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2763A -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2763A
CN104032763A CN201410292793.9A CN201410292793A CN104032763A CN 104032763 A CN104032763 A CN 104032763A CN 201410292793 A CN201410292793 A CN 201410292793A CN 104032763 A CN104032763 A CN 104032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jet grouting
axle agitation
curtai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27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吉宝
任海平
倪琦
韩炳辰
潘良鹄
瞿涛
刘景儒
董林兵
段存俊
陈建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102927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2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2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2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高压旋喷桩在基岩面以上与三轴搅拌桩搭接处成桩质量差,防渗效果差的问题。包括:首先放线定位、挖槽;其次预探孔施工;接着钻机安装调试;接着三轴搅拌桩施工;接着高压旋喷桩预成孔深入基岩面下部;接着布设喷浆导向管;最后高压旋喷桩施工。采用该方法制作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包括三轴搅拌桩和位于其下部的高压旋喷桩,二者轴线互相重合,三轴搅拌桩深度范围自砂层顶面至中风化层的最高基岩面以上至少1.0m,高压旋喷桩的深度自基岩面以下至少1.0m且至三轴搅拌桩的桩底以上至少1.0m。该施工方法可操作性强,该结构防渗止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临海复杂地质条件的典型地层剖面可概括为三层:上部是以粉砂、中粗砂为主的砂层,局部含大量珊瑚礁碎屑及珊瑚礁灰岩,渗透系数大,为10E-3-10E-4(cm/s);中部为强风化层(强风化花岗岩),层厚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较大,渗透系数较大,为10E-5(cm/s)左右,局部含有大块状的花岗岩孤石;下部为中风化层(中风化花岗岩),渗透系数小,可视为弱透水层或隔水层,基岩面(中风化层的顶面)起伏较大。针对上述地层的基坑围护止水帷幕设计与施工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2966110A,名称为“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针对前述地层的基坑围护止水帷幕结构。该止水帷幕结构采用在基岩面以上设置单排φ8501200三轴搅拌桩,在三轴搅拌桩下部设置与其同轴心的单排φ900600高压旋喷桩,高压旋喷桩进入基岩面下部,进入深度为0.5m,两桩之间的垂直搭接深度为1.0m。然而,通过对现场已施工的止水帷幕结构围护墙体钻孔取芯及抽水、压水试验分析,发现下部高压旋喷桩质量不稳定,主要表现在高压旋喷桩位于基岩面以上的部分与三轴搅拌桩搭接处桩体取芯破碎、防渗效果差。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高压旋喷桩预成孔深度不到位。原有设计高压旋喷桩嵌入基岩面以下0.5m,由于施工时较难控制施工机械钻杆的倾斜,加之基岩面起伏较大,成孔后塌孔,造成高压旋喷桩机喷头实际很难进入基岩。
(2)喷浆量不均匀。高压旋喷桩成桩质量受喷射压力、提升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强风化层厚度和岩性不均,这些因素造成喷浆不均匀,成桩质量不稳定。
(3)施工参数不确定。原有设计高压旋喷桩水泥掺量为20%,由于基岩面附近土层很不均匀,且起伏较大,采用20%的水泥掺量很难保证高压旋喷桩的质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优化改进措施,提高现有的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隔水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中高压旋喷桩与三轴搅拌桩搭接处成桩质量不稳定,防渗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自上而下由上部砂层、中部强风化层以及下部中风化层组成的临海复杂地质层的防渗止水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放线定位、挖槽;
步骤二:预探孔施工,沿基坑轴线布设预探孔,预探孔的孔距与后续施工中的三轴搅拌桩桩距相同,预探孔进入下部中风化层的的基岩面以下至少1.0m终孔;
步骤三:三轴搅拌钻机就位,安装调试;
步骤四:喷浆、搅拌进行三轴搅拌桩施工,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施打深度至下部中风化层的最高基岩面以下1.0m-1.5m,并记录三轴搅拌桩桩底的埋深位置;
步骤五:高压旋喷桩预成孔深入基岩面下部,采用钻机沿三轴搅拌桩轴线布设所述高压旋喷桩预成孔,所述高压旋喷桩预成孔的孔距是所述预探孔孔距的一半,所述高压旋喷桩预成孔进入所述中风化层的深度不小于1.0m;
步骤六:在所述高压旋喷桩预成孔中布设喷浆导向管,所述喷浆导向管上部进入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深度不小于1.0m,其下部进入所述中风化层的深度不小于1.0m。
步骤七:高压旋喷桩施工,所述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三轴搅拌桩下部,两桩之间的垂直搭接深度为1.0m,所述高压旋喷桩施工深度范围自基岩面以下至少1.0m至三轴搅拌桩桩底以上至少1.0m,至此,组合防渗止水帷幕结构施工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包括:
步骤a,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提供的坐标基准点,精确计算出围护中心线角点坐标或转角点坐标,利用测量仪器精确放样出三轴搅拌桩围护中心线,并进行坐标数据复核,根据已知坐标进行所述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平面轴线的交线定位,并进行复核检查;
步骤b,根据所述步骤a放样出的三轴搅拌桩围护中心线,用挖掘机沿所述围护中心线平行方向开掘工作沟槽,所述沟槽宽度根据帷幕结构宽度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包括:
第一步,在开挖的沟槽两侧设计定位辅助线,并在定位辅助线上划出钻孔位置,开挖所述沟槽前划定三轴搅拌钻机动力头中心线到机前定位线的距离,并在所述中心线上做好每一幅所述三轴搅拌钻机施工加固的定位标记;
第二步,根据所述第一步确定的位置,移动所述三轴搅拌钻机准确就位;
第三步,开机前用水平尺将平台调平,并调直机架,使得所述三轴搅拌钻机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且所述钻机就位后应保持平稳、平正。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三轴搅拌桩采用三轴搅拌钻机施工,工作时,所述三轴搅拌钻机钻头下沉速度为0.5-1.0m/min,提升速度为1.0-1.5m/min,并使得所述钻机匀速下钻、匀速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六高压旋喷桩喷浆导向管由直径为120mm~140mm,强度为1.0Mpa-1.5Mpa的PVC管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七中喷浆施工深度自所述基岩面以下1.0m至所述三轴搅拌桩桩底以上1.0m,旋喷桩机喷头下至所述基岩面以下1.0m处应喷浆并停留15-20s,旋喷桩机喷头提升至所述三轴搅拌桩桩底以上1.0m处应继续喷浆并停留15-20s。
进一步地,所述旋喷桩机在所述基岩面处应减少喷射压力,降低提升速度,并停留20-30s。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应用于自上而下由上部砂层、中部强风化层以及下部中风化层组成的临海复杂地质层,包括三轴搅拌桩和位于其下部的高压旋喷桩,所述高压旋喷桩和所述三轴搅拌桩桩心的轴线互相重合,两桩之间的垂直搭接深度为1.0m,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深度范围自所述上部砂层的顶面至所述下部中风化层的最高基岩面以上至少1.0m,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深度自所述基岩面以下至少1.0m且至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桩底以上至少1.0m。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旋喷桩的直径为1500mm,有效直径为900mm,有效桩体间搭接300mm,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桩间距为600mm。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旋喷桩的外加剂为水玻璃,掺量为水泥掺量的3%-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设置竖向组合式的结构,对基岩起伏大,强风化层厚度变化大的地层以及类似地层的适应性强,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可行性问题。具体来说,对于浅部砂层采用三轴搅拌桩的形式,充分发挥了三轴搅拌桩施工质量稳定,止水效果好的特点;对于强度较大的中风化层基岩,采用常规地质钻机预成孔,并在预成孔中布设喷浆导向管,再施打高压旋喷桩,桩位易确定,入基岩的深度易控制,三轴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在基岩面上部的交接面处喷浆量及桩体施工质量也易控制。通过加设喷浆导向管,解决了因基岩面以上强风化层土体松散,预成孔后大量沉渣淤积,导致高压旋喷桩桩机喷头打不打设计深度,从而造成高压旋喷桩在基岩面以上的强风化层喷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成桩质量不良,止水效果不好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施工方式,充分发挥了高压旋喷桩施工灵活,可操作性强的优势,有效地对不同土层交接面、不同桩型的搭接处进行防渗加固处理。本发明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为一个整体稳定的、封闭的防渗止水围护体系,隔断了弱透水性基岩体以上土体(含不同土层的强渗透性交接面)的渗透通道,为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创造了干燥的施工条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施工方法各步骤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结合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自上而下由上部砂层1、中部强风化层2以及下部中风化层3组成的临海复杂地质层的防渗止水帷幕的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继续参考图2,放线定位、挖槽。
根据临海复杂地质层的情况结合实际施工要求,根据设计图纸,在基坑的预施工的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处放线定位、挖槽,确定后续防渗止水帷幕结构施工的准确位置。
步骤二:继续参考图3,预探孔4施工,沿基坑轴线布设预探孔4,预探孔4的孔距与后续施工中的三轴搅拌桩5桩距相同,预探孔4进入下部中风化层3的基岩面6以下至少1.0m终孔。
具体来说,由于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基岩分布不均匀,起伏变化较大,为了保证后续三轴搅拌桩5的正常施工,需要探明中部强风化层厚度和基岩面层顶面的标高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采用G-150型钻机布设预探孔4至基岩面层,探明每幅搅拌桩所在部位,以确定基岩面标高位置。探孔的间距与三轴搅拌钻机中心距相等,例如可以选择探孔间距为1.2m。此外,还需要通过预探孔4探明上部砂层1是否含有珊瑚礁灰岩及预探孔4孔深范围内是否存在孤石。并详细记录和分析探测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
步骤三:三轴搅拌钻机就位,安装调试。
通过这一步骤确保三轴搅拌钻机平稳就位,以方便后续三轴搅拌桩5的施工。
步骤四:继续参考图4,喷浆、搅拌进行三轴搅拌桩5施工,三轴搅拌桩5的施打深度至下部中风化层3的最高基岩面6以下1.0m-1.5m,并记录三轴搅拌桩5桩底的埋深位置。
具体来说,在喷浆之前,先要制备浆液并输送到施工现场。浆液的制作需要参考设计规范以及工程地质情况经过现场试验确定水灰比、水泥掺入量以及浆液配比比例。然后采用自动拌浆系统将配制好的浆液输送至储浆罐为三轴搅拌设备连续供应浆液。施工时,采用单排三轴搅拌桩,一桩一表及时记录搅拌桩停打标高。搅拌桩桩体施工采用一喷二搅工艺。根据三轴搅拌钻机钻头下沉和提升速度的不同,将水泥浆液注入土体并搅拌,确保三轴搅拌桩在初凝前达到充分搅拌,水泥与被加固土体充分拌和,以确保三轴搅拌桩的加固质量。特别地,三轴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三轴搅拌桩施工时还包括套打工艺,套打部分为重复套钻,以保证墙体的连续性和接头的施工质量。
通过在上部砂层1和中部强风化层2中施工三轴搅拌桩5,使得三轴搅拌桩5成桩质量稳定,桩体强度高,施工后防渗止水效果好,施工便捷,缩短了工期,加快了施工进度。此外,三轴搅拌桩5采用就地搅拌成桩的施工方法,水泥用量仅为桩体质量的20%,相对相同桩径的钻孔灌注咬合桩节省80%,相对于素地下连续墙也节省较大比例的水泥,节省水泥量可达50%-60%。
步骤五:高压旋喷桩预成孔7深入基岩面下部,采用钻机沿三轴搅拌桩5轴线布设高压旋喷桩预成孔7,高压旋喷桩预成孔7的孔距是预探孔4孔距的一半,高压旋喷桩预成孔7进入中风化层3的深度不小于1.0m。
在三轴搅拌桩5施工后2天,首先必须清除现场施工所遗弃的垃圾,施工5天后开始高压旋喷桩预成孔7的施工。高压旋喷桩预成孔7至基岩面6以下1.0m,在确保进入基岩设计深度后方可终孔,如沉渣厚度较大,应清孔。
步骤六:继续参考图4,在高压旋喷桩预成孔7中布设喷浆导向管8,喷浆导向管8上部进入三轴搅拌桩5的深度不小于1.0m,其下部进入中风化层3的深度不小于1.0m。
具体来说,在施工完成的高压旋喷桩预成孔7中布设喷浆导向管8能够解决高压旋喷桩桩机喷头能下不到设计深度和在基岩面6以上的强风化层2喷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成桩质量不良,止水效果差的问题。具体原因在于基岩面6以上的强风化层2土体松散,高压旋喷桩预成孔施工完成后造成孔内大量沉渣淤积,使得高压旋喷桩桩机喷头达不到设计深度。喷浆导向管8有足够的材料强度,当其进入基岩面6以下1.0m,高压旋喷桩桩机喷头在其保护下能够直接达到设计深度,从而保证后续施工完成的高压旋喷桩在基岩面6以上的强风化层2的喷浆量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与已经施工完成的三轴搅拌桩5形成良好的搭接,达到符合要求的止水防渗效果。
步骤七:高压旋喷桩9施工,高压旋喷桩9位于三轴搅拌桩5下部,两桩之间的垂直搭接深度为1.0m,高压旋喷桩9施工深度范围自基岩面6以下至少1.0m至三轴搅拌桩5桩底以上至少1.0m。高压旋喷桩9施工完成后,即形成如图5所示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
采用GD-2型旋喷桩机进行强风化层2和基岩面6以上高压旋喷桩9和三轴搅拌桩5的垂直搭接面的施工。由于在高压旋喷桩预成孔7内设置喷浆导向管8,使得高压旋喷桩9能够进入基岩面下部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满足三轴搅拌桩5和高压旋喷桩9的有效搭接。具体方法为一边采用旋喷桩机通过喷浆导向管8喷浆,一边将喷浆导向管8上提,待单个高压旋喷桩9施工完成后,喷浆导向管8完全被高压旋喷桩桩机的高压气体所破坏。因此,喷浆导向管8可以确保高压旋喷桩桩体施工质量。
进一步地,步骤一还包括步骤a,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提供的坐标基准点,精确计算出围护中心线角点坐标或转角点坐标,利用测量仪器精确放样出三轴搅拌桩围护中心线,并进行坐标数据复核,根据已知坐标进行所述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平面轴线的交线定位,并进行复核检查;步骤b,根据步骤a放样出的三轴搅拌桩围护中心线,用挖掘机沿围护中心线平行方向开掘工作沟槽,所述沟槽宽度根据帷幕结构宽度确定。通常会选择槽宽1.2m,深度0.6m。当遇有地下障碍物时,利用镐头机将地下障碍物破除干净,如破除后产生过大的空洞,则需回填压实,重新开挖沟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特别地,三轴搅拌钻机的就位与安装调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开挖的沟槽两侧设计定位辅助线,并在定位辅助线上划出钻孔位置,开挖沟槽前划定三轴搅拌钻机动力头中心线到机前定位线的距离,并在中心线上做好每一幅三轴搅拌钻机施工加固的定位标记;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确定的位置,移动三轴搅拌钻机准确就位;第三步,开机前用水平尺将平台调平,并调直机架,使得三轴搅拌钻机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钻机就位时,统一指挥,移动前注意钻机四周的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保证钻机就位后平稳、平正。
具体来说,三轴搅拌桩5采用三轴搅拌钻机施工,工作时,三轴搅拌钻机钻头下沉速度为0.5-1.0m/min,提升速度为1.0-1.5m/min,并使得钻机匀速下钻、匀速提升。在施工过程中,要实时监测施工现场输送浆液的设备例如压浆泵的流量、泥浆比重、浆液配合比等,及时调整偏差,确保桩体的成桩质量。具体施工可选择标准连续方式或单侧挤压连续方式施工,当相邻桩体施工时间间隔超过10个小时,必须采用复搅拌或外包加桩,或高压旋喷桩等对施工冷缝进行处理。特别注意,三轴搅拌桩5施工时要保证帷幕结构墙体的连续性。
具体来说,高压旋喷桩喷浆导向管8由直径为120mm-140mm,强度为1.0Mpa-1.5Mpa的PVC管制成。选用PVC管,能够保证喷浆导向管的强度,而且成本低,施工方便。
喷浆施工深度自基岩面6以下1.0m至三轴搅拌桩5桩底以上1.0m,旋喷桩机喷头下至基岩面6以下1.0m处应喷浆并停留15-20s,旋喷桩机喷头提升至三轴搅拌桩5桩底以上1.0m处应继续喷浆并停留15-20s。特别地,旋喷桩机在基岩面6处应减少喷射压力,降低提升速度,并停留20-30s,确保喷浆量。为了避免串浆,高压旋喷桩必须采用跳跃法施工,相邻的施工距离不得小于1200mm。
继续参考图5,详细说明采用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制作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应用于自上而下由上部砂层1、中部强风化层2以及下部中风化层3组成的临海复杂地质层,包括三轴搅拌桩5和位于其下部的高压旋喷桩9,高压旋喷桩9和三轴搅拌桩5桩心的轴线互相重合,两桩之间的垂直搭接深度为1.0m,三轴搅拌桩5的深度范围自上部砂层的顶面至下部中风化层3的最高基岩面6以上至少1.0m,高压旋喷桩9的深度自基岩面6以下至少1.0m且至三轴搅拌桩5的桩底以上至少1.0m。高压旋喷桩9的直径为1500mm,有效直径为900mm,有效桩体间搭接300mm,高压旋喷桩9沿三轴搅拌桩5轴线排布,高压旋喷桩9的桩间距为600mm。有效桩径为桩体质量稳定、止水效果良好的桩体部分的直径;有效桩体间搭接是指有效桩体之间重合叠加部分的长度。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高压旋喷桩9与其上部的三轴搅拌桩5和其下部的基岩能够很好搭接,也能很好地控制交接面的喷浆量及施工质量,达到防渗加固的处理效果。此外,也能充分发挥高压旋喷桩9施工灵活,可操作性强的优势。
当然,根据工程要求,高压旋喷桩9的外加剂主要选用水玻璃,掺量为水泥掺量的3%-5%。通过选择所述外加剂,能够防止浆液大量窜流,堵住喷浆填充孔的空隙,并快速凝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设置竖向组合式的结构,对基岩起伏大,强风化层厚度变化大的地层以及类似地层适应性强,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可行性问题。具体来说,对于浅部砂层采用三轴搅拌桩的形式,充分发挥了三轴搅拌桩施工质量稳定,止水效果好的特点;对于强度较大的中风化层基岩,采用常规地质钻机预成孔,并在预成孔中布设喷浆导向管,再施打高压旋喷桩,桩位易确定,入基岩的深度易控制,三轴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在基岩面上部的交接面处喷浆量及桩体施工质量也易控制。通过加设喷浆导向管,解决了因基岩面以上强风化层土体松散,预成孔后大量沉渣淤积,导致高压旋喷桩喷头下不到设计深度,从而造成高压旋喷桩在基岩面以上的强风化层喷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成桩质量不良,止水效果不好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施工方式,充分发挥了高压旋喷桩施工灵活,可操作性强的优势,有效地对不同土层交接面、不同桩型的搭接处进行防渗加固处理。本发明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为一个整体稳定的、封闭的防渗止水围护体系,隔断了弱透水性基岩体以上土体(含不同土层的强渗透性交接面)的渗透通道,为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创造了干燥的施工条件。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自上而下由上部砂层、中部强风化层以及下部中风化层组成的临海复杂地质层的防渗止水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放线定位、挖槽;
步骤二:预探孔施工,沿基坑轴线布设预探孔,预探孔的孔距与后续施工中的三轴搅拌桩桩距相同,预探孔进入下部中风化层的的基岩面以下至少1.0m终孔;
步骤三:三轴搅拌钻机就位,安装调试;
步骤四:喷浆、搅拌进行三轴搅拌桩施工,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施打深度至下部中风化层的最高基岩面以下1.0m-1.5m,并记录三轴搅拌桩桩底的埋深位置;
步骤五:高压旋喷桩预成孔深入基岩面下部,采用钻机沿三轴搅拌桩轴线布设所述高压旋喷桩预成孔,所述高压旋喷桩预成孔的孔距是所述预探孔孔距的一半,所述高压旋喷桩预成孔进入所述中风化层的深度不小于1.0m;
步骤六:在所述高压旋喷桩预成孔中布设喷浆导向管,所述喷浆导向管上部进入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深度不小于1.0m,其下部进入所述中风化层的深度不小于1.0m。
步骤七:高压旋喷桩施工,所述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三轴搅拌桩下部,两桩之间的垂直搭接深度为1.0m,所述高压旋喷桩施工深度范围自基岩面以下至少1.0m至三轴搅拌桩桩底以上至少1.0m,至此,组合防渗止水帷幕结构施工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
步骤a,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提供的坐标基准点,精确计算出围护中心线角点坐标或转角点坐标,利用测量仪器精确放样出三轴搅拌桩围护中心线,并进行坐标数据复核,根据已知坐标进行所述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平面轴线的交线定位,并进行复核检查;
步骤b,根据所述步骤a放样出的三轴搅拌桩围护中心线,用挖掘机沿所述围护中心线平行方向开掘工作沟槽,所述沟槽宽度根据帷幕结构宽度确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
第一步,在开挖的沟槽两侧设计定位辅助线,并在定位辅助线上划出钻孔位置,开挖所述沟槽前划定三轴搅拌钻机动力头中心线到机前定位线的距离,并在所述中心线上做好每一幅所述三轴搅拌钻机施工加固的定位标记;
第二步,根据所述第一步确定的位置,移动所述三轴搅拌钻机准确就位;
第三步,开机前用水平尺将平台调平,并调直机架,使得所述三轴搅拌钻机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且所述钻机就位后应保持平稳、平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三轴搅拌桩采用三轴搅拌钻机施工,工作时,所述三轴搅拌钻机钻头下沉速度为0.5-1.0m/min,提升速度为1.0-1.5m/min,并使得所述钻机匀速下钻、匀速提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高压旋喷桩喷浆导向管由直径为120mm~140mm,强度为1.0Mpa-1.5Mpa的PVC管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喷浆施工深度自所述基岩面以下1.0m至所述三轴搅拌桩桩底以上1.0m,旋喷桩机喷头下至所述基岩面以下1.0m处应喷浆并停留15-20s,旋喷桩机喷头提升至所述三轴搅拌桩桩底以上1.0m处应继续喷浆并停留15-20s。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机在所述基岩面处应减少喷射压力,降低提升速度,并停留20-30s。
8.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应用于自上而下由上部砂层、中部强风化层以及下部中风化层组成的临海复杂地质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轴搅拌桩和位于其下部的高压旋喷桩,所述高压旋喷桩和所述三轴搅拌桩桩心的轴线互相重合,两桩之间的垂直搭接深度为1.0m,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深度范围自所述上部砂层的顶面至所述下部中风化层的最高基岩面以上至少1.0m,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深度自所述基岩面以下至少1.0m且至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桩底以上至少1.0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的直径为1500mm,有效直径为900mm,有效桩体间搭接300mm,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桩间距为600m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的外加剂为水玻璃,掺量为水泥掺量的3%-5%。
CN201410292793.9A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4032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2793.9A CN104032763A (zh)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2793.9A CN104032763A (zh)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2763A true CN104032763A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63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2793.9A Pending CN104032763A (zh)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276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3313A (zh) * 2016-07-22 2016-12-14 江苏科兴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五头小直径搅拌桩的防渗墙施工方法
CN106592605A (zh) * 2017-01-17 2017-04-26 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轴搅拌桩套打钢筋砼灌注桩基坑围护的施工方法
CN107165161A (zh) * 2017-03-17 2017-09-15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基坑连续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内植支护桩的施工方法
CN112252310A (zh) * 2020-10-24 2021-01-22 武汉安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采用高压旋喷桩机进行深基坑止水帷幕施工的方法
CN115233697A (zh) * 2022-08-24 2022-10-25 子城联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6110A (zh) * 2012-12-14 2013-03-13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2954371U (zh) * 2012-12-14 2013-05-29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
CN103469798A (zh) * 2013-08-28 2013-12-25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850261A (zh) * 2012-12-06 2014-06-11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入岩深基坑嵌岩止水帷幕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0261A (zh) * 2012-12-06 2014-06-11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入岩深基坑嵌岩止水帷幕施工方法
CN102966110A (zh) * 2012-12-14 2013-03-13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2954371U (zh) * 2012-12-14 2013-05-29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
CN103469798A (zh) * 2013-08-28 2013-12-25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3313A (zh) * 2016-07-22 2016-12-14 江苏科兴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五头小直径搅拌桩的防渗墙施工方法
CN106592605A (zh) * 2017-01-17 2017-04-26 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轴搅拌桩套打钢筋砼灌注桩基坑围护的施工方法
CN107165161A (zh) * 2017-03-17 2017-09-15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基坑连续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内植支护桩的施工方法
CN112252310A (zh) * 2020-10-24 2021-01-22 武汉安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采用高压旋喷桩机进行深基坑止水帷幕施工的方法
CN115233697A (zh) * 2022-08-24 2022-10-25 子城联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0309B (zh) 岩溶区桥梁溶洞桩基施工方法
CN105041325B (zh) 一种高压富水特大断层软弱角砾岩隧道的施工方法
CN205172598U (zh) 管幕旋喷桩支护结构
CN104631470B (zh) 高水位大粒径砂砾石地质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
CN101962949B (zh) 长螺旋二重管高压搅喷桩施工方法及其装置
CN101768961B (zh) 一种型钢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方法
CN101864773B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工艺
CN102943466B (zh) 微型钢管混凝土桩穿透路基层加固软弱地基施工工法
CN106759379A (zh) 一种基坑不对称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CN102966110A (zh) 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88099B (zh) 一种地铁基坑锚索处理方法
CN107975375B (zh) 一种城市隧道微型钢管桩加固软弱地基施工方法
CN108797598A (zh) 一种深基坑中预应力支撑的施工工艺
CN106759297A (zh) 一种支护桩与三管高压旋喷桩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CN104499479A (zh) 一种穿越砂砾石回填层的挖孔桩施工方法
CN104032763A (zh) 一种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522235A (zh) 狭小场地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
CN110130901A (zh) 上跨既有线城市地下暗挖区间施工方法
CN108265706A (zh) 一种在溶洞地质内的工程桩及成桩工艺
CN106761814A (zh) 一种管幕与竹筋注浆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及方法
CN104695458A (zh) 深搅旋喷组合桩止水帷幕施工方法
CN105525619A (zh) 一种富水地层暗挖隧道咬合管幕及其施工方法
CN202954371U (zh) 垂向组合式防渗止水帷幕结构
CN105464685A (zh) 一种洞桩法暗挖隧道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30909B (zh) 一种在粉土地层中盾构下穿既有车站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