定确收ACK/NAK被复用在带有TTI集束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
5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TTI集束中的子帧是连贯的还是非连贯的。
5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TTI集束中的子帧的数量。
52.一种用于确定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参数的设备,包括
用于接收指示TTI集束配置的信令的装置;
用于接收指示上行链路准予的信令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TTI集束配置和所述上行链路准予来确定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装置,其中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装置包括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子帧子集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来传送信号的装置。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UL-HARQ过程中的至少一者的装置。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的装置。
55.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0或DCI格式4来确定TTI集束大小、传输块大小TBS确定方案和冗余版本RV确定方案中的至少一者的装置。
56.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TTI集束参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是否在TTI集束中复用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信息的装置。
CN201380015392.2A 2012-03-23 2013-03-18 用于发信令通知和确定传输时间区间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4205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14916P 2012-03-23 2012-03-23
US61/614,916 2012-03-23
US13/804,307 US9295056B2 (en) 2012-03-23 2013-03-14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and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parameters
US13/804,307 2013-03-14
PCT/US2013/032775 WO2013142410A2 (en) 2012-03-23 2013-03-18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and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paramet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708A CN104205708A (zh) 2014-12-10
CN104205708B true CN104205708B (zh) 2017-11-07

Family

ID=49211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5392.2A Active CN104205708B (zh) 2012-03-23 2013-03-18 用于发信令通知和确定传输时间区间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9295056B2 (zh)
EP (1) EP2828998B1 (zh)
CN (1) CN104205708B (zh)
DK (1) DK2828998T3 (zh)
ES (1) ES2937149T3 (zh)
FI (1) FI2828998T3 (zh)
HU (1) HUE061203T2 (zh)
IN (1) IN2014MN01898A (zh)
PL (1) PL2828998T3 (zh)
PT (1) PT2828998T (zh)
SI (1) SI2828998T1 (zh)
WO (1) WO201314241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6493B (zh) * 2012-06-19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1941996B1 (ko) * 2012-10-31 2019-01-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모바일 디바이스
GB2507529A (en) * 2012-11-02 2014-05-07 Sony Corp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GB2507528A (en) * 2012-11-02 2014-05-07 Sony Corp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140328260A1 (en) * 2013-02-26 2014-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duling over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EP2836044A1 (en) * 2013-08-08 2015-02-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ynamic scheduling for subframe bundling
US9451631B2 (en) * 2013-08-14 2016-09-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KR20160045820A (ko) * 2013-08-23 2016-04-2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서비스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및 기지국
WO2015050417A1 (ko) * 2013-10-06 2015-04-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51486A1 (en) * 2013-10-07 2015-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ch msg3 timeline design in eimta
US20150109997A1 (en) * 2013-10-21 2015-04-23 Alexander Sirotki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rfacing between a cellular manager and a wlan access device
WO2015060564A1 (ko) * 2013-10-24 2015-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tc 기기와의 상향링크/하향링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WO2015062099A1 (zh) * 2013-11-01 2015-05-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VoIP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10086526B (zh) * 2013-12-03 2022-03-0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mtc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的方法和设备
US9621310B2 (en) 2013-12-23 2017-04-11 Apple Inc. TTI bundling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
JP6443890B2 (ja) * 2014-01-31 2018-12-2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US9986556B1 (en) 2014-04-29 2018-05-29 Sprint Spectrum L.P. Enhanced TTI bundling in TDD mode
US9596071B1 (en) * 2014-05-05 2017-03-14 Sprint Spectrum L.P. Enhanced TTI bundling in FDD mode
US9408104B1 (en) 2014-06-05 2016-08-02 Sprint Spectrum L.P. Contro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redicted impact of data bundling
US9253681B1 (en) 2014-06-18 2016-02-02 Sprint Spectrum L.P.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for TTI bundling
US10194462B2 (en) 2014-07-11 2019-01-29 Apple Inc.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link-budget-limited devices
US9949257B2 (en) * 2014-07-18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UEs under coverage enhancement
US9345028B1 (en) * 2014-07-30 2016-05-17 Sprint Spectrum L.P. TTI bundling based on communication type
CN104468030B (zh) * 2014-08-26 2018-06-0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US20170290008A1 (en) * 2014-09-08 2017-10-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Durations
US10791546B2 (en) * 2014-11-07 2020-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CCH for MTC devices
WO2016114626A1 (ko) * 2015-01-16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계타입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공용 제어 메시지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249870B1 (en) * 2015-01-23 2020-10-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ignal by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54424B2 (en) * 2015-01-30 2018-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SI measurement under coverage enhancements in LTE
US10750494B2 (en) * 2015-03-31 2020-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dynamic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scheduling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KR102368198B1 (ko) * 2015-05-13 2022-02-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7534971B (zh) * 2015-05-15 2020-07-10 诸暨市元畅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部 一种频率资源确定方法和装置
EP3304786B1 (en) * 2015-05-25 2019-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bundle sizes
US9999039B2 (en) * 2015-07-23 2018-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US10091117B2 (en) * 2015-07-24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rate matching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s
US10172155B2 (en) * 2015-07-29 2019-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undl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for 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US10477572B2 (en) * 2015-08-14 2019-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iterated downlink grant design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grant support in ECC
US10498493B2 (en) * 2015-09-24 2019-1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TE HARQ feedback for configured uplink grants
US9622242B1 (en) 2015-12-07 2017-04-11 Sprint Spectrum L.P. Beam forming based redundancy selection
US11234218B2 (en) * 2016-01-25 2022-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scriptor channel designs for uplink channels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EP3404984B1 (en) * 2016-02-03 2021-04-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e
EP3203671B1 (en) * 2016-02-05 2020-05-27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US10447459B2 (en) * 2016-03-10 2019-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D-FDD communication having improved peak data rates
US20170339676A1 (en) * 2016-05-20 2017-11-23 Apple Inc. Dynamic Frame Structure for an Enhanced Cellular Network
WO2018003913A1 (ja) * 2016-06-30 2018-0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278167B2 (en) * 2016-08-12 2019-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for low latency applications
EP3515146B1 (en) * 2016-09-14 2023-06-21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WO2018060473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ed uci transmission scheme
CN108023666B (zh) 2016-11-03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966235B2 (en) * 2016-11-04 2021-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in sub-subframe operation
CN108270527A (zh) * 2017-01-04 2018-07-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856288B2 (en) * 2017-02-10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evel slot bundling design
WO2018174680A1 (ko) * 2017-03-24 2018-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602905A4 (en) * 2017-03-24 2020-11-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DICATION OF A PART OF A TIME INTERVAL
US11910388B2 (en) * 2017-03-24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574309B2 (en) 2017-04-14 202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L270884B2 (en) 2017-06-07 2023-10-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246154B2 (en) * 2017-09-07 2022-02-0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onfigured grant and dynamic grant transmission
US11831436B2 (en) * 2017-09-28 2023-11-2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HARQ feedback for grant-free transmission
US10856300B2 (en) * 2017-10-17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TTI rank control within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for downlink comp
US10904898B2 (en) * 2017-11-16 2021-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slot scheduling with repetitive transmission of a transport block with different redundancy versions
US10652893B2 (en) * 2017-11-17 2020-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determination during a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CN111466091B (zh) * 2017-12-13 2023-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信道的软组合
US11115242B2 (en) * 2018-04-13 2021-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multi-beam operation
US20190349917A1 (en) * 2018-05-11 2019-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s in new radio
US11690070B2 (en) * 2019-06-07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aware grant signaling and processing
US11528730B2 (en) * 2019-06-28 2022-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grant scheduling
CN112187401B (zh) * 2019-07-03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时间单元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993264B1 (en) * 2019-10-15 2021-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in multiple transmit-receive point (TRP) scenarios
US11792802B2 (en) * 2020-01-10 2023-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hared channel feedback piggybacking
CN113597014B (zh) * 2020-04-30 2024-04-1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467A (zh) * 2008-09-19 2010-03-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具有tti绑定的半静态调度的多周期模式
CN102138296A (zh) * 2008-07-10 2011-07-2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具有测量间隙的上行链路传输时间间隔绑定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82303A1 (en) * 2007-12-20 2009-07-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scheduled retransmission for initial establishment
US9172509B2 (en) * 2008-04-11 2015-10-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in the uplink
US8526397B2 (en) * 2008-04-24 2013-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TI bundling indication to non-serving base station
US8873522B2 (en) 2008-08-11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ssing measurement gap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88535B2 (en) 2008-11-04 2013-07-16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allocat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for an aperiodic data packe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83923A1 (en) 2008-12-30 2011-11-02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distinguish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0085908A1 (zh) 2009-02-01 2010-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和网络接入设备
MX2012003399A (es) 2009-09-30 2012-04-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econfiguracion de conjunto de portadores de componente activo en sistemas inalambricos de portadores multiples.
US8204507B2 (en) * 2010-03-12 2012-06-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upplemental node transmission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8296A (zh) * 2008-07-10 2011-07-2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具有测量间隙的上行链路传输时间间隔绑定
CN101677467A (zh) * 2008-09-19 2010-03-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具有tti绑定的半静态调度的多周期模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2828998T3 (da) 2023-01-30
US9295056B2 (en) 2016-03-22
WO2013142410A3 (en) 2014-01-03
IN2014MN01898A (zh) 2015-07-10
FI2828998T3 (fi) 2023-03-03
US20130250924A1 (en) 2013-09-26
HUE061203T2 (hu) 2023-05-28
EP2828998A2 (en) 2015-01-28
PT2828998T (pt) 2023-02-10
CN104205708A (zh) 2014-12-10
PL2828998T3 (pl) 2023-03-27
EP2828998B1 (en) 2023-01-11
ES2937149T3 (es) 2023-03-24
SI2828998T1 (sl) 2023-07-31
WO2013142410A2 (en)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5708B (zh) 用于发信令通知和确定传输时间区间集束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US9882696B2 (en)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TWI620431B (zh) 以fdd模式操作的網路中支援hd-fdd操作的方法及裝置
CN105409153B (zh) 带有捆绑考量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传输
US104555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JP6271535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1814437B1 (ko)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72795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其方法
TWI410075B (zh) 改善確認收訖/非確認收訖集束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JP5124597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方法
CN111226475B (zh) 触发针对下行链路时隙集的harq-ack反馈
US20170055249A1 (en)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KR102315253B1 (ko) 주파수-분할 듀플렉스 송신 시간 간격 동작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US20180270794A1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Arrangement
CN109196933B (zh) 无线电网络节点、无线设备以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CN110098911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4531734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9838161B2 (en) Bundling HARQ feedback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79273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多个处理时间或多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8028691A1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23542690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の方法
CN102377541B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反馈及其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342301A (zh) 用于urllc传输的资源缩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