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6181A - 使用公共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公共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66181A CN104066181A CN201410102914.9A CN201410102914A CN104066181A CN 104066181 A CN104066181 A CN 104066181A CN 201410102914 A CN201410102914 A CN 201410102914A CN 104066181 A CN104066181 A CN 1040661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intermediate relay
- radio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07 modif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58 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99 vi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使用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在节点和其周围的中间中继节点之间交换配置文件信息,以便允许该节点向/从目的节点传送/接收数据;该节点使用该配置文件信息确定第一中间中继节点,并确定与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和通过所确定的无线通信模式在该节点和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之间传送/接收数据。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3月19日和2014年2月14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13-0028895和10-2014-0017507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合并在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公共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装置和使用其的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和满足各种需求的技术的传播,包括各类无线传送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通信装置已逐渐增加。然而,由于使用电池的通信装置的特性,所以将无线通信模式一直保持为操作状态是无效的,并且可仅通过预定传送模式来进行通信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
最近,在不使用直接通信(即,使用骨干网通信)的一些服务中,已引入了补充使用一些通信模式(诸如Wi-Fi)的方法,但是还没有出现用于执行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方法。
最近,在其中生存能力(viability)重要的情况(诸如灾难)下可保持最小通信功能的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已增加。然而,当前广泛使用的骨干通信网(3G和4G)、Wi-Fi等不满足诸如通过限制功率(through limited power)、差信道环境、没有合适的室内和室外传送距离等的需求(它们是优先考虑生存能力的需求)。
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的增强,并所以它可包括不形成在该国家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已作出本发明以致力于提供能够通过形成公共控制信道来执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使用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通过控制信道在节点和其周围的中间中继节点之间交换配置文件信息,以便允许该节点向/从目的节点传送/接收数据;该节点使用该配置文件信息确定第一中间中继节点,并确定与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和通过所确定的无线通信模式在该节点和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之间传送/接收数据。
所述确定步骤可包括:该节点通过连接到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的控制信道请求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接通与所确定的无线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处理器。
该无线通信方法可进一步包括:该节点选择在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顺序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中继节点,并确定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该第二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模式;和当完成从该节点到该目的节点的所有连接时,经由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第二中间中继节点在该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传送数据。
该节点、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该第二中间中继节点、或该目的节点可包括控制器,用于执行控制以支持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并动态选择执行与周围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式。
该无线通信模式可包括Wi-Fi、Zigbee、蓝牙、近场通信(NFC)、2G、3G和4G中的至少一个传送技术。
该配置文件信息可包括安全方法、无线通信模式、电源状态、和每一节点的使用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使用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控制信道选择在其周围存在的至少一个中间中继节点,并选择和连接与所选择的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考虑到目的节点的通信模式来选择该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模式,并通过所选择的无线通信模式来在该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连接;和该无线通信装置经由该中间中继节点向/从该目的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传送/接收数据。
所述选择和连接与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的步骤可包括:与该无线通信装置连接的中间中继节点顺序选择在其周围存在的其他中间中继节点,并选择和连接与所选择的其他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
所述在该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连接的步骤可包括:在该目的节点周围存在的并从所述其他中间中继节点中最终选择的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连接。
所述选择和连接与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的步骤可包括:当确定通过骨干网的数据传输最佳时,连接该无线通信装置、该中间中继节点、或该目的节点,以经由该骨干网传输数据。
所述在该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连接的步骤可包括:当不存在用于连接节点的控制信道通信功能时,在该骨干网中形成虚拟控制信道以连接这些节点。
该骨干网可包括Wi-Fi接入点(AP)和支持2G、3G、或4G模式的基站中的任何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无线传送技术执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传送单元,使用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执行与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和控制器,执行控制,用于动态选择执行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式,并使用所选择的无线通信模式来执行与其中形成控制信道的与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
该控制器可包括:信道形成单元,用于形成使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执行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的信道;配置文件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配置文件信息;和选择单元,用于使用该配置文件信息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并动态选择执行与所选择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式。
该信道形成单元可形成用于每一无线通信模式的分离控制信道或形成用于每一无线通信装置的分离控制信道。
该无线通信模式可包括Wi-Fi、Zigbee、蓝牙、近场通信(NFC)、2G、3G和4G中的至少一个传送技术。
该控制器可控制该无线传送单元经由至少一个中间中继节点向/从目的节点传送/接收数据。
该配置文件信息可包括安全方法、无线通信模式、电源状态、和节点的使用中的至少一个。
该控制器可执行控制,以将除了用于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模式的通信处理器之外的其他无线通信模式的通信处理器维持为禁止状态,以防止不必要的功率浪费,并且如果必要,则通过具有低功率特性的控制信道执行控制以使能该通信处理器用于数据信道。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可能通过提供通过其在通信装置之间交换配置文件信息的公共控制信道来动态选择和连接无线通信模式,而提供在其中需要生存能力的状况(诸如灾难)下可维持最小通信路径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包括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2是图示了其中没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和具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共存的情况的图。
图3是图示了其中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控制器的情况的图。
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其中通过控制器来进行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的示例的图。
图6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范实施例的其中通过控制器改变装置之间的动态通信模式来进行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简单作为图示,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仅某些示范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按照各种不同方式来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而全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所述图和描述应被看作本质上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说明书中始终指定相同的元件。
贯穿该说明书中,除非进行相反的明显描述,“包括”任何组件将被理解为暗示包括其他元件,而不排除任何其他元件。
另外,该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er”、“-or”和“模块”意味着用于处理至少一个功能和操作的单元,并能通过硬件组件或软件组件及其组合来实现。
其后,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公共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装置和使用其的无线通信方法。
最近,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和满足各种需求的技术的传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的通信装置已逐渐增加。然而,目前,可仅通过一种预定传送模式来进行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并且难以执行可动态选择和使用适当通信模式的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
此外,在其中需要生存能力的情况下,已需要提供最小通信功能的方法,但是主要目的在于诸如传输速度的性能的改进的现有无线通信装置不满足诸如通过限制功率、差信道环境、以及没有合适的室内和室外传送距离的需求用于生存能力。
所以,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提供公共控制信道用于具有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的通信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以提供其中可提供在灾难中具有高生存能力的通信模式的环境。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包括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在该情况下,为了便于解释,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配置,但是该无线通信装置不限于此。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可通过公共控制信道执行无线传送和接收的终端或通信装置,并且作为形成在通信装置之间执行无线通信的节点的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示范实施例的无线传送单元110和控制器120。
无线传送单元110使用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执行与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这里,无线通信模式包括Wi-Fi、Zigbee、蓝牙、近场通信(NFC)、2G、3G和4G中的至少一个传送技术。
控制器120使得预定无线通信装置能用于椅子(chair)信道,或者如果没有预先确定该无线通信装置,则选择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并动态选择执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式。此外,控制器120形成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控制信道。控制器120还进行控制,以使用所选择的无线通信模式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执行无线通信。
控制器120控制无线传送单元110经由至少一个中间中继节点来向/从目的节点传送和接收数据。这里,中间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包括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控制器120还包括信道形成单元122、配置文件信息存储单元124、和选择单元126。
信道形成单元122形成使用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来执行通信的控制信道。在该情况下,信道形成单元122可形成用于每一无线通信模式的分离控制信道或用于每一无线通信装置的分离控制信道。此外,信道形成单元122可形成数据信道,以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传送/接收数据。
这里,控制信道包括“公共线路信号类型”,诸如用于电信的现有控制信道,诸如现有语音电话网络或移动电话网络。控制信道是用来操作网络的信道,并可在有限范围中传送用户数据,诸如移动电话的SMS、ISND的UUS服务、或语音电话网络的智能网络服务。数据信道是通过其传送数据的信道。
所以,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分离地操作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以增加网络操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配置文件信息存储单元124存储配置文件信息。配置文件信息包括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安全方法、无线通信模式、电源状态、和节点的使用中的至少一个。
选择单元126使用无线通信装置的配置文件信息来选择用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无线通信装置。此外,选择单元126包括通信模式选择单元128,其动态选择执行与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所选择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式。
其后,将参考图2和3来详细描述取决于是否存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控制器而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示例。
图2是图示了其中没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和具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共存的情况的图。
参考图2,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服务扩散(diffusion)的开始,具有控制器的装置和没有控制器的装置共存,其中网络A1和A2由具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配置,并且网络B1和B2由没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配置。
在该情况下,由具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配置的网络A1和A2提供通过控制信道的连接性。然而,由没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配置的网络B1和B2由于缺少控制器可以不使用控制信道,并所以由充当控制器的AP或包括基站200的骨干网执行控制功能以提供连接性。
此外,由具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配置的网络A1和由没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配置的网络B1连接到公共传输网T以提供广域服务。与此不同,在其中网络A1和B1可以不连接到传输网或者不需要连接到传输网的情况下,可独立配置网络A2和B2。
图3是图示了其中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控制器的情况的图。
参考图3,所有网络A1、A2、A3和A4由具有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其中控制信道控制所有资源。此外,网络A1、A2、A3和A4中的一些(A1和A3)连接到公共传输网T以提供有线局域(wire area)服务,并且当网络A1、A2、A3和A4中的一些(A2和A4)可以不连接到传输网或者不需要连接到传输网时,网络A2和A4配置独立网络。
其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将参考图4和5来详细描述选择中间中继节点和无线通信模式、并使用骨干网传送/接收数据的处理。
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情况下,将通过使用图1的组件所附加的相同附图标记来描述以下流程图。
参考图4,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由包括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配置的节点选择在其周围存在的至少一个中间中继节点。
此外,节点使用控制器选择与所述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S102)。
在该情况下,如果确定通过单独骨干网的数据传输是最佳的,则节点将中间中继节点彼此连接,以经由骨干网传输数据。
接下来,该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经由中间中继节点向/从目的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传送/接收数据(S106)。
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其中通过控制器来进行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的示例的图。
图5图示了其中配置七个通信装置100a到100g、一个骨干通信网的基站200a、和Wi-Fi AP200B使得特定节点100a与目的节点100g通信的示例。
在该情况下,节点100a到100f形成中间中继节点。此外,每一节点不限于诸如2G和3G的骨干通信技术的类型、以及诸如Wi-Fi、Zigbee、蓝牙等的技术,而是意味着具有至少一个通信功能的装置,并且不限于诸如用户终端和服务器的装置。
对其进行详细描述,节点100a和节点100b通过典型的一对一通信类型彼此连接,并且考虑到可以在这两个节点中可用的通信技术和资源,来应用最佳技术。
此外,以下被确定为最佳的,即直接控制信道在节点100b和节点100c之间可用,但是通过骨干网来传输用户数据。在该情况下,通过数据信道经由骨干网的基站200a来传输用户数据。此外,如同节点100a和节点100b中一样,节点100c和节点100d彼此直接连接。
以下被确定为最佳的,即直接控制在节点100d和节点100e之间可用,但是通过诸如AP200b的第三装置来传输用户数据。所以,经由Wi-Fi AP200b来传输用户数据。
如果直接控制信道在节点100e和节点100f之间不可用,则控制信道通过诸如Wi-Fi AP200b的第三装置连接,并然后沿着光学路径通信,并且经由Wi-Fi AP200b传输用户数据。在该情况下,当在Wi-Fi AP200b中不存在控制信道通信功能时,使用节点100e和节点100f之间的虚拟控制信道来执行控制信道功能。此外,如同节点100a和节点100b中一样,节点100f和节点100g彼此直接连接。
所以,节点100a可经由中间中继节点100b到100f、骨干网的基站200a、和Wi-Fi AP200b与目的节点100b通信。
其后,将参考图6和7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示范实施例的使用配置文件信息来确定中间中继节点和无线通信模式的处理。
图6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情况下,将通过使用图1的组件所附加的相同附图标记来描述以下流程图。
参考图6,在节点和其周围的中间中继节点之间交换配置文件信息(S200)。配置文件信息包括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安全方法、无线通信模式、电源状态、和节点的使用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节点使用配置文件信息确定中间中继节点,确定与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并通过与该中间中继节点连接的控制信道,来请求该中间中继节点接通所确定的无线通信模式的通信处理器(S202和S204)。
在该情况下,当该中间中继节点不是目的节点时,重复处理S200到S204,而当该中间中继节点是目的节点时,完成连接(S206)。
此外,节点和目的节点经由中间中继节点传输数据(S208)。在该情况下,当在完成所有连接之前连接这些中间中继节点时,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可向每一链路传输数据。
图7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范实施例的其中通过控制器改变装置之间的动态通信模式、来进行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的示例的图。
参考图7,每一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控制信道交换其自己的配置文件信息。在该情况下,配置文件信息包括安全方法、无线通信模式(蓝牙、直接Wi-Fi)、LTE D2D、电源状态、使用(蜂窝电话、冰箱、笔记本)等。
从节点1到节点7的第一连接示出了通过其供应(serve)具有高传送速率的应用的连接路线。
首先,节点1是用于直接通信的通信处理器并支持蓝牙、直接Wi-Fi、和LTE D2D,但是节点2仅支持蓝牙和Zigbee。此外,节点3不具有蓝牙、直接Wi-Fi、或电源限制。节点1、节点2、和节点3通过控制信道知道它们自己的配置文件。
接下来,节点1预测应用中需要的传送速率高并使用大量功率,并由此确定通过直接Wi-Fi与节点3通信,并通过控制信道执行请求以接通节点3的直接Wi-Fi模块。在该情况下,节点可允许MCU通过控制信道执行基于信息的判断作出,并然后使能通信处理器。所以,当节点3接通直接Wi-Fi模块时,节点1和节点3通过直接Wi-Fi向/从彼此传送和接收数据。
此外,节点1选择要连接到节点7的中间中继节点节点3和节点6,并选择所选择的中间中继节点的通信模式等。首先,在完成所有连接之后,可传输数据,并且在确定链路之后,还可将数据传输到每一链路。
此外,从节点1到节点8的第二路线示出了中间节点节点2、节点4、和节点5通过控制信道彼此连接,以允许节点1向节点8传输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提供公共控制信道用于具有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的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并提供可保持最小通信功能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生存能力的通信信道。
对于当前通信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可仅通过一个预定传送模式来进行通信。所以,需要选择用于每一链路的适当通信模式,使得具有各个通信处理器的装置在多跳中彼此连接以与目的装置通信。此外,当在紧急救援情况下仅需要最小通信功能时,需要在长时间段中具有最小功率的待令状态下的通信信道。现有直接Wi-Fi和蓝牙在它们一直处于待令状态的同时消耗大量功率,并所以可以不在长时间段中处于接通状态。
所以,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保证即使在其中生存能力受到威胁的状况(诸如灾难管理)下的用于用户服务的装置之间的最小连接性,并使用分离的控制信道来提供通信处理器之间的最佳连接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可利用低功率进行通信,并可能在装置之间有效分享关于其中生存能力受到威胁的状况(诸如灾难管理)的信息、以及需要低传送速度的信息。此外,通过执行在执行无线传送/接收的终端中嵌入的并彼此物理分离的控制功能,而从诸如Wi-Fi、Zigbee、蓝牙、近场通信(NFC)、3G和4G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模式中选择用于用户服务的最佳通信模式,由此执行终端之间的通信。在该情况下,当关断该终端中需要的通信功能时,可通过使能需要的功能来进行通信。
即,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提供在其中可用资源受限的状况(诸如灾难管理)下保持用于生存能力所需的应用的最小鲁棒通信路径的通信模式,并向具有至少一个无线通信传送模式的通信装置提供公共控制信道。
这里,控制信道需要确保比用户信息所传输到的信道更高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这样,除了控制装置之外的通信装置防止不必要的功率浪费,并由此仅当在其中将通信装置保持禁止状态的状态下、通过控制信道接收通信请求时被使能,并提供其中可利用低功率操作控制装置的环境。
本发明的前述示范实施例不是仅通过设备和方法实现,并所以可通过实现与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配置对应的功能的程序、或其上记录该程序的记录介质来实现。
尽管已结合当前被看作实际示范实施例的内容描述了该发明,但是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意欲覆盖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中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安排。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使用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通过控制信道在节点和其周围的中间中继节点之间交换配置文件信息,以便允许该节点向/从目的节点传送/接收数据;
该节点使用该配置文件信息确定第一中间中继节点,并确定与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和
通过所确定的无线通信模式在该节点和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之间传送/接收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确定步骤包括
该节点通过连接到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的控制信道来请求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接通与所确定的无线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
该节点选择在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顺序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中继节点,并确定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该第二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模式;和
当完成从该节点到该目的节点的所有连接时,经由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第二中间中继节点在该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传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该节点、该第一中间中继节点、该第二中间中继节点、或该目的节点
包括控制器,用于执行控制以支持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并动态选择与周围节点执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该无线通信模式
包括Wi-Fi、Zigbee、蓝牙、近场通信(NFC)、2G、3G和4G中的至少一个传送技术。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该配置文件信息
包括安全方法、无线通信模式、电源状态、和每一节点的使用中的至少一个。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使用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控制信道选择在其周围存在的至少一个中间中继节点,并选择和连接与所选择的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
考虑到目的节点的通信模式来选择该中间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模式,并通过所选择的无线通信模式来在该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连接;和
该无线通信装置经由该中间中继节点向/从该目的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传送/接收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选择和连接与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的步骤包括
与该无线通信装置连接的中间中继节点顺序选择在其周围存在的其他中间中继节点,并选择和连接与所选择的其他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在该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连接的步骤包括
在该目的节点周围存在的并从所述其他中间中继节点中最终选择的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选择和连接与中间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确定通过骨干网的数据传输最佳时,连接该无线通信装置、该中间中继节点、或该目的节点,以经由该骨干网传输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在该中间中继节点和该目的节点之间连接的步骤包括
当不存在用于连接节点的控制信道通信功能时,在该骨干网中形成虚拟控制信道以连接这些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该骨干网
包括Wi-Fi接入点(AP)和支持2G、3G、或4G模式的基站中的任何一个。
13.一种使用无线传送技术执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传送单元,使用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执行与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和
控制器,执行控制,用于动态选择执行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式,并使用所选择的无线通信模式来执行与其中形成控制信道的与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控制器包括:
信道形成单元,用于形成使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式执行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的信道;
配置文件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配置文件信息;和
选择单元,用于使用该配置文件信息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并动态选择执行与所选择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信道形成单元
形成用于每一无线通信模式的分离控制信道或形成用于每一无线通信装置的分离控制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无线通信模式
包括Wi-Fi、Zigbee、蓝牙、近场通信(NFC)、2G、3G和4G中的至少一个传送技术。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控制器
控制该无线传送单元经由至少一个中间中继节点向/从目的节点传送/接收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配置文件信息
包括安全方法、无线通信模式、电源状态、和节点的使用中的至少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3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控制器
执行控制,以将除了用于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模式的通信处理器之外的其他无线通信模式的通信处理器维持为禁止状态,以防止不必要的功率浪费,并且如果必要,则通过具有低功率特性的控制信道执行控制以使能该通信处理器用于数据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3-0028895 | 2013-03-19 | ||
KR20130028895 | 2013-03-19 | ||
KR1020140017507A KR20140114751A (ko) | 2013-03-19 | 2014-02-14 | 공통의 제어 채널을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
KR10-2014-0017507 | 2014-02-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66181A true CN104066181A (zh) | 2014-09-24 |
CN104066181B CN104066181B (zh) | 2018-01-05 |
Family
ID=51553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0291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6181B (zh) | 2013-03-19 | 2014-03-19 | 使用公共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94246B2 (zh) |
CN (1) | CN1040661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60959B2 (en) * | 2012-06-20 | 2018-05-01 | Michael FLACCO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
US10542570B2 (en) | 2016-03-15 | 2020-01-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data ove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0615844B2 (en) | 2016-03-15 | 2020-04-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data ove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1123A (zh) * | 2002-05-29 | 2007-09-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从无线设备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20090115626A1 (en) * | 2007-11-02 | 2009-05-07 | Raj Vaswani | Electronic meter for networked meter reading |
CN101730274A (zh) * | 2008-10-10 | 2010-06-09 | 索尼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方法 |
CN101924604A (zh) * | 2002-05-15 | 2010-12-22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地面车辆的智能通信、命令和控制系统 |
US20130028169A1 (en) * | 2011-07-26 | 2013-01-3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mart Relay Networ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64252A1 (en) * | 2005-11-29 | 2007-06-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relaying |
US7760649B2 (en) * | 2006-09-22 | 2010-07-20 | Sennet Communications | Opportunistic wireless mesh network methods |
US9026177B2 (en) * | 2007-03-30 | 2015-05-05 | Blackberry Limited | Service mode display on a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
KR101081732B1 (ko) * | 2007-12-05 | 2011-11-0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US8345704B2 (en) * | 2007-12-05 | 2013-01-0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and a collaborative interface |
US9236933B2 (en) * | 2008-05-23 | 2016-01-1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multi-pa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distributed MAC |
US8094577B2 (en) * | 2008-07-14 | 2012-01-10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using relay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C |
US8181044B2 (en) * | 2008-12-26 | 2012-05-15 | Electronic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eration mode of node in ad hoc network |
US8547983B2 (en) * | 2010-06-04 | 2013-10-0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a broadband gateway to provide energy efficient management in a home network |
US9411647B2 (en) * | 2010-01-22 | 2016-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ierarchical routing and interface selection for multi-processor multimode network devices |
EP2532201A1 (en) * | 2010-02-02 | 2012-12-12 | Nokia Corp.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source mapping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over wireless backhaul link |
US8908550B2 (en) * | 2010-02-05 | 2014-12-09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ommunication method among a source device, a destination device and a relay device |
KR101749765B1 (ko) * | 2010-02-16 | 2017-07-0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릴레이를 송수신에 이용하는 광대역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763363B (zh) * | 2010-02-26 | 2015-08-1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控制信息指派方法 |
US8380810B2 (en) * | 2010-03-16 | 2013-02-19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for output of a content package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a content category selection and one or more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
CN102281636B (zh) * | 2010-06-12 | 2016-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EP2601482B1 (en) * | 2010-08-04 | 2016-01-06 | Telecom Italia S.p.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electric devices/appliances |
US8825767B2 (en) * | 2010-10-05 | 2014-09-02 | Sivapathalingham Sivavakeesar | Scalable secure wireless interaction enabling methods, system and framework |
WO2013013288A1 (en) * | 2011-07-26 | 2013-01-3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obile device for a smart relay network |
KR101915985B1 (ko) * | 2011-11-16 | 2018-11-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US9143984B2 (en) * | 2012-04-13 | 2015-09-22 | Intel Corporation |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GB2501932B (en) * | 2012-05-11 | 2014-09-17 | Toshiba Res Europ Ltd |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 method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erforming relay selection |
US20140226547A1 (en) * | 2013-02-11 | 2014-08-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election of a transmission mod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a mobile device |
US9077729B2 (en) * | 2013-02-26 | 2015-07-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ent management in peer-to-peer systems |
KR102077740B1 (ko) * | 2013-03-18 | 2020-02-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지국과의 통신을 위한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단말 |
-
2014
- 2014-03-18 US US14/217,994 patent/US929424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3-19 CN CN201410102914.9A patent/CN1040661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24604A (zh) * | 2002-05-15 | 2010-12-22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地面车辆的智能通信、命令和控制系统 |
CN101031123A (zh) * | 2002-05-29 | 2007-09-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从无线设备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20090115626A1 (en) * | 2007-11-02 | 2009-05-07 | Raj Vaswani | Electronic meter for networked meter reading |
CN101730274A (zh) * | 2008-10-10 | 2010-06-09 | 索尼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方法 |
US20130028169A1 (en) * | 2011-07-26 | 2013-01-3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mart Relay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66181B (zh) | 2018-01-05 |
US20140286216A1 (en) | 2014-09-25 |
US9294246B2 (en) | 2016-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hen et al. | Cognitive-LPWAN: Towards intelligent wireless services in hybrid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s | |
CN105050075B (zh) | 基于虚拟sim卡的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 |
RU2518064C1 (ru) |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для служб обще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 |
EP3245804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ubscriber profil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9245845A (zh) |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设备 | |
EP2810457B1 (en) | Radio module, appl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pplication device that exchanges application data via a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9479335A (zh) | 用于数据通信网络中指定附接过程和移动性及寻呼支持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949994B (zh) | 临近服务通信方法、管理网元、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 |
JP2020501445A (ja) | アクセス処理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 | |
CN108432311A (zh) |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设备、网络侧节点及系统 | |
CN104199071A (zh) | 一种穿戴式设备获取定位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 |
CN102469514A (zh) | 终端及其接入网络的方法 | |
CN101668315B (zh) | 对不同协议版本的网元进行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 |
KR20200019015A (ko) |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PDU session 연결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170044963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를 위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781114A (zh) |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4066181A (zh) | 使用公共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JP2014022890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制御方法 | |
US9967000B2 (en) | Method of acquiring operation state information of wireless power system | |
CN102469552B (zh) | 一种终端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4968021A (zh) | 一种蓝牙共享网络中的带宽控制方法和设备 | |
JP2014171048A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1646161B (zh) | 多接口用户终端 | |
CN111065130A (zh) | 一种NB-loT基站无线聚合传输网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 |
KR102154347B1 (ko) | 휴대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다수의 IoT 디바이스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