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5090B - 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5090B
CN104065090B CN201410310555.6A CN201410310555A CN104065090B CN 104065090 B CN104065090 B CN 104065090B CN 201410310555 A CN201410310555 A CN 201410310555A CN 104065090 B CN104065090 B CN 1040650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line current
load
change
variable qua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05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5090A (zh
Inventor
赵长兵
李慧勇
王敬仁
张鉴
刘兴昌
蒋玉红
侯红民
高龙集
刘国营
欧阳强
薛利民
常红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eWitt 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EVOTE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EVOTE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EVOTE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105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50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5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5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5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三相电路中三相的线电流数据;按照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功补充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准确地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补偿的效果。

Description

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功补偿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功补偿主要是通过分相补偿来实现无功补偿,如图1所示,用于补偿无功用的电容器组均接线在某相(如图1中的L1、L2、L3)与N线之间,通过提高系统总功率因数来提供系统的电能质量。
如图1所示的方案,分相补偿可以提高系统总的无功水平,但由于电容器组均要接在N线上,容易导致N线电流很大,从而需要很粗的零线电缆;同时,有些应用场合负荷都是接在相间,那么现有技术就存在一个无功补偿不直接以及无功转移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功补充不准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无功补充不准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功补偿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三相电路中三相的线电流数据;按照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
进一步地,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包括:当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和第二相的第二线电流变化率相同,且第三相的第三线电流变化率为零时,确定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当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均不为零、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二线电流变化率、且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三线电流变化率时,确定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当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指示三相的线电流的变化幅值相同角度对称,则确定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其中,三相包括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
进一步地,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包括:在确定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一公式为 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流变化率,Δφa为第一相的相电流角度变化率。
进一步地,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包括:在确定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二公式为其中,为第二相和第三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三相的第三线电流变化率,Δφc'为第三相的相电流角度变化率,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 为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
进一步地,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包括:在确定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三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三公式为: 之间的夹角的变化率,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一线电流变化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相电路中三相的线电流数据;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按照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和第二相的第二线电流变化率相同,且第三相的第三线电流变化率为零时,确定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均不为零、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二线电流变化率、且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三线电流变化率时,确定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指示三相的线电流的变化幅值相同角度对称,则确定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其中,三相包括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
进一步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确定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一公式为 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流变化率,Δφa为第一相的相电流角度变化率。
进一步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确定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二公式为其中,为第二相和第三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三相的第三线电流变化率,Δφc'为第三相的相电流角度变化率,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 为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
进一步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确定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三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三公式为: 之间的夹角的变化率,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一线电流变化率。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按照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并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然后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三相电路中的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分配情况,并据此实施的跟随投切进行就地无功补偿,从而可以根据三相电路中实际的无功需量进行动态补偿,而忽略原有系统中的负荷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功补充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准确地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补偿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无功补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功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功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电路中一相有负载的稳态系统的电路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电路中三相均有负载的稳态系统的电路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电路中相间负载平衡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电路中相间负载不平衡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电路中均有负载的稳态系统的阻抗图;
图9是根据图8所示实施例的AB相间瞬时增加负载的电路图;
图10是根据图8所示实施例的AB和BC相间同时瞬时增加负载的电路图;
图11是根据图9所示实施例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以及
图12是根据图10所示实施例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功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三相电路中三相的线电流数据;第一确定模块20,用于按照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第二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处理模块40,用于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按照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并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然后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三相电路中的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分配情况,并据此实施的跟随投切进行就地无功补偿,从而可以根据三相电路中实际的无功需量进行动态补偿,而忽略原有系统中的负荷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功补充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准确地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补偿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和第二相的第二线电流变化率相同,且第三相的第三线电流变化率为零时,确定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均不为零、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二线电流变化率、且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三线电流变化率时,确定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指示三相的线电流的变化幅值相同角度对称,则确定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其中,三相包括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确定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一公式为 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流变化率,Δφa为第一相的相电流的角度变化率。
在本发明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确定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二公式为其中,为第二相和第三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三相的第三线电流变化率,Δφc'为第三相的相电流角度变化率,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 为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处理模块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确定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三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三公式为: 之间的夹角的变化率,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一线电流变化率。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均可以采用方法实施例中对应步骤的实现方法实现,并不受其应用场景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各个模块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实现。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功补偿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获取三相电路中三相的线电流数据。
步骤S304,按照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
步骤S306,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
步骤S308,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按照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并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然后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三相电路中的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分配情况,并据此实施的跟随投切进行就地无功补偿,从而可以根据三相电路中实际的无功需量进行动态补偿,而忽略原有系统中的负荷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功补充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准确地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补偿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可以包括:当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和第二相的第二线电流变化率相同,且第三相的第三线电流变化率为零时,确定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当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均不为零、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二线电流变化率、且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三线电流变化率时,确定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当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指示三相的线电流的变化幅值相同角度对称,则确定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其中,三相可以包括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
具体地,在三相电路中,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情况判断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当某两个线电流的变化情况相同,且另一相的线电流无变化时,则判断出为该两个线电流的相间发生了负载变化,根据变化的无功依据投切策略进行投切;当三个线电流均发生变化,且有某一个线电流变化明显比另两个线电流变化要大时,如果现场同一时刻同时投三相不平衡负载的概率比较低,则可认为这种电流变化的情况是由于同时投入两个相间负载引起的,则判断线电流变化较大的为公共相,其相邻的两个相间发生了负载变化,此时两个相对独立的线电流的变化反映各自相间的负荷变化,根据变化的无功依据投切策略进行投切;当三个线电流为对称变化(变化幅值相同角度对称)时,同样如果现场同一时刻同时投三相不平衡负载的概率比较低,则可认为这种电流的对称变化的情况是由于同时投入一个三相平衡负载引起的,此时计算三相变化的无功进行投切。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实时更新当前状态数据(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线电流数据),监视三个线电流的变化情况,包括幅值和相位的变化情况,判断各个相间是否有负荷的变化,一旦监测到相间负荷带来的无功需量超过了设定的投入或者切除门槛,则进行寻优投切。当无功投入或切除后,原变化的某线电流将再次发生变化,同样,变化后的线电流与增加负荷(投切之前)之前相比,无明显改变原系统的功率因数。如果与增加负荷之前相比,再次计算出的无功功率需量仍然超出投切容量定值,则进行投切修正。
通过上述的“判断--计算--投切--修正”这一系列行为后,认为系统重新进入稳态,而重新进行下一次的功能循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准确地对系统进行无功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可以包括:在确定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一公式为 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流变化率,Δφa为第一相相电流变化率。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可以包括:在确定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二公式为其中,为第二相和第三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三相的第三线电流变化率,Δφc'为第三相的相电流角度变化率,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 为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
在本发明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可以包括:在确定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三公式计算三相电路中的无功ΔQ,并按照无功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第三公式为: 之间的夹角的变化率,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为第一线电流变化率。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为三相中有一相有负载,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三相均有负载。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为第一相(如A相)的电压,为第二相(如B相)的电压,为第三相(如C相)的电压;Zab为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Zac为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Zbc为第二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电流互感器采集每相的线电流,如果检测到某一线的线电流为零,如图4所示的则可判断出系统只有AB相间带有负载,此时:
之间的夹角,其中,φca之间的夹角,φbc之间的夹角。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根据计算的无功功率(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无功)按照相间无功功率补偿策略进行及时补偿,其中的策略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对应计算得到的无功的功率补偿方法。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Qab为第一相与第二相的相间有功功率,Pab为第一相与第二相的相间无功功率;分别为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第二相的第二线电流和第三相的第三相电流。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如果检测到三个线电流均不为零,如图5所示。
如果检测到线电流平衡,此时系统负荷情况有可能是图6或图7(两相间负载是图7的一个特例)中的一种。
对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平衡且相间负荷平衡或近似平衡,则可按三相平衡负载来计算相间功率,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之间的夹角,之间的夹角,之间的夹角,Qbc为B相和C相的相间有功功率,Qca为C相和A相的相间有功功率;Pbc为B相和C相的相间无功功率,Pca为C相和A相的相间无功功率。
一般地,在三个相间增加负荷的间隔在一个周波(20ms)以上均可按瞬间增加的无功功率来处理。图9中的Zab'为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瞬间增加的负载,图10中的Zab″为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增加的负载,Zbc″为第二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图8为稳态下三相平衡的阻抗图。
其中,为图9中的第一相增加负荷之后的线电流,为图9中的第二相增加负荷之后的线电流,为图9中的第三相增加负荷之后的线电流;为图10中的第一相增加负荷之后的线电流,为图10中的第二相增加负荷之后的线电流,为图10中的第三相增加负荷之后的线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图11为图9中的电路的等效图。
其中,可得出:也即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和第二相的第二线电流变化率相同,且第三相的第三线电流变化率为零,则判断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增加的负荷为纯感性负荷,则线电流的变化的角度大小亦满足上述关系。
此时的无功(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公式),ΔQab即为上述实施例的无功,其中的
即为 即为电流变化率,即为a相电流角度变化率。
下面以AB及BC相间为例详细介绍某两个相间瞬间投入负载的实施例。图12为图10中的电路的等效图。
其中,可得出:
由于三相均同时发生了变化,参照图6和图7,无论相互关系如何,都可以通过调整两个相间负载或者三个相间负载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对于两个相间负荷变化,如图10, 则判断出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均不为零、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二线电流变化率、且第一相的第一线电流变化率大于第三线电流变化率,则确定第一相与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第一相与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
其中,如果上述实施例中两相之间增加的符合为纯感性负荷,则线电流变化的角度大小亦满足上述关系。
此时其中的,ΔQ=ΔQab+ΔQbc,ΔQab为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无功需量,ΔQbc为第二相与第三相之间的无功需量, 为a相电流角度的变化率,为c相电流角度的变化率。
通过上述实施例,对三相电路做出准确的补偿。
在三相同时增加三相平衡负载(如三相电机)的情况下,由于是增加三相平衡负载,因此有:
其中,之间的夹角。
同样,由于三相均同时发生了变化,如果同时增加的三个相间负载不平衡,反映到变化上也有可能是对称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按照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并根据三相的线电流变化率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然后根据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三相电路中的线电流数据确定三相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分配情况,并据此实施的跟随投切进行就地无功补偿,从而可以根据三相电路中实际的无功需量进行动态补偿,而忽略原有系统中的负荷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功补充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准确地对三相电路进行无功补偿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瞬时相间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能够根据负荷增加前后所产生的电流变化,分析出所增加负荷的相间分布情况及各相间功率产生的无功变化量,从而能够针对这部分无功量实施相间的补偿策略,补偿直接针对负荷,无须集中补偿,不存在无功功率转移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无功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三相电路中三相的线电流数据;
按照所述线电流数据确定所述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
根据所述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
根据所述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
其中,根据所述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包括:当第一相的线电流变化量和第二相的线电流变化量相同,且第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为零时,确定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当所述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均不为零、所述第二相的线电流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变化量、且所述第二相的线电流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时,确定所述第一相与所述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所述第二相与所述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当所述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指示所述三相的线电流的变化幅值相同角度对称,则确定所述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其中,所述三相包括所述第一相、所述第二相和所述第三相,
其中,根据所述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包括:在确定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公式计算所述三相电路中的无功△Q,并按照所述无功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所述为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线电压,为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线电流变化量,为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角度变化量,
其中,根据所述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包括:在确定所述第一相与所述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所述第二相与所述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公式计算所述三相电路中的无功△Q,并按照所述无功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其中,为所述第二相和所述第三相之间的线电压,为所述第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为所述第三相的线电流角度变化量,所述为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线电压,为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变化量,为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角度变化量,
其中,根据所述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包括:在确定所述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三公式计算所述三相电路中的无功△Q,并按照所述无功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之间的夹角的变化量,所述为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线电压,为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变化量。
2.一种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相电路中三相的线电流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线电流数据确定所述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确定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相间负载的变化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第一相的线电流变化量和第二相的线电流变化量相同,且第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为零时,确定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均不为零、所述第二相的线电流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变化量、且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时,确定所述第一相与所述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所述第二相与所述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指示所述三相的线电流的变化幅值相同角度对称,则确定所述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其中,所述三相包括所述第一相、所述第二相和所述第三相,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公式计算所述三相电路中的无功△Q,并按照所述无功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所述为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线电压,为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线电流变化量,为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角度变化量,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相与所述第二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且所述第二相与所述第三相之间的负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公式计算所述三相电路中的无功△Q,并按照所述无功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其中,为所述第二相和所述第三相之间的线电压,为所述第三相的线电流变化量,为所述第三相的线电流角度变化量,所述为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线电压, 为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变化量,为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角度变化量,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三相间发生负载均衡变化的情况下,按照第三公式计算所述三相电路中的无功△Q,并按照所述无功对所述三相电路进行无功投切,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之间的夹角的变化量,所述为所述第一相和所述第二相之间的线电压,为所述第一相的线电流变化量。
CN201410310555.6A 2014-07-01 2014-07-01 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065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0555.6A CN104065090B (zh) 2014-07-01 2014-07-01 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0555.6A CN104065090B (zh) 2014-07-01 2014-07-01 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5090A CN104065090A (zh) 2014-09-24
CN104065090B true CN104065090B (zh) 2017-10-27

Family

ID=51552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0555.6A Active CN104065090B (zh) 2014-07-01 2014-07-01 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509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9190A (en) * 1990-01-16 1992-03-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pparatus
CN101699694A (zh) * 2009-10-29 2010-04-28 山东山大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相三线动态分相无功补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84212A (zh) * 2012-06-05 2012-09-19 商城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调整装置
CN102904267A (zh) * 2012-10-30 2013-01-30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无功补偿开环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3199549A (zh) * 2013-04-10 2013-07-10 湖南大学 一种受端电网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配置位置选择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45570U (zh) * 2011-06-15 2012-02-15 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 一种d-statcom的线电流不对称补偿的相电流平衡装置
CN102270849B (zh) * 2011-07-28 2013-04-03 重庆大学 变压器中线电流抑制方法
CN202737475U (zh) * 2012-08-22 2013-02-13 广东电网公司江门供电局 一种配电网的功率补偿系统
US9728971B2 (en) * 2012-12-10 2017-08-08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al phase balancing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 with spatial consid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9190A (en) * 1990-01-16 1992-03-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pparatus
CN101699694A (zh) * 2009-10-29 2010-04-28 山东山大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相三线动态分相无功补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84212A (zh) * 2012-06-05 2012-09-19 商城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调整装置
CN102904267A (zh) * 2012-10-30 2013-01-30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无功补偿开环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3199549A (zh) * 2013-04-10 2013-07-10 湖南大学 一种受端电网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配置位置选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5090A (zh)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9107B (zh) 一种用于低压配电网的电力负载均衡系统
CN104852396B (zh) 一种用于低压配电网的电力负载均衡方法及其装置
Kumar et al. Placement of FACTS controllers using modal controllability indices to damp out power system oscillations
CN106505595B (zh) 基于mmc-upfc的输电线路三相不平衡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04852397B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配电网的电力负载均衡方法及其装置
CN109038658A (zh) 远海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及陆上交流单相接地故障穿越方法
Tanti et al. Optimal placement of custom power devices in power system network to mitigate voltage sag under faults
CN104852395A (zh) 一种用于低压配电网的电力负载均衡系统
CN105337329B (zh) 用于充电站三相电流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889052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电容电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256789A (zh) 一种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及其限流的方法
Murugan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voltage control of IPFC and UPFC for power flow management
CN104065090B (zh) 无功补偿方法和装置
CN106713164A (zh) 一种交换机端口间流量均衡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1848158A (zh) 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CN107508313A (zh) 一种微电网并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80423A (zh) 一种风电场群无功调节对象优先级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635500A (zh) 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功率重构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56010A (zh) 针对一主多从架构交流充电系统的三相动态平衡控制方法
Karthik et al. Modeling of IPFC for power flow control in 3-phase line-further aspects and its limitations
CN110048451A (zh) 一种非对称工况下多台虚拟同步机的负序环流抑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Prajapati et al. Improvement of power system security by optimal location of FACTs devices using sensitivity approach
CN109103910A (zh) 一种低压配电网三相有功功率不平衡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574287A (zh) 一种基于网络结构的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地点排序方法
CN107026458A (zh) 一种变电站无功投切优化仿真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Changbing

Inventor after: Ou Yangqiang

Inventor after: Xue Limin

Inventor after: Chang Hongqi

Inventor after: Li Huiyo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ngren

Inventor after: Zhang Jian

Inventor after: Liu Xingchang

Inventor after: Jiang Yuhong

Inventor after: Hou Hongmin

Inventor after: Gao Longji

Inventor after: Liu Guoying

Inventor before: Zhao Changbing

Inventor before: Xue Limin

Inventor before: Chang Hongqi

Inventor before: Li Huiy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ngren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an

Inventor before: Jiang Yuhong

Inventor before: Hou Hongmin

Inventor before: Gao Longji

Inventor before: Liu Guoying

Inventor before: Ou Yangqi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1300 1, 1 yuan 17, Juyuan Road, Mapo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eWitt 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1318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Tianzhu Airport Industrial Area B area Anqing avenue a 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vote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