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2741B - 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2741B
CN104052741B CN201410252816.3A CN201410252816A CN104052741B CN 104052741 B CN104052741 B CN 104052741B CN 201410252816 A CN201410252816 A CN 201410252816A CN 104052741 B CN104052741 B CN 104052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encapsulated
sent
data flow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28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2741A (zh
Inventor
赵国胜
李广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528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27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2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2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2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2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流标签的利用率,以及实现有效地数据流识别。该方法为:在对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的过程中,采用了新的方法来划分流标签域中的20比特,即采用流标签域内的两比特作为标识位,而采用流标签域内的其他比特中的指定比特进行流标识,这样,不但提高了流标签域中各个比特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也使得无论使用哪一种标识位,数据流均可以得到有效标识,令接收到数据流的其他终端和各个网元均可以对数据流进行准确识别和快速转发,提高了系统的报文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在IP层实现了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IPv6)支持,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IPv6为了支持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在数据报头中保留了20位流标签(Flow Label)字段,流标签和信源地址结合从而唯一地确定一个数据流。虽然流标签是IPv6专门为支持服务质量而设置,但是关于流标签QoS的用法和语义,在IPv6规范中并没有清楚的定义,关于如何用流标签在LTE IPv6网络环境中更好的支持服务质量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
目前,流标签的使用方案具有代表性的是班纳吉(Banerjee)草案。Banerjee草案提出了一种使用流标签的混合方案:流标签的前3位用来标识所使用的方法的类型,后17位用来标识所使用的方法的具体内容。
例如,参阅表1所示,流标签中的前3位为标识值,定义了8种方法类型,而后17位则主要根据前3位的标识值而定义了各个方法的具体含义。
表1
(Banerjee草案中流标签的分类标识)
标识 流标签表示内容 标识 流标签表示内容
000 默认值 100 端口号和协议
001 随机数值 101 QoS参数值
010 使用IPv6逐跳扩展头的值代替流标签的值 110 预留
011 PHB ID 111 预留
如表1所示:
当标识值为000时,表示方法的具体含义为:流标签中后17位采用默认值,即数据包无需特殊的QoS处理。
当标识值为001时,表示方法的具体含义为:流标签中后17位采用随机数值,其中,后17位随机数的范围从1到1FFFF。
当标识值为010时,表示方法的具体含义为:忽略流标签中的后17位而采用逐跳扩展报头方式提示QoS要求。
当标识值为011时,表示方法的具体含义为:区分服务时,流标签中的后17位的值根据每跳行为标识(Per Hop Behavior,PHB ID)构造,可以实现区分处理数据包,具体格式如图1所示。
当标识值为100时,表示方法的具体含义为:流标签中的后17位采用端口号和协议号,用于标识客户机/服务器程序。即在流标签中映射服务器侧的端口号和主机到主机协议,由于协议报头中包含端口号的传输层协议只有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所以用后17位中的16位标识端口号,剩余的1位标识协议号,具体格式如图2所示。
当标识值为101时,表示方法的具体含义为:QoS参数值。即在后17位中存放各种QoS参数,主要考虑的参数类型有:1)带宽;2)时延;3)抖动;4)丢包率;5)缓冲区需求。
基于上述描述可以发现Banerjee草案具有以下缺点:
首先,在标识值为010时,IPv6扩展报头中的逐跳扩展报头具有指明QoS含义的作用,此中,流标签中的后17位不代表任何含义,由此造成较大的存储位浪费。
其次,在标识值为101时,流标签后17位中设置的QoS参数类型中,流标签只是标识了业务流的QoS要求,没有起到标识流的作用,使得终端和各网元无法根据流标签来进行流的识别和快速转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流标签的利用率,以及实现有效地数据流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待发送数据流;
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所述流标签域的其他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
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
这样,不但提高了流标签域中各个比特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也使得无论使用哪一种标识位,数据流均可以得到有效标识,令接收到数据流的其他终端和各个网元均可以对数据流进行准确识别和快速转发,提高了系统的报文处理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包括: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0,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所述当前待发送数据流无具体服务质量QoS要求;或者,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1,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所述当前待发送数据流的QoS要求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或者,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包括: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
在其余比特中,采用4比特标识带宽,采用3比特标识时延,采用3比特标识抖动,采用2比特标识丢包率,以及采用6比特标识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一步包括:
在封装报文头中的两比特标识位时,若判定其余比特不足以承载QoS参数,则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并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当前待发送流的QoS要求。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包括:
将所述待发送数据流发送至各个网元,令所述各个网元基于接收的数据流的流标签进行流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数据流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方面,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流,以及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所述流标签域的其他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
通信单元,用于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
这样,不但提高了流标签域中各个比特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也使得无论使用哪一种标识位,数据流均可以得到有效标识,令接收到数据流的其他终端和各个网元均可以对数据流进行准确识别和快速转发,提高了系统的报文处理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0,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所述当前待发送数据流无具体服务质量QoS要求;或者,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1,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所述当前待发送数据流的QoS要求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或者,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
在其余比特中,采用4比特标识带宽,采用3比特标识时延,采用3比特标识抖动,采用2比特标识丢包率,以及采用6比特标识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封装报文头中的两比特标识位时,若判定其余比特不足以承载QoS参数,则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并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当前待发送流的QoS要求。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时,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待发送数据流发送至各个网元,令所述各个网元基于接收的数据流的流标签进行流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数据流进行相应处理。
第三方面,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流,以及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所述流标签域的其他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
通信端口,用于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
这样,不但提高了流标签域中各个比特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也使得无论使用哪一种标识位,数据流均可以得到有效标识,令接收到数据流的其他终端和各个网元均可以对数据流进行准确识别和快速转发,提高了系统的报文处理效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时,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0,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所述当前待发送数据流无具体服务质量QoS要求;或者,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1,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所述当前待发送数据流的QoS要求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或者,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时,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
在其余比特中,采用4比特标识带宽,采用3比特标识时延,采用3比特标识抖动,采用2比特标识丢包率,以及采用6比特标识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在封装报文头中的两比特标识位时,若判定其余比特不足以承载QoS参数,则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并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当前待发送流的QoS要求。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时,所述通信端口具体用于:
将所述待发送数据流发送至各个网元,令所述各个网元基于接收的数据流的流标签进行流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数据流进行相应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下采用PHB ID方法的流标签格式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下采用端口号和协议号方法的流标签格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IPv6流标签进行传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IPv6流标签字段划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IPv6数据流传输装置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IPv6数据流传输装置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流标签的利用率,以及实现有效地数据流识别,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报头中的20位流标签域的用法和语义进行了全新的技术定义和规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IPv6数据流进行传输的具体方式如下:
步骤300:获取待发送数据流。
步骤310: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该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流标签域的其余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
步骤320:对封装完毕的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
具体的,将待发送数据流发送至各个网元,令各个网元基于接收的数据流的流标签进行流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数据流进行相应处理。
基于上述流程,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流标签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仅采用流标签域中的2个比特作为标识位,其余的18个比特用于标记流,进一步地,还可以用于标记QoS参数(如,标记带宽,时延,丢包率,抖动等QoS参数)。
例如,参阅表2所示,本实施例中,流标签的封装内容定义如下:
表2
(流标签封装内容)
当IPv6流标签域的2比特标识位为00时,表示当前的待发送数据流没有具体的QoS要求,剩余的18个比特全部用于标记流,即全部用于记录流标识,从而方便网元或路由器实现数据包的快速处理。
当IPv6流标签域的2比特标识位为01时,表示运用IPv6的逐跳扩展报头携带待发送数据流的QoS要求,同时,流标签剩余的18位全部用于标记流,从而方便网元或路由器实现数据包的快速处理。
当IPv6流标签域的2比特标识位为10时,表示在后18位中除了封装流标识之外,还进一步划分了具体的QoS域,包括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率共四种QoS参数,来标识的具体QoS要求。
例如,参阅图4所示,在流标识域的后18位中,用3-6位共4比特标识带宽,用7-9位共3比特标识时延,用10-12共3比特标识抖动,用13-14共2比特标识丢包率,用15-20共6比特进行流标记。
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Internet的各种业务对QoS参数值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现有技术下,当标识值为101时,流标签后17位中所设置的QoS参数类型仅限于带宽、缓冲区和时延,而抖动和丢包率默认为最优要求,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实时视频业务等应用程序无法明确地标示出全面的QoS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得路由器等网络节点在处理具有不同QoS要求的数据流时,要么缺乏详细的QoS参数依据,要么需要做额外的识别、处理等工作以实现QoS保障。
由此可见,评价QoS的关键指标主要是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在IPv6流标签的2比特标识位为10的情况下,剩余的18比特用于标识业务数据流具体的QoS要求。在此流标签的字段划分中,采取最直观最关键的划分方法,即把流标签分成包含这四项指标的服务质量要求,简单,直观且容易得到保障。其中,用4比特标识带宽需求,3比特标识时延需求,3比特标识抖动需求,2比特标识丢包率需求。若这几位无法描述业务数据流所需保障的QoS,则改用标识位01,即运用逐跳扩展报头来描述数据流的QoS要求。
这种标识方法,一方面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QoS需求参数,另一方面为IPv6网络(包括LTE IPv6网络)中基于QoS服务的精细计费业务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现基础。
具体的,当IPv6流标签域的2比特标识位为10时,其余18比特的划分方式如下:
1)用3-6位共4比特标识带宽,带宽(十进制)=2^n*8kbps(n为4比特带宽的十进制表示)。4比特带宽相对应的带宽数值大小如表3所示。一般情况下,LTE IPv6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均在表3所示的带宽范围内,即此4比特带宽标识可以提供LTE IPv6一般业务的带宽要求范围。若此带宽范围无法描述业务的带宽要求,此时,可以改用标识位01,即运用逐跳扩展报头标识业务的具体带宽及其它QoS要求。
表3
(标识位为10时4比特带宽标识对应的带宽数值)
带宽标识 对应的带宽大小 带宽标识 对应的带宽大小
0000 8kbps 1000 2Mbps
0001 16kbps 1001 4Mbps
0010 32kbps 1010 8Mbps
0011 64kbps 1011 16Mbps
0100 128kbps 1100 32Mbps
0101 256kbps 1101 64Mbps
0110 512kbps 1110 128Mbps
0111 1Mbps 1111 256Mbps
2)用7-9位共3比特标识时延。3比特时延相对应的时延数值大小如表4所示。一般情况下,LTE IPv6业务对时延的需求均在以下所述的时延范围内,即此3比特时延标识可以提供LTE IPv6一般业务的时延要求范围。若此时延范围无法描述业务的时延要求,此时,可以改用标识位01,即运用逐跳扩展报头标识业务的具体时延及其它QoS要求。
表4
(标识位为10时3位时延标识对应的时延数值)
时延标识 对应的时延大小 时延标识 对应的时延大小
000 <=0.1ms 100 <=400ms
001 <=1ms 101 <=600ms
010 <=100ms 110 <=1s
011 <=200ms 111 <=2s
3)用10-12位共3比特标识抖动,抖动(十进制)=2^n(n为三比特抖动的十进制表示)。3比特抖动相对应的时间如表5所示。一般情况下,LTE IPv6业务对抖动的需求都在以下所述的时延范围内,即此3位抖动标识可以提供LTE IPv6一般业务的抖动要求范围。若此抖动范围无法描述业务的抖动要求,此时,可以改用标识位01,即运用逐跳扩展报头标识业务的具体抖动及其它QoS要求。
表5
(标识位为10时3位抖动标识对应的时间)
抖动标识 对应的抖动大小 抖动标识 对应的抖动大小
000 <=1ms 100 <=16ms
001 <=2ms 101 <=32ms
010 <=4ms 110 <=64ms
011 <=8ms 111 <=128ms
4)用13-14位共两比特标识丢包率,两比特丢包率相对应的丢包率数值大小如表6所示。一般情况下,LTE IPv6业务对丢包率的需求都在以下所述的时延范围内,即此2比特丢包率标识可以提供LTE IPv6一般业务的丢包率要求范围。若此丢包率范围无法描述业务的丢包率要求,此时,可以改用标识位01,即运用逐跳扩展报头标识业务的具体丢包率及其它QoS要求。
表6
(标识位为10时2位丢包率标识对应的丢包率数值)
丢包率标识 对应的丢包率大小 丢包率标识 对应的丢包率大小
00 <=0.001% 10 <=0.1%
01 <=0.01% 11 <=1%
5)用15-20位共6比特进行流标识,即这6比特用来标识流。在待发送数据流有具体QoS要求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标记有特殊QoS要求的数据流,符合流标签最初的定义要求,从而方便网元或路由器实现数据包的快速处理。当IPv6流标签域的2比特标识位为10时,之所述按照上述方式定义流标签域中的各个比特位是因为:现有技术下,各网元如何按照数据流较为精细的预定QoS要求(如带宽,时延,抖动,丢包率等等)对数据流进行处理,并没有明确详细的规范定义,因此,可以按照QoS要求对流标签域中的20位比特进行作用域划分。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采用2比特作为标识位,而采用18比特来满足数据流的具体QoS要求(现有技术下仅采用17比特),并同时起到对数据流的标识作用。在流标签中对流标识和QoS要求进行详细的划分规定,既可以精细地描述业务细分的具体QoS要求,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保证以及基于策略的性能控制,同时又可为按照QoS计费的策略提供依据和技术基础,也可以为各网元对数据包的精细化处理提供了较好的依据,这正符合了IPv6流标签最初的设计意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当前标准协议没有对IPv6流标签进行详细定义的现状,对流标签中的各个比特位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和定义。适用于通用的IPv6网络,同样适用于LTE IPv6网络。在LTE网络中,各终端在需要发送的数据包中描述需要网络提供保证的QoS要求,以及流标识,即按照上述方法在IPv6头部流标签域对应的带宽,时延,抖动、丢包率以及流标记字段填写对应的值;系统中的各功能网元接收到此类数据包,对流标签QoS各字段以及流标识域进行识别,以此对数据包进行快速的转发、计费等功能处理。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送IPv6报文的装置包括处理单元50和通信单元51,其中,
处理单元50,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流,以及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流标签域的其他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
通信单元51,用于对封装完毕的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
处理单元50具体用于:
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0,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当前待发送数据流无具体服务质量QoS要求;或者,
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1,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当前待发送数据流的QoS要求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或者,
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
处理单元50具体用于:
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
在其余比特中,采用4比特标识带宽,采用3比特标识时延,采用3比特标识抖动,采用2比特标识丢包率,以及采用6比特标识流。
处理单元50进一步用于:
在封装报文头中的两比特标识位时,若判定其余比特不足以承载QoS参数,则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并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当前待发送流的QoS要求。
通信单元51具体用于:
将待发送数据流发送至各个网元,令各个网元基于接收的数据流的流标签进行流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数据流进行相应处理。
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送IPv6报文的装置包括处理器60和通信端口61,其中,
处理器60,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流,以及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流标签域的其他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
通信端口61,用于对封装完毕的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
处理器60具体用于:
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0,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当前待发送数据流无具体服务质量QoS要求;或者,
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1,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当前待发送数据流的QoS要求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或者,
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
处理器60具体用于:
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
在其余比特中,采用4比特标识带宽,采用3比特标识时延,采用3比特标识抖动,采用2比特标识丢包率,以及采用6比特标识流。
处理器60进一步用于:
在封装报文头中的两比特标识位时,若判定其余比特不足以承载QoS参数,则将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并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当前待发送流的QoS要求。
通信端口61具体用于:
将待发送数据流发送至各个网元,令各个网元基于接收的数据流的流标签进行流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数据流进行相应处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的过程中,采用了新的方法来划分流标签域中的20比特,即采用流标签域中的两比特作为标识位,而采用其余比特中的指定比特进行流标识,这样,不但提高了流标签域中各个比特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也使得无论使用哪一种标识位,数据流均可以得到有效标识,令接收到数据流的其他终端和各个网元均可以对数据流进行准确识别和快速转发,提高了系统的报文处理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余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余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余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发送数据流;
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包括: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0,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当前待发送数据流无具体服务质量QoS要求;或者,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1,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所述当前待发送数据流的QoS要求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或者,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在其余比特中,采用4比特标识带宽,采用3比特标识时延,采用3比特标识抖动,采用2比特标识丢包率,以及采用6比特标识流;
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封装报文头中的两比特标识位时,若判定其余比特不足以承载QoS参数,则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1,并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当前待发送流的QoS要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包括:
将所述待发送数据流发送至各个网元,令所述各个网元基于接收的数据流的流标签进行流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数据流进行相应处理。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传输IPv6数据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流,以及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所述流标签域的其他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
通信单元,用于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报文封装,其中,在封装报文头时,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个比特封装为标识位,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指定比特封装为流标识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0,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所述当前待发送数据流无具体服务质量QoS要求;或者,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1,以及将其余比特全部封装为流标识,表示所述当前待发送数据流的QoS要求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或者,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以及将其余比特中的六个比特封装为流标识,并将剩余比特封装为QoS参数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10;
在其余比特中,采用4比特标识带宽,采用3比特标识时延,采用3比特标识抖动,采用2比特标识丢包率,以及采用6比特标识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封装报文头中的两比特标识位时,若判定其余比特不足以承载QoS参数,则将所述报文头中流标签域的两比特标识位封装为01,并通过逐跳扩展头携带当前待发送流的QoS要求。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封装完毕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流进行发送时,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待发送数据流发送至各个网元,令所述各个网元基于接收的数据流的流标签进行流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数据流进行相应处理。
CN201410252816.3A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0527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2816.3A CN104052741B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2816.3A CN104052741B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2741A CN104052741A (zh) 2014-09-17
CN104052741B true CN104052741B (zh) 2018-02-23

Family

ID=5150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2816.3A Active CN104052741B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27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7801A (zh) * 2015-07-23 2015-12-30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IPv6流标签的业务类表示方法
CN114363432A (zh) * 2020-09-30 2022-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报文头信息、生成报文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062B (zh) 2021-02-07 2023-07-07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8041A (zh) * 2010-04-23 201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流质量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7525B1 (ko) * 2005-10-19 2007-07-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아이피 버전 6 (IPv6) 플로우레이블 생성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8041A (zh) * 2010-04-23 201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流质量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Pv6下基于OpenFlow技术的QoS管理系统的设计;孙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715(第7期);第3.32节 *
基于IPv6流标签的QoS研究;王洪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115(第1期);第2.3.3节、第3.1-3.3节、表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2741A (zh) 201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8916B (zh) 多媒体传输网络中用于控制媒体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JP7212102B2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を伝送する方法
CN104247541B (zh) 传输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380626B (zh) 用于发送多媒体数据封包的方法和装置
KR100737525B1 (ko) 아이피 버전 6 (IPv6) 플로우레이블 생성방법
CN101488912B (zh) 一种ip分片方法和装置
CN104052741B (zh) 一种IPv6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603192B (zh) 一种基于媒体内容的自适应fec方法
CN106888152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282356A (zh) 一种实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CN108738071A (zh) 一种资源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89542A (zh) 用于在广播网络中接收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03401A (zh) 一种流媒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07858B (zh) 接入装置及其执行的将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1729422B (zh) 一种利用BGP实现MPLS L3VPN私网QoS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05729A (zh) 使用跨层优化发送多媒体数据封包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51202A (zh) 5g核心网流量分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125646B (zh) 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48513A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916176B (zh) 一种基于lte系统的电力业务承载映射方法
CN107231309A (zh) 获取sdn全网视图的方法、控制器及目的交换节点
CN103906140B (zh) 一种数据传输动态调整方法及设备
WO2023241037A1 (zh) 报文封装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6664243A (zh) 用于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传输/接收包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48740A (zh) 一种接入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