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空心楼盖成孔用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空心楼盖成孔的填充体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现浇空心楼盖成孔用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领域,通常采用全密封的填充体构件成孔浇注成型空心楼盖,如发明人申报的ZL200410082381.9“一种空腹小密肋楼盖”,采用薄壁箱体填充体埋在小密肋楼盖中形成“T字型”受力截面空心层,解决了“T字型”受力截面小密肋空心楼盖顶板光滑的问题。但薄壁箱体填充体底部与空心楼盖模板之间没有设计受力钢筋,要单独施加一层抗裂钢丝网、又由于采用薄壁箱体作为填充体来实现小密肋空心楼盖,密封的薄壁箱体浮力大,薄壁箱体制作凝固硬化时间长,模具利用率低,薄壁箱体密度大质重,生产运输不便和薄壁箱体整体性差,易破损等缺陷。
申请人又发明了一种用组合式网状箱形构件成孔的现浇空心楼盖(ZL201320466241.6),充分利用混凝土表面张力,改变网格形状不让混凝土砂浆渗透组合式网状箱形构件内,利用不密封的组合式网状箱形构件替代现有技术全密封空心填充体或聚苯乙烯泡沫实心填充体,克服现有空心楼盖非抽芯成孔用填充体存在的缺陷;达到制作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与混凝土复合性好、成本低、运输和施工方便、不产生浮力、质轻、无破损、不位移、免除隔离垫块和通长固定钢筋等。实现了现浇空心楼盖新技术的突破,已经成为空心楼盖领域技术创新技术;但是,组合式网状箱形构件要承受施工荷载和上翼缘混凝土的压力,必须对箱内作大量的独立支撑和组合式网状箱形构件表面和侧面的封堵。
申请人又发明了一种抗裂性现浇空心楼盖(201320664392.2),利用多个充气管状体组合成填充构件,替代方形填充构件;又利用多管状体组合时相邻管组合构成的波状,在形成的波状中浇注混凝土,上、下翼缘板内面出现波峰值,形成波浪型。该种楼盖施工方便,混凝土顺下翼缘波状处注入,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将现有技术的楼盖下翼缘易开裂的平板,改善形成为抗裂的波浪型板,杜绝楼盖下翼缘板开裂而导致工程隐患;上翼缘因形成的波浪状,相当于增加了若干根小肋,增强抗冲切能力,也是空心楼盖领域技术创新;但是,多个单体充气管状体需要组合拼置,单体身多成本增高;还需用外部隔离件将充气管与楼板钢筋隔离的缺陷。
因此,研制一种具有空心楼盖整体性能优越的成孔构件,既充分利用混凝土表面张力,改变钢质网状体格形状不让混凝土砂浆渗入钢质网状体,不产生浮力,与混凝土关联性好,增强结构受力,又采取有机物体对钢质网状体起到支撑作用,使钢质网状体承受施工荷载和上翼缘混凝土的正压力,两者结合,形成了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来替代空心楼盖用全密封空心填充体成孔技术;实现了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生产工业化,也克服了现有网状体技术存在组合框架内部需施加大量支撑和组合框架封堵麻烦、成本高的缺陷,突破现浇空心楼盖现有成孔技术,已经成为空心楼盖领域技术创新的急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钢质网状体优势和有机物体性能结合,提供一种崭新的现浇空心楼盖成孔技术,采用一种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成孔的现浇空心楼盖,优化现有现浇空心楼盖成孔技术,克服现有空心楼盖成孔技术存在垂直抗浮、水平位移、相融性差造成的需隔离和垫块、产品破损、施工繁琐等缺陷;特别是利用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创新组合,无机物体的钢质网状体成为组合框架的主体,与无机物体的钢筋混凝土是同类物质,相融复合性能好;有机物体既是框架侧面的两个侧壁,又支撑在框架顶表面与框架底表面之间,对钢质网状体组合框架高度控制,两者相互作用,提升空心楼盖成孔填充体整体技术水平;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工业化程度高、楼盖的钢筋混凝土与组合框架相融性好免除隔离和垫块、运输安装方便、施工浇注时不产生浮力和位移,获得现浇空心楼盖成孔的最佳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现浇空心楼盖成孔用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所述的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由钢质网状体和有机物体组成;所述的钢质网状体形成组合框架的框架顶表面、框架底表面和框架侧面的两个侧壁;所述钢质网状体包含网状板和加强肋和连接板和边筋,所述网状板和加强肋和连接板和边筋形成相互作用整体结构;所述钢质网状体的加强肋垂直方向上压制有一排排折弯线;所述钢质网状体首尾搭接部位在框架顶表面时,搭接量≤框架顶表面的表面积,直接构成表面加强层;所述的有机物体包含气囊或聚苯块;所述的有机物体构成组合框架侧面另两个侧壁和支撑在框架顶表面与框架底表面内空之间,对钢质网状体组合框架高度控制。
更为优选的,所述钢质网状体形成框架顶表面、框架底表面和框架侧面的两个侧壁的框架体,钢质网状体首尾搭接部位在侧壁时,搭接量≤侧壁的高度。
更为优选的,所述钢质网状体形成框架顶表面、框架底表面和框架侧面的两个侧壁的框架体中,框架底表面与框架侧面转角处形成斜边,框架侧面高度=框架高度-斜边高;框架底部长度=框架宽度的平面部份+两个斜边。
更为优选的,所述有机物体是采用气囊,所述气囊中有气囊分胆胫,所述气囊分胆胫中有充气通道,所述气囊分胆胫宽度>100mm。
更为优选的,所述有机物体气囊中至少有两个分气胆胫形成三个分气胆,其分气胆在钢质网状体框架中形成“Z”字形。
更为优选的,所述有机物体是采用聚苯块,用聚苯块体制作与钢质网状体框架内空式样相符的聚苯块板状块体。
更为优选的,所述有机物体气囊、充气嘴和气囊外固袋,钢质网状体框架内用三个气囊拼放成“工”字型或“Z”字形。
本发明的一种现浇空心楼盖成孔用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现浇空心楼盖施工前先准备批量的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是用专用机器制作的钢质网状体,钢质网状体包含网状板和加强肋和连接板和边筋,网状板和加强肋和连接板和边筋构成相互作用整体结构;按所需规格计算总长度备料,在每块钢质网状体加强肋的垂直方向上压制有一排排折弯线,便于整排加强肋顺一排折弯线折弯。以框架底表面线为基础,分别先折两个斜边,再折组合框架的两个框架侧面侧壁,尔后直角折框架顶表面,钢质网状体首尾不应对接,搭接量一般≤框架顶表面的表面积,让首尾端在框架顶表面上叠合双层为宜,叠合双层既增强了组合框架的框架顶表面抗施工荷载,又起到了悬在框架顶表面混凝土砂浆抗渗漏的作用,防止混凝土砂浆正向渗漏到组合框架内;钢质网状体形成框架顶表面、框架底表面和框架侧面的两个侧壁的多面体,钢质网状体首尾搭接部位在侧壁时,搭接量≤侧壁的高度;钢质网状体形成框架底表面和框架侧面的两个侧壁的多面体中,框架底表面与框架侧面转角处形成斜边b2,框架侧面高度h=组合框架高度H-斜边高H1;框架底表面长度L=组合框架底部平面宽度+斜边2b2,有利于混凝土注入到组合框架的框架底表面,浇注成平滑的下翼缘顶板。当有机物体采用气囊时,气囊中有分气囊和分气囊胫,分气囊胫是为气囊管一管多用时实现转弯功能,分气囊胫中有充气通道,也是节省气嘴,几个分气囊,共用一个充气嘴;对分气囊胫充气时,在充气通道中输气;分气囊胫宽度>100mm是解决两个分气囊胫之间的转弯角度。用气泵输气闸口对气囊的气嘴现场充气后,气囊构成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的框架侧面另两个侧壁,同时支撑在框架顶表面与框架底表面之间,对钢质网状体组合框架高度控制。在制作顺加强肋方向较长的组合框架时,气囊中至少有两个分气囊胫形成三个分气囊,其分气囊在组合框架中形成“Z”字形,“Z”字形的两端的两个分气囊封堵和支撑组合框架的框架侧面另两个侧壁,“Z”字形中间的分气囊支撑、控制组合框架内空高度和承受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正压力,分气囊的直径=组合框架的高度;在组合框架内也可以用三个单独的充气管来达到上述的作用,其中两个封堵和支撑组合框架的框架侧面另两个侧壁,另一个放在组合框架的中间,支撑、控制组合框架内空高度和承受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正压力,三个单独的充气管在组合框架内可以拼放成“工”字型。在制作顺加强肋方向较短的组合组合框架时,充气管可以与加强肋垂直方向放成“一字形”、“二字形”或“三字形”。在制作小型组合框架时,用气囊代价高,采用聚苯材料制作成块状体来替代用气囊封堵和支撑组合框架的框架侧面另两个侧壁。当气囊在施工时不满足正压力和施工荷载时在气囊外加增强保护层和充气嘴的密封保护措施。当有机物体是聚苯块时,至少有两块聚苯块与钢质网状体形成的内空式样相同,用于封堵钢质网状体形成组合框架的两端内侧面的侧壁,并支撑钢质网状体形成组合框架的框架顶表面与框架底表面,控制组合框架的实际高度;钢质网状体和聚苯块薄块在工厂制作好后在施工现场安装组合成空心楼盖所需的成孔构件,在制作较大的组合框架时,顺钢质网状体加强筋垂直方向的框架内增加与框架等高的聚苯块支撑薄板或与组合框架封堵侧壁平行的聚苯块支撑薄板,支撑在钢质网状体形成组合框架的框架顶表面与框架底表面之间内空高度,增大承受施工荷载和混凝土正压力的能力;用上述方法制作的钢质网状体与有机物体组合框架,是现浇空心楼盖成孔的创新填充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钢质网状体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钢质网状体框架折合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机物体气囊制作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机物体气囊制作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钢质网状体与气囊组合框架组合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钢质网状体与聚苯块组合框架组合图。
图7为本发明钢质网状体与无机物体组合框架成孔的空心楼盖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钢质网状体平面图,如图1所示,钢质网状体包含网状板56和加强肋57和连接板58,网状板56和加强肋57和连接板58和边筋52形成相互作用整体结构;钢质网状体加强肋57垂直方向上压制有多排折弯线59,折弯线一般每块中有四至六条。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钢质网状体框架折合图,如图2所示,钢质网状体制作成框架底表面51,斜边b2,框架侧面侧壁531和侧壁532,框架顶表面54和框架顶表面55,固紧件52。钢质网状体形成框架顶表面54和55、框架底表面51和框架侧面的两个侧壁531、532的多面体,其中组合框架底部长度L=组合框架平面部宽度B+斜边2b2;钢质网状体首尾搭接部位在框架顶表面时,搭接量≤框架顶表面的表面积,由框架顶表面54、框架顶表面55重合,用紧固件52固定,直接构成表面加强层。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机物体气囊制作图,如图3所示,无机物体气囊6、充气嘴64和分气囊胫65,分气囊胫65是为气囊管一管多用时实现转弯功能,分气囊胫中有充气通道67,充气通道67作用是节省气嘴,让几个分气囊61、62、63共用一个充气嘴64,分气囊充气时,在充气通道67中输气;分气囊胫65宽度>100mm是解决两个分气囊胫之间的转弯角度,气囊在施工情况特殊时在气囊外套加强层材料611和气嘴的密封塞612。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机物体气囊制作图,如图3所示气囊,充气后形成Z字型,Z字型两端61.63用于封堵侧壁533、534,中间62成为支撑框架项表面与框架底表面之间。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钢质网状体与气囊组合框架组合图。如图5a、图5b所示,将气囊形成“Z”字形放入钢质网状体框架内,用气泵输气闸口对气囊6的充气嘴64现场充气后,“Z”字形的上下两端的两个分气囊封堵钢质网状体框架侧面另两个侧壁533、534,“Z”字形中间的分气囊62支撑和支撑钢质网状体框架的框架顶表面54和框架顶表面51内空框架高度H,控制组合框架内空高度和承受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正压力,充气管的直径等于组合框架的内空高度H。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钢质网状体与聚苯块组合框架组合图,如图6a所示,钢质网状体形成框架顶表面54和55、框架底表面51和框架侧面的两个侧壁531、532的多面体,其中组合框架底部长度L=组合框架平面部分宽度+斜边2b2,钢质网状体首尾搭接部位在框架顶表面时,搭接量小于框架顶表面的表面积,由框架顶表面54、框架顶表面55重合,用紧固件52固定,直接构成表面加强层;图6b所示将框架侧边的侧壁规格的聚苯块68安放在两侧边的侧壁533(681)、63(683)位置;支撑规格的聚苯块682放置在钢质网状体加强肋垂直方向的框架内侧,同样控制组合框架内空高度和承受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正压力。
图7为本发明钢网与无机物体组合空腔成孔的空心楼盖截面图,在现场浇注空心楼盖的建筑模板上划线,确定主梁1、肋梁4和无机物体组合空腔5施工安置的位置,绑扎成型主梁1和肋梁4,在柱与主梁构成的网柱中,纵横交叉的肋梁4形成网格,图7-1所示,“工”字型受力截面的空心楼盖布置下翼缘3钢筋后在网格中安放钢网与无机物体组合空腔5,再安放和绑扎上翼缘2钢筋7,调正钢网与无机物体组合空腔5的位置,浇注混凝土;图7-2所示采用“T”字型受力截面的空心楼盖直接在网格中安放钢网与无机物体组合空腔5,与图7-1的区别只是没有下翼缘3钢筋7,框架底表面的混凝土与框架底表面钢网复合形成下翼缘3;图7-3所示主梁采用型钢主梁,其他与图7-1和图7-2相同。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末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