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5299B - 有机发光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5299B
CN104115299B CN201380010785.4A CN201380010785A CN104115299B CN 104115299 B CN104115299 B CN 104115299B CN 201380010785 A CN201380010785 A CN 201380010785A CN 104115299 B CN104115299 B CN 104115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layer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layer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07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5299A (zh
Inventor
T.韦卢斯
C.迪茨
S.赛德尔
U.尼德迈尔
A.耶格
N.里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s Osram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filed Critical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115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5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10K50/13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with spacer layers between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有机发光二极管(1)包括镜(3)和有机层序列(4)。该有机层序列(4)包含用于生成第一辐射的第一活性层(41)以及用于生成第二辐射的至少两个第二活性层(42,43)。活性层(41,42,43)沿着远离镜(3)的主方向(x)相叠布置。在两个相邻的活性层(41,42,43)之间分别存在载流子生成层(45)。第二活性层(42,43)分别具有相同的至少两种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第一活性层(41)具有与此不同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说明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任务在于,说明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辐射具有高的色彩还原指数。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该发光二极管包括镜。该镜被设置为反射在发光二极管运行中生成的辐射、尤其是可见辐射达至少50%或者达至少80%或者达至少95%。该镜尤其是对于可见光为不可透过的。例如,该镜是包括银和/或铝或由其制成的金属镜。该镜也可以形成发光二极管的电极、例如阴极。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该发光二极管包含一个或多个有机层序列。该有机层序列完全或部分地基于有机材料。该有机层序列优选地与该镜直接接界,并且整面地或局部地接触该镜。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该有机层序列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活性层。第一活性层被设置为生成第一辐射。第一辐射尤其是蓝光或红光。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该有机层序列具有恰好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活性层。第二活性层被分别设置为生成第二辐射。第二辐射可以优选地为混合辐射。第二辐射尤其是黄光、橙光或者青色光。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活性层沿着远离镜的主方向相叠布置。活性层的主延伸方向于是优选地被定向为与镜平行。换言之,在俯视该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活性层完全或部分彼此重叠。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至少在活性层中的两个活性层之间或者分别在两个相邻活性层之间存在载流子生成层、英语chargegenerationlayer(电荷生成层)或者简称CGL。该发光二极管优选地具有载流子生成层中的至少两个或恰好两个。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活性层分别具有相同的至少两种彼此不同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第二活性层尤其是分别具有恰好两种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该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可以分别是荧光材料或磷光材料。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活性层具有恰好一种或多种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第一活性层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中的一种或至少一种或所有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不同于第二活性层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换言之,第二活性层与第一活性层的不同之处在于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层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也可以是荧光材料或磷光材料。
在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镜和有机层序列。该有机层序列包含用于生成第一辐射的第一活性层以及用于生成第二辐射的至少两个第二活性层。所述活性层沿着远离镜的主方向相叠布置。在两个相邻的活性层之间分别存在载流子生成层。第二活性层分别具有相同的至少两种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第一活性层具有与此不同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
因此可能的是,在材料组成方面,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仅仅两种彼此不同构成的活性层类型。由此,该发光二极管可以有效地和低成本地制造。通过使用总共至少三个或恰好三个活性层、即第一活性层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活性层,可以实现由发光二极管生成的辐射的高色彩还原指数。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该发光二极管具有光学交界面,在所述光学交界面处存在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两种材料之间的折射率跳变。该折射率跳变尤其是存在于有机层序列与接界的、尤其是至少部分地为辐射可透过的电极之间的交界面处。该光学交界面可以位于有机层序列的背向镜的侧处。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由该镜和光学交界面形成光学腔。换言之,该腔由镜和反射性光学交界面来限制和定义。该光学腔可以具有与Fabry-Perot元件和/或谐振器类似的光学特性。但是该腔特别优选地不是用于生成激光辐射的谐振器。由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辐射优选地是非相干辐射并且不是激光辐射。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该腔沿着主方向具有多个强度最大值。术语“强度最大值”尤其是涉及自相干最小值。也就是说:如果在沿着主方向的点处发射的辐射落到镜上,经历π的相位跳变并且实际上与自身进行相长干涉,则存在强度最大值,在相消干涉的情况下存在强度最小值。强度最大值的位置依赖于有机层序列内的折射率变化曲线以及有关辐射的波长。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活性层沿着主方向分别位于强度最大值中或强度最大值处。这可以是指,活性层与有关强度最大值重叠。例如,活性层的几何中心沿着主方向以最高10nm或最高20nm或最高30nm的公差处于相应强度最大值处。
活性层分别优选地处于针对蓝光、针对绿光和针对红光的强度最大值中。在此,蓝光尤其是表示具有处于430nm至490nm之间(含430nm和490nm)的波长的辐射,绿光表示具有处于525nm至575nm之间(含525nm和575nm)的波长的辐射,并且红光表示具有尤其是处于595nm至670nm(含595nm和670nm)的波长的辐射。例如,活性层分别以最高5nm、最高10nm或最高20nm的公差处于针对450nm波长、针对555nm波长、针对615nm波长的强度最大值中或强度最大值处。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各个活性层沿着主方向分别处于根据下列公式的位置P处:。位置P优选地以最高λ/(10n)或最高λ/(20n)的公差来遵循。位置说明尤其是涉及所属活性层的几何中心。在此n表示有机层序列的平均折射率,该平均折射率例如处于1.7至1.9之间(含1.7和1.9)。λ表示辐射的真空波长,相应的活性层被设置用于其生成。k是大于或等于0的自然数。尤其成立的是,k等于0、等于1、等于2或等于3。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针对第一活性层成立的是,k等于0或者等于1。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针对第二活性层成立的是,k大于0。尤其是k等于1或等于2。可能的是,第一活性层位于腔的第一强度最大值中,并且两个第二活性层位于第二强度最大值中。k可以对于第二活性层为相等的,或者也可以不同、尤其是相差最高1或最高2。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相邻的第二活性层之间的间隔小于第一活性层与最接近的第二活性层之间的间隔。换言之,第二活性层彼此相对接近。在第二活性层之间优选地不存在第一活性层。例如,相邻的第二活性层之间的间隔为至少20nm或至少60nm并且可替代或附加地为最高150nm或最高100nm。第一活性层与最接近的第二活性层的间隔为例如至少80nm或至少130nm并且可替代或附加地为最高175nm或最高140nm。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二活性层针对彼此不同的波长被优化。优化尤其是指,第二活性层位于根据针对位置P的上述公式的位置处,其中k优选地对于第二活性层中的至少两个为相等的。例如,第二活性层为之被优化的波长处于555nm以及615nm。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二活性层分别具有发射红光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以及发射绿光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可能的是,第二活性层仅仅具有所述这两种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并且不具有另外的这样的材料。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活性层具有发射蓝光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并附加地具有发射绿光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于是,优选没有另外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存在于第二活性层中。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学交界层对于在发光二极管运行中所生成的辐射具有至少25%或至少30%的平均反射率。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该平均反射率处于最高60%或最高50%。在此,平均反射率是指,反射率在所有由按规定使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波长上被平均。平均反射率因此可以涉及白光。
根据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活性层中的至少两个或所有活性层在制造公差的范围内具有相等的材料组成。尤其是在第二活性层中以相同的混合比例和/或以相同的空间分布置入所述至少两种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换言之,第二活性层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并用相同的原始材料来制造。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二活性层具有相同或彼此不同的厚度。例如,第二活性层中的位于针对绿光的强度最大值中的第二活性层与第二活性层中的位于针对红光的强度最大值中的第二活性层相比具有更大厚度,或者反过来。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相邻活性层之间的间距通过位于这些活性层之间的相应载流子生成层的厚度来调整。在此,载流子生成层的厚度可以彼此相差至少1.5倍或者至少1.75倍。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给活性层各分配一个或多个阻挡层。阻挡层优选地与活性层的具有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的层直接接界。阻挡层是针对空穴或电子的载流子阻挡层。优选地给活性层中的每个都分配有电子阻挡层。尤其是给至少所述两个第二活性层各分配一个空穴阻挡层。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载流子生成层与分配给最接近的活性层的阻挡层中的一个或两个直接接界。载流子生成层可以分别与空穴阻挡层以及与电子阻挡层直接接界。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活性层与分别分配的阻挡层一起的厚度处于至少25nm或至少30nm。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活性层与所属阻挡层一起的厚度为最高60nm或最高50nm。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载流子生成层的厚度处于20nm至150nm之间(含20nm和150nm)和/或处于最高40nm或最高130nm。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活性层被设置为生成蓝光。第一活性层可以位于针对蓝光的强度最大值中。第二活性层优选地分别是发射黄光的层,其具有发射绿光和具有发射红光的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
根据该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位于镜附近的第二活性层被优化以生成绿光。所述第二活性层优选地位于针对绿光的强度最大值中。与镜相距较远的第二活性层优选地位于针对红光的强度最大值中并因此被优化以生成红光。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根据实施例进一步阐述在此描述的发光二极管。在此,在各个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相同的元件。但是在此,未示出比例正确的参考,而是各个元件可能为了更好地理解而被夸大地示出。
图1和7示出了在此描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沿着远离在此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一个实施例的镜的方向示出了强度变化曲线的图示;
图3、4、6和8示出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的波长变化曲线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了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光学腔53由镜3以及由光学交界面50形成。在交界面50处存在光学折射率的跳变。光学交界面50针对可见光的平均反射率例如处于大约40%。
在光学腔53内存在有机层序列4。该层序列4包括第一活性层41以及第二活性层42、43。在两个相邻的活性层41、42、43之间分别存在载流子生成层45a、45b。有机发光二极管1具有活性层41、42、43中的恰好三个。有机层序列4的厚度例如处于150nm(含150nm)至600nm(含600nm)之间。
在第一活性层41与镜3之间还存在电子注入层49。在光学交界面50处安置有空穴注入层48。有机层序列4的所述层可以以所说明的顺序直接彼此相继。同样可以安置另外的未示出的中间层。
第一活性层41具有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在该有机材料中,在发光二极管1运行中通过荧光性或磷光性生成尤其是蓝光谱范围中的电磁辐射。
第二活性层42、43分别具有相同的至少两种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所述有机材料被设置为发射红光以及发射绿光。第二活性层42、43在其材料组成方面优选地没有区别或没有显著区别。所述至少两种辐射活性的有机材料可以在第二活性层42、43中均匀地充分混合,或者也可以作为分开的部分层存在。
在图2中,沿着主方向x、与镜3垂直并远离镜3地绘出强度I。由于光学交界面50和镜3,强度I表现为近似地如在Farbry-Perot元件和/或在谐振器中那样。紧挨着镜3,存在强度最小值。沿着方向x并远离镜3,于是分别出现多个最大值和最小值。朝着光学交界面50,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强度方面突出程度较低。
该强度变化曲线是沿着方向x针对多个波长绘出的。波长λ1在此为450nm,λ2为555nm,并且λ3处于615nm。在大约50nm与100nm之间的位置处,存在第一最大值M1。第二最大值M2处于大约175nm与300nm之间。第三最大值M3处于大约325nm与525nm之间。最大值M1、M2、M3的位置P除了波长以外同样依赖于有机层序列4内的折射率n,并且近似地遵循关系式:,其中k是自然数,并且k0。
第一活性层41安置在位置P41处,并且处于针对波长λ1的第一最大值M1中。第一活性层41因此被优化以生成蓝光。第二活性层42、43分别处于第二最大值M2中。位置P42处的第二活性层42是针对绿光被优化的,并且与镜3相距更远的附加的第二活性层43针对红光被优化。
在图3A至3D中示出了活性层41、42、43的发射光谱。在图3A中,示出了由第一活性层41发射的光谱,该光谱基本上限于蓝光谱范围。
在图3B中示出了较接近镜3的第二活性层42的发射。由于尤其是光学腔53内的干涉效应,所发射的光谱在大约570nm处具有轻微突出的最小值,并且在大约525nm和610nm处具有最大值。
与镜3相距较远的第二活性层43的发射具有大约650nm周围的红光谱范围中的主要发射范围,参见图3C。在大约560nm周围,存在强烈突出的最小值。
在图3D中示出了从所有三个活性层41、42、43中得到的总光谱。该总光谱仅仅具有比较弱地突出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图3D中所示的总光谱的色彩还原指数处于大约95。色彩还原指数也称色彩再现指数(ColorRenderingIndex),简称CRI。
在图4中在曲线c中示出了第二活性层42、43中的发射绿光的有机材料的发射谱,并且在曲线d中示出了发射红光的辐射活性的材料的发射谱。所述发射谱分别是比较宽光谱的。
曲线a、b对应于尤其是由于干涉效应而由根据图2的位置P42、P43处的最大值所支持的波长范围。在此,在曲线a中示出了位置P42处所支持的光谱范围,并且在曲线b中示出了针对位置P43所支持的光谱范围。通过两个活性层42、43及其在第二最大值M2中位置P42、P43处的位置的组合(参见图2),发射辐射的有机材料的光谱发射宽度(参见曲线c、d)可以更好地被利用,并且可以实现高的色彩还原指数。
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具有活性层41、46、47。图5中的活性层41、46、47与根据图1至3的活性层41、42、43处于相同的位置。活性层41具有发射蓝光的有机材料,层46具有发射绿光的有机材料,并且活性层47具有发射红光的有机材料。在活性层46、47中分别存在发射辐射的有机材料中的仅仅一种。换言之,根据图5的发光二极管具有所谓的RGB构造。
类似于根据图3的图示,相关的发射谱在图6A至6D中予以示出。与图3B和C不同,能够辨认出,由活性层46、47分别发射仅仅绿光或仅仅红光,并且尤其是不发射黄色混合辐射。由此得到总辐射的比较强烈结构化的光谱,参见图6D。根据图6D的光谱的色彩还原指数仅仅处于大约84。
但是在其中不同的发射彩色光的层分别具有仅仅一种发射辐射的材料的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色彩还原指数的确是通过添加具有其他有机材料的另外的层来提高的。但是这显著提高了制造成本。各个色彩单元的老化同样是突出程度不同的,并且在超出发光二极管的寿命的情况下,由该发光二极管发射的辐射在其色点方面明显不同。而在如结合图1所说明的构造的情况下,减少了色彩老化以及还有制造成本。也可以实现比较薄的有机层序列。
经改善的色彩还原指数因此尤其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在三个活性层中的至少两个中分别存在两种发射辐射的有机材料用于两个彼此不同的光谱范围。这两个活性层被定位在针对彼此不同的波长的强度最大值中。由此可以扩大在相应的第二活性层中发射的辐射的光谱宽度,并且可以减少光谱的强烈结构化。由此可以实现高的色彩还原指数。
在图7中示出了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另一实施例。下面说明沿着主方向x的各个层。各个层优选地以所说明的顺序并且直接地彼此相继:
镜3是具有例如大约200nm厚度的铝镜或者银镜。电子注入层49具有大约10nm的厚度,并且跟在其后的是电子传输层34。在电子传输层34上存在第一活性层41,该第一活性层41被设置为发射蓝光并且具有大致20nm的厚度。跟在第一活性层41后面的是10nm厚的电子阻挡层44e,跟在其后的又是具有大致100nm厚度的载流子生成层45a,例如具有最高15nm的公差。
跟在此后的是具有10nm厚度的空穴阻挡层44h以及具有发射绿光和红光的材料的具有大致30nm厚度的第二活性层42。作为下一层跟随的是厚度大致10nm的电子阻挡层44e以及具有大约45nm+/-15nm厚度的载流子生成层45b。此后布置有具有10nm厚度的空穴阻挡层44h。
跟在其后面的是第二活性层43中的第二个,该第二活性层43与处于其下的第二活性层42具有相同的材料组成。在第二活性层43处安置有具有10nm厚度的电子阻挡层44e,跟在其后的是具有大约185nm厚度的空穴注入层48。
有机层序列4被施加在辐射可透过的电极5上,其由铟锡氧化物制成并且具有大约110nm厚度。载体2例如是玻璃板、玻璃膜或塑料衬底。
根据图7的组件具有9V的工作电压、以及3.3mA/cm2的工作电流。效率为21lm/W。所发射的辐射的色点处于CIE标准色谱中的0.350;0.386。相关色温为4900K并且色彩还原指数为95。所属的总光谱可在图8中看到。活性层41、42、43与图2类似地被定位。
与在图1和7的情形下所述不同,第一活性层41可以是具有仅仅发射红光的有机材料的层。于是,第二活性层42、43分别包括发射绿光和蓝光的有机材料,并且被设置为生成青色混合光。第一活性层41优选地位于第一最大值M1中,并且第二活性层42、43位于第二最大值M2中,参见图2。
本发明不由于根据实施例的描述而限于此。更确切而言,本发明包括每个新特征以及每种特征组合,这尤其是包含权利要求书中的每种特征组合,即使该特征或该组合本身未在权利要求书或实施例中明确说明时也是如此。

Claims (10)

1.具有镜(3)和具有有机层序列(4)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
-第一活性层(41),其被设置为生成第一辐射,和
-至少两个第二活性层(42,43),其被设置为生成第二辐射,
其中
-活性层(41,42,43)沿着远离镜(3)的主方向(x)相叠布置,
-在两个相邻的活性层(41,42,43)之间分别存在载流子生成层(45),
-第二活性层(42,43)分别具有相同的至少两种辐射活性有机材料,并且第一活性层(41)具有与其不同的辐射活性有机材料,
-由镜(3)和由处于有机层序列(4)的背向镜(3)的侧处的、具有折射率跳变的光学交界面(50)形成光学腔(53),
-腔(53)沿着主方向(x)呈现多个强度最大值(M),其中活性层(41,42,43)沿着主方向(x)分别位于强度最大值(M)之一中或强度最大值(M)之一处,
-第二活性层(42,43)之间的间隔小于第一活性层(41)与最接近的第二活性层(42,43)之间的间隔,以及
-第二活性层(42,43)针对彼此不同的波长(λ)被优化,
-活性层(41,42,43)沿着主方向(x)以最高λ/(10n)的公差分别位于根据下列公式的位置P处:,其中n是有机层序列(4)的针对波长λ的平均折射率并且k是大于或等于零的自然数,并且λ表示辐射的真空波长,相应的活性层被设置用于其生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
其中由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辐射是非相干辐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
其中针对第一活性层(41)成立的有:k=0并且针对第二活性层(42,43)成立的有:k>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
其中针对第二活性层(42,43)成立的有:k=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
其中第二活性层(42,43)要么具有发射绿光并附加地发射红光的辐射活性有机材料、要么具有发射蓝光并附加地发射绿光的辐射活性有机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
其中光学交界面(50)针对在发光二极管(1)运行中生成的辐射的平均反射率处于25%至60%之间,含25%和6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
其中第二活性层(42,43)具有相同的材料组成,但具有不同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
其中相邻活性层(41,42,43)之间的间隔通过相应的载流子生成层(45)的厚度来调整,其中给活性层(41,42,43)分别分配至少一个阻挡层(44)并且载流子生成层(45)与阻挡层(44)接界,并且所述载流子生成层(45)中的至少两个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
其中活性层(41,42,43)与分别所属的阻挡层(44)一起的厚度处于25nm至50nm之间,含25nm和50nm,其中载流子生成层(45)的厚度为20nm至150nm之间,含20nm和150nm,并且有机层序列(4)的厚度处于150nm至600nm之间,含150nm和600n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
其中第一活性层(41)被设置为生成蓝光,
其中第二活性层(42,43)分别具有发射绿光并附加地发射红光的辐射活性有机材料,并且其中接近镜(3)的第二活性层(42)被设置为生成绿光,并且与镜(3)相距较远的第二活性层(43)被设置为生成红光。
CN201380010785.4A 2012-02-24 2013-02-21 有机发光二极管 Active CN104115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02839.0 2012-02-24
DE102012202839.0A DE102012202839B4 (de) 2012-02-24 2012-02-24 Organische Leuchtdiode
PCT/EP2013/053482 WO2013124371A1 (de) 2012-02-24 2013-02-21 Organische leuchtdio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5299A CN104115299A (zh) 2014-10-22
CN104115299B true CN104115299B (zh) 2016-06-29

Family

ID=4775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0785.4A Active CN104115299B (zh) 2012-02-24 2013-02-21 有机发光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96870B2 (zh)
KR (1) KR101890460B1 (zh)
CN (1) CN104115299B (zh)
DE (1) DE102012202839B4 (zh)
WO (1) WO20131243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84691B1 (de) * 2013-04-08 2018-02-21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sche licht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mit verzögerter fluoreszenz
JP2015069757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
DE102014103675B4 (de) * 2014-03-18 2023-10-26 Pictiva Displays International Limited Organisches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KR102151412B1 (ko) * 2014-03-31 2020-10-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US9685622B2 (en) 2014-03-31 2017-06-20 Lg Display Co., Lt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2283502B1 (ko) * 2014-10-10 2021-07-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3016159B1 (en) 2014-10-27 2021-12-08 LG Display Co., Lt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2317991B1 (ko) * 2014-11-28 2021-10-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DE102015114084A1 (de) 2015-08-25 2017-03-02 Osram Oled Gmbh Organisches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und Leucht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68380A1 (de) * 2007-10-15 2009-06-10 Novaled AG Organisches elektrolumineszentes Bauelement
CN101978527A (zh) * 2008-01-18 2011-02-16 阿斯特朗非凡安全有限公司 有包含掺杂有机层的微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工艺
CN101990684A (zh) * 2008-02-26 2011-03-23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发射辐射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9492A (ja) * 1999-04-15 2000-10-24 Daido Steel Co Ltd 量子井戸型発光ダイオード
WO2001039554A1 (en) * 1999-11-22 2001-05-31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A2411683A1 (en) * 2002-11-13 2004-05-13 Luxell Technologies Inc. Oled with contrast enhancement features
EP3413369A1 (en) * 2003-09-19 2018-12-12 Sony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JP4016144B2 (ja) * 2003-09-19 2007-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WO2005094130A1 (ja) * 2004-03-26 2005-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有機発光素子
JP2007012369A (ja) * 2005-06-29 2007-01-18 Sony Corp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有機発光装置
JP5102666B2 (ja) 2008-03-18 2012-1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DE102009016957A1 (de) * 2009-04-14 2010-12-16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Organisches elektrolumineszentes Bauelement
JP2010287484A (ja) 2009-06-12 2010-12-24 Sony Corp 有機発光素子、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DE102009048604A1 (de) * 2009-10-02 2011-04-07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Organische Leuchtdiodenvorrichtung
KR101073540B1 (ko) * 2009-12-04 2011-10-1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장치
JP6108664B2 (ja) 2011-04-04 2017-04-05 ローム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
DE102012208235B4 (de) 2012-05-16 2021-05-12 Osram Oled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68380A1 (de) * 2007-10-15 2009-06-10 Novaled AG Organisches elektrolumineszentes Bauelement
CN101978527A (zh) * 2008-01-18 2011-02-16 阿斯特朗非凡安全有限公司 有包含掺杂有机层的微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工艺
CN101990684A (zh) * 2008-02-26 2011-03-23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发射辐射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126717A (ko) 2014-10-31
WO2013124371A1 (de) 2013-08-29
DE102012202839B4 (de) 2019-07-11
US20150014674A1 (en) 2015-01-15
CN104115299A (zh) 2014-10-22
KR101890460B1 (ko) 2018-09-28
DE102012202839A1 (de) 2013-08-29
US9196870B2 (en) 201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5299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
US11832474B2 (en) OLED device having enhancement layer(s)
US1061537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227981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8373342B2 (en)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7623199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9184404B2 (en) White light-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white light-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US20180097202A1 (en) Enhanced oled outcoupling by suppressing surface plasmon modes
CN110323344B (zh) 包括具有低角度色偏移的光学腔的发光装置
CN108029163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3227291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CN113497204B (zh) 光发射结构、显示设备及子像素结构
KR20170127601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KR20210116108A (ko)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903868B (zh) 发光结构
KR20120110008A (ko) 발광 소자, 조명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JP2009516902A (ja) 発光要素
EP4002506B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770690B2 (en) OLED with minimal plasmonic losses
JP7235831B2 (ja) 発光構造体、表示デバイスおよびサブ画素構造体
JP2014022099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5440910A (zh) 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39604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SRAM OLED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 CO. OHG

Effective date: 201505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07

Address after: Regensburg,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Address before: Regensburg,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 Co. OH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