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0392B - 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0392B
CN104010392B CN201410254772.8A CN201410254772A CN104010392B CN 104010392 B CN104010392 B CN 104010392B CN 201410254772 A CN201410254772 A CN 201410254772A CN 104010392 B CN104010392 B CN 104010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heating
anion
anion infrared
weight portion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47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0392A (zh
Inventor
郭长奇
郭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QI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郭长奇
郭凯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郭长奇, 郭凯华 filed Critical 郭长奇
Priority to CN2014102547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10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10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0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涉及发热板技术领域。将环氧树脂100、电气石2-50、奇冰石2-50、竹炭纤维1-50、碳晶粉1-50、双氰胺1-3、咪唑0.01-0.1、丙酮30-50重量份混合成的导电胶浸覆在玻璃纤维布中,经170℃、10分钟烘干后在真空状态、180℃、4.5Mpa压90分钟的负离子红外发热片分切成片制成的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两侧固定导电铜线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该片两面放耐高温环氧绝缘板在真空状态、180℃、4.5Mpa压90分钟成为一体的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安装隔热板、开关、装配在框架中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成品。室内使用。工艺简、质量好、成本低、利推广。

Description

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涉及发热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家居的取暖方式多依靠集中供暖/或空调取暖/或燃烧煤炭、焦炭等方式,存在着室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积聚、室内建材受热易释放有害物质及刺鼻气体、空气湿度低、有害细菌易滋生等缺点,长期在室内居住容易出现头昏、胸闷、困倦、乏力等空调病的病症。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能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净化室内被污染的气体,并且具有除臭抑菌的功能以及良好的生物效应和环保效应。
现在市场出售的负离子发生器中通过高压电场使空气负离子化的电晕放电型负离子发生器是最多的。该公知技术的研究较早,虽然产生负离子浓度高,但易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易造成二次污染,不符合环保健康的要求。
目前已有公知技术的空气负离子材料主要为电气石材料,电气石是一种天然矿石,其晶体结构特殊,具有不对称性,因此其晶体在外界环境温度与压力有微小变化时,便引起天然矿石晶体间的电势差,这种静电电压可使附近空气发生电离,使电子脱离原子核,附着于临近的水和氧气分子使之成为空气负离子。现有国内外的产品多将电气石粉胶刷于发热器面板表面或将电气石石板覆盖于加热装置(如电阻丝、电热膜和碳纤维)上。该已有公知技术的方法与现状存在着制作成本高、使用不方便、使用寿命短、负氧离子产生率低、负离子材料层易受损剥落、安全性不佳而受限制等不足、缺陷与弊端。
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针对空气负离子材料负离子发生机制和条件的研究以及负离子材料和取暖装置的有机结合方式的研究后,创造性的将负离子混合材料与玻璃纤维布以及环氧树脂相结合,简要的说就是创造性的采取“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配方”关键技术,制作“负离子导电发热片”,研制成功了本发明。本发明不同于旧方法的材料和制成方法,比已有公知技术设备更加轻薄,负离子材料与发热装置结合更紧密,并采用混合负离子材料的做法,加入竹炭纤维和奇冰石等材料,负离子产生量大大提升;具有成本低、质量好、工艺过程简单、易推广的有益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取“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配方”关键技术、提供“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及“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新产品,本发明将环氧树脂100、电气石2-50、奇冰石2-50、竹炭纤维1-50、碳晶粉1-50、双氰胺1-3、咪唑0.01-0.1、丙酮30-50重量份混合成的导电胶浸覆在玻璃纤维布中,经170℃、10分钟烘干后在真空状态、180℃、4.5Mpa压90分钟的负离子红外发热片分切成片制成的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两侧固定导电铜线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该片两面放耐高温环氧绝缘板在真空状态、180℃、、4.5Mpa压90分钟成为一体的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安装隔热板、开关、装配在框架中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成品。
通过本发明达到的目的是:①、采取“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配方”关键技术、提供“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及“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新产品。②、本发明采用负离子混合材料导电发热片(即负离子红外发热片)产生的负氧离子量比已有公知技术产生的负氧离子量更多,功能突出、功效更高。③、负离子材料与发热装置合一,产品更加轻薄,使用更加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地暖、墙暖、汗蒸、负离子产生与远红外理疗等诸多方面,其应用范围广。④、本发明第③条所述的结合技术,可使产品寿命长,避免奇冰石层的老化及剥落,并且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⑤、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质量好、工艺过程简单,易推广的优点。⑥、本发明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⑦、通过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①、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的制备:以耐高温阻燃的环氧树脂100重量份、电气石纳米材料2-50重量份、奇冰石纳米材料2-50重量份、竹炭纤维1-50重量份、高导电纳米碳晶粉1-50重量份、作为固化剂的双氰胺1-3重量份、固化促进剂咪唑0.01-0.1重量份、作为溶剂的丙酮30-50重量份经混合后制成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待用;
②、负离子红外发热片的制备:用浸覆机将所述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均匀浸覆在玻璃纤维布中,经170℃、10分钟烘干后,放置在真空状态中,控制温度为180℃、以压力为4.5Mpa的压力压制90分钟后,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片待用;
③、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的制备:根据发热功率的需要,将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片按所需功率要求分切成片,制备成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待用;
④、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的制备:在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的两侧位置布置和固定导电铜线,制备成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待用;
⑤、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的制备:将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的两面放置耐高温环氧绝缘板,并将所述导电铜线预留出所述耐高温环氧绝缘板之外的引线作为导线的连接线,放置在真空状态中,控制温度为180℃、以压力为4.5Mpa的压力,对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以及其两面放置的耐高温环氧绝缘板压制90分钟后使之成为一体,制备成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待用;
⑥、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成品的制备:对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安装隔热板、对所述预留出导电铜线所连接的引线电连接开关、装配在框架中以后,便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成品。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发明采取“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配方”关键技术;由于本发明将环氧树脂100、电气石2-50、奇冰石2-50、竹炭纤维1-50、碳晶粉1-50、双氰胺1-3、咪唑0.01-0.1、丙酮30-50重量份混合成的导电胶浸覆在玻璃纤维布中,经170℃、10分钟烘干后在真空状态、180℃、4.5Mpa压90分钟的负离子红外发热片分切成片制成的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两侧固定导电铜线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该片两面放耐高温环氧绝缘板在真空状态、180℃、、4.5Mpa压90分钟成为一体的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安装隔热板、开关、装配在框架中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成品。使得本发明与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相比,获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取了“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配方”关键技术、提供了“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及“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新产品。
2、本发明采用负离子混合材料导电发热片(即负离子红外发热片)产生的负氧离子量比已有公知技术产生的负氧离子量更多,功能突出、功效更高。
3、本发明的负离子材料与发热装置合一,产品更加轻薄,使用更加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地暖、墙暖、汗蒸、负离子产生与远红外理疗等诸多方面,其应用范围广。
4、本发明第3条所述的结合技术,可使产品寿命长,避免奇冰石层的老化及剥落,并且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5、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质量好、工艺过程简单,易推广的优点。
6、本发明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7、通过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流操作过程窗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一种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①、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的制备:以耐高温阻燃的环氧树脂100重量份、电气石纳米材料2-50重量份、奇冰石纳米材料2-50重量份、竹炭纤维1-50重量份、高导电纳米碳晶粉1-50重量份、作为固化剂的双氰胺1-3重量份、固化促进剂咪唑0.01-0.1重量份、作为溶剂的丙酮30-50重量份经混合后制成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待用;
②、负离子红外发热片的制备:用浸覆机将所述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均匀浸覆在玻璃纤维布中,经170℃、10分钟烘干后,放置在真空状态中,控制温度为180℃、以压力为4.5Mpa的压力压制90分钟后,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片待用;
③、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的制备:根据发热功率的需要,将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片按所需功率要求分切成片,制备成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待用;
④、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的制备:在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的两侧位置布置和固定导电铜线,制备成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待用;
⑤、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的制备:将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的两面放置耐高温环氧绝缘板,并将所述导电铜线预留出所述耐高温环氧绝缘板之外的引线作为导线的连接线,放置在真空状态中,控制温度为180℃、以压力为4.5Mpa的压力,对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以及其两面放置的耐高温环氧绝缘板压制90分钟后使之成为一体,制备成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待用;
⑥、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成品的制备:对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安装隔热板、对所述预留出导电铜线所连接的引线电连接开关、装配在框架中以后,便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成品。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电气石纳米材料分别以2、5、8、10、13、18、20、22、24、26、28、30、33、36、39、41、44、46、48、50重量份进行了实施,对所述奇冰石纳米材料分别以2、5、8、10、13、18、20、22、24、26、28、30、33、36、39、41、44、46、48、50重量份进行了实施,对所述竹炭纤维分别以1、2、5、8、10、13、18、20、22、24、26、28、30、33、36、39、41、44、46、48、50重量份进行了实施,对所述高导电纳米碳晶粉分别以1、3、5、8、10、13、18、20、22、24、26、28、30、33、36、39、41、44、46、48、50重量份进行了实施,对所述作为固化剂的双氰胺分别以1、2、3重量份进行了实施,对所述固化促进剂咪唑分别以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重量份进行了实施,对所述作为溶剂的丙酮分别以30、33、36、39、41、44、46、48、50重量份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二
按具体实施方式一进行实施,只是:对所述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的制备,以耐高温阻燃的环氧树脂100公斤、电气石纳米材料2-50公斤、奇冰石纳米材料2-50公斤、竹炭纤维1-50公斤、高导电纳米碳晶粉1-50公斤、作为固化剂的双氰胺1-3公斤、固化促进剂咪唑0.01-0.1公斤、作为溶剂的丙酮30-50公斤进行了实施,均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电气石纳米材料分别以2、5、8、10、13、18、20、22、24、26、28、30、33、36、39、41、44、46、48、50公斤进行了实施,对所述奇冰石纳米材料分别以2、5、8、10、13、18、20、22、24、26、28、30、33、36、39、41、44、46、48、50公斤进行了实施,对所述竹炭纤维分别以1、2、5、8、10、13、18、20、22、24、26、28、30、33、36、39、41、44、46、48、50公斤进行了实施,对所述高导电纳米碳晶粉分别以1、3、5、8、10、13、18、20、22、24、26、28、30、33、36、39、41、44、46、48、50公斤进行了实施,对所述作为固化剂的双氰胺分别以1、2、3公斤进行了实施,对所述固化促进剂咪唑分别以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公斤进行了实施,对所述作为溶剂的丙酮分别以30、33、36、39、41、44、46、48、50公斤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三
按具体实施方式一进行实施,只是:对所述耐高温阻燃的环氧树脂、电气石纳米材料、奇冰石纳米材料、竹炭纤维、高导电纳米碳晶粉、作为固化剂的双氰胺、固化促进剂咪唑、作为溶剂的丙酮的用量,分别以缩小1、2、3、4、5、6、7、8、9、10、15、20、25、30倍进行了实施,还分别以扩大1、2、3、4、5、6、7、8、9、10、15、20、25、30倍进行了实施,均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使本发明具有小型实验、实验室试验、扩大试验、生产性试验的扎实基础,具有理论指导与生产应用的可操作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技术人员均可顺畅实施;但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Claims (1)

1.一种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的制备:以耐高温阻燃的环氧树脂100重量份、电气石纳米材料2-50重量份、奇冰石纳米材料2-50重量份、竹炭纤维1-50重量份、高导电纳米碳晶粉1-50重量份、作为固化剂的双氰胺1-3重量份、固化促进剂咪唑0.01-0.1重量份、作为溶剂的丙酮30-50重量份经混合后制成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待用;
②、负离子红外发热片的制备:用浸覆机将所述负离子混合材料聚合导电胶均匀浸覆在玻璃纤维布中,经170℃、10分钟烘干后,放置在真空状态中,控制温度为180℃、以压力为4.5Mpa的压力压制90分钟后,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片待用;
③、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的制备:根据发热功率的需要,将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片按所需功率要求分切成片,制备成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待用;
④、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的制备:在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片的两侧位置布置和固定导电铜线,制备成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待用;
⑤、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的制备:将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的两面放置耐高温环氧绝缘板,并将所述导电铜线预留出所述耐高温环氧绝缘板之外的引线作为导线的连接线,放置在真空状态中,控制温度为180℃、以压力为4.5Mpa的压力,对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功率引线片以及其两面放置的耐高温环氧绝缘板压制90分钟后使之成为一体,制备成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待用;
⑥、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成品的制备:对所述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半成品安装隔热板、对所述预留出导电铜线所连接的引线电连接开关、装配在框架中以后,便制成负离子红外发热板成品。
CN201410254772.8A 2014-06-11 2014-06-11 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Active CN104010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4772.8A CN104010392B (zh) 2014-06-11 2014-06-11 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4772.8A CN104010392B (zh) 2014-06-11 2014-06-11 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0392A CN104010392A (zh) 2014-08-27
CN104010392B true CN104010392B (zh) 2016-07-06

Family

ID=51370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4772.8A Active CN104010392B (zh) 2014-06-11 2014-06-11 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103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8273A (zh) * 2016-07-29 2016-11-16 蚌埠市佳爱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孵化机翻蛋架用改性防锈漆
CN106313798B (zh) * 2016-08-05 2017-12-01 陕西长奇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电子暖气
CN109494010B (zh) * 2018-12-14 2024-03-29 张桂林 一种负离子用超导材料、反应膜及负离子发生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1056B1 (en) * 1998-04-28 2002-12-31 E. Tec Corporation Carbon hea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724932A (zh) * 2008-10-27 2010-06-09 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功能型竹浆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24598A (zh) * 2011-07-25 2012-04-25 广东骏丰频谱实业有限公司 包覆型三维多孔远红外负离子陶瓷体、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237372A (zh) * 2013-01-29 2013-08-07 郭长奇 导电碳晶粉发热板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1056B1 (en) * 1998-04-28 2002-12-31 E. Tec Corporation Carbon hea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724932A (zh) * 2008-10-27 2010-06-09 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功能型竹浆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24598A (zh) * 2011-07-25 2012-04-25 广东骏丰频谱实业有限公司 包覆型三维多孔远红外负离子陶瓷体、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237372A (zh) * 2013-01-29 2013-08-07 郭长奇 导电碳晶粉发热板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0392A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0392B (zh) 负离子红外发热板制作方法
CN102802291B (zh) 内置式电磁加热辊
CN107493612A (zh) 柔性纳米碳复合材料高温电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6405B (zh) 一种断路器用喷口的制造方法
CN103476160A (zh) 一种远红外电热膜
CN104896558A (zh) 负氧离子碳晶和碳纤维红外发热墙纸壁画制作方法
CN205793412U (zh) 一种电柜用石墨烯加热装置
CN103237372B (zh) 导电碳晶粉发热板制作方法
CN203984699U (zh) 负离子红外发热板
CN104411026A (zh) 地暖电热膜
CN104015456B (zh) 负离子绝缘复合板制作方法
CN204054847U (zh) 负离子绝缘复合板
CN205681644U (zh) 一种绝缘、防潮面状电热膜
CN103147519A (zh) 防火保温板材
CN205894374U (zh) 一种客厅墙体屏风
CN201150133Y (zh) 一种网状碳纤维发热元件
CN203238881U (zh) 一种带有碳素晶体发热板的艺术玻璃背景墙
CN103822287A (zh) 一种卷帘式低温辐射采暖膜采暖方法
CN112662051A (zh) 一种高导电pp基竹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1152232U (zh) 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
CN207147078U (zh) 一种农副产品烘烤专用箱
CN201639792U (zh) 纳米石墨碳、云母电热片
CN109354439A (zh) 一种快速且均匀加热的竹炭地板及其制备方法
KR100600620B1 (ko) 전자파를 차폐할 수 있는 천연광석물 소재의 내부하우징을가지는 열교환기 및 그 내부 하우징의 제조방법
CN217563794U (zh) 一种纳米远红外碳纤维发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2

Address after: 518104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Baoan District, Sha Tin Street, West Ring Road, democracy 99 industrial city, A building, 3rd floor.

Patentee after: CHANGQI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aoan District manhole Xinghe yuan B12102, Shenzhen,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Guo Kaihua

Patentee before: Guo Changq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