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1996A - 卡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1996A
CN104181996A CN201310192278.9A CN201310192278A CN104181996A CN 104181996 A CN104181996 A CN 104181996A CN 201310192278 A CN201310192278 A CN 201310192278A CN 104181996 A CN104181996 A CN 104181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lt
card door
cam
card
cam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22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1996B (zh
Inventor
陈亦宣
王禛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1922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1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1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1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1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1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卡闩装置,用以将基座卡合至机架中。机架具有凹槽。卡闩装置包含固定件、枢轴、凸轮件、卡闩件及弹性件。固定件固定至基座上,并具有表面。枢轴固定至表面。凸轮件枢接至枢轴,并包含第一凸轮部及第二凸轮部。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部分别位于枢轴的两相对侧。第二凸轮部卡合于凹槽中。卡闩件可滑动地设置于表面上,并包含凸块。凸块用以抵靠第一凸轮部。弹性件固定至表面,并抵靠第二凸轮部。当卡闩件沿着解锁方向相对表面滑动时,凸块是推挤第一凸轮部而使凸轮件相对枢轴转动,致使第二凸轮部推挤弹性件并离开凹槽。

Description

卡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信息产业的快速成长,计算机、服务器等各种电子信息设备也跟着日益普及,已逐渐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知识或与他人沟通的重要媒介。
由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化,不仅可协助处理个人生活上各项事务以及储存数据,更可深入架构出企业的自动化以及工业生产等应用。对于在网络连接下的作业环境而言,服务器为不可或缺的设备,其是提供在网络连接下,管理各个工作站数据的存取及运算。
近年来文件的数量及大小急速增加,造成服务器的数据存取负荷大幅增加。其中,对服务器而言,数据存取装置(例如,硬盘、软盘机、可读写式光盘机)的性能要求最为重要。因此,在已知的服务器的架构中,通常会设置多个数据存取装置的空间,以准备可随时增设连接备用的数据存取装置。
然而,已知服务器通常皆使用螺丝锁固的定位方式,将数据存取装置直接锁附在服务器机壳的预留孔。因此,在拆换以更新或维修数据存取装置(特别是硬盘)时,往往需要利用辅助工具将螺丝拆卸或组装,才能够进行磁盘模块的拆组工作,造成极大的不方便。若发生螺丝生锈或损坏的情形时,拆组的工作就变得较棘手又费工。并且还有可能会因装卸螺丝不慎,导致数据存取装置掉落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闩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闩装置,其是用以将基座卡合至机架中。机架的内壁具有凹槽。卡闩装置包含固定件、枢轴、凸轮件、卡闩件以及弹性件。固定件固定至基座上,并具有表面。枢轴固定至表面。凸轮件枢接至枢轴,并包含第一凸轮部以及第二凸轮部。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部分别位于枢轴的两相对侧。第二凸轮部卡合于凹槽中。卡闩件可滑动地设置于表面上,并包含凸块。凸块用以抵靠第一凸轮部。弹性件固定至表面,并抵靠第二凸轮部。当卡闩件沿着解锁方向相对表面滑动时,凸块是推挤第一凸轮部而使凸轮件相对枢轴转动,致使第二凸轮部推挤弹性件并离开凹槽。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固定件包含第一抵靠部。第一抵靠部位于表面上。卡闩件包含第一本体部以及第二本体部。凸块连接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连接第一本体部,并与第一本体部相互平行。当卡闩件沿着解锁方向的反方向相对表面滑动而使第二本体部抵靠第一抵靠部时,凸块是远离枢轴移动,且弹性件是推挤第二凸轮部而使凸轮件相对枢轴转动,致使第二凸轮部卡合至凹槽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固定件包含第二抵靠部。第二抵靠部位于表面上,并具有通孔。卡闩件还包含穿越部以及卡勾。穿越部连接第二本体部,并穿越通孔。卡勾设置于穿越部上,并具有导引面。当第二本体部抵靠第一抵靠部时,卡勾位于第一抵靠部与第二抵靠部之间,并以导引面抵靠通孔的内缘。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卡勾还具有卡扣面。卡扣面连接导引面。当卡闩件沿着解锁方向相对表面滑动而使第二凸轮部推挤弹性件并离开凹槽时,卡勾是随着穿越部穿越通孔,并以卡扣面卡扣第二抵靠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通孔的高度大于穿越部的厚度与卡勾的高度的总和。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卡闩件还包含把柄部。把柄部连接穿越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弹性件包含固定部以及弹片部。固定部固定至表面。弹片部连接固定部,并抵靠第二凸轮部,用以驱使第二凸轮部卡合至凹槽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固定件还包含多个挡止结构。挡止结构位于表面上,用以供卡闩件抵靠,并引导卡闩件沿着解锁方向相对表面滑动,且卡闩件位于挡止结构与凸轮件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挡止结构包含第一挡止部以及第二挡止部。第一挡止部连接表面,用以供卡闩件抵靠。卡闩件位于第一挡止部与凸轮件之间。第二挡止部连接第一挡止部,并延伸至卡闩件上方,致使卡闩件限位于表面与第二挡止部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凸轮件还包含延伸部。延伸部连接第一凸轮部,并延伸至凸块上方,致使凸块限位于表面与延伸部之间。
本发明所提供的卡闩装置的一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当设置有本发明的卡闩装置的基座在组合至机架中之后,可以简单地通过推动卡闩装置的卡闩件,即可使卡闩装置的凸轮件卡合至机架的内壁,进而达到将基座锁固于机架中的目的。相对地,当基座欲由机架中取出时,可以简单地通过拉动卡闩装置的卡闩件,即可使卡闩装置的凸轮件脱离机架的内壁,进而达到解除基座与机架之间的锁固状态的目的,并达到快拆作用。换言之,设置有本发明的卡闩装置的基座即可免除采用螺丝锁固的定位方式所带来的问题与困扰。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有卡闩装置的基座卡合至机架的立体图;
图2为绘示图1中的卡闩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绘示图1中的卡闩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图4为绘示图2的上视图;
图5为绘示图3的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有卡闩装置1的基座2卡合至机架3的立体图。图2为绘示图1中的卡闩装置1的立体图。图3为绘示图1中的卡闩装置1的另一立体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卡闩装置1主要是设置于基座2上,并用以将基座2卡合至机架3中。机架3的内壁具有凹槽30。卡闩装置1包含固定件10、枢轴12、凸轮件14、卡闩件16以及弹性件18。卡闩装置1的固定件10是固定至基座2上,并具有表面10a。在此要说明的是,固定件10的表面10a为固定件10远离基座2的一面。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基座2可为服务器的机壳,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4以及图5。图4为绘示图2的上视图。图5为绘示图3的上视图。
如图4与图5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卡闩装置1的枢轴12固定至固定件10的表面10a上。卡闩装置1的凸轮件14枢接至枢轴12,并包含第一凸轮部140以及第二凸轮部142。凸轮件14的第一凸轮部140与第二凸轮部142分别位于枢轴12的两相对侧,然而凸轮件14的外型并不以本发明的图式为限。凸轮件14的第二凸轮部142卡合于机架3的凹槽30中。
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可滑动地设置于固定件10的表面10a上,并包含凸块164。卡闩件16的凸块164用以抵靠凸轮件14的第一凸轮部140。卡闩装置1的弹性件18固定至固定件10的表面10a,并抵靠凸轮件14的第二凸轮部142。于本实施方式中,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与弹性件18位于凸轮件14的同一侧,且两者推挤凸轮件14时驱使凸轮件14旋转的方向是恰好相反。
于本实施方式中,卡闩装置1的弹性件18包含固定部180以及弹片部182。弹性件18的固定部180固定至固定件10的表面10a。弹性件18的弹片部182连接固定部180,并抵靠凸轮件14的第二凸轮部142,用以驱使第二凸轮部142卡合至机架3的凹槽30中。
于一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8的固定部180是以铆接的方式固定至固定件10的表面10a上,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0与基座2亦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亦即,固定件10与基座2整合为一物件)。因此,卡闩装置1的枢轴12与弹性件18亦可直接固定至基座2上。
通过上述的架构,当欲解除基座2与机架3之间的锁固状态时,只要将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即可使卡闩件16的凸块164推挤凸轮件14的第一凸轮部140而使凸轮件14相对枢轴12转动,进而使凸轮件14的第二凸轮部142将弹性件18的弹片部182推挤开而弹性变形,并离开机架3的凹槽30。借此,即可简单地将基座2由机架3中取出。
相对地,当基座2组合于机架3中时,若欲将基座2锁固至机架3,只要将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的反方向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即可使卡闩件16的凸块164远离枢轴12移动。此时,弹性件18上受第二凸轮部142推挤而变形的弹片部182,即可弹性恢复而推挤第二凸轮部142,进而驱使凸轮件14相对枢轴12反转,并使第二凸轮部142卡合至机架3的凹槽30中。借此,即可简单地将基座2锁固至机架3中。
进一步来说,如图2与图4所示,卡闩装置1的固定件10包含第一抵靠部100。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位于固定件10的表面10a上。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包含第一本体部160以及第二本体部162。卡闩件16的凸块164连接第一本体部160。卡闩件16的第二本体部162连接第一本体部160,并与第一本体部160相互平行。
当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的反方向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而使第二本体部162抵靠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时,卡闩件16的凸块164是远离枢轴12移动,且弹性件18是推挤第二凸轮部142而使凸轮件14相对枢轴12转动,致使第二凸轮部142卡合至机架3的凹槽30中。
要说明的是,当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而推挤凸轮件14相对枢轴12转动时,由于在使凸轮件14的第二凸轮部142离开机架3的凹槽30的期间,弹性件18的弹片部182会被推挤开而弹性变形,因此若未持续拉住卡闩件16,则弹性件18的弹片部182将会弹性恢复而使凸轮件14反转,进而导致卡闩件16回退至初始位置。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卡闩装置1的固定件10还包含第二抵靠部102。固定件10的第二抵靠部102位于表面10a上,并具有通孔102a。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还包含穿越部166以及卡勾168。卡闩件16的穿越部166连接第二本体部162,并穿越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卡闩件16的卡勾168设置于穿越部166上,并具有导引面168a以及卡扣面168b。卡勾168的卡扣面168b连接导引面168a。当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而使凸轮件14的第二凸轮部142推挤弹性件18并离开机架3的凹槽30时,卡闩件16的卡勾168是随着穿越部166穿越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并以卡扣面168b卡扣第二抵靠部102(如图3所示的状态)。
借此,当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而解除基座2与机架3之间的锁固状态时,卡闩件16可通过卡勾168的卡扣面168b卡扣至固定件10的第二抵靠部102而定位,并不会发生因弹片部182的弹力使凸轮件14反转,导致卡闩件16回退至初始位置的状况。
同样示于图2与图3,当卡闩件16的第二本体部162抵靠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时,卡闩件16的卡勾168位于第一抵靠部100与第二抵靠部102之间,并以导引面168a抵靠通孔102a的内缘,进而达到使卡闩件16定位于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与第二抵靠部102之间的功效(如图2所示的状态)。
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还包含把柄部170。卡闩件16的把柄部170连接穿越部166,用以受力而带动整个卡闩件16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
通过上述的架构,在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通过拉动卡闩件16的把柄部170)而使卡勾168的卡扣面168b卡扣固定件10的第二抵靠部102的过程中,卡闩件16的凸块164会推挤凸轮件14的第一凸轮部140而使凸轮件14整体相对枢轴12转动,致使凸轮件14的第二凸轮部142将弹性件18的弹片部182推挤开而弹性变形,并离开机架3的凹槽30。
相对地,在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的反方向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通过推动卡闩件16的把柄部170)而使卡闩件16的第二本体部抵靠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的过程中,卡闩件16的凸块164会远离枢轴12移动,且弹性件18的弹片部182会弹性恢复而推挤第二凸轮部142,致使凸轮件14相对枢轴12转动,进而使凸轮件14的第二凸轮部142卡合至机架3的凹槽30中。
于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卡闩件16的卡勾168会高于通孔102a的上缘,因此在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而使卡勾168随着穿越部166一起通过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的过程中,通孔102a的内缘会推挤卡勾168的导引面168a,使得卡闩件16弹性变形(特别是穿越部166)而向下弯曲。在卡闩件16的卡勾168完整通过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之后,卡闩件16会弹性恢复,并且卡勾168的卡扣面168b会卡扣第二抵靠部102。
为了达到上述使卡闩件16的卡勾168随着穿越部166一起穿过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的目的,于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固定件10的表面10a的方向上,本发明是使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的高度大于卡闩件16的穿越部166的厚度与卡勾168的高度的总和。
另外,为了防止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沿着不平行于解锁方向D的其他方向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于本实施方式中,卡闩装置1的固定件10还包含多个挡止结构104。固定件10的挡止结构104位于表面10a上,用以供卡闩件16的本体部160抵靠,并引导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相对表面10a滑动。并且,卡闩装置1的卡闩件16是位于固定件10的挡止结构104与凸轮件14之间。
借此,当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相对固定件10的表面10a滑动而使凸块164推挤凸轮件14的第一凸轮部140时,第一凸轮部140的反作用力会反推而使卡闩件16抵靠至固定件10的挡止结构104。
进一步来说,固定件10的每一挡止结构104皆包含第一挡止部104a以及第二挡止部104b。挡止结构104的第一挡止部104a连接固定件10的表面10a,用以供卡闩件16的本体部160抵靠,并引导卡闩件16沿着解锁方向D相对表面10a滑动。卡闩件16位于第一挡止部104a与凸轮件14之间。
挡止结构104的第二挡止部104b连接第一挡止部104a,并延伸至卡闩件16的本体部160上方,致使卡闩件16限位于固定件10的表面10a与第二挡止部104b之间。借此,本发明的卡闩装置1即可通过挡止结构104的第二挡止部104b,达到防止卡闩件16沿着不平行于固定件10的表面10a的其他方向离开固定件10的功效。
于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0的挡止结构104大体上呈L字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方式中,卡闩装置1的凸轮件14还包含延伸部144。凸轮件14的延伸部144连接第一凸轮部140,并延伸至卡闩件16的凸块164上方,致使凸块164限位于表面10a与延伸部144之间。借此,本发明的卡闩装置1除了通过挡止结构104的第二挡止部104b之外,还可通过凸轮件14的延伸部144,达到防止卡闩件16沿着不平行于固定件10的表面10a的其他方向离开固定件10的功效。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卡闩装置的一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当设置有本发明的卡闩装置的基座在组合至机架中之后,可以简单地通过推动卡闩装置的卡闩件,即可使卡闩装置的凸轮件卡合至机架的内壁,进而达到将基座锁固于机架中的目的。相对地,当基座欲由机架中取出时,可以简单地通过拉动卡闩装置的卡闩件,即可使卡闩装置的凸轮件脱离机架的内壁,进而达到解除基座与机架之间的锁固状态的目的,并达到快拆作用。换言之,设置有本发明的卡闩装置的基座即可免除采用螺丝锁固的定位方式所带来的问题与困扰。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以将一基座卡合至一机架中,该机架的内壁具有一凹槽,该卡闩装置包含:
一固定件,固定至该基座上,该固定件具有一表面;
一枢轴,固定至该表面;
一凸轮件,枢接至该枢轴,并包含一第一凸轮部以及一第二凸轮部,该第一凸轮部与该第二凸轮部分别位于该枢轴的两相对侧,其中该第二凸轮部卡合于该凹槽中;
一卡闩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表面上,并包含一凸块,该凸块用以抵靠该第一凸轮部;以及
一弹性件,固定至该表面,并抵靠该第二凸轮部,
其中当该卡闩件沿着一解锁方向相对该表面滑动时,该凸块是推挤该第一凸轮部而使该凸轮件相对该枢轴转动,致使该第二凸轮部推挤该弹性件并离开该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含一第一抵靠部,该第一抵靠部位于该表面上,该卡闩件包含:
一第一本体部,其中该凸块连接该第一本体部;以及
一第二本体部,连接该第一本体部,并与该第一本体部相互平行,
其中当该卡闩件沿着该解锁方向的反方向相对该表面滑动而使该第二本体部抵靠该第一抵靠部时,该凸块是远离该枢轴移动,且该弹性件是推挤该第二凸轮部而使该凸轮件相对该枢轴转动,致使该第二凸轮部卡合至该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含一第二抵靠部,该第二抵靠部位于该表面上,并具有一通孔,该卡闩件还包含:
一穿越部,连接该第二本体部,并穿越该通孔;以及
一卡勾,设置于该穿越部上,并具有一导引面,
当该第二本体部抵靠该第一抵靠部时,该卡勾位于该第一抵靠部与该第二抵靠部之间,并以该导引面抵靠该通孔的内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勾还具有一卡扣面,该卡扣面连接该导引面,当该卡闩件沿着该解锁方向相对该表面滑动而使该第二凸轮部推挤该弹性件并离开该凹槽时,该卡勾是随着该穿越部穿越该通孔,并以该卡扣面卡扣该第二抵靠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该表面的一方向上,该通孔的高度大于该穿越部的厚度与该卡勾的高度的总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闩件还包含一把柄部,该把柄部连接该穿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包含:
一固定部,固定至该表面;以及
一弹片部,连接该固定部,并抵靠该第二凸轮部,用以驱使该第二凸轮部卡合至该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还包含多个挡止结构,位于该表面上,用以供该卡闩件抵靠,并引导该卡闩件沿着该解锁方向相对该表面滑动,且该卡闩件位于所述挡止结构与该凸轮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挡止结构包含:
一第一挡止部,连接该表面,用以供该卡闩件抵靠,其中该卡闩件位于该第一挡止部与该凸轮件之间;以及
一第二挡止部,连接该第一挡止部,并延伸至该卡闩件上方,致使该卡闩件限位于该表面与该第二挡止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轮件还包含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连接该第一凸轮部,并延伸至该凸块上方,致使该凸块限位于该表面与该延伸部之间。
CN201310192278.9A 2013-05-22 2013-05-22 卡闩装置 Active CN104181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2278.9A CN104181996B (zh) 2013-05-22 2013-05-22 卡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2278.9A CN104181996B (zh) 2013-05-22 2013-05-22 卡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1996A true CN104181996A (zh) 2014-12-03
CN104181996B CN104181996B (zh) 2017-10-31

Family

ID=51963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2278.9A Active CN104181996B (zh) 2013-05-22 2013-05-22 卡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819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56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可插拔装置
CN112925388A (zh) * 2019-12-05 2021-06-08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27151Y (zh) * 2006-03-06 2007-07-2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存取装置的顶推机构
CN101739094A (zh) * 2008-11-27 2010-06-1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扣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27151Y (zh) * 2006-03-06 2007-07-2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存取装置的顶推机构
CN101739094A (zh) * 2008-11-27 2010-06-1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扣持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56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可插拔装置
CN112925388A (zh) * 2019-12-05 2021-06-08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25388B (zh) * 2019-12-05 2023-12-08 富联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1996B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47049B2 (en) Docking station, electronic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releasing connection between two devices
US2010000237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
US20120321379A1 (en) Locking structure
US7491070B2 (en) Fixing structure
US8320118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isk drive
US9483079B2 (en) Frame structure for fixing panel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panel device therewith
TWM456065U (zh) 電子裝置及其連動機構
US9098252B2 (en)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riser cage fastener
US20130163215A1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TWI409807B (zh) 固定模組
CN104181996A (zh) 卡闩装置
CN102858103B (zh) 可拆卸式结合装置
JP3170270U (ja) 固定機構及びそれに伴う回路基板
US20050063151A1 (en) System for securing a component within a cage
US20150137673A1 (en) Securing mechanism
US7922144B2 (en) Fixture for data access device
US8223491B2 (en) Fastener for securing computer storage device
CN104571269A (zh) 快拆扣合组件
US20110157821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pci card
US772450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48721B (zh) 固定裝置、功能模組及電子設備
US20140104779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TWI523007B (zh) 卡閂裝置
US9223359B2 (en)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PCI) card fixing system
US20130109217A1 (en) Fixing structure with interface card module and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0

Address after: 9 Tengfei Road, Donggou Town, Funing County,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Puxing Highway 789,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atentee before: Inventec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