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7968B - 药剂混匀装置 - Google Patents

药剂混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7968B
CN104147968B CN201410348262.7A CN201410348262A CN104147968B CN 104147968 B CN104147968 B CN 104147968B CN 201410348262 A CN201410348262 A CN 201410348262A CN 104147968 B CN104147968 B CN 1041479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tube
medicament
mixing device
drive mechanism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82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7968A (zh
Inventor
梁建民
葛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梁建民
葛鹏飞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梁建民, 葛鹏飞 filed Critical 梁建民
Priority to CN2014103482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79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7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7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7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7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剂混匀装置,包括:混匀管、驱动管、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混匀管一端端口开口,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端口密闭;所述动力机构作用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按照预设频率,以预设强度挤压、释放所述驱动管。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吸入、吐出药剂将给药室中的药剂混匀,使药剂室上部药剂的浓度和下部药剂的浓度始终相同,不仅能够使药剂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药剂混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药剂混匀装置。
背景技术
在研究大脑皮层病理机制的实验中,通常在动物体头部开颅形成开窗,并在开窗处设置给药室,通过给药室为大脑皮层给药。在实验过程中,大脑皮层分泌脑脊液等组织液,而给药室底部的药剂与大脑皮层直接接触,随着实验的进行,给药室底部的药剂会被脑脊液等组织液稀释,浓度越来越小,不仅导致药液效果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得到的实验数据也不准确。
虽然给药室底部药剂的浓度会被脑脊液等组织液稀释,但是给药室上部药剂的浓度不变,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将药剂室中上部的药剂和下部的药剂混匀,不仅能够使药液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得到的实验数据也相对更加准确。然而,药剂室空间较小,而且药液与大脑皮层直接接触,因此,很难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将药剂室中的药液混匀。
综合上述,如何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药剂混匀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药剂混匀装置,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匀速安全的对药剂室中的药液进行混匀,使药剂室上部药剂的浓度和下部药剂的浓度始终相同,从而使药液的效果充分发挥,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药剂混匀装置,包括:混匀管、驱动管、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混匀管一端端口开口,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端口密闭;所述动力机构作用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按照预设频率,以预设强度挤压、释放所述驱动管。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传动机构对所述驱动管作用程度的调整机构。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调速器,所述调速器用于调节所述传动机构挤压、释放所述驱动管的频率。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偏心轴;其中,所述偏心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管位于所述偏心轴下方;当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偏心轴按照预设周期旋转时,所述偏心轴按照预设频率压下、弹起所述驱动管。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棒,所述传动棒设置于所述驱动管上方,所述偏心轴下方,所述偏心轴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棒作用于所述驱动管。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与所述传动棒的一端铰接的套管,及与所述套管套接的固定支柱;所述套管在所述固定支柱上的位置可上下调节。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柱的侧壁均匀的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套管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部;或者所述套管的侧壁均匀的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支柱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部。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液压泵,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液压伸缩杆;其中,所述液压伸缩杆纵向设置,并与所述液压泵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驱动管设置在所述液压伸缩杆正下方,所述液压泵按照预设频率控制所述液压伸缩杆伸长、缩短,当所述液压伸缩杆伸长时,挤压所述驱动管;当所述液压伸缩杆缩短时,释放所述驱动管。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管的内径从其封闭端口到连接端口逐渐减小,所述连接端口的内径与所述混匀管的内径相同。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一端连接所述混匀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管。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包括混匀管、驱动管、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其中,混匀管一端端口开口,另一端与驱动管的一端密封连接,且驱动管的另一端端口密闭。当动力机构作用于传动机构时,传动机构按照预设频率,以预设强度挤压、释放所述驱动管。将混匀管的开口端置入药剂内部之后,驱动管第一次被挤压时,驱动管和混匀管内部分空气被排除,驱动管第一次被释放后,由于驱动管端口封闭,部分药剂被吸入混匀管;当驱动管再次被挤压时,混匀管内的药剂被吐出,当驱动管再次被释放时,药剂又被吸入混匀管内,如此反复。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吸入、吐出药剂将给药室中的药剂混匀,使药剂室上部药剂的浓度和下部药剂的浓度始终相同,不仅能够使药剂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的具体示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染色法作为研究大脑皮层病理机制的常用实验手段,同样是将动物体开颅形成开窗,并在开窗处设置给药室,将染料放置在给药室中。在实验过程中,同样存在给药室底部的染料被大脑皮层分泌的组织液稀释的现象,因此实验成功率仅为20%,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实验成功率上升为95%以上。为方便描述,在本发明中,将作用于大脑皮层,且在实验中存在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所有药液统称为药剂,本发明后续不再赘述。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药剂混匀装置包括:混匀管1、驱动管2、传动机构3和动力机构4,其中,驱动管2与动力机构4固定在底板5上。混匀管1一端端口开口,另一端与驱动管2密封连接,驱动管2的另一端端口密闭。
在实验过程中,混匀管1放置于药剂中,传动机构3在动力机构4的作用下,按照预设频率以预设强度挤压、释放驱动管2,由于管道一侧封闭、另一侧开口,且开口位于药剂中,当驱动管被挤压、释放时,管道内的空气反复被吸入、吐出,从而带动药剂被反复的吸入、吐出混匀管1,不断的将给药室中药剂混匀。其中,预设频率可以根据药剂的量和浓度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管2被挤压和被释放,可以为挤压时,传动机构3以一定程度挤压驱动管2,释放时,传动机构3与驱动管2脱离接触;也可以是,挤压时,传动机构3以一定程度挤压驱动管2,释放时,传动机构3对驱动管2的挤压程度小于挤压时的挤压程度,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当动力机构4作用于传动机构3时,传动机构3按照预设频率,以预设强度挤压、释放所述驱动管2。将混匀管1的开口端置入药剂内部之后,驱动管2第一次被挤压时,驱动管2和混匀管1内部分空气被排除,驱动管2第一次被释放后,由于驱动管2端口封闭,部分药剂被吸入混匀管1;当驱动管2再次被挤压时,混匀管1内的药剂被吐出,当驱动管2再次被释放时,药剂又被吸入混匀管1内,如此反复。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吸入、吐出药剂将给药室中的药剂混匀,使药剂室上部药剂的浓度和下部药剂的浓度始终相同,不仅能够使药剂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由于研究不同的病理时,使用的药剂不同,而且使用的药剂的量也不固定,不仅如此,即使使用一种药剂进行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给药室中药剂的量也在不断减少,如果传动机构3对驱动管2的挤压、释放的作用程度保持不变,当药剂的量减少后,每次抽吸药剂时,很容易将给药室中的所有药剂全部吸入到混匀管1中;或者,当药剂的量比较多时,如果传动机构3对驱动管2的作用程度太小,混匀管1每次吸入、吐出的药剂的量太少,很可能无法起到混匀的效果。一般的,每次吸入的药剂量为药剂总量的20%-25%时,混匀效果最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还包括调整机构6,调整机构6用于调整传动机构3对驱动管2的作用程度。需要指出的,调整机构6根据传动机构3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置,例如,如果传动机构3通过下压的方式挤压驱动管2,则调整机构6可以通过调整传动机构3的位置调整下压时距离底板5的距离;如果传动机构3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机械手挤压驱动管2,则调整两个相对设置的机械手每次挤压时的相对距离。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调整,根据传动结构3的作用方式进行相适应的调整,本发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机构6的设置,能够根据药剂的量,及时调整传动机构3的作用程度,保证整个实验过程中药剂的浓度始终均匀。
此外,由于不同药剂的浓度也不相同,药剂浓度越高,混匀给药室中药剂浓度的难度越大,则越需要传动机构3作用的频率越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机构4还包括调速器,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调速器设置传动机构3的作用周期。通常,如果将挤压、释放一次作为作用一次,那么作用的频率为每分钟5-20次。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为偏心轴,则可以通过设置偏心轴的转速设置偏心轴作用的频率,这样在使用该药剂混匀装置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设置,使用更加方便灵活。由上述描述可知,调速器可以为输入的动力源,如输入的电压等,本发明此处不再赘述。
由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场景可知,给药室的空间较小,因此,置入给药室中的混匀管1的内径比较小,而混匀管1与驱动管2密封连接,即驱动管2的内径也比较小。然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挤压、释放驱动管2操作混匀管1混匀药剂,如果驱动管2的内径过小,一方面不方便传动机构3操作,另一方面管道内的空气较少,挤压、释放的可调节空间也比较小。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更加优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驱动管2的内径其封闭端口到连接端口逐渐减小,驱动管2与混匀管1的连接处内径相等。即,驱动管2呈“喇叭”状,不仅体积增大,方便传动机构3操作,而且通过扩大了管道的空间,增加了管道内空气的量,扩大了可调节的空间,适用范围更广。
此外,为了在实验室中使用更加方便,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延长管7,延长管7为软管,其两端可以分别连接混匀管1和驱动管2,以便于在试验中,管路长度不够时,延长管路,使本发明实施例的药剂混匀管使用更加灵活。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示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混匀管1具体为尖嘴玻璃管,其端部开口;驱动管2具体为弹性硅胶管,弹性硅胶管一端与尖嘴玻璃管连接,另一端的端口封闭;传动机构3包括偏心轴31;动力机构4包括电机。弹性硅胶管与电机固定安装在铝制底板5之上,其中,偏心轴31通过轴承连接在电机上,弹性硅胶管可以设置在偏心轴31的正下方,当偏心轴31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时,周期性的挤压、释放弹性硅胶管。当然,当需要调整作用频率时,可以通过调节输入电机的电压,调节偏心轴的转速,从而调节作用频率。此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本发明此处不做赘述。
当然,由于上述方案中,弹性硅胶管一直受到偏心轴31的摩擦,很容易损坏,弹性硅胶管一旦损坏管道就会漏气,尖嘴玻璃管就无法吸入、吐出药剂,也就无法混匀给药室中的药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还包括铝制的传动棒32。其中,传动棒32设置在弹性硅胶管之上,偏心轴31之下,当偏心轴31转动时,首先作用于传动棒32,传动棒32被压下时直接挤压弹性硅胶管,传动棒32抬起时,弹性硅胶管被释放,从而能够避免弹性硅胶管被摩擦,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由于偏心轴31通过轴承与电机连接,当需要调节偏心轴31的作用程度时,必须通过调节偏心轴31安装的位置调节偏心轴31与弹性硅胶管的距离进行,但是偏心轴31所连接的轴承无法改动,而在本结构中,可以通过调整传动棒32的位置来调节作用程度。
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传动棒32一端可以与套管61通过螺钉铰接,套管61套接在固定支柱62外,固定支柱62固定在底板5之上。其中,螺钉从传动棒32的外侧钉入套管61内,传动棒32可以以螺钉为圆心转动。由于图2的角度原因,无法示出传动棒32与套管61的连接结构。固定支柱62可以为圆柱形,套管61能够在固定支柱62上上下移动,当药剂量较多或者药剂浓度较小时,可以将套管61固定在固定支柱62较高的位置上,当偏心轴31转动时,挤压、释放的幅度较大,尖嘴玻璃管每次吸入、吐出的药剂量较多,搅拌效果较好;当药剂量较少或者药剂浓度较小时,可以将套管61固定在固定支柱62较低的位置上,当偏心轴31转动时,挤压、释放的幅度较小,尖嘴玻璃管每次吸入、吐出的药剂量较少。当然,此时驱动管2可以位于传动棒32下方的任意位置,可调节空间增大。
当套管61带动传动棒32在固定支柱2上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为了将套管61固定在固定支柱62上,固定支柱62的侧壁均匀的设置有固定孔,套管61上设置有与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部,或者固定支柱62的侧壁均匀的设置有固定部,套管61上设置有与固定部相配合的固定孔。其中,固定部可以是凸起的圆形件,通过卡接在固定孔中将套管61固定在固定支柱62上。当然,也可以在套管61和固定支柱62的相应部位全部设置为固定孔,将固定件63插入固定孔中将套管61固定在固定支柱62上,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上述为将偏心轴作为传动机构的示例,本发明还提供了将液压伸缩杆作为传动机构的示例。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液压泵11作为动力机构,液压伸缩杆12作为传动机构,液压伸缩杆12纵向设置,并通过连接管道13与液压泵11连接,驱动管2设置在液压伸缩杆的正下方。当液压泵11通过连接管道13向液压伸缩杆12内注入液体时,液压伸缩杆12伸长,挤压位于其正下方的驱动管2;当液压泵11通过连接管道13回收液压伸缩杆12内的液体时,液压伸缩杆12收缩,位于其正下方的驱动管2弹起,当液压伸缩杆12按照一定频率伸长、收缩时,对驱动管2实现周期性的挤压、释放。
很明显的,当调整液压伸缩杆12对驱动管2的作用程度时,可以通过调整液压泵11注入的液体的量来调整液压伸缩杆12伸长的长度来进行。
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也可以通过添加其他部件使装置更加完善,但是依然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描述的均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只要是通过机械操作的方式挤压、释放驱动管,使管道内的空气流动,从而吸入、吐出药剂,达到混匀药剂效果的装置,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本发明此处不在一一进行赘述。
综合上述,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混匀装置,包括混匀管、驱动管、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其中,混匀管一端端口开口,另一端与驱动管的一端密封连接,且驱动管的另一端端口密闭。当动力机构作用于传动机构时,传动机构按照预设频率,以预设强度挤压、释放所述驱动管。将混匀管的开口端置入药剂内部之后,驱动管第一次被挤压时,驱动管和混匀管内部分空气被排除,驱动管第一次被释放后,由于驱动管端口封闭,部分药剂被吸入混匀管;当驱动管再次被挤压时,混匀管内的药剂被吐出,当驱动管再次被释放时,药剂又被吸入混匀管内,如此反复。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吸入、吐出药剂将给药室中的药剂混匀,使药剂室上部药剂的浓度和下部药剂的浓度始终相同,不仅能够使药剂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药剂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匀管、驱动管、传动机构、调整机构和动力机构;
其中,所述混匀管一端端口开口,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端口密闭;所述动力机构作用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按照预设频率,以预设强度挤压、释放所述驱动管;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传动机构对所述驱动管作用程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调速器,所述调速器用于调节所述传动机构挤压、释放所述驱动管的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偏心轴;
其中,所述偏心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管位于所述偏心轴下方;当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偏心轴按照预设周期旋转时,所述偏心轴按照预设频率压下、弹起所述驱动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棒,所述传动棒设置于所述驱动管上方、所述偏心轴下方,所述偏心轴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棒作用于所述驱动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与所述传动棒的一端铰接的套管,及与所述套管套接的固定支柱;所述套管在所述固定支柱上的位置可上下调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柱的侧壁均匀的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套管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部;
或者所述套管的侧壁均匀的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支柱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液压泵,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液压伸缩杆;
其中,所述液压伸缩杆纵向设置,并与所述液压泵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驱动管设置在所述液压伸缩杆正下方,所述液压泵按照预设频率控制所述液压伸缩杆伸长、缩短,当所述液压伸缩杆伸长时,挤压所述驱动管;当所述液压伸缩杆缩短时,释放所述驱动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的内径从其封闭端口到连接端口逐渐减小,所述连接端口的内径与所述混匀管的内径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剂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一端连接所述混匀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管。
CN201410348262.7A 2014-07-21 2014-07-21 药剂混匀装置 Active CN1041479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8262.7A CN104147968B (zh) 2014-07-21 2014-07-21 药剂混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8262.7A CN104147968B (zh) 2014-07-21 2014-07-21 药剂混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7968A CN104147968A (zh) 2014-11-19
CN104147968B true CN104147968B (zh) 2017-02-15

Family

ID=51873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8262.7A Active CN104147968B (zh) 2014-07-21 2014-07-21 药剂混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796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758U (zh) * 1992-06-17 1992-12-16 段成德 翻腾式液体搅拌机
CN203624165U (zh) * 2013-11-13 2014-06-04 刘现梅 一种打印机墨盒塑胶囊腔注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1073B1 (en) * 2000-10-20 2001-12-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der-changing microfluidic mixer
JP2010142798A (ja) * 2008-12-19 2010-07-01 Takashi Nitta 螺旋状導管と衝撃板(ショクプレート)混合装置と検出・流体供給制御装置
CN101595783A (zh) * 2009-06-26 2009-12-09 江苏大学 一种水力挤压施肥器
CN203230861U (zh) * 2013-04-03 2013-10-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用截止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758U (zh) * 1992-06-17 1992-12-16 段成德 翻腾式液体搅拌机
CN203624165U (zh) * 2013-11-13 2014-06-04 刘现梅 一种打印机墨盒塑胶囊腔注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7968A (zh)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66643A3 (en) Implantable drug-delivery devices,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filling the devices
CN209285585U (zh) 一种临床用妇科肿瘤取样装置
CN202236839U (zh) 遥控造影剂推注器
CN108938062A (zh) 一种产科破膜器
CN104147968B (zh) 药剂混匀装置
CN109481744A (zh) 一种医疗用便携式无菌吸液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1634406U (zh) 感温胃管
CN210963255U (zh) 一种胃肠护理用胃肠液减压设备
CN201179231Y (zh) 一种医疗用抽吸液体装置
CN107536671B (zh) 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医疗设备
CN208591447U (zh) 一种给药角度可调节的给药器
CN105476749B (zh) 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医疗设备
CN210612675U (zh) 灌肠肛管
CN112933345A (zh) 一种麻醉药液注射装置
CN105726208B (zh) 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医疗设备
CN205462029U (zh) 便携式采血管振荡器
CN215084071U (zh) 一种耳鼻咽喉科咽喉部喷药装置
CN215504885U (zh) 双电机独立输注系统
CN205494486U (zh)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用螺纹伸缩式吸引器头
CN215426497U (zh) 一种自带刻度及润滑剂的一次性灌肠器
CN115738045A (zh) 一种耳鼻喉给药装置
CN110368108A (zh) 改善根管充填效果的装置
CN215084153U (zh) 一种皮肤科用药物涂抹装置
CN102526865A (zh) 一种吸引器头
CN114681783B (zh) 一种用于超声临床的耦合剂涂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3

Address after: 130012 Changchun Qianjin Street, Jilin, No. 2699

Patentee after: Jili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30021, Xinmin Avenue, Changchun, Jilin, 71

Co-patentee before: Ge Pengfei

Patentee before: Liang Jianm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