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8331B - 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8331B
CN104038331B CN201410302345.2A CN201410302345A CN104038331B CN 104038331 B CN104038331 B CN 104038331B CN 201410302345 A CN201410302345 A CN 201410302345A CN 104038331 B CN104038331 B CN 1040383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parameter
value
channel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23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8331A (zh
Inventor
韩巧利
汪波
严朝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023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8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8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8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8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8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该方法包括:从复用反馈模式的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配置N个第二用户设备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以确定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第二信道质量调整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由于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近似反映第一用户设备所处信号环境,且N个第二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基于其反馈信息的唯一确定性,基于信号质量最为接近的绑定反馈模式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实现聚合级别的闭环调整,使得结果更为准确。

Description

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时分长期演进技术(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简称TD-LTE)作为下一代无线网络同时支持多数据量和多话音用户设备,这些用户设备在每个无线帧上共享上行和下行资源。基站必须发送用于分配用户设备使用资源的信令,这些信令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PDCCH)传输的。分配给PDCCH的资源数是不同的,PDCCH时频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为控制信道粒子(ControlChannel Element,以下简称CCE),为了通过不同的编码速率提供不同的可靠性,允许CCE有四种聚合级别:1,2,4和8,称为PDCCH的聚合级别。
对于TD-LTE系统,针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ir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以下简称HARQ)中携带的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以下简称ACK)/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以下简称NACK)/不连续发射(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以下简称DTX)信息的反馈定义了ACK/NACK/DTX Bundling(绑定)反馈模式以及ACK/NACK/DTXMultiplexing(复用)反馈模式。现有技术中,对于Multiplexing模式的用户设备,PDCCH的聚合级别的确定采用开环机制,即仅根据作为业务信道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d Channel,以下简称PDSCH)的信道质量估计PDCCH的信道质量,根据估计的PDCCH的信道质量来调整其聚合级别。
但是,由于PDSCH的传输模式(Transparent Mode,以下简称TM)有多种,根据3GPP36.213协议有TM1\2\3\4\5\6\7\8\9,另外,PDSCH的调制方式也有多种,包括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以下简称QPSK)、16符号的正交幅度调制(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以下简称16QAM)、64QAM。而PDCCH的发射模式和调制方式是相对固定单一的,PDCCH发射模式采用空频块码(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以下简称SFBC),调制方式固定采用QPSK。因此,PDSCH和PDCCH的发射模式和功率控制方案有很大差异,导致PDSCH的信道质量和PDCCH的信道质量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同时,Multiplexing模式下对于NACK和DTX这两种反馈信息是不区分的,使得无法准确获知Multiplexing模式用户设备的各种反馈信息,无法利用HARQ反馈信息闭环调整Multiplexing模式用户设备的PDCCH的聚合级别,因此仅根据PDSCH的信道质量估计PDCCH的信道质量,并根据估计的PDCCH信道质量调整PDCCH的聚合级别的这种开环调整的方式,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进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的开环调整所导致的准确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包括:
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复用反馈模式,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配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根据所述闭环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确定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信道质量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其中,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为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预先获得的。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和,或者,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差。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
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均小于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所述其他用户设备按照第一参数的值被划分至N个组,所述N个组中的每个组对应于所述第一参数的N个取值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组内所有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的最小值,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由以下至少一种参数指示:
调制编码方式MCS、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确定预先获得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包括:
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分别确定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所述误码率为预设时间段内获得的HARQ反馈信息中的不连续发射DTX信息占所述HARQ反馈信息总数的比例;
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包括:
根据公式(1)确定分别与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SINR调整量δSINR,其中:
其中,α为权重系数,BER1为误码率目标值,BER2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
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δSINR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为所述N个δSINR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复用反馈模式,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配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闭环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确定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信道质量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
其中,可选的,所述基站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获得所述第一信道质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和,或者,确定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差。
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
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均小于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所述其他用户设备按照第一参数的值划分至N个组,所述N个组中的每个组对应于所述第一参数的N个取值区间中的一个,并从每个组中选择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组内所有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的最小值,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由以下至少一种参数指示:
调制编码方式MCS、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分别确定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所述误码率为预设时间段内获得的HARQ反馈信息中的不连续发射DTX信息占所述HARQ反馈信息总数的比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1)确定分别与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SINR调整量δSINR,其中:
其中,α为权重系数,BER1为误码率目标值,BER2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
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δSINR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为所述N个δSINR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当需要对反馈模式为复用反馈模式的待调整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聚合级别进行调整时,在预先根据该待调整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估计获得其控制信道的信道质量的情况下,通过从该待调整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该待调整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用户设备,并将选择的N个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从而基于被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的N个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确定用于调整上述预获得的控制信道的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从而获得调整后的信道质量,并根据调整后的信道质量调整该待调整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由于选择出的N个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与待调整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为接近,可以近似反映待调整用户设备当前所处的信号环境,并且,由于将选择出的N个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基于绑定反馈模式用户的反馈信息的唯一确定性,能够基于信号质量最为接近的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来闭环调整预先获得的控制信道的信道质量,使得确定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依据的控制信道的信道质量更为准确,从而使得聚合级别的确定结果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复用反馈模式;
步骤102、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步骤103、配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为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预先获得的;
步骤104、根据所述闭环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确定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信道质量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
在TD-LTE系统中,HARQ技术被采用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TD-LTE系统中,上下行之间不一定是对称的,在下行子帧多于上行子帧的配置中,会出现一个上行子帧中同时上报多个下行子帧的HARQ的情况。一个上行子帧中上报的HARQ的数目取决于LTE上下行配置以及下行的多输入多输入(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以下简称MIMO)模式。通过上层的配置,TD-LTE支持两种反馈模式的上行HARQ报告:一种是绑定反馈模式——多个ACK/NACK通过逻辑与运算生成上行子帧中一个Bit的ACK(或NACK),逻辑与运算是针对下行子帧中的每个MIMO码字来进行的。比如,在同一码字的三个子帧中的HARQ反馈信息分别为NACK/ACK/ACK,设NACK以0表征,ACK以1表征,则有0&1&1=0,从而将该码字对应的HARQ反馈结果为0,说明该码字对应的所有下行子帧都需重传。另一种是复用反馈模式——允许最多4个下行子帧的HARQ反馈信息复用到一起,一个下行子帧中,如果存在多个码字,则通过逻辑与运算生成一个Bit的ACK(或NACK)。
HARQ中一般包括ACK、NACK和DTX三种反馈信息。但是,在复用反馈模式下,由于现有协议中对NACK和DTX这两种反馈信息是不区分的,从而使得在复用反馈模式下,无法像现有的绑定反馈模式下能够基于用户设备反馈的ACK、NACK和DTX三种信息来实现绑定反馈模式用户设备的PDCCH的聚合级别的闭环调整,即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确定PDCCH的信道质量,根据该信道质量调整PDCCH的聚合级别。从而,对于复用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其PDCCH的聚合级别的确定采用开环机制,即仅根据PDSCH的信道质量估计PDCCH的信道质量,以根据估计的PDCCH的信道质量来调整其聚合级别,使得聚合级别的调整准确性较差。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施例中,针对某一小区中的各复用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对其PDCCH的聚合级别的调整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值得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仅以小区中的某一复用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即第一用户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当小区中存在多个这样的用户设备时,分别进行如下的方式调整其PDCCH的聚合级别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的执行主体为TD-LTE系统中的覆盖待调整用户设备即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的基站,该基站首先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该获取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根据PDSCH的信道质量评估PDCCH的信道质量相同,不赘述。之后,该基站首先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具体地,该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由以下至少一种参数指示:
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以下简称MCS)、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以下简称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以下简称RSRP)、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以下简称SINR)。在实际应用中,基站会实时或者周期性收集其所覆盖小区中各用户的上述信号质量参数。实际应用中,上述的信号质量参数的值例如是用户设备测量获得并上报给基站的,比如CQI、SINR和RSRP,MCS是用户设备根据时变信道环境在其能够调度的MCS值中选择确定的。以下实施例中仅以MCS为例进行说明,采用其他参数的情况与采用MCS的情况类似,仅仅是参数值的简单替换,不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收集与第一用户设备同在同一小区中的其他各个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上述信号质量参数,从中选择出信号质量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进而,将该N个第二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被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的该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即ACK、NACK和DTX三种信息,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该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第一信道质量是预先根据其PDSCH的信道质量估计获得的,该第一信道质量例如以SINR表征,本实施例中确定的所述闭环调整量用于对该预先获得的第一信道质量进行闭环校正调整。从而,根据该闭环调整量和第一信道质量确定第二信道质量,即以该闭环调整量调整第一信道质量得到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第二信道质量调整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
本实施例中,由于将选择出的信号质量与第一用户设备的PDSCH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模式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而绑定反馈模式下,N个第二用户设备反馈的ACK、NACK和DTX三种信息是可区分的,即具有唯一确定性,从而,通过对这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能够近似等价于获得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从而在预先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PDSCH的信道质量估计了其PDCCH的信道质量的基础上,根据上述近似获得的PDCCH的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对上述预先获得的信道质量进行校正调整,使得根据调整后PDCCH信道质量确定的聚合级别更为准确。上述对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比如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各第二用户设备PDCCH的误码率的统计,在PDCCH信道质量以SINR表征的情况下,通过将误码率转换为SINR来得到PDCCH的SINR调整量,在PDCCH信道质量以MCS表征的情况下,通过将误码率转换为MCS来得到PDCCH的MCS调整量,其中,将误码率转换为SINR或MCS是指通过误码率与SINR或MCS相关的对应关系计算SINR或MCS的值。PDCCH的信道质量的表征不仅仅限制于本实施所述的SINR和MCS。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理论情况下,N的取值上限是该小区中除第一用户设备之外包含的全部其他用户设备,但是,实际上,一方面由于小区中各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差异以及所处无线环境不同,比如有的用户设备位于小区边缘,有的用户设备位于小区中心附近,有的用户设备处于阴影损耗较重的区域,这都将导致这些用户设备不可能全部都具有与第一用户设备较为接近的信号质量;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将选择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而选择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既可能有之前就为绑定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也可能有之前配置为复用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将选择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即是将之前为复用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重新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保持之前即为绑定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不变。若小区中存在更多的复用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那么将意味着选择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很可能包含很多复用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对这些用户设备更改反馈模式,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这些用户设备的利益,而且,N取值很大甚至全部其他用户设备时,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量也随之很大,虽然有可能使得最终确定的闭环调整量更为准确,但是确实以牺牲其他用户设备的利益以及增加计算复杂度为代价的,在实际应用中,需合理的设置N的取值,从而在上述几方面取得折中,因此,一般N的取值不是很大。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反馈模式为复用反馈模式的待调整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聚合级别进行调整时,在预先根据该待调整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估计获得其控制信道的信道质量的情况下,通过从该待调整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该待调整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用户设备,并将选择的N个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从而基于被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的N个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确定用于调整上述预获得的控制信道的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从而获得调整后的信道质量,并根据调整后的信道质量调整该待调整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由于选择出的N个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与待调整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为接近,可以近似反映待调整用户设备当前所处的信号环境,并且,由于将选择出的N个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基于绑定反馈模式用户的反馈信息的唯一确定性,能够基于信号质量最为接近的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的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来闭环调整预先获得的控制信道的信道质量,使得确定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依据的控制信道的信道质量更为准确,从而使得聚合级别的确定结果更为准确。
可选的,上述配置为复用反馈模式的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包括的用户设备有:第一用户设备、上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本实施例中,从该小区中选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具有如下特点:
该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第一用户设备的该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均小于其他用户设备的该第一参数的值与第一用户设备的该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其中,第一参数用于指示业务信道PDSCH的信号质量,该第一参数为上述实施例中信号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比如为MCS。
具体的选择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过程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可选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2可以通过如下步骤201-203实现,具体地,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分别计算所述小区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的第一差值;
步骤202、将所述第一差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步骤203、确定排在前面的N个第一差值分别对应的N个用户设备为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参数为MCS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其他的任一种或多种信号质量参数的组合,具有类似的处理过程,不重复说明。
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基站获取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内全部用户设备的MCS值,其中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的MCS的值,进而,分别计算所述小区中除该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MCS的值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MCS的值的差值,即上述第一差值。将获得的各第一差值从小到大排序,由于每个第一差值都表征了对应的小区中用户的MCS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MCS的相对大小,第一差值越小,说明该用户设备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信号质量更为接近,因此,确定排在前面的N个第一差值所对应的用户设备为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排序仅以从小到大的顺序为例说明,也可以是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各第一差值,确定排在后面的N个第一差值所对应的用户设备为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
之后,基站将选择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该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该第一信道质量为预先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PDSCH的信道质量估计获得的,具体的估计获得方法与现有技术类似,不赘述。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信道质量调整确定的PDCCH的聚合级别的准确性,需要对上述第一信道质量进行闭环调整,以得到调整后的第二信道质量,从而根据第二信道质量调整PDCCH的聚合级别。具体地,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04、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分别确定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所述误码率为预设时间段内获得的HARQ反馈信息中的不连续发射DTX信息占所述HARQ反馈信息总数的比例;
步骤205、根据公式(1)确定分别与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SINR调整量δSINR
其中,α为权重系数,BER1为误码率目标值,BER2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α由各第二用户设备当前所处的无线网络环境确定,比如噪声特性、与基站距离、阴影衰落特性等;BER1为小区级的控制信道的误码率目标值,即基站预设的一个表征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亦即其覆盖小区的PDCCH可接受的误码率阈值。
步骤206、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δSINR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为所述N个δSINR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步骤207、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相加或者相减得到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信道质量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
本实施例中,基站在将选择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后,通过收集预设时间内这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ACK、NACK、和DTX反馈信息来确定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即DTX的数量与ACK、NACK和DTX的数量之和的比值。比如该预设时间内收集到某第二用户设备的两个反馈信息,分别为ACK和DTX,那么该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为0.5。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该预设时间的长度,来实现统计结果准确性与计算量之间的折中。
进而,根据该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用户设备的误码率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具体地,根据上述公式(1)确定分别与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SINR调整量δSINR。由于这N个第二用户设备都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能够根据HARQ反馈信息获得其各自PDCCH的信道质量的闭环反馈,即上述获得的δSINR,因此,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δSINR可以理解成是该第二用户设备的PDCCH的信道质量的调整量。由于这N个第二用户设备又是与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最为接近的,因此,可以通过这N个第二用户设备分别对应的δSINR,来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信道质量的调整量。亦即根据这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δSINR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为N个δSINR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平均值。相应的,随之根据该闭环调整量来调整第一信道质量,得到调整后的PDCCH的第二信道质量,其中,该第二信道质量为第一信道质量与闭环调整量之和,或者,第二信道质量为第一信道质量与闭环调整量之差,相当于以该闭环调整量对第一信道质量进行了校正。进而,以调整后的PDCCH的第二信道质量为依据来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聚合级别,该确定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类似,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并将选择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从而基于被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ACK、NACK、和DTX反馈信息,计算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并根据各误码率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以根据该闭环调整量调整预先获得的第一信道质量,从而获得更能准确反映PDCCH信道质量的第二信道质量,基于该第二信道质量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聚合级别。由于选择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复用反馈模式的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为接近,可以近似反映第一用户设备当前所处的信号环境,并且,由于将选择出的N个第二用户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基于绑定反馈模式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的唯一确定性,能够基于信号质量最为接近的绑定反馈模式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近似获得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第一信道质量的反馈闭环调整量,使得用于进行聚合级别确定的PDCCH的信道质量更为准确,从而保证了聚合级别的调整结果更为准确。
进一步可选的,上述配置为复用反馈模式的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包括的用户设备有:第一用户设备、上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本实施例中,从该小区中选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具有如下特点: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所述其他用户设备按照第一参数的值被划分至N个组,所述N个组中的每个组对应于所述第一参数的N个取值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组内所有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的最小值,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其中,该第一参数为上述实施例中信号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比如为MCS。
相应的,具体的选择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过程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进一步可选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2可以通过如下步骤301-305实现,执行完步骤305之后,可以进而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03之后的其他步骤。具体地,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将所述第一参数的取值范围划分为N个区间段;
步骤302、根据所述小区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确定所述其他用户设备分别所属的区间段;
步骤303、分别以所述每个区间段为待处理区间段,计算属于所述待处理区间段的各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的第二差值;
步骤304、将所述第二差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步骤305、确定排在最前面的第二差值对应的用户设备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一个第二用户设备。
进一步可选的,仍以第一参数为MCS为例说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中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将MCS的取值范围比如0-28,等间隔或不等间隔划分为N个区间段:Interval[1],Interval[2],···,Interval[N],假设第一用户设备的MCS标记为MCS0。根据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中除该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MCS的值,确定这些其他用户设备分别所属的区间段,进而,针对每个区间段作如下处理:
计算属于该区间段的各用户设备的MCS的值与第一用户设备的MCS的值MCS0间的各第二差值,将各第二差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确定排在最前面的第二差值对应的用户设备为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一个用户设备。或者,将各第二差值从大到小排序,确定排在最后的一个用户设备为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一个。从而,针对N个区间段,能够获得N个信号质量与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第二用户设备。进而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4-207。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参数进行区间划分,划分为N个区间,从而将小区中除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用户设备按照第一参数的值划分为N组,每组对应于N个区间中的一个。上述区间划分,简单起见可以是等间隔划分,优选地为不等间隔划分。在不等间隔划分时,优选地,将包含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的区间设置为相对较窄的区间长度。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在保证选择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具有接近的业务信道信号质量之余,尽量保证小区中各个用户设备的负载均衡。简单来说,针对两个不同的第一用户设备而言,即假设先后进行两次分别针对两个不同第一用户设备的PDCCH的聚合级别的调整,如果这两个第一用户设备的MCS取值相似,如果采用等间隔划分MCS取值范围的方式,先后两次确定的两个第一用户设备分别对应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很可能一样,这将意味着这N个第二用户设备将多次执行配置绑定反馈模式,进行误码率统计等处理流程,从整个小区的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对这N个第二用户设备而言有失公平,消耗了这N个第二用户设备过多的处理能力。而如果针对先后的两次调整,如果采用不等间隔划分的方案,那么先后两次不等间隔划分的结果不同,将导致先后两次最终选择出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很有可能不相同,从而实现小区内各个用户设备的处理负载均衡。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基站包括:
选择模块11,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复用反馈模式,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12,用于配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为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预先获得的;
第二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闭环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确定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信道质量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
可选的,该基站还包括:
获取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获得所述第一信道质量。
具体地,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由以下至少一种参数指示:
调制编码方式MCS、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和,或者,确定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差。
进一步地,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所述选择模块11具体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均小于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所述选择模块11具体用于将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所述其他用户设备按照第一参数的值划分至N个组,所述N个组中的每个组对应于所述第一参数的N个取值区间中的一个,并从每个组中选择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组内所有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的最小值,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21,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分别确定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所述误码率为预设时间段内获得的HARQ反馈信息中的不连续发射DTX信息占所述HARQ反馈信息总数的比例;
第二确定单元122,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具体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22,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1)确定分别与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SINR调整量δSINR,其中:
其中,α为权重系数,BER1为与所述小区对应的控制信道的误码率目标值,BER2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
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δSINR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为所述N个δSINR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图2或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基站包括:
存储器21以及与所述存储器21连接的处理器22,所述存储器21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22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2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如图1所示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中的: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复用反馈模式,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配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为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信道的信道质量预先获得的;根据所述闭环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确定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信道质量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
具体地,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由以下至少一种参数指示:
调制编码方式MCS、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相加,或者,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相减,得到所述第二信道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均小于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所述其他用户设备按照第一参数的值被划分至N个组,所述N个组中的每个组对应于所述第一参数的N个取值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组内所有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的最小值,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根据被配置为绑定反馈模式的所述N个用户的反馈信息,分别确定所述N个用户中的每个用户的误码率;根据所述N个用户中的每个用户的误码率确定所述待调整复用反馈模式用户的聚合级别的闭环调整量。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分别确定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所述误码率为预设时间段内获得的HARQ反馈信息中的不连续发射DTX信息占所述HARQ反馈信息总数的比例;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根据公式(1)确定分别与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SINR调整量δSINR,其中:
其中,α为权重系数,BER1为与所述小区对应的控制信道的误码率目标值,BER2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δSINR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为所述N个δSINR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复用反馈模式,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配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根据所述闭环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确定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信道质量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
所述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内全部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分别计算所述小区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小区中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或者,
将第一参数的取值范围划分为N个区间段,根据所述小区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分别确定所述小区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所属的区间段,分别计算各区间段的各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在每个区间段中选取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组内所有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的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和,或者,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
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均小于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所述其他用户设备按照第一参数的值被划分至N个组,所述N个组中的每个组对应于所述第一参数的N个取值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组内所有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的最小值,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由以下至少一种参数指示:
调制编码方式MCS、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确定预先获得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包括:
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分别确定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所述误码率为预设时间段内获得的HARQ反馈信息中的不连续发射DTX信息占所述HARQ反馈信息总数的比例;
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包括:
根据公式(1)确定分别与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SINR调整量δSINR,其中:
δ S I N R = α × BER 1 - BER 2 1 - BER 1 - - - ( 1 )
其中,α为权重系数,BER1为误码率目标值,BER2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
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δSINR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为所述N个δSINR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复用反馈模式,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配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式为绑定反馈模式,并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闭环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确定第二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信道质量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
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内全部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分别计算所述小区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小区中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或者,
将第一参数的取值范围划分为N个区间段,根据所述小区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分别确定所述小区中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所属的区间段,分别计算各区间段的各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在每个区间段中选取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组内所有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的最小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和,或者,确定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为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与所述闭环调整量之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
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中,选择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最接近的N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均小于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值之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中的用户设备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组成,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和所述其他用户设备按照第一参数的值划分至N个组,所述N个组中的每个组对应于所述第一参数的N个取值区间中的一个,并从每个组中选择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组内所有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参数的值之差的最小值,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信道的信号质量由以下至少一种参数指示:
调制编码方式MCS、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分别确定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所述误码率为预设时间段内获得的HARQ反馈信息中的不连续发射DTX信息占所述HARQ反馈信息总数的比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1)确定分别与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SINR调整量δSINR,其中:
δ S I N R = α × BER 1 - BER 2 1 - BER 1 - - - ( 1 )
其中,α为权重系数,BER1为误码率目标值,BER2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误码率;
根据所述N个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δSINR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控制信道的第一信道质量的闭环调整量为所述N个δSINR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CN201410302345.2A 2014-06-27 2014-06-27 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04038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2345.2A CN104038331B (zh) 2014-06-27 2014-06-27 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2345.2A CN104038331B (zh) 2014-06-27 2014-06-27 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8331A CN104038331A (zh) 2014-09-10
CN104038331B true CN104038331B (zh) 2017-07-28

Family

ID=5146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2345.2A Active CN104038331B (zh) 2014-06-27 2014-06-27 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83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4243B (zh) 2016-06-07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通知方法、装置
CN111865519B (zh) * 2019-04-28 2021-08-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v2x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8255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85893A (zh) * 2011-03-11 2012-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dcch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868502A (zh) * 2011-07-05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聚合度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23985B1 (ko) * 2008-12-12 2015-05-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채널 품질 지시자를 이용한 제어 채널 요소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49595A (ko) * 2009-11-05 2011-05-12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003445B2 (en) * 2010-04-30 2018-06-19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 controlchannel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8255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85893A (zh) * 2011-03-11 2012-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dcch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868502A (zh) * 2011-07-05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聚合度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an Zheng.A Service-oriented Self-adaptive CCE (S2-CCE) configuration mechanism to enhance time-sensitive mHealth applications.《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GLOBECOM)》.2014,2749 - 2754. *
Qin Mu.Search Space Design in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for LTE-Advanced.《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Spring)》.2014,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8331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4781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746317B1 (ko) 변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18793B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1505756B1 (en)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CN1864373B (zh) Hsdpa通信的方法、基站、远程站和系统
CN106257856A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7046453A (zh) 数据共享信道的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81107A (zh) 移动站装置、处理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036660A (zh)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CN102611666B (zh) 外环链路自适应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6713192A (zh) 一种多用户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464428A (zh) 利用蜂窝通信网络中256qam的有效tbs表设计的系统和方法
CN107534512A (zh) 限定解码余量的多等级ack
CN104301067B (zh) Dm-rs图样指示方法和装置
EP2012455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determining a transport block size
CN107409008A (zh) 基于解码余量的传输属性的配置
CN104321997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54609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265696B (zh) 传输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710656A (zh) 用于可靠低等待时间通信中增加的容量的探测
CN107846266A (zh) 时频资源空分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1499828B (zh)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链路自适应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064925B (zh) 一种自适应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038331B (zh) 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CN109687937B (zh) 调制编码方式和重复次数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