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702B - 发射器发起的在线重配置 - Google Patents

发射器发起的在线重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702B
CN104205702B CN201380018426.3A CN201380018426A CN104205702B CN 104205702 B CN104205702 B CN 104205702B CN 201380018426 A CN201380018426 A CN 201380018426A CN 104205702 B CN104205702 B CN 104205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olr
data bit
data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84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5702A (zh
Inventor
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5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5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04M11/062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for speech and oth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由数字用户线(DSL)系统中的第一网络部件(NC)实施的方法包括获取来自控制实体(CE)的在线重配置(OLR)请求,其中所述OLR请求由所述CE基于所述NC和所述DSL系统中的第二NC之间的用户线上的噪声增长生成,以及响应于所述OLR请求,发送消息到所述第二NC中的接收器以请求降低所述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

Description

发射器发起的在线重配置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要求2012年4月19日由卫东递交的发明名称为“发射器发起的在线重配置”的第61/635683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如全文再现一般。
关于由联邦政府赞助
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不适用。
参考缩微胶片附录
不适用。
背景技术
数字用户线(DSL)技术可以为现有用户线上的数字通信提供大量带宽。DSL系统的示例包括由非对称DSL2(ADSL2)、超高速DSL(VDSL)、超高速DSL2(VDSL2)、G.vector以及G.fast等标准定义的DSL系统,G.fast标准未来会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研究组15(SG15)发布。这些宽带接入通信技术可提供数据给包括电视、互联网、IP承载语音(VOIP)电话的三合一业务。
DSL系统中的用户线通常在嘈杂的环境中运行。示例性噪声源包括但不限于串音、脉冲噪声以及射频干扰。此外,噪声的特征经常可随时间而变化。虽然在用户线的初始化期间可能建立了噪声保护机制,但是在工作状态后期噪声保护水平可能会变得不足,这可能导致在接收器末端和重初始化期间发生错误。
在使用中,可配置信噪比(SNR)容限以保护用户线免受噪声的突然增长。SNR容限的使用可被视为速率到达性能和噪声免疫力之间的权衡。例如,假设用户线上一定的传输功率,高SNR容限可带来对时变噪声的高免疫力,但也导致了低数据速率。
在当前的DSL标准中已经定义了在线重配置(OLR)功能(例如比特交换、无缝速率适配(SRA)和紧急速率下降)以响应于改变线状况(例如,噪声水平的上升或下降)来重配置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当前定义的OLR功能可全部由接收器侧发起。此外,接收器侧发起的OLR过程可由SNR测量触发,这有时是一个相对较慢的流程。并且,因为发射器侧需要对接收器侧发送的OLR请求作出响应,所以接收器侧发起的OLR可要求在使用新配置运行前进行双向消息交换。因此,接收器侧发起的OLR对噪声状况改变的响应可能相对较慢,而噪声状况改变可能发生地很快。有时,这个失配可能导致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通信错误。
发明内容
在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由DSL系统中的第一网络部件(NC)实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来自控制实体(CE)的OLR请求,其中所述OLR请求由所述CE基于所述NC和所述DSL系统中的第二NC之间的用户线上的噪声增长生成,以及响应于所述OLR请求,发送消息到所述第二NC中的接收器以请求降低所述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
在另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NC,所述NC包括处理器,用于获取从CE中获取出的OLR请求,其中所述OLR请求由所述CE基于所述NC和第二NC之间的用户线上的噪声增长生成;以及耦合到所述处理器的发射器,所述发射器用于响应于所述OLR请求发送消息到所述第二NC中的接收器以请求降低所述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
在又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由DSL系统中的第一NC实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一个时间段内通过所述第一NC和第二NC之间的用户线接收来自所述DSL系统中的所述第二NC的多个重传请求,基于所述重传请求的数量确定所述用户线上的噪声增长,基于所述噪声增长发送消息到所述第二NC以请求降低所述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使用对应于所述降低的数据速率的比特加载在子载波上加载数据比特,其中加载到所述子载波上的所有数据比特共享一个公共的发射功率谱密度(PSD),以及以所述降低的数据速率发送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第二NC。
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可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和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和详细描述进行的简要描述,其中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示出了DSL系统的参考模型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发射器发起的OLR(TIOLR)方法的实施例。
图3示出了另一TIOLR方法的实施例。
图4示出了网络部件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最初应理解,尽管下文提供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说明性实施方案,但可使用任意数量的当前已知或现有的技术来实施所公开的系统和/或方法。本发明决不应限于下文所说明的所述说明性实施方案、图式和技术,包含本文所说明并描述的示范性设计和实施方案,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以及其均等物的完整范围内修改。
为了克服接收器发起的OLR所带来的潜在问题,一种称为发射器控制的自适应调制(TCAM)的方法使用分层调制来处理时变噪声。分层调制使用加载到子载波上的数据比特上的多个层。例如,如果子载波上加载了10比特,那么这10比特可被分为或结构化为5(或其它数量)层。此外,数据比特的每一层均可使用不同的发射功率谱密度(PSD)。因此,TCAM可要求一种特殊类型的物理层重传请求以匹配比特加载的多层结构。
基于时分双工(TDD)帧期间的重传请求的数量,可修改下一TDD帧的调制的有源层数量。除了分层调制的高复杂度,TCAM可能无法很好地使用网格编码。因此,可能无法获得网格编码带来的净编码增益,这可能导致速率到达性能的下降。
本文公开的是用于发射器发起的OLR(TIOLR)的装置、系统和方法。根据本文宣扬的实施例,当发射侧和接收侧之间的用户线上的噪声状况发生变化时,发射侧可以在不依赖于来自接收侧的任意信噪比(SNR)测量的情况下发起OLR过程。具体而言,触发TIOLR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监控发射侧在给定的时间段期间接收的重传请求,这是因为重传请求中的一个跳跃可指示一次噪声增长。触发TIOLR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由控制实体(CE)发送的并由发射侧获取的OLR请求,这是因为CE可处理用户线上噪声状况的瞬时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开的TIOLR可仅要求从发射侧发送到接收侧的单向消息。因此,与常规的接收器发起的OLR相比,重配置可能相对更快地发生,从而较少或避免通信错误。
图1示出了DSL系统100的参考模型的实施例,发射器发起的OLR的实施例可在DSL系统100中运行。如图1所示,DSL系统100包括接入节点(AN)110和通过用户线120耦合到AN110的用户驻地设备(CPE)130。应理解,DSL系统实际上可包括多个CPE和一个或多个AN,但是为简明起见,本文仅使用了DSL系统的一部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将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实施到较复杂的DSL系统中。
根据所支持的标准,DSL系统100可称为xDSL系统,其中‘x’可表示DSL标准。例如,‘x’代表ADSL2或者ADSL2+系统中的‘A’,或者代表VDSL或者VDSL2系统中的‘V’。当DSL系统100中的收发器位于中心局(CO)或运营商分发点时,该收发器可称为xTU-O(或有时可称为xTU-C)。实际上,只要收发器位于DSL系统或回路(包括CO、交换机或机柜)的运营商端,那么收发器就可称为xTU-O。另一方面,当DSL系统100中的收发器位于用户驻地等远端或用户端时,该收发器可称为xTU-R。例如,如果DSL系统100是一个VDSL2系统,那么CO收发器可称为光网络单元的VDSL2收发器单元(VTU)(VTU-O),CPE收发器可称为远程终端的VTU(VTU-R)。
AN110可驻留在CO、交换机、机柜或分发点或落点中。AN110可包括数字用户线接入复接器(DSLAM)或作为DSLAM的一部分实施。如图1所示,AN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xTU-O,其可表示为xTU-O-n,其中n是1到N之间的整数,并且其中N表示AN110中的xTU-O的数量。出于说明性目的,详细描述了一个xTU-O-1 112作为示例。xTU-O-1 112可包括用于与CPE130进行通信的下行发射器和上行接收器。AN110还可包括交叉连接,以及到宽带网络的物理接口。具体而言,xTU-O-1 112可通过γ-O参照点耦合或连接到层2或以上层(表示为L2+114,且包含数据链路层和其它层)。接着,L2+114可连接到物理层(PHY)116,PHY116通过V接口与宽带网络(未在图1中示出)进行通信。
AN110还可包括通过ε-c参照点耦合到所有xTU-O的CE118。例如,CE118可通过ε-c-1参照点连接到xTU-O-1 112。在使用中,CE118可处理噪声变化(例如,由于新用户线的激活或TDD帧中的符号位置的激活而引起的噪声增长,或由于现有用户线的去激活或TDD帧中的符号位置的去激活而引起的噪声下降)的预测或瞬时信息。例如,一些线状况变化(例如,增加新线)可能在CE118监视的受控环境中,这样CE118可提前预测哪个或哪些线可能需要OLR。并且,CE118可基于其获取出的实时信息(例如CPE130反馈的错误样例)检测任何突然的噪声增长。在上述所有示例中,CE118可获知快于CPE130中的xTU-R132的噪声变化,这依赖于检测噪声变化的SNR测量。在实施例中,CE118可基于其检测出的噪声增长生成OLR请求,并将OLR请求转发到xTU-O-1 112。接着,xTU-O-1112可获得或检索来自CE118的OLR请求以发起OLR过程。请注意,除了穿过CE118以及通过ε-1-n接口,xTU-O-1 112还可直接耦合到AN110中的其它xTU-O。
xTU-O-1 112和CE118均可被视为能够与其它网络部件(NC)进行通信的NC或节点。或者,xTU-O-1 112和CE118可被视为单个NC(例如,如果AN被视为单个NC)的不同部分或模块。虽然xTU-O-1 112和CE118在图1中示为在同一位置,实际上xTU-O-1 112和CE118可位于不同的位置。例如,xTU-O-1 112可驻留在远离CO的DSLAM中,而CE118可驻留在CO中。
AN110可通过运营商侧的U-O接口和用户侧的U-R接口与CPE130进行通信。CPE130有时也可称为终端(NT)。请注意,AN110可与多个CPE通信,因此,在图1中CPE130也标记为CPE-1。CPE130可包括xTU-R132,其可包括用于与xTU-O-1 112进行通信的上行发射器和下行接收器。xTU-R132可通过γ-R参照点耦合或连接到层2或以上层(表示为L2+134,且包含数据链路层和其它层)。接着,L2+134可连接到PHY136,PHY136可通过T/S接口与其它网络部件或设备(未在图1中示出)通信。例如,CPE130可位于用户驻地处并耦合到电话、计算机、电视、其它设备或其组合。CPE130可包括交换机和/或分离器,该交换机和/或分离器可将用户线120(并潜在地将其它用户线)耦合到电话、计算机或电视。PHY116和/或PHY136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层,例如,包括传送协议相关汇聚(TPS-TC)子层、物理媒质特定汇聚(PMS-TC)子层和物理媒介相关(PMD)子层。
用户线120可采取任何形式或由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铜线或光纤)制成。DSL系统100可包括多个用户线120,并且一些用户线可捆绑在捆绑器中。此外,用户线120可以是稳健的管理信道,或者DSL系统100可包括额外的稳健管理信道。稳健的管理信道可携带重要信息,例如配置参数、比特加载设置等等。
本文所描述的发射器或接收器可驻留在任何合适的位置中,例如AN110中、CPE130中或AN110和CPE130之间可能存在的DSLAM中。例如,如果公开的OLR过程涉及上行方向,那么发射器可驻留在CPE130中,其对应的接收器可驻留在AN110中。否则,如果公开的OLR过程涉及下行方向,那么发射器可驻留在AN110中,其对应的接收器可驻留在CPE130中。
如前所述,在用户数据通过用户线(例如用户线120)从发射侧传输到对应的接收侧期间,用户线上的噪声水平可能随时改变,这可能可以预测,也可能无法预测。在实施例中,当用户线上的噪声突然增长时,发射侧可迅速观察或发现这种变化并立即进行TIOLR以切换到下降的比特加载,这可帮助减少或避免通信错误。可能存在多种触发TIOLR过程的方法或方式。
在第一方法中,TIOLR过程可由发射侧自主触发。例如,噪声的突然增长可能导致传输期间丢失更多的用户数据,或者当接收侧接收用户数据时,用户数据被错误地呈现。因此,接收侧可能将更多的重传请求发回到发射器,这导致发射侧接收的重传请求的数量上的跳跃。应理解,发射侧和接收侧均可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处理器,因此,发射侧和接收侧都可能能够发送、接收和处理数据。
在第一方法中,发射侧可观察在给定的时间段期间(例如,至少一个TDD帧期间)从接收侧发送的重传请求的数量以确定噪声是否突然增长。第一方法假设一对发射和接收侧中有通用PHY重传功能。请注意,本文可使用任何类型的PHY重传请求,这与TCAM不同,因为TCAM要求特殊类型的重传请求以与其多层结构相符。而且,在不需要任何层次结构的情况下,发射侧可使用比特加载在(作为一组子载波中的一个示例的)子载波上加载数据比特,该比特加载对应于下降的数据速率,并且加载到子载波上的所有数据比特可共享一个公共发射PSD。
在第二方法中,TIOLR过程可由来自CE(例如CE118)的OLR请求触发。回想到CE可处理用户线上的任何噪声变化的在先、瞬时或相对快速的信息,并且可基于实时信息(例如来自接收侧的错误样例反馈)检测任何突然的噪声增长。发现噪声增长后,CE可生成OLR请求,发射侧可获取或提取该OLR请求。作为响应,发射侧可通过发送消息到接收侧以请求降低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来发起OLR过程。在第二方法中,加载到子载波上的数据比特可具有一层(即,同等对待所有比特)或多层结构,例如在TCAM中使用的结构。
与接收器发起的OLR过程相比,由第一方法或第二方法触发的TIOLR不依赖于接收侧发送的SNR测量。因此,噪声水平变化之后,OLR可以相对快速地被发起,这可减少或消除通信错误。
发射侧发起OLR之后,从发射侧到接收侧的数据速率将被降低。在OLR过程中可指定降低的数据速率和关于何时切换到新配置的时间。在实施例中,可定义表示为Δb的配置参数以确定每子载波的比特加载中的下降。对于全范围中所有使用的子载波或预定义的子载波组内所有使用的子载波,参数Δb可相同。例如,在表示为k的子载波组中,如果Δb(k)≤0,那么表示子载波组k未启用用于执行TIOLR的TIOLR功能;否则,表示启用了TIOLR功能。对于子载波组k中所有使用的子载波,可应用相同的bi(表示加载到子载波的若干比特)下降Δb(k)。具体而言,新bi’=bi–Δb(k)。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新bi’值以小于2的值结束,那么可将其设置为0。在这种情况下,TIOLR中不会创建1比特加载。此外,如果bi’的结果包含1比特星座点的奇数,并且启用了网格编码,那么最后1比特星座可设置为bi’=0,最后1比特星座可根据重排序的音调排序表确定。
可使用多种方法存储和传送参数Δb。在第一示例中,发射侧和接收侧均可例如在系统初始化期间预确定并预存储Δb,以指示在噪声增长的事件中待减少的每子载波的比特数量。因此,当在工作状态期间噪声发生变化时,发射和接收侧都已经具有Δb,这允许它们立即对操作变化作出反应。
在第二示例中,参数Δb可通过先前描述的稳健管理信道在发射和接收侧之间发送。Δb可以稳健地在各个时间间隔的开始处发送,Δb可以在这些时间间隔中(例如,同步符号中,该同步符号可位于各个超级帧的开始或结束处)修改。当接收侧接收到TIOLR消息时,接收侧可计算受影响的PMD子层参数和PMS-TC子层参数,并且切换到新配置。此外,完成TIOLR过程之后,接收侧还可进行其它OLR过程,例如发起标准的SRA过程以更新一个或多个表示为gi的精细增益。
在某实施例中,在切换到新配置之前,TIOLR可仅要求单向消息交换。例如,发射器可发送请求给接收器以降低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数据速率,该请求可指定切换时间。因此,在发生重配置之前,接收器不需要对发射器作出响应或反馈。与要求双向消息交换的当前OLR相比,单向消息交换可带来对噪声状况的快速反应,从而减少或避免错误和再训练。请注意,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当发射器位于CPE中,接收器位于CO中,且TIOLR由CO中的CE触发时,TIOLR可能仍然需要双向消息交换。
虽然本文中的大部分TIOLR描述假设了噪声增长,但是应理解,当噪声下降时,可实施类似的TIOLR方案以例如通过增加每子载波的比特加载来提高用户线的数据速率。此外,执行TIOLR过程以稳定用户线之后,如果稍后噪声状况有所改善,那么可执行标准的SRA过程以提高数据速率。应理解,本文公开的TIOLR方案可独立于前向纠错(FEC)编码的选择,FEC编码可使用级联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码、网格码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因此,可保存FEC可获得的任何净编码增益。
通过使用TIOLR,在不提高错误率的情况下以下降的SNR容限或者甚至是零SNR容限运行是可行的。下降的或零SNR容限可产生具有相同发射PSD的较高的可实现的数据速率。例如,6分贝(dB)的SNR容限可大概对应频谱效率中每秒每赫兹(/s/Hz)2比特的代价。例如,通过100Mega Hz(MHz)的带宽,该代价可对应聚合数据速率中多达200兆比特每秒(Mb/s)。由于TIOLR的改变噪声水平的及时响应,SNR容限的这种下降是可行的。
图2示出了由发射侧自主触发的TIOLR方法200的实施例。假设第一NC和第二NC,第一NC是发射侧,第二NC是接收侧。例如,使用DSL系统100的上下文,在下行方向,第一NC可为xTU-O-1 112,第二NC可为xTU-R 132。在上行方向,第一NC可为xTU-R 132,第二NC可为xTU-O-1 112。方法200可始于步骤202,在步骤202中,方法200可在第一和第二NC之间的通信信道的初始化期间将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存储在第一和第二NC中。
在步骤210,在预确定的时间段期间,第一NC可通过第一和第二NC之间的用户线接收来自第二NC的多个重传请求。预确定的时间段可以为例如一个或多个TDD帧的时长。在步骤220,方法200可基于重传请求的数量确定用户线上的噪声增长。在实施例中,该确定包括将重传请求的数量与预确定的阈值进行比较,预确定的阈值可为依赖于实施方式的任何合适的数量(例如,该数量指示增长的噪声不是脉冲噪声)。在步骤230,方法200可基于噪声增长发送请求到第二NC以降低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在步骤240,方法200可使用对应于下降的数据速率的比特加载在子载波上加载数据比特。在步骤250,方法200可以以下降的数据速率发送数据比特到第二NC。请注意,在发送数据比特到第二NC之前,步骤230中发送的请求不要求第二NC的响应。
请注意,方法200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修改。例如,在步骤202,第一NC可在数据传输之前通过稳健的管理信道发送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到第二NC。又例如,方法200还可包括在发送数据比特到第二NC之前或在发送数据比特到第二NC时降低数据比特的SNR容限的步骤。
图3示出了由来自CE的OLR请求触发的TIOLR方法300的实施例。与方法200类似,方法300也假设了第一和第二NC。方法300可始于步骤310,在步骤310中,方法300可在第一和第二NC之间的通信信道的初始化期间将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存储在第一和第二NC中。在步骤320,方法300可获取来自AN中的CE的OLR请求,其中该OLR请求由CE基于NC和DSL系统中的第二NC之间的用户线上的噪声增长生成。CE可不依赖于第二NC进行的任何信噪比(SNR)测量来预测或观察噪声增长。从CE中获取出的OLR请求可为任何形式,只要其包括必需的供发射侧开始OLR的指令。此外,获取可在本地(例如,位于AN中的CE和第一NC)或远程(例如,位于不同地点的CE和第一NC)进行。
在步骤330,方法300可响应于OLR请求而发送消息到第二NC中的接收器以请求降低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在步骤340,方法300可根据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使用比特加载在一组子载波上加载数据比特。在步骤350,方法300可以以下降的数据速率发送数据比特到第二NC。请注意,在发送数据比特到第二NC之前,步骤330中发送的消息不要求第二NC的响应。
请注意,方法300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修改。例如,在步骤310,第一NC可在数据传输之前通过稳健的管理信道发送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到第二NC。又例如,方法300还可包括在发送数据比特到第二NC之前或在发送数据比特到第二NC时降低数据比特的SNR容限的步骤。
图4示出了计算机设备或NC900的实施例,该计算机设备或NC900可以包括例如,网络或系统内的如上所述的收发器(xTU-O或xTU-R)。NC900可以是位于运营商端(例如CO)上的DSL调制解调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多个端口910中的每个端口可连接或耦合到用户线。或者,NC900可位于CPE等用户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仅有一个端口910耦合到一个用户线。发射器(Tx)/接收器(Rx)单元912可耦合到每个端口910,并且用于发送数据到其它DSL调制解调器或网络单元,或者接收来自其它DSL调制解调器或网络单元的数据。例如,Tx/Rx912可包括模数转换器(ADC)、滤波器、放大器和/或数模转换器(DAC)。
耦合到多个Tx/Rx单元912的逻辑单元或处理器920可用于处理数据并确定将数据发送到哪个DSL调制解调器或网络单元。处理器920可以实施为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芯片、核(例如,多核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存储器940可耦合到处理器920并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
由于NC900可以为两个网络单元或源之间的中介,所以NC900可处理数据并将数据从一个源转发到另一个源。因此,NC900还可包括第二多个端口930,第二多个端口930耦合到第二多个Tx/Rx单元932并用于发送数据到其它网络单元或接收来自其它网络单元的数据。处理器920可以用于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任意方案/方法,例如TIOLR方法200和TIOLR方法300。
存储器940可以为任何合适类型的存储器或存储器的组合。例如,存储器940可包括辅助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辅助存储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磁盘驱动器或磁带驱动器组成,用于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且如果RAM的大小不足以保存所有工作数据,那么辅助存储器还用作溢流数据存储设备。辅助存储器可用于存储程序,当选择执行这些程序时,所述程序将加载到RAM中。ROM用于存储在程序执行期间读取的指令以及可能读取的数据。ROM是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其存储容量相对于辅助存储器的较大存储容量而言通常较小。RAM用于存储易失性数据,并且还可能用于存储指令。对ROM和RAM二者的存取通常比对辅助存储器的存取快。
应理解,通过将可执行指令编程和/或加载至NC900,处理器920和存储器940中的至少之一被改变,将NC900的一部分转换成特定机器或装置(例如,具有本发明所宣扬的功能的AN或CPE)。可执行指令可存储于存储器940上,并加载到处理器920中用于执行。加载可执行软件至计算机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公知设计规则转换成硬件实施,这在电力工程和软件工程领域是很基础的。决定使用软件还是硬件来实施一个概念通常取决于对设计稳定性及待生产的单元数量的考虑,而不是从软件领域转换至硬件领域中所涉及的任何问题。一般来说,经常变动的设计更适于在软件中实施,因为重新编写硬件实施比重新编写软件设计更为昂贵。通常,稳定及大规模生产的设计更适于在如ASIC这样的硬件中实施,因为运行硬件实施的大规模生产比软件实施更为便宜。设计通常可以以软件形式进行开发和测试,之后通过公知设计规则转变成专用集成电路中等同的硬件实施,该集成电路硬线软件指令。由新ASIC控制的机器是一特定的机器或装置,同样地,编程和/或加载有可执行指令的电脑可视为特定的机器或装置。
本发明公开至少一项实施例,且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所述实施例和/或所述实施例的特征作出的变化、组合和/或修改均在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内。因组合、合并和/或省略所述实施例的特征而得到的替代性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明确陈述数值范围或限制的情况下,应将此类表达范围或限制理解为包含属于明确陈述的范围或限制内的类似量值的迭代范围或限制(例如,从约为1到约为10包含2、3、4等;大于0.10包含0.11、0.12、0.13等)。例如,每当公开具有下限Rl和上限Ru的数值范围时,具体是公开落入所述范围内的任何数字。具体而言,特别公开所述范围内的以下数字:R=Rl+k*(Ru–Rl),其中k是从1%到100%以1%增量递增的变量,即,k是1%、2%、3%、4%、5%……50%、51%、52%……95%、96%、97%、98%、99%或100%。此外,还特此公开了,上文定义的两个R值所定义的任何数值范围。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约”是指随后数字的±10%。相对于权利要求的某一要素,术语“可选择的”使用表示该要素可以是需要的,或者也可以是不需要的,二者均在所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例如“包括”、“包含”和“具有”等较广义的术语,应被理解为用于支持较狭义的术语,例如“由……组成”、“基本上由……组成”、以及“大体上由……组成”等。因此,保护范围不受上文所述的限制,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所述范围包含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标的物的所有等效物。每项和每条权利要求作为进一步公开的内容并入说明书中,且权利要求书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揭示内容中的参考的论述并不是承认其为现有技术,尤其是具有在本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日期之后的公开日期的任何参考。本发明中所引用的所有专利、专利申请案和公开案的揭示内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其提供补充本发明的示例性、程序性或其它细节。
虽然本发明多个具体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也可通过其它多种具体形式体现,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本发明的实例应被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本所给出的细节。例如,各种元件或部件可以在另一系统中组合或合并,或者某些特征可以省略或不实施。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实施例中描述和说明为离散或单独的技术、系统、子系统和方法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进行组合或合并。展示或论述为彼此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的其它项也可以采用电方式、机械方式或其它方式通过某一接口、设备或中间部件间接地耦合或通信。其它变更、替换、更替示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均不脱离此处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由数字用户线(DSL)系统中的第一网络部件(NC)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来自控制实体(CE)的在线重配置(OLR)请求,其中所述OLR请求由所述CE基于所述NC和所述DSL系统中的第二NC之间的用户线上的噪声增长生成;以及
响应于所述OLR请求,发送消息到所述第二NC中的接收器以请求降低所述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
发送所述消息到所述接收器之后,
根据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使用比特加载在一组子载波上加载数据比特;以及
以所述下降的数据速率发送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第二NC;
所述CE不依赖于所述第二NC进行的任何信噪比(SNR)测量来预测或观察所述噪声增长,以及在以所述下降的数据速率发送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第二NC之前,所述消息不要求所述第二NC的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发送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第二NC之前或在发送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第二NC时,降低所述数据比特的信噪比(SNR)容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NC之间的通信信道的初始化期间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存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NC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传输所述数据比特之前通过稳健的管理信道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到所述第二N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C用于:
接收所述消息;
响应于所述消息计算物理媒介相关(PMD)子层参数和物理媒质特定汇聚(PMS-TC)子层参数的数量;
根据所述PMD和PMS-TC参数切换到新配置;以及
使用所述新配置以所述下降的数据速率接收所述数据比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C和所述CE都位于所述DSL系统中的中心局(CO)中,以及所述第二NC位于所述DSL系统中的CPE中。
7.一种网络部件(NC),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
获得从控制实体(CE)中检索出的在线重配置(OLR)请求,其中所述OLR请求由所述CE基于所述NC和第二NC之间的用户线上的噪声增长生成;以及
发射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并且用于:
响应于所述OLR请求,发送消息到所述第二NC中的接收器以请求降低所述用户线上的数据速率;
发送所述消息到所述接收器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使用比特加载在一组子载波上加载数据比特,以及所述发射器还用于以所述下降的数据速率发送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第二NC;
所述CE不依赖于所述第二NC进行的任何信噪比(SNR)测量来预测或观察所述噪声增长,以及在以所述下降的数据速率发送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第二NC之前,所述消息不要求所述第二NC的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NC,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第二NC之前或在发送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第二NC时,降低所述数据比特的信噪比(SNR)容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NC,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耦合到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NC之间的通信信道的初始化期间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存储在所述存储器NC中,其中在所述OLR请求被所述第一NC检索出之前,所述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还存储在所述第二NC中的存储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NC,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在传输所述数据比特之前通过稳健的管理信道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比特加载参数到所述第二NC。
CN201380018426.3A 2012-04-19 2013-04-18 发射器发起的在线重配置 Active CN104205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35683P 2012-04-19 2012-04-19
US61/635,683 2012-04-19
PCT/US2013/037205 WO2013158902A1 (en) 2012-04-19 2013-04-18 Transmitter initiated on-line reconfigu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702A CN104205702A (zh) 2014-12-10
CN104205702B true CN104205702B (zh) 2017-06-13

Family

ID=48289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8426.3A Active CN104205702B (zh) 2012-04-19 2013-04-18 发射器发起的在线重配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06367B2 (zh)
EP (1) EP2832023B1 (zh)
CN (1) CN104205702B (zh)
WO (1) WO20131589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61000A1 (en) * 2012-12-10 2014-06-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Timing offset correction in a tdd vectored system
US9614582B2 (en) * 2013-05-07 2017-04-04 Metanoia 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rate adaptation methods in a vectored G.fast system
EP3011700B1 (en) * 2013-06-18 2019-09-18 Sckipio Technologies S.i Ltd Robust on-line reconfiguration (olr) and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US9485137B2 (en) * 2013-08-21 2016-11-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Online reconfiguration transition synchronization
WO2015143054A1 (en) * 2014-03-18 2015-09-24 Ikano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transmit controlled adaptive modulation in xdsl and g. fast systems
US9912376B2 (en) * 2014-07-15 2018-03-06 Adtran, Inc. Managing crosstalk in vectored transmission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1922A1 (en) * 2005-02-07 2006-08-1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n-line reconfigur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multi-carrier ds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4942A1 (en) 1999-03-12 2004-03-04 Aware, Inc. Method for seamlessly changing power modes in an ADSL system
US8750353B2 (en) * 2006-08-07 2014-06-10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Performance stabilization for multi-carrier DSL
US20090271680A1 (en) * 2006-09-15 2009-10-29 Hironobu Tanigaw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ata frame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7769052B2 (en) * 2007-04-13 2010-08-03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Transient robust channel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9067653A2 (en) * 2007-11-21 2009-05-28 Aware, Inc. Stable low power mode for multicarrier transceivers
US8442131B2 (en) * 2008-01-14 2013-05-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ower reduction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CN101631137B (zh) * 2008-07-15 2012-10-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WO2012096602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rosstalk limitation between modem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1922A1 (en) * 2005-02-07 2006-08-1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n-line reconfigur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multi-carrier ds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32023A1 (en) 2015-02-04
CN104205702A (zh) 2014-12-10
US20130279687A1 (en) 2013-10-24
US9106367B2 (en) 2015-08-11
WO2013158902A1 (en) 2013-10-24
EP2832023B1 (en)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5702B (zh) 发射器发起的在线重配置
US654952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rying power levels in a multicarrier modem
US8270523B2 (en) Crosstalk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 bandwidth-adaptive precoder interface
US8717928B2 (en) Splitterless multicarrier modem
CN102687408B (zh) 一种串音训练方法和网络组件
EP2283639B1 (en) Dynamic transmitter noise level adjustment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systems
EP28582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feedback overhead
JP5758551B2 (ja) 階層型および適応型のマルチキャリアデジタル変復調
KR20060042209A (ko) 채널 조건 모델을 사용하여 비트로딩을 하는 디지털 가입자라인 모뎀
WO2008052485A1 (f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gestion du spectre de fréquences
US20090073868A1 (en)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measuring crosstalk
EP339307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fferentiat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robustness in a multi-tone transceiver
US10284256B2 (en) Nonlinear precoding bit loading method, transmit end, receive end, and system
CN101729094A (zh) 数字用户线中上行功率下调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0111952A1 (en) Optimizing the transmit power spectrum density (psd) of a remotely deployed line to ensure spectral compatibility
JP4126769B2 (ja) 通信装置
Timmers et al. Digital complexity in DSL: An extrapolated historical overview
JP2005102202A (ja) データ信号の品質制御方法、関連する受信機、および関連する送信機
Long et al. Competition stimulates technology advances: experiences from ADSL development in Japan
WO2006013097A1 (en) Data-flow quality control in a ds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