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5264B -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5264B
CN104185264B CN201310196155.2A CN201310196155A CN104185264B CN 104185264 B CN104185264 B CN 104185264B CN 201310196155 A CN201310196155 A CN 201310196155A CN 104185264 B CN104185264 B CN 104185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uplink
cluster
load
pow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61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5264A (zh
Inventor
罗泽宙
庄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961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526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5333 priority patent/WO201418706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5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264A/zh
Priority to US14/947,522 priority patent/US980114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5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3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loading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集成控制点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识别该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和第二类小区;根据该第一类小区、该第二类小区和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其中,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中的任一个小区簇包含至少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以及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对该至少一个小区簇的每一个小区簇分别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通过根据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区分出过载小区并将过载小区及其相邻轻负载小区分到小区簇中以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从而能够有效地协调了小区簇内的上行干扰。

Description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LTE标准中,上行功率的基本工作点控制参数包括上行功率基准值PO_PUSCH(P0)和路损补偿因子α,由于基本工作点不依赖于用户的动态测量反馈,因此也称为开环控制参数。动态偏移控制参数包括与传输格式有关的控制因子和直接控制参数,其具体数值依赖于单个用户的动态测量反馈,因此也称为闭环控制参数。基本工作点控制参数PO_PUSCH又分为小区级参数Pcell_specific和用户级参数PUE_specific,小区级参数是一个全小区统一的参数,而用户级参数则针对单个用户,用以补偿该用户的系统偏差或者测量误差。从应用的角度,基本工作点参数可以用来优化小区或网络级别的长期性能,动态偏移参数可以用来优化单个用户的短期性能。
现有技术中,根据单个UE相对于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和受害小区(VictimCell)之间的路损来确定对PO_PUSCH的修正值POffset(ΔPL),从而优化参数PO_PUSCH,提升本小区边缘吞吐量。但是,此类主要针对单用户的上行功控参数PUE_specific进行优化,无法对小区级的参数Pcell_specific和路损补偿因子α进行优化,也就无法优化小区或网络级别的长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能够克服小区间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识别该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和第二类小区,其中,该第一类小区的上行负载超过预定的阈值,该第二类小区的上行负载小于或等于该预定的阈值;根据该第一类小区、该第二类小区和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其中,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中的任一个小区簇包含至少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以及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对该至少一个小区簇的每一个小区簇分别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现为:该小区簇内包含一个该第一类小区;或者该小区簇内的任一个第一类小区与其最接近的第一类小区最多相距一个第二类小区。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第一类小区、该第二类小区和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具体实现为:确定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第二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获取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该至少一个小区簇的每一个小区簇分别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具体实现为:确定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向该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分别发送各自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以便各自小区进行上行功控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具体实现为: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该负载函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平均上行负载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函数,该梯度为该负载函数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的偏导数,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内的每一个小区的上行功控参数构成的矢量,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调整后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具体实现为: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负载函数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确定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该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确定该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对应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具体实现为:获取该负载函数在梯度为零时的至少一个极值点;确定该至少一个极值点之一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具体实现为:随机选择或按照预定策略选择该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根据该梯度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之一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具体实现为:对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在该负载函数对应的曲线上进行随机偏移以获取该第一小区簇的偏移上行功控参数;根据该梯度公式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协同节点设备,该设备包括:获取单元,获取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识别单元,识别该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和第二类小区,其中,该第一类小区的上行负载超过预定的阈值,该第二类小区的上行负载小于或等于该预定的阈值;确定单元,根据该第一类小区、该第二类小区和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其中,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中的任一个小区簇包含至少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以及与该至少一个该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功控调整单元,对该至少一个小区簇的每一个小区簇分别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现为:该小区簇内包含一个该第一类小区;或者该小区簇内的任一个第一类小区与其最接近的第一类小区最多相距一个第二类小区。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实现为:确定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第二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现为:该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功控调整单元具体实现为:确定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向该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分别发送各自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以便各自小区进行上行功控调整。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功控调整单元确定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具体实现为: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该负载函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平均上行负载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函数,该梯度为该负载函数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的偏导数,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内的每一个小区的上行功控参数构成的矢量,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调整后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功控调整单元具体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负载函数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该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该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对应的上行功控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实现为:获取该负载函数在梯度为零时的至少一个极值点;确定该至少一个极值点之一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实现为:随机选择或按照预定策略选择该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根据该梯度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之一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实现为:对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在该负载函数对应的曲线上进行随机偏移以获取该第一小区簇的偏移上行功控参数;根据该梯度公式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通过根据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区分出过载小区并将过载小区及其相邻轻负载小区分到小区簇中以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从而能够有效地协调了小区簇内的上行干扰,克服了小区间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小区分簇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小区分簇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小区簇联合优化的一个交互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小区簇联合优化的另一个交互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小区簇联合优化的再一个交互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协同节点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协同节点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使用部分路损补偿的上行功控机制的OFDM系统中,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微波接入(Wireless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LTE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Duplex)系统、LTE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等。
终端(Terminal),可以称之为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移动台(MS,MobileStation)、用户设备等,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
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 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B),本发明并不限定,但为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以eNB为例进行说明。
协同节点(eCoordinator)表示协同多制式网络的单元,协同节点部署位置不限,可以单独部署,例如,部署于独立的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EMS)实体,也可以部署在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网关、控制器或者基站上,换句话说,协同节点可以是独立的设备,也可以部署在其它设备内。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图1的方法由协同节点执行。
101,获取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
102,识别该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和第二类小区。
其中,该第一类小区的上行负载超过预定的阈值,该第二类小区的上行负载小于或等于该预定的阈值。换句话说,第一类小区为过载的小区,第二类小区为正常小区。
103,根据该第一类小区、该第二类小区和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
其中,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中的任一个小区簇包含至少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以及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
104,对该至少一个小区簇的每一个小区簇分别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区分出过载小区并将过载小区及其相邻轻负载小区分到小区簇中以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有效地协调了小区簇内的上行干扰,克服了小区间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分簇调整小区的上行功控参数,有效地保证网络状态的稳定性,减少了优化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由小区所在的基站获取。以小区c为例,小区c发送的小区上行负载信息,可由小区c的基站根据小区c内用户的发射功率、小区c内用户到小区的路损和小区c内用户所需的带宽速率获得。具体地,对于小区c的上行负载信息,可通过以下公式获取。
其中Pm表示小区c内的用户m到小区c的信号功率,PLm,c表示小区c内的用户m到小区c的路损,Rm,c表示小区c接收到的用户m的信号强度。
其中nnoise表示用户小区噪声功率,γm表示用户m的平均传输时间,由基站统计得到,Md表示小区d的用户集合,Ic表示小区簇内其它小区对小区c的干扰(小区级干扰)。
其中,表示用户m所使用业务占用的平均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数量,表示小区c所拥有的资源块数量,SINRm,c表示小区c的信噪比。
其中,ηBW表示频带效率因子,通常由经验估算,ηSINR表示SINR效率因子,通常由经验估算,Bm表示第m个用户业务所需的速率,Wm表示第m个用户业务所需的带宽。
其中,Wc为小区c的所有带宽资源,表示小区c所拥有的资源块数量,表示用户m所使用业务占用的平均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数量。
将公式(3)代入公式(4)的右边,公式(5)代入公式(4)的右边,可得到一个关于的方程,从而求解出
其中,δc表示小区c的负载占用比率。
根据公式(1)至公式(6),小区c可获取小区c的上行负载信息。
可选地,在步骤103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
获取小区上行负载信息后,可根据各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对小区进行分类。具体地,一个实现步骤102的小区分类模块可如下所示:
输入:上行负载集合{Lm,m=1,…,M}、负载门限ε1
输出:第一类小区(上行重负载小区)标识集合CH={Cn,n=1,…,N}
步骤:
1.初始化CH为空,N=0;
2.轮询所有小区m=1,…,M,当Lm1,则Lm→CH
3.返回集合CH
4.结束
至此,可识别出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集合(CH)和第二类小区集合(除掉CH后的小区)。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其它实现小区分类的算法,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小区分簇过程中,一个小区簇内包含一个第一类小区。或者,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小区分簇过程中,小区簇内的任一个第一类小区与其最接近的第一类小区间最多相距一个第二类小区。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小区分簇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地,如图2所示,步骤103中,根据该第一类小区、该第二类小区和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可包括:
103a,确定一个第一类小区为小区簇的成员。
103b,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为小区簇的成员。
103c,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
其中,步骤103b和步骤103c可多次执行。
下面将以图3的场景介绍小区分簇的方法,其中A、H、M、N为第一类小区,其余为第二类小区。
第一步,根据步骤103a,可确定一个第一类小区作为第一个小区簇的第一个成员,不妨假设选择的第一类小区为A小区。
第二步,根据步骤103b,可将小区B、CD、E、F和G加入到第一个小区簇。
第三步,根据步骤103c,可将小区H加入到第一个小区簇。
第四步,根据步骤103b,可将小区I、J、K和L加入到第一个小区簇。
至此,确定了第一个小区簇的所有成员。其它小区簇确定的方法与此类似。具体地,一个实现上述步骤的小区分簇模块可如下所示:
输入:重负载小区列表CH,所有小区邻区列表NBL={NBLi,i=1,…,M}
输出:联合优化分簇集合G={Gk=(Gck,Gek),k=1,…,K}
步骤:
1.初始化G为空,K=0;
2.若CH为空,则返回;
3.轮询CH中所有小区Cj,j=1,…,N
3.1K=K+1,初始化Gk为空;
3.2若则Cj→Gck;否则,返回本次循环
3.3遍历Cj的邻小区Cjp∈NBLCj,执行neib_check(Cjp,NBL);
4.结束
其中,函数neib_check的伪代码实现如下:
输入:当前小区标识c,所有小区邻区列表NBL={NBLi,i=1,…,M}
输出:无
步骤:
当然,上述伪代码仅仅是实现小区分簇的一个具体实现,其它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103a、103b和103c的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畴。
步骤104中,对所述至少一个小区簇的每一个小区簇分别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具体可实现为: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向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分别发送各自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以便各自小区进行上行功控调整。
进一步地,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可包括: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该负载函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平均上行负载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函数,该梯度为该负载函数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的偏导数,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内的每一个小区的上行功控参数构成的矢量,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调整后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
本发明中,第一小区簇内的平均上行负载实际上可用公式(7)表示。
其中,δi是第i个小区的上行负载;是所有小区的Pcell_specific参数构成的矢量;是所有小区的α参数构成的矢量;C是联合优化的小区集合。在LTE系统中,关于参数P0(Pcell_specific)和α的取值,应遵循LTE标准规定的取值范围和取值方式。当然,在其它系统中,参数P0(Pcell_specific)和α的取值也应遵循该系统标准规定的取值范围和取值方式。
结合公式(1)至公式(6),本发明实施例联合优化小区簇的上行功率调整参数的问题,可以用公式(8)描述。
其中,Pe和αe是步骤103中识别为簇边缘小区的上行功控参数P0和α;ΔPe和Δαe是常数因子,表示边缘小区的参数允许的调整范围,通常由运营商策略或者经验来确定;为调整前簇边缘小区的上行功控参数。
一种求解公式(8)的方法,可通过计算Φ相对于的梯度来确定第一小区簇内的上行功率调整参数。
其中,Hc则可用公式(10)表示,Gc可用公式(11)表示,Ic可用公式表示(12)。
其中,Rc(x)是在小区c接收到的来自位置x的信号强度,Fc是位于位置x的用户所请求的带宽,Hc则反应了在区域小区c在区域Ac内的平均信号强度。
其中,Tc(x)表示小区c的用户位置分布。
其中,Rd(x)是在小区d接收到的来自位置x的信号强度。
其中,Pd(x)表示小区d接收到的来自x的信号功率。
j=1,...,2|C|.
其中,表示小区c的最大接收到的最大信号功率,表示小区c的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路损值,Lc(x)表示小区c的路损分布。另外,利用函数η>0近似的代替函数min(a,b),函数min的值等于两个参数a和b之中较小者,其中η为控制近似误差的参数,即两个函数之间的误差绝对值不大于η。
矢量X={P,α}为上行功控参数矢量。从式(13)-(15)可看出,为了计算Φ的梯度,需要知道用户位置分布Tc(x)和路损分布Lc(x),其中x是位置,c是小区标识。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位置分布通常以栅格的方式给出,即将覆盖区域划分为规则形状的区域(如50m×50m方形栅格),通过统计每个栅格内的用户数可以获得用户位置分布。对于路损分布信息,通常可以根据电子地图和路损模型模拟获得。当然,也可结合小区测量的结果对路损模型进行修正以获取更精确的路损模型,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可实现为: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负载函数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确定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该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确定该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对应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其中,该负载函数是该第一小区簇的平均上行负载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的函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可实现为:获取该负载函数在梯度为零时的至少一个极小值点;确定该至少一个极小值点之一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A,协同节点可根据公式(10)至公式(15)求解公式(9),获取第一小区簇的负载函数在梯度为零时的对应的极值点。其中,第一小区簇为协同节点待调整的小区簇之一,极值点表示负载函数Φ(x)的负载曲线上的极值点,负载函数的极值点一般会存在多个。虽然在这一系列极值点中可能包含极大值和极小值,但显而易见,最小值只可能小于或等于最小的极小值,或者说,最小的极小值即使不是最小值,也是最接近最小值的极值点。因此,协同节点可分别取出极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然后从中选择平均上行负载最小的一个极值点,将该平均上行负载最小的一个极值点所对应的上行功控参数确定为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可实现为:随机选择或按照预定策略选择该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根据该梯度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之一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本发明实施例B,协同节点可随机选择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也可按照预定策略选择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第一小区簇的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是由第一小区簇内每一个小区的一个上行功控参数构成的一个矢量。协同节点可根据公式(9)至公式(15),通过负载函数的负梯度曲线获得每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在负载函数收敛的函数值。显然,每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对应收敛的函数值都是一个极小值点。协同节点可分别取出极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然后从中选择平均上行负载最小的一个极值点,将该平均上行负载最小的一个极值点所对应的上行功控参数确定为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可包括:在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后,在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选择第一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对第一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在该负载函数对应的曲线上进行随机偏移以获取第一小区簇的偏移上行功控参数;根据该梯度公式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本发明实施例C,协同节点在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后,可从该一个或多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选出一个,不妨假设为第一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从第一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在负载函数Φ(x)对应的曲线上进行随机偏移以获取第一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对应的偏移上行功控参数。例如,在以Φ为纵坐标,x为横坐标的曲线上向右偏移一定距离Δx,其横坐标x+Δx即为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对应在曲线上的点代表的纵坐标Φ+ΔΦ即为x+Δx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协同节点可根据公式(9)至公式(15),通过负载函数Φ(x)的负梯度曲线获得偏移上行功控参数x+Δx在负载函数Φ(x)收敛的函数值,也即坐标(x+Δx,Φ+ΔΦ)沿负载函数Φ(x)的负梯度曲线在负载函数Φ(x)收敛的函数值。
本发明实施例A、B、C是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候选平均上行负载的三种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候选平均上行负载的方式,也可结合在一起使用。当然,本发明实施例还存在其它获取候选平均上行负载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下面是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候选平均上行负载的一种具体实现。
输入:第一小区簇内的小区集合Gk、对应区域内的用户分布T(x)、区域内的路损分布L(x)
输出:Gk内各小区对应的上行功控参数Xbest=(Poff,α)
步骤:
1.X=ConstructInitialSolution();
2.Xbest=LocalSearch(X);
3.Xbest→SearchHistory;
4.while~stopCondition
X=Perturbation(Xbest,SearchHistory);
5.Xcandidate=LocalSearch(X);
6.Xcandidate→SearchHistory;
7.if AcceptanceCriterion(Xbest,Xcandidate,SearchHistory)
Xbest=Xcandidate;
8.return Xbest;
其中,ConstructInitialSolution()函数执行搜索起点的初始化。最常见的是随机初始化,即在标准给定的范围内为每个小区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α)随机取值,在本方案要解决的上行功控参数优化问题中,也可以使所有小区取相同的参数设置,而具体取值则由随机方式产生。
LocalSearch(X)函数执行以X为起点的优化搜索。优化搜索过程可以使用多种方法。例如,内点法(Interior Point approach,IP)。内点法可将公式(8)的带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转换为不带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如公式(16)所示。
其中Ne为当前簇边缘小区个数。一种常用的迭代方式求解优化问题式(16)的方法是负梯度法,即每次迭代按当前的梯度的相反方向可最快地收敛到最优点,此时,可利用公式(9)至(15)的结果计算公式(16)的负梯度。当然,不排除其它获取梯度的方法,以及其它求解优化问题(8)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Perturbation(Xbest,SearchHistory)函数,根据SearchHistory对当前最优点Xbest进行随机扰动。扰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搜索陷入到局部最小点,如果当前搜索陷入到局部最小点时,传统的搜索方法无法搜索其它位置,此时如果对该局部最小点的位置进行一个随机偏移,则有可能使搜索方法跳出该局部最小点,从而发现更优的位置。
AcceptanceCriterion(Xbest,Xcandidate,SearchHistory)函数,根据SearchHistory比较当前最优点Xcandidate和前一最优点Xbest,从而在Xcandidate和Xbest中选择较好的位置,进行后续搜索。
stopCondition,即查找极小值点终止的条件。
SearchHistory记录所有的极小值点的搜索记录。
在本发明上述获取候选平均上行负载的实施例中,协同节点在获取完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后,可从所有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选出一个最小的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作为调控的目标,该最小的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对应的上行功控参数即为协同节点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另外,本发明中,由于协同节点所处位置的不同,协同节点与小区间的消息交互可不相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小区簇联合优化的一个交互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节点部署于基站上。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虽然只示出了协同节点与一个小区c的交互流程图,实际上协同节点是与协同节点下多个类似于小区c的小区进行消息交互。
401a,小区c向协同节点发送邻区列表信息。
协同节点下的任一个小区c都可向协同节点发送邻区列表信息。
例如,小区c所在的基站可利用TS36.423中定义的X2-AP基站配置更新(ENBCONFIGURATION UPDATE)消息发送邻区列表信息,该消息可包含小区c自身的邻区列表信息。
402a,小区c向协同节点发送上行负载信息。
小区c获取上行负载信息的具体方法,可参照公式(1)至公式(6),根据小区c内用户的发射功率、小区c内用户到小区的路损和小区c内用户所需的带宽速率获得,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小区c所在的基站可利用TS36.423中定义的一个X2-AP消息RESOURCESTATUS UPDATE来发送上行负载信息,该消息中可携带包含基站自身的上行负载信息(RB利用率)。
403a,协同节点向小区c发送上行功控参数配置请求。
协同节点对小区进行分簇后,首先可获得小区簇的分簇信息。具体地,每个簇的小区标识列表,可包含该簇所有小区(包括中心小区和边缘小区)的标识。在通过计算得到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配置之后,协同节点将向小区簇内的各个小区发送更新的上行功控参数值。例如,小区c接收的配置更新消息包含小区c新的上行功控参数配置,具体可以包括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小区c在接收到新配置之后,需要更新本地参数配置和相应的系统信息字段。其中,系统信息字段可包括:a)SIB type2消息中的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b)SIB type1消息中的systemInfoValueTag字段。
例如,基站可通过一个新定义的X2-AP消息上行功率控制设置变更请求(UPLINKPOWER CONTROL SETTING CHANGE REQUEST)消息发送小区c的上行负载信息,该上行功率控制设置变更请求消息中可携带协同节点指示基站更新的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表1是上行功率控制设置变更请求消息的一个表结构示意图。
表1:
(表1续)
404a,小区c向协同节点发送上行功控参数调整确认信息。
小区c根据协同节点发送的携带上行功控调整参数的消息,调整自身的上行功控参数。调整完毕后,小区c需要向协同节点反馈一个确认信息。
例如,小区c可定义一个新的X2-AP消息上行功率控制设置变更确认(UPLINKPOWER CONTROL CHANGE ACKNOWLEDGE)消息发送确认消息,其表结构示意图可如表2所示。
表2:
405a,协同节点广播小区c的上行公共参数配置。
协同节点向协同节点控制的基站下的小区发送更新系统信息的广播指示(broadcastUlpcSettingChange)消息,该广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小区通过Paging过程通知小区内用户更新系统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系统信息为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
406a,小区c向小区内用户m发送Paging消息。
小区c根据小区系统信息更新流程通知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读取更新的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
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是一种系统配置信息,通过特定的系统消息发送给终端。LTE中的系统信息通过两类消息发送:MasterInformationBlock(MIB)和SystemInformationBlocks(SIB),MIB包含系统最基本信息(带宽、PHICH信道配置和系统帧号),SIB根据不同功能在R10中定义了13种SIB,分别命名为SIB type1~13,其中SIB type1包含其它SIB的调度信息。MIB和SIB tyep1是最基本的系统消息,因此映射到BCH,并固定周期发送,SIB type2~13映射到DL-SCH、并由SIB type1指定每种SIB的调度信息。SIB type2~13也是周期发送,但是其周期可以由系统指定,并在SIB type1中指示。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所在的消息路径为: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IB\UplinkPowerControlCommon。
例如,小区c可在收到广播更新通知消息之后,向本小区内所有用户m发送设置了systemInfoModification字段的Paging消息,通知用户m去读取更新了的上行功控参数。未收到该Paging消息的用户m,也可以在当前Modification Period里去主动查询SIB type1消息里面的systemInfoValueTag,从而发现上行功控参数更新,并于下一个ModificationPeriod读取更新的参数值。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小区簇联合优化的另一个交互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节点部署于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上。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虽然只示出了协同节点与一个小区c的交互流程图,实际上协同节点是与协同节点下多个类似于小区c的小区进行消息交互。
401b,小区c向协同节点发送邻区列表信息。
协同节点下的任一个小区c都可向协同节点发送邻区列表信息。
例如,小区c所在的基站可利用TS36.413中定义的S1-AP消息基站配置更新(ENBCONFIGURATION UPDATE)消息发送邻区列表信息,该消息可包含小区c自身的邻区列表信息。其中,该基站配置更新消息的表结构可如表3所示。
表3:
(表3续1)
(表3续2)
表3中,字段Neighbour Information的以下字段(包含字段NeighbourInformation)为新增的内容。
402b,小区c向协同节点发送上行负载信息。
小区c获取上行负载信息的具体方法,可参照公式(1)至公式(6),根据小区c内用户的发射功率、小区c内用户到小区的路损和小区c内用户所需的带宽速率获得,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小区c所在的基站可利用TS36.423定义的S1-AP消息基站直接信息传输(eNBDIRECT INFORMATION TRANSFER)消息,该消息中可携带基站的上行负载信息。由于消息eNBDIRECT INFORMATION TRANSFER原来用于向对端eNB传递RIM PDU,TS36.413中规定MME在接收到该消息时不解析RIM PDU,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原来用于填写对端eNB地址信息的eNBDIRECT INFORMATION TRANSFER/RIM/RIM Routing Address 字段做特殊标识。同时,在RIMPDU中的目的地址(eNB DIRECT INFORMATION TRANSFER/RIM/RIM Transfer/RIMInformation/Destination Cell Identifier)做特殊标识,如全0或全1(如表4所示)。MME在接收到该消息中RIM Routing Address字段为特殊标识时(如表5所示),可解析该消息的RIM PDU以获取上行负载测量报告,从而获得该小区的上行负载。
表4:
表4中,字段>RIM Routing Address为新增内容。
表5:
(表5续)
表5中,字段>>Destination Cell Identifier为新增内容。
403b,协同节点向小区c发送上行功控参数配置请求。
协同节点对小区进行分簇后,首先可获得分簇信息。具体地,每个簇是一个小区标识列表,包含该簇所有小区(包括中心小区和边缘小区)的标识。然后,在通过计算得到新的上行功控参数配置之后,协同节点将逐个簇、逐个小区地发送更新的上行功控参数值。例如,小区c接收的配置更新消息包含小区c新的上行功控参数配置,具体可以包括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小区c在接收到新配置之后,需要更新本地参数配置和相应的系统信息字段。其中,系统信息字段可包括:a)SIB type2消息中的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b)SIB type1消息中的systemInfoValueTag字段。
例如,MME可通过TS36.423定义的S1-AP消息MME配置传送(MME CONFIGURATIONTRANSFER)消息向小区c发送上行功控参数配置请求。消息路径MME CONFIGURATIONTRANSFER/SON Configuration Transfer/SON Information的内容如表6所示。
表6:
消息路径MME CONFIGURATION TRANSFER/SON Configuration Transfer/SONInformation的内容可见表7(TS36.423第9.2.3.27小节)。
表7:
(表7续)
表7中,字段>Cell Settings Change Request以下(包含字段>Cell SettingsChange Request)为新增的部分,用于标识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信息。
404b,小区c向协同节点发送上行功控参数调整确认信息。
小区c根据协同节点发送的携带上行功控调整参数的消息,调整自身的上行功控参数。调整完毕后,小区c需要向协同节点反馈一个确认信息。
405b,协同节点广播小区c的上行公共参数配置。
协同节点向协同节点控制的基站下的小区发送更新系统信息的广播指示(broadcastUlpcSettingChange)消息,该广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小区通过Paging过程通知小区内用户更新系统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系统信息为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
406b,小区c向小区内用户m发送Paging消息。
小区c根据小区系统信息更新流程通知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读取更新的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
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是一种系统配置信息,通过特定的系统消息发送给终端。LTE中的系统信息通过两类消息发送:MasterInformationBlock(MIB)和SystemInformationBlocks(SIB),MIB包含系统最基本信息(带宽、PHICH信道配置和系统帧号),SIB根据不同功能在R10中定义了13种SIB,分别命名为SIB type1~13,其中SIB type1包含其它SIB的调度信息。MIB和SIB tyep1是最基本的系统消息,因此映射到BCH,并固定周期发送,SIB type2~13映射到DL-SCH、并由SIB type1指定每种SIB的调度信息。SIB type2~13也是周期发送,但是其周期可以由系统指定,并在SIB type1中指示。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所在的消息路径为: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IB\UplinkPower ControlCommon。
例如,小区c可在收到广播更新通知消息之后,向本小区内所有用户m发送设置了systemInfoModification字段的Paging消息,通知用户m去读取更新了的上行功控参数。未收到该Paging消息的用户m,也可以在当前Modification Period里去主动查询SIB type1消息里面的systemInfoValueTag,从而发现上行功控参数更新,并于下一个ModificationPeriod读取更新的参数值。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小区簇联合优化的再一个交互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节点部署于独立的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EMS)实体上。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虽然只示出了协同节点与一个小区c的交互流程图,实际上协同节点是与协同节点下多个类似于小区c的小区进行消息交互。
401c,小区c向协同节点发送邻区列表信息。
例如,小区c所在的基站可向协同节点发送邻区列表(neighborList)消息,该消息中可包含基站下所有小区的邻区标识。此时,小区c所在的基站与协同节点之间可不通过标准的接口传递信息。
402c,小区c向协同节点发送上行负载信息。
小区c获取上行负载信息的具体方法,可参照公式(1)至公式(6),根据小区c内用户的发射功率、小区c内用户到小区的路损和小区c内用户所需的带宽速率获得,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小区c所在的基站可向协同节点发送上行负载(UpLinkLoad)消息,该上行负载消息中可包含当前统计周期内的上行负载统计。
403c,协同节点向小区c发送上行功控参数配置请求。
协同节点对小区进行分簇后,首先可获得分簇信息。具体地,每个簇是一个小区标识列表,包含该簇所有小区(包括中心小区和边缘小区)的标识。然后,在通过计算得到新的上行功控参数配置之后,协同节点将逐个簇、逐个小区地发送更新的上行功控参数值。例如,小区c接收的配置更新消息包含小区c新的上行功控参数配置,具体可以包括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小区c在接收到新配置之后,需要更新本地参数配置和相应的系统信息字段。其中,系统信息字段可包括:a)SIB type2消息中的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b)SIB type1消息中的systemInfoValueTag字段。
404c,小区c向协同节点发送上行功控参数调整确认信息。
小区c根据协同节点发送的携带上行功控调整参数的消息,调整自身的上行功控参数。调整完毕后,小区c需要向协同节点反馈一个确认信息。
405c,协同节点广播小区c的上行公共参数配置。
协同节点向协同节点控制的基站下的小区发送更新系统信息的广播指示(broadcastUlpcSettingChange)消息,该广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小区通过Paging过程通知小区内用户更新系统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系统信息为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
406c,小区c向小区内用户m发送Paging消息。
小区c根据小区系统信息更新流程通知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读取更新的小区级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
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是一种系统配置信息,通过特定的系统消息发送给终端。LTE中的系统信息通过两类消息发送:MasterInformationBlock(MIB)和SystemInformationBlocks(SIB),MIB包含系统最基本信息(带宽、PHICH信道配置和系统帧号),SIB根据不同功能在R10中定义了13种SIB,分别命名为SIB type1~13,其中SIB type1包含其它SIB的调度信息。MIB和SIB tyep1是最基本的系统消息,因此映射到BCH,并固定周期发送,SIB type2~13映射到DL-SCH、并由SIB type1指定每种SIB的调度信息。SIB type2~13也是周期发送,但是其周期可以由系统指定,并在SIB type1中指示。上行功控参数Pcell_specific和α所在的消息路径为: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IB\UplinkPower ControlCommon。
例如,小区c可在收到广播更新通知消息之后,向本小区内所有用户m发送设置了systemInfoModification字段的Paging消息,通知用户m去读取更新了的上行功控参数。未收到该Paging消息的用户m,也可以在当前Modification Period里去主动查询SIB type1消息里面的systemInfoValueTag,从而发现上行功控参数更新,并于下一个ModificationPeriod读取更新的参数值。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传送邻区列表信息、上行功控参数配置信息等的方式并不限于图4至图6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消息格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协同节点还可部署于网关、控制器等网元上。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协同节点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协同节点设备700可包括获取单元701、识别单元702、确定单元703和功控调整单元704。
获取单元701,可获取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
识别单元702,可识别该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和第二类小区。其中,该第一类小区的上行负载超过预定的阈值,该第二类小区的上行负载小于或等于该预定的阈值。
确定单元703,可根据该第一类小区、该第二类小区和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其中,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中的任一个小区簇包含至少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以及与该至少一个该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
功控调整单元704,可对该至少一个小区簇的每一个小区簇分别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节点设备700根据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区分出过载小区并将过载小区及其相邻轻负载小区分到小区簇中以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有效地协调了小区簇内的上行干扰,克服了小区间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节点设备700可以部署于基站、MME、网关、控制器或独立的EMS上。
可选地,获取单元701还可获取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确定单元703确定的小区簇内包含一个第一类小区。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确定单元703确定的小区簇内的任一个第一类小区与其最接近的第一类小区最多相距一个第二类小区。
具体地,确定单元703可确定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第二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
具体地,功控调整单元704可确定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并向该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分别发送各自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以便各自小区进行上行功控调整。
进一步地,功控调整单元704可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该第一小区簇的功控调整参数,该负载函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平均上行负载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函数,该梯度为该负载函数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偏导数。
进一步地,功控调整单元704可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第二确定子单元和第三确定子单元。第一确定子单元,可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负载函数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第二确定子单元,可确定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该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第三确定子单元,可确定该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对应的上行功控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获取该负载函数在梯度为零时的至少一个极值点,并确定该至少一个极值点之一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随机选择或按照预定策略选择该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并根据该梯度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至少一组第一上行功控参数之一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其中,该至少一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之一包含该小区簇内每个小区的一个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对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在该负载函数对应的曲线上进行随机偏移以获取该第一小区簇的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并根据该梯度公式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另外,协同节点设备700还可执行图1、图2的方法和实施例,实现协同节点在图4、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协同节点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协同节点设备800可包括接收器804、发射器801、处理器802和存储器803。
接收器804,可获取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
处理器802,可识别该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和第二类小区,根据该第一类小区、该第二类小区和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并通过发射器801对该至少一个小区簇的每一个小区簇分别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
其中,该第一类小区的上行负载超过预定的阈值,该第二类小区的上行负载小于或等于该预定的阈值,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中的任一个小区簇包含至少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以及与该至少一个该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
存储器804,可存储使得处理器802识别该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和第二类小区,根据该第一类小区、该第二类小区和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并通过发射器801对该至少一个小区簇的每一个小区簇分别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节点设备800根据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区分出过载小区并将过载小区及其相邻轻负载小区分到小区簇中以进行上行功控参数联合优化,有效地协调了小区簇内的上行干扰,克服了小区间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此外,协同节点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发射器801和接收器804等。处理器802控制协同节点设备800的操作,处理器802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8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8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8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具体的应用中,发射器801和接收器804可以耦合到天线805。协同节点设备800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06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806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06。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802中,或者由处理器802实现。处理器8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8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03,处理器802读取存储器8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节点设备800可以部署于基站、MME、网关、控制器或者独立的EMS上。
可选地,接收器804还可获取该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802确定的小区簇内包含一个第一类小区。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802确定的小区簇内的任一个第一类小区与其最接近的第一类小区最多相距一个第二类小区。
具体地,处理器802可确定一个该第一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确定与该小区簇内的第二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为该小区簇的成员。
具体地,处理器802可确定该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并通过发射器801向该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分别发送各自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以便各自小区进行上行功控调整。
进一步地,处理器802可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该第一小区簇的功控调整参数,该负载函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平均上行负载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函数,该梯度为该负载函数相对于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偏导数。
进一步地,处理器802可根据该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确定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该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并确定该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对应的上行功控参数为该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其中,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负载函数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802确定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该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具体可实现为:获取该负载函数在梯度为零时的至少一个极值点,并确定该至少一个极值点之一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802确定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该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具体可实现为:随机选择或按照预定策略选择该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并根据该梯度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至少一组第一上行功控参数之一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其中,该至少一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之一包含该小区簇内每个小区的一个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802确定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该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具体可实现为:对该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在该负载函数对应的曲线上进行随机偏移以获取该第一小区簇的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并根据该梯度公式的负梯度曲线确定该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在该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该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另外,协同节点设备800还可执行图1、图2的方法和实施例,实现协同节点在图4、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
识别所述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和第二类小区,其中,所述第一类小区的上行负载超过预定的阈值,所述第二类小区的上行负载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的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类小区、所述第二类小区和所述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小区簇中的任一个小区簇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小区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向所述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分别发送各自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以便各自小区进行上行功控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区簇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一类小区;或者
所述小区簇内的任一个第一类小区与其最接近的第一类小区最多相距一个第二类小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类小区、所述第二类小区和所述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包括:
确定一个所述第一类小区为所述小区簇的成员;
确定与所述小区簇内的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为所述小区簇的成员;
确定与所述小区簇内的第二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为所述小区簇的成员。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所述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包括:
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所述负载函数为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平均上行负载相对于所述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函数,所述梯度为所述负载函数相对于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的偏导数,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为所述第一小区簇内的每一个小区的上行功控参数构成的矢量,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为所述第一小区簇调整后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为所述负载函数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
确定所述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对应的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为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小区簇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包括:
获取所述负载函数在梯度为零时的至少一个极值点;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极值点之一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包括:
随机选择或按照预定策略选择所述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
根据所述梯度的负梯度曲线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小区簇上行功控参数之一在所述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包括:
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在所述负载函数对应的曲线上进行随机偏移以获取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偏移上行功控参数;
根据所述梯度公式的负梯度曲线确定所述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在所述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所述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10.一种协同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多个小区的上行负载信息;
识别单元,识别所述多个小区中的第一类小区和第二类小区,其中,所述第一类小区的上行负载超过预定的阈值,所述第二类小区的上行负载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的阈值;
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类小区、所述第二类小区和所述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确定至少一个小区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小区簇中的任一个小区簇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小区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
功控调整单元,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小区簇之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向所述第一小区簇内各小区分别发送各自小区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以便各自小区进行上行功控调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区簇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一类小区;或者
所述小区簇内的任一个第一类小区与其最接近的第一类小区最多相距一个第二类小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一个所述第一类小区为所述小区簇的成员;
确定与所述小区簇内的第一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或第二类小区为所述小区簇的成员;
确定与所述小区簇内的第二类小区相邻的第一类小区为所述小区簇的成员。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多个小区的邻区关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控调整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功控调整参数,所述负载函数为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平均上行负载相对于所述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函数,所述梯度为所述负载函数相对于所述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参数的偏导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控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函数的梯度确定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为所述负载函数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中最小的一个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簇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调整后的平均上行负载对应的上行功控参数为所述第一小区簇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负载函数在梯度为零时的至少一个极值点,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极值点之一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随机选择或按照预定策略选择所述第一小区簇的至少一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并根据所述梯度的负梯度曲线确定所述至少一组第一上行功控参数之一在所述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其中,所述至少一组上行功控调整参数之一包含所述小区簇内每个小区的一个上行功控调整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平均上行负载之一在所述负载函数对应的曲线上进行随机偏移以获取所述第一小区簇的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并根据所述梯度公式的负梯度曲线确定所述偏移上行功控参数在所述负载函数收敛的极小值点对应的平均上行负载为所述候选平均上行负载。
CN201310196155.2A 2013-05-23 2013-05-23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4185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6155.2A CN104185264B (zh) 2013-05-23 2013-05-23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3/085333 WO2014187068A1 (zh) 2013-05-23 2013-10-16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US14/947,522 US9801144B2 (en) 2013-05-23 2015-11-20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6155.2A CN104185264B (zh) 2013-05-23 2013-05-23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264A CN104185264A (zh) 2014-12-03
CN104185264B true CN104185264B (zh) 2017-12-15

Family

ID=51932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6155.2A Active CN104185264B (zh) 2013-05-23 2013-05-23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01144B2 (zh)
CN (1) CN104185264B (zh)
WO (1) WO20141870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9804B2 (en) * 2014-02-14 2018-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ighbor cell relation configuration
JP6299861B2 (ja) * 2014-04-04 2018-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WO2015155898A1 (ja) * 2014-04-11 2015-10-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JP6278110B2 (ja) 2014-04-16 2018-0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KR20160019867A (ko) * 2014-08-12 2016-02-22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고효율 무선랜 디바이스 전송 전력 제어
CN106162747B (zh) * 2015-04-07 2019-07-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EP3402260B1 (en) * 2016-01-22 2021-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CN105933923B (zh) * 2016-04-19 2019-03-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超密集组网小区分簇方法
CN111294880B (zh) * 2017-03-29 2022-04-01 安科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US10834761B2 (en) * 2018-02-17 2020-11-10 Ofinno, Llc Cell uplink selection control
US20240031940A1 (en) * 2020-12-09 2024-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level of radio cell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5626A (zh) * 2000-11-27 2002-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扩频通信系统联合检测的改进方法
CN101494895A (zh) * 2008-01-22 2009-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98728A (zh) * 2011-01-05 2011-06-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方法
CN102487511A (zh) * 2010-12-02 2012-06-06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supa邻区干扰控制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2905317A (zh) * 2012-10-25 2013-01-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应用于多小区的移动性负载均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69C (zh) 2000-11-28 2004-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同频小区间负载平衡方法及控制系统
US7647025B2 (en) * 2006-09-29 2010-01-12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adaptively controlling and coordinating other cell interference
CN102905617A (zh) 2010-05-28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医疗器械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高频磁场脉冲的调制方法
CN102006599B (zh) * 2010-11-05 2013-07-03 北京邮电大学 宏小区与毫微微小区的混合组网中的干扰抑制方法
US20130286851A1 (en) * 2011-04-12 2013-10-31 Public Wireless, Inc. Common radio element application manager for wireless small cells
KR20130087309A (ko) * 2012-01-27 2013-08-06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기 내 공존 간섭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20130250908A1 (en) * 2012-03-23 2013-09-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Base station power savings and control thereof
EP3301974B1 (en) * 2012-03-25 2019-12-11 Intucell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performance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RU2015124171A (ru) * 2012-11-23 2017-01-1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узел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 стороны сети для межсетев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5626A (zh) * 2000-11-27 2002-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扩频通信系统联合检测的改进方法
CN101494895A (zh) * 2008-01-22 2009-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87511A (zh) * 2010-12-02 2012-06-06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supa邻区干扰控制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2098728A (zh) * 2011-01-05 2011-06-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方法
CN102905317A (zh) * 2012-10-25 2013-01-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应用于多小区的移动性负载均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264A (zh) 2014-12-03
WO2014187068A1 (zh) 2014-11-27
US20160081036A1 (en) 2016-03-17
US9801144B2 (en)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5264B (zh)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Simsek et al. Learning based frequency-and time-domai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HetNets
Zhang et al. Self-organization paradigms and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for cognitive radio technologies: a survey
Hong et al. Cognitive radio in 5G: a perspective on energy-spectral efficiency trade-off
CN103959689B (zh) 用于干扰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US11838862B2 (en) Coordinated target wake time (TWT) service for localized wireless neighborhoods
CN104507168B (zh) 认知Ad Hoc网络的分布式拓扑控制方法
CN107005342A (zh) 异构网络通信系统
US10159002B2 (en) Network management
Zhou et al. Multi-scale dynamic allocation of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spectrum in software-defined HetNets
CN104412647B (zh) 用于帮助解决通信系统中的边界问题的集群优化的方法
Mughees et al. Energy-efficient ultra-dense 5G networks: recent advances, taxonom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CN103338495A (zh) 基于leps的双向能量均衡无线传感网路由方法
Ding et al. An interference‐aware energy‐efficient routing algorithm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software‐defined WSNs
Zhao et al. Transfer learning: A paradigm for dynamic spectrum and topology management in flexible architectures
Mekikis et al. Two-tier cellular random network planning for minimum deployment cost
Necker A novel algorithm for distributed dynamic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Zhang et al. Graph cut based clustering for cognitive radio ad hoc networks without common control channels
Virdis et al. A distributed power-saving framework for LTE HetNets exploiting Almost Blank Subframes
Jiang et al. TDOCP: A two-dimensional optimization integrating channel assignment and power control for large-scale WLANs with dense users
CN106851830A (zh) 一种用于lte-a异构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Narmanlioglu et a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SDN-based heterogeneous mobile networks
US10305665B2 (en) ABS proport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device
Gong et al. PSO-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oftware-defined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Ning et al. Dynamic cell range expansion-bas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