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7071B -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7071B
CN104027071B CN201410232096.4A CN201410232096A CN104027071B CN 104027071 B CN104027071 B CN 104027071B CN 201410232096 A CN201410232096 A CN 201410232096A CN 104027071 B CN104027071 B CN 104027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switching device
fluorescence
fiber switching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20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7071A (zh
Inventor
任秋实
翟晓晖
丁翼晨
李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2320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27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27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7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7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7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本发明的成像系统包括:激发光源装置、光纤切换装置、绕线筒、荧光激发装置、荧光探测装置、旋转台、检查床、平移台和计算机;光纤切换装置和绕线筒解决了成像平台旋转过程中电气连接、光传输和数据传输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两种成像模式的自由切换;成像部分采用平面镜的光学通路设计减小了系统回转半径,使系统简约而紧密;可同时实现360°的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和透射式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两种成像模式集成在同一台装置上,增加了可获得的信息;激发光源装置、光纤切换装置、荧光探测装置等部分均模块化设计,可移植和通用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是被广泛应用于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进行在体、无创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影像方法,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机理研究与研发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工作方式看,荧光分子成像系统可以分为平面式的反射式荧光成像(Epi-illuminationImaging)和层析式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luorescenceMolecularTomography,FMT)两种。FMT是一项根据光的扩散和吸收性质,利用激发光和被测样本的出射光信息以重建特异性荧光集团位置和浓度三维分布信息的技术。它可实现动物的在体无创检测,具有低成本,高通量,高灵敏度,无电离辐射,可长期定量检测等诸多优点。
早期的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采用动物浸入匹配液成像腔后光纤接触测量的方法。2007年哈佛大学医学院Deliolanis等人首次提出360°非接触式荧光分子层析成像装置。动物放置在光源和CCD相机构成的成像平台之间。成像过程中动物与成像系统之间相对旋转360°。但是该装置中被测试动物被吊挂在竖直方向,通过旋转动物实现相对旋转,在实验过程中容易破坏动物的原始形态,难以控制动物在旋转过程中的位移,同时加剧了动物的不舒适性。
随着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系统设计,但都难以兼顾成像效果、波长选择灵活性、动物固定等诸多因素,有明显缺陷和不足。PerkinElmer公司的FMT系列产品小动物水平放置,光源和探测器位于动物两侧。其使用阵列光源扫描的方式,实现了不旋转动物的情况下实现小动物的三维荧光成像,这样产品结构紧凑,机械结构简单,而且不会破坏动物的原始形态,但是由于采集方向受限制严重,极度依赖算法,对小鼠各处荧光点灵敏度响应的均一性差,成像效果较差。
之后骆清铭等提出的一种旋转式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系统。该系统将小动物水平放置,实验平台围绕小动物旋转,实现360°的数据采集。该系统光源为半导体激光器,限制了波长的选择,无法根据试验的需求调整激发波长,应用受到限制。如果使用卤钨灯、氙灯等光源作为激发光,则仪器在旋转过程中光纤和数据线的旋转扭曲问题难以解决。加利福尼亚大学GultekinGulsen等人设计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系统同样采取小动物水平放置,实验平台旋转的模式。系统设计的拖链式的传输装置试图解决该问题,但是其结构冗杂,每旋转一定角度都必须将仪器复位,无法实现FMT系统的连续旋转。同时仪器运行中需要不停的扭曲光纤,影响了光线的传输,使光纤耐用性下降。
而由Biocompare代理SpectralInstrumentsImaging公司设计的SPECTRALAmiAdvancedMolecularImage系统和SPECTRALLagoMolecularImage系统使用了一种多波长的LED阵列作为光源。但单个LED功率较低,阵列LED存在光源难以汇聚的问题,尚未有较好的以LED阵列照明为光源的荧光成像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检测体的形态稳定,同时简化了图像配准的步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包括:激发光源装置、光纤切换装置、走线装置、荧光激发装置、荧光探测装置、旋转台、检查床、平移台和计算机;其中,激发光源装置固定在底板上,光纤切换装置、走线装置、荧光激发装置和荧光探测装置分别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旋转台上;旋转台安装在底板上,中间具有通孔,成像时以通孔的轴线为旋转轴转动;检查床安装在平移台上,与旋转台的通孔在同一水平线上,在通孔中无障碍通过;成像时,光纤切换装置控制所在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位移至旋转轴,激发光源装置沿旋转轴发出激发光,耦合至光纤切换装置中所在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中;传输光纤一端设置在光纤切换装置中,另一端连接至荧光激发装置;荧光激发装置将激发光汇聚入射到检查床上的检测体上,产生荧光;荧光探测装置接收荧光;荧光探测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至计算机,并通过电源线连接至电源;数据线和电源线缠绕在走线装置上。
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包括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和透射式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两种成像模式;相应地,荧光激发装置包括反射式激发装置和透射式激发装置;光纤切换装置中设置有反射式光纤和透射式光纤两根传输光纤,一端设置在光纤切换装置中,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荧光激发装置中的反射式激发装置和透射式激发装置;在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模式下,光纤切换装置控制反射式光纤位移至旋转轴,从而激发光源装置沿旋转轴的激发光耦合至反射式光纤中,传输至反射式激发装置;在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模式下,光纤切换装置控制透射式光纤位移至旋转轴,从而激发光源装置沿旋转轴的激发光耦合至透射式光纤中,传输至透射式激发装置。
本发明采用光纤切换装置,中间设置有反射式光纤和透射式光纤,一端设置在光纤切换装置中,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荧光激发装置中的反射式激发装置和透射式激发装置,光纤切换装置和荧光激发装置分别固定在旋转台上,当旋转台旋转时,光纤切换装置和荧光激发装置与旋转台的相对位置不变,连接二者的传输光纤相对于旋转台的位置也不变,这样就不存在成像时旋转台旋转过程中光纤缠绕的问题,即在成像时旋转台旋转,而传输光纤不会发生缠绕和扭曲。
传输光纤两端均随旋转台一起转动,而激发光源装置固定在底板上不随旋转台转动,激发光源装置沿旋转轴发出激发光,直接耦合进同样处于旋转轴的所在成像模式的传输光纤中,这样就解决了从激发光源到传输光纤的光传输问题。
进一步走线装置采用绕线筒,绕线筒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旋转台上,绕线筒与旋转台共轴,将数据线和电源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绕线筒的外壁上,成像时旋转台的旋转方向与绕线方向相反,这样在成像时,随着旋转台旋转,将电源线和数据线放开,而不会发生线路缠绕和梳理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光纤切换装置和绕线筒,解决了成像时旋转台旋转遇到的绕线的问题,相对于拖链式的绕线结构,大大减小了所需要的体积,缩短了所需要的光纤长度。
旋转台包括旋转板、电机和支撑架;其中,电机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底板上;旋转板安装在电机上,由电机带动进行360度旋转。在旋转板上具有通孔,与检查床在一个水平线上,允许检查床在通孔中无障碍通过。
激发光源装置包括光源、光源光纤、第一汇聚透镜、激发滤光组件和第二汇聚透镜;其中,光源发出连续的激发的光,经光源光纤,由第一汇聚透镜变成平行光,由激发滤光组件变成单色光源,再由第二汇聚透镜聚焦,耦合至光纤切换装置的反射式光纤或者透射式光纤中。
光纤切换装置包括通光外盖、光纤切换元件和连接件;其中,通光外盖设置在光纤切换元件的前端,通光外盖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旋转台共轴;光纤切换元件设置有两个通孔,反射式光纤和透射式光纤分别固定在两个通孔中;光纤切换元件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旋转台上;在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模式下,控制光纤切换元件将反射式光纤位移至通光外盖的通孔处;在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模式下,控制光纤切换元件将透射式光纤位移至通光外盖的通孔处,从而来自激发光源装置的激发光通过机械配合,通过通光外盖上的通孔,耦合至相应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中。进一步,采用绕线筒作为光纤切换装置的连接件,在绕线筒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槽,光纤切换元件通过限位槽设置在绕线筒内并在绕线筒内移动。绕线筒不仅将电源线和数据线梳理,而且作为光纤切换装置的连接件,限定了光纤切换元件,并与旋转台的位置相对固定。光纤切换装置设置在绕线筒内,解决了成像时旋转台旋转过程中电气连接、光传输和数据传输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两种成像模式的自由切换。
进一步,光纤切换装置还包括轴承,轴承与旋转台共轴,轴承包括紧密套装在一起内圈和外圈两层结构,外圈固定在激发光源装置上,内圈固定在光纤切换元件上。成像时,旋转台转动,外圈固定在激发光源装置上不随旋转台转动,内圈固定在光纤切换元件上,随着旋转台的转动而转动。本发明通过轴承,将固定在底板上的激发光源装置与设置在旋转台上的光纤切换装置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成像精确。
荧光激发装置包括反射式激发装置和透射式激发装置;反射式激发装置包括两个反射式光源和分光器,光纤切换装置中的反射式光纤连接至分光器,分光器经两根成一定夹角的光纤分别连接至两个反射式光源;透射式激发装置包括线状光激发元件、柱透镜和出光口,光纤切换装置中的透射式光纤连接至线状光激发元件,经柱透镜汇聚,从出光口出射;反射式激发装置位于检查床的发出荧光的一侧,发出的荧光位于两个反射式光源形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透射式激发装置与发出的荧光分列检查床的两侧,透射式激发装置、检测体和发出的荧光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本发明包括平面镜,设置在检查床的发出荧光的一侧,并且与发出的荧光成45°,从检查体发出的荧光经平面镜反射,形成90°角,入射至荧光探测装置中,从而形成折叠式光路,减小了系统回转半径,使系统结构更为紧密。
荧光探测装置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旋转台上发出荧光的一侧,接收荧光信号,并将荧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荧光探测装置包括接收滤光组件、镜头和探测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光纤切换装置和绕线筒解决了成像平台旋转过程中电气连接、光传输和数据传输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两种成像模式的自由切换;
2)成像部分的光学通路设计减小了系统回转半径,使系统简约而紧密;
3)可同时实现360°的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和透射式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两种成像模式集成在同一台装置上,增加了可获得的信息;
4)激发光波长可以根据需要在可见至红外波段自由选择,可方便地实现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从而实现多波长荧光探针的成像;
5)激发光源装置、光纤切换装置、荧光探测装置等部分均模块化设计,可移植和通用性好;
6)无需移动或取下检测体,即可在平移台的移动下调整成像区域,也可以穿过旋转台传递到其他模态的系统,如X光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等,进行多模态成像,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检测体的形态稳定,同时简化了图像配准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的旋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的激发光源装置的示意图,其中,(a)为光路图,(b)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的光纤切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a)为分解图,(b)为光纤切换元件采用滑块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光纤切换元件采用转轮的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的荧光激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反射式激发装置的示意图,(b)为透射式激发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的荧光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的平面镜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的平移台和动物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包括:激发光源装置1、光纤切换装置、绕线筒3、包括反射式激发装置41和透射式激发装置42的荧光激发装置、荧光探测装置5、旋转台6、检查床7、平移台8和计算机9;其中,激发光源装置1固定在底板10上,绕线筒3、荧光激发装置4和荧光探测装置5分别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旋转台6上;旋转台6安装在底板10上,中间具有通孔,成像时以通孔的轴线为旋转轴转动;检查床7安装在平移台8上,与旋转台6的通孔在同一水平线上,在通孔中无障碍通过;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时,光纤切换装置控制反射式光纤25位移至旋转轴,激发光源装置1沿旋转轴的激发光耦合至反射式光纤25中,传输至反射式激发装置41;在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模式下,光纤切换装置控制透射式光纤26位移至旋转轴,激发光源装置1沿旋转轴的激发光耦合至透射式光纤26中,传输至透射式激发装置42;荧光激发装置将光源汇聚入射到检查床7上的检测体上,产生荧光;荧光探测装置5接收荧光;荧光探测装置5通过数据线连接至计算机9,并通过电源线连接至电源;数据线和电源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绕线筒3上,成像时旋转台按照相反的方向旋转。绕线筒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光纤切换装置通过限位槽设置在绕线筒3内。平面镜架50安装在旋转台上,与检测体发出的荧光成45°角。
如图2所示,旋转台6包括旋转板61、电机62和支撑架63;其中,电机62通过支撑架63安装在底板10上;旋转板61安装在电机62上,由电机带动进行360度旋转,绕线筒3、荧光激发装置4和荧光探测装置5分别通过连接杆安装在旋转板61上。在旋转板61上设置有配重64和配重板65。
如图3(a)所示,激发光源装置1包括光源11、光源光纤12、第一汇聚透镜13、激发滤光组件14和第二汇聚透镜15;其中,光源11发出连续的激发光,由光源光纤12传输至第一汇聚透镜13,变成平行光,激发滤光组件14采用滤光片轮,内部放置多种滤光片,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波长的激发光,再由第二汇聚透镜15聚焦,耦合至光纤切换装置的反射式光纤或者透射式光纤中。如图3(b)所示,本实施例的激发光源装置1采用笼式结构实现,光源光纤12通过光纤固定板121固定,第一透镜13安装在入光端笼板131内,激发滤光组件14采用滤光片轮141,第二透镜15安装在出光端笼板151内,光纤固定板121和入光端笼板131通过笼杆161固定在滤光片轮141上。光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卤钨灯或者氙灯。
如图4所示,光纤切换装置包括通光外盖21、光纤切换元件22和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绕线筒3作为连接件;其中,通光外盖21设置在光纤切换元件22的前端,通光外盖21上设置有通孔,通孔21与旋转台共轴。在本实施例中,光纤切换元件22采用滑块,通过绕线筒内壁的限位槽设置在绕线筒内,绕线筒3通过固定板20安装在旋转板61上,滑块通过滑块压板24限制在绕线筒3的限位槽内滑动,在滑块中设置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反射式光纤25和透射式光纤26。对光纤切换元件22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绕线筒3采用非磁性材料,在绕线筒3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磁性材料的驱动磁块27,在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模式下,控制光纤切换元件22吸附在一个驱动磁块27上,使反射式光纤25位移至通光外盖21的通孔,从而来自激发光源装置的激发光通过机械配合,耦合至反射式光纤25中;在透射式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模式下,控制光纤切换元件22吸附在另一个驱动磁块27上,使透射式光纤26位移至通光外盖21的通孔,从而来自激发光源装置的激发光通过机械配合,耦合至透射式光纤26中,如图4(b)所示。光纤切换元件的控制还可以采用连接电机,电机连接光纤切换元件,控制相应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对准通光外盖21的通孔,从而来自激发光源装置的激发光通过机械配合,通过通光外盖21上的通孔,耦合至相应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中。
如图5所示,光纤切换元件22还可以采用转轮,转轮设置在绕线筒3中,设置在绕线筒的限位槽中,并在限位槽中绕旋转轴221转动,转轮的旋转轴221不在旋转台的旋转轴上,转轮中设置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反射式光纤25和透射式光纤26,转轮的旋转轴距离旋转台的旋转轴的距离,为转轮的通孔的中心到转轮的旋转轴的距离,通过转轮的转动,将相应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位移至通光外盖21的通孔,从而来自激发光源装置的激发光通过机械配合,耦合至相应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中。
如图4(a)所示,光纤切换装置进一步包括轴承23,轴承包括紧密套装的不随旋转台转动的外圈和随旋转台转动的内圈,外圈固定在激发光源装置1上,内圈固定在光纤切换元件22上。
荧光激发装置包括反射式激发装置41和透射式激发装置42。如图6(a)所示,反射式激发装置41包括两个反射式光源412和分光器411,光纤切换装置中的反射式光纤25连接至分光器411,分光器411经两根成一定夹角的光纤分别连接至两个反射式光源412;如图6(b)所示透射式激发装置42包括线状光激发元件421、柱透镜422和出光口423,光纤切换装置中的透射式光纤26连接至线状光激发元件421,经柱透镜422汇聚,从出光口423出射。反射式激发装置41位于检查床的发出荧光的一侧,发出的荧光位于两个反射式光源形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透射式激发装置42与发出的荧光分列检查床的两侧,透射式激发装置42、检查体和发出的荧光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7所示,荧光探测装置包括接收滤光组件51、镜头52和探测器53,镜头52安装在探测器前,前面安装滤光组件51,探测器53套在压环54内,并由挡块55固定,安装在固定板56上。荧光探测装置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旋转台6的旋转板61上,通过与发出的荧光成45°的平面镜的反射,接收荧光信号。接收滤光组件51和探测器53的数据线和电源线分别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绕线筒的外壁,成像时旋转板按照相反的方向旋转,电线在绕线筒3的外部被放松,采集结束后电机复位,电线重新被拉紧,从而解决了电线走线的问题。
如图8所示,平面镜架50包括:平面镜501、平面镜支架502和平面镜底板503,平面镜501安装在45°平面镜支架502上,通过平面镜底板503安装在旋转台上。
如图9所示,检查床7安装在平移台8上。平移台8前后位移,将检查床7上的检测体移动到探测器的视野中央。当系统需要与其他成像模块进行多模态成像时,无需取下或移动检测体,直接控制平移台8移动检查床7穿过旋转板61的通孔,进入其他模态成像系统。整个过程保证了检测体的形态稳定,为多模态成像配准提供了便利。
最后应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书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使用的参数,结构及其成像方法,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现方式不限于实施例的描述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精神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

Claims (8)

1.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包括:激发光源装置(1)、光纤切换装置、走线装置、荧光激发装置、荧光探测装置(5)、旋转台(6)、检查床(7)、平移台(8)和计算机(9);其中,所述激发光源装置(1)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光纤切换装置、走线装置、荧光激发装置和荧光探测装置(5)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件安装在旋转台(6)上;所述旋转台(6)安装在底板上,中间具有通孔,成像时以通孔的轴线为旋转轴转动;所述检查床(7)安装在平移台(8)上,与旋转台(6)的通孔在同一水平线上,在通孔中无障碍通过;成像时,所述光纤切换装置控制所在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位移至旋转轴,激发光源装置(1)沿旋转轴发出激发光,耦合至光纤切换装置中所在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中;传输光纤一端设置在光纤切换装置中,另一端连接至荧光激发装置;所述荧光激发装置将激发光汇聚入射到检查床(7)上的检测体上,产生荧光;荧光探测装置(5)接收荧光;所述荧光探测装置(5)通过数据线连接至计算机(9),并通过电源线连接至电源;数据线和电源线缠绕在走线装置上;所述成像系统包括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和透射式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两种成像模式;相应地,所述荧光激发装置包括反射式激发装置(41)和透射式激发装置(42);所述光纤切换装置中设置有反射式光纤(25)和透射式光纤(26)两根传输光纤,一端设置在光纤切换装置中,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荧光激发装置中的反射式激发装置(41)和透射式激发装置(42);在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模式下,光纤切换装置控制反射式光纤(25)位移至旋转轴,激发光源装置(1)沿旋转轴的激发光耦合至反射式光纤(25)中,传输至反射式激发装置(41);在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模式下,光纤切换装置控制透射式光纤(26)位移至旋转轴,激发光源装置(1)沿旋转轴的激发光耦合至透射式光纤(26)中,传输至透射式激发装置(42);所述光纤切换装置包括通光外盖(21)、光纤切换元件(22)和连接件;其中,通光外盖(21)设置在光纤切换元件(22)的前端,通光外盖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旋转台(6)共轴;光纤切换元件(22)设置有两个通孔,反射式光纤(25)和透射式光纤(26)分别固定在两个通孔中;所述光纤切换元件(22)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旋转台(6)上;在反射式二维荧光分子成像模式下,控制光纤切换元件(22)将反射式光纤位移至通光外盖(21)的通孔处;在三维荧光分子层析成像模式下,控制光纤切换元件将透射式光纤位移至通光外盖(21)的通孔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装置采用绕线筒(3),所述绕线筒(3)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旋转台(6)上,与旋转台(6)共轴,将数据线和电源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绕线筒(3)的外壁上,旋转台(6)的旋转方向与绕线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光源装置(1)包括光源(11)、光源光纤(12)、第一汇聚透镜(13)、激发滤光组件(14)和第二汇聚透镜(15);其中,光源(11)发出连续的激发光,经光源光纤(12),由第一汇聚透镜(13)变成平行光,由激发滤光组件(14)变成单色光源,再由第二汇聚透镜(15)聚焦,耦合至光纤切换装置的传输光纤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切换装置的连接件采用绕线筒(3),在绕线筒(3)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槽,光纤切换元件通过限位槽设置在绕线筒(3)内并在绕线筒(3)内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切换装置还包括轴承(23),轴承与旋转台(6)共轴,所述轴承(23)包括紧密套装在一起内圈和外圈两层结构,外圈固定在激发光源装置(1)上,内圈固定在光纤切换元件(22)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切换元件(22)采用滑块,通过绕线筒(3)内壁的限位槽设置在绕线筒(3)内;绕线筒(3)采用非磁性材料,在绕线筒(3)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磁性材料的驱动磁块(27);或者,电机连接光纤切换元件,控制相应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对准通光外盖(21)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切换元件(22)采用转轮,设置在绕线筒(3)中,并在限位槽中绕转轮的旋转轴(221)转动,转轮的旋转轴(221)不在旋转台的旋转轴上,转轮中设置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反射式光纤(25)和透射式光纤(26),两个通孔的中心到转轮的旋转轴的距离相等,转轮的旋转轴(221)距离旋转台的旋转轴的距离,为转轮的通孔的中心到转轮的旋转轴的距离,通过转轮的转动,将相应成像模式下的传输光纤位移至通光外盖(21)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平面镜(501),设置在检查床(7)的发出荧光的一侧,并且与发出的荧光成45°。
CN201410232096.4A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Active CN104027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2096.4A CN104027071B (zh)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2096.4A CN104027071B (zh)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7071A CN104027071A (zh) 2014-09-10
CN104027071B true CN104027071B (zh) 2015-12-02

Family

ID=51458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2096.4A Active CN104027071B (zh)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27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6797B (zh) * 2015-11-03 2018-06-08 北京大学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CN110208187B (zh) * 2019-04-29 2024-03-19 吉林亚泰中科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滤光片和光纤自动同步更换的装置
CN116297416B (zh) * 2023-05-22 2023-11-10 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7871853B (zh) * 2024-03-13 2024-05-24 南通戴尔诺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生物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93389C (zh) * 2007-07-10 2010-03-10 清华大学 一种连续动态采集式小动物诱发荧光分子成像系统
CN102670180A (zh) * 2012-06-06 2012-09-19 北京大学 立式旋转荧光分子成像系统
CN103654730A (zh) * 2013-12-19 2014-03-26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led光源的荧光分子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7116B2 (en) * 1999-03-29 2006-09-12 Genex Technologies, Inc. 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FR2902307B1 (fr) * 2006-06-14 2008-08-29 Quidd Sas Dispositif d'imagerie optiqu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93389C (zh) * 2007-07-10 2010-03-10 清华大学 一种连续动态采集式小动物诱发荧光分子成像系统
CN102670180A (zh) * 2012-06-06 2012-09-19 北京大学 立式旋转荧光分子成像系统
CN103654730A (zh) * 2013-12-19 2014-03-26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led光源的荧光分子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7071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7071B (zh)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US7474399B2 (en) Dual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1762183B1 (en) Lymph node detector
CN101816552B (zh) 仿ct扫描模式多光谱时域荧光分子层析测量系统
CN101653355B (zh) 一种活体小动物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N101827556B (zh) 用于成像光学混浊介质内部的设备和用于这种设备的容器单元
CN102858224B (zh) 探头
US20090018451A1 (en) Dynamic Samp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 Vivo Fluorescent Molecular Imaging
US20040087862A1 (en) 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Liu et al. A parallel excitation based 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 system for whole-body simultaneous imaging of small animals
CN102670180B (zh) 立式旋转荧光分子成像系统
US20060203243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with low profile output device
JP2008149107A (ja) 皮膚疾患の光学診断および治療のための装置、光源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2961122B (zh) 一种基于旋转镜的全角度荧光分子断层成像装置
WO2015031404A1 (e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868895A (zh) 光成像装置
CN203677064U (zh) 一种利用线型光纤的反射式荧光断层成像系统
CN109799214B (zh) 一种光学试验箱
CN102499639A (zh) 联合成像的光学投影断层成像装置及方法
CN104000617A (zh) 一种多模态小动物在体成像系统及小动物成像方法
JP2014535056A (ja) トモグラフィのデータを取り込むための同時多方向イメージングに向けたシステムと方法
CN101810466B (zh) 多光谱成像装置
CN113995376A (zh) 旋转式成像系统、植物成像仪、动物成像仪及动植物成像仪
JP2020096834A (ja) 強化された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内視鏡
CN110327020B (zh) 近红外二区/一区双模态荧光断层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