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0980B -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0980B
CN104040980B CN201280002494.6A CN201280002494A CN104040980B CN 104040980 B CN104040980 B CN 104040980B CN 201280002494 A CN201280002494 A CN 201280002494A CN 104040980 B CN104040980 B CN 104040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rt
pilot frequency
plies
frequency configura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24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0980A (zh
Inventor
杨敬
蒋培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40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0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0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0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U‑MIMO通信的方法和基站。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其中,该第一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1,该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2,n=n1+n2,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将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一UE;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和基站,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Description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为“MU-MIMO”)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MU-MIMO是一种利用多用户信道的空间自由度,将多个下行用户数据复用到相同时频域资源,获取空分复用接入(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SDMA”)增益。对下行MU-MIMO而言,由于各个用户难以实现联合检测,因此在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为“ENB或eNodeB”)侧可通过引入适当的预编码技术以抑制用户间的干扰,实现用户的SDMA复用。
为了提升实际网络容量,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协会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的后续演进(LTE-Advanced,简称为“LTE-A”)R10协议中新增加了传输模式9(TM9)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为“MIMO”)模式。TM9模式新增一些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专用解调导频(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DRS”)天线端口(Port)和新的信令格式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简称为“DCI”)格式2C(DCI Format2C)格式以更好的支持单用户(Single-User,简称为“SU”)/MU MIMO的实现和SU/MU的自适应切换。
DRS是UE解调导频,各个用户的信道和权值信息都是通过DRS承载,UE可通过对DRS进行信道估计获取加权后的等效信道信息。UE的导频配置包括天线端口、扰码标识、正交码长等。DCI Format 2C格式中则提供用户使用的DRS Port位置和对应的层数(Lay)以及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为“MCS”)等相关信息。因此,对于R10而言,MU-MIMO和SU-MIMO是透明的,可以灵活的进行自适应切换。
R10协议新增加的DCI Format 2C格式,DRS Port信息见表1规定。按照表1规定的层数和天线端口指示以及DCI Format 2C的信令内容限制,对于4R(秩为4,也就是支持传输层数为4,2R和8R依次类推)和2R的UE而言,按照标准的协议流程进行MU-MIMO配对时,若进行3/4层配对,DRSPort只能使用天线端口7、8以及2个不同的扰码组合出3/4层复用,而通过天线端口7、8和不同扰码,进行3/4层MU配对,2个UE DRS导频不是严格正交的,因而影响网络性能。
表1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U-MIMO通信的方法和基站,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MU-MIMO通信的方法,包括:确定第一用户设备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其中,该第一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1,该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2,n=n1+n2,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将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一UE;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将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二UE;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根据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该n2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将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二UE;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n1为2,该n2为2,该n为4;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2,该n为4;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根据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该n2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根据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该n2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根据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该n2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3,该n2为2,该n为5;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1;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和该天线端口11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和该天线端口11;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10和该天线端口11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3,该n2为3,该n为6;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2;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和该天线端口12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和该天线端口12;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11和该天线端口12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4,该n2为3,该n为7;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3;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4,该n2为4,该n为8;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天线端口13和天线端口14;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接收该第一UE发送的确认/否认(ACK/NACK)消息;若该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该码字。
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接收该第二UE发送的ACK/NACK消息;若该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该码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用户设备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其中,该第一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1,该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2,n=n1+n2,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配置模块,用于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将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一UE;处理模块,用于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模块还用于,若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该发送模块还用于将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二UE;该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模块还用于,若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根据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该n2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该发送模块还用于将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二UE;该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n1为2,该n2为2,该n为4;该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该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2,该n为4;该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该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该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3,该n2为2,该n为5;该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1,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和该天线端口11;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和该天线端口11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10和该天线端口11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3,该n2为3,该n为6;该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2,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和该天线端口12;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和该天线端口12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11和该天线端口12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4,该n2为3,该n为7;该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3,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4,该n2为4,该n为8;该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天线端口13和天线端口14,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基站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第一UE发送的ACK/NACK消息;该处理模块还用于若该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该码字。
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至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基站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第二UE发送的ACK/NACK消息;该处理模块还用于若该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该码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和基站,在配对的总层数大于或等于3时,将总层数n作为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第一UE的导频配置,在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第一UE分配功率,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的又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又一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简称为“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简称为“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简称为“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通信系统等。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可称之为终端(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为“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为“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例如,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简称为“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为“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为“ENB或e-NodeB”),本发明并不限定。但为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将以基站ENB和用户设备UE为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100由基站执行,如图1所示,该方法100包括:
S110,确定第一用户设备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其中,该第一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1,该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2,n=n1+n2,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
S120,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
S130,将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一UE;
S140,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在第一UE与第二UE进行MU-MIMO配对时,若配对总层数为2,即1+1配对,确定导频配置时可以选择表1单码字使能模式下的值0和2,或者值1和3这两组,这种情况下两个UE的DRS正交。若配对总层数超过2,按照现有协议标准,需要使用不同的扰码,例如,2+2配对时,按照两个UE各自参与配对的层数(即层数2)选择表1中双码字使能模式下的值0和1,这样导致两个UE的DRS不正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使配对总层数超过2层后配对用户的DRS都正交,基站在确定第一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时,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即第一UE为4R/8R UE,将配对总层数n作为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第一UE的导频配置,也就是说按照总层数n,而不是按照第一UE参与配对的层数n1,确定第一UE的导频配置,然后将确定的第一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第一UE,并在按照总层数n确定的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第一UE分配功率。由于按照总层数确定的DRS都正交,这样,在其他端口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后,第一UE和第二UE的DRS就能都正交。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在配对的总层数大于或等于3时,将总层数n作为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第一UE的导频配置,在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第一UE分配功率,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选地,该方法100还包括:
S150,若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
S160,将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二UE;
S170,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基站在确定第一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时,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即第二UE为4R/8R UE,将总层数n作为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第二UE的导频配置,也就是说按照总层数n确定第二UE的导频配置,而不是按照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n2,然后将确定的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第二UE,并在按照总层数n确定的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也就是说,若第一UE和第二UE均为4R/8R UE,在它们配对的总层数n超过2时,基站按照总层数n确定它们的导频配置,并在前n2个端口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后n1个端口上不为第二UE分配功率,后n1个端口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前n2个端口上不为第一UE分配功率,并将按照总层数n确定的导频配置通知第一UE和第二UE,以便于它们获取数据。通过这样的方式,第一UE和第二UE的DRS就能都正交。
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n1为2,该n2为2,该n为4;
S120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
S14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S150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
S17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当两个4R/8R UE(第一UE和第二UE)进行4层MU-MIMO配对时,第一UE和第二UE都是2层参与MU-MIMO配对。eNodeB按照总层数4确定这两个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3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4层,天线端口7-10。eNodeB只在天线端口7和8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0),只在天线端口9和10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1)。eNodeB为第一UE和第二UE在DCI 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3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一UE和第二UE它们各自的传输层数都为4,天线端口为7-10。层到码字映射按照现有R10协议规定的标准方式进行。对于第二UE码字0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2个层数据映射而成,对于第一UE码字1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2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第一UE和第二UE各自根据传输层数4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二UE,只在天线端口7和8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0的数据;对于第一UE,只在天线端口9和10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1的数据。因为码字0承载了第二UE的真实业务数据,码字1承载了第一UE的真实业务数据,因此,eNodeB在处理ACK/NACK消息时,不需要重传第二UE的码字1以及第一UE的码字0。
因此,可选地,该方法100还包括:
接收该第一UE发送的ACK/NACK消息;
若该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该码字。
可选地,该方法100还包括:
接收该第二UE发送的ACK/NACK消息;
若该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该码字。
也就是说,eNodeB根据配对用户配对时候码字的功率是否置零信息,对UE反馈过来的码字ACK/NACK进行有效性维护,若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该码字,并且根据维护结果进行下一步MU配对调度相关实现。
上面描述了两个4R/8R UE进行4层MU-MIMO配对的实施例,下面描述两个4R/8R UE进行3层MU-MIMO配对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
S120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
S14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S150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
S17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当两个4R/8R UE(第一UE和第二UE)进行3层MU-MIMO配对时,第一UE是2层参与MU-MIMO配对,第二UE都是1层参与MU-MIMO配对。eNodeB按照总层数3确定这两个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2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3层,天线端口7-9。eNodeB只在天线端口7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0),只在天线端口8和9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1)。eNodeB为第一UE和第二UE在DCI 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2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一UE和第二UE它们各自的传输层数都为3,天线端口为7-9。层到码字映射按照现有R10协议规定的标准方式进行。对于第二UE码字0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1个层数据映射而成,对于第一UE码字1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2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第一UE和第二UE各自根据传输层数3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二UE,只在天线端口7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0的数据;对于第一UE,只在天线端口8和9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1的数据。因为码字0承载了第二UE的真实业务数据,码字1承载了第一UE的真实业务数据,因此,eNodeB在处理ACK/NACK消息时,不需要重传第二UE的码字1以及第一UE的码字0。即,与4层配对时类似,eNodeB根据配对用户配对时候码字的功率是否置零信息,对UE反馈过来的码字ACK/NACK进行有效性维护,并且根据维护结果进行下一步MU配对调度相关实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在2个4R/8R UE配对的总层数超过2时,按照总层数确定UE的导频配置,将UE使用的DRS天线端口扩展到7、8、9和10上面,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选地,该方法100还包括:
S180,若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根据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该n2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
S190,将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二UE;
S195,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基站在确定第一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时,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即第二UE为2R UE,则根据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2和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n2确定第二UE的导频配置,然后将确定的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第二UE,并在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也就是说,若第一UE为4R/8R UE,第二UE为2R UE,在它们配对的总层数n超过2时,基站按照总层数n确定第一UE的导频配置,并在第一UE的导频配置的后n1个端口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前n2个端口上不为第一UE分配功率,同时根据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2和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n2确定第二UE的导频配置,并在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并向第一UE和第二UE通知它们各自的导频配置,以便于它们获取数据。
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2,该n为4;
S120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
S14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S180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
S195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当一个4R/8R UE(第一UE)和一个2R UE(第二UE)进行4层MU-MIMO配对时,第一UE和第二UE都是2层参与MU-MIMO配对。eNodeB按照总层数4确定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3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4层,天线端口7-10。eNodeB只在天线端口9和10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1),在天线端口7和8对应的两层数据功率置零。eNodeB根据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2和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2确定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0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2层,天线端口7-8。eNodeB只在天线端口7和8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而对第二UE映射到天线端口9和10上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简称为“RE“)的载波数据进行打孔/功率置0。eNodeB为第一UE在DCI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3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一UE其传输层数为4,天线端口为7-10。eNodeB为第二UE在DCI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0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二UE其传输层数为2,天线端口为7-8。层到码字映射按照现有R10协议规定的标准方式进行。对于第二UE码字0和1都承载真实业务数据,分别由1个层数据映射而成。对于第一UE码字1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2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第二UE根据传输层数2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二UE,在天线端口7和8上有功率,相应地能得到码字0和1的数据。第一UE根据传输层数4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一UE,只在天线端口9和10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1的数据。因为码字1承载了第一UE的真实业务数据,因此,eNodeB在处理ACK/NACK消息时,不需要重传第一UE的码字0。也就是说,eNodeB根据配对用户配对时候码字的功率是否置零信息,对UE反馈过来的码字ACK/NACK进行有效性维护,并且根据维护结果进行下一步MU配对调度相关实现。
上面描述了一个4R/8R UE与一个2R UE进行4层MU-MIMO配对的实施例,下面描述一个4R/8R UE与一个2R UE进行3层MU-MIMO配对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
S120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
S14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S180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
S195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当一个4R/8R UE(第一UE)和一个2R UE(第二UE)进行3层MU-MIMO配对时,第一UE是2层参与MU-MIMO配对,第二UE都是1层参与MU-MIMO配对。eNodeB按照总层数3确定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2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3层,天线端口7-9。eNodeB只在天线端口8和9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1),在天线端口7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零。eNodeB根据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2和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1确定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单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0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1层,天线端口7。eNodeB只在天线端口7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而对第二UE映射到天线端口8和9上RE的载波数据进行打孔/功率置0。eNodeB为第一UE在DCI 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2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一UE其传输层数为3,天线端口为7-9。eNodeB为第二UE在DCI 2C中按照表1单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0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二UE其传输层数为1,天线端口为7。层到码字映射按照现有R10协议规定的标准方式进行。对于第二UE码字0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1个层数据映射而成。对于第一UE码字1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2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第二UE根据传输层数1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二UE,在天线端口7上有功率,相应地能得到码字0的数据。第一UE根据传输层数3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一UE,只在天线端口8和9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1的数据。因为码字1承载了第一UE的真实业务数据,因此,eNodeB在处理ACK/NACK消息时,不需要重传第一UE的码字0。也就是说,eNodeB根据配对用户配对时候码字的功率是否置零信息,对UE反馈过来的码字ACK/NACK进行有效性维护,并且根据维护结果进行下一步MU配对调度相关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
S120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
S14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S180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
S195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当一个4R/8R UE(第一UE)和一个2R UE(第二UE)进行3层MU-MIMO配对时,第一UE是2层参与MU-MIMO配对,第二UE都是1层参与MU-MIMO配对。eNodeB按照总层数3确定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2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3层,天线端口7-9。eNodeB只在天线端口8和9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1),在天线端口7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零。eNodeB根据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2和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1确定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0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2层,天线端口7-8。eNodeB只在天线端口7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0),而对第二UE映射到天线端口8和9上RE的载波数据进行打孔/功率置0。eNodeB为第一UE在DCI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2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一UE其传输层数为3,天线端口为7-9。eNodeB为第二UE在DCI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0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二UE其传输层数为2,天线端口7-8。层到码字映射按照现有R10协议规定的标准方式进行。对于第二UE码字0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1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对于第一UE码字1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2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第二UE根据传输层数2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二UE,只在天线端口7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0的数据。第一UE根据传输层数3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一UE,只在天线端口8和9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1的数据。因为码字0承载了第二UE的真实业务数据,码字1承载了第一UE的真实业务数据,因此,eNodeB在处理ACK/NACK消息时,不需要重传第二UE的码字1以及第一UE的码字0。也就是说,eNodeB根据配对用户配对时候码字的功率是否置零信息,对UE反馈过来的码字ACK/NACK进行有效性维护,并且根据维护结果进行下一步MU配对调度相关实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在一个4R/8R UE与一个2R UE配对的总层数超过2时,按照总层数确定4R/8R UE的导频配置,将UE使用的DRS天线端口扩展到7、8、9和10上面,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以上描述了两个4R/8R UE,以及一个4R/8R UE与一个2R UE进行4层和3层MU-MIMO配对的实施例,对于两个8R UE,还可以进行超过4层的MU-MIMO配对。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3,该n2为2,该n为5;
S120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1;
S14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和该天线端口11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S150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和该天线端口11;
S17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10和该天线端口11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当两个8R UE(第一UE和第二UE)进行5层MU-MIMO配对时,第一UE是3层参与MU-MIMO配对,第二UE是2层参与MU-MIMO配对。eNodeB按照总层数5确定这两个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4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5层,天线端口7-11。eNodeB只在天线端口7和8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0),只在天线端口9、10和11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1)。eNodeB为第一UE和第二UE在DCI 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4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一UE和第二UE它们各自的传输层数都为5,天线端口为7-11。层到码字映射按照现有R10协议规定的标准方式进行。对于第二UE码字0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2个层数据映射而成,对于第一UE码字1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3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第一UE和第二UE各自根据传输层数5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二UE,只在天线端口7和8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0的数据;对于第一UE,只在天线端口9、10和11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1的数据。因为码字0承载了第二UE的真实业务数据,码字1承载了第一UE的真实业务数据,因此,eNodeB在处理ACK/NACK消息时,不需要重传第二UE的码字1以及第一UE的码字0。也就是说,eNodeB根据配对用户配对时候码字的功率是否置零信息,对UE反馈过来的码字ACK/NACK进行有效性维护,并且根据维护结果进行下一步MU配对调度相关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3,该n2为3,该n为6;
S120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2;
S14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和该天线端口12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S150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和该天线端口12;
S17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11和该天线端口12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当两个8R UE(第一UE和第二UE)进行6层MU-MIMO配对时,第一UE和第二UE都是3层参与MU-MIMO配对。eNodeB按照总层数6确定这两个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5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6层,天线端口7-12。eNodeB只在天线端口7、8和9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0),只在天线端口10、11和12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1)。eNodeB为第一UE和第二UE在DCI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5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一UE和第二UE它们各自的传输层数都为6,天线端口为7-12。层到码字映射按照现有R10协议规定的标准方式进行。对于第二UE码字0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3个层数据映射而成,对于第一UE码字1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3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第一UE和第二UE各自根据传输层数6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二UE,只在天线端口7、8和9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0的数据;对于第一UE,只在天线端口10、11和12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1的数据。因为码字0承载了第二UE的真实业务数据,码字1承载了第一UE的真实业务数据,因此,eNodeB在处理ACK/NACK消息时,不需要重传第二UE的码字1以及第一UE的码字0。也就是说,eNodeB根据配对用户配对时候码字的功率是否置零信息,对UE反馈过来的码字ACK/NACK进行有效性维护,并且根据维护结果进行下一步MU配对调度相关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4,该n2为3,该n为7;
S120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3;
S14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S150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
S17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当两个8R UE(第一UE和第二UE)进行7层MU-MIMO配对时,第一UE是4层参与MU-MIMO配对,第二UE是3层参与MU-MIMO配对。eNodeB按照总层数7确定这两个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6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7层,天线端口7-13。eNodeB只在天线端口7、8和9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0),只在天线端口10、11、12和13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1)。eNodeB为第一UE和第二UE在DCI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6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一UE和第二UE它们各自的传输层数都为7,天线端口为7-13。层到码字映射按照现有R10协议规定的标准方式进行。对于第二UE码字0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3个层数据映射而成,对于第一UE码字1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4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第一UE和第二UE各自根据传输层数7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二UE,只在天线端口7、8和9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0的数据;对于第一UE,只在天线端口10、11、12和13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1的数据。因为码字0承载了第二UE的真实业务数据,码字1承载了第一UE的真实业务数据,因此,eNodeB在处理ACK/NACK消息时,不需要重传第二UE的码字1以及第一UE的码字0。也就是说,eNodeB根据配对用户配对时候码字的功率是否置零信息,对UE反馈过来的码字ACK/NACK进行有效性维护,并且根据维护结果进行下一步MU配对调度相关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4,该n2为4,该n为8;
S120包括: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天线端口13和天线端口14;
S14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S150包括: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
S170包括: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具体而言,当两个8R UE(第一UE和第二UE)进行8层MU-MIMO配对时,第一UE和第二UE都是4层参与MU-MIMO配对。eNodeB按照总层数8确定这两个UE的导频配置为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7对应的导频配置,也就是,8层,天线端口7-14。eNodeB只在天线端口7、8、9和10上为第二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0),只在天线端口11、12、13和14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对应码字1)。eNodeB为第一UE和第二UE在DCI 2C中按照表1双码字使能模式中的值7进行天线端口和层的信令指示,指示第一UE和第二UE它们各自的传输层数都为8,天线端口为7-14。层到码字映射按照现有R10协议规定的标准方式进行。对于第二UE码字0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4个层数据映射而成,对于第一UE码字1承载真实业务数据,由4个层数据映射而成,非真实业务数据对应的层数据功率置0。第一UE和第二UE各自根据传输层数8获取信道估计值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获取业务数据。对于第二UE,只在天线端口7、8、9和10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0的数据;对于第一UE,只在天线端口11、12、13和14上有功率,相应地只能得到码字1的数据。因为码字0承载了第二UE的真实业务数据,码字1承载了第一UE的真实业务数据,因此,eNodeB在处理ACK/NACK消息时,不需要重传第二UE的码字1以及第一UE的码字0。也就是说,eNodeB根据配对用户配对时候码字的功率是否置零信息,对UE反馈过来的码字ACK/NACK进行有效性维护,并且根据维护结果进行下一步MU配对调度相关实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在2个8R UE配对的总层数超过4时,按照总层数确定UE的导频配置,将UE使用的DRS天线端口扩展到7-14上面,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3,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该基站400包括:
确定模块410,用于确定第一用户设备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其中,该第一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1,该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2,n=n1+n2,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
配置模块420,用于将该n作为该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
发送模块430,用于将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一UE;
处理模块440,用于在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在配对的总层数大于或等于3时,将总层数n作为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第一UE的导频配置,在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第一UE分配功率,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配置模块420还用于,若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将该n作为该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
该发送模块430还用于将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二UE;
该处理模块440还用于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配置模块420还用于,若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根据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该n2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
该发送模块430还用于将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该第二UE;
该处理模块440还用于在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n1为2,该n2为2,该n为4;
该配置模块420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
该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
该配置模块420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
该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在2个4R/8R UE配对的总层数超过2时,按照总层数确定UE的导频配置,将UE使用的DRS天线端口扩展到7、8、9和10上面,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2,该n为4;
该配置模块420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
该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
该配置模块420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
该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该n1为2,该n2为1,该n为3;
该配置模块420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
该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在一个4R/8R UE与一个2R UE配对的总层数超过2时,按照总层数确定4R/8R UE的导频配置,将UE使用的DRS天线端口扩展到7、8、9和10上面,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3,该n2为2,该n为5;
该配置模块420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1,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和该天线端口11;
该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和该天线端口11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和该天线端口8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10和该天线端口11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3,该n2为3,该n为6;
该配置模块420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2,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和该天线端口12;
该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和该天线端口12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11和该天线端口12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4,该n2为3,该n为7;
该配置模块420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3,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
该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11、该天线端口12和该天线端口13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该n1为4,该n2为4,该n为8;
该配置模块420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天线端口13和天线端口14,确定该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该天线端口10、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
该处理模块440具体用于在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端口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上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不为该第一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7、该天线端口8、和该天线端口9和该天线端口10上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在该天线端口11、该天线12、该天线端口13和该天线端口14上不为该第二UE分配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在2个8R UE配对的总层数超过4时,按照总层数确定UE的导频配置,将UE使用的DRS天线端口扩展到7-14上面,可以实现配对用户的所有DRS都正交,从而能够增强网络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选地,该基站400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450,用于接收该第一UE发送的ACK/NACK消息;
该处理模块440还用于若该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该码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选地,该基站40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460,用于接收该第二UE发送的ACK/NACK消息;
该处理模块440还用于若该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该码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4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U-MIMO通信的方法中的基站,并且基站4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至图3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基站700一般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0,例如CPU,至少一个端口720,存储器730。这些装置之间通信连接。处理器710用于执行存储器730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73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端口720实现该基站与至少一个UE的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73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操作系统732,包含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应用模块734,包含各种应用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
应用模块734中包括但不限于确定模块410、配置模块420、发送模块430、处理模块440、第一接收模块450和第二接收模块460。
应用模块734中各模块的具体实现参见图4、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应模块,在此不赘述。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用户设备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其中,所述第一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1,所述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2,n=n1+n2,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
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
将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一UE;
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
将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UE;
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根据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所述n2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
将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UE;
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n1为2,所述n2为2,所述n为4;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
所述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
所述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n1为2,所述n2为1,所述n为3;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
所述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
所述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所述n1为2,所述n2为2,所述n为4;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
所述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所述n2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
所述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所述n1为2,所述n2为1,所述n为3;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
所述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所述n2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
所述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所述n1为2,所述n2为1,所述n为3;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
所述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所述n2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
所述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8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n1为3,所述n2为2,所述n为5;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1;
所述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和所述天线端口11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和所述天线端口11;
所述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10和所述天线端口11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n1为3,所述n2为3,所述n为6;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2;
所述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和所述天线端口12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和所述天线端口12;
所述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11和所述天线端口12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n1为4,所述n2为3,所述n为7;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3;
所述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端口12和所述天线端口13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端口12和所述天线端口13;
所述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11、所述天线端口12和所述天线端口13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n1为4,所述n2为4,所述n为8;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天线端口13和天线端口14;
所述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端口12、所述天线端口13和所述天线端口14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所述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端口12、所述天线端口13和所述天线端口14;
所述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包括: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12、所述天线端口13和所述天线端口14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UE发送的确认/否认ACK/NACK消息;
若所述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所述码字。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UE发送的ACK/NACK消息;
若所述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所述码字。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用户设备UE与第二UE配对的总层数n大于或等于3,其中,所述第一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1,所述第二UE参与配对的层数为n2,n=n1+n2,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
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一UE;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后n1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大于或等于4,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二UE的传输层数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UE;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其他端口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根据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和所述n2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发送给所述第二UE;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中的前n2个端口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n1为2,所述n2为2,所述n为4;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n1为2,所述n2为1,所述n为3;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所述n1为2,所述n2为2,所述n为4;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所述n1为2,所述n2为1,所述n为3;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4或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2,所述n1为2,所述n2为1,所述n为3;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9,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8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n1为3,所述n2为2,所述n为5;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1,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和所述天线端口11;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和所述天线端口11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和所述天线端口8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10和所述天线端口11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n1为3,所述n2为3,所述n为6;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2,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和所述天线端口12;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和所述天线端口12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11和所述天线端口12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n1为4,所述n2为3,所述n为7;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3,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端口12和所述天线端口13;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端口12和所述天线端口13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11、所述天线端口12和所述天线端口13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第二UE支持的传输层数为8,所述n1为4,所述n2为4,所述n为8;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1、天线端口12、天线端口13和天线端口14,确定所述第二UE的导频配置中的天线端口为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所述天线端口10、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端口12、所述天线端口13和所述天线端口14;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端口12、所述天线端口13和所述天线端口14上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不为所述第一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7、所述天线端口8、和所述天线端口9和所述天线端口10上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在所述天线端口11、所述天线12、所述天线端口13和所述天线端口14上不为所述第二UE分配功率。
27.根据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UE发送的确认/否认ACK/NACK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所述码字。
28.根据权利要求16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UE发送的ACK/NACK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ACK/NACK消息中需要重传的码字对应的天线端口上不分配功率,则不重传所述码字。
CN201280002494.6A 2012-12-27 2012-12-27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040409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87712 WO2014101058A1 (zh) 2012-12-27 2012-12-27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0980A CN104040980A (zh) 2014-09-10
CN104040980B true CN10404098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1019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2494.6A Active CN104040980B (zh) 2012-12-27 2012-12-27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40980B (zh)
WO (1) WO2014101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1691B (zh) * 2016-03-25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端口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7689A (zh) * 2009-04-28 2010-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与装置、数据接收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1932096A (zh) * 2009-06-24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下层映射信息的通知方法和系统
CN102334367A (zh) * 2009-04-16 2012-01-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基站mimo系统中选择对象终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51530B2 (en) * 2007-02-16 2013-01-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4367A (zh) * 2009-04-16 2012-01-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基站mimo系统中选择对象终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77689A (zh) * 2009-04-28 2010-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与装置、数据接收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1932096A (zh) * 2009-06-24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下层映射信息的通知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 Transparency and Possible Impact on Spec;Panasonic;《3GPP R1-092523》;2009062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01058A1 (zh) 2014-07-03
CN104040980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92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9505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ndling resource bloc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800622B (z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信令配置方法及系统
EP244377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EP234620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MIMO transmission
US1132330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uperposition coding signal by us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4241633A (ja) 基地局と基地局の動作方法及び端末と端末の動作方法
WO2013000253A1 (zh) 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信息的交互方法及协作多点传输系统
WO2013063891A1 (zh) 一种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方法及系统
JP2013528029A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をマッピ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12155506A1 (zh) 一种小区间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CN101390324A (zh) 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的反馈信道设计
CN104272617A (zh)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无线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005982A (zh) 基于半正交传输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6416113B (zh) 速率匹配和软信道比特存储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02932918B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分配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237869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ndling resource bloc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74325B (zh) 在支持mimo天线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86970B (zh) 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秩指示信令的发送方法
WO201014506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over 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CN104040980B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CN110662294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01505A (zh) 多用户协同发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Jayalakshmi UCI Transmission via PUCCH in LTE Upli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