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6548B - 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6548B
CN104096548B CN201310125424.6A CN201310125424A CN104096548B CN 104096548 B CN104096548 B CN 104096548B CN 201310125424 A CN201310125424 A CN 201310125424A CN 104096548 B CN104096548 B CN 104096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magnetic bead
alkaline solution
particl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54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6548A (zh
Inventor
刘雪峰
唐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3101254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96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96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6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6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6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惰性气氛中,将碱性溶液注入含有铁源和稳定剂的混合液中,得到磁性纳米粒子;所述碱性溶液和所述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8-10),所述铁源、稳定剂与碱性溶液中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为1:(5-10):(10-14);(2)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的抗体。本发明的纳米免疫磁珠的制备方法的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基于所得纳米免疫磁珠构建的试剂盒,具有在目标检测液中分散稳定性好,磁响应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对目标物捕获率高的特点,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免疫磁珠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得的纳米免疫磁珠以及包括该纳米免疫磁珠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危害,每年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会爆发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发的疾病,发病率高,传染性高,不易于控制。如何在食源性细菌滋生初期进行检测并消除隐患是食品卫生安全领域一直关注的问题。常规的细菌检测方法周期长,检测限低,大大限制了食品的流通及安全检测的效率及有效性。免疫磁珠通过分离富集食品检测样品中的低浓度细菌,检测前实现细菌的浓缩,大大缩短了安全检测的所需的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初期的免疫磁珠的制备方法主要在于将超顺磁的粒子(<20nm)进行聚合物或硅材料进行镶嵌而成,其尺寸大都在微米尺度,饱和磁化强度大,磁响应性好。但由于其大的尺寸,磁珠在目标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差,很容易团聚沉淀,由此分离富集的效率较低。有研究通过调节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尺度接近纳米级的磁珠(200-500nm),提高了磁珠的分散稳定性,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分离富集效果,但是该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多,人力成本高,不便于试剂盒的推广。另外也有小尺寸的磁珠(<20nm)的制备方法的报道,虽然其解决了大尺寸磁珠分散性的问题,但是其饱和磁化强度低,磁响应性差,不利于快速的分离富集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散稳定性好且磁响应快的纳米免疫磁珠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得的纳米免疫磁珠及含有该纳米免疫磁珠的试剂盒。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重复性好,基于所得纳米免疫磁珠构建的试剂盒具有在目标检测液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对目标物捕获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调节制备条件,得到了具有纳米尺度(60-130nm)的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然后通过共价偶联法将特异性抗体偶联到纳米粒子表面,得到了具有特异性吸附性能的纳米免疫磁珠,并利用纳米免疫磁珠构建了相应的免疫磁珠试剂盒,从而完成了该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惰性气氛中,将碱性溶液注入含有铁源和稳定剂的混合液中,得到磁性纳米粒子;所述碱性溶液和所述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8-10),所述铁源、稳定剂与碱性溶液中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为1:(5-10):(10-14);
(2)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的抗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的纳米免疫磁珠及包括该纳米免疫磁珠的试剂盒。
根据本发明的纳米免疫磁珠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基于所得纳米免疫磁珠构建的试剂盒,具有在目标检测液中分散稳定性好,磁响应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对目标物捕获率高的特点,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2为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3为实施例1中所制备磁性纳米粒子在25℃条件下磁性能(VSM)的表征结果;
图4为本发明中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抗体的方法示意图;
图5为利用本发明的纳米免疫磁珠进行微生物分离富集的过程示意图;
图6显示的是实施例1中所得纳米免疫磁珠对副溶血球菌的分离富集结果;
图7显示的是实施例1中所得纳米磁珠的特异性评价结果;
图8显示的是实施例2所得纳米免疫磁珠对霍乱弧菌的分离结果;
图9显示的是实施例3中所得纳米免疫磁珠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纳米免疫磁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惰性气氛中,将碱性溶液注入含有铁源和稳定剂的混合液中,得到磁性纳米粒子;所述碱性溶液和所述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8-10),所述铁源、稳定剂与碱性溶液中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为1:(5-10):(10-14);
(2)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的抗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碱性物质可以为任何本领域常用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优选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所述碱性溶液中,对碱性物质的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为2-3mmol/mL。
根据本发明,所述碱性溶液和所述混合液中的溶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选择的溶剂,但优选为二乙二醇和/或乙二醇。
根据本发明,所述铁源可以为各种能够在溶剂中提供三价铁离子的含铁物质,但优选为无水氯化铁、硝酸铁和高氯酸铁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对所述稳定剂没有特别的要求,优选情况下,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所述聚丙烯酸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700-7000。
根据本发明,所述碱性溶液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获得,优选情况下,所述碱性溶液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将碱性物质与溶剂混合,混合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20℃,时间为0.5-2h。
根据本发明,所述混合液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获得,优选情况下,所述混合液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将铁源、稳定剂与溶剂混合,混合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10-230℃,时间为20-60min。
根据本发明,将碱性溶液注入混合液中的方式优选为:于210-230℃下,在1-5s时间内,将碱性溶液加入混合液中,加入后使混合体系在200-220℃的温度下维持0.5-2h。
根据本发明,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的抗体的方法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方法,例如,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羧基基团的活化;2)抗体的共价偶联;和3)非特异性位点的牛血清蛋白(BSA)封闭(可以参见Yang,H.;Qu,L.;Wimbrow,A.N.;Jiang,X.;Sun,Y.,RapiddetectionofListeriamonocytogenesbynanoparticle-basedimmunomagneticseparationandreal-timePCR.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Microbiology2007,118(2),132-138)。
其中,对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羧基基团的活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包括:在0-5℃下,将磁性纳米粒子与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钠盐(EDC/sulfo-NHS)加入pH=5.5-6.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磁性纳米粒子的加入量使得磁性纳米粒子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3mg/mL,加入EDC/Sulfo-NHS的量为2-4mg/1-1.5mg,控制反应时间为15-40min。
对抗体的共价偶联方法没有特别的要求,例如,可以包括:将活化的磁性纳米粒子进行磁分离洗脱(具体操作为在pH=7.5-8.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分离洗脱2-3次),以除去过量的EDC/Sulfo-NHS,然后向洗脱好的磁性纳米粒子溶液中加入待偶联的抗体,抗体的加入量为(35-75μg抗体)/(1mg磁性纳米粒子);活化的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控制在1-3mg/mL;所用溶剂为pH=7.5-8.5的磷酸缓冲溶液,控制偶联温度为25-30℃,偶联时间为2-6h。
对非特异性位点的BSA封闭方法也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包括:将步骤2)所得粒子进行磁分离洗脱(具体操作为在pH=7.2-7.5的磷酸缓冲液中分离洗脱2-3次),以去除过量的稳定剂,然后将粒子分散到BSA的溶液中在摇床中震荡(180-250r/min),BSA溶液为含有1-2重量%BSA的pH=7.2-7.5的磷酸缓冲液,控制封闭温度为20-35℃,封闭时间为8-12h。
根据本发明,对所述抗体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为各种微生物(例如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和沙门氏菌等)的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可以通过商购获得。
根据本发明,所述纳米免疫磁珠可以以常规的方式进行储存,例如,储存的方法可以包括:对封闭好的纳米免疫磁珠进行2-3次的磁分离洗脱,将粒子分散到BSA溶液中,BSA溶液为含有0.1-0.2重量%BSA的pH=7.0-7.5的磷酸缓冲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得的纳米免疫磁珠。本发明方法获得的纳米免疫磁珠分散稳定性好、磁响应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对目标物捕获率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上述方法制得的纳米免疫磁珠和磁铁的试剂盒。其中,所述磁铁可以为本领域的各种常规选择,即,可以为永久磁铁(天然磁石),也可以为非永久磁铁(电磁铁),且可商购获得,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利用本发明的纳米免疫磁珠(或试剂盒)进行微生物分离富集的方法可以包括:将纳米免疫磁珠与目标微生物菌液混合,一定时间后,在磁场下进行磁分离富集,再对分离富集后的上清液进行菌落计数,纳米免疫磁珠与目标微生物菌液的混合液中,纳米免疫磁珠的量为2.0-2.5mg/mL,其中纳米免疫磁珠与目标微生物的混合时间为20-60min;混合温度为20-35℃。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基于不同的抗体,本发明的纳米免疫磁珠能够实现各种不同的微生物的分离富集。例如,抗体为副溶血弧菌单抗时,制得的纳米免疫磁珠对副溶血弧菌具有高效的特异性的分离富集效果;抗体为霍乱弧菌单抗时,制得的纳米免疫磁珠对霍乱弧菌具有高效的特异性的分离富集效果。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离心采用台式高速离心机(XiangYiH-1650);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采用六硼化镧透射电子显微镜(TecnaiG220S-TWIN)得到;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S-4800)得到;磁性纳米粒子磁性能由物理性能测试系统(PPMS-9)表征得到;分离率=(分离富集前菌液的含菌量-分离富集后上清液的含菌量)/分离富集前菌液的含菌量×100%,含菌量的测定方法为菌落计数法,具体参照《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黄秀梨等,2008年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部分实验16。
实施例1
(1)制备磁性纳米粒子
将氢氧化钠加入到二乙二醇溶剂中,在氩气保护下加热到110℃,保持1h,然后降温到70℃,得到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取无水氯化铁和聚丙烯酸加入到二乙二醇溶剂中(相对于每毫摩尔的无水氯化铁,溶剂的用量为42mL),在机械搅拌和氩气保护下的条件下将混合液加热到220℃,保持30min,其中无水氯化铁和聚丙烯酸的摩尔比为1:10;
在220℃条件下将3.5mL氢氧化钠溶液在1s时间内注射到34mL无水氯化铁和聚丙烯酸的混合液中,注射后调节温度到210℃,并在该温度下使反应持续1h,将反应液自然降温到25℃,得到含有磁性纳米粒子的溶液;
用乙醇对所得磁性纳米粒子进行离心清洗3次(10000r/min,20min),最后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图1为所得磁性纳米粒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图2为所得磁性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图3为所得磁性纳米粒子的磁性能表征结果。
(2)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的抗体
如图4的流程图所示,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副溶血球菌抗体(购自abcam,商品号为ab78950),得到纳米免疫磁珠,具体操作参见文献Yang,H.;Qu,L.;Wimbrow,A.N.;Jiang,X.;Sun,Y.,RapiddetectionofListeriamonocytogenesbynanoparticle-basedimmunomagneticseparationandreal-timePCR.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Microbiology2007,118(2),132-138。
(3)细菌的分离富集实验
利用步骤(2)得到的纳米免疫磁珠进行副溶血球菌(购自ATCC,商品号为15313)的分离富集,具体步骤参见图5。
在25℃条件下将2.5mg纳米免疫磁珠与1mL副溶血球菌菌液(含菌量分别为103cfu/mL,102cfu/mL、10cfu/mL)混合,30min后在磁场下进行磁分离富集,然后对分离富集后的上清液进行菌落计数,图6为所得纳米免疫磁珠对副溶血球菌的分离结果。
利用霍乱弧菌(购自ATCC,商品号为39315)和沙门氏菌(购自ATCC,商品号为14028)重复以上操作进行纳米免疫磁珠的特异性分析,图7为特异性评价结果。
从图6和7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所得的免疫磁珠对副溶血球菌具有特异性的分离富集效果,对细菌的平均捕获率达到的80%以上,可有效提高细菌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率,这对食品安全检测中细菌检测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
实施例2
(1)制备磁性纳米粒子
将氢氧化钠加入到二乙二醇溶剂中,在氩气保护下加热到110℃,保持1h,然后降温到70℃,得到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取无水氯化铁和聚丙烯酸加入到二乙二醇溶剂中(相对于每毫摩尔的无水氯化铁,溶剂的用量为42mL),在机械搅拌和氩气保护下的条件下将混合液加热到220℃,保持30min,其中无水氯化铁和聚丙烯酸的摩尔比为1:5;
在220℃条件下将3.5mL氢氧化钠溶液在5s时间内注射到34mL无水氯化铁和聚丙烯酸的混合液中,注射后调节温度到210℃,并在该温度下使反应持续1h,将反应液自然降温到25℃,得到含有磁性纳米粒子的溶液;
用乙醇对所得磁性纳米粒子进行离心清洗3次(10000r/min,20min),最后分散到去离子水中。
(2)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的抗体
如图4所示地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霍乱弧菌抗体(购自abcam,商品号为ab79793),得到纳米免疫磁珠,具体操作参照实施例1的步骤(2)。
(3)细菌的分离富集实验
利用步骤(2)得到的纳米免疫磁珠进行霍乱弧菌(购自ATCC,商品号为39315)的分离富集,具体步骤参见图5。
在25℃条件下将2.5mg纳米免疫磁珠与1mL霍乱弧菌菌液(菌液含菌量分别为103cfu/mL,102cfu/mL、10cfu/mL)混合,30min后在磁场下进行磁分离富集,然后对分离富集后的上清液进行菌落计数,图8为所得纳米免疫磁珠对霍乱弧菌的分离结果,从图8可以看出,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霍乱弧菌的免疫磁珠对霍乱弧菌具有很好的分离富集效果。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纳米免疫磁珠,不同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温度控制为190℃。
图9为所得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从图9可知,控制碱性溶液的注入温度在本发明优选范围内能够获得单分散性更好的磁性纳米粒子,从而能够使获得的纳米免疫磁珠的分散稳定性更好。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制备纳米免疫磁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惰性气氛中,将碱性溶液注入含有铁源和稳定剂的混合液中,得到磁性纳米粒子;所述碱性溶液和所述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8-10),所述铁源、稳定剂与碱性溶液中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为1:(5-10):(10-14),所述碱性溶液中,碱性物质的浓度为2-3mmol/mL;将碱性溶液注入混合液中的方式为:于210-230℃下,在1-5s时间内,将碱性溶液加入混合液中,加入后使混合体系在200-220℃的温度下维持0.5-2h;
(2)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的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碱性溶液和所述混合液中的溶剂为二乙二醇和/或乙二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铁源为无水氯化铁、硝酸铁和高氯酸铁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所述聚丙烯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700-7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碱性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碱性物质与溶剂混合,混合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20℃,时间为0.5-2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混合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铁源、稳定剂与溶剂混合,混合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10-230℃,时间为20-6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磁性纳米粒子为尺寸在60-130nm范围内的超顺磁性纳米粒子且具有好的分散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纳米免疫磁珠。
10.一种用于细菌分离富集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免疫磁珠和磁铁。
CN201310125424.6A 2013-04-11 2013-04-11 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 Active CN104096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5424.6A CN104096548B (zh) 2013-04-11 2013-04-11 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5424.6A CN104096548B (zh) 2013-04-11 2013-04-11 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6548A CN104096548A (zh) 2014-10-15
CN104096548B true CN104096548B (zh) 2016-05-18

Family

ID=51665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5424.6A Active CN104096548B (zh) 2013-04-11 2013-04-11 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6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1517B (zh) * 2021-05-10 2024-01-30 洛阳师范学院 一种免疫磁珠前处理联合hplc-uv检测2,4-二氨基嘧啶类药物残留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2541A (zh) * 2009-07-17 2009-12-30 江南大学 聚丙烯酸包覆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2541A (zh) * 2009-07-17 2009-12-30 江南大学 聚丙烯酸包覆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聚丙烯酸/Fe3O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魏珊珊等;《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930;第45卷(第05期);47-50 *
超顺磁性免疫磁珠体系用于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研究;刘伟伟等;《分析测试学报》;20111231;第30卷(第12期);1345-135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6548A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rochazkova et al. Harvesting microalgae with microwave synthesized magnetic microparticles
Nevin et al. Lack of production of electron-shuttling compounds or solubilization of Fe (III) during reduction of insoluble Fe (III) oxide by 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
Manzella et al.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to Fe (III) oxides by the 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 Geoglobus ahangari via a direct contact mechanism
CN109277080B (zh) 一种包含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磁性壳寡糖的复合凝胶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o et al. Research of iron reduction and the iron reductase localization of anammox bacteria
Safarik et al. Magnetically modified microalga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Elcey et al. Synthesis of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from optimized iron reduci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iron ore mining sites
CN104913963B (zh) 应用于免疫检测和免疫诊断领域的免疫磁珠的制备方法
Hong et al. Effects of temperature, pH and salt concentrations on the adsorption of Bacillus subtilis on soil clay minerals investigated by microcalorimetry
Yao et al. Selective binding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of histidine-tagged proteins using Ni2+-decorated Fe3O4/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CN104096548B (zh) 一种纳米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试剂盒
Zhou et al. Aluminum increases net carbon fixation by marine diatoms and decreases their decomposition: Evidence for the iron–aluminum hypothesis
Técher et al. Not merely noxious? Time-dependent hormesis and differential toxic effects systematically induced by rare earth elements in Escherichia coli
CN103293297A (zh)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分离方法
CN105950471B (zh) 一种基于免疫磁珠技术快速捕获克罗诺杆菌的方法及应用
CN103599757A (zh) 一种磁性温敏型表面锶离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202039065U (zh) 磁珠分离装置
Ning et al. Siderophores provoke 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production by Arthrobacter strains during carbon sources‐level fluctuation
Ebrahimi et al. Simple and rapid immobilization of firefly luciferase on 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 try to improve kinetic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CN108251459A (zh) 一种从废水中回收鸟粪石的方法
Luu et al. Nitrilotriacetate stimulation of anaerobic Fe (III) respiration by mobilization of humic materials in soil
CN105400718A (zh) 一株硝酸盐依赖亚铁氧化菌株及其应用
CN102923863A (zh) 一种可同步处理地下水中铁锰、氨氮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9490298B (zh) 一种可视化偶联反应试剂盒
CN103305441A (zh) 一种高效快速的富集分离副溶血性弧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