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3466B - 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3466B
CN104063466B CN201410299650.0A CN201410299650A CN104063466B CN 104063466 B CN104063466 B CN 104063466B CN 201410299650 A CN201410299650 A CN 201410299650A CN 104063466 B CN104063466 B CN 104063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virtual
gis
level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96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3466A (zh
Inventor
修文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2996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34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3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3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3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3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用于将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所述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将所述网络元素进行GIS化;二、将所述复合空间进行三维可视化。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显示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用于将虚拟网络元素直观、全方位显示在现实空间,同时准确获取其空间位置及属性信息,用以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其移动的规律。

Description

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尤其涉及一种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针对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元素和现实空间中的实体对象研究,分别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与SNS(社交网络服务)两个领域内进行。
GIS分析网络资源的时空分布、网民行为空间规律及其与环境相关性等,不涉及网络元素及其行为的虚拟空间结构与关系;而SNS则无需考虑网络要素现实空间的位置、距离、方向等属性,而主要研究网络节点的拓扑结构,探讨网络结构统计规律与几何学特征等,包括中心-边缘、幂律、介数、集聚度、连通度等。
请参阅图1,所示为GIS与SNS的联合显示所形成的网络拓扑地图。其中,左侧为网络元素的拓扑关系示意图,后侧通过地理属性字段,将目标动态投影到二维地图上。由于互联网虚拟要素及其现实空间范围并非建立在统一坐标系及数据库之上(分别保存于IP地址库与拓扑关系表中),现有TOPO+MAP图只是一个双方关系的简单映射与象征组合。
请参阅图2,所示为另一种虚拟与现实空间的现实结合示意图。通过对互联网中网络元素及行为的拓扑测量与聚类分析,将形成的节点(簇)投影到地球表面。由于节点缺乏空间坐标,其空间位置难以精确的体现,仅具有空间示意性。
上述两种方案部分的解决了“虚拟-现实”空间互动的关系,但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无法实现双重空间的一体化表达,未将双方要素及关系置于同一坐标系内,缺少空间结构真实感,无法现实其相关性及复杂性;其次,缺少互联网中网络元素的现实空间坐标,无法精确定位;第三,二维地图显示效果不佳,容易互相遮挡,信息量有限。
因此,如何实现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集成,成为未来互联网的一大关注热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基于IP地理定位,提供一种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显示系统,用于更直观的显示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并呈现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以便查询与分析。
本发明的一种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用于将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所述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将所述网络元素进行GIS化;二、将所述复合空间进行三维可视化;所述将网络元素进行GIS化的步骤包括:将互联网进行全局测绘与信息采集;将网络元素进行分层分区;建立虚拟空间中网络元素的数据模型;所述将复合空间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步骤包括:建立三维复合数字地球;对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元素进行多层次分类表达;对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元素进行三维动态绘制;根据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各网络元素与/或实体对象之间的关联,进行查询分析。
本发明的一种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用于将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三维电子地图,所述显示方法包括:获取网络元素IP地址;根据所述IP地址,定位所述网络元素所在的经纬度;预设所述网络元素的层级规则,并将所述网络元素按所述规则逐层分级,其中,所述层级包括物理层、网站层及用户层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所述经纬度将所述网络元素映射到所述三维电子地图的对应位置,并将其层级转换成相应逻辑高程值,以形成所述网络元素的三维坐标,显示于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
本发明的一种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系统,用于将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三维电子地图,包括:IP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元素的IP地址;IP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IP地址,定位所述网络元素所在的经纬度;属性分类模块,用于预设所述网络元素的层级规则,并将所述网络元素逐层分级,其中,所述层级包括物理层、网站层及用户层中的一种或多种;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经纬度将所述网络元素映射到所述三维电子地图的对应位置,并将其层级转换成相应逻辑高程值,以形成所述网络元素的三维空间坐标,显示于所述地理信息统中。
本发明通过IP地理定位技术,将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更加直观、全方位,同时通过准确获取网络元素的空间位置及属性信息,可以更好的研究其分布规律、及移动的规律。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结合的一种显示方式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结合的另一显示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虚拟-现实”一体化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虚拟-现实”一体化的CYBER-GIS空间逻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虚拟-现实”一体化的CYBER-GIS数据模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虚拟-现实”一体化的CYBER-GIS数据表组织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虚拟-现实”一体化显示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虚拟-现实”一体化显示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网络元素在CYBER-GIS中的剖面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中旨在利用IP地理定位原理,提供一种用于网络元素的GIS三维显示方法及显示系统,用于将虚拟网络元素直观、全方位显示在现实空间方法,准确获取其空间位置信息及属性信息,用以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其移动的规律,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可视化、双向查询、及分析预测。
在本发明中,网络元素,是指在网络中拥有IP地址的物理设备、网站、
及用户的网络身份(如QQ用户名及密码)等,当其与网络进行连接时,会被暂时或永久性分配IP地址的元素。其中,网络元素的属性,通常是指网络元素中的功能、用途、产品类别等属性。
实施例1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虚拟-现实”一体化显示方法示意图。所述显示方法,用于将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将虚拟空间的网络元素进行GIS化;其二是:复合空间进行三维可视化。具体而言:
一、将虚拟空间的网络元素进行GIS化
面对互联网“虚拟-现实”空间相互交织结合的态势,需要对传统GIS数据功能进行虚拟化扩展,解决网络元素及行为在现实空间的映射。
如图4所示的“虚拟-现实”一体化的CYBER-GIS空间逻辑,本实施例中,对GIS传统数据结构加以扩展,将现实空间(X,Y)、网络空间(IP)及其虚拟属性置于统一管理框架内,实现网络元素与现实位置的完整表达。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元素进行逻辑特征分类,作为高程(Z)值,根据其IP的经纬度,垂直投影到三维地球表面,形成三维“虚拟-现实”的空间坐标系。
在步骤S301中,进行互联网的全局测绘与信息采集。
可以理解的是,以IP作为网络的维度,通过IP空间定位及网络属性采集,建立互联网网络元素的“虚拟-现实”空间数据库,将网络空间各种要素及行为纳入到现有的GIS体系中。
在步骤S302中,将网络元素进行分层分区。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逻辑规则对网络元素进行分类,一级类别包括:物理层(Z1)、管理层(Z2)、网站层(Z3)、及用户层(Z4)等,再行细分为二级、三级等类别,分别进行编码(Z1-Z11-Z111,Z2-Z22-Z222)作为其“逻辑高程”;
在三维数字地球坐标系中,以网络元素的IP经纬度为坐标,垂直投影到地球表面,以其网络类别(Z)为高程值,确定网络元素的地理空间位置;
根据网络元素类别确定其图标,根据IP地址逻辑关系,确定IP节点间连接结构;
将上述网络元素及其结构,按照其【经度纬度+逻辑高程】之三维坐标以及类别图标,显示在三维GIS系统中。
在步骤S303中,建立虚拟空间中网络元素的数据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对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进行面向对象的建模和管理,采用现实和虚拟对象类,分别对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表达,并针对其几何、语义、以及属性等数据的统一管理。
如图5的“虚拟-现实”一体化的CYBER-GIS数据模型所示,CYBER-GIS数据库由多个工程组成,每个工程可以根据范围划分为多个分组,由多个数据集组成,包括遥感图像数据集、三维矢量数据集、语义拓扑数据集和虚拟要素数据集等,每个数据集都具有相同的空间参考系。
对于虚拟网络元素的数据集的管理,本文建立“虚拟网络元素层->网络元素类->网络元素基本数据->网络元素属性数据->网络元素拓扑关系数据”的数据表结构。虚拟网络元素层可以划分为管理层、物理层、网站层、和用户层,由多个虚拟要素对象聚合而成。虚拟空间网络元素类,是对虚拟空间进行分类组织与抽象表达,是具有相同属性的虚拟网络元素的集合。虚拟网络元素包括虚拟网络元素几何数据、属性数据和语义拓扑数据,这些数据通过虚拟网络空间对象的IP进行关联。虚拟网络元素数据表中记录其IP、经纬度、高程、三维形状等信息;虚拟属性表中记录每个虚拟网络元素所有字段的属性数据;虚拟对象语义拓扑关系表记录同一层次要素对象的拓扑关系,包括关联关系、连接关系等。
在步骤S304中,进行复合空间的数据表设计。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虚实一体化CYBER-GIS数据模型基础上,结合对象关系特性进行数据逻辑结构的设计。CYBER-GIS数据库以“现实要素类”和“虚拟要素类”为核心,以“工程->分区->要素类->要素结合(几何+语义+拓扑+属性)”的层级结构,实现复合空间数据的基本组织,数据表组织逻辑结构如图6所示。
复合空间CYBER-GIS的数据结构,包括【X,Y】+【IP】+【现实属性】+【虚拟属性】+【虚拟高程】,以IP为标识,建立包含互联网资源、用户、内容、应用的空间数据库。
其中,网络元素包括物理层(设备、网络、终端、服务器、存储);互联网管理层;用户及网站应用层,网站应用层再分为:新闻、社交,商务,政务,通信,发布,娱乐等。
网络元素属性表的结构如下:
Latitude,longitude IP 现实拓扑 现实属性 网络拓扑 网络属性
用户属性表包括:用户名,经纬度(静态),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机器名,网卡号,Email,QQ,微信,微博,网名等。
设备属性表,包括:名称,型号,出厂号,主板号,网卡号,所有人,地址,身份证号,电话,放置地,经纬度等;
网站属性表,包括:ICP单位,地址,注册号,身份证号,上级单位及投资者名称,网站名称,网站首页,网站域名等。
二、复合空间三维可视化
对虚拟空间要素进行分类分层后,以其IP对应的空间坐标进行垂直投影,将网络资源、关系、行为、用户等虚拟空间要素全方位扩展至三维地球坐标系中,对虚拟空间复杂拓扑关系进行统一表达,在数据库中进行统一管理,完成“现实-虚拟”空间的一体化存储与显示。
在步骤S305中,搭建三维复合数字地球。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3D地理信息渲染处理工具OSGEARTH搭建三维数字地球平台,作为基于OSG开发的实时地形模型加载和渲染工具,支持WMS、WCS、TMS等多种地图数据服务器,支持包括SHP、JPG、TIF等格式。通过OSGEARTH平台,对虚实复合空间中的网络元素和/或实体对象进行多层次三维可视化。
在步骤S306中,将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元素进行多层次分类表达。
将虚拟空间分为网络资源、网络对象、网络用户等类别,不同类别分别进行表达;在三维空间绘制时,不同类别对象的层级进行可视化表达,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绘制方式加以区别。
在步骤S307中,将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元素进行三维动态化绘制。
将服务器设备、互联网网站和注册用户作为不同层次对象在三维数字地球中进行可视化。首先确定其经纬度坐标信息,定义唯一64位ID。为区别不同层次和类型,采用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三维立方体、球体、椎体等形状分别表达。通过不同高度的连续空间分别绘制不同层次的虚拟空间对象,如离地表最近距离设置为网络用户表达层,中间为服务器硬件设备表达层,最上层为互联网站层。每层次均可再分为若干亚层,对应一定高度空间,采用透明平面分割表达,增加不通过层次的清晰性。
在进行虚拟空间网络元素的绘制时,将每个网络元素都作为一个节点(NODE),采用OSGEARTH的objectplacer方法,首先定义Object Locator Node类型的节点,将该网络元素设置经纬度坐标信息以及位置、方位等的参数信息,设置到偏移矩阵对象(MatrixTransform)中,根据这些网络元素所属层次确定该网络元素绘制的高度空间,将该网络元素放置在该位置地面一定垂直高度。采用LOD技术,对网络元素建立多细节层次,设置不同的LOD节点的可见距离,进行网络元素的动态加载与多细节层次的可视化,以此来提高海量网络空间网络元素在三维数字地球上的实时可视化。
根据虚拟要素的网络拓扑关系,将关联网络元素采用三维线加以连接,不同关系类型以及关系强弱等采用不同的线型、粗细、颜色等区别表达。此外,还可建立网络元素与对应经纬度地面直接的映射关系,以清晰表达虚拟网络空间与真实空间的位置关系。
在步骤S308中,对“虚拟-现实”空间要素的查询分析。
建立CYBER-GIS系统后,通过鼠标点击查询各要素的属性信息,也可指定三维空间范围及不同的逻辑条件,对网络要素数据库进行查询,将查询结果加以直观表达。
例如,搜索全球访问流量排名前100名的网站服务器,并将其用户准确的标志在三维地图上,并可以分析其拓扑结构相关性与地理相关性;或者,某网站注册网民的现实活动规律及其上下游联络人的空间分布;或者,某犯罪嫌疑人所群发出的病毒邮件,在某一时间段内到达的地理位置等。
本文的CYBER-GIS复合空间及虚拟属性的逻辑查询,另一先进之处是将网络搜索引擎功能扩展至GIS,使之从存储静态管理拓展到实时数据管理(来自互联网的实时检索与数据汇聚),通过网络搜索,保存GIS数据的动态更新。
概而言之,通过增加网络元素的现实空间坐标,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要素置于统一坐标系中,实现了双重空间的一体化表达,通过增加虚拟属性集三维结构,直观、丰富进行空间表达,实现了CYBER-GIS“虚拟-现实”一体化的定位、查询、分析及可视化功能,有效拓展了GIS对虚拟空间的管理。
实施例2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发明中“虚拟-现实”一体化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S701中,获取网络元素IP地址。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由网络元素在连接网络后向系统进行主动反馈,也可以由IP定位软件或IP定位器等进行辅助获取。
在步骤S702中,根据所述IP地址定位所述网络元素所在的经纬度(X,Y)。
获取网络元素的IP地址及其对应的经纬度坐标的方式较多,如专利CN201310071800.8《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现实混合空间定位系统》,或专利CN201310105075.1《一种基于扩展IP协议的互联网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等,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703中,根据网络元素的属性,预设其层级规则,并将所述网络元素按所述规则逐层分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层级包括至少三层。按照网络元素的逻辑规则,第一层级用于区分各网络元素的大类,第二层级用于区分各网络元素的子类,第三层级用于进一步细分区分各网络元素,以此类推,直至最终一层为网络元素的个体。
举例而言,第一层级大致分为包括物理层Z1、网站层Z2及用户层Z3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物理层Z1按产品种类细分第二层如终端、网络、服务器、存储等(Z1-1至Z1-n),再细分为第三层,如终端Z1-1对应Z1-1-1手机、Z1-1-2台式电脑、Z1-1-3平板电脑等;所述网站层Z2按其功能类别细分第二层如邮件、聊天、购物、交友、政务、新闻等(Z2-1至Z2-n),其中每个网站子类可根据功能服务进行进一步细分;所述用户层Z3按其用户身份、职业等社会属性类别可细分第二层Z3-1至Z3-n以及Z3-1-1至Z3-n-m等。
在步骤S704中,根据所述经纬度将所述网络元素映射到所述三维电子地图的对应位置,并按照网络元素的层级转换成逻辑高程值,以形成所述网络元素的三维坐标(X,Y,Z),显示于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
具体而言,所述最终层级的逻辑高程值为变化的高度,其他各层级的逻辑高程值为变化的高度区间。
请参阅图8所示的示例图。其中,逻辑高程值是指该层级到假定水准基面的高度或高度区间。如电脑A,其逻辑高程值ZA为电脑A到假定水准基面的距离。
在步骤S705中,由存储模块存储所述网络元素的历史经纬度,用于显示网络元素的移动规律,用以查询或分析。
在步骤S706中,判断是否选定的网络元素都已显示成三维坐标形式,若有尚未显示的,则返回步骤S101继续对网络元素进行坐标化,若都已显示,则完成映射。其中,可以选择任一层级的网络元素或多个层级的网络元素进行显示,如仅显示手机用户。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所示为一种网络元素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三维显示系统20的模块示意图。所述系统20至少包括地理信息系统21、IP获取模块22、IP定位模块23、属性分类模块24、映射模块25、及存储模块26。
地理信息系统21包括三维电子地图等信息。
IP获取模块22,用于获取网络元素的IP地址。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方式,既包括由网络元素在连接网络后向系统20进行主动反馈,也包括通过IP定位软件或IP定位器等进行辅助获取。
IP定位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IP地址定位所述网络元素所在的经纬度(X,Y)。
属性分类模块24,用于根据网络元素的属性预设其层级规则,并将所述网络元素逐层分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层级至少包括三层。且第一层级用于区分各网络元素的大类,第二层级用于区分各网络元素的子类,以此类推,最终层级用于区分各网络元素的个体。
举例而言,第一层级大致分为包括物理层Z1、网站层Z2及用户层Z3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面简化以三层级别为例,第二层级按照第一层级的作用或用途进行划分,如,物理层Z1分为手机Z1-1、电脑Z1-2。第三层分为各具体的个体,如,电脑Z1-2按照MAC地址,分为Z1-2-1至Z1-2-m
映射模块25,用于根据所述经纬度将所述网络元素映射到所述三维电子地图的对应位置,并按照网络元素的层级转换成逻辑高程值,以形成所述网络元素的三维坐标(X,Y,Z),显示于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
请参阅图9所示的示例图。其中,逻辑高程值是指该层级到假定水准基面的高度或高度区间。如电脑A,其逻辑高程值ZA为电脑A到假定水准基面的距离。
网络元素的各层级的逻辑高程值的高度区间及高度展示如下,其中,各高度或高度区间会因为最终(第三)层级的个体数量增加而变化,下面仅为某一时刻的显示高度举例。
请同时参阅图8,仍以电脑A为例,其经度为:114.08711671829223;纬度为:22.553771702366504;高程值为:4.7。即当前电脑A的坐标为:XA=114.08711671829223,YA=22.553771702366504,ZA=4.7。
存储模块26,用于记录所述网络元素的历史经纬度信息,用于显示所述网络元素的移动规律,以供后续查询与分析。
本发明通过IP定位经纬度,将网络元素与现实世界的经纬度进行关联,集成于三维坐标系中,增加网络元素的属性,进行分层级管理,实现可视化及双向查询,用以研究网络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移动的规律。
在建成所述系统20后,可以进行“虚拟-现实”于一体的查询,比如,查询某网站的用户都分布于哪些地理位置、或某诈骗邮件的注册用户在什么地理位置登录账号等。
概而言之,本发明的网络元素的GIS三维显示方法及现实系统,通过全局测绘,获得IP节点精确空间坐标与虚拟属性,从而将“虚拟-现实”空间的各类网络元素或实体对象置于GIS统一管理之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各实施例的描述都有所侧重,每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照说明书全文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用于将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所述网络元素进行GIS化;
二、将所述复合空间进行三维可视化;
所述将网络元素进行GIS化的步骤包括:
将互联网进行全局测绘与信息采集;
将网络元素进行分层分区;
建立虚拟空间中网络元素的数据模型;
所述将复合空间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步骤包括:
建立三维复合数字地球;
对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元素进行多层次分类表达;
对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元素进行三维动态绘制;
根据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各网络元素与/或实体对象之间的关联,进行查询分析;
所述将网络元素进行分层分区的步骤包括:根据逻辑规则将所述网络元素逐层分级,其中,所述层级包括物理层、管理层、网站层及用户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以网络元素的IP经纬度为坐标,垂直投影到地球表面,并将其层级转换为逻辑高程值,形成所述网络元素的三维坐标,显示在地理信息系统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网络元素进行GIS化的步骤还包括:建立数据表设计,用于存储虚拟空间中的各网络元素的对应关系。
3.一种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用于将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三维电子地图,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网络元素IP地址;
根据所述IP地址,定位所述网络元素所在的经纬度;
预设所述网络元素的层级规则,并将所述网络元素按所述规则逐层分级,其中,所述层级包括物理层、网站层及用户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所述经纬度将所述网络元素映射到所述三维电子地图的对应位置,并将其层级转换成相应逻辑高程值,以形成所述网络元素的三维坐标,显示于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级包括至少三层,且最终层级用于区分网络元素的个体,其他各层级用于区分网络元素的种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高程值为所述网络元素距离假定水准基面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存储模块存储所述网络元素的历史经纬度,用于显示所述网络元素的移动规律。
7.一种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系统,用于将虚拟的网络元素与现实的实体对象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形成复合空间,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三维电子地图,其特征在于,包括:
IP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元素的IP地址;
IP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IP地址,定位所述网络元素所在的经纬度;
属性分类模块,用于预设所述网络元素的层级规则,并将所述网络元素逐层分级,其中,所述层级包括物理层、网站层及用户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经纬度将所述网络元素映射到所述三维电子地图的对应位置,并将其层级转换成相应逻辑高程值,以形成所述网络元素的三维空间坐标,显示于所述地理信息统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级至少包括三层,且最终层级用于区分网络元素的个体,其他各层级用于区分网络元素的种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高程值为所述网络元素距离假定水准基面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网络元素的历史经纬度,用于显示所述网络元素的移动规律。
CN201410299650.0A 2014-06-27 2014-06-27 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4063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9650.0A CN104063466B (zh) 2014-06-27 2014-06-27 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9650.0A CN104063466B (zh) 2014-06-27 2014-06-27 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3466A CN104063466A (zh) 2014-09-24
CN104063466B true CN104063466B (zh) 2017-11-07

Family

ID=51551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9650.0A Active CN104063466B (zh) 2014-06-27 2014-06-27 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3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1431B (zh) * 2014-10-29 2017-11-0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源大数据gis的重点人群实时监控系统
CN104537550B (zh) * 2014-12-18 2018-09-2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ip地图的互联网自主广告方法
CN104504753B (zh) * 2014-12-18 2018-07-2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互联网三维ip地图系统及方法
CN104501797B (zh) * 2014-12-18 2017-12-01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ip地图的导航方法
CN104501798A (zh) * 2014-12-18 2015-04-0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ip地图的网络对象定位追踪方法
CN104504053A (zh) * 2014-12-19 2015-04-0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街景属性信息的定位三维图形显示方法
CN104463634B (zh) * 2014-12-19 2018-04-1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街景地图的互联网自主广告发布方法
CN104506623A (zh) * 2014-12-24 2015-04-08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显示社交网络网友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06657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04965911A (zh) * 2015-06-30 2015-10-07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社交网友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69687A (zh) * 2015-06-30 2015-11-18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社交网络成员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65910A (zh) * 2015-06-30 2015-10-07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显示社交网络成员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05602A (zh) * 2015-06-30 2015-10-28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社交网络成员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22837B (zh) * 2015-08-17 2018-08-03 杭州德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云端多模场景地图分布式存储结构
CN105635840A (zh) * 2015-12-19 2016-06-01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互动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07931B (zh) * 2016-03-16 2019-09-17 成都电锯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的实现方法
CN105608746B (zh) * 2016-03-16 2019-10-11 成都电锯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现实进行虚拟实现的方法
CN105797379A (zh) * 2016-03-16 2016-07-27 成都电锯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游戏视频处理方法
CN105824417B (zh) * 2016-03-16 2019-12-10 成都电锯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人与物的结合方法
CN105824416B (zh) * 2016-03-16 2019-09-17 成都电锯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云服务技术结合的方法
CN105797378A (zh) * 2016-03-16 2016-07-27 成都电锯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游戏视频实现方法
CN105721291A (zh) * 2016-03-30 2016-06-29 杨跃龙 基于gis的图形化网络聊天和分享整合平台
WO2018187880A1 (zh) * 2017-04-12 2018-10-18 朱恩辛 一种跨界互动交友系统及其方法
CN108881346B (zh) * 2017-05-12 2020-10-30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面向位置服务的网络空间实体资源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07220321B (zh) * 2017-05-19 2021-02-0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文景转换中实体三维具体化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7341244B (zh) * 2017-07-06 2021-03-19 深圳市置辰海信科技有限公司 海缆路由海底地形动态管理和综合展现方法
CN108023771B (zh) * 2017-12-06 2020-06-30 清华大学 基于ip地址和逻辑端口的网络空间坐标体系架构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1427988B (zh) * 2020-06-11 2020-09-18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区域分级渲染图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915729B (zh) * 2020-08-03 2021-11-02 北京吉威空间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gis信息的仿真展示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5455A (zh) * 2004-06-30 2005-03-16 南京大学 基于gis与虚拟现实的实时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2649B2 (en) * 2005-10-04 2010-04-06 Rdv System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rtual reality present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land planning and infra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5455A (zh) * 2004-06-30 2005-03-16 南京大学 基于gis与虚拟现实的实时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GIS的网络犯罪空间管理系统设计;修文群;《地理研究》;20060930;第25卷(第5期);939-947 *
基于IP测绘与GIS拓展的互联网空间定位系统;修文群;《集成技术》;20130515;第2卷(第3期);67-74 *
基于OSG的海洋环境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李新放;《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20130315;24-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3466A (zh)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3466B (zh) 虚拟‑现实一体化的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Lv et al. Managing big city information based on WebVRGIS
Li et al. XEarth: A 3D GIS Platform for managing massive city information
CN107251103B (zh) 增强现实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3314395B (zh) 创建、连接和显示三维空间物体的方法
CN105389332B (zh) 一种地理社交网络下的用户相似性计算方法
CN103955511B (zh) 一种城市3d建筑数据的云平台数据组织和检索方法
CN104199891B (zh) 用于热力图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897418A (zh) 一种基于倾斜摄影三维地图的三实数据集成方法
CN105160707B (zh) 基于视点索引的三维模型快速可视化方法
CN105574102B (zh)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加载的方法及装置
JP2014507703A (ja) 3d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地物におけるユーザーの興味を決定する視野依存技術
CN107170033A (zh)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智慧城市3d实景地图系统
CN105554704A (zh) 推荐系统中基于假轨迹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Shahabi et al. GeoDec: A framework to effectively visualize and query geospatial data for decision-making
CN111221867B (zh) 一种保护性建筑信息管理系统
CN115758522A (zh) 一种数字孪生城市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859187B (zh) 基于分布式图数据库的poi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287508A (zh) 一种多源三维城市模型的可视化融合系统
CN108228593A (zh) 兴趣点重要度测量方法和装置
Claridades et al. Developing a data model of indoor points of interest to support location‐based services
CN113792068A (zh) 多层级多专题空间数据组织与检索的方法及装置
Wu et al. Urban functional area recognition based on unbalanced clustering
CN107767278B (zh) 社群层次结构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1813485A (zh) 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电子地图及其导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