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5872A -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75872A CN103975872A CN201410129214.9A CN201410129214A CN103975872A CN 103975872 A CN103975872 A CN 103975872A CN 201410129214 A CN201410129214 A CN 201410129214A CN 103975872 A CN103975872 A CN 1039758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ef
- cuboid framework
- conch
- shell
- field eff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包括空心的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框架上设有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导流孔,导流孔外周与长方体框架围成的空间内填充贝壳,使长方体框架的上端面被贝壳覆盖。本发明贯穿前后的导流孔有利于涨潮、落潮时海水更通透的贯穿礁体,提高礁体的透水性,同时使得贝壳礁放入海中会产生较强的上升流,而且该贝壳礁在海中会产生具有较大跨度的背涡流区域的,从而加强礁体产生的流畅效应,由于贝壳礁投放后下端面沉于海底受到海底底质的阻隔无法透水,因此长方体框架的上端面无需透水孔,而可以直接填充满贝壳,以使礁体构造简单,易于施工。本发明可应用于水产养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背景技术
贝壳礁是一种新型环保的人工鱼礁,是将废弃扇贝壳投入海底作为人工鱼礁,不仅可以解决贝壳堆积破坏环境的问题,还可以为海区的渔业贡献力量。
流场效应是人工鱼礁投礁后期考察的一项重要,主要是指当鱼礁投放到某海域后在其前部可以生成与水平流具有相当量的局部上升流。上升流将底层的沉积物和营养盐带到水面附近,提高海域的基础饵料水平,起到了聚集鱼类的作用。另一方面,礁体下游形成了一个充满漩涡的流速缓慢的背涡流区域,为鱼类提供庇护!繁殖和栖息地。人工鱼礁增殖渔业资源的生态效应主要是通过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来实现的。因此可以产生流场效应的贝壳礁是迫切需要的。
申请号为2013200283586的中国专利“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在矩形结构体上开设贯穿前后、左右、上下的导流通孔,之后矩形结构体的五个端面镶嵌排列紧密的贝壳,通过导流通孔制造上升流以获得营养盐,利于降低对鱼礁区潮流流动的影响。然而该人工鱼礁存在一定的缺陷:三道导流通孔同时存在有可能造成流态的紊乱;仅在端面镶嵌贝壳量小,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生物附着面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壳礁,该贝壳礁可提供更好的流场效应和更好的生物附着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包括空心的长方体框架,所述长方体框架上设有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外周与长方体框架围成的空间内填充贝壳,使长方体框架的上端面被贝壳覆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孔外周与长方体框架围成的空间通过盛装贝壳的若干渔网填充。通过渔网盛装贝壳后再填充于长方体框架内,保证整个空间内均能被贝壳充满,也对贝壳起了固定的作用,相对于嵌入贝壳的方式,这样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方体框架的每个端面均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梁,以减少长方体框架之间的间隙,防止渔网过分外露,导致贝壳逸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孔为方形孔,方形孔的每个侧面分别由两根相互交叉连接的耐腐蚀管围成,各耐腐蚀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长方体框架相对端面的横梁上,耐腐蚀管主要是防止渔网和贝壳进入方形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孔位于长方体框架中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方体框架上设有贯穿左端面与右端面的导流通孔,与一个导流孔相比,多增加的这道导流通孔增强了流场效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长方体框架中填充贝壳,极大的增加礁体的表面积,为附着生物提供了很大的附着空间,贯穿前后的导流孔有利于涨潮、落潮时海水更通透的贯穿礁体,提高礁体的透水性,同时使得贝壳礁放入海中会产生较强的上升流,明显改善内湾的资源环境质量,而且该贝壳礁在海中会产生具有较大跨度的背涡流区域的,从而加强礁体产生的流畅效应,由于贝壳礁投放后下端面沉于海底受到海底底质的阻隔无法透水,因此长方体框架的上端面无需透水孔,而可以直接填充满贝壳,以使礁体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同时也避免水流交叉流动带来的流态紊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长方体框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包括空心的长方体框架1,该长方体框架1为2m×2m×2m的正方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端面均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梁4,以减少长方体框架1之间的间隙。
长方体框架1的中心设有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一个方形导流孔2,使前端面与后端面呈“回”字型结构。导流孔2的每个侧面分别由两根相互交叉连接的5mmPVC管围成,各PVC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长方体框架1相对端面的横梁4上。
在若干渔网3中装入废弃贝壳,之后将渔网3填充满导流孔2外周与长方体框架1围成的空间,使长方体框架1的上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和下端面被贝壳覆盖。
如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除了导流孔2外,长方体框架1上设有贯穿左端面与右端面的导流通孔6,以增强了流场效应。
上述实施例的具有以下优点:
1、导流孔的中空结构大大提升了贝壳礁的透水性,同时还可以很好的被水生生物利用,提供良好的栖息、庇护、产卵场所;
2、本贝壳礁放入海中会产生较强的上升流,用于海水交换差的内湾,明显改善内湾的资源环境质量;
3、本贝壳礁放入海中会产生具有较大跨度的背涡流区域的,从而加强礁体产生的流畅效应;
4、本贝壳礁礁体构造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易于施工;
5、本贝壳礁礁体结构可以很好的避免水流交叉流动带来的流态紊乱,为海洋生物提供很好的生存环境。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包括空心的长方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框架(1)上设有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导流孔(2),所述导流孔(2)外周与长方体框架(1)围成的空间内填充贝壳,使长方体框架(1)的上端面被贝壳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2)外周与长方体框架(1)围成的空间通过盛装贝壳的若干渔网(3)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框架(1)的每个端面均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梁(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孔(2)为方形孔,方形孔的每个侧面分别由两根相互交叉连接的耐腐蚀管(5)围成,各耐腐蚀管(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长方体框架(1)相对端面的横梁(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孔(2)位于长方体框架(1)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框架(1)上设有贯穿左端面与右端面的导流通孔(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29214.9A CN103975872B (zh) | 2014-04-01 | 2014-04-01 |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29214.9A CN103975872B (zh) | 2014-04-01 | 2014-04-01 |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5872A true CN103975872A (zh) | 2014-08-13 |
CN103975872B CN103975872B (zh) | 2016-04-13 |
Family
ID=51268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2921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5872B (zh) | 2014-04-01 | 2014-04-01 |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7587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0488A (zh) * | 2016-07-27 | 2018-02-06 | 大连市水产研究所 | 扇贝深海穿耳养殖礁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52858A (ja) * | 2000-06-14 | 2001-12-25 | Kaiyo Kensetsu Kk | 貝殻充填人工魚礁 |
JP2003169563A (ja) * | 2001-12-07 | 2003-06-17 | San Buresu:Kk | 人工魚礁 |
CN102217565A (zh) * | 2011-04-26 | 2011-10-19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贝壳方礁的制备方法 |
CN203072655U (zh) * | 2013-01-21 | 2013-07-24 |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 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 |
CN103478034A (zh) * | 2013-09-22 | 2014-01-0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方形笼式增殖贝壳人工鱼礁 |
CN203934503U (zh) * | 2014-04-01 | 2014-11-12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
-
2014
- 2014-04-01 CN CN201410129214.9A patent/CN10397587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52858A (ja) * | 2000-06-14 | 2001-12-25 | Kaiyo Kensetsu Kk | 貝殻充填人工魚礁 |
JP2003169563A (ja) * | 2001-12-07 | 2003-06-17 | San Buresu:Kk | 人工魚礁 |
CN102217565A (zh) * | 2011-04-26 | 2011-10-19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贝壳方礁的制备方法 |
CN203072655U (zh) * | 2013-01-21 | 2013-07-24 |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 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 |
CN103478034A (zh) * | 2013-09-22 | 2014-01-0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方形笼式增殖贝壳人工鱼礁 |
CN203934503U (zh) * | 2014-04-01 | 2014-11-12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0488A (zh) * | 2016-07-27 | 2018-02-06 | 大连市水产研究所 | 扇贝深海穿耳养殖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5872B (zh) | 2016-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95082U (zh) | 多层立体养殖网箱 | |
CN103461241B (zh) | 一种安全生态的多层养殖网箱 | |
CN106719220B (zh) | 一种具有消浪功能的海洋牧场的建设方法 | |
CN103314889B (zh) | 水域生态养殖牧场的围体结构单元的施工方法、及其围体结构单元和应用 | |
CN203072655U (zh) | 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 | |
CN206423362U (zh) | 一种塔形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 |
CN110100779A (zh) | 一种用于鱼类产卵和保育的柔性浮鱼礁 | |
CN109349165B (zh) | 一种海洋牧场 | |
KR101120922B1 (ko) | 삼곡면 해중림 어초 | |
CN103314890A (zh) | 一种水域生态养殖牧场的生态养殖方法及其围体结构单元 | |
CN103975872B (zh) |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 |
CN203934503U (zh) | 一种可提供较好流场效应的贝壳礁 | |
CN203136791U (zh) | 一种陆基透水式养殖装置 | |
CN110521657A (zh) | 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4259649U (zh) | 一种深水底拖网网具结构 | |
CN103535296B (zh) | 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 | |
CN109247310A (zh) | 一种渔业资源养护型鲜活鱼类捕捞的方法及设施 | |
CN210299059U (zh) | 一种基于潮流和波浪发电的中上层浮鱼礁 | |
CN104430073A (zh) | 一种适用于浅海的海珍品养殖装置 | |
CN203233885U (zh) | 水域生态养殖牧场的围体结构单元及其专用混凝土筒桩 | |
CN103270990B (zh) | 浮式可拼接鱼礁 | |
CN106069946B (zh) | 一种深水网箱系统及其架构建造方法 | |
CN205682171U (zh) | 一种河蟹围栏养殖装置 | |
CN204579517U (zh) | 一种围海养殖网箱 | |
CN203233884U (zh) | 一种水域生态养殖牧场的围体结构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