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8191B - 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8191B
CN104178191B CN201410407088.9A CN201410407088A CN104178191B CN 104178191 B CN104178191 B CN 104178191B CN 201410407088 A CN201410407088 A CN 201410407088A CN 104178191 B CN104178191 B CN 104178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wn coal
heat
heat pipe
unit
improving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70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8191A (zh
Inventor
李柏荣
刘海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ure Ener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ture Ener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ure Ener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Future Ener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070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8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8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8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8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81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包括位于顶部的进料机构、位于底部的出料机构、设置在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之间的两个以上纵向叠设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设置在相邻两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之间的可沿纵向伸缩的补偿器、与邻近出料机构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连接的热风供应机构;每个褐煤提质装置都包括用热风作为导热介质的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均与所述热风供应机构导通。本发明这种导热管沿水平方向设置、褐煤提质部分由多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组成的分节设置方式,能够延长热风路径,提高热效率,而且能防止导热管和翅片开裂的问题,同时节与节之间设置补偿器,可沿纵向伸缩,起缓冲作用,大大减小热应力,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的改质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炭作为一种主要资源,其开发利用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在中国,根据煤化程度由低到高,煤炭分为以下几种:褐煤、低变质烟煤、中变质烟煤、贫煤和无烟煤,其中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40%,占中国煤炭保有储量的13%,储量极为巨大。
现如今,煤炭资源中煤化程度较高的煤炭已经被大量开采利用,而一些煤化程度较低的如褐煤等,由于水分高(约20%~60%)、热值低、易风化和自燃,单位能量的运输成本高,不利于长距离输送和贮存。同时由于褐煤直接燃烧的热效率较低,且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很大,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则被大量闲置。
现有技术中针对褐煤的改质处理系统包括三种,第一种是用热风直接接触褐煤,对其进行干燥,这种方式通过空气、水蒸气作为载体,干燥温度低、热效率低、干燥程度低、容易起火燃烧,同时亦会将褐煤中的高热值挥发分带走,这种系统由于采用热风直接干燥褐煤,因而一次处理的褐煤不能堆积太多,否则位于内部的褐煤无法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处理,因而处理能力小,不能大规模地对褐煤进行提质处理;第二种是采用焦炉对褐煤进行处理,但焦炉处理一方面为间歇作业,环境污染较大,另一方面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灰尘之类影响改质温度进而影响改质效果的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因而不能使各处的煤都能在合适地温度下进行改质处理,换言之,由于处理过程中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因而现有技术中的这些处理机构无法控制处理过程中的温度,以得到所需的煤产品。第三种是采用竖向设置的导热管,通过在导热管中通热风,褐煤接触或靠近导热管来实现干燥提质,这种结构能使各处的褐煤都能在合适地温度下进行改质处理,得到优质的煤产品,但由于导热管为竖向设置,这种结构使得热风路径小,热效率不高。同时,当这种褐煤提质装置体积较大时,导热管由于为竖直设置的管,开裂风险较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由此可见,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褐煤提质处理系统,能以较高的热效率得到优质的煤产品,同时提高安全性,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褐煤提质处理系统,能以较高的热效率得到优质的煤产品,同时安全性更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包括位于顶部的进料机构、位于底部的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料机构与所述出料机构之间的两个以上纵向叠设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设置在相邻两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之间的可沿纵向伸缩的补偿器、与邻近所述出料机构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连接的热风供应机构;每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包括用热风作为导热介质的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热风供应机构导通。
优选地,每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热风通道、在两个热风通道之间设置的两个以上第一导热单元,相邻两个第一导热单元间隔设置形成供褐煤物料通过的物料通道;每个第一导热单元包括两列导热组,两列导热组隔开设置形成与外界导通的干馏气体排气通道;所述多个导热管中的一部分作为每列导热组的第一导热管,在相邻两个第一导热管之间设有第一翅片;所述多个导热管的一部分作为第二导热管,沿纵向交错分布在所述物料通道中;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两端分别与两个热风通道导通;所述补偿器将与之连接的两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两个物料通道相互导通、两个干馏气体排气通道相互导通;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的干馏气体排气通道与所述热风供应机构导通。
优选地,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翅片上设有干馏气体排气口,所述干馏气体排气口的外侧还设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的上端与所述导热组的外侧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下端偏离所述导热组的外侧壁伸入到所述物料通道中并将所述干馏气体排气口遮挡。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第二导热单元,两个第二导热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热风通道的两侧,所述多个导热管中的其余部分作为第二导热单元的第三导热管,多个第三导热管沿纵向分布排成一列,相邻两个第三导热管之间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导热管等长的第三翅片,所述第二导热单元与邻近的第一导热单元之间隔开设置也形成一物料通道,在所述物料通道中沿纵向也分布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二导热管。
优选地,所述热风供应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燃烧室、预热器、烧嘴,所述燃烧室通过热风进口与邻近所述出料机构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热风通道连接,邻近所述出料机构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热风通道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热风进口导通。
优选地,每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都设有与干馏气体排气通道连接的干馏气体外部排气管,各个干馏气体外部排气管都与一干馏气体排气总管连接,所述干馏气体排气总管与所述预热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单元中两列导热组中沿横向临近的两个第一翅片,其中一个第一翅片为竖直设置,另一个第一翅片的下端向外倾斜。
优选地,所述物料通道中的第二导热管与邻近的第一导热管或其他第二导热管之间的距离为100mm以上,所述物料通道中的第二导热管与邻近的第一翅片的最小距离为70mm以上。
优选地,所述补偿器包括多个中心补偿单元及设置在多个中心补偿单元周围的边缘补偿单元,所述中心补偿单元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补偿器上部的褐煤提质装置底部的第一导热管对应设置,所述下连接件与补偿器下部的褐煤提质装置顶部的第一导热管对应设置,所述上连接件的自由端和下连接件的自由端沿纵向部分重合并错开间隙设置,且所述上连接件的自由端相比于下连接件的自由端更靠近所述物料通道;所述边缘补偿单元包括上下隔开设置的上横板、下横板、设置在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的中部弯曲的弯板。
优选地,所述上连接件包括:槽口向上的第一槽形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形板底部的第一L形连接板;所述下连接件包括:槽口向下的第二槽形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槽形板顶部的第二L形连接板;所述第一L形连接板的自由端和第二L形连接板的自由端沿纵向部分重合并错开间隙设置,且所述第一L形连接板的自由端相比于第二L形连接板自由端更靠近所述物料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包括位于顶部的进料机构、位于底部的出料机构、设置在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之间的两个以上纵向叠设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设置在相邻两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之间的可沿纵向伸缩的补偿器、与邻近出料机构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连接的热风供应机构;每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包括用热风作为导热介质的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本发明这种导热管沿水平方向设置、褐煤提质部分由多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组成的分节设置方式,能够大大延长热风路径,提高热效率,而且能防止导热管和翅片开裂的问题,同时节与节之间设置的补偿器,可以沿纵向伸缩,起到缓冲作用,大大减小热应力,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褐煤提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向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相邻两个第一导热管与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B向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一补偿器的俯视图;
图8为图1中两个褐煤提质装置与第一补偿器配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边缘补偿单元与中心补偿单元、第三导热管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褐煤提质处理系统的热风路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褐煤提质处理系统的干馏气体路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中褐煤提质处理系统中干馏气体进入预热器的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设的五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D,在相邻两节褐煤提质装置D之间设有第一补偿器E、第二补偿器F。在底部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之下还设有出料机构G,在顶部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之上还设有进料机构H,进料机构H为进料槽,出料机构H为螺旋出料机。在底部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还设有一热风进口I,顶部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设有热风出口J,热风出口J与热风进口I通过循环管K联通,循环管K中设有循环风机K1及排烟风机K2,其中循环风机K1是控制返回热风的风量,排烟风机K2是控制排出系统外的尾气量。热风进口J与热风供应机构连接,热风供应机构包括燃烧室L、预热器M、烧嘴N,这三个机构各自的工作原理如下:烧嘴N的工作原理:将可燃气体与空气通过两个通道汇聚到一个通道后再混合,使可燃气体与空气得到充分接触。预热器M的工作原理:预热器内部设置了螺旋导流片,可增加流动路径提高干馏气体预热温度。燃烧室L的工作原理:在有效空间内使氧气与可燃气体反应完全。燃烧室L、预热器M、烧嘴N这三者配合在一起的工作过程如下:可燃气体与空气通过烧嘴N混合后被点燃并产生持续的高温,其中部分的热量传递到预热器M,预热器M将热量经过导流片又传递给干馏气体,干馏气体吸收热量温度提高。干馏气体流出预热器M后与烧嘴N喷出的高温气体混合进入燃烧室L,在燃烧室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干馏气体中的有害物得到有效处理(气体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可燃气体也充分燃烧,燃烧后释放的大量热量与返回的低温热风混合到指定温度后进入热风进口。
其中,参见图3~图6,单节的褐煤提质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热风通道1、设置在两个热风通道1之间的五个第一导热单元2,每个第一导热单元2包括两列导热组21,两列导热组21隔开设置形成干馏气体排气通道22,相邻两个第一导热单元间隔设置形成供褐煤物料通过的物料通道3;
每列导热组21包括多个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导热管21a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导热管21a之间的第一翅片21b,部分或全部第一翅片21b上设有干馏气体排气口21c,干馏气体排气口21c的外侧还设有第二翅片21d,第二翅片21d上端与导热组的外侧连接,下端偏离导热组的外侧壁伸入到物料通道3中并将干馏气体排气口21c遮挡;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的长度均与第一导热管的长度相同。干馏气体排气口连接有外部干馏气体排管O,各个外部干馏气体排管O均与一干馏气体排气总管P连接,干馏气体排气总管P与预热器M连接。
物料通道3中设有多个第二导热管31,每个第二导热管31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导热管31在物料通道3中沿纵向交错分布,第二导热管31上并没有设置翅片;
第一导热管21a、第二导热管31两端分别与两个热风通道1导通,由热风通道1向其供送热风。
本实施例的褐煤提质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导热单元4,两个第二导热单元4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热风通道1的两侧,每个第二导热单元4包括一列第三导热管41,相邻两个第三导热管41之间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导热管等长的第三翅片42,所述第二导热单元与邻近的第一导热单元2之间隔开设置也形成一物料通道3,在所述物料通道3中沿纵向也分布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二导热管31。
其中,第一翅片上设置多孔板5,形成干馏气体排气口21c。
其中,第一导热单元中两列导热组中第一导热管的排布方式相同。
其中,第一导热单元中两列导热组中沿横向临近的两个第一翅片,其中一个第一翅片为竖直设置,另一个第一翅片的下端则向外倾斜,这是为了使得在制造时能更加方便地操作。
其中,物料通道中第二导热管31与邻近的第一导热管或其他第二导热管之间的距离为100mm以上。
其中,物料通道中所述第二导热管31与邻近的第一翅片或第二翅片或第三翅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70mm以上。
本实施例中的干馏气体从干馏气体排气口中排出后,经由干馏气体排管(图中未示出),排向外界。
其中,热风通道1中设有折流隔板11,折流隔板11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使热风通道中的热风折流而上导向各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增加热风路径。
其中,第二翅片与邻近的第一翅片所成角度为20~35度。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第三翅片能够起到增加传热面积,对物料进行翻料,提高热效率、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
设置的干馏气体排气通道及排气口能够将褐煤干馏过程中产生的干馏气体尽量与褐煤减少接触,及时地向外界排出,大大提高了褐煤产品的质量。
设置的物料通道,由于沿纵向布设有交错设置的第二导热管,同时有第二翅片的下端伸入进来,使得褐煤物料在落下时,延长其行走路径,受热更加均匀,热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均为大体水平设置的横管,这些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沿纵向分布,两端与热风通道导通,热风通道中的热风从下至上进入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中,形成弯折迂回的路径,大大提高了热风路径,提高了热效率。
此外,每个单节的褐煤提质装置的外部两侧都分别设有两个支座6,支座6下方设有支撑梁61及支撑柱62。
参见图7、图8、图9,第一补偿器包括多个中心补偿单元7以及位于多个中心补偿单元7四周的边缘补偿单元8,多个中心补偿单元7与其上部褐煤提质装置底部的第三导热管、第一导热管及下部褐煤提质装置顶部的第三导热管41、第一导热管一一对应,每个中心补偿单元7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包括槽口向上的第一槽形板71、连接在第一槽形板71下侧部的第一L形板72,下连接件包括槽口向下的第二槽形板73、连接在第二槽形板73顶部的第二L形板74,第一L形板72和第二L形板74的自由端沿纵向部分重合并错开一定缝隙设置,且第一L形板72的端部更靠近物料通道,将物料通道与第二L形板的自由端隔开,这样既能够产生收缩的效果,同时又能阻挡物料通道中从上落下的物料进入干馏排气通道中。第一槽形板71、第二槽形板73的槽口宽度均小于导热管的直径。
与同一个第一导热单元的两个导热组的两个第一导热管对应的两个上连接件沿该第一导热单元的纵向中心线呈镜像设置。与同一个第一导热单元的两个导热组的两个第一导热管对应的两个下连接件沿该第一导热单元的纵向中心线呈镜像设置,两个上连接件和两个下连接件之间均隔开间隙设置,形成一通道9,以使上下两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干馏气体排气通道导通。边缘补偿单元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横板81及下横板82,设置在上横板81与下横板82之间的中部弯曲的弯板83,弯板83的上端与上横板81的底部焊接、下端与下横板82焊接。弯板83中部的弯曲部位向外弯曲,内侧设有一挡板84,该挡板84上端与上横板的底部焊接,下端为自由端,与下横板的顶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上横板81和下横板82之间设置弯板83,能够产生收缩、缓冲的效果,使得上下两个褐煤提质装置之间为柔性接触,有助于减小热应力。
第二补偿器F设置在两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热风通道之间,其包括围成一个方形的四个补偿单元,每个补偿单元的结构与第一补偿器E的边缘补偿单元的结构类似,都包括上横板、下横板、设置在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的中部弯曲的弯板(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偿器仍使上下两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物料通道相互导通、干馏气体排气通道相互导通,第二补偿器仍使上下两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热风通道导通。
以下对本实施例褐煤提质处理系统的提质工艺进行说明:
劣质煤(或其它不粘性颗粒物料)破碎后通过提升设备送至系统顶部进料槽H,物料进入系统顶部,系统从上至下分为干燥段(即位于上部的两节褐煤提质装置)、干馏段(位于下部的三节褐煤提质装置),物料进入物料通道后经干燥段、干馏段中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的作用得到提质煤。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中的导热介质——热风来自于燃烧室,本实施例的热风路径S1如图10所示,热风通过热风进口I进入位于底部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热风通道,经由路径S1一路弯折、延伸至位于顶部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热风通道,并由热风出口J流出;
物料在干燥段与干馏段时会不断析出水蒸汽、CO、CO2等气体。两阶段的析出气体通过排气通道汇集于干馏气体总管,温度约为120℃。由于析出水蒸汽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苯、酚等),须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将120℃的气体送入预热器预热,然后进入燃烧室高温焚烧,目的是破坏水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分子结构,将其氧化成CO2和H2O等无害物质。本实施燃烧室热源采用煤气发生炉(或其它热源设备)产生煤气燃烧获得。燃烧后热风与循环风混合至温度为550℃左右,从系统底部进入,经过折流式路径后再由顶部流出。本实施例褐煤提质处理系统的干馏气体路径S2如图11、12、13所示。
褐煤经过系统提质后由底部螺旋出料机G控制出料。
本发明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由于褐煤提质部分由多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组成的分节设置方式,能够延长热风路径,提高热效率,而且能防止导热管和翅片开裂的问题,同时节与节之间设置补偿器,可以沿纵向伸缩,起到缓冲作用,大大减小热应力,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当对褐煤进行提质处理时,褐煤从物料通道中落下,由于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均为大体水平设置的横管,热风通道中的热风进入位于下部的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经过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后流出再进入上部的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热风路径不断地迂回弯折,相比于现有技术设置的竖向导热管,热风路径大大延长,提高了热效率;物料通道中有第二翅片的下端伸进来,在褐煤物料落下时能够起到翻料、挡料以防止进入排气口的作用,使得褐煤物料能够均匀地被加热干燥;导热单元中设置的干馏气体排气通道,能够将褐煤提质过程中产生的干馏气体及时排出,防止其对褐煤起到不良影响,因而能够得到优质的煤产品。本发明这种分节设置的褐煤提质装置,能够防止导热管和翅片开裂的问题,同时节与节之间设置补偿器,可以沿纵向伸缩,起到缓冲作用,大大减小热应力,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本发明各热风通道的干馏气体排气通道与热风供应机构导通,可以对褐煤在干燥和干馏时析出的水蒸气中的大量有害物质,如苯、酚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在热风供应机构中进行高温焚烧,破坏有害物质的分子结构,将其氧化成CO2、H2O等无害物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顶部的进料机构、位于底部的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料机构与所述出料机构之间的两个以上纵向叠设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设置在相邻两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之间的可沿纵向伸缩的补偿器、与邻近所述出料机构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连接的热风供应机构;每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包括用热风作为导热介质的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热风供应机构导通;
每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热风通道、在两个热风通道之间设置的两个以上第一导热单元,相邻两个第一导热单元间隔设置形成供褐煤物料通过的物料通道;每个第一导热单元包括两列导热组,两列导热组隔开设置形成与外界导通的干馏气体排气通道;所述多个导热管中的一部分作为每列导热组的第一导热管,在相邻两个第一导热管之间设有第一翅片;所述多个导热管的一部分作为第二导热管,沿纵向交错分布在所述物料通道中;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两端分别与两个热风通道导通;所述补偿器将与之连接的两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两个物料通道相互导通、两个干馏气体排气通道相互导通;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的干馏气体排气通道与所述热风供应机构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翅片上设有干馏气体排气口,所述干馏气体排气口的外侧还设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的上端与所述导热组的外侧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下端偏离所述导热组的外侧壁伸入到所述物料通道中并将所述干馏气体排气口遮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二导热单元,两个第二导热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热风通道的两侧,所述多个导热管中的其余部分作为第二导热单元的第三导热管,多个第三导热管沿纵向分布排成一列,相邻两个第三导热管之间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导热管等长的第三翅片,所述第二导热单元与邻近的第一导热单元之间隔开设置也形成一物料通道,在所述物料通道中沿纵向也分布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二导热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供应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燃烧室、预热器、烧嘴,所述燃烧室通过热风进口与邻近所述出料机构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热风通道连接,邻近所述出料机构的单节褐煤提质装置的热风通道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热风进口导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单节褐煤提质装置都设有与干馏气体排气通道连接的干馏气体外部排气管,各个干馏气体外部排气管都与一干馏气体排气总管连接,所述干馏气体排气总管与所述预热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单元中两列导热组中沿横向临近的两个第一翅片,其中一个第一翅片为竖直设置,另一个第一翅片的下端向外倾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通道中的第二导热管与邻近的第一导热管或其他第二导热管之间的距离为100mm以上,所述物料通道中的第二导热管与邻近的第一翅片的最小距离为70mm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器包括多个中心补偿单元及设置在多个中心补偿单元周围的边缘补偿单元,所述中心补偿单元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补偿器上部的褐煤提质装置底部的第一导热管对应设置,所述下连接件与补偿器下部的褐煤提质装置顶部的第一导热管对应设置,所述上连接件的自由端和下连接件的自由端沿纵向部分重合并错开间隙设置,且所述上连接件的自由端相比于下连接件的自由端更靠近所述物料通道;所述边缘补偿单元包括上下隔开设置的上横板、下横板、设置在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的中部弯曲的弯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褐煤提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包括:槽口向上的第一槽形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形板底部的第一L形连接板;所述下连接件包括:槽口向下的第二槽形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槽形板顶部的第二L形连接板;所述第一L形连接板的自由端和第二L形连接板的自由端沿纵向部分重合并错开间隙设置,且所述第一L形连接板的自由端相比于第二L形连接板自由端更靠近所述物料通道。
CN201410407088.9A 2014-08-18 2014-08-18 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78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7088.9A CN104178191B (zh) 2014-08-18 2014-08-18 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7088.9A CN104178191B (zh) 2014-08-18 2014-08-18 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8191A CN104178191A (zh) 2014-12-03
CN104178191B true CN104178191B (zh) 2016-06-22

Family

ID=51959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708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78191B (zh) 2014-08-18 2014-08-18 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819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5184A (ja) * 1984-03-19 1985-10-03 Hitachi Ltd 低品位炭の改質方法
CN201983591U (zh) * 2010-11-30 2011-09-21 李柏荣 褐煤改质装置
CN102199437B (zh) * 2011-04-23 2014-01-0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大型低阶褐煤提质塔
CN202116525U (zh) * 2011-05-31 2012-01-18 李柏荣 优质煤产品生产装置及生产系统
CN202346963U (zh) * 2011-12-06 2012-07-25 黄冈市中洲安达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褐煤竖式干燥干馏炉
CN103602342B (zh) * 2013-11-14 2016-05-11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煤化工竖窑系统中的装料设备及装料方法
CN103820138A (zh) * 2014-03-05 2014-05-28 重庆丹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煤干馏及高温煤气净化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8191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8958B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quality coal products
CN105176563B (zh) 生物质快速热解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12878B (zh) 辐射管和循环气流综合加热的移动床干馏炉
CN105131992B (zh) 油页岩快速热解的系统和方法
JP4899220B2 (ja) 木屑と有機廃棄物を燃料とする熱風発生装置
CN103930528A (zh) 用于干燥和烘焙生物质、优选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反应器
CN105090993A (zh) 一种内置式污泥综合干化焚烧系统及污泥干化焚烧方法
WO2014044084A1 (zh) 一种低变质烟煤的煤热解炉
CN204880187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预热烘干装置
US201802912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pid pyrolysis of coal
CN101089123A (zh) 封闭干馏分层炭化管状立式焦炉
CN207793163U (zh) 一种自循环隧道式炭化窑
CN106698421A (zh) 一种废旧轮胎的能源循环利用制备活性炭的系统及方法
CN204039355U (zh) 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CN103542517B (zh) 一种空气保温热旋风节能环保锅炉
CN104178191B (zh) 褐煤提质处理系统
WO2013089337A1 (en) System for drying coal using hot superheated steam which is heated multiple times
CN104140830A (zh) 烟气间接加热油页岩干馏工艺及均热器
CN103074095A (zh) 煤热解系统
CN103666570B (zh) 自烘干式生物质气化系统
CN111433327A (zh) 连续生产木炭的处理和反应器
CN210662867U (zh) 新型热解装置
CN104178192B (zh) 褐煤提质处理组合机构
CN206546026U (zh) 分段式热风炉
CN105907407A (zh) 热解生物质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