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6865A - 一种吸引器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引器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6865A
CN102526865A CN201210006819XA CN201210006819A CN102526865A CN 102526865 A CN102526865 A CN 102526865A CN 201210006819X A CN201210006819X A CN 201210006819XA CN 201210006819 A CN201210006819 A CN 201210006819A CN 102526865 A CN102526865 A CN 102526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inner tube
pipe
tube
interio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68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韶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0068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68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6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68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引器头,包括内管、外管、限位器和负压连接器,所述内管和外管紧密相贴,所述限位器包括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上限位器和所述负压连接器连接;且在内/外管其中之一的下端管壁上设置有一个开孔;所述内/外管的另一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外管通过所述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限定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并与内管紧密相贴,而且在内管外限定水平高度为0.1-40cm之间环绕内管作旋转运动,一个管的多个开孔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依次与所述另一个管的开孔重合。本发明采用上下限位器的方式,满足了外管不掉落的情况下,方便外管相对内管自由旋转位移。既可以规避不同位置的组织,实现只吸液,不吸组织的目的;又可以随着液面的下降,顺序关闭液面以上的开孔,保证吸引的最大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吸引器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引器头,尤其涉及一种手术中的吸引器头。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中病人会有出血。为了吸取这些积血以暴露出更好的手术视野,一般需要用吸引器把血吸走。
临床上常用的吸引器由内管和外管和负压连接头组成。外管末端封闭,有网状孔1(如图1)。内管2、上固定器3和负压连接头4连为一体(如图2)。外管通过上固定器固定在内管上,不可移动。外管上孔的位置、大小不会变化。外管与内管间有间隙,可容许液体的自由流动。液体可从外管的网状孔1进入内外管间间隙,再进入内管腔2,通过负压连接头,流向吸引器的负压产生端(如图3)。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许液体流入内管腔,但人体组织不会被吸入内管腔。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网孔高度是固定的,但液面是变化的。随着液体被吸走,液平面会下降。当部分网孔露出液面时,会造成内管负压减少,吸引效率下降。
目前的发明设计都没有很好解决这一点。如CN01216062.8,去除了外套筒的同时,也丢掉了只吸液,不吸组织的优势。又如CN96208369.0,虽然增加了调解负压的手段,但仍无法解决随液面变化,调解气孔的问题。
最后,上述设计均为直型设计,握持端在负压连接头处。当手术切口很小时,握持端在手术切口正上方。握持在负压连接头处的手会遮挡术者的视野,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间题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引器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引器头,包括:
内管、外管、限位器和负压连接器,所述内管和外管紧密相贴,所述限位器包括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上限位器和所述负压连接器连接;且在内/外管其中之一的下端管壁上设置有一个开孔;所述内/外管的另一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外管通过所述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限定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并与内管紧密相贴,而且在内管外限定水平高度为0.1-40cm之间环绕内管作旋转运动,一个管的多个开孔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依次与所述另一个管的开孔重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外管不再固定在内管上,而是采用上下限位器的方式防止外管从内管上滑脱,赋予了外管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内管自由位移的功能,使得内外管的开孔可以按照操作者的意愿重叠或分开。又由于内外管间没有了间隙,当内外管开孔重叠时,液体只能经外管开孔、内管开孔直接进入内管腔;当内外管开孔分开时,从外管开孔处进入的液体被内管外壁挡住,不能留入内管腔内,相当于关闭内管开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外管设计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内管和外管固定使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外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内管和外管结合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外管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内管和外管结合使用时外管的两个孔与内管孔重合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外管一个下端孔与内管孔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外管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内管和外管结合使用时外管大孔与内管的上端孔重合,内管下端孔被外管壁封堵住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外管大孔与内管下端孔重合,内管上端孔被外管壁封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包括内管、外管、限位器和负压连接器,所述内管和外管紧密相贴,所述限位器包括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上限位器和所述负压连接器连接;且在内/外管其中之一的下端管壁上设置有一个开孔;所述内/外管的另一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外管通过所述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限定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并与内管紧密相贴,而且在内管外限定水平高度为0.1-40cm之间环绕内管作旋转运动,一个管的多个开孔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依次与所述另一个管的开孔重合。
实施例1
内外管相对上下位移:随着液平面的下降,外管向下移动,遮挡住内管高于液面的孔,有效避免了吸引效力的下降。
如图4和图5所示,展示了单孔的外管及多孔内管的结构,该内管上端连接上限制器和负压连接头;内管的下端连接下限位器,并在内管的下端管壁设置有开孔7,液体从开孔流入内管腔,然后经负压连接头流入负压发生端。
在使用时单孔的外管可以沿内管移动,随需要遮蔽部分内管(如图6所示)。
实施例2
旋转位移:旋转外管,外管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短开孔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依次与内管的长开孔重合。随着液面下降,用该法能逐段关闭液面以上的开孔,保证了最大吸引效能。通过这种逐高度段打开气孔的方式,也可以有效躲开不同高度的组织,避免被吸入吸引器中,实现只吸液体,不吸组织。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展示了开设有两个孔的外管、开有较大孔内管的结构及内管和外管结合使用时外管的两个孔与内管孔重合的结构,液面高时,外管的两个小孔9与内管的大孔10重合,液体经过外管上下端的孔及内管孔进入内管腔;如果液面下降,这时旋转外管,外管上端的小孔与内管壁重叠,只剩内管下端孔与外管大孔重合,导致上端孔被关闭,而下端孔依然开放(如图10所示),液体由外管下端孔和内管孔进入内管腔。
实施例3
另一种旋转位移:旋转外管,内管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短开孔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依次与外管的长开孔重合。随着液面下降,用该法能逐段关闭液面以上的开孔,保证了最大吸引效能。通过这种交替在不同角度打开气孔的方式,也可以有效躲开不同位置的组织,避免被吸入吸引器中,实现只吸液体,不吸组织。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展示了下端开大孔的外管、下端不同高度和角度开两个孔的内管及内管和外管结合使用时外管大孔与内管的上端孔重合,内管下端孔被外管壁封堵住结构;当液面高时,外管的大孔11与内管上端的小孔12和部分内管壁重合,内管的下端孔被外管壁关闭,液体流经外管大孔和内管上端小孔流入内管腔;当液面下降时,旋转外管一定角度,外管的大孔部分被内管壁封闭,其余部分与内管下端的小孔重合,上端孔关闭,液体流经外管大孔和内管下端小孔流入内管腔(如图14所示)。
上述上限位器设计成一横握手设计,方便助手握持,当手术切口很小时,该横握手在手术切口外,而不在手术切口上方,助手握持的手不会遮挡主刀医生的视野。
上述实施由于弃用螺纹结构,采用上下限位器的方式,满足了外管不掉落的情况下,方便外管相对内管自由旋转位移。
本吸引器通过上述方式,既起到了传统设计中网状外管的作用,又可以保证随液面下降时,可以逐段关闭液面以上的开孔,实现吸引的最大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吸引器头,包括内管、外管、限位器和负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外管紧密相贴,所述限位器包括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上限位器和所述负压连接器连接;且在内/外管其中之一的下端管壁上设置有一个开孔;所述内/外管的另一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外管通过所述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限定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并与内管紧密相贴,而且在内管外限定水平高度为0.1-40cm之间环绕内管作旋转运动,一个管的多个开孔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依次与所述另一个管的开孔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器为一长横握手设计。
CN201210006819XA 2012-01-11 2012-01-11 一种吸引器头 Pending CN1025268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6819XA CN102526865A (zh) 2012-01-11 2012-01-11 一种吸引器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6819XA CN102526865A (zh) 2012-01-11 2012-01-11 一种吸引器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6865A true CN102526865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35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6819XA Pending CN102526865A (zh) 2012-01-11 2012-01-11 一种吸引器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68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7423A (zh) * 2012-12-18 2013-04-03 曾晨光 负压吸引器
CN112237759A (zh) * 2020-11-23 2021-01-19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沉沙池冲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1305Y (zh) * 1999-02-11 2000-02-02 薛勇 可调吸力吸引器管
US20010002432A1 (en) * 1999-11-29 2001-05-31 Scan-Marl, Inc. Suction tube for surgical purposes
CN101297987A (zh) * 2007-02-21 2008-11-05 博劳特·乌塞诺夫斯基·阿萨诺夫 一种用于体液吸出和大淋巴收集器导管口定位的装置
CN201208419Y (zh) * 2008-05-14 2009-03-18 西安交通大学 可调式引流管
BRMU9000301U2 (pt) * 2010-03-09 2011-11-01 Sebastiao Rezende Sagradas dreno duplo e polifenestrado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1305Y (zh) * 1999-02-11 2000-02-02 薛勇 可调吸力吸引器管
US20010002432A1 (en) * 1999-11-29 2001-05-31 Scan-Marl, Inc. Suction tube for surgical purposes
CN101297987A (zh) * 2007-02-21 2008-11-05 博劳特·乌塞诺夫斯基·阿萨诺夫 一种用于体液吸出和大淋巴收集器导管口定位的装置
CN201208419Y (zh) * 2008-05-14 2009-03-18 西安交通大学 可调式引流管
BRMU9000301U2 (pt) * 2010-03-09 2011-11-01 Sebastiao Rezende Sagradas dreno duplo e polifenestrado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7423A (zh) * 2012-12-18 2013-04-03 曾晨光 负压吸引器
CN103007423B (zh) * 2012-12-18 2014-10-29 曾晨光 负压吸引器
CN112237759A (zh) * 2020-11-23 2021-01-19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沉沙池冲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6259Y (zh) 双腔冲吸器
CN102284090B (zh) 腹腔镜冲洗吸引装置
CN102526865A (zh) 一种吸引器头
CN202505957U (zh) 一种吸引器头
CN204636383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二段式定量微量采血管
CN207306686U (zh) 一种肿瘤样本吸引管
CN214859600U (zh) 一种新型胸腔穿刺抽液辅助装置
CN103495223B (zh) 多功能手术冲吸导管
CN211658838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套筒
CN203226803U (zh) 多功能口腔镜
CN202146459U (zh) 一种腹腔镜冲洗吸引装置
CN103480441B (zh) 辅助吸液器
CN208756636U (zh)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N208711320U (zh) 手术烟雾吸引装置
CN205885962U (zh) 胸腔手术用引流管
CN207562140U (zh) 一种带负压球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206730882U (zh) 一种外科护士专用配药器
CN204147407U (zh) 多用途医用吸引器
CN215460559U (zh) 一种医疗心内科专用引流装置
CN201988033U (zh) 一种吸引袋
CN200945271Y (zh) 负压引流装置
CN209630282U (zh) 一种医用吸引冲洗组件
CN207545527U (zh) 一种防堵塞骨科手术吸引器
CN210963255U (zh) 一种胃肠护理用胃肠液减压设备
CN211327181U (zh) 一种改进的一次性负压吸引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