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1156A -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1156A
CN104041156A CN201280002660.2A CN201280002660A CN104041156A CN 104041156 A CN104041156 A CN 104041156A CN 201280002660 A CN201280002660 A CN 201280002660A CN 104041156 A CN104041156 A CN 104041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oint
information
configured information
terminal
physical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26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1156B (zh
Inventor
王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41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1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1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1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终端。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点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进而由第一传输点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以指示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通过这两个传输点之间的路径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而是,直接由终端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和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 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 尤其涉及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 终端。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例如: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系统中, 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 UE )上报给演进型基站( Evolved NodeB, eNB ) 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是由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物理上行信道承载的。 UCI 可以包括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即下行数据被正确接收的 ACK信息或没有被 正确接收的 NACK信息)、上行数据的调度请求( Scheduling Request, SR ) 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 CSI )等中的至少一项。 由于协作多点 ( 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 CoMP ) 、 载波聚合( Carrier Aggregation, CA )等技术的引入, 终端可能会有多个传输点( Transmission Point, TP )同时为其服务。 此时, 终端需要上报针对每个传输点的上行控制 信息。
在某些网络部署场景例如,异构网络(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 部署场景中, 越来越多的微基站按需被布放到原来只有宏基站实现全覆盖的 网络中, 由于每个传输点即宏基站或微基站与终端的距离不同, 以及每个传 输点的发射功率不同, 因此, 为终端提供上行传输的传输点与为终端提供下 行传输的传输点可能会不一致。 例如, 如果终端与啟基站的距离小于该终端 与宏基站的距离, 那么, 该终端则可以通过微基站进行上行传输; 虽然终端 与微基站的距离小于该终端与宏基站的距离, 但是, 由于宏基站的发射功率 比 基站的发射功率大的多, 因此, 该终端则可以通过宏基站进行下行传输。 这样, 可能会有多个传输点同时为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
例如, 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 ) 的场景下, 宏基站和微 基站的小区分别部署在不同的载波。 终端进入微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 同时 终端也在宏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这样宏基站和微基站两个基站就可以同 时为终端提供服务。 但是根据现有机制,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和时延较 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 终端, 用以降 低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和传输时延。
本申请的一方面, 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包括:
第一传输点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所述第一传输点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 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第一传输点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 还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点与所述第二传输点进行交互, 确定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 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 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 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传输点, 包括:
处理单元, 用于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发送单元, 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处理 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上传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与所述第二传输点进行交互, 确定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终端,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以及将所述指示信息 传输给发送单元,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 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传输点, 包括:
处理器, 用于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发送器, 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处理器 确定的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上传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与所述第二传输点进行交互, 确定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终端, 包括:
接收器, 用于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以及将所述指示信息传 输给发送器,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所述发送器,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通过第一传输点为终端确定 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进而由所述第一传输点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 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两个基站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时, 由于对应的上行控制信令只能反馈到一个基站上去而导致的另外一个基 站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通过两个基站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的问题。 通 过本发明实施例, 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通 过这两个传输点之间的路径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而是, 直 接由终端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的 传输开销和传输时延。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通过终端接收第一传输点 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 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 使得所述终端能够根据所述指 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 行控制信息, 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两个基站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 由 于对应的上行控制信令只能反馈到一个基站上去而导致的另外一个基站的上 行控制信令就需要通过两个基站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的问题。 通过本发 明实施例, 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通过这两 个传输点之间的路径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而是, 直接由终 端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 销和传输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 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 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 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申 请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 终端可能会有多个传输点 (Transmission Point, TP ) 同时 为其服务。 其中, 所述 TP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点(Access Point, AP ) 、 基站、基站下的小区、载频、载波、远端无线设备( Remote Radio Equipment, RRE )、远端无线端口(Remote Radio Head, RRH )、远端无线单元( Remote Radio Unit, RRU )或家用基站( Femto cell、 Home NodeB, HNB或 Home eNodeB, HeNB ) 。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 例如, 全球移动通信系 统 (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SM ) 、 通用分组无线业 务(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系统、码分多址 (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系统、 CDMA2000系统、宽带码分多址(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 系统、 长期演进 ( Long Term Evolution , LTE ) 系统或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 ) 系统等。
其中, 所述基站可以是 GSM系统、 GPRS系统或 CDMA系统中的基站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 BTS ) ,还可以是 CDMA2000系统或 WCDMA 系统中的基站 (NodeB ) , 还可以是 LTE 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 (Evolved NodeB, eNodeB ) ,还可以是 WiMAX网络中的接入服务网络的基站( Access Service Network Base Station , ASN BS )等网元。
其中, 所述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 /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 具有 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 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 终 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 (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 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 进行通信, 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 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 动终端的计算机, 例如, 可以是便携式、 袖珍式、 手持式、 计算机内置的或 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 /或数据。 例如, 个人通信 业务 (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PCS ) 电话、 无绳电话、 会话发 起协议(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话机、无线本地环路( Wireless Local Loop, WLL )站、 个人数字助理 (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等设备。 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 订户单元 ( Subscriber Unit ) 、 订户站 ( Subscriber Station ) 、 移动站 ( Mobile Station ) 、 远程站 ( Remote Station ) 、 接入点 ( Access Point ) 、 远程终端 ( Remote Terminal ) 、 接入终端 ( Access Terminal ) 、 用户终端 ( User Terminal ) 、 用户代理(User Agent ) 、 用户 设备 ( User Device )或用户装备 ( User Equipment ) 。
另外, 本文中术语"和 /或", 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 表示 可以存在三种关系, 例如, A和 /或 B, 可以表示: 单独存在 A, 同时存在 A 和 B, 单独存在 B这三种情况。 另外, 本文中字符 ", —般表示前后关联对 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发明人发现, 现有机制中, 尽管有两个基站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但是对应的上行控制信令却都只能反馈到一个基站上去, 这样另外一个基站 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通过两个基站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 从而导致上 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的增加和传输时延的增加。
图 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 图 1所示。
101、 第一传输点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102、所述第一传输点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即 下行数据被正确接收的 ACK信息或没有被正确接收的 NACK信息) 、 上行 数据的调度请求( Scheduling Request, SR )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 CSI ) 中的至少一项, 或者也可以是本领域其他上行控 制信息。
可选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直 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 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与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直接的 关联关系。
可选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信息还可以为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 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传输 模式指示, 即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 或者还可以为与 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对应的信息, 例如, 以传输节点 为粒度的辅小区分组标识等。
可选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 102之前, 所述第一 传输点还可以进一步与所述第二传输点进行交互, 确定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 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本实施例中, 通过第一传输点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进而由 所述第一传输点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 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 能够避免 现有技术中两个基站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 由于对应的上行控制信令 只能反馈到一个基站上去而导致的另外一个基站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通过 两个基站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 为终端提供 下行传输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通过这两个传输点之间的路径传 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而是, 直接由终端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 行传输的传输点, 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和传输时延。
图 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 2所示。
201、终端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202、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即 下行数据被正确接收的 ACK信息或没有被正确接收的 NACK信息) 、 上行 数据的调度请求( Scheduling Request, SR )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 CSI ) 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直 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 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第 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与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直接关联 关系。
可选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信息还可以为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 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传输 模式指示, 即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 或者还可以为与 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对应的信息, 例如, 以传输节点 为粒度的辅小区分组标识等。
本实施例中, 通过终端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 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上传输, 使得所述终端能够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能够避免现有技术 中两个基站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 由于对应的上行控制信令只能反馈 到一个基站上去而导致的另外一个基站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通过两个基站 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 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 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通过这两个传输点之间的路径传递给为终 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而是, 直接由终端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 传输点, 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和传输时延。
为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更加清楚, 下面将以具有载波聚合特性 的 LTE系统作为举例。在具有 CA特性的 LTE系统中, 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多 个小区与该多个小区所属的 eNodeB 进行通信。 其中, 一个小区是主小区 ( Primary Cell, PCell ) , 其他小区是辅小区 ( Secondary Cell, SCell ) 。 —般来说, UE的全部上行控制信息都是在主小区所属的 eNodeB的 PUCCH 上进行传输的。 当主小区所属的 eNodeB (即宏基站 eNodeB A )与辅小区所 属的 eNodeB (即微基站 eNodeB B ) 不为同一个 eNodeB时, UE则会将 eNodeB A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给 eNodeB A, 由 eNodeB A通过 eNodeB A 与 eNodeB B之间的路径 (即回程 backhaul )再传递给 eNodeB B, 这样, 导致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的增加和传输时延的增加, 甚至传输时延会 超过一些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时延要求, 例如, ACK信息或 NACK信息的传 输时延要求。 eNodeB A具体可以在增加辅小区的流程中, 釆用本申请提供 的技术方案, 以指示 eNodeB B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eNodeB B的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 其中涉及的增加辅小区的概念, 可以理 解为增加一个小区作为辅小区, 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实现, 在本申请中不做赘 述。
图 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 3所示。
301、 eNodeB A 为 UE 确定待增加的辅小区, 以及该辅小区所属的 eNodeB B。
具体地, eNodeB A具体可以根据 UE上报的测量结果, 例如, A4测量 事件,决定将所述 A4测量事件所指示的邻区增加为所述 UE的辅小区。其中, A4测量事件是邻区信号强度高于一个阈值( A4的定义具体请参见 3GPP TS 36.331 )。 其中, 基站具体则可以根据网络部署, 例如,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 RSRP ) 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RSRQ )等参数获取该阈值。 然后, eNodeB A则可以才艮据所述辅小区的小区标识,确定该辅小区所属的 eNodeB B。
302、 eNodeB A向 eNodeB B发送请求消息, 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配置 所述辅小区, 所述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 示所述 eNodeB B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eNodeB B的 PUCCH上传输。
例如,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 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其 中, 所述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与所述第二 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关联关系。
再例如,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为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 输。 其中, 所述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传输模式指示, 即第一传输点与第二 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 所述请求消息中还可以不包含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303、 eNodeB B才艮据所述请求消息向 eNodeB A发送响应消息, 该响应 消息中包含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 所述响应消息中还可以进一步包含第二指示信息, 该第二指示 信息用以指示所述 eNodeB B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eNodeB B的 PUCCH 上传输。
例如,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 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其 中, 所述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与所述第二 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关联关系。
再例如,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为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 输。 其中, 所述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传输模式指示, 即第一传输点与第二 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
304、 eNodeB A向 UE发送用于增加所述辅小区的无线资源控制(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连接重配置消息, 该 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包含 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 eNodeB B的上行控制信息 在所述 eNodeB B的 PUCCH上传输。
例如,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可以为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 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其 中, 所述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与所述第二 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关联关系。
再例如,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还可以为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 输。 其中, 所述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传输模式指示, 即第一传输点与第二 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于增加所述辅小区的 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还可 以进一步包含增加所述辅小区的相关配置信息, 例如, 待增加的辅小区的小 区标识和该辅小区的配置信息, 详细描述可以参见现有技术的相关内容, 此 处不再赘述。
305、 UE向 eNodeB A发送 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306、 eNodeB A向 UE发送辅小区的激活消息。
307、 UE接入所述辅小区。
至此, UE则可以在所述辅小区所属的 eNodeB B的 PUCCH上, 发送 所述 eNodeB B的上行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 通过 eNodeB A为 UE确定待增加的 eNodeB B, 进而由 所述 eNodeB A向 UE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 eNodeB B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eNodeB B的 PUCCH上传输, 能够避免 现有技术中两个基站(即 eNodeB A和 eNodeB B )为 UE进行下行数据传 输时, 由于对应的上行控制信令只能反馈到一个基站上去而导致的另外一个 基站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通过两个基站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 为 UE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 通过这两个传输点之间的路径传递给为 UE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而是, 直接由 UE传递给为 UE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 的传输开销和传输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 为了简单描述, 故将其都表 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 本申请并不受所描 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 因为依据本申请, 某些步骤可以釆用其他顺序或者同 时进行。 其次,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 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 于优选实施例, 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 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 某个实施例中没有 详述的部分, 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 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点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4所示, 本 实施例的传输点可以包括处理单元 41和发送单元 42。 其中, 处理单元 41 , 用于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发送单元 42, 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 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处理单元 41确定的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 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即 下行数据被正确接收的 ACK信息或没有被正确接收的 NACK信息) 、 上行 数据的调度请求( Scheduling Request, SR )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 CSI ) 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 42发送的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可以为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 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直 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与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 42发送的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还可以为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 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 间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传输模式指示, 即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 传输模式, 或者还可以为与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对应 的信息, 例如, 以传输节点为粒度的辅小区分组标识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单元 41还可以 进一步与所述第二传输点进行交互, 确定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 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本实施例中, 传输点通过处理单元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进 而由发送单元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处理单元确 定的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上传输, 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两个基站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 由于对 应的上行控制信令只能反馈到一个基站上去而导致的另外一个基站的上行控 制信令就需要通过两个基站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实 施例, 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通过这两个传 输点之间的路径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而是, 直接由终端传 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和 传输时延。
图 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 本实 施例的终端可以包括接收单元 51和发送单元 52。 其中, 接收单元 51 , 用于 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以及将所述指示信息传输给发送单元 52,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所述发送单元 52,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即 下行数据被正确接收的 ACK信息或没有被正确接收的 NACK信息) 、 上行 数据的调度请求( Scheduling Request, SR )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 CSI ) 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 述指示信息可以为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 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直接的指 示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与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 述指示信息还可以为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 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间接的 指示信息可以为传输模式指示, 即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 式 ,或者还可以为与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对应的信息 , 例如, 以传输节点为粒度的辅小区分组标识等。
本实施例中, 终端通过接收单元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 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使得发送单元能够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 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能够避免 现有技术中两个基站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 由于对应的上行控制信令 只能反馈到一个基站上去而导致的另外一个基站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通过 两个基站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 为终端提供 下行传输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通过这两个传输点之间的路径传 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而是, 直接由终端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 行传输的传输点, 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和传输时延。
图 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点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6所示, 本 实施例的传输点可以包括处理器 61和发送器 62。 其中, 处理器 61 , 用于为 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发送器 62, 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 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处理器 61 确定的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 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即 下行数据被正确接收的 ACK信息或没有被正确接收的 NACK信息) 、 上行 数据的调度请求( Scheduling Request, SR )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 CSI ) 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器 62发送的所 述指示信息包括可以为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 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直接 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与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 上行控制信道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器 62发送的所 述指示信息包括还可以为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 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间 接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传输模式指示, 即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 输模式, 或者还可以为与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对应的 信息, 例如, 以传输节点为粒度的辅小区分组标识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 61还可以进 一步与所述第二传输点进行交互, 确定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本实施例中, 传输点通过处理器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进而 由发送器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处理器确定的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 输, 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两个基站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 由于对应的 上行控制信令只能反馈到一个基站上去而导致的另外一个基站的上行控制信 令就需要通过两个基站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的问题。通过本发明实施例, 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通过这两个传输点之 间的路径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而是, 直接由终端传递给为 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和传输时 延。
图 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7所示, 本实 施例的终端可以包括接收器 71和发送器 72。 其中, 接收器 71 , 用于接收第 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以及将所述指示信息传输给发送器 72, 所述指示 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上传输; 所述发送器 72,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 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即 下行数据被正确接收的 ACK信息或没有被正确接收的 NACK信息) 、 上行 数据的调度请求( Scheduling Request, SR )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 CSI ) 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 指示信息可以为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 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直接的指示 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与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 指示信息还可以为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 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例如, 所述间接的指 示信息可以为传输模式指示,即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 或者还可以为与第一传输点与第二传输点不相同的传输模式对应的信息, 例 如, 以传输节点为粒度的辅小区分组标识等。
本实施例中, 终端通过接收器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指 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使得发送器能够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点 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能够避免现有 技术中两个基站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 由于对应的上行控制信令只能 反馈到一个基站上去而导致的另外一个基站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通过两个 基站之间的回程路径进行传输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 为终端提供下行 传输的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通过这两个传输点之间的路径传递给 为终端提供下行传输的传输点, 而是, 直接由终端传递给为终端提供下行传 输的传输点, 从而降低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开销和传输时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上述描 述的系统,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 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系统, 装置和 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 意性的, 例如, 所述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 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 系统, 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 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 或通信连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作 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 元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釆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也可以釆用硬件加软件 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 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 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 或处理器(processor )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 Read-Only Memory, ROM ) ,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 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 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 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

  1. 权 利 要求 书
    1、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传输点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所述第一传输点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 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点向终 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 还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点与所述第二传输点进行交互, 确定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 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4、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 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 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6、 一种传输点,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单元, 用于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发送单元, 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处理 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上传输。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传输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 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传输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 于
    与所述第二传输点进行交互, 确定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9、 一种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以及将所述指示信息 传输给发送单元,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 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 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11、 一种传输点,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器, 用于为终端确定待增加的第二传输点;
    发送器, 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处理器 确定的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上传输。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1 所述的传输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发送的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13、 根据权利要求 11或 12所述的传输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 用于
    与所述第二传输点进行交互, 确定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 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14、 一种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器, 用于接收第一传输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以及将所述指示信息传 输给发送器, 所述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所述发送器,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 述指示信息包括:
    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或者
    间接的指示信息, 用以间接指示所述第二传输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 第二传输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CN201280002660.2A 2012-11-15 2012-11-15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终端 Active CN104041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84672 WO2014075264A1 (zh) 2012-11-15 2012-11-15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1156A true CN104041156A (zh) 2014-09-10
CN104041156B CN104041156B (zh) 2018-04-10

Family

ID=50730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2660.2A Active CN104041156B (zh) 2012-11-15 2012-11-15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41156B (zh)
WO (1) WO20140752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847A (zh) * 2017-09-30 2019-04-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设置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8642A (zh) * 2008-03-28 2011-02-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ack资源的动态分配
CN102065545A (zh) * 2009-11-12 2011-05-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资源位置通知与确定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075949A (zh) * 2010-12-22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76031A (zh) * 2011-01-13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小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4414A (zh) * 2011-04-11 2011-08-24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347825A (zh) * 2011-11-02 2012-02-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355733A (zh) * 2011-09-30 2012-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23223B2 (en) * 2010-08-16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8642A (zh) * 2008-03-28 2011-02-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ack资源的动态分配
CN102065545A (zh) * 2009-11-12 2011-05-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资源位置通知与确定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075949A (zh) * 2010-12-22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76031A (zh) * 2011-01-13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小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4414A (zh) * 2011-04-11 2011-08-24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355733A (zh) * 2011-09-30 2012-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347825A (zh) * 2011-11-02 2012-02-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UL control channel design to support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 WG1 #56BIS》 *
ZT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LTE-Advanced"", 《TSG-RAN WG1 #56BI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75264A1 (zh) 2014-05-22
CN104041156B (zh) 201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8416B2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1002968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EP355073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RU2642828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совместной связи между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м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US11172499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3595348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operative cell, and network device
EP306818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1180544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target service packet retransmission
EP2826191B1 (en) Wireless multi-flow communications in the uplink
US20170187428A1 (en) CoMP J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10024462A (zh) 基于动态时分双工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EP3214877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quipment and system
WO2018223426A1 (zh) 波束失败报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021482A1 (en)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169959A1 (zh) 数据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08702757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9062501A1 (zh) 特殊子帧的配置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4041156B (zh)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传输点、终端
US10263742B2 (e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14554539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67604A1 (zh) 信道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51391A1 (zh) 波束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826513B (zh) 一种终端识别方法及设备
WO2024067244A1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82791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