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7088A -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7088A
CN103987088A CN201410175695.7A CN201410175695A CN103987088A CN 103987088 A CN103987088 A CN 103987088A CN 201410175695 A CN201410175695 A CN 201410175695A CN 103987088 A CN103987088 A CN 103987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ode base
user terminal
heterogeneous network
shunt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56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7088B (zh
Inventor
崔琪楣
陶小峰
史玉龙
崔志燕
元天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4101756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87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87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7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7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7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涉及异构网络融合领域,该方法通过建立融合协议构架,采用多模基站侧精细的调控方式,进行不同异构网络链路之间的上行数据复用和下行数据解复用,实现了不同的无线接入网络系统间资源的联合调度与控制,避免了网络过载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Description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构网络融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快速增长的数据量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给LTE带来挑战,特别是热点地区的Small Cell和Femto Cell难以满足用户的数据需求。WLAN(无线局域网)具有部署成本低及高的数据速率的优势,但其在给用户带来便捷和实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性等方面的缺陷。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不仅可以解决业务均衡,还解决了室内、热点地区的容量覆盖问题,并且可以在实现多网协同工作(如联合无线资源管理)的同时达到立体全覆盖效果。这种技术追求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共性的融合和个性的协同,因此其已经成为下一代无线移动网络的热点技术。
因此,在很多场景下,只有LTE系统和WLAN系统协同工作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促使运营商和标准化机构研究二者互通的体系结构,无线运营商可以同时管理和控制两种RATs(Radio Access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且面对蜂窝网络中的数据流量需求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的现状,需要寻找一种确保网络不会超载的方法,其中数据流量卸载技术就是这样一种避免网络过载和提高整体终端用户体验的方法。因此,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流量卸载方案势在必行。
现有方案中采用同一个UE的不同RATs需要分配不同的IP地址(HoA、CoA),以IP地址来区分IP流,实际上是对两个基站进行管理,过程较为复杂,无法针对该UE提供跨系统全局的优化。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避免网络过载,并提升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流量卸载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多模基站获取当前网络状态,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态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所述多模基站的内部融合有两条异构网络链路;
A2、所述多模基站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则直接执行步骤A3,如果否,则将所述分流比例发送至用户终端,并执行步骤A4;
A3、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重新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将重新确定的分流比例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A4、所述用户终端按照接收到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多模基站;
A5、所述多模基站将接收到的多个IP数据包汇聚成一个完整的IP数据流,并将所述完整的IP数据流发送至核心网。
优选的,所述步骤A1之前还包括:
A0: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不同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做出接入判决。
优选的,所述步骤A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00、所述用户终端向多模基站发出业务请求;
A01、所述多模基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对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做出接入判断;
A02、当不影响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时,则所述多模基站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否则,所述多模基站不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并返回步骤A0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下行流量卸载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多模基站接收由所述核心网所发送来的待传输IP数据包;
B2、所述多模基站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则直接执行步骤B3,如果否,则直接按照默认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并结束流程;
B3、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按照确定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
优选的,所述默认分流比例存储于注册表中;
步骤B3具体为:
B31: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
B32:所述多模基站根据确定的分流比例对所述注册表进行更新;
B33:所述多模基站通过所述注册表中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流量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多模基站;
所述多模基站,用于获取当前网络状态,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态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所述多模基站的内部融合有两条异构网络链路;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重新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将重新确定的分流比例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如果否,则将所述分流比例发送至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按照接收到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多模基站;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将接收到的多个IP数据包汇聚成一个完整的IP数据流,并将所述完整的IP数据流发送至核心网。
优选的,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不同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做出接入判决。
优选的,所述用户终端,还用于向多模基站发出业务请求;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对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做出接入判断;当不影响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时,则所述多模基站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否则,所述多模基站不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下行流量卸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多模基站;
所述多模基站,用于接收由所述核心网所发送来的待传输IP数据包;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按照确定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如果否,则直接按照默认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并结束流程。
优选的,所述默认分流比例存储于注册表中;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确定的分流比例对所述注册表进行更新;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通过所述注册表中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建立融合协议构架,采用多模基站侧精细的调控方式,进行不同异构网络链路之间的上行数据复用和下行数据解复用,实现了不同的无线接入网络系统间资源的联合调度与控制,避免了网络过载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络融合协议构架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流量卸载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接入控制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下行流量卸载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以基于LTE和WLAN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为例。
如图1所示,在进行LTE和WLAN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之前首先构建LTE和WLAN系统融合的协议栈,LTE与WLAN系统融合的协议栈是指在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层以下,MAC(Medium A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以上进行系统间融合。具体为在IP层下新增加一个融合层,并定义该新的融合层为RMC(RATs Multiplexing Control,无线接入技术复用控制)层。
RMC层用来进行不同RATs之间的上行数据复用、下行数据解复用,不同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络)系统间资源的联合调度与控制,且支持更多RATs的融合。RMC层的用户面主要负责在跨系统的条件下,将核心网发来的IP包有序映射到相应的RAT子层上,发送给用户。把用户通过不同RATs上行的数据合并为统一IP流传送到核心网。
另外由于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LLC(Logic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等子层的功能相对简单,都是分段重组,而且RLC子层是与RMC复用的直接接口,放在同一层里更方便;且RMC层能同时处理IP SDU(Service Data Unit,业务数据单元)和RL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两个不同级别的数据包,这样调度与处理更加灵活。
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流量卸载调度的颗粒度越精细越好,而融合了LTE和WLAN两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多模多模基站可以把流量卸载当做多模基站内部资源分配的问题,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甚至可细化到数据包,实现更为精细的颗粒度。当网络端不同的异构网络的负载发生变化时,RMC层需要通过流量卸载调节负载平衡。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LTE和WLAN融合的动态上行流量卸载方法,上行流量卸载需要用户终端和多模基站的配合来完成,为了增强对用户终端的兼容,尽可能少改动用户终端的协议,并减少控制指令,上行时IP数据包通过哪种方式传输是由用户终端决定的,此处只考虑双链接状态下的流量下载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多模基站获取当前网络状态(如信道质量、网络各条链路负载),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态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LTE和WLAN的分流比例,所述多模基站的内部融合有LTE和WLAN链路;
A2、所述多模基站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为了减少频繁信令引起的延时与负载,只有LTE链路和WLAN链路或者其中任一条链路负载较重时即存在超载风险时,才会进行更精细颗粒度的流量下载,则直接执行步骤A3,如果LTE链路和WLAN链路或者其中任一条链路负载较轻时即不存在超载风险时,则将所述分流比例发送至用户终端,并执行步骤A4;
A3、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重新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将重新确定的分流比例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A4、所述用户终端按照接收到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多模基站;
A5、所述多模基站将接收到的IP数据包采用IP数据包复用技术,把用户终端的IP作为源IP地址,封装目的IP地址,汇聚成一个完整的IP数据流,并将所述完整的IP数据流发送至核心网,在将接收到的多个IP数据包汇聚成一个完整的IP数据流之前,不同的链路之间的处理顺序设置相应的优先级或者采用轮训服务,便于尽快处理时对时延要求高的数据流。同时也保证了在RMC复用模块处理时,不造成丢包,并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对于非实时业务,对时延方面没有严格要求,因此只要预先设定缓存队列的最大长度即可。一旦缓冲队列溢出,则就拒绝此类业务接入,否则就准许接入。
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A1之前还包括:
A0: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不同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做出接入判决。当用户终端向多模基站发出业务请求时,系统的RMC层的接入控制会根据业务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同做出接入判决,如果此时多模基站存在正在进行切换呼叫的用户,则赋予切换用户更高的优先级,只有切换用户都被允许接入以后,RMC层才会考虑新用户的接入,这是因为对用户来说,正在进行的业务被中断要比业务申请被拒绝更加难以忍受。
优选的,所述步骤A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00、所述用户终端向多模基站发出业务请求;
A01、所述多模基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对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做出接入判断;
A02、当不影响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时,则所述多模基站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否则,所述多模基站不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并返回步骤A0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下行流量卸载方法,下行流量卸载采用多模基站侧精细调控的方式,可以把下行流量卸载调整单位精确到IP数据包,这是由于下行数据量一般较大,容易对网络负载产生较大影响,另外,RMC层的设计使得更精细颗粒度的下行流量卸载更加方便。
在下行链路,RMC层根据用户订阅或运营商策略注册一个针对每个UE的不同业务类型的RAT选择注册表,包括用户终端的IP地址,不同网络链路承载的业务类型和流量卸载选项,注册表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状态进行改写。
通过IP包解析技术,如已经成熟的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可以确定每个IP包的基本业务类型,根据业务/RAT映射表,把IP包分配到相应的RAT。
此外,端在发起会话时是在LTE/WLAN两条链路之间选择的,本发明实施例只对双链接情况下的IP包级别的流量卸载。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下行流量卸载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多模基站接收由所述核心网所发送来的待传输IP数据包,为了保证数据不丢失,并有序合理的进行处理,设置了下行缓存队列,使来自核心网到达的IP数据包按照一定的顺序等待处理,根据排队情况,调整资源调度策略,保证在RMC层解复用处理时,不造成丢包,并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
B2、所述多模基站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为了减少频繁信令引起的延时与负载,只有LTE链路和WLAN链路或者其中任一条链路负载较重时即存在超载风险时,则直接执行步骤B3,如果LTE链路和WLAN链路或者其中任一条链路负载较轻时即不存在超载风险时,则直接按照默认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优选的,所述默认分流比例存储于注册表中,将其设为“NULL”选项,并结束流程;
B3、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将所述的分流比例对注册表进行更新,并将其设为“Enable”选项,并按照确定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
步骤B3具体为:
B31: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
B32:所述多模基站根据确定的分流比例对所述注册表进行更新;
B33:所述多模基站通过所述注册表中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其中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可以由网络状态定期检测到的网络负载改变的事件触发,也可以由多模基站周期性或者定时主动的进行。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流量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多模基站;
所述多模基站,用于获取当前网络状态,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态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所述多模基站的内部融合有两条异构网络链路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重新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将重新确定的分流比例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如果否,则将所述分流比例发送至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按照接收到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多模基站;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将接收到的多个IP数据包汇聚成一个完整的IP数据流,并将所述完整的IP数据流发送至核心网。
优选的,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不同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做出接入判决。
优选的,所述用户终端,还用于向多模基站发出业务请求;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对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做出接入判断;当不影响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时,则所述多模基站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否则,所述多模基站不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下行流量卸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多模基站;
所述多模基站,用于接收由所述核心网所发送来的待传输IP数据包;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按照确定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如果否,则直接按照默认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并结束流程。
优选的,所述默认分流比例存储于注册表中;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确定的分流比例对所述注册表进行更新;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通过所述注册表中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
下面以实施例来说明基于LTE和WLAN融合的动态上行流量卸载方法。
实施例1
在LTE与WLAN两种RATs共存的场景下,假定此时LTE与WLAN负载分别达到其最大负载的50%,网络没有面临超载的风险。当用户发起业务请求时,(只讨论双连接下的用户终端包级别的流量卸载),上行流量卸载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RMC层的接入控制模块通过综合考虑信号质量、呼叫阻塞率、掉话率、数据包延迟及丢包率等网络状态,在不影响现有用户网络状态的基础上,决定用户终端同时连接到LTE和WLAN两种RATs上进行业务传输。
步骤2:多模基站侧对网络状态(信道质量、RAT负载)进行周期性测量或者定时测量,根据上行流量卸载控制算法决定用户终端分别占用25%的LTE资源和75%的WLAN资源进行该业务传输,并通过控制信令通知用户终端。
步骤3:用户终端根据多模基站的通知选择25%待发送的IP流经过LTE发送,75%的IP流经过WLAN发送。在该业务传输过程中,由于此时使用网络数据流量的用户数量相对较小,网络没有面临超载的风险。因此,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为了减少频繁信令引起的延时与负载,多模基站不必通知用户终端调整IP包级别的流量卸载。
步骤4:来自WLAN、LTE的数据流到达上行缓存区中等待处理,将上行缓存区队列的状态汇报给控制面的相关资源调度模块和流量卸载等模块,根据排队情况,调整资源调度策略,对缓存区的来自WLAN、LTE的数据进行资源分配和传输,保证在RMC复用模块处理时,不造成丢包,并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
步骤5:通过两种RATs的上行数据到达多模基站的RMC层,使用用户面的IP包复用技术。RMC层把来自两种RATs的数据包,根据用户终端的IP作为源IP地址,封装目的IP地址,封装为IP包,通过复用功能,如图1所示,汇聚成一个IP流发送出去,避免了LTE和WLAN两种RATs的数据流量过载。至此,上行流量卸载过程结束。
实施例2
在LTE与WLAN两种RATs共存的场景下,假定此时WLAN负载达到其最大负载的90%。当用户1发起业务请求时,上行流量卸载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RMC层的接入控制模块通过综合考虑信号质量、呼叫阻塞率、掉话率、数据包延迟及丢包率等网络状态,在不影响现有用户网络状态的基础上,决定用户终端同时连接到LTE和WLAN两种RATs上进行业务传输。
步骤2:多模基站测对网络状态(信道质量、RAT负载)进行周期性测量,根据上行流量卸载控制算法决定用户终端分别占用25%的LTE资源和75%的WLAN资源进行该业务传输,并通过控制信令通知用户终端。
步骤3:用户终端根据多模基站的通知选择25%待发送的IP数据包经过LTE发送,75%的IP数据包经过WLAN发送。在该业务传输过程中,由于此时WLAN链路的数据流量相对较大,WLAN面临超载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WLAN超载影响用户体验,此时需要多模基站重新指定该用户的正在进行的业务在LTE和WLAN链路的分流比例,并将此通知给该用户,以调整IP数据包级别的流量卸载。
步骤4:来自WLAN和LTE的数据流到达上行缓存区中等待处理,将上行缓存区队列的状态汇报给控制面的相关资源调度模块和流量卸载等模块,根据排队情况,调整资源调度策略,对缓存区的来自WLAN和LTE的数据进行资源分配和传输,保证在RMC复用模块处理时,不造成丢包,并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
步骤5:通过LTE和WLAN两种RATs进行该业务传输,上行数据到达多模基站的RMC层,使用用户面的IP包复用技术,将两种RATs的数据汇聚到一起通过核心网发送出去,避免了LTE和WLAN两种RATs的数据流量过载。至此,上行流量卸载过程结束。
下面以实施例来说明基于LTE和WLAN融合的动态下行流量卸载方法。
实施例3
在LTE与WLAN两种RATs共存的场景下,假设在双链接情况下用户1和用户2分别发起文件传输请求和语音请求时,下行流量卸载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为了保证数据不丢失,并有序合理的进行处理,来自核心网的IP数据包首先到达RMC层的下行缓存区,使IP数据包按照一定的顺序等待处理。
步骤2:将下行缓存区队列的状态汇报给控制面的相关资源调度模块和流量卸载等模块,根据排队情况,调整资源调度策略,保证在RMC层解复用模块处理时,不造成丢包,并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
步骤3:多模基站对网络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根据检测到的网络负载状况,下行流量卸载控制算法决定是否需要动态流量卸载。在默认情况下,流量卸载选项为NULL状态,此时不需要进行动态流量卸载。如果需要进行动态流量卸载,下行流量卸载控制算法则将注册表中某个用户终端的流量卸载选项置为Enable,并写入某种业务在两种RATs方式之间分流的比例。
步骤4:读取RAT选择注册表中的流量卸载选项,如果是NULL,则表示不需要进行动态流量卸载,IP解复用模块按照RAT选择注册表(如表1)的业务类型进行解复用映射,即用户1发起的文件传输业务通过WLAN传输,用户2发起的语音业务通过LTE传输。如果是enable,则进行步骤5。
步骤5:IP解复用模块把发起语音传输请求的用户2仍按照默认情况,即全部使用LTE资源进行解复用,而对发起文件传输请求的用户1的流量卸载选项特别说明的文件传输业务,IP按照RAT选择注册表中写入的30%和70%的比例分流到LTE和WLAN两种RATs中。
步骤6:当该用户终端不需要进行流量卸载时,将流量卸载选项使能关闭,置为NULL。
步骤7:IP包经过RMC层的分流,通过相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到用户终端。至此,上行卸载过程结束。
所述表1如下:
表1
优选的,上行流量卸载和下行流量卸载由网络状态定期监测到的网络负载改变的事件触发或由多模基站周期性主动进行。
这一过程对用户终端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户终端的配合。这是因为在LTE与WLAN融合的多模多模基站的背景下,两种RATs都在多模基站内部,就可由多模基站为用户终端分配一个IP地址,通过多模基站侧的控制来区分用户的不同IP数据包。具体为两个RATs的分流对用户终端是透明的,可以进行针对用户终端的服务定制,保证QoE(Quality of Equipment,用户质量)。而传统的方案,同一个用户终端的不同RATs需要分配不同的IP地址(HoA、CoA),以IP地址来区分IP流,实际上是对“两个用户终端”进行管理,过程较为复杂,无法针对该用户终端提供跨系统全局的优化。在LTE与WLAN融合的多模多模基站背景下,由于用户终端只有一个IP地址,用户终端端的网络层可以顺利的将来自两个RATs的IP包统一接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流量卸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多模基站获取当前网络状态,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态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所述多模基站的内部融合有两条异构网络链路;
A2、所述多模基站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则直接执行步骤A3,如果否,则将所述分流比例发送至用户终端,并执行步骤A4;
A3、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重新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将重新确定的分流比例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A4、所述用户终端按照接收到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多模基站;
A5、所述多模基站将接收到的多个IP数据包汇聚成一个完整的IP数据流,并将所述完整的IP数据流发送至核心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之前还包括:
A0: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不同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做出接入判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00、所述用户终端向多模基站发出业务请求;
A01、所述多模基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对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做出接入判断;
A02、当不影响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时,则所述多模基站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否则,所述多模基站不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并返回步骤A00。
4.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多模基站接收由所述核心网所发送来的待传输IP数据包;
B2、所述多模基站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则直接执行步骤B3,如果否,则直接按照默认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并结束流程;
B3、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按照确定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分流比例存储于注册表中;
步骤B3具体为:
B31: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
B32:所述多模基站根据确定的分流比例对所述注册表进行更新;
B33:所述多模基站通过所述注册表中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
6.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流量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多模基站;
所述多模基站,用于获取当前网络状态,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态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所述多模基站的内部融合有两条异构网络链路;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重新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将重新确定的分流比例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如果否,则将所述分流比例发送至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按照接收到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多模基站;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将接收到的多个IP数据包汇聚成一个完整的IP数据流,并将所述完整的IP数据流发送至核心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不同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做出接入判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还用于向多模基站发出业务请求;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对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做出接入判断;当不影响现有用户的服务质量时,则所述多模基站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否则,所述多模基站不允许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接入。
9.一种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下行流量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多模基站;
所述多模基站,用于接收由所述核心网所发送来的待传输IP数据包;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当前异构网络的链路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载风险,如果是,所述多模基站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并按照确定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如果否,则直接按照默认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并结束流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分流比例存储于注册表中;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占用异构网络资源的分流比例;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根据确定的分流比例对所述注册表进行更新;
所述多模基站,还用于通过所述注册表中的分流比例将待传输的IP数据包通过异构网络资源发送至用户终端。
CN201410175695.7A 2014-04-28 2014-04-28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3987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5695.7A CN103987088B (zh) 2014-04-28 2014-04-28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5695.7A CN103987088B (zh) 2014-04-28 2014-04-28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7088A true CN103987088A (zh) 2014-08-13
CN103987088B CN103987088B (zh) 2020-03-20

Family

ID=51278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5695.7A Active CN103987088B (zh) 2014-04-28 2014-04-28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87088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1261A (zh) * 2015-03-13 2015-05-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状态的动态流量卸载方法和系统
WO2016026117A1 (zh) * 2014-08-21 2016-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071816A (zh) * 2017-03-01 2017-08-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异构融合网络的流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197505A (zh) * 2016-03-15 2017-09-2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节省移动台功耗的方法、移动台、基站及接入点
WO2018000322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53350A (zh) * 2016-04-01 2018-07-3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电接入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的协作系统及方法
CN108668299A (zh) * 2017-03-29 2018-10-16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9462872A (zh) * 2018-11-23 2019-03-12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0233803A (zh) * 2019-05-16 2019-09-1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传输网络结点的调度装置及方法
CN110521178A (zh) * 2017-05-22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473538A (zh) * 2021-07-13 2021-10-01 蒋溢 一种基于无线融合网络的分流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7749A1 (en) * 2009-01-13 2010-07-15 Metrologic Instruments, Inc.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gramming and managing diverse network components, including electronic-ink based display devices, in a mesh-typ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215530A (zh) * 2011-05-27 2011-10-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2404224A (zh) * 2011-11-28 2012-04-04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负载均衡分流设备和方法
CN103532878A (zh) * 2013-09-26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网络流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7749A1 (en) * 2009-01-13 2010-07-15 Metrologic Instruments, Inc.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gramming and managing diverse network components, including electronic-ink based display devices, in a mesh-typ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215530A (zh) * 2011-05-27 2011-10-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2404224A (zh) * 2011-11-28 2012-04-04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负载均衡分流设备和方法
CN103532878A (zh) * 2013-09-26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网络流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5103B2 (en) 2014-08-21 2019-05-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6026117A1 (zh) * 2014-08-21 2016-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661261A (zh) * 2015-03-13 2015-05-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状态的动态流量卸载方法和系统
US10383026B2 (en) 2016-03-15 2019-08-1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mobil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CN107197505A (zh) * 2016-03-15 2017-09-2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节省移动台功耗的方法、移动台、基站及接入点
CN107197505B (zh) * 2016-03-15 2020-02-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节省移动台功耗的方法、移动台、基站及接入点
CN108353350A (zh) * 2016-04-01 2018-07-3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电接入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的协作系统及方法
WO2018000322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071137B2 (en) 2016-06-30 2021-07-2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7071816B (zh) * 2017-03-01 2020-09-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异构融合网络的流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071816A (zh) * 2017-03-01 2017-08-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异构融合网络的流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668299A (zh) * 2017-03-29 2018-10-16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8668299B (zh) * 2017-03-29 2021-07-13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0521178B (zh) * 2017-05-22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20521391A (ja) * 2017-05-22 2020-07-16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データ分配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10521178A (zh) * 2017-05-22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115871B2 (en) 2017-05-22 2021-09-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distribu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3605991B1 (en) * 2017-05-22 2023-03-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distribu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4236446A3 (en) * 2017-05-22 2023-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distribu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462872A (zh) * 2018-11-23 2019-03-12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0233803A (zh) * 2019-05-16 2019-09-1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传输网络结点的调度装置及方法
CN113473538A (zh) * 2021-07-13 2021-10-01 蒋溢 一种基于无线融合网络的分流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7088B (zh) 2020-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7088A (zh)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动态上行和下行流量卸载方法及系统
US101363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packet flow mobility
CN104010370B (zh) 异构系统融合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72175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U2360369C2 (ru) Способ выбора комбинаци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формата с гарантированным качеством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FI110048B (fi) Menetelmä ja laite radioresurssien dynaamiseksi ohjaamiseksi
WO2017181779A1 (zh) 一种无线接入网切片的生成方法、无线接入网及切片管理器
US8638713B2 (en) Non-intrusive in-session QoS parameter modification method
EP3541114A1 (en) Sending data rate information to a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node
CN108024294A (zh)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079462A (zh) 用于LWA的QoS提供
CN1030679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US20230319616A1 (en) QoE MEASUREMENT HANDLING AT OVERLOAD IN RAN
CN102695291A (zh) 多网接入系统和多模无线终端
CN106664597A (zh) 通信系统
JP2007520131A (ja) Utran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ノード、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CN102905315B (zh) 非实时业务调度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823507B (zh) 通讯方法和设备
CN113453247A (zh) 用于上报业务体验指标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17323A (zh) 无线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分流设备、基站设备
CN102892210B (zh) 承载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636209A (zh) 一种终端并发业务的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426823B (zh) 一种媒体访问控制层复用方法及系统
CN103686826A (zh)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的接纳控制方法
US8774035B1 (en) Manag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