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0445B - 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0445B
CN104170445B CN201280000960.7A CN201280000960A CN104170445B CN 104170445 B CN104170445 B CN 104170445B CN 201280000960 A CN201280000960 A CN 201280000960A CN 104170445 B CN104170445 B CN 1041704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message
random access
narrow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9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0445A (zh
Inventor
李龠
朱松
熊新
吕永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70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0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其主要是终端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通知基站其为窄带终端;在基站后续检测到终端发送的消息3存差错时,基站可以通过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指示终端进行消息3重传,或者终端采用主动重传消息3的方式向基站重传消息3。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和基站。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窄带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重传。

Description

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随机接入过程,尤其涉及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背景技术
在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会议上,有运营商提出了支持低带宽(例如:1.4M带宽)的窄带终端的概念。由于窄带终端支持的带宽低,因此可以显著地降低终端的生产成本,其在M2M(Machine to Machine,物联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现有中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够支持窄带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重传,消息3是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当接收到基站发送的对其有效的随机接入响应时,利用该随机接入响应中的授权信息向基站发送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可以实现窄带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重传。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包括:
终端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并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基站发送消息3;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并根据所述消息3重传指示,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基站发送消息3之后,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3的重传方法,包括:
基站分析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的消息3,并当检测到所述消息3存在差错时,向所述终端发送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或者接收所述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重传的所述消息3。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基站发送消息3;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或者在发送所述消息3之后,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发送单元,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基站发送的消息3;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消息3;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消息3存在差错时,向所述终端发送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或者,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消息3存在差错时,接收所述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的所述消息3。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针对现有中当窄带终端做随机接入时,由于基站并不知道终端为窄带终端,因此当基站接收的由终端上传的消息3存在差错时,基站仍然以传统的方式(针对宽带终端的方式)调度窄带终端进行消息3重传,从而造成窄带终端由于无法接收针对宽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而不能够正常地实现消息3的重传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通知基站其为窄带终端,因此在基站后续检测到终端上传的消息3存在差错时,基站可以采用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方式调度终端进行消息3的重传,或者终端直接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基站重传消息3,由于前述中基站已知道其为窄带终端,因此基站不会误认为终端传输出现混乱;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提高了窄带终端随机接入过程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随机接入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消息的重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消息的重传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终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基站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其包括:
过程一:终端首先确定一个将要发送给基站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然后选择能够发送这样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访问信道)资源,接着执行发送。这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被称为Message1(消息1),简称Msg1。
过程二:终端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后,该终端尝试在RAR(Random AccessResponse,随机接入响应)接收窗口内接收来自基站的随机接入响应。这里的随机接入响应被称为Message 2(消息2),简称Msg2。一般地,随机接入响应通常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UL(Uplink,上行)授权、临时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时间对准命令。
过程三:如果终端接收到对其有效的随机接入响应,则分别处理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息,也就是:终端应用时间对准命令,并且存储临时C-RNTI;此外,UL授权用于向基站发送在终端的缓冲器中存储的数据或新生成的数据,这里,通过使用UL授权发送的数据通常被称为Message 3(消息3),简称Msg3。
过程四:在终端使用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UL授权发送数据之后,终端尝试接收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以接收特定消息;此处,若终端在超时之前正常接收到PDCCH,则认为以正常的方式执行了随机接入过程,并且结束随机接入过程。过程四中接收的消息通常被称为Message4(消息4),简称Msg4。
在上述过程三中,当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消息3后,如果基站对消息3进行差错侦测,发现消息3存在差错时,基站一般是通过PDCCH或PHICH(Physical Hybrid ARQ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调度终端重发消息3,当采用混合自动重传时,即使消息3没有出错,基站也依旧是通过PHICH向终端发送确认(ACK)指示。由于基站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并不知道终端是窄带终端,还是宽带终端,因此基站均会采用PDCCH或PHICH调度终端进行消息3的重传,而窄带终端由于不能够接收PDCCH或PHICH,因此无法支持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机制的实现。
然后,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过程进行说明。
下述中的终端或窄带终端是指各种类型的用户设备,如移动通信终端、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ME(Mobile Equipment,移动设备)和支持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其它装置。下述中的基站包括但不限于:节点B(Node B)、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接入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窄带终端随机接入基站的过程,尤其涉及在接入过程中适合窄带终端的消息3的重传机制。
请参考图2,是本发明的消息的重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的方法流程是从终端侧对消息3的重传过程进行了说明,其包括:
步骤S21,终端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通知基站其为窄带终端。
此处介绍两种通知基站其为窄带终端的方式:
一是,终端使用表示窄带特性的时频资源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此处为窄带终端引入特殊的时频资源,当终端使用这些特殊的时频资源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则视为该终端具有窄带特性,即为窄带终端。此处的时频资源可以为PRACH资源。
另一是,终端向基站发送表示窄带特性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此处预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分组,定义其中一组前导码组为表示窄带特性的特殊前导码组,当终端使用该特殊前导码组中的任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发送给基站时,则视为该终端具有窄带特性,即为窄带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种实施方式可以同时进行,即终端首先从表示窄带特性的特殊前导码组中选择将要发送给基站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然后使用能够表示窄带特性的特殊时频资源发送所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需要说明的是,特殊时频资源和/或特殊前导码组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是用于向基站传递终端的窄带特殊,即告诉基站其为窄带终端,通常其仅供窄带终端使用,但是如果宽带终端使用该特殊时频资源和/或特殊前导码组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同样会达到向基站传递其为窄带终端的效果。
步骤S22,终端接收基站根据步骤S11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向终端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并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基站发送消息3。
此处与图1中的过程二相同,在此不赘述。
步骤S23,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重传消息3,并根据消息3重传指示,向基站重传消息3。或者,也可以是:
步骤S24,在步骤S22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基站发送消息3之后,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
其中,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是指基站通过窄带通道(供窄带终端接收控制信息的信道)发送的消息3重传指示,例如:在步骤S23中,终端可以接收基站通过e-PDCCH(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消息3重传指示,并根据该消息3重传指示,重传消息3。由于e-PDCCH为窄带的信道,因此窄带终端能够正常接收通过e-PDCCH发送的信息。
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也可以是指基站通过基它能够被窄带终端接收的方式发送消息3重传指示,例如:在步骤S23中,终端也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含有消息3重传指示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并根据该消息3重传指示,重传消息3。当采用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消息3重传指示时,需要定义一个RAR Window for Retransmission(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用于基站通过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向窄带终端传递消息3重传指示。通常,终端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基站发送消息3之后,立即进入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口,终端在该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口监测来自基站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口内的某时刻窄带终端接收到了来自基站的对其有效的消息4时或者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口超时时,那么终端停止对第二随机接入响应的监测。进一步地,如果终端和基站间是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Query,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那么可以将第二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一些预留的比特用于做新数据的指示,以便终端做HARQ合并。
在步骤S24中,终端在第一次向基站发送消息3(即步骤S22)之后,不需要基站进行调度,而是主动地向基站进行一次或多次消息3的重传,也就是“盲重传”。此时,终端并不知道哪一次向基站发送的消息3被基站正确接收,但是通过多次重复传输消息3,基站总能接收到准确的消息3。在此种方式中,终端的重传次数可以受限,即存在一个最大重传次数的概念,该最大重传次数可以由基站通过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入响应传递给终端。需要说明的是,现有中当终端第一次向基站发送消息3之后,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该定时器超时后仍没有收到消息4,则认为随机接入失败,那么本发明实施例引用“盲重传”后,该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应延迟至最后一次重传消息3之后。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向基站传递终端的窄带特性,从而使得基站在检测到消息3存在差错时,可以通过适合窄带终端接收信息的e-PDCCH或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向终端传递消息3重传指示,避免使用PDCCH或PHICH调度终端进行消息3重传时,终端无法接收PDCCH或PHICH中的消息3重传指示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的实现。并且,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采用“盲重传”的方式实现消息3的重传,由于终端已向基站报告了其具有窄带特性,因此基站知道终端可以采用“盲重传”的方式进行消息3的重传,因此基站即使在没有指示的情况下,接收到多条消息3也不会认为终端传输混乱。
请参考图3,是本发明的消息的重传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实施例是从基站侧说明消息3的重传,其包括:
步骤S31,基站分析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得知终端为窄带终端。
相应于步骤S21中终端向基站通知其为窄带终端的两种方式。步骤S31中基站也有两种分析方式,可以得知终端为窄带终端:
一是,基站分析随机接入前导码所使用的时频资源,当使用的时频资源为表示窄带特性的时频资源时,得到终端为窄带终端。此处的时频资源是为窄带终端引入的特殊时频资源,当分析到终端使用这些特殊的时频资源时,则视为该终端具有窄带特性,该时频资源可以为PRACH资源。
另一是,基站分析随机接入前导码,当随机接入前导码为表示窄带特性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得知终端为窄带终端。此处可以预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分组,定义其中一组前导码组为表示窄带特性的特殊前导码组,当接收的随机接收前导码为该特殊前导码组中的任一随机接入前导码时,视为该终端具有窄带特性,即为窄带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分析方式可以同时进行,只要有任一分析结果表明终端具有窄带特性时,即得知终端为窄带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特殊的时频资源和/或特殊的前导码组是供窄带终端专用的,但是如果宽带终端使用上述特殊的时频资源和/或特殊的前导码组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同样会分析出宽带终端具有窄带特性这一事实。
步骤S32,基站根据步骤S31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向终端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步骤S33,基站接收终端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的消息3,并当检测到接收的消息3存在差错时,向终端发送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或者,也可以是:
步骤S34,基站接收终端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的消息3,并当检测到接收的消息3存在差错时,接收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重传的消息3。
其中,步骤S33和步骤S34是对消息3进行纠错的两种方式。
步骤S33中,基站可以通过e-PDCCH向终端发送消息3重传指示。由于e-PDCCH为窄带的信道,因此通过e-PDCCH发送的消息3重传指示,可以被窄带终端正确接收。或者,基站也可以向终端发送含有消息3重传指示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在步骤S34中,当基站检测到消息3存在差错时,基站不需要进行调度,因为基站知道终端会主动重传消息3,基站只需要等待接收终端上传的消息3并进行合并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一旦接收到准确的消息3,即停止接收终端其余上传的消息3。在此种实施方式中,基站还可以对窄带终端的重传次数进行限制,即需要指示终端的最大重传次数,具体地,该最大重传次数可以通过SIB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入响应指示给终端,即对SIB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响应进行扩展,使其携带上最大重传次数,发送给终端。需要说明的是,SIB消息是由基站进行广播发送,其对所有窄带终端均有效,而第一随机接入响应是可以针对特定的窄带终端,因此采用第一随机接入响应指示最大重传次数时,可以针对不同的窄带终端动态地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基站通过分析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得知终端为窄带终端的事实后,基站在检测到消息3存在差错时,可以通过适合窄带终端接收信息的e-PDCCH或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向终端传递消息3重传指示,避免使用PDCCH或PHICH调度终端进行消息3重传时,终端由于无法接收PDCCH或PHICH中的消息3重传指示,而导致重传失败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的实现。并且,本实施例基站还可以等待终端以“盲重传”的方式发送的消息3。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实现消息3的重传的终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为窄带终端,其包括:
处理单元11,用于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通知基站终端1为窄带终端。
此处介绍两种通知基站终端1为窄带终端的方式:
一是,处理单元11使用表示窄带特性的时频资源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此处为窄带终端引入特殊的时频资源,当处理单元11使用这些特殊的时频资源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则视为终端1具有窄带特性,即终端1为窄带终端;此处的时频资源可以为PRACH资源。
另一是,处理单元11向基站发送表示窄带特性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此处预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分组,定义其中一组前导码组为表示窄带特性的特殊前导码组,当处理单元11使用该特殊前导码组中的任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发送给基站时,则终端1具有窄带特性,即终端1为窄带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种实施方式可以同时进行,即处理单元11首先从表示窄带特性的特殊前导码组中选择将要发送给基站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然后使用能够表示窄带特性的特殊时频资源发送所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需要说明的是,特殊时频资源和/或特殊前导码组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是用于向基站传递终端的窄带特殊,通常其仅供窄带终端使用,但是如果宽带终端使用该特殊时频资源和/或特殊前导码组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同样会达到向基站传递其具有窄带特性的效果,也就是说基站会认为其为窄带终端,除非另有证据证明其实际为宽带终端。
接收单元12,用于接收基站根据处理单元11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处理单元11,用于根据接收单元11接收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基站发送消息3。
接收单元12,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一般地,当基站检测到接收的消息3存在差错时,会向终端发送消息3重传指示。
其中,接收单元12可以接收基站通过e-PDCCH(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消息3重传指示。由于e-PDCCH为窄带的信道,因此消息3重传单元13能够正常接收通过e-PDCCH发送的信息。或者,
接收单元12也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含有消息3重传指示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当采用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消息3重传指示时,需要定义一个RAR Window forRetransmission(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用于基站通过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向窄带终端传递消息3重传指示。通常,在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基站发送消息3之后,立即进入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口,接收单元12在该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口监测来自基站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口内的某时刻接收到了来自基站的对其有效的消息4时或者窄带响应消息重传接收窗口超时时,那么停止对第二随机接入响应的监测。进一步地,如果终端和基站间是进行HARQ(Hybrid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Query,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那么可以将第二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一些预留的比特可以用于做新数据的指示,以便终端做HARQ合并。
处理单元11,用于根据接收单元12接收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向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终端1主动重传的方式实现消息3的重传,在此种方式中:
处理单元11,用于在向基站发送消息3之后,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
此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1在第一次向基站发送消息3之后,不需要基站进行调度,主动地向基站进行一次或多次消息3的重传,也就是“盲重传”。此时,处理单元11并不知道哪一次向基站发送的消息3被基站准确接收了,但是通过多次重复传输消息3,总能使基站准确地接收到消息3。在此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1的重传次数可以受限,即存在一个最大重传次数的概念,该最大重传次数可以由基站通过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入响应传递给终端。需要说明的是,现有中当第一次向基站发送消息3之后,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该定时器超时后仍没有收到消息4,则认为随机接入失败,那么本发明实施例引用“盲重传”后,该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应延迟至最后一次重传消息3之后。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向基站传递终端的窄带特性,从而使得基站在检测到消息3存在差错时,可以通过适合窄带终端接收信息的e-PDCCH或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向终端传递消息3重传指示,避免使用PDCCH或PHICH调度终端进行消息3重传时,终端无法接收PDCCH或PHICH中的消息3重传指示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的实现。并且,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采用“盲重传”的方式实现消息3的重传,由于终端已向基站报告了其具有窄带特性,因此基站知道终端可以采用“盲重传”的方式进行消息3的重传,因此基站即使在没有指示的情况下,接收到多条消息3也不会认为终端传输混乱。
请参考图5,是本发明的用于消息3的重传的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2包括:
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分析单元22,用于分析接收单元21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得知终端为窄带终端。
此处为两种分析方式:
一是,分析单元22分析随机接入前导码所使用的时频资源,当使用的时频资源为表示窄带特性的时频资源时,得到终端具有窄带特性,即为窄带终端。此处的时频资源是为窄带终端引入的特殊时频资源,当分析到终端使用这些特殊的时频资源时,则视为该终端为窄带特性。该时频资源可以为PRACH资源。
另一是,分析单元22分析随机接收前导码,当随机接收前导码为表示窄带特性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得到终端具有窄带特性的信息。可以预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分组,定义其中一组前导码组为表示窄带特性的特殊前导码组,当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为该特殊前导码组中的任一随机接入前导码时,视为该终端具有窄带特性,即为窄带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分析方式可以同时进行,只要有任一分析结果表明终端具有窄带特性时,即得知终端为窄带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特殊的时频资源和/或特殊的前导码组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是为窄带终端专用的,但是如果宽带终端使用上述特殊的时频资源和/或特殊的前导码组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同样视为宽带终端具有窄带特性,除非另有证据证明其实际具有的是宽带特性。
发送单元23,用于根据接收单元21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向终端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终端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基站发送的消息3。
检测单元24,用于检测接收单元21接收的消息3。
发送单元23,用于当分析单元22得知终端为窄带终端,且检测单元24检测到消息3存在差错时,向所述终端发送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
其中,发送单元23可以通过e-PDCCH向终端发送消息3重传指示。由于e-PDCCH为窄带的信道,因此通过e-PDCCH发送的消息3重传指示,可以被窄带终端正确接收。或者,也可以向终端发送含有消息3重传指示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实现重传指示。
或者,接收单元21,用于当分析单元22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且检测单元24检测到消息3存在差错时,接收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基站重传的消息3。
此处,由于接收单元21知道窄带终端会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重传消息3,因此接收单元21在检测单元24检测到消息3出错时,只需要等待终端上传消息3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单元21一旦接收到准确的消息3,即停止接收终端其余上传的消息3。在此种实施方式中,基站还可以对窄带终端的重传次数进行限制,即需要指示终端的最大重传次数,具体地,该最大重传次数可以通过发送单元23通过SIB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入响应指示给终端,例如:对SIB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响应进行扩展,使其携带上最大重传次数,发送给终端。需要说明的是,SIB消息是进行广播,因此其对所有窄带终端均有效,而第一随机接入响应是可以针对特定的窄带终端,因此采用第一随机接入响应指示最大重传次数时,可以针对不同的窄带终端动态地配置最大重传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基站通过分析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认识到终端具有窄带特性,从而基站在检测到消息3存在差错时,可以通过适合窄带终端接收信息的e-PDCCH或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向终端传递消息3重传指示,避免使用PDCCH或PHICH调度终端进行消息3重传时,终端由于无法接收PDCCH或PHICH中的信息,而导致重传失败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的实现。并且,本实施例基站还可以等待终端的盲重传的方式实现消息3的重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并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基站发送消息3;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消息3重传指示,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基站发送消息3之后,在不需要所述基站进行调度的情况下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
其中,所述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基站通过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向所述终端发送的消息3重传指示;或者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含有消息3重传指示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包括:
所述终端使用表示窄带特性的时频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以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和/或,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表示窄带特性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时,所述终端重传所述消息3的次数不超过所述基站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的,所述终端重传所述消息3的次数不超过所述基站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包括:
所述终端重传所述消息3的次数不超过所述基站通过系统信息块SIB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入响应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
5.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分析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的消息3,并当检测到所述消息3存在差错时,向所述终端发送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或者接收所述终端在不需要所述基站进行调度的情况下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重传的所述消息3;
其中,所述向所述终端发送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包括:
通过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向所述终端发送消息3重传指示,或者,向所述终端发送含有消息3重传指示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分析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包括:
所述基站分析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当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使用的时频资源为表示窄带特性的时频资源时,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或者
所述基站分析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收前导码,当所述随机接收前导码为表示窄带特性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重传的所述消息3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指示所述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重传所述消息3时,所述终端的最大重传次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指示所述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重传所述消息3时,所述终端的最大重传次数,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将携带有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的SIB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给所述终端,以指示所述终端的最大重传次数。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基站发送消息3;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或者在发送所述消息3之后,在不需要所述基站进行调度的情况下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在接收来自基站的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方面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向所述终端发送的消息3重传指示;或者
接收来自基站的含有消息3重传指示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使用表示窄带特性的时频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或向所述基站发送表示窄带特性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时,重传所述消息3的次数不超过所述基站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的,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消息3时,重传所述消息3的次数不超过所述基站通过系统信息块SIB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入响应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来自终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发送单元,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基站发送的消息3;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消息3;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消息3存在差错时,向所述终端发送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或者,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当分析单元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且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消息3存在差错时,接收所述终端在不需要所述基站进行调度的情况下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向所述基站重传的所述消息3;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在向所述终端发送针对窄带终端的消息3重传指示方面具体用于:通过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向所述终端发送消息3重传指示,或者,向所述终端发送含有消息3重传指示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来自终端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使用的时频资源,当所述使用的时频资源为表示窄带特性的时频资源时,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或者
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来自终端的所述随机接收前导码,当所述随机接收前导码为表示窄带特性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得知所述终端为窄带终端。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重传的所述消息3之前,指示所述终端采用主动重传的方式重传所述消息3时,所述终端的最大重传次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将携带有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的SIB消息或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给所述终端,以指示所述终端的最大重传次数。
CN201280000960.7A 2012-06-06 2012-06-06 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Active CN104170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6520 WO2013181808A1 (zh) 2012-06-06 2012-06-06 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445A CN104170445A (zh) 2014-11-26
CN104170445B true CN104170445B (zh) 2018-06-15

Family

ID=4971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960.7A Active CN104170445B (zh) 2012-06-06 2012-06-06 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76610B2 (zh)
EP (1) EP2849483B1 (zh)
CN (1) CN104170445B (zh)
WO (1) WO20131818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1980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2041084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5899A1 (en) * 2014-08-15 2016-02-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 Inc. Supporting random access and paging procedure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wtrus in an lte system
KR20220104072A (ko) * 2015-07-27 2022-07-25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Nb lte prach 설계
US10708953B2 (en) * 2016-04-18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retransmission procedure
US10849011B2 (en) * 2016-10-14 2020-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ch procedures using multiple PRACH transmissions
US11785660B2 (en) 2017-08-11 2023-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arly data retransmission of message 3
EP3793299B1 (en) * 2018-05-10 2023-07-0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9213974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过程中消息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MX2020012067A (es) * 2018-05-16 2021-02-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eteccion del canal fisico de acceso aleatorio (prach) rentable.
CN110831228B (zh) * 2018-08-10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181001A1 (en) 2020-03-12 2021-09-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Enabling access for a reduced capability new radio (nr) device
EP4364515A1 (en) * 2021-07-01 2024-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ponse to ue requesting msg3 pusch repeti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3535B1 (en) * 2006-07-27 2010-01-05 L-3 Communications Titan Corporation Compatible preparation and detection of preambles of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 and narrow band signals
CN101695196A (zh) * 2009-10-20 2010-04-1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竞争模式下随机接入成功率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1068367A2 (ko) * 2009-12-03 2011-06-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저감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88562A (zh) * 2009-04-10 2012-03-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分割以及多分段操作和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5898C (zh) * 2007-05-09 2009-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单播接入终端识别指配失败的方法
KR20090002779A (ko) * 2007-07-04 2009-0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장치
US8448037B2 (en) 2007-12-20 2013-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escheduled retransmission for initial establishment
CN101562836A (zh) * 2008-04-18 2009-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响应消息重传方法
US20140133433A1 (en) * 2011-07-15 2014-05-15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supporting variable bandwidth
US9232540B2 (en) * 2011-09-30 2016-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 bandwidth operation in a wide bandwidth system
US9924498B2 (en) * 2012-03-12 2018-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ng a cell identifier based on a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3535B1 (en) * 2006-07-27 2010-01-05 L-3 Communications Titan Corporation Compatible preparation and detection of preambles of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 and narrow band signals
CN102388562A (zh) * 2009-04-10 2012-03-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分割以及多分段操作和控制
CN101695196A (zh) * 2009-10-20 2010-04-1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竞争模式下随机接入成功率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1068367A2 (ko) * 2009-12-03 2011-06-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저감 방법 및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ndwidth reduction for low cost MTC UE and text proposal》;HUAWEI;《3GPP TSG RAN WG1#68 R1-120051》;20120131;第3-4页 *
《Impact of bandwidth reduction on low-cost MTC UE procedures》;Samsung;《3GPP TSG RAN WG#168bis》;20120330;全文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1980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2041084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盲重传方法和装置、盲重传指示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76610B2 (en) 2018-01-23
EP2849483A4 (en) 2015-04-29
US20150092740A1 (en) 2015-04-02
CN104170445A (zh) 2014-11-26
EP2849483B1 (en) 2019-08-21
WO2013181808A1 (zh) 2013-12-12
EP2849483A1 (en)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445B (zh) 一种消息的重传方法及终端、基站
US111021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ntention window size in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US11044715B2 (en)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005788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band
TWI410075B (zh) 改善確認收訖/非確認收訖集束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EP3096485A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33544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181207B (zh) 一种漏检控制信道的修复方法和装置
WO202100705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with multipl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ignals
US10873427B2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KR20180044337A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단말기 및 ran 디바이스
TW201519680A (zh) 用於傳輸控制資訊的方法和設備
WO2016070561A1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TWI607635B (zh) 處理用於非執照頻帶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運作的裝置及方法
CN112544045A (zh) 用于控制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KR101502255B1 (ko) 복합 자동 재전송 요청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3197909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679311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US9699687B2 (en) Methods for accessing to base station that uses SACK mechanism an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CN106550316B (zh) 在直通模式dmo通信中的单呼方法及终端
WO2015085477A1 (en) Flexible harq timing
KR101508666B1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구 방식을 지원하는 디바이스간 직접 통신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5634678A (zh) 一种漏检控制信道的修复方法和装置
WO2014169868A1 (zh) 一种用户设备、节点设备及上行定时关系的确定方法
WO2016183751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