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413A - 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413A
CN104205413A CN201380018816.0A CN201380018816A CN104205413A CN 104205413 A CN104205413 A CN 104205413A CN 201380018816 A CN201380018816 A CN 201380018816A CN 104205413 A CN104205413 A CN 104205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pack
terminal
protective circuit
circui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88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5413B (zh
Inventor
米田晴彦
山上定男
拜野真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5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5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60L58/21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having the same nominal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0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7Volt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9Cur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 H01R11/288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在具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组的电池单元、组装了检测中间电位来进行保护的保护电路的电路单元的组电池中,可容易地进行电池单元中的各引线板的抽头部与电路单元的端子之间的连接。电池单元(10)中,在引线板(101~114)中的上端部分,沿着安装面的左右两侧,按电位顺序设置有抽头部(101a~114a)。电路单元(20)的轴体被埋入电池单元(10)的轴承部,能进行轴支承。组装时,在进行轴支承的同时将最低电位的抽头部(101a)连接至端子部,伴随于使电路单元(20)旋转来安装到安装面上的动作,将已连接至电路单元(20)的端子部的各引线管脚依次连接于对应的抽头部。

Description

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具备多个电池组被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单元和保护电路基板的组电池。
背景技术
用作电动自行车、电动车辆或作业用机器人等的电源的组电池,如专利文献1所示,正在开发具备连接多个单电池而成的电池单元和安装了保护电路的保护电路基板且被收纳于由树脂等组成的壳体内的组电池。
在这种组电池中,大多采用以下构成:具有多个单电池被配置成块状且由电池支架保持的电池单元,多个电池组彼此互相通过引线板而被串联连接,并以高电压进行输出。
再有,在专利文献1示出的组电池中,安装了保护电路用IC的电路基板被收纳于基板支架内,由此构成电路单元。而且,电路单元被配置在电池单元的表面上,且被固定于电池支架。
可是,在串联连接电池组而成的组电池中,在充放电时,保护电路基板中不仅检查被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两端电压,还检查中间电位,并基于此而控制成各电池不会成为过充电或过放电。
为了向保护电路基板输入中间电位,在专利文献1示出的组电池中,保护电路基板IC的各输入端子经由横跨保护电路基板与电池单元的引线而被连接至电池组彼此之间的引线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2777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1-243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制造在保护电路基板中检查中间电压的组电池时,途经以下工序:制作电池单元及保护电路基板,利用引线等,连接保护电路基板的输入端子和电池单元中的表示中间电位的各引线板。
基于该引线的连接工序例如采取以下方法:将各引线的一端部预先连接至保护电路基板侧,将该保护电路基板安装于电池单元,并且将各引线的另一端部与电池单元中对应的引线板的抽头部卡合,由此进行连接。
这样,在利用多个引线来连接电池单元的抽头部与保护电路基板的端子的工序中,需要将引线按电位顺序连接于电池单元中的引线板的抽头部,以使不会向保护电路基板的IC施加高电压。
因此,以多个引线来连接保护电路基板与引线板的工序是通过手动操作完成的,所以很麻烦。
本发明鉴于这种现状,其目的在于,在具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组而构成的电池单元、和检测中间电位来进行保护的保护电路基板的组电池中,可容易进行电池单元中的各引线板的抽头部与保护电路基板的端子之间的连接。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
[1]组电池
本发明涉及的组电池具备:
电池单元,具有由多个单电池构成的电池集合体及被连接于电池集合体中的多个单电池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的多个引线板,在电池单元中,经由多个引线板而串联连接电池组,该电池组是经由多个引线板并联连接单电池而成的;和保护电路基板,被组装在电池集合体的一个表面,其中,各引线板朝着一个表面而引出抽头部,且表现于各抽头部的电位呈在一个方向上以升序或降序排列的状态,在保护电路基板上与电池单元的各抽头部对应地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输入端子,在保护电路基板所存在的表面中的一个方向的端部侧具备轴支承构造,该组电池为各输入端子被电连接到对应的各抽头部的状态。
[2]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
电池单元制作步骤,制作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具有:电池集合体,将多个单电池以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朝横向的状态排列而构成;和多个引线板,被连接于电池集合体中的多个单电池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相望的侧面上,在上述电池单元中,经由多个引线板而串联连接电池组,该电池组是经由多个引线板并联连接单电池而成的;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制作被组装于电池集合体的一个表面的保护电路基板;和安装步骤,将保护电路基板安装到电池集合体的一个表面,在该制造方法中,在通过电池单元制作步骤制作的电池单元中,从各引线板朝着一个表面引出抽头部,且呈表现于各抽头部的电位以升序或降序排列的状态,在通过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制作的保护电路基板中,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各抽头部对应地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输入端子,安装步骤具备:在使保护电路基板与电池单元分离开的状态下在一个方向的端部侧进行轴支承的轴支承子步骤;和通过使轴支承的保护电路基板旋转来进行安装的旋转子步骤,在轴支承子步骤中,连接离轴最近的输入端子和对应的抽头部,在旋转子步骤中,使其余的输入端子与对应的抽头部按电位顺序进行连接。
-发明效果-
[1]本发明的组电池,(a)呈朝着组装有保护电路基板的一个表面从各引线板引出抽头部,且表现于各抽头部的电位在一个方向上以升序或降序排列的状态,(b)保护电路基板上,与电池单元的各抽头部对应地,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输入端子,(c)在保护电路基板所存在的表面中的一个方向的端部侧具备对电池单元与保护电路基板进行轴支承的轴支承构造,(d)呈各输入端子被电连接到对应的各抽头部的状态。
因此,在对该组电池进行组装时,可以一边使保护电路基板绕轴旋转来进行安装,一边将各输入端子从靠近轴的端子起按顺序与对应的引线板的抽头部接触。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组电池,能够将保护电路基板的各输入端子按电位顺序容易地连接至对应的引线板。
上述组电池可以以下这样构成。
在轴支承构造中,利用沿着一个表面并与一个方向正交的轴对电池单元与保护电路基板进行轴支承。
多个输入端子中设有连接了引线管脚的输入端子,也可以经由引线管脚而将输入端子电连接于对应的抽头部。
在此,也可以在与引线管脚对应的抽头部形成能插入引线管脚的缺口。
由此,伴随于保护电路基板的安装,将各引线管脚嵌入对应的抽头部的缺口,可以使引线管脚与抽头部的连接牢固。
再有,将设置于抽头部的缺口形成为从一个表面侧朝向单电池侧而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
由此,将引线管脚诱入并插入缺口内,插入后利用缺口夹持引线管脚,从而可以牢固地进行连接。
在电池单元中设置保持电池集合体的电池支架,在保护电路基板安装保持该基板的基板支架,在基板支架上设置轴体,在电池支架上设置能旋转地支承轴体的轴承,由此可容易地实现上述的轴支承。
在此,也可以在基板支架形成对引线管脚与对应的抽头部接触的位置进行规定的肋部。
电池集合体也可设为以下构成:将多个单电池以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朝着横向的状态排列构成,多个引线板配置于电池集合体中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相望的侧面上,经由多个引线板串联连接电池组,该电池组以相同数目为单位经由多个引线板并联连接单电池而成。而且,也可使电池集合体的安装保护电路基板的表面与上述侧面相邻,保护电路基板输入表现于各引线板的电位,并通过保护电路来进行电池电路的保护。
构成电池集合体的多个单电池中,可以存在属于正极端子朝着第1侧面的第1小组的单电池、及属于负极端子朝着第1侧面的第2小组的单电池,多个引线板被分开配置于电池集合体中的第1侧面及与该第1侧面对置的第2侧面上,安装保护电路基板的表面在第1侧面与第2侧面之间与两侧面相邻。
该情况下,从多个引线板分别延伸出的抽头部沿着一个表面部的两侧边缘按电位顺序排列于一个方向上,在保护电路基板中,也可以与电池单元的各抽头部对应地将多个输入端子沿着两侧面排列设置在一个方向上。
再有,将多个引线板分开配置于对置的第1侧面与第2侧面,在两侧面之间的一个表面组装保护电路基板,因此可以使组电池更紧凑。
在此,也可设为以下构成:属于第1小组的单电池被分为相等的单电池数的N(N为1以上的整数)个电池组,属于第2小组的单电池被分为相同的单电池数的N+1个电池组,在第1侧面中,属于第2小组的最低电位的电池组的负极端子与1个引线板连接,并且属于第1小组的N个电池组的正极端子与属于第2小组的N个电池组的负极端子通过每个电池组共用的引线板而被连接,在电池集合体中的与第1侧面对置的第2侧面中,最高电位的电池组的正极端子与1个引线板连接,并且属于第1小组的N个电池组的正极端子与属于第2小组的N个电池组的负极端子通过每个电池组共用的引线板而被连接。
[2]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备:
电池单元制作步骤,制作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具有由多个单电池构成的电池集合体、及被连接于电池集合体中的多个单电池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的多个引线板,在电池单元中,经由多个引线板而串联连接电池组,该电池组是经由多个引线板并联连接单电池而成的;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制作被组装于电池集合体的一个表面的保护电路基板;和安装步骤,将保护电路基板安装到电池集合体的一个表面,在该制造方法中,在通过电池单元制作步骤制作的电池单元中,从各引线板朝着一个表面引出抽头部,且呈表现于各抽头部的电位以升序或降序排列的状态,通过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制作的保护电路基板中,与电池单元的各抽头部对应地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输入端子,安装步骤具备:在使保护电路基板与电池单元分离开的状态下在一个方向的端部侧进行轴支承的轴支承子步骤;和通过使轴支承的保护电路基板旋转而进行安装的旋转子步骤,在轴支承子步骤中,连接离轴最近的输入端子与对应的抽头部,在旋转子步骤中,使其余的输入端子与对应的抽头部按电位顺序连接。
因此,根据该制法,在安装步骤中可以伴随于使被轴支承的保护电路基板旋转,将保护电路基板的各输入端子按电位顺序连接于对应的抽头部。
在上述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如下这样。
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中,进一步在除了离轴最近的输入端子以外的各输入端子上使连接部件延伸而出,在旋转子步骤中,使已被连接至各输入端子的连接部件与对应的抽头部按电位顺序连接。
在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中,被连接至输入端子的连接部件包含有引线管脚,在电池单元制作步骤所采用的引线板的抽头部形成与引线管脚对应的缺口,在旋转子步骤中,伴随于保护电路基板的旋转,将对应的引线管脚嵌入各抽头部的缺口,由此进行电连接。
由此,可以使得引线管脚与抽头部的连接牢固。
在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中,在已安装了电子部件的基板上安装保持该基板的基板支架,在该基板支架设置轴体,在电池单元制作步骤中,采用保持多个电池组的电池支架来制作电池单元,并在该电池支架设置轴承。
这样一来,在轴支承子步骤中,可以将基板支架的轴体嵌入电池支架的轴承中来进行轴支承。
如果将电池单元制作步骤中形成于电池支架的轴承作成成周面的一部分被开放的形状,则在轴支承子步骤中可以从轴承的被开放的部分将轴体嵌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芯包(core pack)1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芯包1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芯包1所包含的电池单元10的外观立体图。
图4(a)、(b)是对电池集合体30所包含的单电池3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表示电路单元20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电池单元10及电路单元20中的各部分连接的图。
图7(a)、(b)是轴承部52的放大图,(c)、(d)是轴承部53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使电池单元10对电路单元20进行轴支承的工序的图。
图9(a)~(d)是表示将电路单元20安装于电池单元10的工序的图。
图10(a)是表示伴随于电路单元20的安装而将引线管脚顺序地连接至抽头部的情况的侧视图,(b)是其说明图。
图11(a)是表示使引线管脚按顺序与抽头部接触的情况的立体图,(b)是其说明图。
图12(a)是从上方观察到电路单元20中的引线管脚203、205附近的放大俯视图,(b)、(c)是从后方观察到引线管脚203附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其中,以下所示的具体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构成及其构成所能达成的作用/效果而进行说明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具体例。
[实施方式]
1.组电池的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组电池的芯包1的外观立体图。该组电池构成为芯包1被收纳于外装壳体(未图示)内,且被用作电动自行车的电源。
图2是芯包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电池单元10的外观立体图。
芯包1由电池单元10和被安装于电池单元10的电路单元20构成。
电池单元10具备将多个单电池3配置成块状(大致三角柱状)而成的电池集合体30。该电池集合体30成为以下的连接方式:在其表面中,通过沿着各单电池3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面向的侧面(左右的三角形状的侧面部分)而配置的多个引线板101~114,将多个电池组31A~31M互相串联连接。
电路单元20将基板支架21安装于保护电路基板22上而成。电路单元20是平板状,被安装组装于电池单元10中的安装面11(参照图3)。该安装面11在电池集合体30的表面中与配置有多个引线板101~114的侧板部120的外表面及侧板部130的外表面相邻。再有,安装面11沿着X-Y面,侧板部120、130的外表面沿着X-Z面,因此是设置成相互正交的对接的面。
这样,芯包1将电路单元20组装到电池单元10中配置有引线板101~114的两侧面之间的安装面11上,由此成为整体紧凑的构成。
向电路单元20组装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输入作为最低电位的引线板101的电位、以及与来自引线板101的电池组的串联数目相应地表现于引线板102~113的中间电位,并基于所输入的各电位,对电池单元10进行保护。
为了便于说明,将电池单元10中的安装面11的长边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图中,将箭头X作为后方向)、将安装面11的短边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图中,将箭头Y作为左方向)、将垂直于安装面11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图中,将箭头Z作为上方向)。
2.电池单元10
如图2所示,电池单元10所包含的多个(52个)单电池3堆叠成:各单电池3的筒轴在沿着左右方向的状态下被并行地排列,整体成为块状(三角柱状),由此形成电池集合体30。
各单电池3是圆筒形的二次电池,左右的端部具有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在此,作为单电池3而采用锂离子电池。
这样,配置多个单电池3而成的电池集合体30从右方及左方埋入一对电池支架部件12、13,保持该配置状态。电池支架部件12、13是将树脂成形的成型品。
电池支架部件12包括覆盖电池集合体30的整个右面的三角形状的侧板部120、及覆盖各单电池3的右半部分的外周面的周面覆盖部121,周面覆盖部121被设置成从侧板部120朝左方向突出。
电池支架部件13也包括覆盖电池集合体30的整个左面的三角形状的侧板部130、及覆盖各单电池3的左半部分的外周面的周面覆盖部131,周面覆盖部131被设置成从侧板部130朝右方向突出。
电池支架部件12和电池支架部件13在将周面覆盖部121的前端与周面覆盖部131的前端对接的状态下被结合,稳定地保持着电池集合体30的各单电池3。
引线板101~114被分开配置于电池集合体30的左右侧面上,即侧板部120的外表面上和侧板部130的外表面上,安装电路单元20的安装面11是与侧板部120的外表面及侧板部130的外表面正交的平面(X-Y面),且是与电路单元20同等的长方形。而且,在安装面11的左右两侧,沿着前后方向(X方向)延伸的各边与侧板部120及侧板部130的上边缘相邻。
在安装面11上,排列于电池集合体30的表面的单电池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及周面覆盖部121、131的一部分露出,由此可将电路单元20稳定地安装在安装面11上。
图4是对电池集合体30所包含的单电池3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的图,(a)是从右侧面观察到的图、(b)是从左侧面观察到的图。图中,以实线表示电池组31A、31B、31C、...31M,以虚线表示引线板101~114。
在此,说明并联连接四个单电池3来构成一个电池组的情况。
电池集合体30所包含的多个单电池3被分为:正极端子朝右的第1小组和负极端子朝右的第2小组。而且,属于第1小组的单电池3被分为N个电池组,属于第2小组的单电池被分为(N+1)个电池组。
如图4(a)、(b)所示,构成电池集合体30的单电池的个数为52个,被分为13个电池组31A、31B、31C、...31M(N的值为6)。
其中,属于第1小组的N个(六个)电池组31B、31D、31F、31H、31J、31L中,各单电池3的正极端子朝右、负极端子朝左。
另一方面,属于第2小组的N+1个(7个)电池组31A、31C、31E、31G、31I、31K、31M中,各单电池3的正极端子朝左、负极端子朝右。
如图2、3、图4(a)所示,引线板101~114之中,引线板101,103、105、107、109、111、113排列在电池集合体30的右侧面(侧板部120的外表面)上,引线板102、104、106、108、110、112、114排列在电池集合体30的左侧面(侧板部130的外表面)上。
并且,在电池集合体30的右侧面,通过引线板101而连接最低电位的电池组31A的负极端子。并且,对于其余的12个电池组31B~31M而言,通过每个电池组公共的引线板103、105、107、109、111、113来连接属于第1小组的六个电池组31B、31D、31F、31H、31J、31L的正极端子和属于第2小组的六个电池组31C、31E、31G、31I、31K、31M的负极端子。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电池集合体30的左侧面,通过引线板114而连接最高电位的电池组31M的正极端子。而且,对于其余的12个电池组31A~31L而言,通过每个电池组共同的引线板102、104、106、108、110、112而连接属于第1小组的六个电池组31B、31D、31F、31H、31J、31L的负极端子和属于第2小组的六个电池组31A、31C、31E、31G、31I、31K的正极端子。
在侧板部120及侧板部130中,各单电池3的端子相望的位置处开设有窗部,经过各窗部,引线板101~114被焊接于各单电池3的端子。
这样,通过在电池集合体30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开配置引线板101~114,从而成为将并联连接四个单电池而成的电池组31A、31B、31C、...31M串联连接成13组的连接方式(4并联13串联)。
在位于电池单元10的右前端的最低电位的引线板101的上部设置有抽头部101a,在位于电池单元10的左后端的最高电位的引线板114的上部设置有抽头部114a。
对电池单元10的充放电是经由该抽头部101a及抽头部114a来进行的。
再有,在各引线板102~113中的上端部分设置有输出中间电位的抽头部102a~113a。抽头部101a及抽头部103a、105a、107a、109a、111a、113a沿着安装面11的右侧(即电池集合体30的右面与安装面11的边界)而排列在X方向上,抽头部102a、104a、106a、108a、110a、112a及抽头部114a沿着安装面11的左侧、即电池集合体30的左面与安装面11的边界而排列在X方向上。
观察这些抽头部101a~114a的整体性的前后方向的排列顺序可知,如图3所示,排列于右侧的抽头部和排列于左侧的抽头部被交替地排列,从前方开始按抽头部101a、102a、103a、104a、...113a、114a的顺序排列。
抽头部102a~113a比安装面11更向上方突出。另外,抽头部102a~113a从安装面11突出的高度被设定成从前方向后方变小(参照图10(a))。
电池支架部件12的侧板部120在不存在抽头部103a、105a、107a、109a、111a、113a的部位,比安装面11更向上方延伸而出,由此形成隔板部71~76。各抽头部105a、107a、109a、111a、113a位于隔板部71~76相互相邻的其间。
同样,电池支架部件13的侧板部130也在不存在抽头部102a、104a、106a、108a、110a、112a的部位,比安装面11更向上方延伸而出,由此形成隔板部81~87。各抽头部104a~112a位于隔板部81~87彼此相互相邻的其间。
电路单元20在被埋入排列在安装面11的右侧的隔板部71~76与排列在左侧的隔板部81~87之间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安装面11上(参照图8)。
而且,若电路单元20被安装于安装面11上,则抽头部101a~114a成为沿着电路单元20的左右两侧配置的状态。
3.电路单元20的构成
图5是表示电路单元20的构成的立体图。
电路单元20构成为在盘状基板支架21之中收纳保护电路基板22。保护电路基板22是前后方向(X方向)长的长方形,基板支架21具有搭载保护电路基板22的长方形的底板部、和包围保护电路基板22的周围的右侧壁部21a、左侧壁部21b、前侧壁部21c、后侧壁部21d。基板支架21是将树脂成形的成型品。
如图1、5所示,作为电力用端子,在保护电路基板22上,在右前端部设置低电位侧(负极侧)的端子部26,并在左后端部设置高电位侧(正极侧)的端子部27。再有,在保护电路基板22的后端部安装着电力用连接器25。
如图6所示,在保护电路基板22中,端子部26、27经由电力用布线28等而与连接器25连接。另外,连接器25从外装壳体的开口窗向外露出。
再有,在保护电路基板22上,为了形成对电池单元10中的中间电位进行检测并控制电池单元10的充放电的电路,安装保护IC23、开关元件24a、24b等构成保护电路的各种电子部件。
图1、5中,虽然省略了电路单元20中的电子部件的图示,但在图6中与电池单元10及电路单元20的布线一起表示了保护IC23、开关元件24a、24b等。
如图6所示,从电池单元10的引线板101~114向保护IC23输入表现于各引线板的电位。
因此,在保护电路基板22上,沿着在其前后方向上伸长的边22a、22b,作为输入中间电位的端子的端子部252~263与上述电池单元10的抽头部102a~113a对应地排列在保护IC23上。
具体是,沿着保护电路基板22的右边22a,从前方开始顺序地排列设置电力用端子部26及中间电位用端子部253、255、257、259、261、263,沿着保护电路基板22的左边22b,从前方开始顺序地排列设置中间电位用的端子部252、254、256、258、260、262及电力用端子部27。
如图6所示,中间电位用的各端子部252~263与引线管脚202~213连接,经由引线管脚202~213而从电池单元10向保护IC23输入中间电位。再有,端子部26、27也与抽头部101a、114a连接并输入其电位。
保护IC23在充放电时基于所输入的各电位来检查各电池组31A~31M的电压,由此控制充放电的电流。例如,在充电时,在任一电池组的电压超过上限时,将开关元件24a断开来停止充电。还有,在任一电池组的电压低于下限时,将开关元件24b断开来切断放电电流。
另外,如后所述,在保护电路基板22中,在中间电位用的各端子部252~263形成有孔,各引线管脚202~213在一部分被埋入该孔中的状态下被焊接。
也可以向基板支架21之中浇灌树脂来将各引线管脚202~213的下部埋入。作为浇灌树脂,例如可以采用硅系树脂材料、环氧系树脂材料或者聚氨酯系树脂材料等。
再有,例如通过用浇灌树脂覆盖保护电路基板22来构成电路单元,从而在电路单元中也可省略基板支架21。
4.电池单元10与电路单元20间的电力路径的连接
低电位侧(负极侧)电力路径的连接:
如图1的部分放大图所示,引线板101自抽头部101a起进一步弯折并同时延伸,由此形成第1弯折部101b、第2弯折部101c和连接部101d。
第1弯折部101b从引线板101的端子部101a起向左方弯折,并沿着电池支架部件12的上表面而延伸。第2弯折部101c自第1弯折部101b起向上方弯折并沿着基板支架21的前侧壁部21c的外表面延伸。连接部101d自第2弯折部101c起向后方弯折。
在电路单元20已被安装于电池单元10的安装面11上的状态下,连接部101d跨越前侧壁部21c之上而延伸成重叠于保护电路基板22的连接部101d之上,连接部101d与端子部26接触。由此,进行引线板101与端子部26的电连接。
为了确保连接部101d与端子部26的连接,在连接部101d的后端部形成缺口101e,在基板支架21的前端部,与该缺口101e卡合的卡止销29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在端子部26的跟前。
卡止销29是T字形状,若该卡止销29被插入缺口101e,则连接部101d成为被卡止销29按压到端子部26上的状态,因此可稳定地保持连接部101d与端子部26的连接。
高电位侧(正极侧)电力路径的连接:
如图1所示,电池单元10中的最高电位的抽头部114a向上方延伸,其前端部分向内侧弯折,并向保护电路基板22的后端部之上延伸。
另一方面,在保护电路基板22的后端部,在与该抽头部114a的前端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端子部27。该端子部27在保护电路基板22上被连接至连接器25,并与保护IC23也连接着。
并且,电力端子部114a重叠于端子部27之上并与端子部27接触,完成引线板114与端子部27的电连接。
5.引线管脚202~213的详细
说明连接电池单元10的抽头部102a~113a和电路单元20的端子部252~263的引线管脚202~213。
如图1、5所示,引线管脚202~213从设置于保护电路基板22的各端子部252~263向基板支架21之外延伸,进而朝向对应的各抽头部102a~113a延伸。
引线管脚203、205、207、209、211、213跨越右侧壁部21a而设置,引线管脚202、204、206、208、212跨越左侧壁部21b而设置。
弯曲具有弹性的金属线而形成各引线管脚202~213。
对引线管脚202~213的形状及其固定进行说明。在此,代表性地对引线管脚206进行说明。
在图5的部分放大图中表示了已被安装于保护电路基板22的引线管脚206及引线管脚206单独的立体图。
引线管脚206具备:被固定连接于保护电路基板22的表面上的固定连接部41;从固定连接部41起被弯折并沿着左侧壁部21b的内表面而向上方(Z方向)长伸的上方伸长部42;自上方伸长部42的上端起被弯折并越过左侧壁部21b之上并向外方(Y方向)伸长的外方伸长部43;自外方伸长部43起被弯折并朝下方向伸长的下方伸长部44;以及自下方伸长部44的下端起向外方(Y方向)弯折并与引线板106接触的接触部45。
接触部45是被埋入形成于引线板106的抽头部106a中的缺口内而进行电连接的部分,接触部45的前端部分46向下方弯折,且在固定连接部41形成按照向下方伸出的方式被弯曲的弯曲部411。该弯曲部411被埋入设置于保护电路基板22上的端子部256的孔内,由此进行与端子部256的连接,并且相对于保护电路基板22,将固定连接部41固定于恒定位置。弯曲部411与端子部256被焊接,由此进行电连接及接合。
再有,固定连接部41的前端部412介于保护电路基板22与左侧壁部21b之间。由此,固定连接部41相对于保护电路基板22的固定被强化。
外方伸长部43在被埋入设置于左侧壁部21b的上缘的缺口63内的状态下横跨左侧壁部21b之上。通过该缺口63,对将引线管脚206的外方伸长部43安装于基板支架21时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
此外,在缺口63的附近,在左侧壁部21b的外表面突出地设置第1肋部61。详细情况将后述,该第1肋部61对引线管脚206中的下方伸长部44的位置进行规定。
通过这种引线管脚202~213,连接电池单元10的抽头部102a~113a和电路单元20的端子部252~263。
6.电路单元20与电池单元10的轴支承机构
芯包1中,在其组装时按照伴随于旋转电路单元20来安装在安装面11上的动作而将各引线管脚202~213依次连接至对应的抽头部102a~113a的方式,通过沿着横方向的轴50(参照图1)对电路单元20的前端侧的部分和电池单元10的前端侧的部分进行轴支承。
具体是,如图2所示,在基板支架21中的前端部的下侧设置有朝右方向突出的轴体51a、朝左方向突出的轴体51b。另一方面,在电池支架部件12、13中的侧板部120、130的前端部设置有能旋转地支承轴体51a、51b的轴承部52、53。
该轴体51a、51b既可以由与基板支架21的主体相同的树脂形成,也可以由金属等其他材料形成。轴承部52、53也同样地既可以由树脂形成,也可以由金属等其他材料形成。
图7(a)、(b)是设置在电池支架部件12中的侧板部120的前端部的轴承部52的放大图。
图7(a)是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观察到轴承部52的部分放大图,图7(b)是从内表面侧观察到轴承部52的部分放大图。
如图7(b)所示,在轴承部52中的内表面侧形成可插入轴体51a的轴承槽520。
图7(c)、(d)是从内表面侧观察到在电池支架部件13中的侧板部130的前端部设置的轴承部53的放大图。
在轴承部53中的内表面侧形成嵌入轴体51a的轴承槽530。
如图7(d)所示,轴承槽530具有从轴方向(Y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U字状的内周面。
轴承槽530的底部532为圆弧状,沿着轴承槽530的后方斜上方具有U字状的内周面的开口部531,通过从该开口部531将电路单元20的轴体51b沿图7(c)、(d)中空白箭头B所示的方向插入,从而可将轴体51b插入至轴承槽530的底部532。
另外,在轴承槽530的内周面设置有防止被插入底部532的轴体51b从底部532被拔出的突起533。
轴承槽520也是与轴承槽530相同的构造,如图7(b)所示,轴承槽520具有从轴方向(Y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U字状的内周面,底部522的内周面为圆弧状。
在轴承槽520的后方有U字状的内周面的开口部521,从该开口部521将电路单元20的轴体51a沿图7(a)、(b)中空白箭头A所示的方向插入,可将轴体51a插入至轴承槽520的底部522。
再有,在轴承槽520的内周面设置有防止已被插入底部522的轴体51a从底部522被拔出的突起523。
图8是表示使电池单元10轴支承电路单元20的样子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将电池单元10的连接部101d如箭头所示那样抬起,将电路单元20的前端部向连接部101d的下方插入,从电池单元10的轴承部52、53的后方斜上方(X方向与Y方向之间)将轴体51a、51b插入轴承槽520、530。
若轴体51a、51b被插入至轴承槽520、530的底部522、532,则轴体51a、51b可在轴承部52、53的底部522、532顺利地旋转。
即,电路单元20的前端部在电池单元10的前端部中被轴支承,电路单元20能以轴50为中心进行旋转。
芯包1具有这种轴支承构造,由此如以下所说明的,在制造芯包1时,使电路单元20旋转并安装至电池单元10的安装面11上,并且可以将安装于电路单元20的引线管脚202~213按该顺序连接至抽头部102a~113a。
7.芯包1的制造方法
在制造芯包1之际,历经制造电池单元10的工序、制造带引线管脚的电路单元20的工序和将电路单元20安装于电池单元10且连接引线管脚的工序。
在电池单元10的制造工序中,将多个单电池3组入电池支架部件12、13中的同时组装电池集合体30。然后,将引线板101~114嵌入电池支架部件12、13中并焊接到各单电池3的端子,由此制作电池单元10。
在制造带引线管脚的电路单元20的工序中,将保护电路基板22收纳在基板支架21内。而且,将引线管脚202~213嵌入保护电路基板22的对应的端子部252~263的孔内,并进行焊接。进而,也可以向基板支架21之中浇灌树脂。
在将电路单元20安装于电池单元10的工序中,由电池单元10对已安装引线管脚202~213的电路单元20进行轴支承,朝着安装面11使电路单元20旋转来进行安装。伴随于此,将引线管脚202~213按顺序连接于抽头部102a~113a。
关于该安装工序,以下详述。
8.电路单元20的安装工序
图9(a)~(d)是表示将电路单元20安装于电池单元10的工序的图。
如图9(a)所示,将被设置在电路单元20的前端的轴体51a、51b嵌入轴承部52、53中,以进行轴支承。此时,连接部101d与端子部26接触,抽头部101a与端子部26被连接,完成电力路径中的低电位侧(负极侧)的连接。
接着,如图9(b)~(d)所示,使电路单元20朝向安装面11旋转来进行安装。另外,在将电路单元20安装到安装面11上时,在使抽头部114a的前端部分如图8中箭头所示的那样立起的状态下进行。
电路单元20中,引线管脚202~213从前方向后方按顺序被排列,因此以该顺序,距轴50的距离变大。
因此,伴随于电路单元20的安装动作,接触部45与抽头部102a~113a接触,已被安装在电路单元20的引线管脚202~213按照该顺序被嵌入缺口。
图10(a)、(b)是对伴随于电路单元20的安装,从靠近轴50的管脚起按顺序将引线管脚与抽头部连接的状况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10(a)所示,沿着电路单元20的右侧壁部21a排列的引线管脚203、205、207、209、213伴随于电路单元20的旋转,沿着圆弧状的路径C3、C5、C7、C9、C11、C13被嵌入抽头部103a、105a、107a、109a、111a、113a的缺口内并被连接。与此同样,沿着电路单元20的左侧壁部21b排列的引线管脚202、204、206、208、210、212也沿着圆弧状的路径被嵌入抽头部102a、104a、106a、108a、110a、112a的缺口内而被连接。
这样,在电路单元20旋转且引线管脚202~213被连接至抽头部102a~113a时,引线管脚202~213旋转的角度是相同的,但与抽头部102a~113a接触的顺序如下:首先,最靠近轴50的引线管脚202与抽头部102a接触,接着,引线管脚203、204...依次与抽头部103a、104a、105a...接触,最后,引线管脚213与抽头部113a接触。
换言之,在以轴50为中心使电路单元20旋转时,靠近轴50的引线管脚与抽头部开始接触为止的旋转角较小,远离轴50的引线管脚与对应的抽头部开始接触为止的旋转角较大。
关于这一点,参照图10(b)进行说明。该图中,利用位于靠近轴50的位置处的引线管脚203和位于远离轴50的位置处的引线管脚213来比较旋转角。
在图10(b)所示的状态下,电路单元20相对于安装面11的角度为θ0。因此,若从该状态起使电路单元20旋转角度Θ0,则电路单元20被安装于安装面11上。伴随于此,引线管脚203及引线管脚213也均旋转角度θ0,向抽头部103a及抽头部113a的连接完成。
另一方面,若关注靠近轴50的引线管脚203开始与抽头部103a接触的旋转角θ1、和远离轴50的引线管脚213开始与抽头部113a接触的旋转角θ2,则旋转角θ1与旋转角θ2均比旋转角θ0小,但与旋转角θ1相比,旋转角θ2更大(θ1<θ2<θ0)。
这样,芯包1伴随于电路单元20的旋转而成为自靠近轴50的引线管脚起按顺序与抽头部102a~113a接触。
另外,这样有助于使引线管脚202~213按顺序与抽头部102a~113a接触,且在电池单元10中,如上述那样抽头部102a~113a从安装面11向上方突出、以及在抽头部102a~113a之中远离轴50的抽头部从安装面11突出的高度被设定得较低等。
如上所述,在将引线管脚202~213按顺序连接至抽头部102a~113a后,将抽头部114a的前端部分弯曲重叠在端子部27上,构成作为高电位侧的电力用端子的引线板114与端子部27的电连接。
9.电路单元20向电池单元10的固定
电路单元20在已安装于安装面11上的状态下,可用螺钉将其前端部及后端部固定到电池单元10。
具体是,在前端部,在轴承部52的轴50通过的位置处开设孔54a,在轴承部53中也在轴50通过的位置处开设孔54b。而且,从这些孔54a、54b将螺钉(未图示)插入轴体51a、51b的螺钉孔510(参照图5)并拧紧,由此轴体51a、51b相对于轴承部52、53而被固定。
再有,在后端部中,在基板支架21的后端部安装固定用的轴体56a、56b,另一方面在电池支架部件12的侧板部120及电池支架部件13的侧板部130,在电路单元20已被安装于安装面11上的状态下与轴体56a、56b对应的位置处开设孔57a、57b。而且,从这些孔57a、57b将螺钉(未图示)插入轴体56a、56b的螺钉孔560(参照图5)并拧紧,由此轴体56a、56b相对于侧板部120、130而被固定。
10.规定抽头部相对于引线管脚的连接位置的肋部
如上述,各引线管脚202~213中的弯曲部411被嵌入端子部252~263的孔内,并相对于保护电路基板22而固定在恒定位置上,而且各引线管脚202~213的外方伸长部43被嵌入缺口63内,且相对于基板支架21而固定在恒定位置上,但是各引线管脚202~213的下方伸长部44及接触部45并未被固定在基板支架21上。还有,因为外方伸长部43、下方伸长部44、接触部45具有弹性,所以若施加外力,则会进行弹性变形。因此,接触部45通过施加外力而能在某种程度上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在此,如图10(a)等所示,在基板支架21中的侧壁部21a、21b的外表面,按照每个引线管脚202~213,以包围各引线管脚的下方伸长部44的方式成对地设置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下方伸长部44或接触部45的变动范围被限制。
即,在图11(a)中示出了对于各引线管脚203、205、207而言在右侧壁部21a的外表面设置有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的样子。
再有,图12(a)是从上方观察到电路单元20中的引线管脚203、205附近的放大俯视图。图12(b)、(c)是从后方观察到引线管脚203附近的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第1肋部61被设置在与缺口63相邻的位置上。该第1肋部61由从右侧壁部21a的外表面向外方(右方向、Y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的外方突出部61a、及从外方突出部61a向前方(X方向的相反方向)比被弯折的弯折部61b构成,从上方看的话为L字形状。
外方突出部61a沿着引线管脚203的外方伸长部43伸长,弯折部61b覆盖引线管脚203的下方伸长部44的外侧。
这样,各引线管脚202~213的下方伸长部44被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包围,因此即便下方伸长部44进行了弹性变形,也停留在由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包围的范围内,接触部45在前后可改变位置的范围也被限定。
还有,在将已安装了引线管脚202~213的电路单元20安装到安装面11上时,各引线管脚的接触部45如下所述那样按照与抽头部102a~113a交叉并被填充于该缺口内的方式规定左右方向的位置。
如图11(a)、图12所示,包围引线管脚203的下方伸长部44的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在抽头部103a的内侧被埋入轴承部52与隔板部71之间的空间内,引线管脚203的接触部45与抽头部103a接触。同样地,包围引线管脚205的下方伸长部44的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在抽头部105a的内侧也被埋入隔板部71与隔板部73之间的空间内,引线管脚205的接触部45与抽头部105a接触。
包围其他引线管脚202、204、206~213的下方伸长部44的的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也同样地在各抽头部102a、104a、106a~113a的内侧被埋入相邻的隔板部之间的空间内,由此引线管脚202、204、206~213的接触部45与抽头部102a、104a、106a~113a接触。
进而,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形成为下端面倾斜。
图11(a)、图12(b)、(c)示出与引线管脚203对应的第1肋部61、第2肋部62。如该图所示,第1肋部61的下端面610并不垂直于右侧壁部21a,而是成为向左右方向倾斜的面。同样地,第2肋部62的下端面620也成为向左右方向倾斜的面。
由此,在电路单元20的安装工序中,因为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平滑地进入抽头部102a~113a的内侧,所以对应的引线管脚的接触部45可靠地进入抽头部的缺口内并良好地接触。
具体是,例如在将轴体51a、51b插入轴承槽520、530内进行轴支承的状态下,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余裕。因此,轴50的朝向多少有偏离,在自图12的(b)向(c)的状态移转时,抽头部103a的上端部有可能会与第1肋部61的下端面610及第2肋部的下端面620碰上。
可是,即便抽头部103a的上端部与该下端面610、620碰上,也能在使倾斜的下端面610、620于抽头部103a的上端部滑动的同时,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平滑地进入抽头部103a的内侧(抽头部103a的左侧)。
再有,如图11(a)、图12(a)~(c)所示,引线管脚203的接触部45通过第1肋部61中的弯折部61b之下而向右方向(Y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并延伸,因此引线管脚203的接触部45按照可靠地被埋入抽头部103a的缺口内的方式使左右方向的位置吻合。
如上所述,各引线管脚202~213的接触部45通过第1肋部61及第2肋部62的移动而被可靠地埋入对应的抽头部102a~113a的缺口内,由此完成连接。
11.将引线管脚诱入抽头部的缺口的机构
形成于各抽头部102a~113a的缺口的形状从安装面11侧朝向单电池3侧而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即,各缺口的形状沿着对应的引线管脚202~213所描绘的圆弧状的路径而形成为宽度从其入口部分朝深部逐渐变窄。
由此,伴随于电路单元20的旋转,各引线管脚202~213的接触部45与对应的抽头部102a~113a接触之后被诱入缺口内,平滑地进入到缺口的深部。
图11(a)是表示引线管脚203、205、207与抽头部接触的样子的立体图、(b)是其说明图。参照该图对引线管脚203、205、207进行说明。
如图11(b)所示,电路单元20以轴50为中心进行旋转,伴随于此,引线管脚203、205、207的接触部45沿着圆弧状的路径C3、C5、C7而被连接至抽头部103a、105a、107a。
在各抽头部103a、105a、107a中形成有对应的引线管脚203、205、207被埋入的缺口(狭缝)S3、S5、S7,该缺口S3、S5、S7沿着上述圆弧状的路径C3、C5、C7而形成。
再有,缺口S3、S5、S7是,入口部分的宽度较宽,随着进入深部,宽度渐渐变窄。
在此,如上所述,各引线管脚的接触部45通过被施加外力而在某种程度上其位置在前后方向有变动,因此即便引线管脚203、205、207的接触部45被插入缺口S3、S5、S7时的路径在前后方向上稍微有偏离,引线管脚203、205、207的接触部45也可以在缺口S3、S5、S7的边缘滑动的同时从缺口的入口部分平滑地进入到深部。
12.芯包1及其制造方法的主要效果
一般而言,在保护单元中,在组装输入电池单元的中间电压来进行保护动作的组电池时,历经对电池单元的抽头部与电路单元的各输入端子进行连接的工序。此时,若连接已经被连接且电位为与抽头部大不相同的电位的抽头部,则其间的电池组的串联电压被施加至电路单元的IC,向保护IC施加额定值以上的高电压,会破坏保护IC。再有,伴随于IC的故障,也有对已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其他元件类造成恶劣影响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上述的芯包1在其组装时伴随于由电池单元10对电路单元20进行轴支承而将端子部26连接至最低电位的抽头部101a,接着使电路单元20旋转后安装到安装面11上,伴随于此,将电池单元10的抽头部102a~113a自低电位侧起按升序的电位自动地连接至电路单元20的端子部252~263。
因此,不会破坏保护IC23,即便不花费通过手动操作1根1根地连接引线的工夫,也能进行与电路单元的用于输入中间电位的连接,对制造成本的降低也有帮助。
再有,在芯包1中,即便在从电路单元20被安装于电池单元10且连接引线管脚202~213与抽头部102a~113a的状态开始进行切断的情况下,若以轴50为中心使电路单元20旋转来从安装面11上分离开,则各引线管脚202~213自动地从高电位侧起按顺序从抽头部102a~113a被断开。由此,基于与组装时相同的理由,可防止向电路单元的保护IC施加额定值以上的高电压。
因此,在维护时等可以容易地进行将芯包1的电路单元20从电池单元10断开的操作。
[变形例等]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以下的变形例也能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组电池中,电池单元的立体形状为三角柱状,但其形状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也可以是长方体状。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单电池而采用了锂离子电池,但可使用能充放电的所有电池。例如,即便采用锂聚合物电池或镍氢单电池等,也同样可实施。
3.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组电池中,电池单元所包含的各电池组是将4个单电池并联连接而构成的结构,但构成各电池组的单电池的个数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1个。再有,也可以在各电池组内将多个单电池串联连接。
还有,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组电池中,电池组的串联数为13个,但关于串联数,只要是3个以上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组电池中,电池组的串联数为奇数,最高电位的抽头部与最低电位的抽头部被配置在电池集合体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但电池组的串联数也可以是偶数,该情况下最高电位的抽头部与最低电位的抽头部被配置在相同侧的侧面。
4.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芯包1中,在用电池单元10轴支承电路单元20时,连接部101d与端子部26接触,从而实现了引线板101与端子部26的电连接,但也可以在用电池单元10轴支承电路单元20之前,预先用引线等来连接引线板101与端子部26。
5.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芯包1中,在电路支架21上设置轴体51a、51b,在电池支架部件12、13设置轴承部52、53,由此实现了轴支承构造,但轴支承构造部并不限于此,相反,即便在电池支架部件设置轴体而在电路支架设置轴承部,也可以由电池单元对电路单元进行轴支承来实现同样的动作。
或者,即便在电路支架与电池支架的前端部开设孔,将轴体埋入该孔内,也能由电池单元对电路单元进行轴支承。
6.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组电池中,作为构成电池单元的单电池,采用了一端侧具有正极端子、另一端侧具有负极端子的单电池,但也可采用一端侧具有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这两个端子的单电池。
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电池单元的一个端面使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露出,在该端面配置多个引线板,在电池单元中的安装面的单侧按电位顺序排列设置多个抽头部,并且在电路单元的单侧设置多个引线管脚,伴随于电路单元的旋转而连接至各抽头部。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组电池可用作电动自行车、电动车辆、作业用机器人等的电源。
符号说明
1  芯包
3  单电池
10  电池单元
11  安装面
12、13  电池支架部件
20  电路单元
21  基板支架
21a  右侧壁部
21b  左侧壁部
22  电路基板
22a  右边
22b  左边
23  保护IC
24a、24b  开关元件
25  连接
26、27  连接端子
28  布线
29  卡止销
30  电池集合体
31  电池组
41  固定连接部
42  上方伸长部
43  外方伸长部
44  下方伸长部
45  接触部
46  前端部分
50  轴
51a、51b  轴体
52、53  轴承部
61  第1肋部
61a  外方突出部
61b  弯折部
62  第2肋部
63  缺口
71~76、81~87  隔板部
101~114  引线板
101a~114a  抽头部
120、130  侧板部
202~213  引线管脚
252~263  端子部
411  弯曲部
412  前端部
520、530  轴承槽
610、620  下端面

Claims (15)

1.一种组电池,具备:
电池单元,具有由多个单电池构成的电池集合体和连接于所述电池集合体中的多个单电池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的多个引线板,在所述电池单元中,经由所述多个引线板而串联连接电池组,该电池组是经由所述多个引线板并联连接单电池而构成的;和
保护电路基板,组装在电池集合体的一个表面,
各所述引线板中,朝着所述一个表面引出抽头部,且表现于各抽头部的电位呈在一个方向上以升序或降序排列的状态,
在所述保护电路基板上,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各抽头部对应地,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输入端子,
在所述保护电路基板所存在的表面中的一个方向的端部侧具备轴支承构造,
该组电池呈各所述输入端子被电连接到对应的各抽头部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轴支承构造利用沿着所述一个表面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轴对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保护电路基板进行轴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多个输入端子中存在连接了引线管脚的输入端子,
输入端子经由引线管脚而电连接至对应的抽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在与所述引线管脚对应的抽头部形成有插入引线管脚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设置在所述抽头部的缺口从所述一个表面侧朝向单电池侧而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单元具备保持所述电池集合体的电池支架,
所述保护电路基板安装保持该基板的基板支架,
在所述基板支架中设置轴体,
在所述电池支架设置能旋转支承所述轴体的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在所述基板支架形成有对各所述连接部件与对应的各抽头部接触的位置进行规定的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集合体将多个单电池以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朝着横向的状态排列而构成,
所述多个引线板配置于所述电池集合体中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相望的侧面,经由所述多个引线板串联连接电池组,该电池组是以相同数目为单位经由所述多个引线板并联连接单电池而成的,
电池集合体的一个表面与所述侧面相邻,
所述保护电路基板输入表现于各所述引线板的电位,并通过保护电路来进行电池电路的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在构成所述电池集合体的多个单电池中,存在属于正极端子朝着第1侧面的第1小组的单电池和属于负极端子朝着所述第1侧面的第2小组的单电池,
所述多个引线板分开配置在电池集合体中的第1侧面及与该第1侧面对置的第2侧面,
所述一个表面在第1侧面与第2侧面之间与两侧面相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属于第1小组的单电池被分为单电池数相等的N个电池组,属于第2小组的单电池被分为与所述单电池数相同的单电池数的N+1个电池组,N为1以上的整数,
在第1侧面,通过1个引线板连接属于第2小组的最低电位的电池组的负极端子,并且通过每个电池组共用的引线板而连接属于第1小组的N个电池组的正极端子与属于第2小组的N个电池组的负极端子,
在所述电池集合体中与第1侧面对置的第2侧面,通过1个引线板连接最高电位的电池组的正极端子,并且通过每个电池组共用的引线板而连接属于第1小组的N个电池组的正极端子与属于第2小组的N个电池组的负极端子。
11.一种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
电池单元制作步骤,制作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具有由多个单电池构成的电池集合体及连接于所述电池集合体中的多个单电池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的多个引线板,在所述电池单元中,经由所述多个引线板而串联连接电池组,该电池组是经由所述多个引线板并联连接单电池而成的;
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制作组装于电池集合体的一个表面的保护电路基板;和
安装步骤,将所述保护电路基板安装到电池集合体的一个表面,
在该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在通过所述电池单元制作步骤制作的电池单元中,从各所述引线板朝着所述一个表面引出抽头部,且呈表现于各抽头部的电位以升序或降序排列的状态,
在通过所述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制作的保护电路基板中,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各抽头部对应地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输入端子,
所述安装步骤具备:
在使所述保护电路基板与所述电池单元分离开的状态下在所述一个方向的端部侧进行轴支承的轴支承子步骤;以及通过使轴支承的所述保护电路基板旋转而进行安装的旋转子步骤,
在所述轴支承子步骤中,连接离轴最近的输入端子与对应的抽头部,
在所述旋转步骤中,使其余的输入端子与对应的抽头部按电位顺序进行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中,进一步在除了离轴最近的输入端子以外的各输入端子上延伸地设置连接部件,
在所述旋转步骤中,使已连接至各输入端子的连接部件与对应的抽头部按电位顺序进行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中连接至输入端子的连接部件包括引线管脚,
在所述电池单元制作步骤中所采用的引线板的抽头部形成与所述引线管脚对应的缺口,
在所述旋转子步骤中,伴随于所述保护电路基板的旋转,将对应的引线管脚嵌入各抽头部的缺口,由此进行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保护电路基板制作步骤中,在已安装了电子部件的基板上安装保持该基板的基板支架,在该基板支架上设置轴体,
在所述电池单元制作步骤中,使用保持所述多个电池组的电池支架来制作电池单元,并在该电池支架上设置轴承,
在轴支承子步骤中,将所述轴体埋入所述轴承中来进行轴支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电池单元制作步骤中,形成于所述电池支架的轴承是周面的一部分被开放的形状,
在所述轴支承子步骤中,从所述轴承的被开放的部位嵌入所述轴体。
CN201380018816.0A 2012-10-22 2013-10-11 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2054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2645 2012-10-22
JP2012232645 2012-10-22
PCT/JP2013/006089 WO2014064900A1 (ja) 2012-10-22 2013-10-11 パック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413A true CN104205413A (zh) 2014-12-10
CN104205413B CN104205413B (zh) 2017-02-08

Family

ID=5054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8816.0A Active CN104205413B (zh) 2012-10-22 2013-10-11 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11215B1 (zh)
JP (1) JP6215219B2 (zh)
CN (1) CN104205413B (zh)
WO (1) WO20140649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7380A (zh) * 2017-05-12 2019-12-3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备其的车辆、蓄电装置以及电源装置用隔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09757A1 (de) 2022-09-16 2024-03-21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Energiespeichereinheit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Verbrauch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7460A (ja) * 2004-04-30 2005-11-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US20110027622A1 (en) * 2009-07-28 2011-02-03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ttery pack
JP2011065794A (ja) * 2009-09-16 2011-03-31 Toshiba Corp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110795A (zh) * 2009-12-24 2011-06-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1243426A (ja) * 2010-05-18 2011-1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用コネクタ
CN102460621A (zh) * 2009-06-26 2012-05-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蓄电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0872A (ja) * 2006-04-11 2007-10-25 Sony Corp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コネクタ
JP5449861B2 (ja) 2009-05-27 2014-03-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7460A (ja) * 2004-04-30 2005-11-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CN102460621A (zh) * 2009-06-26 2012-05-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蓄电单元
US20110027622A1 (en) * 2009-07-28 2011-02-03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ttery pack
JP2011065794A (ja) * 2009-09-16 2011-03-31 Toshiba Corp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110795A (zh) * 2009-12-24 2011-06-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1243426A (ja) * 2010-05-18 2011-1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7380A (zh) * 2017-05-12 2019-12-3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备其的车辆、蓄电装置以及电源装置用隔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1215B1 (en) 2016-11-30
CN104205413B (zh) 2017-02-08
EP2911215A1 (en) 2015-08-26
EP2911215A4 (en) 2015-12-23
WO2014064900A1 (ja) 2014-05-01
JP6215219B2 (ja) 2017-10-18
JPWO2014064900A1 (ja)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8244B (zh) 用于电池结构、互连、感测和平衡的系统和方法
JP6270162B2 (ja) 新規な構造の電池パック
CN102376922B (zh) 具备防水结构的电池组
EP2388845B1 (en) Battery pack
EP2498321B1 (en) Battery pack
CN102473871B (zh) 电池组
US9716258B2 (en) Battery pack
EP3671905A1 (en) Easier to assemble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bus bar frame
US2010020336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having the same
CN107925028A (zh) 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EP2207222A1 (en) Battery pack
KR20170094981A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101901942B (zh) 2种方形充电电池的充电器
JP7034418B2 (ja) 底接続型トレイ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675223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battery module, and automobile including same battery pack
CN110970582B (zh) 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CN103931017A (zh) 电源装置
CN103050655A (zh) 电池组以及用于电池组的引线电极
US9437858B2 (en) Lead tap, battery pack having the lead ta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lead tap
EP3528306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EP2763205B1 (en) Cap cover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EP3675222A1 (en) Battery pack connector
CN110235279A (zh) 电池模块
CN107689433A (zh) 电池包
CN104205413A (zh) 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6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Moriguchi city Beijing Sakamoto 2 D eyes 5 times 5

Patentee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