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9373A - 立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9373A
CN104049373A CN201410320303.1A CN201410320303A CN104049373A CN 104049373 A CN104049373 A CN 104049373A CN 201410320303 A CN201410320303 A CN 201410320303A CN 104049373 A CN104049373 A CN 104049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display panel
adjacent
area
pix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03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9373B (zh
Inventor
吴信颖
王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49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9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9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9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包含第一显示面板及设置于该第一显示面板上的第二显示面板。第一显示面板包含多个第一像素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显示面板包含多个第二像素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排列。沿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该第一像素于第二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分别在第二方向上重迭横跨于沿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第二像素上以形成多个投影重迭区。由同一第一像素出射的光线分别入射投影重迭的相邻第二像素,并经由相邻第二像素的分别调变后分别自相邻第二像素出射。

Description

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具两个相迭合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显示裸眼立体影像且具两个相迭合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平面显示装置已被广泛使用于各种领域中,可单独作为显示器,亦可嵌入电子装置中作为信息显示之用。平面显示装置种类繁多,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电泳显示器等,其中又以液晶显示器为目前最常见的平面显示装置。
以液晶显示装置而言,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者对于画质的要求增加,影像显示的分辨率需要不断提升。目前增加分辨率的方式主要是以增加显示面板上的像素来达成;然而就技术上而言,显示面板的像素增加需要制程及各方面的配合,且成本亦是一大考虑因素。
平面显示装置的另一发展趋势为立体影像显示上的应用。立体影像显示大致可分为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及使用眼镜等装置的立体显示技术,其中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因对于使用者较为便利,而成为发展的重要项目。在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中,极待克服的一个问题在于可观赏区域的视角范围过小,因此实用性不高。为克服此一问题,传统上是采用时间多任务方式,以光栅开闭配合信号在不同时间的切换,在不同的时序上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看的影像信号,以在空间中增加多个可观赏区域,使得整体可观当的视角范围增加。然而因使用光栅,且因每个角度仅能分配到一部分时间的信号,因此上述时间多任务的方式往往造成亮度大幅降低,效率不佳。再者,因一段时间内要将信号切给多个不同的可观赏区域使用,因此,需快速反应的液晶模块,其成本会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在不增加面板像素的状况下提高立体影像分辨率。
本发明的目的还更可包括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增加立体影像的可视角度范围。
显示装置包含第一显示面板及设置于该第一显示面板上的第二显示面板。第一显示面板包含多个第一像素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显示面板包含多个第二像素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排列。沿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该第一像素于第二显示面板上的投影是分别在第二方向上重迭横跨于沿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第二像素上以形成多个投影重迭区。由同一第一像素出射的光线分别入射投影重迭的相邻第二像素,并经由相邻第二像素的分别调变后分别自相邻第二像素出射。借由此一设计,在第一显示面板及第二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均未改变的状况下,即可使显示影像的分辨率增加。
立体显示装置包含第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第一显示面板上的第二显示面板、第一色阻层、第二色阻层及棱镜层。第一显示面板包含多个第一像素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显示面板包含多个第二像素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排列。沿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该第一像素于第二显示面板上的投影是分别在第二方向上重迭横跨于沿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第二像素上以形成多个投影重迭区。由同一第一像素出射的光线分别入射投影重迭的相邻第二像素,并经由相邻第二像素的分别调变后分别自相邻第二像素出射。
第一色阻层设置于第二显示面板相背于第一显示面板的一面;第一色阻层是由包含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的多个第一色阻排列而成,且第一色阻分别对应不同的投影重迭区。第二色阻层设置于第一色阻层相背于第二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包含多个第二色阻。第二色阻层由包含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的多个第二色阻排列而成。棱镜层设置于第二色阻层相背于第一色阻层的一侧,且具有多个棱镜。每一第二色阻分别投影覆盖于每一棱镜朝向第一色阻层的一面。
由同一第一像素出射的光线分别入射投影重迭的相邻第二像素,并经由相邻第二像素的分别调变后分别自相邻第二像素及对应的第一色阻出射,再穿过同色的第二色阻后由对应的该棱镜出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爆炸图;
图1B为第一像素及第二像素排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A为第一像素及第二像素堆栈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B为第一像素及第二像素堆栈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C为第一像素及第二像素堆栈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D为第一像素及第二像素堆栈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A为第二像素分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B为第一像素分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A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B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立体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立体显示装置光路说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A为立体显示装置光路说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B为立体显示装置光路说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棱镜层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具有第一遮光带及第二遮光带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说明棱镜宽度关系的实施例示意图。
10  第一区域
20  第二区域
51  第一驱动电极
52  第二驱动电极
61  第一配向区
62  第二配向区
63  第三配向区
64  第四配向区
100 第一显示面板
110 第一像素
130 第一遮光带
200 第二显示面板
210 第二像素
211 下基板
212 驱动电极层
213 下配向层
214 液晶层
215 上配向层
216 共电极层
217 上基板
230 第二遮光带
300 背光模块
500 投影重迭区
610 第一色阻层
611 第一色阻
620 第二色阻层
621 第二色阻
700 棱镜层
710 棱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较佳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为立体显示装置,且较佳可包含液晶显示面板。
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含第一显示面板100、第二显示面板200及背光模块300。第一显示面板100较佳为液晶显示面板,其包含多个第一像素110。第一像素110较佳形成为矩形,且分别沿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排列可以相互垂直。
如图1A所示,第一像素110的短边较佳是平行于第一方向X,而长边则平行于第二方向Y,并以矩阵排列方向分布于第一显示面板100上。第二显示面板200是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00上,较佳亦为液晶显示面板,且包含多个第二像素210。第二像素210较佳形成为矩形,且分别沿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排列。如图1A所示,第二像素210的短边较佳是平行于第二方向Y,而长边则平行于第一方向X,并以矩阵排列方向分布于第二显示面板200上。在不同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第一像素110及第二像素210亦可为非矩形的形状,例如第一像素110可为横放的V形,而第二像素210则对应为平行四边形,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110仍可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像素210投影重迭。
图2A所示为一组重迭的相邻二第一像素110及相邻二第二像素210。如图2A所示,由于第一像素110的长边平行于第一方向X,而第二像素210的长边平行于第二方向Y,因此第一像素110在第二显示面板200上的投影会在第二方向Y上重迭横跨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二第二像素210上。第一像素110的长边长度,亦即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较佳等于两倍的第二像素210的短边长度,亦即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因此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110及两个相邻的第二像素210的投影可以完全重合,且第一像素110刚好横跨在两个第二像素210上。
如图2A所示,每一第一像素110与每一第二像素210投影重迭的区域即形成一投影重迭区500。在此实施例中,由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110及两个相邻的第二像素210的投影可以完全重合,且第一像素110刚好横跨在两个第二像素210上,因此即可形成四个投影重迭区500,而呈田字形的排列。第一像素110是用以出射光线(包含主动发出光线或被动地被背光穿过)并分别入射与第一像素110投影重迭的相邻二第二像素210。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00产生的光线,在经由同一第一像素110出射后,即会分别入射于与该第一像素110分别部分投影重迭的相邻二第二像素210,并经由上述相邻的两个第二像素210分别调变后再出射。换言之,上述的光线是由两个相邻的投影重迭区500中出射。每一个投影重迭区500均为不同第一像素110及第二像素210的组合,同一个第一像素110将分别成为两个不同投影重迭区500的一部分,因此借由分别对第一像素110及第二像素210进行控制,即可对不同投影重迭区500中出射的光线进行不同的调变。借由此一设计,在第一显示面板100及第二显示面板200的像素数量均未改变的状况下,即可使显示影像的分辨率增加。
图2B所示为另一组重迭的相邻二第一像素110及相邻二第二像素210的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像素110及第二像素210是为非矩形的形状,且两者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如图2B所示,第一像素110可为横放的V形,而第二像素210则对应为平行四边形,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110仍可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像素210投影重迭。在此实施例中,投影重迭区500即形成为平行四边形,而非矩形。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像素110及第二像素210可有相同的面积,但不以此为限。如在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像素110及第二像素210均有不同的面积。此外,在如图2D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像素110或第二像素210彼此间也不一定要有相同的面积,只要一组重迭组合中下方的相邻二第一像素110总面积与上方的相邻二第二像素210总面积相同即可。借由此一设计,可使所组合出的投影重迭区500亦均具有差异化的面积及分布位置,以配合不同光学上调整的需要,例如与棱镜片的配合。
上述的实施例是以背光模块300为光源产生光线,再以均为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面板100及第二显示面板200对光线进行调变。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为自发光的显示面板,如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而第二显示面板200则可为液晶显示面板,以调变自第一像素出射的光线,来达到增加分辨率的效果。
如图3A所示,在相互投影重迭的相邻二第一像素110及二第二像素210中,至少其一包含有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方一侧的第二像素210具有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而另一第二像素210及下方两个第一像素110则均未分为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而仅为一般的像素设计。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投影重迭区500,且彼此间可选择性具有不同的光调变性质,例如使液晶扭转呈不同的排列。另在如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亦可选择在下方一侧的第一像素110具有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而另一第一像素110及上方两个第二像素210则均未分为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而仅为一般的像素设计。
在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具有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的第二像素210包含由下而上堆栈的下基板211、驱动电极层212、下配向层213、液晶层214、上配向层215、共电极层216及上基板217。驱动电极层212及共电极层216间产生电压以控制其间的液晶层214的排列,以改变其对光的调变性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层212包含相互独立的第一驱动电极51及第二驱动电极52,第一驱动电极51及第二驱动电极52分别对应于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借由分别控制第一驱动电极51及第二驱动电极52,可使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内的液晶层呈现不同的扭转排列,以产生不同的光调变性质。当然,亦可视需要分别控制第一驱动电极51及第二驱动电极52,而使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内的液晶层呈现相同的扭转排列,以产生相同的光调变性质。借由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中可以第一驱动电极51及第二驱动电极52分别控制驱动电压,再辅以相互投影重迭的相邻二第一像素110及二第二像素210中各驱动电极层212的电压控制,即可针对所对应的四个投影重迭区500的光调变特性进行独立的控制。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针对具有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的第二像素210细部结构作例示性的说明,然与本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亦可应用于如图3B所示的具有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的第一像素110中。
在图4B所示者为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的第二像素210同样包含下配向层213及上配向层215。下配向层213具有呈不同配向的第一配向区61及第二配向区62,上配向层215亦具有不同配向的第三配向区63及第四配向区64。第一配向区61及第三配向区63均对应于第一区域10,第二配向区62及第四配向区64则对应于第二区域20。除了上述以配向层来改变初始配向的方式外,亦可使用光配向技术来达成控制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中液晶层214初始配向的不同。借由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中对液晶层214初始配向的不同,再辅以相互投影重迭的相邻二第一像素110及二第二像素210中各驱动电极层212的电压控制,即可针对所对应的四个投影重迭区500的光调变特性进行独立的控制。同样地,本实施例是针对具有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的第二像素210细部结构作例示性的说明,然与本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亦可应用于如图3B所示的具有第一区域10及第二区域20的第一像素110中。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一色阻层610、第二色阻层620及棱镜层700。在此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较佳是为立体影像显示装置,且较佳为裸眼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第一色阻层610是设置于第二显示面板200相背于第一显示面板100的一面,且较佳位于第二显示面板220上基板217的内面。第一色阻层610是由分别为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的多个第一色阻611排列而成。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较佳可为蓝色B、绿色G及红色R;相邻的第一色阻611较佳具有不同的颜色。第一色阻611的排列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投影重迭区500,因此经不同投影重迭区500出射的光线,将穿过不同的第一色阻611,而出射的光线则为该色的光线。
如图5所示,第二色阻层620设置于第一色阻层610相背于第二显示面板200的一侧,且由不同色的多个第二色阻621排列而成。第二色阻621同样分别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的第二色阻621,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较佳可为蓝色B、绿色G及红色R;相邻的第二色阻621较佳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棱镜层700设置于第二色阻层620相背于第一色阻层610的一侧,且由多个棱镜710排列而成。棱镜710较佳为半凸透镜,其凸面背向第一色阻层610,而其平面则朝向第一色阻层610;然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作相反的配置,亦即以凸面朝向第一色阻层610。每一第二色阻621系投影覆盖于每一棱镜710朝向第一色阻层610的一面;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色阻621直接贴覆于棱镜710朝向第一色阻层610的一面。
如图6所示,第一色阻层610与第二色阻层620间较佳具有间隙,其中容纳者较佳为空气,以作为光路延伸之用。当光线由某一投影重迭区500中出射后,即经由对应的第一色阻611穿出,因此而成为特定颜色的色光。当此色光抵达第二色阻层620后,遇到相同颜色的第二色阻621即可穿出,并经透镜分光而形成立体影像的一部分;若遇到不同颜色的第二色阻621,则会被挡住而无法穿出。借由此双色阻层的设计,即可控制抵达空间中特定位置的光线信号由特定的投影重迭区500发出,以形成立体影像。此外,由于未使用光栅或时间多任务的设计,因此在亮度上的损失亦可受到控制。
在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棱镜710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是大于两个投影重迭区500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若配置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投影重迭区500均对应同色的第一色阻611,则自此二相邻投影重迭区500射出的光线则具有相同的颜色,且可自同一上方的棱镜710出射。由于此二相邻投影重迭区500相对于棱镜710的位置有些微的差距,因此经同一棱镜710出射的光线亦会有角度上的不同。由于此角度上的差异,若此二相邻投影重迭区500出射的光线调变量相同,则可合并产生较大的视角范围。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即便是不相邻的两个投影重迭区500且不位于同一棱镜710下方,在此一设计上,所产生的光线亦可借由穿过相同第二色阻621及棱镜710,而在空间中的某一特定位置合并产生较大的视角范围。
如图8所示,棱镜710较佳为平行排列的柱状棱镜,且其与第二色阻621共同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倾斜。由于棱镜710及第二色阻621相对于第二方向Y倾斜,因此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投影重迭区500上方可能会对应到不同的棱镜710及第二色阻621。换言之,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投影重迭区500产生的光线将并非都是由正上方或同一侧斜上方的棱镜710出射,因此可使两者的出射角度不同。如前所述,在第一方向X上同一列的数个投影重迭区500会为了合并产生较大视角范围而具有相同的光调变量,而实际上是被当成同一个像素来使用。换言之,在第一方向X上的分辨率较投影重迭区的数量来得低。此时可借由上述棱镜710及第二色阻621倾斜造成第二方向Y上相邻两个投影重迭区500射出光线的错位及角度差关系,将下一列(第二方向Y上的下一列)的投影重迭区500的显示信号补入上一列,而当作同一列的像素使用,因此可弥补在第一方向X上分辨率的损失。如前所述,一个第一像素110即可在第二方向Y上产生两个投影重迭区500,因此即便将两列的投影重迭区500当作一列使用,实际上在第二方向Y上的分辨率仍可维持原本第一像素110在第二方向Y上的数量。
当第一显示面板100及第二显示面板200间有间隙时,即可能因为光路的拉长而产生光信号在空间中的串音(crosstalk)现象,使得光信号的正确性受到影响。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一遮光带130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像素110间;第二显示面板200具有第二遮光带230设置于相邻的第二像素210间。第一遮光带130及第二遮光带230较佳可在制程上以制作黑矩阵的方式形成。第一遮光带130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第一宽度U1,第二遮光带230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第二宽度U2。另第二像素210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第二像素宽度W2。当第一宽度U1及第二宽度U2的总合大于第二像素宽度W2时,在不同第二像素210下的两个相邻第一像素110所产生的光线即不易产生串音现象。如图9所示,若第一宽度U1及第二宽度U2的总合大于第二像素宽度W2,当在不同第二像素210下的两个相邻第一像素110所产生的光线均穿过其中的一上方的第二像素210时,会分别受到第一遮光带130及第二遮光带230的影响,使得两者的出射角度范围重迭得以控制,以缓解串音现象。同理,在第二方向Y上,亦可作类似的设置,以缓解串音现象。
如图10所示,投影重迭区500所产生光线投射到棱镜层700后,其光场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F可以下式表示,其中若假设第二像素宽度W2相对于F可忽略不计:
其中:θ=tan-1[(4W1-U1-U2)/2d]
如图10所示,第一像素110于第一方向X上具有第一像素宽度W1,棱镜710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棱镜宽度P,第二显示面板200与棱镜层700间具有第一间距D,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间具有第二间距d;其中,光场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F较佳为棱镜710在同一方向上宽度的2到3倍之间,则U1,U2,W1,P,D以及d的关系较佳符合下列关系式:
2P*d<D(3W1-U1-U2)≦3P*d
在此一设计下,至少相邻三个棱镜710会被单一投影重迭区500产生的光线照射到。由于相邻三个棱镜710所对应的第二色阻621中至少一个会与此投影重迭区500对应的第一色阻611具有相同的颜色,因此可确保此投影重迭区500的光线至少会由一个棱镜710出射。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显示面板,包含多个第一像素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排列:以及
一第二显示面板,设置于该第一显示面板上,并包含多个第二像素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沿该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该第一像素于该第二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分别在该第二方向上重迭横跨于沿该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该第二像素上以形成多个投影重迭区;
其中,该第一像素用以出射光线并分别入射与该第一像素投影重迭的相邻该二第二像素,并经由相邻该二第二像素的分别调变后分别自相邻该二第二像素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投影重迭区中该相邻二第二像素中至少其一包含一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选择性具有相异的光调变性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投影重迭区中该相邻二第一像素中至少其一包含一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选择性具有相异的光调变性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的该第一像素或该第二像素中具有一液晶层,该第一区域及该二区域中的该液晶层具有相异的初始液晶配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域及该二区域分别具有相互独立的一第一驱动电极及一第二驱动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第一色阻层,设置于该第二显示面板相背于该第一显示面板的一面;
其中,该第一色阻层由包含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的多个第一色阻排列而成,且该些第一色阻分别对应不同的该投影重迭区;
一第二色阻层,设置于该第一色阻层相背于该第二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包含多个第二色阻;其中,该第二色阻层由包含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的多个第二色阻排列而成;以及
一棱镜层,设置于该第二色阻层相背于该第一色阻层的一侧,且具有多个棱镜;其中,每一第二色阻分别投影覆盖于每一该棱镜朝向该第一色阻层的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棱镜及该些第二色阻为平行排列的柱状结构,且该些棱镜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色阻具有相异的颜色;且相邻的该第二色阻具有相异的颜色。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遮光带设置于相邻的该第一像素间,该第二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二遮光带设置于相邻的该第二像素间,该第一遮光带及该第二遮光带于该第一方向上分别具有一第一宽度及一第二宽度,且该第二像素于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像素宽度,该第一宽度及该第二宽度的总合大于该第二像素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遮光带设置于相邻的该第一像素间,该第二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二遮光带设置于相邻的该第二像素间,该第一遮光带及该第二遮光带于该第一方向上分别具有一第一宽度U1及一第二宽度U2,且该第一像素于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像素宽度W1,该棱镜在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棱镜宽度P,该第二显示面板与该棱镜层间具有一第一间距D,该第一显示面板与该第二显示面板间具有一第二间距d;
其中,U1,U2,W1,P,D以及d的关系符合下列关系式:
2P*d<D(3W1-U1-U2)≦3P*d。
11.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显示面板,包含多个第一像素组合,每一该第一像素组合具有多个第一像素分别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以及
一第二显示面板,设置于该第一显示面板上,并包含多个第二像素组合,每一该第二像素组合包含多个第二像素分别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该第一像素组合在该第二显示面板上的投影与该第二像素组合重迭,且该第二像素分别与同一第一像素组合中的相邻二该第一像素投影重迭以形成多个投影重迭区;
一第一色阻层,设置于该第二显示面板相背于该第一显示面板的一面;其中,该第一色阻层由包含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的多个第一色阻排列而成,且该些第一色阻分别对应不同的该投影重迭区;
一第二色阻层,设置于该第一色阻层相背于该第二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包含多个第二色阻;其中,该第二色阻层由包含第一色、第二色及第三色的多个第二色阻排列而成;以及
一棱镜层,设置于该第二色阻层相背于该第一色阻层的一侧,且具有多个棱镜;其中,每一第二色阻分别投影覆盖于每一该棱镜朝向该第一色阻层的一面;
其中,该第一像素用以出射光线并分别入射与该第一像素投影重迭的相邻该二第二像素,并经由相邻二该第二像素的分别调变后分别自相邻二该第二像素及对应的该第一色阻出射,再穿过同色的该第二色阻后由对应的该棱镜出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互投影重迭的该相邻二第一像素中至少其一包含一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该投影重迭区,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选择性具有相异的光调变性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互投影重迭的该相邻二第二像素中至少其一包含一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该投影重迭区,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选择性具有相异的光调变性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的该第一像素或该第二像素中具有一液晶层,该第一区域及该二区域中的该液晶层具有相异的初始液晶配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域及该二区域分别具有相互独立的一第一驱动电极及一第二驱动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色阻具有相异的颜色;且相邻的该第二色阻具有相异的颜色。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遮光带设置于相邻的该第一像素间,该第二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二遮光带设置于相邻的该第二像素间,该第一遮光带及该第二遮光带于该第一方向上分别具有一第一宽度及一第二宽度,且该第二像素于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像素宽度,该第一宽度及该第二宽度的总合大于该第二像素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遮光带设置于相邻的该第一像素间,该第二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二遮光带设置于相邻的该第二像素间,该第一遮光带及该第二遮光带于该第一方向上分别具有一第一宽度U1及一第二宽度U2,且该第一像素于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像素宽度W1,该棱镜在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棱镜宽度P,该第二显示面板与该棱镜层间具有一第一间距D,该第一显示面板与该第二显示面板间具有一第二间距d;
其中,U1,U2,W1,P,D以及d的关系符合下列关系式:
2P*d<D(3W1-U1-U2)≦3P*d。
CN201410320303.1A 2014-04-10 2014-07-04 立体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0493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3284 2014-04-10
TW103113284A TWI561855B (en) 2014-04-10 2014-04-10 3-d display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9373A true CN104049373A (zh) 2014-09-17
CN104049373B CN104049373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502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0303.1A Active CN104049373B (zh) 2014-04-10 2014-07-04 立体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49373B (zh)
TW (1) TWI56185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9346A (zh) * 2014-12-26 2015-04-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镜面板、三维显示面板及其单元图像
CN107065211A (zh) * 2017-06-07 2017-08-18 孝感市青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3d影像显示装置
WO2020249053A1 (zh) * 2019-06-11 2020-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1139A1 (en) * 2015-11-10 2017-05-1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N108431671B (zh) 2016-01-04 2021-06-29 奥崔迪合作公司 3d显示装置
TWI685700B (zh) * 2018-08-14 2020-0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與畫素結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2477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091929A (zh) * 2012-11-30 2013-05-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应用其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器
WO2013080927A1 (ja) * 2011-11-30 2013-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表示装置
JP2013190537A (ja) * 2012-03-13 2013-09-26 Japan Display West Co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231745A (ja) * 2012-04-27 2013-11-14 Sharp Corp 立体表示装置
CN103424919A (zh) * 2012-05-22 2013-12-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黑条的图案化延迟器型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1380B2 (ja) * 2009-04-13 2014-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表示装置
TWM370084U (en) * 2009-05-22 2009-12-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TWI476450B (zh) * 2012-04-25 2015-03-1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顯示裝置
US8908113B2 (en) * 2012-08-31 2014-12-09 Innocom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2477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13080927A1 (ja) * 2011-11-30 2013-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表示装置
JP2013190537A (ja) * 2012-03-13 2013-09-26 Japan Display West Co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231745A (ja) * 2012-04-27 2013-11-14 Sharp Corp 立体表示装置
CN103424919A (zh) * 2012-05-22 2013-12-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黑条的图案化延迟器型显示装置
CN103091929A (zh) * 2012-11-30 2013-05-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应用其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9346A (zh) * 2014-12-26 2015-04-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镜面板、三维显示面板及其单元图像
CN107065211A (zh) * 2017-06-07 2017-08-18 孝感市青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3d影像显示装置
WO2020249053A1 (zh) * 2019-06-11 2020-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9040A (zh) 2015-10-16
CN104049373B (zh) 2016-08-24
TWI561855B (en) 201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6980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barrier section including a spacer arrangement
CN101995667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US10455223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with selectively transmissive parallax barriers
CN104049373A (zh) 立体显示装置
US8587737B2 (en) Display device
JP5630144B2 (ja) 光バリア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3025019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74330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4297931B (zh)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
US20140016050A1 (en) Slit Grating And Display Device
US1049904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091854A (zh)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CN10609433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74974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element
US8854559B2 (en) Display unit and barrier device
KR102205553B1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CN204287615U (zh) 显示装置
CN109581704B (zh) 调光器件、3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05852B (zh) 裸眼3d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US8885113B2 (en) Display device, barrie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rrier device
CN104536144A (zh) 透明立体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CN206339794U (zh) 裸眼3d显示装置
KR101577237B1 (ko) 다중시각표시장치
CN102116940B (zh) 影像控制器与显示装置
US2012026867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rrie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