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8886B - 一种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38886B CN104138886B CN201410310056.7A CN201410310056A CN104138886B CN 104138886 B CN104138886 B CN 104138886B CN 201410310056 A CN201410310056 A CN 201410310056A CN 104138886 B CN104138886 B CN 1041388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ganophosphorus ester
- charcoal
- sample
- lignin
- phosphor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有木质素的生物质与塑料的混合物上喷洒CaCl2与MgCl2·6H2O的混合溶液并烘干作为进料,然后分别在400~600℃下进行热解。本发明利用生物质中木质素热分解的自由基与有机磷酸酯热分解产物反应,通过控制热解温度,从而实现了在塑料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有机磷酸酯在生物炭中的固定;同时通过CaCl2与MgCl2·6H2O的加强作用,保证了更大比例有机磷酸酯可以在生物炭中的固定,降低含磷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的风险,避免了环境污染,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应用于含有机磷酸酯的废弃塑料的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物共热解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与生物质共热解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这是由于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削减废弃塑料以及废弃生物质的总量,同时还可以将固体废物转化成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由于塑料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氢含量,因此塑料在共热解过程中可以为生物质供氢,降低油品中的氧含量,提高油的热值与品质。塑料中含有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即有机磷酸酯(OPEs),是一类常用的含磷有机化合物。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该类化合物会释放到空气、水体等环境中,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共热解的产物按物理形态分可分为三种:即非冷凝气体(气)、生物油(液)以及生物炭(固)。在共热解过程中,有机磷酸酯将会经过各种复杂的热反应分配到产物的不同相中。倘若进料中有机磷酸酯的产物(或未反应的有机磷酸酯)分配到非冷凝气体,以及生物油中时,它们将会很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被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为了降低此类污染物的流动性,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使得此类污染物以较为稳定的形态固定在生物炭上。同时,富集到生物炭上的含磷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塑料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将污染物有机磷酸酯固定于固体产物生物炭中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其特点在于:
a、以水或乙醇为溶剂,配制CaCl2与MgCl2·6H2O的混合溶液;
b、将生物质与塑料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粉碎、过100目筛,获得样品A;
c、将混合溶液均匀喷洒到步骤b所获得的样品A上,然后在80℃烘干,获得进料;
d、将进料投加到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中进行热解,热解温度为400~600℃;
所述生物质中含有木质素。
本发明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其特点也在于:
令样品A中磷元素的质量浓度为Apgkg-1,则所述混合溶液中CaCl2和MgCl2浓度皆为0.015ApmolL-1;
步骤b所述生物质中木质素的质量与所述塑料中磷元素的质量比为59:1。以有机磷酸酯为添加剂的塑料,其有机磷酸酯的量不易于测定,而以有机磷酸酯为添加剂的塑料所含磷元素基本来自有机磷酸酯,因此以磷元素的量来计量。
步骤c所述混合溶液与所述样品A的质量比为5:4。
所述生物质(如作物秸秆、木屑等)中的木质素质量含量为15%~36%。
步骤c所述烘干的时间是5~12h。
木质素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如作物秸秆、木材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造纸废液中回收。在生物质与塑料的共热解过程中,利用木质素热分解的自由基与有机磷酸酯热分解产物反应,通过控制热解温度,从而实现了有机磷酸酯的热解产物在生物炭中的固定;同时通过CaCl2与MgCl2·6H2O的加强作用,保证了更大比例有机磷酸酯的热解产物在生物炭中的固定。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利用生物质中木质素热分解的自由基与有机磷酸酯热分解产物反应,通过控制热解温度,从而实现了在塑料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有机磷酸酯在生物炭中的固定;同时通过CaCl2与MgCl2·6H2O的加强作用,保证了更大比例有机磷酸酯可以在生物炭中的固定,降低含磷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的风险,避免了环境污染,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应用于含有机磷酸酯的废塑料的处理;
2、本发明的添加剂CaCl2与MgCl2·6H2O绿色环保;
3、本发明热解产物生物炭上固定的磷化合物形态稳定,不易释放,适合于做建筑材料或者填埋,不容易产生磷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各实施例所得生物炭样品的产率;
图2为各实施例所得生物炭样品中磷的含量的统计图;
图3为各实施例所得生物炭样品中所固定的磷与进料中磷的比例的统计图;
图4为生物炭样品A3、生物炭样品B3磷元素的光电子能谱图(XPS);
图5为共热解过程中的木质素对塑料添加剂中有机磷酸酯TBEP的固定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采用模拟进料的方法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为便于后期产物的分析和研究,本实施例直接以木质素和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TBEP)作为进料,代替生物质与塑料中的有机磷酸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准确的研究有机磷酸酯在热解产物生物炭上的固定。
具体过程如下:
a、配制含有34.3g/LCaCl2、62.9g/LMgCl2·6H2O的乙醇溶液;
b、将木质素与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TBEP)按照木质素质量:TBEP中磷元素质量=59:1的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粉碎、过100目筛,获得样品A;
c、将混合溶液均匀喷洒到步骤b所获得的样品A上,然后在80℃烘干,获得进料;混合溶液与样品A的质量比为4:5;经测定,进料中的磷含量(以磷元素计)约为2wt%;
d、将进料投加到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中进行热解,热解温度为400℃;
收集热解产物中的固体产物生物炭,研磨并过100目筛,命名为生物炭样品A1。生物炭产率为66.9%。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探索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区别在于步骤d中热解温度为500℃,所得生物炭研磨并过100目筛后,命名为生物炭样品A2。生物炭产率为50.9%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探索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区别在于步骤d中热解温度为600℃,所得生物炭研磨并过100目筛后,命名为生物炭样品A3。生物炭产率为46.2%
对比例
作为对比,直接将木质素与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TBEP)按59:1的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研磨、过100目筛,获得进料,进料中的磷含量(以磷元素计)同样约为2wt%;;将进料投加到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中进行热解,热解温度分别设定为400℃、500℃、600℃,所得生物研磨并过100目筛后,分别命名为生物炭样品B1、生物炭样品B2和生物炭样品B3。生物炭产率分别为48.4%、39.0%、36.6%。
为探索上述实施例对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固定效果,按如下方法计算各样品中所固定的磷含量以及所固定的磷与相应进料中磷的比例:
a)采用HNO3-H2O2消解法对各实施例所得样品以及与其对应的进料进行消解;
b)测定各进料和各生物炭样品的消解液中磷的浓度,并按式(1)计算各生物炭样品中所固定的磷含量及各相应进料中的磷含量Ax(mgg-1),按式(2)计算各生物炭样品中所固定的磷与相应进料中磷的比例Pchar(%);
式中:Cx为磷在消解液中的浓度(mgL-1);Vx是消解液的体积(L);mx为所消解的生物炭样品或进料的质量(g)。
式中:Achar是生物炭样品中磷的含量(mgg-1),Af是相应进料中磷的含量(mgg-1),由公式1得出;Ychar是生物炭的产率(%)。
图2为各生物炭样品中磷的含量的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添加了CaCl2、MgCl2后获得的生物炭其磷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同样温度下,添加了CaCl2、MgCl2的实施例磷的含量明显大于未添加的对比例。说明CaCl2、MgCl2具有明显加强效果,可以保证更大比例有机磷酸酯在生物炭中的固定。
图3为各生物炭样品中所固定的磷与进料中磷的比例的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添加了CaCl2、MgCl2的实施例对磷的固定作用更强,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固定作用越明显,其对磷的固定比例均可达75%以上。说明CaCl2和MgCl2的加入可以有效的加强生物炭对磷的固定能力。
为探索磷的固定原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实施例中的样品A3和B3进行表征
图4为生物炭样品A3、生物炭样品B3磷元素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XPS),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样品的P2p谱可以通过反卷积方法拟合得到三个峰,分别为:位于135.8eV处的五氧化二磷的峰,位于134.6-135.0eV处的和芳环结合的磷的峰,以及位于133.6-134.3eV处的正磷和焦磷的重叠峰。其中与芳环结合的磷为稳定的磷的化合物,不易释放的环境中。对比生物炭样品A3和生物炭样品B3图谱中与芳环结合的磷的峰面积,可以看出,生物炭样品A3上与芳环结合的磷的峰面积(64%)要明显大于生物炭样品B3的峰面积(33.6%),这表明添加了CaCl2和MgCl2的样品其对磷的固定作用更为明显。
图5为共热解过程中生物质中的木质素对塑料添加剂中有机磷酸酯TBEP的固定原理即:在共热解过程中,TBEP会分解生成侧链和含磷自由基,而生物质中的木质素在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芳环自由基以及氢自由基,当TBEP产生的含磷自由基与木质素产生的含芳环的自由基相遇时,就会被捕集,留存在生物炭上,形成与芳环结合的磷;而一些其他的含磷自由基会与氢自由基反应生成无机磷化合物,包括五氧化二磷、正磷和焦磷。CaCl2和MgCl2的加入可以促进木质素侧链的断开,这会生成更多的含芳环的自由基,从而增强了木质素对磷的固定效果。
因此,当含有木质素的生物质与以有机磷酸酯为添加剂的塑料在进行共热解时,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使其有机磷酸酯大部分皆固定在固体产物生物炭上,且是以稳定的磷的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降低含磷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的风险,避免了环境污染,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Claims (3)
1.一种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以水或乙醇为溶剂,配制CaCl2与MgCl2·6H2O的混合溶液;
b、将生物质与塑料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粉碎、过100目筛,获得样品A;
c、将混合溶液均匀喷洒到步骤b所获得的样品A上,然后在80℃烘干,获得进料;
d、将进料投加到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中进行热解,热解温度为400~600℃;
所述生物质中含有木质素;
令样品A中磷元素的质量浓度为Apgkg-1,则所述混合溶液中CaCl2和MgCl2浓度皆为0.015ApmolL-1;
步骤b所述生物质中木质素的质量与所述塑料中磷元素的质量比为59:1;
步骤c所述混合溶液与所述样品A的质量比为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中的木质素质量含量为15%~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烘干的时间是5~12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0056.7A CN104138886B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一种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0056.7A CN104138886B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一种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38886A CN104138886A (zh) | 2014-11-12 |
CN104138886B true CN104138886B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1848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1005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8886B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一种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388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62119A (zh) * | 2020-09-16 | 2020-12-11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利用市政污泥制备富磷生物炭的方法 |
CN115029148B (zh) * | 2022-06-09 | 2023-06-06 | 武汉轻工大学 | 一种生物质和聚烯烃塑料催化热解联产高品质生物油和介孔生物炭的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3543A (zh) * | 2008-07-09 | 2009-01-14 | 丽水市伟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农业废弃物与塑料垃圾综合利用的方法 |
CN101868516A (zh) * | 2007-10-11 | 2010-10-20 | 瓦申泰克尼利南塔基马斯凯斯库斯公司 | 实施热解的方法 |
CN102906227A (zh) * | 2010-02-13 | 2013-01-30 | 麦卡利斯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来自生物质废物离解的碳基耐用物品和可再生燃料 |
CN203269856U (zh) * | 2013-05-02 | 2013-11-06 | 周鼎力 | 一种生活垃圾卧式旋转热解反应釜 |
EP2679654A1 (en) * | 2012-06-12 | 2014-01-01 | DAGAS Sp. z o.o. | The method for conducting of a pyrolysis process of waste plastics and/or rubber wastes and/or organic wastes and the installation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
-
2014
- 2014-06-30 CN CN201410310056.7A patent/CN10413888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8516A (zh) * | 2007-10-11 | 2010-10-20 | 瓦申泰克尼利南塔基马斯凯斯库斯公司 | 实施热解的方法 |
CN101343543A (zh) * | 2008-07-09 | 2009-01-14 | 丽水市伟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农业废弃物与塑料垃圾综合利用的方法 |
CN102906227A (zh) * | 2010-02-13 | 2013-01-30 | 麦卡利斯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来自生物质废物离解的碳基耐用物品和可再生燃料 |
EP2679654A1 (en) * | 2012-06-12 | 2014-01-01 | DAGAS Sp. z o.o. | The method for conducting of a pyrolysis process of waste plastics and/or rubber wastes and/or organic wastes and the installation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
CN203269856U (zh) * | 2013-05-02 | 2013-11-06 | 周鼎力 | 一种生活垃圾卧式旋转热解反应釜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生物质/塑料共热解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周利民等;《太阳能学报》;20070930;第28卷(第9期);979-98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38886A (zh) | 2014-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i et al. |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al gangue and biomass by TG-FTIR | |
Paneque et al. |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and pyrolysis of sewage sludges: What happen to carbon and nitrogen? | |
Wang et al. | Comparisons of biochar properties from wood material and crop residu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residence times | |
Carneiro et al. | Carbon stability of engineered biochar-based phosphate fertilizers | |
Wei et al. |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biomass humification: Recent advances in pathways, challenges, new applications, and perspectives | |
CN102583313B (zh) | 一种农村生活垃圾炭化的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与应用 | |
Feng et al. | Review of carbon fixation evalu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iveness for biochar in China | |
CN104368306B (zh) |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类生物炭的制备方法 | |
CN102765866B (zh) | 一种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 | |
Kamyab et al. |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f organic waste composting: 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Green Campus Flagship Project | |
CN101891188A (zh) | 一种利用蓝藻藻渣制备纳米活性碳球的方法 | |
CN104138886B (zh) | 一种在共热解过程中固定污染物有机磷酸酯的方法 | |
CN112062119A (zh) | 一种利用市政污泥制备富磷生物炭的方法 | |
Sushkova et al. | Subcritical water extraction of organic acids from chicken manure | |
CN103454258B (zh) | 一种水溶性腐殖质物质络合重金属潜力的评价方法 | |
CN103819954A (zh) | 一种聚木犀草素抗菌涂层的制备方法及抗菌效果测试方法 | |
Abu et al. |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alyzing with gabi software for food waste management using windrow and hybrid composting technologies | |
Elmeknassi et al. | A review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amendments to treat saline-sodic soils: Emphasis on waste valorization for a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 | |
Yang et al. | A critical review of biochar as an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material in soil ecosystems for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 |
Yani et al. |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coconut oil product | |
CN104529101A (zh) | 一种采用羟基磷灰石做钝化剂的城市污泥重金属钝化方法 | |
Caiardi et al. |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a multifunctional process coupling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pyrolysis | |
Pourzamani et al.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ousehold hazardous waste in different seasons of year (case study) | |
Wyszkowski et al. | Long-time effect of hard coal ash on the content of some elements in soil | |
Jandl et al. | Influence of biogas digestates on the composi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