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0449B -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0449B
CN104030449B CN201410210869.9A CN201410210869A CN104030449B CN 104030449 B CN104030449 B CN 104030449B CN 201410210869 A CN201410210869 A CN 201410210869A CN 104030449 B CN104030449 B CN 104030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rbon fiber
water body
landscape
techni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08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0449A (zh
Inventor
胡湛波
李振友
周权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i Jiang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i 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i 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i 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4102108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0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0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0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0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0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包括曝气充氧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和人工生态重建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投加微生物菌剂和生物促生剂;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包括仿生碳纤维生态草和复合生态浮岛技术;采用曝气充氧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改善水体水质;采用人工生态重建工艺重建与恢复生态系统,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本发明可有效改善水体水质,快速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治理后的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水标准。该方法将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相结合,具有节约能源、抑藻效果好、生态恢复快、治理成本低等特点,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涉及污染水体治理技术,特别是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湖泊、河道、景观水池等景观水体是城市水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水体环境状况关系到城市水生态及景观环境的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河道、湖泊、水库和景观水池等景观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黑臭、藻类爆发频繁,水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景观水体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根据《2012年中国环境公报》,2012年我国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7.4%和11.3%。全国86.7%的湖泊水质已呈富营养化和中营养化,水体污染仍旧是我国比较突出的问题。
封闭半封闭景观水体是指自然或者人工建造的湖泊、溪流、水池等,有一定景观功能的水体,具有封闭性较强、水体交换速度慢、水体停留时间长、自净功能差的特点。由于封闭与半封闭水体内的流动性较差并且与外部水资源交换速度慢,进入水体的外源污染物和水体内产生的内源污染物仅能依靠水体的自净实现污染物的降解,一旦污染物的总量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将会造成水质恶化,导致水体黑臭、藻类爆发,严重影响水体的景观功能。景观水体治理成为城市水生态及景观环境建设的难题。
景观水体治理难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改善水质和抑制藻类爆发;二是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和自净能力,确保水质长效稳定与保持;三是处理设施与水体景观的协调性。
为了解决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改善水体水质,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国内外开发了众多的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法。物理法主要有截污、曝气、疏浚、机械除藻、配水调水等;化学法主要有化学絮凝、吸附、化学氧化、化学杀藻等;生物生态法主要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技术以及人工湿地、稳定塘、生物栅、生态护岸、人工生态浮岛等生态技术。当前,景观水体治理和修复的方法虽然很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如物理法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结果往往是污染物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维持的时间短,污染容易复发;化学法基建费用及运行费用高,易形成二次污染;生物法虽然治理的周期短、效果明显,但是效果维持的时间短,需要反复投放,其单独使用处理成本较高;人工湿地修复方法成本低,可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但净化效率低,需要占用很大面积土地,限制了其推广使用;生态浮岛的水生植物以及根系的遮蔽作用,能够很好地抑制水华爆发,提高水体透明度等,对改善后的水质有较好的保持作用,但是其自身也存在缺点:对重污染水体的应急处理效果不佳,净化效率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长周期短、季节性强,处理效果随季节变化较大。
目前,中国发明专利CN1884118A公开了“一种用于封闭或半封闭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利用自然光合作用及水体中的菌藻系统将溶解性污染物合成为有机悬浮固形物,用潜水式推流器使水体形成涡流聚污状态,再用水泵将水体底层含高悬浮物的污水提升至一短程平流浅层沉淀水槽中通过自然沉降分离出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分离出悬浮固形物的出水经一斜坡面自然曝气脱氮后流回原水体。该方法通过转化溶解性污染物为悬浮物并去除,只关注水质净化,对水质保持和生态系统恢复未提出有效的措施,且需额外增加提升水体的动力费用,动力消耗较大,增加了运行费用和处理成本。
发明专利CN101234821A公开了一种“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方法”,采用人工围隔从景观水体中分割出部分水域用作强化净化区和生态净化区,将物化技术与生态浮岛技术结合,利用潜水泵将景观水引入净化区,通过曝气、投药絮凝和生态浮岛植物净化后,流入生态净化区,经絮凝沉降和植物净化等方法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该方法也主要关注水质净化,而对水生态系统恢复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未提出有效方法,且处理过程同样需要消耗水体输送的动力,增加动力费用。
发明专利CN101318718A公开了一种“景观水环境仿生强化净化方法”,用于封闭、半封闭的景观水环境仿生强力净化,采用湖外湖内、点源面源污染、内源外源污染综合治理。设置适宜流动的湖体形状、足够的湖体深度、生态护岸、生态防渗、水体平衡调节堰;对补充水采用速分净化床、速分处理工艺和湿地工艺进行仿生生物净化处理;对集中汇流的雨水采用弃流过滤装置,地面径流雨水采用植物渗渠渗井系统,截留初期雨水;湖内采用植物系统(挺水、沉水、浮叶、漂浮植物)、生物系统(附着水生植物根茎叶的微生物、浮游动植物、高等动植物)、推流复氧净化器、生物量增殖系统(生物载体材料)、底泥稳定与固定进行仿生生物净化处理。该方法对景观水体内外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措施全面,但也存在诸多缺点,如需开挖或修缮湖体,循环水深度处理需把湖区下游水引致循环处理区,处理后再强制送到湖区上游,动力消耗多,其治理方法工艺复杂,运行管理维护难,建设成本、处理成本及运行管理成本高,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
发明专利CN101979343A公开了“一种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工艺”,通过投加微生物复合菌剂、化学除磷药剂和安装人工浮岛的方法,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该方法对抑制藻类爆发、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和自净能力、维持水质长效稳定与保持等方面未提出有效措施。
景观水体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需要长期实施的工程,任何单一一种水质控制技术对景观水体的处理效果和适用范围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如何将这些方法优化组合,形成景观水体水质改善、长效稳定与保持、生态恢复集成技术,以实现低耗、高品质、稳定的景观水体净化功能,降低治理成本,是目前发展的趋势之一。因此,通过对不同处理工艺精细选择、优化和组合,开发一种技术可行、处理成本低、效果好的景观水体治理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水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重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其生态自我修复及平衡功能的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充氧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和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其中,所述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投加微生物菌剂和生物促生剂;所述的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包括仿生碳纤维生态草和复合生态浮岛技术;采用曝气充氧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改善水体水质;采用人工生态重建工艺重建与恢复生态系统,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曝气充氧工艺是采用提水式喷泉曝气机,以太阳能和/或市电提供动力,对水体进行增氧、造流和循环,同时提供喷泉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反硝化菌、絮凝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和微球菌复合菌种,其中,浓度为2×1010个/克的固体菌剂投加量为0.5~2.5g/m3;浓度为108个/ml的液体菌剂投加量为1~3.5ml/m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每两周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质、氨氮,抑制藻类大量繁殖,消化污泥,改善和保持水质,提高景观水体的透明度。
以上所述的生物促生剂包括多种活性生物酶、无机盐、微量元素和多种常规的微生物生长因子,所述的生物促生剂投加量为0.5~2.0g/m3,每个月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生物促生剂能有效激活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污染物的去除。
以上所述的仿生碳纤维生态草采用丙烯酸长纤维制成的聚丙烯腈(PAN)系纤维,采用悬挂式、上浮式和安装框架式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放置方式,放置密度为10~100g/m3,设置间隔为20~100cm。仿生碳纤维生态草的大比表面积为生物膜的生长、附着提供足够大的场所,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水生态系统快速恢复,提高净水效率,并能有效抑制藻类生长,降低水体中悬浮颗粒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
以上所述的悬挂式是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通过挂钩固定在浮板上,并在每一簇仿生碳纤维生态草下端设置平衡锤;所述的上浮式是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通过挂钩固定在浮板上,并在每一簇仿生碳纤维生态草上端设置浮体,在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下部设有固定桩,浮板通过绳线与固定桩连接;所述的安装框架式是在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内部设置设有格层的框架,并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分别安装固定在框架的格层内。
以上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技术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由多个浮岛单元组成,每个浮岛单元由浮篮、种植篮、种植介质、连接扣以及水生植物、碳纤维生态草组成;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的覆盖规模为水面的20~30%;所述的种植介质为生态填料。复合生态浮岛有效抑制藻类生长,防止水华爆发,加快生态系统恢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并长效稳定与保持,同时提升水体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碳纤维生态草采用下垂式方式悬挂在每个浮岛单元下方。
本发明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针对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污染引起的水质恶化、黑臭、生态破坏和景观功能丧失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采用水质改善、生态恢复和景观提升综合技术,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治理后的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达到景观娱乐用水要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采用曝气充氧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有效改善水体黑臭、富营养化的状况,降低处理成本。
2、本发明采用人工生态重建工艺,集水质改善、长效稳定与保持、生态恢复与景观提升于一体,快速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同时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
3、本发明通过水质改善、生态构建与恢复及景观提升相结合,全方位治理封闭半封闭型富营养化水体。
4、本发明方法运行简单,建设成本及运行管理费用低廉,净化效果好,保持时间长,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仿生碳纤维生态草悬挂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仿生碳纤维生态草上浮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仿生碳纤维生态草安装框架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浮板,2-挂钩,3-仿生碳纤维生态草,4-平衡锤,5-浮体,6-固定桩,7-框架,8-喷泉曝气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将本发明应用于贺州市某观光湖水质改善与生态恢复工程。该观光湖东西长约150m,南北宽约50-70m,平均水深约0.8-1.2m,水面面积8420m2,水量约1万m3,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水体,唯一补水来源于位于湖东面的泉水,通过泵站每天往外河排水,每天排水约2000m3。观光湖水体感官差,透明度低,湖水呈暗绿色,局部出现黑臭现象,藻类散发腥臭味,主要水质指标CODcr、BOD5、TN分别为61~80mg/L、13~18mg/L、2.64~4.11mg/L,处于地表水劣Ⅴ类水质,达不到地表娱乐景观水质标准要求。
采用本发明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对观光湖进行治理,包括曝气充氧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和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其中,所述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投加微生物菌剂和生物促生剂;所述的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包括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和复合生态浮岛技术;采用曝气充氧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改善水体水质;采用人工生态重建工艺重建与恢复生态系统,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曝气充氧工艺为采用两台功率为2.5kw的太阳能提水式喷泉曝气机8,以太阳能为动力,阳光不足时自动切换市电提供动力,对水体进行增氧、造流、循环,同时提供喷泉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液体菌种,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反硝化菌、絮凝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微球菌复合菌种。每次投加浓度为108个/ml的液体微生物菌剂15L,菌液稀释两百倍后均匀喷洒于观光湖水面,每两周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
以上所述的生物促生剂包括多种活性生物酶、无机盐、微量元素和多种常规的微生物生长因子,投加量为20kg/次,促生剂稀释两百倍后均匀喷洒于观光湖水面,每个月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
以上所述的的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为丙烯酸长纤维制成的聚丙烯腈(PAN)系纤维,碳纤维生态草为西阵带型,每条长70cm,宽15cm,采用安装框架式放置方式(如图3),均匀放置于湖底,放置密度为40g/m3,材料设置间隔为100cm,总共放置400kg。
以上所述的安装框架式是在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内部设置设有格层的框架7,并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分别安装固定在框架7的格层内。
以上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技术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由多个浮岛单元组成,每个浮岛单元由浮篮、种植篮、种植介质、连接扣以及水生植物、碳纤维生态草组成,复合生态浮岛设置为沿湖岸四周铺设宽为3m的生态浮岛带,湖心设置两个圆形生态浮岛,直径11m,总铺设面积约2000m2,设置规模为覆盖水面约20%。所述的种植介质为生态填料。所述的生态浮岛水生植物为种植香蒲、美人蕉、鸢尾、花叶芦竹几种水生植物。所述的碳纤维生态草采用下垂式方式悬挂在每个浮岛单元下方,共安装放置100kg。
该工程竣工后运行两年,经过监测,观光湖主要水质指标CODcr、BOD5、TN、DO、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18mg/L、2.0mg/L、1.21mg/L、7.8mg/L、1.3mg/L,透明度为78cm,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部分指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符合景观娱乐用水要求。
实施例2: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包括曝气充氧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和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其中,所述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投加微生物菌剂和生物促生剂;所述的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包括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和复合生态浮岛技术;采用曝气充氧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改善水体水质;采用人工生态重建工艺重建与恢复生态系统,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曝气充氧工艺是采用提水式喷泉曝气机8,以太阳能提供动力,对水体进行增氧、造流和循环,同时提供喷泉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反硝化菌、絮凝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和微球菌复合菌种,其中,浓度为2×1010个/克的固体菌剂投加量为0.5g/m3;浓度为108个/ml的液体菌剂投加量为1ml/m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每两周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质、氨氮,抑制藻类大量繁殖,消化污泥,改善和保持水质,提高景观水体的透明度。
以上所述的生物促生剂包括多种活性生物酶、无机盐、微量元素和多种常规的微生物生长因子,所述的生物促生剂投加量为0.5g/m3,每个月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生物促生剂能有效激活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污染物的去除。
以上所述的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采用丙烯酸长纤维制成的聚丙烯腈(PAN)系纤维,采用悬挂式、上浮式和安装框架式三种放置方式,放置密度为10g/m3,设置间隔为20cm。
以上所述的悬挂式是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通过挂钩2固定在浮板1上,并在每一簇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下端设置平衡锤4;所述的上浮式是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通过挂钩2固定在浮板1上,并在每一簇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上端设置浮体5,在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下部设有固定桩6,浮板1通过绳线与固定桩6连接;所述的安装框架式是在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内部设置设有格层的框架7,并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分别安装固定在框架7的格层内。
以上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技术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由多个浮岛单元组成,每个浮岛单元由浮篮、种植篮、种植介质、连接扣以及水生植物、碳纤维生态草组成;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的覆盖规模为水面的20%;所述的种植介质为生态填料。
实施例3: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包括曝气充氧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和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其中,所述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投加微生物菌剂和生物促生剂;所述的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包括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和复合生态浮岛技术;采用曝气充氧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改善水体水质;采用人工生态重建工艺重建与恢复生态系统,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曝气充氧工艺是采用提水式喷泉曝气机8,以市电提供动力,对水体进行增氧、造流和循环,同时提供喷泉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反硝化菌、絮凝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和微球菌复合菌种,其中,浓度为2×1010个/克的固体菌剂投加量为1.5g/m3;浓度为108个/ml的液体菌剂投加量为1.2ml/m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每两周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质、氨氮,抑制藻类大量繁殖,消化污泥,改善和保持水质,提高景观水体的透明度。
以上所述的生物促生剂包括多种活性生物酶、无机盐、微量元素和多种常规的微生物生长因子,所述的生物促生剂投加量为1.0g/m3,每个月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生物促生剂能有效激活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污染物的去除。
以上所述的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采用丙烯酸长纤维制成的聚丙烯腈(PAN)系纤维,采用悬挂式放置方式,放置密度为20g/m3,设置间隔为30cm。悬挂式放置方式是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通过挂钩2固定在浮板1上,并在每一簇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下端设置平衡锤4。
以上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技术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由多个浮岛单元组成,每个浮岛单元由浮篮、种植篮、种植介质、连接扣以及水生植物、碳纤维生态草组成;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的覆盖规模为水面的25%;所述的种植介质为生态填料。
实施例4: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包括曝气充氧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和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其中,所述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投加微生物菌剂和生物促生剂;所述的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包括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和复合生态浮岛技术;采用曝气充氧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改善水体水质;采用人工生态重建工艺重建与恢复生态系统,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曝气充氧工艺是采用提水式喷泉曝气机8,以市电提供动力,对水体进行增氧、造流和循环,同时提供喷泉景观功能。
以上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反硝化菌、絮凝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和微球菌复合菌种,其中,浓度为2×1010个/克的固体菌剂投加量为2.5g/m3;浓度为108个/ml的液体菌剂投加量为3.5ml/m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每两周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质、氨氮,抑制藻类大量繁殖,消化污泥,改善和保持水质,提高景观水体的透明度。
以上所述的生物促生剂包括多种活性生物酶、无机盐、微量元素和多种常规的微生物生长因子,所述的生物促生剂投加量为2.0g/m3,每个月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生物促生剂能有效激活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污染物的去除。
以上所述的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采用丙烯酸长纤维制成的聚丙烯腈(PAN)系纤维,采用上浮式放置方式,放置密度为100g/m3,设置间隔为100cm。上浮式放置方式是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通过挂钩2固定在浮板1上,并在每一簇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上端设置浮体5,在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下部设有固定桩6,浮板1通过绳线与固定桩6连接。
以上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技术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由多个浮岛单元组成,每个浮岛单元由浮篮、种植篮、种植介质、连接扣以及水生植物、碳纤维生态草组成;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的覆盖规模为水面的30%;所述的种植介质为生态填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充氧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和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其中,所述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投加微生物菌剂和生物促生剂;所述的人工生态重建工艺包括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和复合生态浮岛技术;采用曝气充氧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改善水体水质;采用人工生态重建工艺重建与恢复生态系统,恢复和提升水体景观功能;
所述的曝气充氧工艺是采用提水式喷泉曝气机(8),以太阳能和/或市电提供动力,对水体进行增氧、造流和循环,同时提供喷泉景观功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反硝化菌、絮凝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和微球菌复合菌种,其中,浓度为2×1010个/克的固体菌剂投加量为0.5~2.5g/m3;浓度为108个/ml的液体菌剂投加量为1~3.5ml/m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每两周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质、氨氮,抑制藻类大量繁殖,消化污泥,改善和保持水质,提高景观水体的透明度;
所述的生物促生剂包括多种活性生物酶、无机盐、微量元素和多种常规的微生物生长因子,所述的生物促生剂投加量为0.5~2.0g/m3,每个月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个月,生物促生剂能有效激活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污染物的去除;
所述的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采用丙烯酸长纤维制成的聚丙烯腈(PAN)系纤维,采用悬挂式、上浮式和安装框架式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放置方式,放置密度为10~100g/m3,设置间隔为20~10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式是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通过挂钩(2)固定在浮板(1)上,并在每一簇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下端设置平衡锤(4);所述的上浮式是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通过挂钩(2)固定在浮板(1)上,并在每一簇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上端设置浮体(5),在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下部设有固定桩(6),浮板(1)通过绳线与固定桩(6)连接;所述的安装框架式是在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内部设置设有格层的框架(7),并将仿生碳纤维生态草(3)分别安装固定在框架(7)的格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技术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由多个浮岛单元组成,每个浮岛单元由浮篮、种植篮、种植介质、连接扣以及水生植物、碳纤维生态草组成;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的覆盖规模为水面的20~30%;所述的种植介质为生态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生态草采用下垂式方式悬挂在每个浮岛单元下方。
CN201410210869.9A 2014-05-19 2014-05-19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Active CN104030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0869.9A CN104030449B (zh) 2014-05-19 2014-05-19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0869.9A CN104030449B (zh) 2014-05-19 2014-05-19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0449A CN104030449A (zh) 2014-09-10
CN104030449B true CN104030449B (zh) 2016-07-13

Family

ID=51461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0869.9A Active CN104030449B (zh) 2014-05-19 2014-05-19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0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8096B (zh) * 2014-12-13 2016-08-24 山东永泰化工有限公司 橡胶促进剂生产废水处理用净水剂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4671416B (zh) * 2015-02-15 2016-12-0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装置
CN105060501B (zh) * 2015-07-29 2017-06-16 韩启峰 一种人工水草及使用该人工水草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CN105084545B (zh) * 2015-08-05 2018-02-09 江苏淳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
CN105347507B (zh) * 2015-11-18 2017-07-11 河海大学 人工水草
CN105399209A (zh) * 2015-11-30 2016-03-16 江苏青禾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河道水体原位修复方法
CN105481206B (zh) * 2016-02-05 2018-03-27 元润(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河湖原位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006981B (zh) * 2016-06-27 2020-12-08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
CN106045213A (zh) * 2016-07-14 2016-10-26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湖泊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与生态修复方法
CN106430532A (zh) * 2016-08-31 2017-02-22 林映津 一种具有调节生态因子功能的生态礁
CN107352652A (zh) * 2017-02-13 2017-11-17 江苏美景时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扬水式充氧生态景观修复装置
CN107973395A (zh) * 2017-11-28 2018-05-01 中山市小榄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式河道污水治理装置
CN108298675A (zh) * 2018-01-20 2018-07-20 湖南润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氮减磷的湖水生态修复方法
CN108401964A (zh) * 2018-01-27 2018-08-17 温州荣仙绿化园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园林景观池
CN108658265A (zh) * 2018-03-28 2018-10-16 苏州本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河道增氧装置
CN109354204A (zh) * 2018-12-07 2019-02-19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化生物填料及植物-枯草芽孢杆菌藕合的生态浮岛降解系统
CN109305743B (zh) * 2018-12-13 2022-01-04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道净化系统
CN109626594A (zh) * 2019-01-11 2019-04-16 西交利物浦大学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原位修复装置
CN109761368B (zh) * 2019-03-14 2022-02-08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削减入湖雨污排口污染物的生态系统
CN110143737A (zh) * 2019-05-24 2019-08-20 河南格恩阳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方法
CN110862155B (zh) * 2019-12-26 2022-03-29 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生态修复人工水草
CN111533267B (zh) * 2020-04-13 2021-10-01 河海大学 一种集休闲与富氧一体化的微型湿地修复系统
CN111646568A (zh) * 2020-06-09 2020-09-11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用于湖库水体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碳纤维生物膜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12028252B (zh) * 2020-09-08 2023-02-03 湖北理工学院 一种缓流低有机营养盐富营养化水体的原位立体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
CN115520969A (zh) * 2022-09-26 2022-12-2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农田排水污染河道的复合生态修复方法
CN115286085A (zh) * 2022-09-30 2022-11-04 莘县耀霆渔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机
CN115504579A (zh) * 2022-09-30 2022-12-23 西北大学 一种水域生态综合修复系统
CN115818905B (zh) * 2023-02-17 2023-06-23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碳复氧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0355A (zh) * 2010-11-11 2011-04-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增强型复合生态浮岛
CN202322495U (zh) * 2011-05-31 2012-07-11 钟成华 一种复合生态浮岛
CN102557365A (zh) * 2011-12-30 2012-07-11 天津大学 受污染底泥的原位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方法
CN102701519A (zh) * 2012-05-17 2012-10-03 杭州共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电化学结合生物生态治理黑臭河道的方法
CN202492405U (zh) * 2012-02-22 2012-10-17 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多介质修复污染水体可远程监控的系统
CN103232115A (zh) * 2013-04-24 2013-08-0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碳素纤维的多功能圈养式浮岛
CN103739082A (zh) * 2014-01-21 2014-04-23 武汉理工大学 人工造流曝气耦合生物膜浮床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9184A (ja) * 2000-02-10 2001-08-14 Akira Oura 河川浄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0355A (zh) * 2010-11-11 2011-04-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增强型复合生态浮岛
CN202322495U (zh) * 2011-05-31 2012-07-11 钟成华 一种复合生态浮岛
CN102557365A (zh) * 2011-12-30 2012-07-11 天津大学 受污染底泥的原位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方法
CN202492405U (zh) * 2012-02-22 2012-10-17 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多介质修复污染水体可远程监控的系统
CN102701519A (zh) * 2012-05-17 2012-10-03 杭州共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电化学结合生物生态治理黑臭河道的方法
CN103232115A (zh) * 2013-04-24 2013-08-0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碳素纤维的多功能圈养式浮岛
CN103739082A (zh) * 2014-01-21 2014-04-23 武汉理工大学 人工造流曝气耦合生物膜浮床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0449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0449B (zh)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CN201406359Y (zh) 黑臭河道的治理装置
CN100378272C (zh) 城市河溪沟渠水体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CN103523998B (zh) 一种控制外来污染源及生态修复黑臭河道的净化方法
CN102219339B (zh) 一种污染河道水体净化模块化系统及应用
CN107311314B (zh) 一种黑臭河道原位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2874934A (zh) 受污染水体直接原位治理净化与生态修复的技术
CN107285472A (zh) 黑臭河涌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及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CN101050041A (zh)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CN108217957B (zh) 河道黑臭水体综合治理装置及方法
CN104250057A (zh) 一种光催化氧化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一体化水体修复装置
CN105502803A (zh) 一种黑臭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方法
CN208776519U (zh) 一种人工湿地多级强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CN106007191A (zh) 黑臭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及其治理方法
CN102134140A (zh) 湖口区天然能源驱动的前置库系统
CN204058195U (zh) 光催化氧化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一体化水体修复装置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CN208561850U (zh) 一种微动力循环复氧式人工浮岛
CN207435274U (zh) 一种黑河道净化处理系统
CN103408199B (zh) 一种景观水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10127132U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原位修复装置
CN102557253B (zh) 一种生物强化减污渠
CN106587348A (zh) 一种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6673220B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质量改善原位处理方法
CN206814491U (zh) 强化生态净化组合联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30007 Nanning high tech Zone, high tech Road, No. 1, Guangxi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uilding 5, building two

Patentee after: Guangxi Yi Jiang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30007 Nanning high tech Zone, high tech Road, No. 1, Guangxi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uilding 5, building two

Patentee before: Guangxi Yi 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