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0226A -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0226A
CN104120226A CN201410374575.XA CN201410374575A CN104120226A CN 104120226 A CN104120226 A CN 104120226A CN 201410374575 A CN201410374575 A CN 201410374575A CN 104120226 A CN104120226 A CN 104120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hmkorff coil
coil device
electric motors
linear electric
ruhmkorf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45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0226B (zh
Inventor
孟昭军
安跃军
朱克刚
安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3745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20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20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0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0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0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本发明包括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待加工件尺寸检测传感器和控制器,其结构要点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设置有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上设置有水平移动平台,水平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竖向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侧部设置有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外侧设置有横梁平台,横梁平台外侧与电极横梁左端相连。

Description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齿轮的淬火处理或者采用人工操作,一个个工件手工淬火;或者采用半自动化的淬火机床处理,但总体上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对于改进的淬火机床,虽然有的采用自动上下料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者劳动强度。可实际上,每批次的加工件的尺寸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相应的感应线圈大小随之变化。如果加工件的尺寸不能统一,则会造成频繁更换感应线圈或者采用不同尺寸感应线圈的几台淬火机床,结果只能在增加工人劳动量和增加设备台套数中选择,同时也造成了生产效率降低。针对此问题,如果淬火机床可以根据加工件尺寸而自动更换相应大小的感应线圈,那么就可以解决传统淬火机床存在的问题,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待加工件尺寸检测传感器和控制器,其结构要点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设置有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上设置有水平移动平台,水平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竖向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侧部设置有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外侧设置有横梁平台,横梁平台外侧与电极横梁左端相连,电极横梁右端与竖向电极上部相连,竖向电极下部与导电线圈夹紧器上端连接。
所述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分别设置在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的前侧、后侧,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中部与横向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后端固定,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前端输出杆连接有横向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中部与横向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后端固定,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前端输出杆连接有横向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和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的竖向位置与所述导电线圈夹紧器的竖向位置相对应。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待加工件尺寸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相连,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水平运动直线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垂直运动直线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竖向电极加电控制端口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的左端相应于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左限位开关,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的右端相应于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右限位开关,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端相应于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上限位开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左限位开关的位置信号输出端口、右限位开关的位置信号输出端口、上限位开关的位置信号输出端口相连。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上限位开关与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之间的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相应于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感应线圈更换位置传感器,感应线圈更换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与水平移动平台之间的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相应于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淬火位置传感器,淬火位置传感器位置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通过设置各位置传感器便于各工作位置的准确定位。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淬火位置传感器下端设置在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的竖向滑道内,竖向滑道侧方设置有淬火位置传感器的竖向位置限定部件(可根据加工件的厚度不同,对淬火位置传感器的竖向位置进行调节)。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待加工件尺寸检测传感器采用图像摄取传感器,图像摄取传感器设置在待加工件经过路径的上方。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电极横梁为两个,水平对称设置在横梁平台前后两侧,两侧竖向电极下端导电线圈夹紧器的间距与感应线圈的两个引出电极的间距相对应(便于感应线圈的夹持)。
其次,本发明所述竖向电极下端的右部与右连接板左端相连,竖向电极下端的左部与左连接板右端相连,右连接板右端与右线圈夹紧器上端固定,左连接板左端与左线圈夹紧器上端固定。
另外,本发明所述左线圈夹紧器、右线圈夹紧器和导电线圈夹紧器均包括线圈夹紧器外侧圆弧板和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线圈夹紧器外侧圆弧板上端内壁与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上端外壁通过夹紧器连接板相连;左线圈夹紧器和右线圈夹紧器的内侧圆弧板中部两侧外壁均通过横向线圈夹紧器弹簧与外侧圆弧板中部两侧内壁相连;所述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采用弹性板,每组线圈夹紧器外侧圆弧板与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同心,同一侧的三个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平行且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感应线圈的夹持稳定)。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感应线圈复位。
当待加工件检测传感器19检测到传输带18上的待加工件尺寸改变了,图像摄取传感器19将图像信号返给主控系统(控制器),由主控系统与系统中预存的齿轮大小数据比对(可采用hcitell系统),确定出下一个要加工的齿轮尺寸;然后,主控系统给上感应线圈装置发出一个需用感应线圈大小的信号,主控系统通知上感应线圈装置从感应线圈库中找出相应感应线圈,并由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夹紧取出,待用;与此同时,主控系统在加工完当前工件并切断电源进线1、2后,控制直线电机3上升,带动4、5、6、7、21、33、34、35、43、44、45等向上运动,至感应线圈更换位置传感器38动作而停止;下一步主控系统通过控制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26向左运动,带动水平移动平台25上的设备向左运动至左限位开关37动作而停止,至此使电极6和7和感应线圈复位到初始位置。
2)摘取感应线圈。
感应线圈复位到初始位置后,下感应线圈装置通过电动设备使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3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2动作,使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伸出;接着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抓紧要取下的感应线圈;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抓紧要取下的感应线圈后,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2保持不动,主控系统通过控制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3向上运动至上限位开关22;然后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2动作使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缩回,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3逆时针旋转90度,带动气爪和被取下的感应线圈返回给线圈库,最后,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松开将摘下的感应线圈放入库中相应位置。
3)更换感应线圈。
主控系统给上感应线圈装置发出移入新的感应线圈命令;第一步中感应线圈已被上感应线圈装置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取出待用;接着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5逆时针旋转90度后,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6动作使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伸出,将待安装的感应线圈放到线圈夹紧器33(43)、34(44)、35(45)下方,保持加紧并不动;然后主控系统通过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3向下运动至感应线圈更换位置传感器38再次动作而停止;在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3下降的过程中,将带动4、5、6、7、21、33、34、35、43、44、45等向下运动,感应线圈的电极被线圈夹紧器33(43)、34(44)、35(45)夹紧,自动安装完毕;上感应线圈装置在安装感应线圈完毕后,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将松开,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6动作使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缩回,接着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5顺时针旋转90度返回原始位置。
4)重回加工位置。
主控系统通过控制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26向右运动至右限位开关36动作而停止,更换的感应线圈9位于托板10的正上方;最后电源进线1、2通电。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待加工件尺寸检测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应用,可根据加工齿轮大小自动更换淬火感应线圈,以提高产品淬火质量和改善工人劳动强度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系统总图的正视图简图。
图2是主控系统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线圈夹紧器剖面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导电线圈夹紧器剖面图。
图5是取下感应线圈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主控系统框图。
图7是本发明感应线圈俯视图。
图中:1.电源进线1;2.电源进线2;3. 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4.电极横梁1;5.电极横梁2;6.电极1;7.电极2;8.待加工件;9.感应线圈;10.托板;11.淬火液;12.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3.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4.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5.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6.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7.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8. 待加工件传输装置;19. 待加工件尺寸检测传感器;20.待加工件;21.横梁平台;22.上限位开关;23.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24.淬火位置传感器;25.水平移动平台;26.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27.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28.线圈夹紧器弹簧;29.31.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30.32.线圈夹紧器外侧圆弧板;33.35.43.45.线圈夹紧器;34.44.导电线圈夹紧器;36.右限位开关;37左限位开关;38感应线圈更换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整套系统主要由加工件传输装置、取料与出料装置、感应线圈更换系统等三部分组成。其中感应线圈更换系统为本发明部分,而加工件传输装置和取料与出料装置可以由现有淬火机床改进而来,不作为本发明组成内容。感应线圈更换系统又可以细分为:加工件检测、主控系统、下感应线圈装置、上感应线圈装置、淬火调节装置五部分。
加工件传输装置主要是利用传输带将待加工的齿轮送到淬火机床。
取料装置是利用机械手将传输装置送来的加工件取出放到感应线圈下方的托板上。出料装置是将淬火后的加工件用机械手从托板上取出放入淬火液中淬火,然后送入成品区。
当加工件尺寸变化时,在加工件传输装置上方的加工件检测传感器给出改变后的加工件尺寸。主控系统通过直线电机将感应线圈返回,下感应线圈装置通过气爪将感应线圈摘除送入感应线圈元件库,然后上感应线圈装置动作,将新尺寸感应线圈送到主控系统电极下方,主控系统下降,将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抓紧的感应线圈自动安装到线圈夹紧器中,与电极接通。最后主控系统复位,淬火调节装置动作,完成更换感应线圈的程序。淬火调节装置(淬火位置传感器)是利用红外测距传感器间接测量出感应线圈与加工件之间的距离,保证加工件淬火质量。所述控制器可采用SIMATIC S7-200 PLC。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控制过程。
1、感应线圈复位。
当加工件检测传感器19检测到传输带18上的加工件尺寸改变了,图像摄取传感器19将图像信号返给主控系统,由主控系统与系统中预存的齿轮大小数据比对(采用图像识别系统),确定出下一个要加工的齿轮尺寸。然后,主控系统给上感应线圈装置(由15、16、17组成)发出一个需用感应线圈大小的信号,主控系统通知上感应线圈装置从感应线圈库中找出相应感应线圈,并由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夹紧取出,待用。与此同时,主控系统在加工完当前工件(加热时间几秒钟,在主控系统中人工设定)并切断电源进线1、2后,控制直线电机3上升,带动4、5、6、7、21、33、34、35、43、44、45等向上运动,至位置传感器38动作而停止。下一步主控系统通过控制直线电机26向左运动,带动水平移动平台25上的设备(见图2)向左运动至左限位开关37动作而停止,至此使电极6和7和感应线圈复位到初始位置。
2、摘取感应线圈(旧的)。
感应线圈复位到初始位置后,下感应线圈装置(由12、13、14组成)通过电动设备(电机)使旋转柱13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气缸12动作,使气爪14伸出。此动作将保证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通过线圈夹紧器33(43)和34(44)、34(44)和35(45)间的空隙伸入到线圈夹紧器中,接着气爪14抓紧要取下的感应线圈。图5左图是气爪伸入到线圈的过程,右图是伸入后抓紧的动作过程。气爪14抓紧要取下的感应线圈后气缸12保持不动,主控系统通过控制直线电机3向上运动至上限位开关22。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直线电机3上升将带动4、5、6、7、21、33、34、35、43、44、45等向上运动,而气爪14和抓紧的感应线圈却不动,又由于线圈夹紧器内侧板29和31具有弹性性质,则感应线圈9将被从线圈夹紧器33(43)、34(44)、35(45)中拉出,同时不会损伤感应线圈的电极。然后气缸12动作使气爪14缩回,旋转柱13逆时针旋转90度,带动气爪和被取下的感应线圈返回给线圈库,最后,气爪14松开将摘下的感应线圈放入库中相应位置。
3、更换感应线圈(新的)。
主控系统给上感应线圈装置发出移入新的感应线圈命令。第一步中感应线圈已被气爪17取出待用。接着旋转柱15逆时针旋转90度后,气缸16动作使气爪17伸出,将待安装的感应线圈放到线圈夹紧器33(43)、34(44)、35(45)下方,保持加紧并不动。然后主控系统通过直线电机3向下运动至位置传感器38再次动作而停止。在直线电机3下降的过程中,将带动4、5、6、7、21、33、34、35、43、44、45等向下运动,而气爪17和待更换的感应线圈不动,则由于直线电机3的作用和线圈夹紧器内侧板弹性,感应线圈的电极会自动被线圈夹紧器33(43)、34(44)、35(45)夹紧,从而自动安装完毕。上感应线圈装置在安装感应线圈完毕后,气爪17将松开,气缸16动作使气爪17缩回,接着旋转柱15顺时针旋转90度返回原始位置。
4、重回加工位置。
主控系统通过控制直线电机26向右运动(带动水平移动平台25上的设备(见图2),包括电极6、7和更换的感应线圈9)至右限位开关36动作而停止,此时更换的感应线圈9正好位于托板10的正上方(通过调节右限位开关36的位置来实现)。最后电源进线1、2通电。
本发明在更换线圈的过程中,最后感应线圈9与加工件8之间的距离要求在2~3mm为宜,这样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最优。但是由于加工件的厚度不同,这就需要淬火调节装置起作用。淬火调节装置的核心是安装在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23上的淬火位置传感器24,传感器24位置可以上下调节。主控系统根据加工件检测传感器19检测到的加工件厚度在程序中自动给出需要的距离,再通过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3的上下运动,使其与传感器24间的距离满足要求,从而间接控制感应线圈9与加工件8间的距离在2~3mm之间。
感应线圈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产品情况自行设计一套或直接购买。每个感应线圈的两个引出电极要求要求满足以下条件:①水平(目前基本为上下垂直排列)排列;②两个引出电极间的距离相同、且与线圈夹紧器33和35中心距相同;③引出电极的长度要大于线圈夹紧器33外侧到35外侧之间的长度,且留有余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包括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待加工件尺寸检测传感器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设置有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上设置有水平移动平台,水平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竖向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侧部设置有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外侧设置有横梁平台,横梁平台外侧与电极横梁左端相连,电极横梁右端与竖向电极上部相连,竖向电极下部与导电线圈夹紧器上端连接;
所述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分别设置在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的前侧、后侧,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中部与横向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后端固定,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前端输出杆连接有横向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中部与横向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后端固定,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前端输出杆连接有横向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和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的竖向位置与所述导电线圈夹紧器的竖向位置相对应;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待加工件尺寸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相连,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水平运动直线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垂直运动直线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竖向电极加电控制端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的左端相应于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左限位开关,水平运动直线电机底座的右端相应于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右限位开关,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端相应于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上限位开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左限位开关的位置信号输出端口、右限位开关的位置信号输出端口、上限位开关的位置信号输出端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开关与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之间的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相应于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感应线圈更换位置传感器,感应线圈更换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与水平移动平台之间的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相应于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设置有淬火位置传感器,淬火位置传感器位置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位置传感器下端设置在垂直运动直线电机底座上的竖向滑道内,竖向滑道侧方设置有淬火位置传感器的竖向位置限定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工件尺寸检测传感器采用图像摄取传感器,图像摄取传感器设置在待加工件经过路径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横梁为两个,水平对称设置在横梁平台前后两侧,两侧竖向电极下端导电线圈夹紧器的间距与感应线圈的两个引出电极的间距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电极下端的右部与右连接板左端相连,竖向电极下端的左部与左连接板右端相连,右连接板右端与右线圈夹紧器上端固定,左连接板左端与左线圈夹紧器上端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线圈夹紧器、右线圈夹紧器和导电线圈夹紧器均包括线圈夹紧器外侧圆弧板和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线圈夹紧器外侧圆弧板上端内壁与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上端外壁通过夹紧器连接板相连;左线圈夹紧器和右线圈夹紧器的内侧圆弧板中部两侧外壁均通过横向线圈夹紧器弹簧与外侧圆弧板中部两侧内壁相连;所述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采用弹性板,每组线圈夹紧器外侧圆弧板与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同心,同一侧的三个线圈夹紧器内侧圆弧板平行且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10.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感应线圈复位
当待加工件检测传感器(19)检测到传输带(18)上的待加工件尺寸改变了,图像摄取传感器(19)将图像信号返给主控系统,由主控系统与系统中预存的齿轮大小数据比对,确定出下一个要加工的齿轮尺寸;然后,主控系统给上感应线圈装置发出一个需用感应线圈大小的信号,主控系统通知上感应线圈装置从感应线圈库中找出相应感应线圈,并由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夹紧取出,待用;与此同时,主控系统在加工完当前工件并切断电源进线(1)、(2)后,控制直线电机(3)上升,带动(4)、(5)、(6)、(7)、(21)、(33)、(34)、(35)、(43)、(44)、(45)等向上运动,至感应线圈更换位置传感器(38)动作而停止;下一步主控系统通过控制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26)向左运动,带动水平移动平台(25)上的设备向左运动至左限位开关(37)动作而停止,至此使电极(6)和(7)和感应线圈复位到初始位置;
2)摘取感应线圈
感应线圈复位到初始位置后,下感应线圈装置通过电动设备使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3)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2)动作,使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伸出;接着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抓紧要取下的感应线圈;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抓紧要取下的感应线圈后,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2)保持不动,主控系统通过控制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3)向上运动至上限位开关(22);然后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2)动作使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缩回,下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3)逆时针旋转(90)度,带动气爪和被取下的感应线圈返回给线圈库,最后,下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4)松开将摘下的感应线圈放入库中相应位置;
3)更换感应线圈
主控系统给上感应线圈装置发出移入新的感应线圈命令;第一步中感应线圈已被上感应线圈装置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取出待用;接着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5)逆时针旋转(90)度后,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6)动作使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伸出,将待安装的感应线圈放到线圈夹紧器(33)(43)、(34)(44)、(35)(45)下方,保持加紧并不动;然后主控系统通过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3)向下运动至感应线圈更换位置传感器(38)再次动作而停止;在垂直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3)下降的过程中,将带动(4)、(5)、(6)、(7)、(21)、(33)、(34)、(35)、(43)、(44)、(45)等向下运动,感应线圈的电极被线圈夹紧器(33)(43)、(34)(44)、(35)(45)夹紧,自动安装完毕;上感应线圈装置在安装感应线圈完毕后,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将松开,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缸(16)动作使上感应线圈装置气爪(17)缩回,接着上感应线圈装置旋转柱(15)顺时针旋转(90)度返回原始位置;
4)重回加工位置
主控系统通过控制水平运动直线电机驱动极(26)向右运动至右限位开关(36)动作而停止,更换的感应线圈(9)位于托板(10)的正上方;最后电源进线(1)、(2)通电。
CN201410374575.XA 2014-08-01 2014-08-01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Active CN104120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4575.XA CN104120226B (zh) 2014-08-01 2014-08-01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4575.XA CN104120226B (zh) 2014-08-01 2014-08-01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0226A true CN104120226A (zh) 2014-10-29
CN104120226B CN104120226B (zh) 2016-04-20

Family

ID=51765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4575.XA Active CN104120226B (zh) 2014-08-01 2014-08-01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2022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4889A (zh) * 2019-11-12 2020-01-14 山东汽车弹簧厂淄博有限公司 一种气门弹簧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6656939A (zh) * 2023-07-26 2023-08-29 江苏保捷精锻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轴承部件感应热处理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82799A (en) * 1938-05-28 1939-12-12 Budd Wheel Co Heat treating machine tool
JPS5680421A (en) * 1979-12-04 1981-07-01 Shinshirasuna Denki Kk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CN1145840A (zh) * 1995-09-14 1997-03-26 邵文远 集成加工中心
CN1449320A (zh) * 2000-08-31 2003-10-15 赫克公司 机床系统用的可移动臂启动的刀具更换器
CN101799675A (zh) * 2009-01-29 2010-08-1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机床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99728U (zh) * 2014-08-01 2014-12-10 辽宁科技学院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82799A (en) * 1938-05-28 1939-12-12 Budd Wheel Co Heat treating machine tool
JPS5680421A (en) * 1979-12-04 1981-07-01 Shinshirasuna Denki Kk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CN1145840A (zh) * 1995-09-14 1997-03-26 邵文远 集成加工中心
CN1449320A (zh) * 2000-08-31 2003-10-15 赫克公司 机床系统用的可移动臂启动的刀具更换器
CN101799675A (zh) * 2009-01-29 2010-08-1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机床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99728U (zh) * 2014-08-01 2014-12-10 辽宁科技学院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4889A (zh) * 2019-11-12 2020-01-14 山东汽车弹簧厂淄博有限公司 一种气门弹簧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6656939A (zh) * 2023-07-26 2023-08-29 江苏保捷精锻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轴承部件感应热处理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0226B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6056U (zh) 一种双加工工位机械手装置
CN102173097B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送料方法及送料装置
CN102909285B (zh) 钢板剪料自动送料机构
CN104858339B (zh) 绕线碰焊一体化设备及其绕线碰焊方法
CN102642331B (zh) 压力机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
CN103433408A (zh) 全自动单轮数控打圈焊接机及其打圈焊接方法
CN105215502A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接线盒焊接设备及其焊接方法
CN103273181A (zh) 两轴多点自动点焊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8649757B (zh) 一种二维自动上下料绕线机
CN108857398B (zh) 一种电磁阀组件装配设备
CN203235884U (zh) 窝钉机的改良结构
CN104120226B (zh)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CN103683738A (zh) 空心杯电机线圈绕线机
CN203459600U (zh) 全自动单轮数控打圈焊接机
CN203999728U (zh) 淬火机床用感应线圈自动更换装置
CN204430550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光伏组件汇流条自动焊接装置
CN104590601B (zh) 一种铁氧体产品下料装盒设备
CN107030219B (zh) 一种板料渐进成形自动夹持装置
CN202894114U (zh) 钢板剪料自动送料机构
CN109759685B (zh) 一种钢格板压焊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938258A (zh) 学习型电镀行车控制装置
CN103521639A (zh) 一字起子头全自动加工设备
CN211333079U (zh) 一种工业自动化支架升降装置
CN212726799U (zh) 一种永磁电机拼块定子绕线装置
CN202555993U (zh) 便携式数控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