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3570A - 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3570A
CN104173570A CN201410363400.9A CN201410363400A CN104173570A CN 104173570 A CN104173570 A CN 104173570A CN 201410363400 A CN201410363400 A CN 201410363400A CN 104173570 A CN104173570 A CN 104173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radix
coronary ar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34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3570B (zh
Inventor
刘红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ine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ine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ine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ine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4103634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35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3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3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3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3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丹参、黄芪、党参、玄参、地龙、土元、元胡、水蛭,具有“益气逐淤”功效,临床应用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显著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用以制备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药物,与现有的药物相比,其为纯中药制剂,副作用小,效果好。其在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具有疗效。

Description

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治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择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造成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功能障碍甚至坏死的临床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目前全球每年接受PCI治疗的患者超过200万例。中国内地2008年30个省市、自治区共完成18万例PCI手术,2010年病例数已经超过30万例,并正在快速发展之中。
尽管PCI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尚存在诸多与手术相关的临床问题,如缺血再灌注损伤、无复流、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injury,PMI)、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远期血栓等。缺血再灌注损伤、无复流、支架内再狭窄及远期血栓已经有较多关注和研究,PMI正在逐步受到关注并成为热点问题。
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指冠心病PCI过程中心肌细胞发生的微损伤,是急诊和择期PCI过程中常见的病理过程,2007年,全球心肌梗死重新定义,将其描述为PCI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升高。早在1996年Abdelmeguid报道的3478个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中,有24%的患者出现了PMI(根据CK-MB判断)。2005年,在Hermann报道的4484个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中,也有高达15.8%的患者出现了PMI(术后8小时内CK-MB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研究表明,PCI术后CK-MB升高大于5倍正常值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CK-MB正常的患者。在Saadeddin的报道中,以cTnI 2mg/L为正常上限,术后24h cTnI增高的发生率为27%,24个月患者出现心绞痛复发、再次PCI、搭桥、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54%、46%、4%和4%。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PCI在CHD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针对PMI发生机制探寻有效的冠心病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疗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
PMI的发生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通过课题组前期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现,PMI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PCI过程中由于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术后斑块的挤压移位,引起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的闭塞,进而导致临近侧支血管分布区域的心肌细胞发生坏死(I型PMI,见图1);
(2)PCI术中无论是球囊扩张还是支架置入,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斑块造成机械性损伤,斑块内容物溢出,碎屑形成,这些微小固体随血流到达冠脉远端,机械性阻塞微血管并引发炎症反应,以此激活血小板,形成微血栓,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II型PMI,见图1);
(3)尽管术前有严格的抗血小板治疗,但PCI术中冠脉内膜的机械性损伤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仍不可避免的导致血小板激活,病灶局部的血小板团块形成、脱落、阻塞远端血管以及活化的血小板可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得微血管床的血管收缩并破坏内皮功能,进而加重心肌损伤;
(4)PCI球囊扩张/结束引起的缺氧/复氧过程会使氧自由基释放增加,氧化/抗氧化过程失衡,进而促进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加速炎症反应及微循环血栓形成,造成远端心肌损伤。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外,一些因素会也影响PMI的发生,如PCI手术的操作方法以及发病前患者的基础病变情况等。Okmen等研究发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升高与球囊扩张时间、球囊压力及扩张次数成正相关。此外,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前心绞痛病史时间越长,介入治疗后越容易出现心肌微损伤,原因可能在于上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或者更不稳定。
从以上PMI的发生机制可以看出,机械损伤及其引起的炎症反应是PMI发生的重要机制。如何降低PMI的发生机率、减轻PMI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通过手术操作器械的改良和操作手法的改进降低术后PMI的发生率;(2)通过外源性药物干预减轻PMI发生的程度。但是手术操作器械的改良和操作手法的改进都无法改变PCI手术的基本操作过程。
近年来,各国学者在充分认识到外源性药物干预对于减轻PCI术后心肌损伤,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针对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展开了一些药物临床研究(如ARMYDA、NAPLES-II),但多集中在经典的冠心病防治药物方面(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β-受体阻断剂),高额的治疗费用和大剂量化学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使上述药物的临床获益受限。因此,加强传统中医药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目前关于中医药在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尚未见通过体内外动物模型研究PMI发生机制的基础研究。同时,中医药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过氧化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的功能已经得到证实。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血瘀”贯穿于冠心病整个发病过程之中。PCI治疗前后,虚实病机处于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之中。一项研究发现,血瘀、气虚是冠心病PCI期间最多见的中医证候要素,且二者常相兼出现,各时点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均超过35%,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心绞痛在PCI过程中最稳定的中医证型,由此可见,应用具有益气逐瘀功效的中药制剂可能是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重要方法。
中医药干预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利用冠心病的治疗经验对PCI围手术期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病证结合,当然这其中包括中西医的结合,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也有利于患者的接受;此外,中药毒副作用小,价格相对低廉,有利于提高患者服用的依从性。
因此,积极加强中药或中西医结合药物干预冠心病PCI后发生的心肌损伤研究,从传统中医药学中发掘出具有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中药制剂,对于拓展中医药在冠心病PCI中应用范围,减轻PMI程度,预防PCI术后AMI、猝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具有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逐淤”功效,经过临床应用表明其在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具有疗效。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中药组分:丹参、黄芪、党参、玄参、地龙、土元、元胡、水蛭。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丹参150-450份、黄芪120-370份、党参150-320份、玄参100-250份、地龙100-270份、土鳖虫100-230份、元胡80-390份、水蛭60-100份。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丹参300份、黄芪240份、党参200份、玄参100份、地龙100份、土鳖虫100份、元胡100份、水蛭60份。
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丹参400份、黄芪320份、党参200份、玄参220份、地龙190份、土鳖虫220份、元胡300份、水蛭100份。
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丹参375份、黄芪300份、党参200份、玄参220份、地龙190份、土鳖虫220份、元胡300份、水蛭100份。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方法服用,为方便起见,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而成的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根据原料药的不同性质,本发明分别采用下列方法分别提取原料药的活性成分:a)丹参、党参、玄参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b)黄芪、元胡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c)地龙、土鳖虫、水蛭粉碎成细粉末;d)将步骤a、b、c均匀混合,最后所得为该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剂剂型可以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散剂、膏剂或口服液制剂中的一种,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中还可以加入药用辅料,应用中,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等。
一般来说,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羟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羟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可食用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按、醋酸氯已定、桉叶油等。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能够用于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或用于制备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药物。
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采用中药组合物制剂,如为胶囊剂,可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服用时间;其他类型的制剂可同理进行。
该中药组合物能够显著有效的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该中药组合物具有减轻冠心病介入术后30天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事件)的潜在效果;经研究发现,该中药组合物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机理与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经超声心动、超声速度定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发现,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后患者较未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的患者观察指标显著改善。
同时,该中药组合物可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肌酶的升高水平,包括: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该中药组合物能够减少术后30天MACE事件,本中药组合物针对的MACE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指患者出现心肌缺血临床症状或新出现的心电图异常,同时伴有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如在术后48小时内发生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则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Tn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5倍);该中药组合物能够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炎症反应,抑制关键炎症因子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该中药组合物能够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关键氧化应激因子包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经超声心动、超声速度定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imaging,VVI)发现,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后患者较未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的患者观察指标改善。观察关键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E/A以及VVI相关观察指标(应变、应变率)
因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显著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现有的药物相比,其为纯中药制剂,副作用小,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机制的示意图;
图2为研究流程图,其中:TnT:肌钙蛋白T;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hs-CRP:高敏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GSH:还原型谷胱甘肽;MPO:髓过氧化酶;VVI: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图3患者纳入流程图,其中:MACE事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nT:肌钙蛋白T;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hs-CRP:高敏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GSH:还原型谷胱甘肽;MPO:髓过氧化酶;VVI: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图4两组PCI前后CK-MB水平动态变化
图5两组PCI前后hs-CRP水平动态变化
图6两组PCI后hs-CRP阳性率比较
图7IL-6水平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
图8两组PCI前后IL-6水平动态变化
图9两组PCI前后SOD水平动态变化
图10两组PCI前后MDA水平动态变化
图11两组PCI前后GSH水平动态变化
图12两组PCI前后MPO水平动态变化
图13某部位不同节段应变变化
图14某部位不同节段应变率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咧范围内。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非实质性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实施例1
为了便于该中药组方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应用,将该中药组方制备为胶囊剂。
组方如下:
丹参400份、黄芪320份、党参200份、玄参220份、地龙190份、土鳖虫220份、元胡300份、水蛭100份。
制备方法:
a)上述处方中,丹参、党参、玄参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备用;
b)上述处方中,黄芪、元胡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备用;
c)上述处方中,地龙、土鳖虫、水蛭粉碎成细粉末,备用;
d)将步骤a、b、c均匀混合,装入1000粒胶囊,每粒2.3g。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实施例2
为了便于该中药组方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应用,将该中药组方制备为片剂,
处方如下:
丹参400份、黄芪320份、党参200份、玄参220份、地龙190份、土鳖虫220份、元胡300份、水蛭100份
制备方法:
a)上述处方中,丹参、党参、玄参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备用;
b)上述处方中,黄芪、元胡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备用;
c)上述处方中,地龙、土鳖虫、水蛭粉碎成细粉末,备用;
d)将步骤a、b、c均匀混合,按常规制片工艺压缩成1000片,每片2.5克,如压制困难,可加入有效组分粉末重量5%的淀粉。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实施例3:
为了便于该中药组方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应用,将该中药组方制备为冲剂,
处方如下:
丹参375份、黄芪300份、党参200份、玄参220份、地龙190份、土鳖虫220份、元胡300份、水蛭100份
制备方法:
a)上述处方中,丹参、党参、玄参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备用;
b)上述处方中,黄芪、元胡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备用;
c)上述处方中,地龙、土鳖虫、水蛭粉碎成细粉末,备用;
d)将步骤a、b、c均匀混合,按常规制剂工艺压缩成1000袋,每袋含有效组分3g。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4袋,每日3次。
实验例1中药组合物对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临床干预研究
1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2诊断标准
2.1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
参考ACCF/AHA2012年颁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管理指南》[1],具体如下:
1)心绞痛表现形式:
①长时间(>20min)静息性心绞痛;
②新发(初发)心绞痛;
③既往稳定性心绞痛新近恶化;
2)心电图没有持续性(>20min)ST段抬高;
3)心脏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阴性;
诊断标准:具有上述心绞痛任意一种表现形式,且同时满足第2及第3条件者,即可诊断。
2.2 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诊断标准:
参考ESC/ACCF/AHA/WHF2012年颁布的《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三版》[2],具体如下:
PCI术前心脏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水平正常的患者,若术后增高超过正常上限第99百分位数者,诊断为“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若术后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增高超过正常上限第99百分位数5倍,且具有心脏缺血症状或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影像学证据者,诊断为“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
2.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影像学条件: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2012年颁布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具体如下:
●至少1根冠状动脉主支血管狭窄≥70%;
●或左主干狭窄≥50%;
●或冠状动脉主支血管狭窄50%~70%,血流储备分数(FFR)<0.75;
2.4中医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具体如下:
●主症:1、胸痛;2、胸闷。
●次症:1、心悸气短;2、神倦乏力;3、面色紫暗;
●舌脉:舌淡紫,脉弱而涩。
诊断标准:具有胸痛、胸闷主症之一,其他症状具有2项及舌脉支持者,即可诊断。
3纳入标准
●年龄在18~85岁;
●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
●同意接受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
●符合中医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候诊断标准;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排除标准
●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
●需要行急诊PCI的患者;
●需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严重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30%);
●合并其他能引起CK-MB、TnT水平升高的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
●肝功能异常(ALT或AST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肾功能异常(Cr>3mg/dl或265.2umol/l);
●恶性肿瘤或血液性疾病;
●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纳入前1月规则服用含中药成分的药物制剂;
●临床观察过程中要求服用其他中药制剂;
5病例剔除标准
●纳入后发现不满足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或冠脉介入影像学标准而被误纳入者;
●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纳入后出现因肝肾功能异常(ALT或AST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Cr>3mg/dl或265.2umol/l)或确定因试验用药引起的临床不适表现(如恶心、呕吐、皮下出血等)或药物过敏反应等原因而紧急揭盲者;
●观察中自行服用其他中药制剂者;
病例的纳入、排除或剔除至少需要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同时裁定。
6样本量
纳入至少60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7临床研究方法
由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北京中医医院流行病研究所以及北京中医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共同完成。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通过软件SPSS15.0(PN:32119001,SN:5045602)产生随机数字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安慰剂组,方法如下:
7.1分组与设盲方法:
●设定随机种子为6633;
●为预存一定补充量编码,产生240个随机数字(多编3倍的试验用药编号);
●将240个随机数字用阿拉伯数字由1至240编码;
●将240个随机数字排定秩次;
●规定秩次尾数为奇数者为A组、偶数者为B组;
●将编码贴至相应药盒上;
表1随机分组简易表
注:秩次尾数为奇数者为A组、偶数者为B组;
7.2随机信封与应急信封:
7.2.1随机信封:
●信封选用不透光的信封纸;
●封面标注“SYD干预PMI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随机信封”;
●用阿拉伯数字注明编号;
●信纸写明领药编码;
7.2.2应急信封:
●信封选用不透光的纸信封;
●封面标注“中药组方干预PMI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应急信封”;
●用阿拉伯数字注明编号;
●封面上注明以下内容:“本应急信件只有在受试者发生了紧急情况且该情况的进一步处理依赖于受试者使用的是何种药物时才能破盲,破盲前请与本临床研究的研究人员联系,请详细记录破盲的日期、时间及原因”;
●信纸首先印有该受试者的所属组别(试验组或对照组),具体内容如下:“参加本次双盲临床研究,药物编号为:***号的受试者,已被分入:实验组(或安慰剂)组,该患者在整个双盲临床研究期间使用以下药品:***”;
●信纸需注明本次试验可能出现的应急情况及处理措施。具体如下:⑴服药后,周身出现皮疹,考虑为药物过敏者。立即揭盲,并请专科会诊;⑵服药后,出现皮下瘀斑、黑便等出血情况。立即揭盲,并密切关注患者血凝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患者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应用;⑶服药后,出现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Cr>3mg/dl或265.2umol/l;ALT、AST>正常高限2倍),立即揭盲,并密切关注患者肝肾功能变化,及时请专科会诊;⑷服药后,出现其他不可预知的紧急病情变化者,立即揭盲,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
7.3盲底:
盲底包括两方面内容:1、随机分组内容:即各编码根据对应随机数字的秩次的奇偶数的分组情况;参考前文“随机分组简易表”,编号为4的患者,随机数字所对应的的秩次为38,由于38尾数为偶数,故该患者被分至B组;2、组别性质内容:即明确A组和B组两组组别的性质。本研究规定A组为安慰剂组,B组为中药组方组。
本研究生只参与了盲底设计中“随机分组内容”的设计;“组别性质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临床药理基地研究人员制定,本研究生未参与此项工作。盲底制作完成后全部密封,由本课题主要负责人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临床药理基地负责人保存。
7.4药品发放:
符合纳入标准并且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由主管医生向研究人员按编号顺序由小到大领取随机信封及应急信封;拆封随机信封,明确患者领取的相应药物编号;护士按规定用药方式向患者发放相应药品;应急信封由主管医生保存。
7.5揭盲:
7.5.1紧急揭盲:
紧急揭盲是当受试者发生了紧急情况且该情况的进一步处理依赖于受试者使用的是何种药物时由主管医生连同研究人员共同打开该受试者的应急信封,根据应急信封里的内容明确该受试者服用试验药物的性质(中药组方或安慰剂),然后依据服用试验用药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一旦执行紧急揭盲,则该受试者将自动退出本研究。
根据本研究设计方案,受试者被执行紧急揭盲后,临床医生只明确该受试者服用试验用药的性质(中药组方或安慰剂),其余编码所对应的用药性质临床医生仍无法明确并且无依据猜出。
7.5.2一次揭盲:
本研究采用两次揭盲方法。在经盲态审查后,数据锁定,由盲底保存者执行第一次揭盲。
一次揭盲是明确随机分组内容的步骤。即明确所有被最终纳入的患者,有哪些被划分至A组,有哪些被划分至B组。将该分组情况以及病人相关信息交由第三方统计学家进行统计处理。此时,研究者和统计学家尚不知A组和B组的真实组别属性。
本研究于2014年3月6日上午9点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GCP办公室行第一次揭盲。
7.5.3二次揭盲:
当统计分析结束,总结报告完成后,执行第二次揭盲。二次揭盲是明确内容的步骤。即明确AB两组确切组别属性(本研究A组为安慰剂组;B组为实验组(中药组方组)。
8药物干预措施
8.1常规药物及给药方法: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一片日一次(术前累计服用总量≥300mg);
●硫酸氯吡格雷75mg Qd一片日一次(术前累计服用总量≥300mg);
●阿托伐他汀钙20mg Qn睡前一片;
●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 Bid一片日两次;
●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以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由主管医师根据患者心率、血压及出血风险具体决定;
阿司匹林肠溶片由拜耳公司研制生产;硫酸氯吡格雷由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阿托伐他汀钙由辉瑞公司研制生产;单硝酸异山梨酯由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8.2中药组方、安慰剂及给药方法:
8.2.1中药组方
胶囊制剂,规格:0.4g/粒,60粒/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制剂室制成。
8.2.2安慰剂
安慰剂为内含炒面粉的胶囊,规格:0.4g/粒,60粒/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制剂室制成,其外观包装、胶囊形状、胶囊颜色与中药组方胶囊完全一致。
8.2.3给药方法
中药组方与安慰剂的服用方法一致。均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从介入治疗前2天开始,与西药间隔0.5h后温开水送服,每次4粒,3次/日,连续服用至术后第7天。
9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9.1术前准备
●术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累计服用总量≥300mg;
●术前完善碘过敏试验及Allens试验;
●术前常规双腕、双腹股沟备皮;
●术前4小时完善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用龙胆紫标注胸前导联及足背动脉搏动最强点位置;
9.2动脉穿刺
经桡动脉:A1lens试验正常的患者平卧于手术台,手臂外展,使手腕处于过伸位。选择右侧桡动脉桡骨茎突上2cm处或扣及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消毒后以1%利多卡因2ml行皮内局部麻醉,用桡动脉穿刺针穿刺桡动脉成功后送人导丝,放置桡动脉鞘管,鞘内注射肝素和硝酸甘油后行冠脉造影术。
经股动脉:选择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0-2.5厘米处,1%利多卡因皮下浸润麻醉,Seldinger’s法行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引钢丝送入,达腹主动脉处,沿导引钢丝送入5F或6F的扩张管,撤出扩张管后沿着导引钢丝直接送入动脉穿刺外套管,然后插入冠状脉造影导管,进行冠脉造影术。
9.3冠状动脉造影
采用Philips lntegris All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以Judkin’s法多体位造影,观察左冠状动脉时至少投照以下体位中的4个:
①正位(AP)+头位(Cra)25°;
②左前斜位(LAO)45°+头位(Cra)25°;
③左前斜位(LAO)50°+足位(Cau)30°;
④正位(AP)+足位(Cau)25°;
⑤右前斜位(RAO)30°+足位(Cau)25°;
⑥右前斜位(RAO)30°+头位(Cra)25°;
右冠状动脉常规投照2个体位:
①左前斜位(LAO)45°;
②正位(AP)+头位(Cra)25°;
必要时根据患者冠脉动脉形态及走行情况调整体位以利于准确观察,每处病变至少经2个投影方向证实。
9.4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方法
按Cruentzig法实施,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植入5F或6F鞘管,术中给予静脉肝素7000u-10000u,维持ACT在300-350ms。选用5F或6F指引导管和0.3556指引导丝,根据病变情况选用直径为1.5-3.5mm、长度10-30mm的球囊,球囊与血管比为1:1,扩力为3-10大气压(atm),每次扩张持续时间10-60秒,每支血管扩张1-3次。
9.5支架植入方法
完成PTCA后,根据病变情况选用直径为2.5-4.0mm、长度9-30mm的支架,支架直径与血管直径的最佳比值1.0-1.1:l。送入带有支架的耐高压球囊导管,支架到位后,予10-14大气压(atm)扩张10-60秒,然后球囊稍后撤,再次扩张支架近端5-10秒。完毕后撤出支架输送系统。
全部介入操作由两名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师严格按照国内PCI技术操作规范进行。
9.6介入相关标准
9.6.1介入成功标准:
狭窄相关血管残余狭窄<30%,不伴有夹层、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急性血管闭塞等严重并发症,血流达到TIMI3级。
9.6.2 TIMI血流分级:
●TIMI 0级:无再灌注或闭塞远端无血流;
●TIMI 1级:部分灌注,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但不能使远端冠状动脉充分显影;
●TIMI 2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进入和清除的速度都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慢;
●TIMI 3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迅速充盈和清除;
10观察指标
10.1 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参考PMI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半定量资料肌钙蛋白T(TnT)作为PMI诊断的血清学指标。指标的检测由科内技术人员应用罗氏心肌酶检测仪(cobash 232 Cardiac System)完成,TnT正常上限为50ng/L(小于正常上限仅定性测量结果为“阴性”,不产生具体数值;大于正常上限,则显示指标的具体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及术后7天完成指标检测。将术后4小时或术后24小时TnT升高大于50ng/L,定义为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若TnT术后4小时或术后24小时大于250ng/L,并伴有心脏缺血症状或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影像学证据,定义为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
10.2术后30天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事件)
采用电话随访方式,记录患者术后30天MACE事件情况,本研究MACE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指患者出现心肌缺血临床症状或新出现的心电图异常,同时伴有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如在术后48小时内发生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则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Tn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5倍)。
10.3其他
包括①术前、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及术后7天hs-CRP、IL-6、SOD、MDA、GSH、MPO血清学检测;②术前、术后3天中医证候疗效积分;③术前GRACE评分及SYNTAX评分;④术前、术后24小时超声心动和VVI操作。以上内容将于后文论述。
11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PN:32119001,SN:5045602)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连续性变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连续性变量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非正态分布连续性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期望频数<5,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MI发生与否为因变量(发生PMI=1;未发生PMI=0),对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中药组方、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低分子肝素、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陈旧性心肌梗死、SYNTAX评分、GRACE评分、既往冠脉介入、既往冠脉搭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植入支架长度、植入支架直径、球囊扩张时间23个潜在危险因素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前LR方法,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的检验水准为0.05,剔除水准为0.10。二分类自变量赋值:是=1;否=0。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伦理
本研究已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伦理审查会审查(京中医(伦)审批号:201209),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http://www.chictr.org/cn/)登记注册。
研究结果:
1患者纳入情况
从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共有207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3名因术前1月内规律服用中药制剂而被排除,24名患者被排除由于要求观察期间服用其他中药制剂,4名患者因肾功能不全、1名患者因既往服用中药胶囊过敏而被排除。剩余145名满足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n=70)和对照组(n=75),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58名患者不满足冠脉介入标准而接受药物保守治疗,8名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行冠脉介入治疗,3名患者需行冠脉搭桥手术。由此,共有76名患者被选入参加本研究,36名患者被随机分至中药组方组,40名患者被随机分至安慰剂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既往用药、危险评分以及介入手术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2.两组基线水平比较
注:变量由均数±标准差或率(%)表示;ACEI: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n:组内人数。
2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76名纳入患者中有13名发生了PMI,总发生率21.1%;其中中药组方组3名、安慰剂组13名,中药组方组PMI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3%VS 32.5%,P=0.012)(见表3)。4名患者发生了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其中安慰剂组3名、中药组方组1名(7.5%VS 2.8%,P=0.348),中药组方组具有减少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趋势。
表3.两组PMI发生率对比
注:PMI: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注:n:组内人数
影响PMI潜在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只有SYNTAX评分作为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系数检验P值小于0.05),其相对危险度为3.134,提示SYNTAX评分每增加1分,PMI发生风险可能会增加3.134倍(见表4)。回归方程拟合度检验Nagelkerke R2系数为0.926,表明自变量(各证候的出现)能解释因变量总变异的92.6%(见表5);Hosmer-Lemeshow检验P=0.998>0.05,表明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见表6)。
表4.进入回归模型的自变量
表5.Cox & Snell R2系数与Nagelkerke R2系数
表6.Hosmer-Lemeshow检验
3两组CK-MB水平动态变化情况
中药组方组和安慰剂组CK-MB水平在介入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均术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均较术后24小时回落,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两组CK-MB水平在术前、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及术后7天的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7)。本研究中CK-MB正常值范围为0-20U·L-1
表7两组PCI前后不同时点CK-MB水平比较
注:n:组内人数
4术后30天MACE事件
76名入组患者全部接受了术后30天的电话随访。在由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组成的主要观察事件中,4名患者发生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其中安慰剂组3名、中药组方组1名(7.5%VS2.8%,P=0.348),没有患者出现死亡或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见表8)。本研究术后30天MACE事件总发生率为5.26%。
表8.两组MACE事件数据对比
注:MACE事件:心脏主要不良事件;n:组内人数
实验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PCI前后hs-CRP和IL-6水平的影响
1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分组与盲法、药物干预方式、介入相关标准、统计学方法见图2和图3。
2样本采集与处理
分别于术前、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及术后7天由护士抽取静脉血4mL。hs-CRP于我院检验科采用ELASA方法测得,正常上限为5mg/L;IL-6由RayBio公司提供的Human IL-6 ELISA试剂盒测得,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内容要求。
3、IL-6检测方法
一、实验仪器:
Human IL-6 ELISA试剂盒、试管、微量移液器、混匀器、恒温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450nm波长)。
二、原理:
本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用抗人IL-6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标准品和样品中的人IL-6与单抗结合,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IL-6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连接在板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treptavidin与生物素结合,加入酶底物OPD,出现黄色,加终止液硫酸,颜色变深,在492nm处测OD值,人IL-6浓度与OD值成正比,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人IL-6浓度。
三、操作方法:
1.实验前20分钟从冰箱中取出试剂盒,以平衡至室温(20-25℃)。
2.取出所需数量的板条,其余密封放回4℃。
3.建立标准曲线:设标准孔8孔,每孔中各加入样品稀释液100ul,第一孔加标准品100ul,混匀后用加样器吸出100ul,移至第二孔。如此反复作对倍稀释至第七孔,最后,从第七孔中吸出100ul弃去,使之体积均为100ul。第八孔为空白对照。
4.加样:待测品孔中每孔各加入待测样品100ul。
5.将反应板置37℃120分钟。
6.洗板:用洗涤液将反应板充分洗涤4-6次,向滤纸上印干。
7.每孔中加入第一抗体工作液50ul。
8.将反应板充分混匀后置37℃60分钟。
9.洗板:用洗涤液将反应板充分洗涤4-6次,向滤纸上印干。
10.每孔加酶标抗体工作液100ul。
11.将反应板置37℃60分钟。
12.洗板:同前。
13.每孔加入底物工作液100ul,置37℃暗处反应5-10分钟。
14.每孔加入50ul终止液混匀。
15.在450nm处测吸光值。
四、结果计算:
1.所有OD值都应减除空白值后再行计算。
2.以标准品1000、333.3、111.1、37.04、12.35、4.12、1.37、0pg/ml之OD值在半对数纸上作图,画出标准曲线。将浓度作为X轴(对数轴),OD值作为Y轴(线性轴)。曲线应为一光滑曲线。
3.根据样品OD值在该曲线图上查出相应人IL-6含量。
4.1 hs-CRP检测结果
5.中药组方组和安慰剂组hs-CRP水平在介入术后4小时(5.05±0.5mg/L;7.13±1.11mg/L)、术后24小时(6.24±1.27mg/L;8.57±1.15mg/L)均较术前水平(1.76±0.23mg/L;1.64±0.31mg/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回落(见图5)。
6.两组hs-CRP水平在术前(1.64±0.31mg/L vs1.76±0.23mg/L,P=0.749)、术后4小时(7.13±1.11mg/L vs5.05±0.5mg/L,P=0.061)、术后24小时(8.57±1.15mg/L vs6.24±1.27mg/L,P=0.17)及术后7天(4.62±0.69mg/L vs4.36±1.15mg/L,P=0.849)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9)。
表9两组PCI前后不同时点hs-CRP水平比较
注:n:组内人数
hs-CRP正常上限为5mg/L,对术前水平正常,术后4小时或术后24小时hs-CRP水平大于正常上限者(阳性)进行计数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方组术后hs-CRP阳性率低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vs65%,P=0.012)(见图6),显然两组PCI术后hs-CRP阳性率比较P<0.05。
2IL-6检测结果
根据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见图7)测得相应数据,结果显示中药组方组和安慰剂组IL-6水平在介入术后4小时(45.16±7.67pg/mL;50.30±11.50pg/mL)、术后24小时(49.78±8.26pg/mL;52.21±4.75pg/mL)均较术前水平(39.63±4.20pg/mL;36.87±4.32pg/mL)升高,术后7天回落,两组IL-6水平在各时间点的变化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8)。
两组IL-6水平在术前(39.63±4.20pg/mL vs36.87±4.32pg/mL,P=0.650)、术后4小时(45.16±7.67pg/mL vs50.30±11.50pg/mL,P=0.737)、术后24小时(49.78±8.26pg/mL vs52.21±4.75pg/mL,P=0.760)及术后7天(42.44±4.29pg/mL vs46.67±4.76pg/mL,P=0.772)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0)。
表10两组PCI前后不同时点IL-6水平比较
注:n:组内人数
实验例3对PCI前后SOD、MDA、GSH、MPO水平的影响
1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分组与盲法、药物干预方式、介入相关标准、统计学方法见图2和图3。
2样本采集
分别于术前、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及术后7天由护士使用促凝管(红管)收集患者各时间点静脉血8mL(2管)。室温静置约30分钟后,以3000rpm·min-1转速4℃恒温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血清)共约4mL置于-80℃冰箱冷藏待测。
3检测方法
3.1SOD检测方法
一、实验仪器:
试管、微量移液器、旋涡混匀器、恒温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550nm波长)。
二、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羟胺法)测定SOD活力。
三、操作方法见表11,然后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于波长550nm处,1cm光径比色杯,蒸馏水调零,比色。:
表11SOD检测操作方法
注1:a*代表样本取样量和双蒸水取样量;
注2:红细胞中只有CuZn-SOD, 测红细胞中SOD可以参照T-SOD活力的测定。
四、计算公式:
SOD活力(U/ml)=(对照OD值-测定OD值)/对照OD值÷50%×反应体系的稀释倍数×样本测试前的稀释倍数
3.2MDA检测方法
一、实验仪器:
玻璃试管或EP管(10ml,本所有售)、微量移液器,可见分光光度计(532nm)、沸水浴箱(95℃左右)、旋涡混匀器、离心机。
二、操作表见表12:
表12MDA检测操作方法
旋涡混匀器混匀,试管口用保鲜薄膜扎紧,用针头刺一小孔,95℃沸水浴40分钟,取出后流水冷却,然后3500~4000转/分,离心10分钟,(3000转/分以下离心时间需延长,目的使沉淀完全)。取上清,532nm处,1cm光径,蒸馏水调零,测各管吸光度值。
a*表示所取的样品量、标准品量、无水乙醇的量、试剂一的量,四者均相等。
三、计算公式:
血清(浆)等液体样本中MDA含量计算公式:
血清(浆)中MDA的含量(nmol/ml)=(测定OD值-对照OD值)/(标准OD值-空白OD值)×标准品浓度(10nmol/ml)×样本测试前稀释倍数。
3.3GSH检测方法
一、测定原理:
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与巯基化合物反应时能产生一种黄色化合物,可进行定量测定。
二、试剂组成与配制:(100T/96样)
试剂一:甲粉×1瓶,乙液50ml×1瓶。甲粉:加90-100℃的热双蒸水170ml,边加热边搅拌,待其完全溶解。
试剂一应用液的配制:将已配好的甲液与乙液充分混合。此为过饱和溶液,室温静置冷却后,如有结晶,则取上清进行实验,4℃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用时加双蒸水至200ml溶解,室温保存。
试剂三:粉剂×1支,用时加双蒸水至50ml溶解,避光4℃保存。
试剂四:粉剂×4支,用时每支加双蒸水10ml溶解,避光4℃保存。
试剂五:GSH标准品粉剂3.07mg×3支,4℃保存。
试剂六:GSH标准品溶剂贮备液10ml×1瓶,4℃保存。
GSH标准品溶剂应用液的配制:按GSH标准品溶剂贮备液:双蒸水=1:9,加入9倍体积的双蒸水进行稀释,现用现配。
1mmol/LGSH标准溶液的配制:GSH的分子量为307,每次测定前将3.07mg的GSH标准品加入到10mlGSH标准品溶剂应用液中,混匀,现用现配。
20μmol/L GSH标准溶液的配制:取1mmol/L GSH标准品溶液0.2ml加入GSH标准品溶剂应用液9.8ml,现用现配。
三、操作步骤
1、上清液的制备:取待测样本0.5ml,加试剂一应用液2ml混匀,3500-4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1ml进行显色反应,具体见表13。
2、显色反应:
表13操作方式
混匀,静置5分钟,420nm处,1cm光径,双蒸水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OD值。
3、计算:
血清(浆)中GSH含量(umol/L)=(测定OD值-空白OD值)/(标准OD值-空白OD值)×标准品浓度(20×10-3mmol/L)×GSH分子量(307)×样本测定前稀释倍数
[注]:标准品浓度为20μmol/L=20×10-3mmol/L
样本测试前稀释倍数=上清液制备时稀释倍数(5倍)
3.4MPO检测方法
一、试剂组成与配置:(100T/48样)
试剂一:缓冲贮备液35ml×1瓶,按需要量配成缓冲应用液,4℃保存。
缓冲应用液的配制:贮备液:双蒸水=1:9,4℃保存。
试剂二:粉剂2支,4℃保存。临用时每支加缓冲应用液60ml溶解,可以37℃加热溶解,4℃保存。
试剂三:粉剂3支,溶液6ml×3支,4℃保存。用时1支粉剂倒入1支溶剂中溶解,提前一天配制,充分溶解后4℃保存。
试剂四:24ml溶液×1瓶,天冷时会凝固,用前放入37℃以上的水中摇晃使其溶解至透明后方可应用,室温保存。
试剂五:粉剂2支,4℃保存。
试剂六:溶液0.5ml×1支,4℃保存。
显色剂的配制:临用时将试剂五粉剂1支加到100ml缓冲应用液中,充分摇匀,待粉剂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试剂六0.1ml,充分混匀,配好后的显色剂4℃避光保存。
试剂七:溶液6ml×1支,4℃保存。
二、血清样本的MPO测定
(一)、血清样本前处理:
1、取血清与试剂二按1:1比例稀释,充分混匀。
2、去上面的混合液0.9ml加3号试剂0.1ml,充分混匀后37℃水浴15分钟。
(二)、操作表
表14MPO测定操作
混匀,60℃水浴10分钟,取出后立即460nm处,1cm光径,双蒸水调零,测各管吸光度值。
(三)、计算
计算公式:MPO活力(单位/升)=(测定OD值-对照OD值)/(11.3×取样量(升))
4试剂和仪器设备厂家
●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丙二醛(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XMTB型电热恒温水箱数显调节仪,上海佳敏仪表有限公司;
●高速低温离心机,Sigma-3-18K
●冰醋酸,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研究结果
1、SOD检测结果
相较于术前水平,中药组方组和安慰剂组SOD水平在介入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均逐渐下降,术后7天回升。安慰剂组术后24小时SOD水平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3.86±4.93mg/L vs99.29±5.43,P=0.019),中药组方组术后24小时的降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80.70±5.06U/mL vs88.80±5.09U/mL,P=0.251)。(见图9)两组SOD水平在术前、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及术后7天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5)。
表15两组PCI前后不同时点SOD水平比较
注:n:组内人数
2、MDA检测结果
中药组方组和安慰剂组MDA水平在介入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均较术前水平逐渐升高,术后7天回落。安慰剂组MDA水平在术后24小时较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4.60±0.21mmol/mL vs3.13±0.29mmol/mL,P=0.013),中药组方组术后24小时的升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65±0.40mmol/mL vs3.15±0.28mmol/mL,P=0.320)。(见图10)术后24小时MDA水平中药组方组低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65±0.40mmol/mL vs4.60±0.21mmol/mL,P=0.026);术前、术后4小时以及术后7天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6)
表16两组PCI前后不同时点MDA水平比较
注:n:组内人数
3、GSH检测结果
中药组方组与安慰剂组GSH水平均于术后4小时和术后24小时出现下降,术后7天回升。安慰剂组术后24小时GSH下降水平较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43.34±2.14umol/L vs61.63±3.16umol/L,P<0.01),中药组方组则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47.85±3.97umol/L vs54.74±3.26umol/L,P=0.107)。(见图11)两组GSH水平在术前、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及术后7天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7)。
表17两组PCI前后不同时点GSH水平比较
注:n:组内人数
4、MPO检测结果
术后4小时和术后24小时中药组方组与安慰剂组MPO水平均出现上升,术后7天回降。安慰剂组术后24小时GSH上升水平较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2.68±0.12umol/L vs2.15±0.09umol/L,P<0.01),中药组方组则没有显著差异。(见图12)术后24小时MPO水平中药组方组低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8±0.16umol/L vs2.68±0.12umol/L,P=0.047);术前、术后4小时以及术后7天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8)
表18两组PCI前后不同时点MPO水平比较
注:n:组内人数
实验例4对PCI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的影响
1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分组与盲法、药物干预方式、介入相关标准、统计学方法见图2和图3。
2中医证候评分:
2.1评分内容及方法:
于术前3天和术后3天分别由两名不同中级职称以上医师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将主要临床表现按轻、中、重分为3个等级,分别记以3、6、9分,无症状者记以0分。详尽内容见附件CRF表中医证候积分部分。
2.2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制订。
疗效指数(n)=(疗效前评分-疗效后评分)/疗效前评分×10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n≥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n<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0≤n<30%;
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n<0;
研究结果
术前中药组方组与安慰剂组中医证候积分相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32.28±0.382vs32±0.392,P=0.615)。术后3天中药组方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28±0.382vs18.36±0.417,P<0.01),安慰剂组较术前同样发生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下降(32±0.392vs23±0.464,P<0.01)。中医疗效指数研究显示,中药组方组高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03±1.28%vs28.29±0.35%,p<0.01)(见表19)。
表19两组中医疗效指数对比
注:疗效指数=(术前积分-术后积分)/术前积分*100%;n:组内人数;
实验例5VVI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干预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评价
1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分组与盲法、药物干预方式、介入相关标准、统计学方法见图2和图3。
2研究方法
于术前、术后24小时由科内专业技术人员采集纳入患者超声心动信息。受检者左侧卧位,平静呼吸,接受常规M型、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步显示心电图,仔细调整探头位置和超声仪器的各项参数如深度、增频、增益和差异增强等条件,尽可能取得最清晰的二维图像。探查胸骨旁长轴切面和三个标准心尖切面观(四腔、两腔、三腔),记录左室舒张末内径(mm)、左室射血分数(%)及E/A。将术前、术后24小时超声心动测值取3个连续心动周期并刻录于光盘,然后进行脱机分析,采集VVI研究指标。本研究选择应变(ε)、应变率(SR)作为VVI观测指标。
中药组方与安慰剂组介入前后指标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方组和安慰剂组介入前后超声心动观察指标(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E/A)以及VVI相关观察指标(应变、应变率)均未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动态变化(P>0.05)。但中药组方组表现出具有改善心功能的趋势。不同时间点超声心动和VVI研究指标水平见表20、表21、表22,图13和图14。
表20.两组超声心动动态指标
注:各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表21.两组VVI应变动态变化
注:各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表22.两组VVI应变率动态变化
注:各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该中药组合物能够显著有效的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该中药组合物具有减轻冠心病介入术后30天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事件)的潜在效果;经研究发现,该中药组合物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机理与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经超声心动、超声速度定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发现,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后患者较未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的患者观察指标显著改善。
同时,该中药组合物可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肌酶的升高水平,包括: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该中药组合物能够减少术后30天MACE事件,本中药组合物针对的MACE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指患者出现心肌缺血临床症状或新出现的心电图异常,同时伴有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如在术后48小时内发生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则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Tn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5倍);该中药组合物能够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炎症反应,抑制关键炎症因子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该中药组合物能够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关键氧化应激因子包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经超声心动、超声速度定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imaging,VVI)发现,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后患者较未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的患者观察指标改善。观察关键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E/A以及VVI相关观察指标(应变、应变率)
因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显著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能够用于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或用于制备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药物。

Claims (9)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丹参150-450份、黄芪120-370份、党参150-320份、玄参100-250份、地龙100-270份、土鳖虫100-230份、元胡80-390份、水蛭60-10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丹参300份、黄芪240份、党参200份、玄参100份、地龙100份、土鳖虫100份、元胡100份、水蛭6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丹参400份、黄芪320份、党参200份、玄参220份、地龙190份、土鳖虫220份、元胡300份、水蛭10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丹参375份、黄芪300份、党参200份、玄参220份、地龙190份、土鳖虫220份、元胡300份、水蛭100份。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示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为:先提取原料药的活性成分:a)丹参、党参、玄参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b)黄芪、元胡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为细粉末;c)地龙、土鳖虫、水蛭粉碎成细粉末;d)将步骤a、b、c均匀混合,最后所得为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示的中药组合物的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药物。
7.如权利要求6所示的中药组合物的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肌酶的升高水平的药物。
8.如权利要求6所示的中药组合物的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炎症反应的药物。
9.如权利要求6所示的中药组合物的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的药物。
CN201410363400.9A 2014-07-28 2014-07-28 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Active CN104173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3400.9A CN104173570B (zh) 2014-07-28 2014-07-28 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3400.9A CN104173570B (zh) 2014-07-28 2014-07-28 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3570A true CN104173570A (zh) 2014-12-03
CN104173570B CN104173570B (zh) 2017-05-10

Family

ID=51955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3400.9A Active CN104173570B (zh) 2014-07-28 2014-07-28 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35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6849A (zh) * 2016-03-25 2016-08-03 北京农学院 地鳖酶解提取物在缓解肉鸡氧化应激状态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40725A (ja) * 1990-02-15 1991-10-28 Senjiyu Seiyaku Kk メイラード反応阻害剤
CN101053632A (zh) * 2006-04-13 2007-10-17 吴希文 一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40725A (ja) * 1990-02-15 1991-10-28 Senjiyu Seiyaku Kk メイラード反応阻害剤
CN101053632A (zh) * 2006-04-13 2007-10-17 吴希文 一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红旭,等: "参元丹后处理对缺血/ 再灌注大鼠血清MDA、SOD 水平的影响", 《微循环学杂志》 *
刘红旭,等: "参元丹煎剂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血瘀证)113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
刘红旭,等: "参元丹煎剂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血瘀证)113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vol. 40, no. 4, 30 April 1999 (1999-04-30), pages 219 - 221 *
曹群: "参元丹胶囊对心肌梗死诱导的大鼠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医药卫生科技辑》 *
李爱勇,等: "参元丹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LDH、CK-MB的影响", 《微循环学杂志》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6849A (zh) * 2016-03-25 2016-08-03 北京农学院 地鳖酶解提取物在缓解肉鸡氧化应激状态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3570B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overweight/obese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ang et al. Weight loss and survival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in the era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Rinella et al. Body mass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hepatic steatosis in living liver donors
Furman-Niedziejko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bdominal obesity, platelet blood count and mean platelet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Sauer et al.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functioning carcinoids
Al Khoury et al. In vitro activity of beauvericin against all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arcoptes scabiei
MacLeod et al. Hyperparathyroid crisis. A collective review.
CN104173570A (zh) 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10179922A (zh) 一种用于高血压血瘀证治疗的畲药组方
Cournoyer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IV: pathophysiology,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and nursing implications
Miranda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ischemic microvascular reserve, persistent hyperlactatemia, and its temporal dynamics in sepsis: a post hoc study
Bergus et al. The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hypothyroidism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Gottschalk et al. Brugada phenocopies are the leading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ugada syndrome
Sultan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high-risk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Asplin et al. Detection of unrecognised nocturnal hypoglycaemia in insulin-treated diabetics.
Gresham et al. Hyperuricemia and chronic renal disease
Quinn et al. Ketoconazole and the yeast connection
Xu et al. Infarction of the lower pole of the right kidney mimicking acute appendicitis: a case report
Roberts et al. Frequency of massive cardiac adiposity (floating heart) in the native hearts of patients having heart transplantation at a single Texas hospital (2013 to 2015)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clinical and morphologic variables in the patients with massive versus nonmassive cardiac adiposity
Hu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parameters and vascula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a normotensive population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residing at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 cross-sectional study
Chamovitz et al. Thyrotoxicosis factitia: Measurement of the thyroid gland I131 uptake and serum protein-bound I131
Liang et al. One Case of Primary Thrombocythemia with Concealed Hypokalemia Complicated b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am Secondary hypertension: Workup and correction
Ugalde et al. nacionales ISI 2017
Davies et al. Double-bling Trial of Benziodarone in Angina Pector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