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1617B -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1617B
CN103991617B CN201410223561.8A CN201410223561A CN103991617B CN 103991617 B CN103991617 B CN 103991617B CN 201410223561 A CN201410223561 A CN 201410223561A CN 103991617 B CN103991617 B CN 103991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p
plate
article
side flap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35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1617A (zh
Inventor
钟同苏
李兰辉
陈有添
黄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Y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Y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Y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Y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235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1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1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1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1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1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包括由一张纸板模切成型折叠后构成的底盒(100)以及另外一张纸板模切成型折叠后构成的上盖(200),还包括设置于底盒(100)内的中间隔离体和缓冲垫,所述上盖(200)与所述底盒(100)经插接固定后构成完整的包装盒外盒体,所述上盖(200)与所述底盒(100)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机构(500)。本发明可以减小原料纸板的面积,对于加工设备也不需要更大的尺寸,同时,将盒内空间分割成上下两层以及将上层空间分割成多个附件搁置区,能够更加满足多部件产品的包装需要,而且,本发明的包装盒通过插接以及加设的多个辅助支撑,能够保证包装产品的安全,应用范围非常广。

Description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特别涉及电子类产品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包装盒有很多采用单片纸板模切折叠成型,但是,这种单片式结构的包装盒,一方面要求设备具有加工大面积纸板的能力,同时,对于纸板的要求也比较高,而这种单片式的包装盒,对于大尺寸的包装盒来讲,显然经济性比较差,而大尺寸的包装盒在储运过程中也占用较大的空间,增加储运成本。另外,现有的包装盒对于附件的分区搁置设计的比较简单,对于多附件的产品而言,很容易造成附件混杂,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片式的包装盒,采用插接组装的方式,减小纸板的面积,降低加工和储运成本,同时,采用多区分隔的方式设置附件置放区,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储运成本高以及附件容易混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设计的包装盒包括由一张纸板模切成型折叠后构成的底盒以及另外一张纸板模切成型折叠后构成的上盖,还包括设置于底盒内的中间隔离体和缓冲垫,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盒经插接固定后构成完整的包装盒外盒体,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盒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机构。
所述底盒包括第一底板,沿该第一底板两端边延伸折叠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沿该第一底板两侧边延伸折叠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的自由侧边上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侧折板和第二侧折板,所述第一侧折板和第二侧折板向内折叠后与所述第一侧板构成中空的第一筒形侧壁;在所述第二侧板的自由侧边上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三侧折板和第四侧折板,所述第三侧折板和第四侧折板向内折叠后与所述第二侧板构成中空的第二筒形侧壁,在所述第二侧折板的两端边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内插板,在所述第四侧折板的两端边也分别向外延伸这种有第二内插板。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侧分别依次向外延伸设有第五侧折板、第六侧折板、第七侧折板、第八侧折板以及第九侧折板,上述五个侧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两个筒形的侧支撑结构,该两个侧支撑结构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和第二筒形侧壁内,所述第一筒形侧壁通过所述第一内插板向内折叠后插入一侧的所述第八侧折板与所述第一端板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形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内插板向内折叠后插入另一侧的所述第八侧折板与所述第一端板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五侧折板和第九侧折板上各开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七侧折板上开有“门”形的第一切口,该第一切口所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定位板,该第一定位板的自由端边上设有突出的第一插片,所述第一插片插入所述第五侧折板和第九侧折板上的第一条形孔内构成对两个筒形侧支撑结构的固定和定位。
所述第二端板的两侧分别依次向外延伸设有第十侧折板、第十一侧折板、第十二侧折板、第十三侧折板以及第十四侧折板,上述五个侧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两个筒形的侧支撑结构,该两个侧支撑结构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和第二筒形侧壁内,所述第一筒形侧壁通过所述第一内插板向内折叠后插入一侧的所述第十三侧折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形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内插板向内折叠后插入另一侧的所述第十三侧折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折板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有一个孔洞。
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板,沿该上盖板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端扣板和第二端扣板,沿该上盖板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侧扣板和第二侧扣板,所述第一端扣板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三侧扣板,所述固定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扣板与底盒之间,所述第一端扣板向内折叠后扣合在所述第一端板的外侧,所述第三侧扣板向内折叠后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和第二筒形侧壁的中空部分内以及通过固定连接机构实现所述上盖板与底盒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扣板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四侧扣板,所述第二端扣板向内折叠后扣合在所述第二端板的外侧,所述第四侧扣板向内折叠后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和第二筒形侧壁的中空部分内实现上盖与底盒的封闭扣合。所述第三侧扣板朝向上盖板方向的上边缘为直边,并且与所述第一端扣板和上盖板之间的折痕平行。
所述固定连接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一端扣板自由端边上延伸设置的第三端扣板,该第三端扣板上开有第二条形孔,所述固定连接机构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端板交界处设置的第三条形孔,进一步包括跨设在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一端板上“门”形的第二切口以及该第二切口所围成的第二定位板,所述上盖通过所述第三端扣板插入所述第三条形孔内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板插入所述第二条形孔内实现与所述底盒的连接固定。
所述缓冲垫包括呈台阶状的两个第一端衬垫以及两个第一侧衬垫,所述两个第一端衬垫相对置放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内侧,所述两个第一侧衬垫相对置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侧。所述每个第一端衬垫包括第二底板,沿该第二底板一端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背板、第一端折板、第二端折板以及第三端折板,沿该该第二底板另一端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四端折板、第五端折板以及第六端折板,所述第一背板、第一端折板、第二端折板以及第三端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端衬垫筒形的高台部分,所述第四端折板、第五端折板以及第六端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端衬垫筒形的低台部分,所述第五端折板上沿长轴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的第四条形孔,在所述第三端折板上靠近第三端折板与第二端折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板的数量和位置均与所述第四条形孔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各第三定位板插入相对应的第四条形孔实现第一端衬垫的整体成型和定位。所述每个第一侧衬垫包括第三底板,沿该第三底板一侧依次延伸设置的第二背板、第十五侧折板、第十六侧折板以及第十七侧折板,沿该第三底板另一侧依次延伸设置的第十八侧折板、第十九侧折板以及第二十侧折板,所述第十七侧折板上靠近与第十六侧折板连接处设有第四定位板,所述第十九侧折板上开有第五条形孔,所述第三底板、第二背板、第十五侧折板、第十六侧折板以及第十七侧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侧衬垫筒形的高台部分,所述第三底板、第十八侧折板、第十九侧折板以及第二十侧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侧衬垫筒形的低台部分,所述第四定位板插入所述第五条形孔内实现第一侧衬垫高、低台的定型。所述第一端衬垫还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端折板和第二端折板两侧设置的两个第六条形孔,该两个第六条形孔沿第一端衬垫的短轴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一端折板和第二端折板上,所述第二侧折板和第四侧折板部分插入所述两个第六条形孔内实现第一端衬垫的定位和固定。
所述中间隔离体包括主隔离体以及插接在该主隔离体上的辅助分隔板,所述中间隔离体架设在缓冲垫上,将盒内空间分割为上层搁置区和下层搁置区,所述辅助分隔板插接到主隔离体上将上层搁置区分割为主机搁置区、第一附件搁置区、第二附件搁置区、第四附件搁置区以及第五附件搁置区。所述主隔离体包括第四底板,沿该第四底板一端依次延伸设置的第七端折板、第八端折板以及第九端折板,沿该第四底板另一端依次延伸设置的第十端折板、第十一端折板以及第十二端折板,所述第七端折板、第八端折板以及第九端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与第四底板构成筒形的第一端璧,所述第十端折板、第十一端折板以及第十二端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与第四底板构成筒形的第二端璧,所述第四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的第五定位板,所述第八端折板与第九端折板的交界处设有第七条形孔,所述第五定位板向上折叠后再向第一端璧内的方向折叠,并插入所述第七条形孔内,实现第一端璧的定型和定位。所述辅助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该第一分隔板包括第一顶板,沿该第一顶板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二十一侧折板和第二十二侧折板,所述第二十一侧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十二侧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槽,在所述第十一端折板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八条形孔,该两条第八条形孔延伸至第十二端折板上,通过所述第二十一侧折板和第二十二侧折板部分插入所述第八条形孔,并所述第十二端折板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实现第一分隔板一端的定型和定位。所述第二十二侧折板在相对于第二插槽的另外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顶板,该突出部分的侧边延伸设置有第一盖板,该第一盖板的侧边延伸设置有第六定位板,所述第八端折板沿其短轴方向设有第九条形孔,所述第一分隔板通过所述第六定位板插入所述第九条形孔实现与所述主隔离体的连接以及该端的定位。所述辅助分隔板包括第二分隔板,该第二分隔板包括第二顶板,沿该第二顶板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二十三侧折板和第二十四侧折板,所述第二十三侧折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二十四侧折板的一端设有第四插槽,在所述第十一端折板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十条形孔,该两条第十条形孔延伸至第十二端折板上,通过所述第二十三侧折板和第二十四侧折板部分插入所述第十条形孔,并所述第十二端折板部分插入所述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内实现第二分隔板一端的定型和定位。所述第二十四侧折板相对于第四插槽的另一端突出于第二顶板,该突出部分的侧边延伸设置有第一对折板,在该第一对折板和第二十四侧折板上各设置第五插槽,该两个第五插槽相背设置,所述第八端折板上沿其短轴方向设有第十一条形孔,该第十一条形孔延伸至第九端折板,所述第一对折板对折后贴在第二十四侧折板内侧,通过所述第一对折板和第二十四侧折板部分插入所述第十一条形孔内,并所述第九端折板部分插入所述第五插槽内实现第二分隔板该端的定位。所述辅助分隔板还包括附件盖板,该附件盖板折叠后扣合在所述第一附件搁置区上,所述辅助分隔板还包括插接于所述主隔离体的第三分隔板以及第五分隔板。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原料纸板的面积,对于加工设备也不需要更大的尺寸,同时,将盒内空间分割成上下两层以及将上层空间分割成多个附件搁置区,能够更加满足多部件产品的包装需要,而且,本发明的包装盒通过插接以及加设的多个辅助支撑,能够保证包装产品的安全,完全符合国家对于包装盒产品的各种检验指标,应用范围非常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包装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包装盒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底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上盖的展开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第一端衬垫的展开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第一侧衬垫的展开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主隔离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第一分隔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第二分隔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附件盖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所示第三分隔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所示第四分隔板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由图1和图2中可知,本发明这种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包括由一张纸板模切成型折叠后构成的底盒100以及另外一张纸板模切成型折叠后构成的上盖200,还包括设置于底盒100内的中间隔离体和缓冲垫,所述上盖200与所述底盒100经插接固定后构成完整的包装盒外盒体,所述上盖200与所述底盒100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机构500。本发明将包装盒拆成两部分,一方面可以减小原料纸板的面积,减少加工成本,另外一方面,避免储运过程中占用空间。
由图1至图3中可知,本发明面对包装盒开启方向,将左右两侧定义为侧,将前后两端定义为端,本申请在部件名称中的侧和端的划定均按上述的原则。所述底盒100包括第一底板110,沿该第一底板110两端边延伸折叠的第一端板120和第二端板130,沿该第一底板110两侧边延伸折叠的第一侧板140和第二侧板150。在所述第一侧板140的自由侧边上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侧折板141和第二侧折板142,所述第一侧折板141和第二侧折板142向内折叠后与所述第一侧板140构成中空的第一筒形侧壁144;在所述第二侧板150的自由侧边上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三侧折板151和第四侧折板152,所述第三侧折板151和第四侧折板152向内折叠后与所述第二侧板150构成中空的第二筒形侧壁154,在所述第二侧折板142的两端边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内插板143,在所述第四侧折板152的两端边也分别向外延伸这种有第二内插板153。本发明中在底盒的两个侧壁均采用筒形的侧壁,一方面增加侧壁抗冲击的能力,还有就是为上盖的插接留出余地。所述第一端板120的两侧分别依次向外延伸设有第五侧折板121、第六侧折板122、第七侧折板123、第八侧折板124以及第九侧折板125,上述五个侧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两个筒形的侧支撑结构,该两个侧支撑结构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和第二筒形侧壁154内,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通过所述第一内插板143向内折叠后插入一侧的所述第八侧折板124与所述第一端板120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形侧壁154通过所述第二内插板143向内折叠后插入另一侧的所述第八侧折板124与所述第一端板120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本发明中端板的两端各做成筒形的支撑,除了昨晚筒形侧壁的内衬之外,还对筒形侧壁的垂直方向形成支撑作用,而两个内插板在折叠后插入筒形支撑的背后,起到一定的固定连接作用。
由图1至图3中可知,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五侧折板121和第九侧折板125上各开有第一条形孔126,所述第七侧折板123上开有“门”形的第一切口127,该第一切口127所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定位板128,该第一定位板128的自由端边上设有突出的第一插片129,所述第一插片129插入所述第五侧折板121和第九侧折板125上的第一条形孔126内构成对两个筒形侧支撑结构的固定和定位。所述第二端板130的两侧分别依次向外延伸设有第十侧折板131、第十一侧折板132、第十二侧折板133、第十三侧折板134以及第十四侧折板135,上述五个侧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两个筒形的侧支撑结构,该两个侧支撑结构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和第二筒形侧壁154内,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通过所述第一内插板143向内折叠后插入一侧的所述第十三侧折板134与所述第二端板130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形侧壁154通过所述第二内插板143向内折叠后插入另一侧的所述第十三侧折板134与所述第二端板130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本发明在第二端板侧设有与第一端板侧同样的结构,包括条形孔136、切口137、定位板138以及插片139,本发明在筒形支撑的内部设置了内部支撑结构,通过上述的支撑结构保证筒形支撑的整体外形不松散,同时,该支撑结构也能够增强该侧支撑结构的水平抗冲击能力。
由图1至图3中可知,所述第一侧板140和第二侧折板142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有一个孔洞145,该两个孔洞在行业内称为狗洞,主要是用于取放附件,本发明在结构上将狗洞开在中间位置,主要是考虑到不影响筒形侧壁的抗压能力,同时,也方便取放附件。
由图1至图4中可知,所述上盖200包括上盖板210,沿该上盖板210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端扣板220和第二端扣板230,沿该上盖板210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侧扣板240和第二侧扣板250,所述第一端扣板220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三侧扣板221,所述固定连接机构50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扣板220与底盒100之间,所述第一端扣板220向内折叠后扣合在所述第一端板120的外侧,所述第三侧扣板221向内折叠后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和第二筒形侧壁154的中空部分内以及通过固定连接机构500实现所述上盖板210与底盒100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扣板230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四侧扣板231,所述第二端扣板230向内折叠后扣合在所述第二端板130的外侧,所述第四侧扣板231向内折叠后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和第二筒形侧壁154的中空部分内实现上盖200与底盒100的封闭扣合。所述第三侧扣板221朝向上盖板210方向的上边缘为直边,并且与所述第一端扣板220和上盖板210之间的折痕平行。所述固定连接机构500包括在所述第一端扣板220自由端边上延伸设置的第三端扣板510,该第三端扣板510上开有第二条形孔511,所述固定连接机构500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底板110与第一端板120交界处设置的第三条形孔520,进一步包括跨设在所述第一底板110和第一端板120上“门”形的第二切口530以及该第二切口530所围成的第二定位板540,所述上盖200通过所述第三端扣板510插入所述第三条形孔520内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板540插入所述第二条形孔511内实现与所述底盒100的连接固定。本发明在上盖上设计了两个连接部分,其中第一个就是两侧的第三侧扣板221,将该两个第三侧扣板221插入到中空的侧壁当中,实现上盖和底盒的连接,而在底盒和上盖之间还设计了固定连接机构500,该连接机构通过两套定位板和条形孔的相互插接,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该连接机构是主要连接机构,相互插接的结构不论外力如何作用,都不会造成松脱,而在第三侧扣板221的内角部分设计为直角结构,就是当固定连接机构固定后,在该部位不可能有平行拉出的可能,只能是以底板为轴的转动脱离,因此,本发明将其设计为直角结构,就可以避免其转动脱离,也就保证了上盖不会发生脱离现象。
由图1至图12中可知,所述缓冲垫包括呈台阶状的两个第一端衬垫300以及两个第一侧衬垫400,所述两个第一端衬垫300相对置放于所述第一端板120和第二端板130的内侧,所述两个第一侧衬垫400相对置放于所述第一侧板140和第二侧板150的内侧。所述每个第一端衬垫300包括第二底板310,沿该第二底板310一端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背板320、第一端折板330、第二端折板340以及第三端折板350,沿该该第二底板310另一端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四端折板360、第五端折板370以及第六端折板380,所述第一背板320、第一端折板330、第二端折板340以及第三端折板350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端衬垫300筒形的高台部分,所述第四端折板360、第五端折板370以及第六端折板380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端衬垫300筒形的低台部分,所述第五端折板370上沿长轴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的第四条形孔371,在所述第三端折板350上靠近第三端折板350与第二端折板340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定位板351,所述第三定位板351的数量和位置均与所述第四条形孔371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各第三定位板351插入相对应的第四条形孔371实现第一端衬垫300的整体成型和定位。所述每个第一侧衬垫400包括第三底板410,沿该第三底板410一侧依次延伸设置的第二背板420、第十五侧折板430、第十六侧折板440以及第十七侧折板450,沿该第三底板410另一侧依次延伸设置的第十八侧折板460、第十九侧折板470以及第二十侧折板480,所述第十七侧折板450上靠近与第十六侧折板440连接处设有第四定位板451,所述第十九侧折板470上开有第五条形孔471,所述第三底板410、第二背板420、第十五侧折板430、第十六侧折板440以及第十七侧折板450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侧衬垫400筒形的高台部分,所述第三底板410、第十八侧折板460、第十九侧折板470以及第二十侧折板480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侧衬垫400筒形的低台部分,所述第四定位板451插入所述第五条形孔471内实现第一侧衬垫400高、低台的定型。所述第一端衬垫300还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端折板330和第二端折板340两侧设置的两个第六条形孔331,该两个第六条形孔331沿第一端衬垫300的短轴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一端折板330和第二端折板340上,所述第二侧折板142和第四侧折板152部分插入所述两个第六条形孔331内实现第一端衬垫300的定位和固定。本发明采用四个衬垫的模式,将盒内的空间分割成上下双层的结构,而四个衬垫均设计成筒形的结构,不但可以提高该衬垫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筒形结构还可以增加其缓冲的能力,而其中的空间,还可以放置一些零小的配件等等。
由图1至图12中可知,所述中间隔离体包括主隔离体600以及插接在该主隔离体600上的辅助分隔板700,所述中间隔离体架设在缓冲垫上,将盒内空间分割为上层搁置区和下层搁置区,所述辅助分隔板700插接到主隔离体600上将上层搁置区分割为主机搁置区601、第一附件搁置区602、第二附件搁置区603、第四附件搁置区604以及第五附件搁置区605。所述主隔离体600包括第四底板610,沿该第四底板610一端依次延伸设置的第七端折板620、第八端折板630以及第九端折板640,沿该第四底板610另一端依次延伸设置的第十端折板650、第十一端折板660以及第十二端折板670,所述第七端折板620、第八端折板630以及第九端折板640依次向内折叠后与第四底板610构成筒形的第一端璧680,所述第十端折板650、第十一端折板660以及第十二端折板670依次向内折叠后与第四底板610构成筒形的第二端璧690,所述第四底板610上设有至少两个的第五定位板606,所述第八端折板630与第九端折板640的交界处设有第七条形孔641,所述第五定位板606向上折叠后再向第一端璧680内的方向折叠,并插入所述第七条形孔641内,实现第一端璧680的定型和定位。本发明的主隔离体600在两端设计了筒形的结构,补强盒体端边方向上的不足,而在主隔离体上设计了第五定位板606,这几个定位板反折插入第七条形孔641内后,反扣住第一端璧,从而保证第一端边不发生松散。
由图1至图12中可知,所述辅助分隔板700包括第一分隔板710,该第一分隔板710包括第一顶板711,沿该第一顶板711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二十一侧折板712和第二十二侧折板713,所述第二十一侧折板712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槽714,所述第二十二侧折板713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槽715,在所述第十一端折板660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八条形孔661,该两条第八条形孔661延伸至第十二端折板670上,通过所述第二十一侧折板712和第二十二侧折板713部分插入所述第八条形孔661,并所述第十二端折板670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槽714和第二插槽715内实现第一分隔板710一端的定型和定位。所述第二十二侧折板713在相对于第二插槽715的另外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顶板711,该突出部分的侧边延伸设置有第一盖板716,该第一盖板716的侧边延伸设置有第六定位板717,所述第八端折板630沿其短轴方向设有第九条形孔631,所述第一分隔板710通过所述第六定位板717插入所述第九条形孔631实现与所述主隔离体600的连接以及该端的定位。所述辅助分隔板700包括第二分隔板720,该第二分隔板720包括第二顶板721,沿该第二顶板721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二十三侧折板722和第二十四侧折板723,所述第二十三侧折板722的一端设有第三插槽724,所述第二十四侧折板723的一端设有第四插槽725,在所述第十一端折板660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十条形孔662,该两条第十条形孔662延伸至第十二端折板670上,通过所述第二十三侧折板722和第二十四侧折板723部分插入所述第十条形孔662,并所述第十二端折板670部分插入所述第三插槽724和第四插槽725内实现第二分隔板720一端的定型和定位。所述第二十四侧折板723相对于第四插槽725的另一端突出于第二顶板721,该突出部分的侧边延伸设置有第一对折板726,在该第一对折板726和第二十四侧折板723上各设置第五插槽727,该两个第五插槽727相背设置,所述第八端折板630上沿其短轴方向设有第十一条形孔632,该第十一条形孔632延伸至第九端折板640,所述第一对折板726对折后贴在第二十四侧折板723内侧,通过所述第一对折板726和第二十四侧折板723部分插入所述第十一条形孔632内,并所述第九端折板640部分插入所述第五插槽727内实现第二分隔板720该端的定位。所述辅助分隔板700还包括附件盖板730,该附件盖板730折叠后扣合在所述第一附件搁置区602上,所述辅助分隔板700还包括插接于所述主隔离体600的第三分隔板740以及第五分隔板750。本发明设计的多个辅助分隔板,与主隔离体进行插接后固定,将上层空间设计为多个置放区,不但设计有主机搁置区,还设计了各种配件的搁置区,有效保护产品的安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该包装盒包括由一张纸板模切成型折叠后构成的底盒(100)以及另外一张纸板模切成型折叠后构成的上盖(200),还包括设置于底盒(100)内的中间隔离体和缓冲垫,所述上盖(200)与所述底盒(100)经插接固定后构成完整的包装盒外盒体,所述上盖(200)与所述底盒(100)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机构(500);所述底盒(100)包括第一底板(110),沿该第一底板(110)两端边延伸折叠的第一端板(120)和第二端板(130),沿该第一底板(110)两侧边延伸折叠的第一侧板(140)和第二侧板(150);在所述第一侧板(140)的自由侧边上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侧折板(141)和第二侧折板(142),所述第一侧折板(141)和第二侧折板(142)向内折叠后与所述第一侧板(140)构成中空的第一筒形侧壁(144);在所述第二侧板(150)的自由侧边上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三侧折板(151)和第四侧折板(152),所述第三侧折板(151)和第四侧折板(152)向内折叠后与所述第二侧板(150)构成中空的第二筒形侧壁(154),在所述第二侧折板(142)的两端边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内插板(143),在所述第四侧折板(152)的两端边也分别向外延伸这种有第二内插板(153);所述第一端板(120)的两侧分别依次向外延伸设有第五侧折板(121)、第六侧折板(122)、第七侧折板(123)、第八侧折板(124)以及第九侧折板(125),上述五个侧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两个筒形的侧支撑结构,该两个侧支撑结构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和第二筒形侧壁(154)内,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通过所述第一内插板(143)向内折叠后插入一侧的所述第八侧折板(124)与所述第一端板(120)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形侧壁(154)通过所述第二内插板(143)向内折叠后插入另一侧的所述第八侧折板(124)与所述第一端板(120)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板(130)的两侧分别依次向外延伸设有第十侧折板(131)、第十一侧折板(132)、第十二侧折板(133)、第十三侧折板(134)以及第十四侧折板(135),上述五个侧折板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两个筒形的侧支撑结构,该两个侧支撑结构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和第二筒形侧壁(154)内,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通过所述第一内插板(143)向内折叠后插入一侧的所述第十三侧折板(134)与所述第二端板(130)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形侧壁(154)通过所述第二内插板(143)向内折叠后插入另一侧的所述第十三侧折板(134)与所述第二端板(130)之间实现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侧折板(121)和第九侧折板(125)上各开有第一条形孔(126),所述第七侧折板(123)上开有“门”形的第一切口(127),该第一切口(127)所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定位板(128),该第一定位板(128)的自由端边上设有突出的第一插片(129),所述第一插片(129)插入所述第五侧折板(121)和第九侧折板(125)上的第一条形孔(126)内构成对两个筒形侧支撑结构的固定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40)和第二侧折板(142)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有一个孔洞(14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00)包括上盖板(210),沿该上盖板(210)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端扣板(220)和第二端扣板(230),沿该上盖板(210)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侧扣板(240)和第二侧扣板(250),所述第一端扣板(220)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三侧扣板(221),所述固定连接机构(50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扣板(220)与底盒(100)之间,所述第一端扣板(220)向内折叠后扣合在所述第一端板(120)的外侧,所述第三侧扣板(221)向内折叠后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和第二筒形侧壁(154)的中空部分内以及通过固定连接机构(500)实现所述上盖板(210)与底盒(100)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扣板(230)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四侧扣板(231),所述第二端扣板(230)向内折叠后扣合在所述第二端板(130)的外侧,所述第四侧扣板(231)向内折叠后插入所述第一筒形侧壁(144)和第二筒形侧壁(154)的中空部分内实现上盖(200)与底盒(100)的封闭扣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扣板(221)朝向上盖板(210)方向的上边缘为直边,并且与所述第一端扣板(220)和上盖板(210)之间的折痕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机构(500)包括在所述第一端扣板(220)自由端边上延伸设置的第三端扣板(510),该第三端扣板(510)上开有第二条形孔(511),所述固定连接机构(500)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底板(110)与第一端板(120)交界处设置的第三条形孔(520),进一步包括跨设在所述第一底板(110)和第一端板(120)上“门”形的第二切口(530)以及该第二切口(530)所围成的第二定位板(540),所述上盖(200)通过所述第三端扣板(510)插入所述第三条形孔(520)内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板(540)插入所述第二条形孔(511)内实现与所述底盒(100)的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包括呈台阶状的两个第一端衬垫(300)以及两个第一侧衬垫(400),所述两个第一端衬垫(300)相对置放于所述第一端板(120)和第二端板(130)的内侧,所述两个第一侧衬垫(400)相对置放于所述第一侧板(140)和第二侧板(150)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端衬垫(300)包括第二底板(310),沿该第二底板(310)一端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背板(320)、第一端折板(330)、第二端折板(340)以及第三端折板(350),沿该第二底板(310)另一端依次向外延伸设置的第四端折板(360)、第五端折板(370)以及第六端折板(380),所述第一背板(320)、第一端折板(330)、第二端折板(340)以及第三端折板(350)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端衬垫(300)筒形的高台部分,所述第四端折板(360)、第五端折板(370)以及第六端折板(380)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端衬垫(300)筒形的低台部分,所述第五端折板(370)上沿长轴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的第四条形孔(371),在所述第三端折板(350)上靠近第三端折板(350)与第二端折板(340)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定位板(351),所述第三定位板(351)的数量和位置均与所述第四条形孔(371)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各第三定位板(351)插入相对应的第四条形孔(371)实现第一端衬垫(300)的整体成型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侧衬垫(400)包括第三底板(410),沿该第三底板(410)一侧依次延伸设置的第二背板(420)、第十五侧折板(430)、第十六侧折板(440)以及第十七侧折板(450),沿该第三底板(410)另一侧依次延伸设置的第十八侧折板(460)、第十九侧折板(470)以及第二十侧折板(480),所述第十七侧折板(450)上靠近与第十六侧折板(440)连接处设有第四定位板(451),所述第十九侧折板(470)上开有第五条形孔(471),所述第三底板(410)、第二背板(420)、第十五侧折板(430)、第十六侧折板(440)以及第十七侧折板(450)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侧衬垫(400)筒形的高台部分,所述第三底板(410)、第十八侧折板(460)、第十九侧折板(470)以及第二十侧折板(480)依次向内折叠后构成第一侧衬垫(400)筒形的低台部分,所述第四定位板(451)插入所述第五条形孔(471)内实现第一侧衬垫(400)高、低台的定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衬垫(300)还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端折板(330)和第二端折板(340)两侧设置的两个第六条形孔(331),该两个第六条形孔(331)沿第一端衬垫(300)的短轴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一端折板(330)和第二端折板(340)上,所述第二侧折板(142)和第四侧折板(152)部分插入所述两个第六条形孔(331)内实现第一端衬垫(300)的定位和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离体包括主隔离体(600)以及插接在该主隔离体(600)上的辅助分隔板(700),所述中间隔离体架设在缓冲垫上,将盒内空间分割为上层搁置区和下层搁置区,所述辅助分隔板(700)插接到主隔离体(600)上将上层搁置区分割为主机搁置区(601)、第一附件搁置区(602)、第二附件搁置区(603)、第四附件搁置区(604)以及第五附件搁置区(60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隔离体(600)包括第四底板(610),沿该第四底板(610)一端依次延伸设置的第七端折板(620)、第八端折板(630)以及第九端折板(640),沿该第四底板(610)另一端依次延伸设置的第十端折板(650)、第十一端折板(660)以及第十二端折板(670),所述第七端折板(620)、第八端折板(630)以及第九端折板(640)依次向内折叠后与第四底板(610)构成筒形的第一端璧(680),所述第十端折板(650)、第十一端折板(660)以及第十二端折板(670)依次向内折叠后与第四底板(610)构成筒形的第二端璧(690),所述第四底板(610)上设有至少两个的第五定位板(611),所述第八端折板(630)与第九端折板(640)的交界处设有第七条形孔(641),所述第五定位板(606)向上折叠后再向第一端璧(680)内的方向折叠,并插入所述第七条形孔(641)内,实现第一端璧(680)的定型和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分隔板(700)包括第一分隔板(710),该第一分隔板(710)包括第一顶板(711),沿该第一顶板(711)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二十一侧折板(712)和第二十二侧折板(713),所述第二十一侧折板(712)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槽(714),所述第二十二侧折板(713)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槽(715),在所述第十一端折板(660)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八条形孔(661),该两条第八条形孔(661)延伸至第十二端折板(670)上,通过所述第二十一侧折板(712)和第二十二侧折板(713)部分插入所述第八条形孔(661),并所述第十二端折板(670)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槽(714)和第二插槽(715)内实现第一分隔板(710)一端的定型和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十二侧折板(713)在相对于第二插槽(715)的另外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顶板(711),该突出部分的侧边延伸设置有第一盖板(716),该第一盖板(716)的侧边延伸设置有第六定位板(717),所述第八端折板(630)沿其短轴方向设有第九条形孔(631),所述第一分隔板(710)通过所述第六定位板(717)插入所述第九条形孔(631)实现与所述主隔离体(600)的连接以及该端的定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分隔板(700)包括第二分隔板(720),该第二分隔板(720)包括第二顶板(721),沿该第二顶板(721)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二十三侧折板(722)和第二十四侧折板(723),所述第二十三侧折板(722)的一端设有第三插槽(724),所述第二十四侧折板(723)的一端设有第四插槽(725),在所述第十一端折板(660)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十条形孔(662),该两条第十条形孔(662)延伸至第十二端折板(670)上,通过所述第二十三侧折板(722)和第二十四侧折板(723)部分插入所述第十条形孔(662),并所述第十二端折板(670)部分插入所述第三插槽(724)和第四插槽(725)内实现第二分隔板(720)一端的定型和定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十四侧折板(723)相对于第四插槽(725)的另一端突出于第二顶板(721),该突出部分的侧边延伸设置有第一对折板(726),在该第一对折板(726)和第二十四侧折板(723)上各设置第五插槽(727),该两个第五插槽(727)相背设置,所述第八端折板(630)上沿其短轴方向设有第十一条形孔(632),该第十一条形孔(632)延伸至第九端折板(640),所述第一对折板(726)对折后贴在第二十四侧折板(723)内侧,通过所述第一对折板(726)和第二十四侧折板(723)部分插入所述第十一条形孔(632)内,并所述第九端折板(640)部分插入所述第五插槽(727)内实现第二分隔板(720)该端的定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分隔板(700)还包括附件盖板(730),该附件盖板(730)折叠后扣合在所述第一附件搁置区(602)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分隔板(700)还包括插接于所述主隔离体(600)的第三分隔板(740)以及第五分隔板(750)。
CN201410223561.8A 2014-05-26 2014-05-26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Active CN103991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3561.8A CN103991617B (zh) 2014-05-26 2014-05-26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3561.8A CN103991617B (zh) 2014-05-26 2014-05-26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1617A CN103991617A (zh) 2014-08-20
CN103991617B true CN103991617B (zh) 2017-03-15

Family

ID=5130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3561.8A Active CN103991617B (zh) 2014-05-26 2014-05-26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1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8649B (zh) * 2015-12-23 2020-03-17 重庆市美盈森环保包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托盘包装箱
CN109367954A (zh) * 2018-11-20 2019-02-22 重庆市美盈森环保包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曲屏显示器包装箱
CN109502131A (zh) * 2018-11-23 2019-03-22 浙江华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盒内盒和包装盒内盒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5824A (ja) * 2002-03-27 2003-10-07 Kawakami Sangyo Co Ltd 包装箱
CN102602598A (zh) * 2012-03-02 2012-07-25 重庆市美盈森环保包装工程有限公司 便于展示的电子产品包装盒
CN203173000U (zh) * 2013-04-16 2013-09-04 苏州印刷总厂有限公司 包装展示盒
CN103738558A (zh) * 2013-12-27 2014-04-23 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缓冲包装盒
CN203568054U (zh) * 2013-10-16 2014-04-30 东莞市美盈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缓冲包装箱
CN203889209U (zh) * 2014-05-26 2014-10-22 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5824A (ja) * 2002-03-27 2003-10-07 Kawakami Sangyo Co Ltd 包装箱
CN102602598A (zh) * 2012-03-02 2012-07-25 重庆市美盈森环保包装工程有限公司 便于展示的电子产品包装盒
CN203173000U (zh) * 2013-04-16 2013-09-04 苏州印刷总厂有限公司 包装展示盒
CN203568054U (zh) * 2013-10-16 2014-04-30 东莞市美盈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缓冲包装箱
CN103738558A (zh) * 2013-12-27 2014-04-23 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缓冲包装盒
CN203889209U (zh) * 2014-05-26 2014-10-22 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1617A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0895B2 (ja) 緩衝機能を有する包装用箱
CN103991617B (zh)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CN102602598B (zh) 便于展示的电子产品包装盒
US20110233098A1 (en) Packing box
US20080110969A1 (en) Folding collapsible storage box
CN202897204U (zh) 显示器面板内缓冲包装结构
CN202574975U (zh) 便于展示的电子产品包装盒
US3903789A (en) Container for newspaper collection
CN203889209U (zh) 双片插接式的包装盒
JP5824975B2 (ja) 簡易仕切付き紙箱
CN105775310B (zh) 一种衬垫一体包装盒
CN204896062U (zh) 一种一纸成型带衬垫的包装盒
CN103979182A (zh) 一体化分隔式万能包装箱
CN205633358U (zh) 一种衬垫一体包装盒
CN203845131U (zh) 一体化分隔式万能包装箱
CN205221329U (zh) 一种具有防震性能的圆柱形包装盒
CN207292717U (zh) 一种仓储纸箱
CN203855002U (zh) 带花型锁的包装衬垫
CN209177088U (zh) 连体折叠包装箱
CN105905390B (zh) 一种多层可套叠的展示盒
CN207329066U (zh) 翻盖式包装盒及其坯件
CN217731133U (zh) 一种多层包装空间的包装盒
TWM481909U (zh) 展示型盆栽包裝盒
CN202449302U (zh) 一种包装盒
CN107031957A (zh) 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ew PO tou Cun Guangming Mei Ying Sen factory building A

Applicant after: MYS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Baoan District Province, the new Green Po Po village,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plant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M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echnolog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