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9376A - 用于识别可再使用的复用资源的方法和电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识别可再使用的复用资源的方法和电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9376A
CN103999376A CN201280062287.XA CN201280062287A CN103999376A CN 103999376 A CN103999376 A CN 103999376A CN 201280062287 A CN201280062287 A CN 201280062287A CN 103999376 A CN103999376 A CN 103999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interference level
cell site
uplink
uplink re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22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9376B (zh
Inventor
热罗姆·特龙
文森特·德朗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SAS
Original Assignee
ASTRIM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TRIM AG filed Critical ASTRIM AG
Publication of CN103999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9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65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access or for providing use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78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broadband data service to individual earth stations
    • H04B7/18591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ng multipl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识别多波束卫星(20)的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方法(50),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可用于地面电信系统中,即由发射站将无线电信号发射至接收站,所述发射站或所述接收站是具有限定覆盖区域的范围的基站(30)。针对给定的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该方法包括:针对从覆盖区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估计针对卫星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步骤(51);估计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的步骤(52);通过比较潜在干扰电平和针对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是否可由发射站使用的步骤(5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信系统。

Description

用于识别可再使用的复用资源的方法和电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电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卫星电信系统和地面电信系统之间的频率信道的共享。
背景技术
如今,通常为地面电信系统和卫星电信系统分配不同的频率信道,以尤其限制这些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
然而,某些国家或地区,尤其是美国、欧洲和韩国的监管机构现在已经允许地面电信系统再使用卫星的某些频率信道。例如,在同时包括卫星组件和地面组件的称为“集成系统”的电信系统中,已经允许在地面组件中再使用传统上分配给卫星通信的频率信道(L或S带)。
这样的集成电信系统还称为“卫星/地面混合系统”。这样的集成电信系统的优点尤其在于由卫星组件和地面组件提供的能力互补。特别地,地面组件通常能够在城市中心比卫星组件提供更密的覆盖,并且补充建筑物内部的覆盖。
更一般地,尤其由于地面电信量的大大增加,可以设想允许地面专用电信系统(即不包括卫星组件)完全地或部分地再使用卫星频率信道。
然而,应当理解,地面电信系统对卫星频率信道的这种再使用在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之间产生了应该控制的干扰。
专利申请US2011/0034166描述了一种集成电信系统以及用于组织所述集成系统的卫星组件和地面组件之间的相同频率信道共享的机制。
然而,专利申请US2011/0034166中描述的机制的目的是使得地面终端由于卫星使用同一频率信道而在该频率信道中遭受的干扰最小。该专利申请没有解决卫星由于集成电信系统的地面组件使用同一频率信道而在该频率信道中遭受干扰的问题。
然而,该问题从实践的角度看特别重要,因为如今主要考虑的是针对地面电信系统再使用传统上为卫星通信保留的频率信道。因此,该再使用应当优选地控制对卫星电信的所有现有系统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能够控制卫星由于地面电信系统使用卫星频率信道而遭受的干扰电平的解决方案,来全部或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的限制,尤其是上文所述的解决方案的限制。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在某些情况下能够以针对卫星电信系统透明的方式而被应用的解决方案,其无需与地面电信系统协调。这使得当卫星电信系统和地面电信系统彼此独立时也是适用的。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识别多波束卫星的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方法,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能够用在由发射站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向接收站的地面电信系统中,其中,所述发射站或所述接收站是具有限定覆盖区域的范围的基站,并且卫星的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此外,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估计对于从所述覆盖区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针对所述卫星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估计位于所述覆盖区域中的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
-通过比较所述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和针对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确定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是否可由所述发射站使用。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方法可以包括单独地或根据所有可能组合而获得的一个或更多个以下特征。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估计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通过在使用卫星具有预定可见度条件下位于所述覆盖区域中的称为“参考设备”的地面设备,来测量由该卫星在使用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波束中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其称为“参考接收电平”;
-根据针对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而测量的参考接收电平,确定针对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
-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卫星在使用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波束中发射与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相关联的特定导频信号Sx
-针对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参考接收电平对应于与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相关联的导频信号Sx的接收电平。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由使用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发射站所产生的称为“实际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
-更新与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相关联的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在该更新的过程中,根据针对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而测量的实际干扰电平来调节所述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估计所述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估计所述发射站发射无线电信号所用的称为“辐射功率”的功率;
-由所述发射站来测量由所述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称为“实际接收电平”的接收电平;
-根据所述发射站的估计辐射功率和所测量的实际接收电平,确定所述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面电信系统,其包括适于通过使用多波束卫星的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来交换数据的发射站和接收站,所述发射站或所述接收站是具有限定覆盖区域的范围的基站。此外,所述地面电信系统包括:
-适于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而估计对于从所述覆盖区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针对卫星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装置;
-适于估计位于所述覆盖区域中的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的装置;
-适于通过比较所述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和对于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来确定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是否可由所述发射站使用的装置。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地面电信系统可以包括单独地或根据所有可能组合获得的一个或更多个以下特征。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适于针对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而估计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装置包括在使用卫星具有预定可见度条件下位于或可以被放置在所述覆盖区域中的称为“参考设备”的地面设备,所述参考设备包括适于测量在所述卫星的下行链路复用资源中所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的装置。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用于估计所述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的装置包括:
-适于估计所述发射站的辐射功率的装置;
-适于测量由所述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发射站的接收电平即“实际接收电平”的装置;
-适于根据测量的实际接收电平和估计的辐射功率来确定所述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的装置。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空间组件和地面组件的集成电信系统,所述空间组件包括多波束卫星,所述地面组件符合根据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的地面电信系统。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空间组件包括适于在所述卫星的每个波束中发射特定导频信号的装置。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空间组件包括适于根据使用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发射站的聚集干扰电平即“实际干扰电平”的测量来更新每个导频信号的发射功率的装置,所述装置被配置成根据在上行链路复用资源中测量的实际干扰电平来调节与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相关联的导频信号的发射功率。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通过阅读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以下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集成电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与卫星频率信道的再使用相关联的主要干扰路径的示意图;
-图3:由多波束卫星使用不同频率信道的示例;
-图4:示出了用于地面通信的卫星频率信道的识别方法的主要步骤;
-图5:卫星的波束辐射图;
-图6:说明频率信道彼此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变化的示例;
-图7:示出了估计针对卫星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步骤的优选实施例;
-图8:说明针对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估计而使用导频信号的示例;
-图9:说明地面终端的潜在干扰电平变化的示例;
-图10:示出了估计地面终端的潜在干扰电平的步骤的优选实施例:
-图11:示出了识别方法的优选实施例;
-图12:示出了图11的识别方法的更新步骤的优选实施例;
-图13:说明向地面终端分配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的示例。
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或相同的元件。为了清楚起见,没有按比例显示元件,除非另有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卫星组件和地面组件的集成电信系统10的示例。
卫星组件包括地球上空轨道中的卫星20,所述轨道例如是对地静止轨道(GEO)。
卫星20是多波束卫星。波束与卫星20的特定辐射图相对应,这使得能够通达地球表面上的特定地理区域。多波束卫星适于整形多个这样的波束,并且因此适于同时通达多个不同的地理区域。
卫星组件还包括基本上位于地球表面的终端,该终端适于以无线电信号的形式与卫星20交换数据。
“基本上在地球表面上”的终端尤其是指地面、海上或航空用户的终端。
此外,“无线电信号”是指经由无线装置传播的电磁波,其频率包括在无线电波的传统频谱中(几赫兹至几百千兆赫兹)或在相邻频带中。
卫星20以无线电信号的形式与地面站21交换数据。所交换的数据与终端的接收数据或所述终端的目的地相对应。
卫星组件还包括终端借助于卫星20和地面站21接入的卫星接入网络23和卫星网络核心24。
地面组件包括多个基站30以及基本上在地球表面上且适于与所述基站30交换数据的终端。
更具体地,每个基站30适于与位于基本上由该基站30的范围限定的基站30的覆盖区域中的终端交换数据。这样的覆盖区域在蜂窝电信系统(GSM,UMTS,CDMA2000,LTE等)中称为“蜂窝”。
地面组件还包括终端借助于基站30接入的地面接入网络33和地面网络核心34。
地面接入网络33和卫星接入网络23可以是混合在一起的或包括共享的共用设备。同样地,地面网络核心34和卫星网络核心24可以是混合在一起的或包括共享的共用设备。
集成电信系统10的终端可以是多种类型的。
在下面的描述中,“卫星终端”22是指:
-仅与卫星组件兼容的终端,即不能与地面组件的基站30交换数据的终端;或者
–正与卫星20通信的双模式终端(与卫星组件和地面组件兼容)。
此外,“地面终端”32是指:
-仅与地面组件兼容的终端,即不能与卫星组件的卫星20交换数据的终端;或者
–正与基站30通信的双模式终端。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涉及对用于地面通信的卫星频率信道的使用,所述地面通信即借助于地面组件的基站30的通信。
本发明主要旨在控制卫星20由于用在卫星组件中的卫星频率信道也用在地面组件中而遭受的干扰。
实际上,当在卫星20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发射无线电信号时,即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被卫星使用以接收卫星终端20和/或地面站21的数据时,卫星20遭受的干扰最大。
在下面的描述中,以非限制性的方式讨论如下情况:卫星20针对上行链路通信(从卫星终端22或地面站21朝向卫星20)和下行链路通信(从卫星20朝向卫星终端22或地面站21)而使用不同的频率信道。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的频率复用称为缩写FDD(频分双工)。
在整个本申请中,“发射站”是指能够在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中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地面组件的设备。根据针对地面通信再使用卫星频率信道的方式,该发射站对应于地面终端32或基站30。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针对地面通信再使用卫星频率信道的示例,其中,针对地面通信保持同一组织的卫星频率信道。这意味着用于上行(或者下行)链路卫星通信的频率信道不能用于上行(或者下行)链路地面通信。
如图2所示,针对上行链路通信,卫星终端22通过频率信道F1u与卫星20交换数据,针对下行链路通信,卫星终端22通过频率信道F1d与卫星20交换数据。类似地,针对上行链路通信,地面终端32通过所述频率信道F1u与基站30交换数据,针对下行链路通信,地面终端32通过所述频率信道F1d与基站30交换数据。
在这些条件下,发射站对应于地面终端32(干扰路径lu),基站30因此是接收站。此外,卫星20还能够在频率信道F1d(干扰路径ld)中的地面终端32处产生较大的干扰。
应当理解的是,其中针对地面通信不保持卫星频率信道的组织的其他示例是可能的。例如,频率信道的使用可以是相反的,即,上行(或下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被再用于下行(或上行)链路地面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发射站是基站30。
在下面的描述中,以非限制的方式讨论如下情况:用于上行(或下行)链路卫星通信的频率信道不能用于上行(下行)链路地面通信。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由卫星20使用不同频率信道的示例。
图3的a)部分示出了两个频带:第一频带Bd用于下行链路卫星通信,且第二频带Bu用于上行链路卫星通信。
图3的b)部分示出了包括九个频率信道F1d至F9d的第一频带Bd的频率信道的组织。
类似地,第二频带Bu也被组织成分别与频率信道F1d至F9d相关联的九个频率信道F1u至F9u。因此,与使用频率信道F1d的下行链路通信相关联的上行链路通信被实现在频率信道F1u上,与使用频率信道F2d的下行链路通信相关联的上行链路通信被实现在频率信道F2u上,等等。
在下面的描述中,“频率信道F1”表示频率信道对(F1d,F1u),“频率信道F2”表示频率信道对(F2d,F2u)等。
图3的c)部分示出了卫星20的波束图案的组织的示例。更具体地,图3的c)部分示出了每个卫星波束在地面上的印记。
在该示例中,卫星20的不同波束使用不同频率信道以限制波束之间的干扰。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图3的c)部分的波束图案包括九个波束,每个波速使用频率信道F1至F9之中的特定频率信道。不排除卫星20使用不同于图3的c)部分所示的图案。此外,多个相同或不同图案可以是并置的。在这种情况下,卫星20的两个不同波束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信道,然而两个相邻波束使用不同频率信道。还应当指出,图案可以是静止的或动态的。
用于识别可再使用的频率信道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方法50,其旨在在地面组件中确定哪些卫星频率信道可以被用于地面通信而不会产生扰乱卫星20的干扰。
更具体地,识别方法50旨在确定哪些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可以由地面终端32(即发射站)使用以在所述地面终端所在的覆盖区域300中与基站30(即接收站)进行通信。
应当指出,频率信道通常分解为多个资源块。资源块与被分配给地面终端的资源的最小单元相对应。因此,根据所考虑的不同地面终端的复用技术,资源块例如对应于所考虑的频率信道中的特定子频率信道(FDMA,“频分多址”)和/或特定时间间隔(TDMA,“时分多址”)和/或特定扩频码(CDMA,“码分多址”)等。
因此,一旦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被认为可由地面终端32使用,该地面终端就可以在该频率信道上分配特定资源块。
应当指出,当地面组件与卫星组件使用相同的资源块划分时,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于直接识别给定频率信道的哪些资源块可以由地面终端32使用。出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需要,以非限制性的方式讨论如下情形:该方法用于识别可用于地面通信的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而不试图区分相同频率信道的资源块。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这种识别方法50的主要步骤,针对试图确定其是否可以用于地面通信的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Fxu(x=1至9)而言,所述步骤是:
-针对从基站30的覆盖区域30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估计51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针对卫星20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估计52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
-通过比较所述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与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确定53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是否可由地面终端32使用。
应当指出,在潜在干扰电平主要取决于所考虑的地面终端32的前提下,如果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频率信道执行步骤51和53,则针对所考虑的所有上行链路频率信道只执行一次估计潜在干扰电平的步骤52。相反,针对所考虑的每个地面终端,必须执行估计潜在干扰电平的步骤52。
由于估计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和估计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有可能更好地控制卫星20所遭受的干扰。事实上,地面终端32针对其产生比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更大的干扰电平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不能由地面终端32使用。
在实践中,根据仅由地面组件的地面设备执行的测量且根据能被预先定义的参数,能够估计每个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和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特别地,可以在卫星20不执行特定测量(除非可能用于影响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值)且不与所述卫星进行特定协调的情况下执行这些估计。
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估计
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代表在整形使用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的波束之前在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功率,所述波束的整形实现过滤,该过滤的响应对应于与该波束相关联的辐射图(或天线增益)。
因此,应当理解,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将取决于由覆盖区域300中的地面终端32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到达卫星20的方向。更具体地,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将取决于所述到达方向与关联于使用该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的波束的辐射图的最大增益方向之间的角偏差。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波束辐射图的示例。
更具体地,图5示出了根据最大增益方向与无线电信号到达方向之间的角偏差θ而引入的天线增益G(θ)。可以看出,辐射图具有多个辐射瓣:
-主瓣Lp,其在地面上的印记大致对应于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
–旁瓣Ls,其幅度小于所述主瓣Lp的幅度。
通常,可以看出,一般来说,角偏差θ越增大(即基站30的覆盖区域300越远离由所考虑的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天线增益G(θ)就越减小。因此,波束的整形是这样的:在由所考虑的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之外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要比从该地理区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衰减得更多。
例如,上行链路频率信道Fxu(x=1至9)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被确定为等于下面以分贝(dB)表示的近似恒量:
IPPMAX(Fxu,θFx)=IREF-GEST(Fxu,θFx)   (1)
其中:
Fx是使用频率信道Fx的波束的最大增益方向与从覆盖区域30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到达方向之间的角偏差;
-IPPMAX(Fxu,θFx)是针对以角偏差θFx到达的无线电信号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Fxu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IREF是波束整形之后的称为“参考干扰电平”的预定允许干扰电平;
-GEST(Fxu,θFx)是针对以角偏差θFx到达的无线电信号、通过整形与上行链路频率信道Fxu相关联的波束所引入的天线增益估计G(Fxu,θFx)。
例如预定义IREF值,以使得波束整形之后的信号干扰比(C/I)仍大于预定义阈值,在该预定义阈值之上,上行链路卫星通信的性能很少降级。此外,可以设置安全容限以考虑由不同地面终端产生的可能的干扰聚集。根据所需的性能,对适配值的选择被认为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范围内。
图6的a)部分示出了与图3的c)部分相同的波束组织,以及基站30的覆盖区域300,即尺寸小于由卫星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的尺寸的覆盖区域。
所考虑的覆盖区域300位于由使用频率信道F1的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中。在由使用频率信道F1的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之后,最接近覆盖区域300的该地理区域是由使用频率信道F4的波束所通达的地理区域。最远离基站30的覆盖区域300的地理区域是由使用频率信道F9的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
图6的b)部分示出了针对每个频率信道F1u至F9u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可以看出,在基站30的覆盖区域300位于由使用频率信道F1的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中的前提下,针对频率信道F1u而获得最低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然后,针对频率信道F4u获得紧接着稍高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等等。针对频率信道F9u获得最高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由在使用卫星20具体预定可见度条件下位于基站覆盖区域300中的称为“参考设备”的地面设备所执行的测量,来估计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预定可见度条件”意味着参考设备基本上处于使用卫星20具有直接可见度的条件下,或者至少直接可见度条件下的衰减与卫星和参考设备之间的衰减之间的差异是先验已知的。
“基本上在直接可见度的条件下”意味着没有障碍物位于所述参考设备和卫星20之间,以使得所述卫星和所述参考设备之间的无线电传播信道主要是单路径的。这样的情况例如是参考设备位于开阔的天空中,以及在城市中心的覆盖区域300的情况下参考设备较高(例如在建筑物屋顶上、在塔上等)。
处于使用卫星20具有预定可见度条件下的优点在于卫星20和参考设备之间的衰减因此是基本上已知的或确定的,将有可能针对从基站30的覆盖区域30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而估计每个波束的天线增益。此外,当处于与卫星20的直接可见度条件下时,传播信道因此基本上是单路径的且频率选择性很小,这与可以是频率选择性很大的多路径传播信道相反,并且对于多路径传播信道而言所引入的衰减可以针对每个频率信道而不同。
优选地,参考设备是基站30,或者使用所述基站30的装置。事实上,基站30是固定的,并且基本上常常位于与卫星20的直接可见度条件下。根据其他示例,参考设备是可以从基站30的一个覆盖区域移到另一覆盖区域的设备,从而优选地在使用卫星20具有直接可见度条件下执行用于估计这些覆盖区域的每个覆盖区域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测量。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估计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步骤51包括以下子步骤:
-在使用所考虑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的波束中,由参考设备测量510卫星20所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称为“参考接收电平”的接收电平;
-针对从覆盖区域30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估计511通过整形使用所考虑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的波束所引入的天线增益;
-根据所测量的参考接收电平,针对所考虑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而确定512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在下面的描述中,以非限制性的方式讨论地面设备是基站30且基站30位于与卫星20的直接可见度条件下的情况。
在测量的子步骤510中,每个下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F1d至F9d中测量的参考接收电平可以例如以如下形式用分贝表示:
PLOS(Fxd)=PTX_REF+G(Fxd,θFx)+ATTLOS
其中:
Fx是使用频率信道Fx(x=1至9)的波束的最大增益方向与无线电信号到基站30的覆盖区域300的目的地的方向之间的角偏差;
-PLOS(Fxd)是在下行链路频率信道Fxd中由基站30测量的直接可见度的接收电平;
-PTX_REF是卫星20的参考发射功率;
-G(Fxd,θFx)是针对到覆盖区域300的目的地的无线电信号、由与频率信道Fxd相关联的波束所引入的天线增益;
-ATTLOS是卫星20和基站30之间的直接可见度条件的衰减,其被认为是地面组件先验已知的(以dB表示,ATTLOS的值是负的)。
以非限制性的方式,考虑参考发射功率PTX_REF在卫星20的所有波束中都是相同的,并且它对于地面组件而言也是已知的。根据另一非限制性示例,不排除计算除参考发射功率PTX_REF之外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在子步骤511中,通过考虑下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衰减与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衰减相同,来估计天线增益G(Fxu,θFx)。这个近似可以被有效地做出,尤其因为测量是在直接可见度条件下实现的,传播信道是频率选择性很小的。此外,考虑天线增益在发射和接收时是相同的,也就是说,G(Fxu,θFx)=G(Fxd,θFx)。
因此,例如根据以下表达式来估计天线增益G(Fxu,θFx):
GEST(Fxu,θFx)=PLOS(Fxd)-PTX_REF-ATTLOS   (2)
在子步骤512中,根据前面给出的表达式(1),例如确定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通常,基站30可以测量由卫星20发射的所有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预定义的特定导频信号Sx(在图3的c)部分所示的九个波束的图案的非限制性情况下,x=1至9)与每个波束相关联,并且识别方法50在每个波束中包括发射与每个波束相关联的预定义导频信号Sx的步骤54。
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在使用频率信道F1的波束中由卫星20发射导频信号S1,并且在使用频率信道F2的波束中由卫星20发射导频信号S2。基站30及其覆盖区域300位于由使用频率信道F1的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中,以使得针对导频信号S2测量的接收电平小于针对导频信号S1测量的接收电平。
这些导频信号在基站30中(或者更一般地在参考设备中)必须能够被区分,从而能够区分不同的波束。
此外,给定导频信号和在与该导频信号相关联的波束中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之间的对应必须事先被存储在地面组件(例如基站30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从而能够确定已经针对哪些频率信道测量了最大允许干扰电平(例如,当测量导频信号S1的接收电平时,确定针对频率信道F1进行该测量,等等)。
导频信号Sx(x=1至9)可以采用适于由基站30区分的任何形式。例如,两个不同的导频信号可以使用两个不同的下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和/或两个不同的扩频码(已知技术“码分多址”的缩写CDMA),等等。
地面终端的潜在干扰电平的估计
图9示出了影响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的主要参数。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基站30、卫星20和两个地面终端:第一地面终端32a和第二地面终端32b。障碍物40大大衰减了第一地面终端32a和卫星20之间的无线电信号,以及第二地面终端32b和基站30之间的无线电信号(在图9上用虚线示意性地示出了大大衰减的无线电信号)。
第二地面终端32b和卫星20之间的无线电信号很小地衰减,所述第二地面终端例如基本上位于与所述卫星20的直接可见度条件下。由于该很小的衰减,由第二地面终端32b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能够在卫星20中产生很大的干扰。
此外,第二地面终端32b和基站30之间的无线电信号大大衰减,第二地面终端32b能够以高功率发射,从而补偿该大的衰减。这也有助于在卫星20中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第二地面终端32b的潜在干扰电平较高。
相反地,在如下前提下,第一地面终端32a的潜在干扰电平更小:
-第一地面终端32a和基站30之间的无线电信号衰减很小,以使得第一地面终端32a的发射功率能够小于第二地面终端32b的发射功率;
-第一地面终端32a和卫星20之间的无线电信号比第二地面终端32b和所述卫星之间的无线电信号衰减更多;
由此得出,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主要取决于地面终端32和卫星20之间的衰减以及所述地面终端的发射功率。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估计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的步骤52包括以下子步骤:
-估计520称为“辐射功率”的功率,地面终端32以该功率向基站30发射无线电信号;
–由地面终端32测量521下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由卫星2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称为“实际接收电平”的接收电平;
-根据测量的实际接收电平和所述地面终端的估计的辐射功率,确定522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
可以以多种方式估计地面终端32的辐射功率,并且应当理解,对特定算法的选择只构成本发明的实现变型。
根据非限制性的第一示例,规定信息交换协议,通过该协议,地面终端32将发射无线电信号所用的辐射功率通知给基站30和地面接入网络。所传达的辐射功率例如是最大辐射功率(以处于干扰产生的最差情况中)或者在预先与基站30通信(例如在为地面通信保留的频率信道中)的情况下是在该预先地面通信的过程中发射无线电信号所用的辐射功率。
根据非限制性的第二示例,适用于与基站30的预先地面通信的情况,地面终端32测量由基站3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并且以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缩写CQI)的形式将所测量的电平通知给所述基站30。在主要地面电信系统中已经提供了这种被测量电平通知机制。此外,知道其自身辐射功率的基站30可以从地面终端32所测量的电平中推断所述地面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衰减。通过测量由地面终端32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在考虑所述地面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衰减的情况下,基站30可以估计所述地面终端的辐射功率。
此外,在其他示例中,不排除由地面终端32直接估计潜在干扰电平,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执行实际接收电平测量的地面终端32可以直接确定其自身的发射功率。
优选地,预定义的特定导频信号S’x(x=1至9)与每个波束相关联,并且在每个波束中,卫星20包括发射与每个波束相关联的预定义导频信号的步骤55。有利地,导频信号S’x与用于测量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导频信号相同,即图8所示的导频信号Sx
因此,地面终端32针对每个导频信号测量接收电平,并且选择参考导频信号SREF作为针对其测量最大接收电平的导频信号S’x。因此,作为针对所述参考导频信号而测量的接收电平来估计实际接收电平。
实际接收电平因而可以以如下形式用dB表示:
PREEL=P'TX_REF+G(SREF,θREF)+ATTREEL(UE)
其中:
-PREEL是针对地面终端32的实际接收电平;
-P'TX_REF是针对导频信号S’x(x=1至9)的发射的卫星20的参考发射功率;
REF是其中发射参考导频信号SREF的波束的最大增益方向与至基站30的覆盖区域300的目的地的无线电信号方向之间的角偏差;
-G(SREF,θREF)是针对至覆盖区域300的目的地的无线电信号、通过其中发射参考导频信号SREF的波束所引入的天线增益;
-ATTREEL(UE)是卫星20和地面终端32之间所遭受的实际衰减,其针对每个地面终端而不同(以dB表示,ATTREEL(UE)的值是负的)。
以非限制性的方式,考虑参考发射功率P'TX_REF对于所有导频信号S’x都是相同的,并且它对于地面组件也是已知的。根据另一非限制性示例,不排除计算除参考发射功率P'TX_REF之外的所考虑的地面终端的潜在干扰电平。此外,不排除P'TX_REF等于PTX_REF
可以估计天线增益G(SREF,θREF)。例如,基站30(作为参考设备)可以测量参考导频信号SREF的接收电平:
PLOS(SREF)=P'TX_REF+G(SREF,θREF)+ATTLOS
然后,根据以下表达式可以确定估计GEST(SREF,θREF):
GEST(SREF,θREF)=PLOS(SREF)-P'TX_REF-ATTLOS
在子步骤522中,根据以下表达式例如确定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
IPP(UE)=PIRE(UE)+PREEL-P'TX_REF-GEST(SREF,θREF)
这得出:
IPP(UE)=PIRE(UE)+ATTREEL(UE),
其中:
-IPP(UE)是地面终端的潜在干扰电平;
-PIRE(UE)是地面终端32的估计的辐射功率(“等效全向辐射功率”,PIRE)。
在可选方案中,为了测量实际接收电平PREEL,在每个波束中发送特定导频信号S’x(x=1至9)时,在所有波束中可以同时发送相同的总导频信号S’0,其中实际接收电平PREEL因而是针对所述总导频信号S’0而测量的接收电平。如有必要,基站30(作为参考设备)还测量总导频信号S’0的接收电平,以估计天线增益的贡献。在变型中,在总波束中发射总导频信号S’0,该总波束的覆盖区域包含使用频率信道Fx(x=1至9)的波束的覆盖区域。
比较最大允许干扰电平与地面终端的潜在干扰电平
在步骤53中,比较给定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和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针对每个上行链路频率信道执行该比较步骤,从中试图确定其是否可以用于地面通信。
例如,如果满足以下关系式,则上行链路频率信道Fxu(x=1至9)被认为可由地面终端32使用以与基站30交互数据:
IPP(UE)<IPPMAX(Fxu)
因此,针对给定的地面终端32,除去其使用会干扰卫星20正常工作的所有上行链路频率信道。
识别方法50的优选实施例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识别方法50的优选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针对卫星波束中发射的预定义特定导频信号Sx(x=1至9)而测量的参考接收电平,来估计最大允许干扰电平。针对每个波束,识别方法50包括在相应导频信号Sx的该波束中发射的步骤54。
此外,根据针对总导频信号S’0而测量的实际接收电平来估计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为此,识别方法50包括在所有波束中或在总波束中发射总导频信号S’0的步骤55,其中该总波束的覆盖区域包含所述波束的覆盖区域。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频率信道,识别方法50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卫星20或地面站21测量56由使用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的地面终端32产生的称为“实际干扰电平”的聚集干扰电平;
-更新57与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相关联的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
图12示出了更新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的步骤57的非限制性示例。
如图12所示,更新步骤57包括确定在与导频信号Sx相关联的波束中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Fxu中所测量的实际干扰电平PINTF(Fxu)是否大于例如与参考干扰电平IREF相等的预定义的第一阈值V1。
当实际干扰电平大于第一阈值V1时(参考图12上的570a),更新步骤57包括在所考虑的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中增加预定义值ΔP(例如等于1dB或2dB)的子步骤571。
当实际干扰电平等于或小于阈值V1时(参考570b),更新步骤57包括确定在与所考虑的导频信号Sx相关联的波束中所测量的实际干扰电平是否小于严格小于第一阈值V1的预定义的第二阈值V2的子步骤572。
当实际干扰电平小于第二阈值V2时(参考572a),更新步骤57包括从所考虑的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中减小预定义值Δ’P(例如等于值Δ’P)的子步骤573。
当实际干扰电平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V2时,不修改所考虑的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
应当指出,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的估计使得能够确保该地面终端32自身不产生针对卫星20的过大干扰。然而,有可能的是,例如当地面终端32位于不同的基站30覆盖区域中时,不同的地面终端32使用相同的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因此,由这些地面终端32中的每一个所产生的干扰将在卫星30处累积,以使得实际干扰电平将表现得大于参考干扰电平IREF,即使已经对该参考干扰电平设置了容限以应付该累积。
由于地面终端32针对地面通信而使用了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因此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的更新步骤57和测量步骤56使得能够更好地控制卫星20所遭受的干扰。事实上,应当理解,当测量的实际干扰电平大于参考干扰电平IREF时,相应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将增加。结果因而是,最大允许干扰电平将如下指出的那样减小。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参考接收电平可以表示为:
PLOS(Sx)=PTX(Sx)+G(Fxd,θFx)+ATTLOS
其中:
-PLOS(Sx)是所考虑的导频信号Sx的直接可见度的接收电平;
-PTX(Sx)是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其可以不同于参考发射功率PTX_REF
因此,根据上面表达式(2)而确定的估计GEST(Fxu,θFx)等于:
GEST(Fxu,θFx)=G(Fxd,θFx)-PTX_REF+PTX(Sx),
并且频率信道Fxu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等于:
IPPMAX(Fxu,θFx)=IREF-G(Fxd,θFx)+PTX_REF-PTX(Sx)
因此应当理解,与频率信道Fxu相关联的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PTX(Sx)的增加导致减小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将不再可由某些地面终端32使用,以使得卫星20所遭受的实际干扰电平减小。
因此,获得了对卫星20所遭受的干扰的更优控制。此外,注意以下优点:
-在有可能仅修改其中所测量的实际干扰电平过高的波束的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对干扰电平的控制可以针对每个波束而独立进行;
-卫星组件和地面组件之间没有互连的情况下获得该控制;
-当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不由卫星终端使用时,有可能在与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相关联的波束中降低对应于最小值的导频信号发射功率PTX(Sx)(包括直到考虑零发射功率),这是为了增加该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并且因此有利于针对地面通信的再使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由卫星组件执行的实际干扰电平测量,导频信号发射功率更新步骤57被参考干扰电平值IREF的更新步骤所代替。例如,如果所测量的实际干扰电平大于第一阈值V1,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减小参考干扰电平值IREF,这还导致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减小。然而,该可选实施例需要卫星组件(其测量实际干扰电平)和地面组件(其使用参考干扰电平IREF)之间的协调。
频率信道的分配方法
可以用于地面通信的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的识别方法50可以与任何类型的资源分配方法相结合。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上行链路卫星频率信道的分配的示例。
图13的a)部分示出了包括使用频率信道F1=(F1d,F1u)、F2=(F2d,F2u)和F3=(F3d,F3u)的三个波束的图案,以及位于由使用频率信道F1的卫星波束通达的地理区域中的基站30的覆盖区域300。
图13的b)部分以直方图的形式示出了每个频率信道F1u、F2u和F3u中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IPPMAX,以及针对三个地面终端而估计的潜在干扰电平:第一地面终端32a(潜在干扰电平表示为IPP(UEa))、第二地面终端32b(IPP(UEb))和第三地面终端32c(IPP(UEc))。
如图13的b)部分所示:
-可由第一地面终端32a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是频率信道F1u、F2u和F3u;
-可由第二地面终端32b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是频率信道F2u和F3u;
-可由第三地面终端32c使用的唯一上行链路频率信道是频率信道F2u。
因此,能够将频率信道F2u分配给第三地面终端32c。因此,应当将频率信道F3u分配给第二地面终端32b,且将频率信道F1u分配给第一地面终端32a。可以设想其他解决方案,例如在第三地面终端32c具有针对卫星20的最强潜在干扰电平的前提下,将为地面通信保留的频率信道分配给第三地面终端32c。如果第三地面终端32c是双模式终端,则其可以可选地被强制与卫星20直接通信。
应当指出,在频率复用(FDD)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卫星通信的情况下,并且在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地面通信而保持相同组织的情况下,将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例如F1u)分配给地面终端32优选地导致将配对下行链路频率信道(即F1d)分配给基站30。在如下情况下地面终端的潜在干扰电平较小的前提下,卫星20的干扰电平限制通常针对下行链路通信而伴随有地面终端32的干扰电平限制:
-卫星20和地面终端32之间的衰减较大:因此由卫星2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也将大大衰减,和/或
-地面终端32的发射功率较小:这通常表示与基站30接近和/或所述基站和地面终端32之间没有障碍物,以使得由所述基站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通常大大高于由卫星20产生的干扰。
此外,有可能为最接近基站30的地面终端32(估计的发射功率较小或由基站3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较高)分配其中卫星20能够产生最强干扰(实际接收电平较高)的下行链路频率信道。
本发明的变型
一般地,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面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而描述的实施例和实现方式,而是扩展到本领域技术人员范围内的所有修改。
尤其应当指出,在针对地面通信的卫星频率信道的再使用的背景下描述的本发明通常可应用于任何类型的复用资源。
“复用资源”是指使得能够复用卫星的相邻波束的上行链路通信的装置。因此,复用资源对应于频率信道,该频率信道可能与其他装置相结合从而能够应用于区分卫星的相邻波束的上行链路通信。
根据上面详细描述的第一示例,相邻波束使用不同的频率信道。在这种情况下,频率资源仅对应于给定的频率信道。
根据非限制性的第二示例,相邻波束使用相同的频率信道。然而,两个相邻波束使用两个系列的不同的CDMA扩频码,以区分它们的上行链路通信。因此,频率资源对应于与给定扩频码相结合的给定频率信道。
在相同波束中,“复用资源”的概念还可以扩展到使得能够区分被分配给不同终端的不同资源块的装置。事实上,如果地面组件与卫星组件使用相同的资源块划分,则本发明可以用于直接确定能够被用于地面通信的资源块。
根据第一示例,如果相邻波束使用不同的频率信道,并且如果资源块对应于子频率信道,则在所考虑的每个频率信道中,将有可能确定哪些子频率信道可以被用于地面通信。
根据非限制性的第二示例,如果相邻波束使用不同的频率信道,并且如果资源块对应于CDMA扩频码,则在所考虑的每个频率信道中,将有可能确定哪些CDMA扩频码可以被用于地面通信。
还应当指出,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的频率复用(FDD)的背景下描述的本发明通常可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的任何类型的复用。根据另一示例,本发明可应用于时间复用(称为“时分双工”的缩写TDD),其中相同的频率信道同时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
此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位于非对地静止轨道中的卫星,例如低地球轨道(LEO)或中地球轨道(MEO)。
此外,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类型的地面电信系统,例如GSM、UMTS、CDMA2000、LTE、WiMax系统等。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希望部分地工作在允许的卫星频带中的地面广播系统。
在MF/TDMA(多频/TDMA)或OFDMA(正交频分多址)类型的空中接口允许动态分配频率信道的前提下,本发明十分有利地应用于使用这种空中的地面电信系统。事实上,上述操作,特别是测量潜在接收电平和/或直接可见度的接收电平,可以周期性地被执行以动态地分配频率信道,从而例如考虑卫星20或地面终端32的移动(在行进轨道的情况下),等等。
上面的描述清楚地说明了本发明通过其不同的特征和优点而达到了其锁定的目的。
特别地,尤其通过不允许使用其中地面终端32的潜在干扰电平大于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频率信道,获得了对卫星20所遭受的干扰的控制。
此外,本发明可以以透明方式应用于卫星系统,无需与地面电信系统的协调,而是在与卫星20的直接可见度条件下简单地通过地面终端32和地面设备来测量由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识别多波束卫星(20)的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方法(50),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能够在地面电信系统中由发射站用来向接收站发射无线电信号,其中:
-所述发射站或所述接收站是具有限定覆盖区域的范围的基站(30),其中所述发射站位于所述覆盖区域中,
-所述卫星(20)的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上行链路复用资源,
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从所述覆盖区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估计(51)针对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关于所述卫星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估计(520)由所述发射站发射所述无线电信号所用的功率即“辐射功率”,
-由所述发射站测量(521)由所述卫星(2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即“实际接收电平”,
-根据所测量的实际接收电平和所述发射站的被估计的所述辐射功率,确定(522)所述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
-通过比较所述发射站的所述潜在干扰电平和针对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所述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确定(53)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是否能够由所述发射站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50),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估计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步骤(51)包括以下子步骤:
-由在使用所述卫星(20)具有预定可见度条件的覆盖区域中的地面设备,即“参考设备”,来测量(510)由所述卫星(20)在使用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波束中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即“参考接收电平”,
-根据针对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而测量的所述参考接收电平,确定(512)针对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所述最大允许干扰电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50),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
-所述方法包括在使用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波束中由所述卫星(20)发射与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相关联的特定导频信号Sx的步骤(54),
-针对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所述参考接收电平对应于与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相关联的导频信号Sx的接收电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50),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56)由使用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发射站所产生的干扰电平即“实际干扰电平”,
-更新(57)与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相关联的所述导频信号Sx的发射功率,在该更新中,根据针对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而测量的所述实际干扰电平来调节所述导频信号Sx的所述发射功率。
5.如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50),其特征在于,用于测量所述参考接收电平的参考设备是基站(30)。
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50),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发射与所述卫星(20)的每个波束相关联的特定导频信号S’x的步骤(55),
-针对所述发射站的所述实际接收电平对应于由所述发射站针对所有导频信号而测量的最大接收电平。
7.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方法(50),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卫星的多个波束中或在包含所述卫星的多个波束的总波束中发射相同的总导频信号S’0的步骤(55),
-针对所述发射站的所述实际接收电平对应于所述总导频信号S’0的接收电平。
8.一种地面电信系统,包括适于通过使用多波束卫星(20)的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来交换数据的发射站和接收站,所述发射站或所述接收站是具有限定覆盖区域(300)的范围的基站(30),所述发射站位于所述覆盖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电信系统包括:
-适于针对所考虑的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估计对于从所述覆盖区域(300)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针对所述卫星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装置,
-适于估计所述发射站发射所述无线电信号所用的功率即“辐射功率”的装置,
-适于测量由所述发射站接收的由所述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即“实际接收电平”的装置,
-适于根据所测量的实际接收电平和所估计的辐射功率来确定所述发射站的潜在干扰电平的装置,
-适于通过比较所述发射站的所述潜在干扰电平和针对所述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所述最大允许干扰电平来确定上行链路复用资源是否能够由所述发射站使用的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上行链路复用资源而估计最大允许干扰电平的所述装置包括位于或能够被放置在使用所述卫星(20)具有预定可见度条件的所述覆盖区域(300)中的地面设备即“参考设备”,所述参考设备包括适于测量在所述卫星(20)的下行链路复用资源中所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电平的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设备是基站(30)。
11.一种包括具有多波束卫星(20)的空间组件和地面组件的集成电信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组件符合如权利要求8至10之一所述的地面电信系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组件包括适于在所述卫星(20)的每个波束中发射特定导频信号的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组件包括适于根据对使用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的发射站的聚集干扰电平即“实际干扰电平”的测量来更新每个导频信号的发射功率的装置,所述装置被配置成根据在上行链路复用资源中测量的实际干扰电平来调节与该上行链路复用资源相关联的导频信号的发射功率。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20)包括适于在所述卫星的多个波束中或在包含所述卫星的多个波束的总波束中发射相同的总导频信号的装置。
CN201280062287.XA 2011-10-14 2012-10-12 用于识别可再使用的复用资源的方法和电信系统 Active CN103999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103145A FR2981528B1 (fr) 2011-10-14 2011-10-14 Procede d'identification de ressources de multiplexage reutilisables et systeme de telecommunication
FR11/03145 2011-10-14
PCT/EP2012/070252 WO2013053884A1 (fr) 2011-10-14 2012-10-12 Procédé d'identification de ressources de multiplexage réutilisables et système de télécommunic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9376A true CN103999376A (zh) 2014-08-20
CN103999376B CN103999376B (zh) 2017-03-08

Family

ID=4700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2287.XA Active CN103999376B (zh) 2011-10-14 2012-10-12 用于识别可再使用的复用资源的方法和电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62595B2 (zh)
EP (1) EP2767010B1 (zh)
CN (1) CN103999376B (zh)
FR (1) FR2981528B1 (zh)
WO (1) WO201305388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3742A (zh) * 2017-12-21 2018-06-19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卫星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13853751A (zh) * 2019-07-11 2021-12-28 索尼集团公司 电子设备、分布式单元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2021447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99897A (ko) * 2015-02-13 2016-08-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지구국 통신 장치 및 전송 주파수 대역 할당 방법
BR112018008564A2 (pt) 2015-11-06 2018-10-30 Sony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US10951278B2 (en) * 2018-02-05 2021-03-16 Telcom Ventures, Ll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technique for a MSS system from an inverted terrestrial frequency BWA reuse
US20210258898A1 (en) * 2020-02-13 2021-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799571B2 (en) * 2021-05-05 2023-10-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for satellite discovery and decommission of orbital obstructions
CN116033582B (zh) * 2022-12-12 2023-12-2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概率分布限值的卫星星座频率干扰规避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0160A2 (en) * 1996-07-19 1998-01-21 AT&T Corp. Traffic management methods for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signals of satellite systems in relative motion
WO2002065535A2 (en) * 2001-02-12 2002-08-22 Ico Services Limi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links to mobile terminals via a satellite or a terrestrial network with partly reuse of the frequency band
WO2006065584A3 (en) * 2004-12-16 2006-08-03 Atc Tech Llc Prediction of uplink interference potential generated by an ancillary terrestrial network and/or radioterminals
CN101138169A (zh) * 2005-03-08 2008-03-05 Atc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分配给另一个卫星运营商的频谱来进行通信的方法、无线终端、和辅助地面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5047A (en) * 1961-12-29 1965-07-13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Frequency 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utomatic frequency deviation adjustng means
US6859652B2 (en) 2000-08-02 2005-02-22 Mobile Satellite Ventures, Lp Integrated or autonomous system and method of satellite-terrestrial frequency reuse using signal attenuation and/or blockage, dynamic assignment of frequencies and/or hysteresis
US7039400B2 (en) * 2001-09-14 2006-05-02 Atc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terrestrially reused satellite frequencies to reduce potential interference
US8270898B2 (en) * 2001-09-14 2012-09-18 Atc Technologies, Llc Satellite-band spectrum utilization for reduced or minimum interference
US8594704B2 (en) * 2004-12-16 2013-11-26 Atc Technologies, Llc Location-based broadcast messaging for radioterminal users
EP1844558B1 (en) * 2005-01-05 2018-02-14 ATC Technologies, LLC Adaptive beam forming with multi-user detection and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0160A2 (en) * 1996-07-19 1998-01-21 AT&T Corp. Traffic management methods for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signals of satellite systems in relative motion
WO2002065535A2 (en) * 2001-02-12 2002-08-22 Ico Services Limi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links to mobile terminals via a satellite or a terrestrial network with partly reuse of the frequency band
WO2006065584A3 (en) * 2004-12-16 2006-08-03 Atc Tech Llc Prediction of uplink interference potential generated by an ancillary terrestrial network and/or radioterminals
CN101138169A (zh) * 2005-03-08 2008-03-05 Atc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分配给另一个卫星运营商的频谱来进行通信的方法、无线终端、和辅助地面部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3742A (zh) * 2017-12-21 2018-06-19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卫星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13853751A (zh) * 2019-07-11 2021-12-28 索尼集团公司 电子设备、分布式单元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2021447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088206A (zh) * 2020-07-31 2022-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7010B1 (fr) 2015-12-30
FR2981528A1 (fr) 2013-04-19
EP2767010A1 (fr) 2014-08-20
US9462595B2 (en) 2016-10-04
FR2981528B1 (fr) 2013-11-29
WO2013053884A1 (fr) 2013-04-18
CN103999376B (zh) 2017-03-08
US20140321358A1 (en) 2014-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9376A (zh) 用于识别可再使用的复用资源的方法和电信系统
JP5946528B2 (ja) 航空機ベースの空対地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既存の静止衛星サービスの間でシェアしているスペクトル
US775182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level of interference to a wireless receiver responsive to an activity factor associated with a wireless transmitter
Oetting et al. The mobile user objective system
CN101400118B (zh) 基站、接收装置、移动终端和频率共享方法
EP2556692B1 (en) Spectrum sharing and management of cognitive transmission
US8279795B2 (en) Relay statio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cellula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betwee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EP2441181B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rising carrier groupings and reuse patterns for the return link
CA2440609A1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130113927A (ko) 고용량 하이브리드 지상/위성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WO2007110338A2 (en) Radio coverage enhancement
AU2004306063B2 (en) Method for position determination of mobile stations
CN113748736A (zh)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6542746B1 (en) Frequency reuse scheme for point to multipoint radio communication
WO2022253993A2 (en) Remote beam management for network-controlled repeaters
CN100566444C (zh) 移动台的位置确定的方法
Kuriki et al. Primary protection with antenna rotation prediction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CN1871868B (zh) 无线资源共享小区
CN101627555A (zh) 用于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中分布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Robichez et al. Traffic planning and capacity optimization for flexible service in tele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ystems
CN117833982A (zh) 无人机卫星通信链路配置方法及装置
Weerackody et al. Adjacent satellite interference from a network Of MF-TDM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on-the-move terminals
CN117561756A (zh) Sr触发方法、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13681A1 (en) Methods for supporting coexistence in the presence of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Miura et al. Evaluation of frequency sharing scheme between satellite and terrestrial lin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France Ramiro

Patentee after: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SAS

Address before: French Suresnes

Patentee before: Astrim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