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0186A - Tdd通信系统中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冲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Tdd通信系统中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冲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0186A
CN104080186A CN201310109399.2A CN201310109399A CN104080186A CN 104080186 A CN104080186 A CN 104080186A CN 201310109399 A CN201310109399 A CN 201310109399A CN 104080186 A CN104080186 A CN 104080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subframe
voip
data packets
continuous schedu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93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0186B (zh
Inventor
姚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093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0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0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0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0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0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TDD通信系统中在TDD上下行配置模式6的情况下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之间冲突的方案,从而使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两种技术可以在TDD通信系统中同时使用。其基本思路在于:在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4或12的情况下,根据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设置子帧偏置值,并至少基于该子帧偏置值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TTI捆绑的HARQ重传和VoIP新数据包的冲突,并使两种技术共存。

Description

TDD通信系统中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冲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在TDD上下行配置模式6的情况下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冲突(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从而使两种技术可以共存的方案。
背景技术
3GPP中引入了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捆绑(bundling)技术来解决LTE上行链路预算问题以及来平衡上下行覆盖。在LTE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通信系统中,TTI捆绑技术主要基于在4个连续的TTI上传输4个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在这一组4个HARQ传输结束后,基站在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上发送ACK/NACK至用户设备。因此,TTI捆绑技术能够通过在预定时间段内增加与上行HARQ进程相关的上行传输的次数从而提高上行链路预算。一个替代的实施方式是保持正常的PUSCH传输间隔并且增加HARQ重传的最大数量。但是这种方案对于时延敏感的业务,诸如VoIP业务是不可行的。
半持续调度技术可实现层1/层2信令开销的节省,特别对于VoIP业务,其能够极大地增加小区中的VoIP用户容量。
在FDD通信系统中,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能够共存并获得较好的网络性能。然而,在目前版本8/9/10的标准中,尚不支持TDD通信系统中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的共存。
图1示出了具有TTI捆绑的TDD上下行配置6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TDD上下行配置6下的3个TTI捆绑的HARQ进程与半持续调度冲突的示意图。对于TDD上下行配置6存在3个TTI捆绑的HARQ进程,并且如图2所示假定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初始子帧为2,并且以20ms为周期发送VoIP新数据包(因为VoIP业务的周期通常为20ms)。在图2中,以不同的方框图案表示3个HARQ进程所占的子帧资源。如图2中的虚线圈所示,第一个TTI捆绑的HARQ进程与其他的两个TTI捆绑的HARQ进程所占的子帧资源相互之间重叠,这就破坏了TTI捆绑的HARQ进程的完整性,打乱了其他的TTI捆绑的HARQ的进程,并且使得其他的业务(例如非VoIP业务)不能够使用TTI捆绑的HARQ进程。并且,TTI捆绑的HARQ重传将会与下一个VoIP新数据包冲突。因此,现有的标准中对于TDD上下行配置6并不支持同时启动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考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TDD通信系统中在TDD上下行配置模式6的情况下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之间冲突的方案,换言之,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TDD通信系统中在TDD上下行配置模式6的情况下同时激活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在于:在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4或12的情况下,根据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设置子帧偏置值,并至少基于该子帧偏置值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从而使得3个HARQ进程所占的子帧资源互不冲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在TDD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中用于确定上行授权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半持续调度和TTI捆绑均被激活时,在TDD上下行配置模式6的情况下,基于最大HARQ传输次数以及预存的对应关系,获取子帧偏置值,其中,所述预存的对应关系包括:在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4的情况下,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2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2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3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4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4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4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7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5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8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5ms;b.至少基于所获取的子帧偏置值,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
由此可以保证每次半持续调度VoIP数据包传输和其它的TTI捆绑HARQ进程不会冲突,保证其它用户业务(非VoIP业务)也可以使用TTI捆绑进行传输。
有利地,所述预存的对应关系还包括:在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12的情况下,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2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1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3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1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4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3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7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1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8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4ms。
在这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保持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互不冲突的情况下,又可以保证有最大12次的TTI捆绑下的HARQ传输次数,从而能够最大化的保证VoIP业务的服务质量,提高了通信的鲁棒性。
有利地,所述步骤b通过以下步骤执行:根据下式,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
(10*SFN+subframe)=[(1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Subframe_Offset*(N modulo2)]modulo10240,N>=0,
其中,等式左侧的SFN和subframe分别表示所述上行授权信息中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等式右侧的SFNstart time和subframestart time分别表示半持续调度初始化或者重新初始化上行授权时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表示上行半持续调度周期,Subframe_Offset表示子帧偏置值,N的数量为VoIP的新数据包的序号并且从0开始计数,modulo表示模运算。
有利地,所述网络设备为用户设备或基站。用户设备和基站将各自确定上行授权信息,从而用户设备知道在哪个子帧发送,基站知道在哪个子帧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TDD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中用于确定上行授权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获取装置,用于在半持续调度和TTI捆绑均被激活时,在TDD上下行配置模式6的情况下,基于最大HARQ传输次数以及预存的对应关系,获取子帧偏置值,其中,所述预存的对应关系包括:在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4的情况下,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2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2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3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4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4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4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7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5ms;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8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5ms;确定装置,用于至少基于所获取的子帧偏置值,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
通过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避免了3个TTI捆绑的HARQ进程占用相同的子帧资源。除了为VoIP新数据包服务的TTI捆绑的HARQ进程资源,还预留了其他TTI捆绑的HARQ进程的资源。由此TTI捆绑的HARQ进程也可以服务于其他的业务,从而最大化了TTI捆绑的HARQ进程的使用效率。因此,TTI捆绑的HARQ重传将不会与下一个VoIP新数据包冲突,有效地避免了现有的标准中对于TDD上下行配置6并不支持同时启动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将通过下文中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而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将会更加清晰:
图1示出了具有TTI捆绑的TDD上下行配置6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TDD上下行配置6下的3个TTI捆绑的HARQ进程与半持续调度冲突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确定上行授权信息的方法;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3个TTI捆绑的HARQ进程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者相似的附图标识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采用半持续调度的VoIP业务,流媒体业务等业务。下文中将以VoIP业务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能够实现在TDD上下行配置模式6的情况下对VoIP业务同时启动/激活半持续调度和TTI捆绑。有利地,需要将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设置为4(maxHARQTx=4)。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将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设置为12(maxHARQTx=12)。
先以最大HARQ传输次数设置为4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最大HARQ传输次数设置为4,并且VoIP的新数据包周期为20ms的情形下,根据下表设置子帧偏置值。
表1
其中,表中的最初半持续授权位置表示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的位置。上述对应关系表可预先存储在用户设备侧和基站侧。
在半持续调度和TTI捆绑同时被激活/启动的情形下,TDD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和用户设备)可以至少基于上述对应关系表来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uplink grant),也即每个VoIP新数据包应当在哪些子帧上进行上行传输,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TTI捆绑的HARQ重传和VoIP新数据包的冲突。
具体地,参照图3,首先,在步骤S31中,网络设备基于最大HARQ传输次数以及上述对应关系表,获取子帧偏置值。
然后,在步骤S32中,网络设备基于所获取的子帧偏置值,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
上行授权信息在满足下式(1)的每个子帧中重复发生:
(10*SFN+subframe)=[(1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Subframe_Offset*(N modulo2)]modulo10240,N>=0        (1)
其中,等式左侧的SFN和subframe分别表示所述上行授权信息中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等式右侧的SFNstart time和subframestart time分别表示半持续调度初始化或者重新初始化上行授权时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表示上行半持续调度周期,Subframe_Offset表示子帧偏置值,N的数量为VoIP的新数据包的序号并且从0开始计数,modulo表示模运算。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3个TTI捆绑的HARQ进程的示意图。与图2中类似,在图4中假定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初始子帧为2(即上行授权子帧为2),并且以20ms为周期发送VoIP新数据包。在图4中,仍以不同的方框图案表示3个TTI捆绑的HARQ进程所占的子帧资源。
在此先假定图4中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设置为4。由于VoIP初始数据包的初始子帧为2,将参照表1中的第一行,获取的子帧偏置值为2。并将该值代入式1,从而得出正确的上行授权信息。将针对不同的VoIP新数据包进行式1的计算,从而得出图4中的HARQ进程1的所占的子帧资源的分布图。在上述计算中,对于VoIP2(即即第一个VoIP新数据包),N为0;对于VoIP2(即第二个VoIP新数据包),N为1。即在此,N的数量为VoIP的新数据包的序号减一。
如图4可见,通过上述配置,不同的TTI捆绑的HARQ进程占用了不同的子帧资源,由此有效地避免了TTI捆绑的HARQ重传和VoIP新数据包的冲突。进一步地,在此实施例中,对于VoIP1其将使用HARQ进程1;而对于VoIP2,其将使用HARQ进程1;对于VoIP3,其将使用HARQ进程3;对于VoIP4,其将使用HARQ进程3;对于VoIP5,其将使用HARQ进程2;对于VoIP6,其将使用HARQ进程2;对于VoIP6,其将使用HARQ进程1。由此可见,不相互重叠的、空闲的TTI捆绑的HARQ进程将被预留出服务于其他的信息传输,由此最大化了TTI捆绑的HARQ进程的使用效率。
在此,为了简明起见,仅对VoIP初始数据包的初始子帧为2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表1中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初始子帧的其他情形,也将参照上述类似的方法来有效地避免了TTI捆绑的HARQ重传和VoIP新数据包的冲突。
此外,图4中的示意图也可以用于最大HARQ传输次数设置为12的情形,即3个TTI捆绑的HARQ重传。在此,将仍以图4为例进行说明,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12。
在这个实施例中,将参照下表设置子帧偏置值。
表2
参照图4,现在仍以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初始子帧为2为例进行说明。将参照表2中的第一行,获取的子帧偏置值为11。并将该值代入式1,从而得出正确的上行授权信息。将针对不同的VoIP新数据包进行式1的计算,从而得出图4中的HARQ进程1的所占的子帧资源的分布图。
通过上述配置,不同的TTI捆绑的HARQ进程占用了不同的子帧资源,由此有效地避免了TTI捆绑的HARQ重传和VoIP新数据包的冲突。例如对于VoIP1,其将使用HARQ进程1中的以第2子帧为开始的12个上行子帧。对于VoIP2,其将使用HARQ进程2中的以第33子帧为开始的12个上行子帧。对于VoIP3,其将使用HARQ进程3中的以第42子帧为开始的12个上行子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明显的,“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在元件前的“一个”一词不排除包括“多个”该元件。产品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元件也可以由一个元件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8)

1.一种在TDD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中用于确定上行授权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半持续调度和TTI捆绑均被激活时,在TDD上下行配置模式6的情况下,基于最大HARQ传输次数以及预存的对应关系,获取子帧偏置值,其中,所述预存的对应关系包括:在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4的情况下,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2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2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3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4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4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4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7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5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8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5ms;
b.至少基于所获取的子帧偏置值,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存的对应关系还包括:在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12的情况下,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2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1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3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1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4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3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7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1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8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4m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通过以下步骤执行:
-根据下式,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
(10*SFN+subframe)=[(1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Subframe_Offset*(N modulo 2)]modulo 10240,N>=0,
其中,等式左侧的SFN和subframe分别表示所述上行授权信息中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等式右侧的SFNstart time和subframestart time分别表示半持续调度初始化或者重新初始化上行授权时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表示上行半持续调度周期,Subframe_Offset表示子帧偏置值,N的数量为VoIP的新数据包的序号并且从0开始计数,modulo表示模运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用户设备或基站。
5.一种在TDD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中用于确定上行授权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装置,用于在半持续调度和TTI捆绑均被激活时,在TDD上下行配置模式6的情况下,基于最大HARQ传输次数以及预存的对应关系,获取子帧偏置值,其中,所述预存的对应关系包括:在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4的情况下,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2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2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3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4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4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4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7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5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8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5ms;
确定装置,用于至少基于所获取的子帧偏置值,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存的对应关系还包括:在TTI捆绑下的最大HARQ传输次数为12的情况下,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2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1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3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1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4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3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7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1ms;
当半持续调度的VoIP初始数据包的上行授权子帧为8时,所述子帧偏置值为14ms。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置用于根据下式,确定每个半持续调度的VoIP新数据包的上行授权信息,
(10*SFN+subframe)=[(1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Subframe_Offset*(N modulo2)]modulo10240,N>=0,
其中,等式左侧的SFN和subframe分别表示所述上行授权信息中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等式右侧的SFNstart time和subframestart time分别表示半持续调度初始化或者重新初始化上行授权时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表示上行半持续调度周期,Subframe_Offset表示子帧偏置值,N的数量为VoIP的新数据包的序号并且从0开始计数,modulo表示模运算。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用户设备或基站。
CN201310109399.2A 2013-03-29 2013-03-29 Tdd通信系统中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冲突的方法 Active CN104080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09399.2A CN104080186B (zh) 2013-03-29 2013-03-29 Tdd通信系统中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冲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09399.2A CN104080186B (zh) 2013-03-29 2013-03-29 Tdd通信系统中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冲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0186A true CN104080186A (zh) 2014-10-01
CN104080186B CN104080186B (zh) 2018-06-08

Family

ID=51601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9399.2A Active CN104080186B (zh) 2013-03-29 2013-03-29 Tdd通信系统中避免tti捆绑和半持续调度冲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01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240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448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
CN101754268A (zh) * 2008-12-04 2010-06-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用户上行数据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854639A (zh) * 2009-03-31 2010-10-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131297A (zh) * 2011-03-16 2011-07-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2394728A (zh) * 2011-11-17 2012-03-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下行进程号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448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
CN101754268A (zh) * 2008-12-04 2010-06-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用户上行数据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854639A (zh) * 2009-03-31 2010-10-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131297A (zh) * 2011-03-16 2011-07-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2394728A (zh) * 2011-11-17 2012-03-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下行进程号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CATEL-LUCENT等: "Practical constraints of the communication link between transmission points", 《3GPP TSG-RAN WG1 #63BIS》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240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0186B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208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iority-based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54268B (zh) 用户上行数据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TWI524708B (zh) Methods for dealing with HARQ collisions and PUSCH retransmission collisions in TDD
CN110536464A (zh)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CN102131297B (zh)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US11818694B2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743631B (zh) 用于在免许可频谱中使能无线操作的方法
JP572144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harq実行方法
CN101646239B (zh)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
KR101782758B1 (ko) 물리적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자원 할당 및 이용
JP6463779B2 (ja) 制御チャネル資源割当方法及び装置
CN109891796A (zh) 用于确定是否发送sr的方法和nb无线装置
CN106550459A (zh) 一种下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40204800A1 (en) Buffer status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718484A (zh)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tdd通信系统中定义物理信道传送/接收定时和资源分配的设备及其方法
WO2011097951A1 (zh) 一种解调参考符号端口映射的方法及设备
CN103416011A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灵活时分双工方法及装置
CN103563282A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设备
CN101911573A (zh) 用于将下行链路资源映射到相关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04040913A (zh) 用于分配关于上行链路绑定的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36388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CN106576249B (zh) 反馈信息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CN104995979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685953A (zh)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2175019A1 (zh)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206 Shanghai,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Shanghai,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