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5633A - 减少相对相位不连续的传送功率调整 - Google Patents

减少相对相位不连续的传送功率调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5633A
CN103975633A CN201280060987.5A CN201280060987A CN103975633A CN 103975633 A CN103975633 A CN 103975633A CN 201280060987 A CN201280060987 A CN 201280060987A CN 103975633 A CN103975633 A CN 103975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rs
delivering power
pusch
nodeb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09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5633B (zh
Inventor
C.帕克
K.巴拉钱德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3975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5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5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5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调整具有多个传送器链的用户设备(UE)(31)的传送功率来减少探测参考信号(SRS)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之间的相对相位不连续(RPD)的方法和服务NodeB(28)。NodeB从UE接收UE的RP特性(32),并且基于该RP特性,对UE选择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39)以便减少RPD。NodeB指示UE将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设置成NodeB所选择的水平。

Description

减少相对相位不连续的传送功率调整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 U.S.C§119(e)要求于2011年10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1/545,736的优先权益,其的公开通过引用而全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特定地,并且不是通过限制的方式,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针对用于调整用户设备(UE)的传送功率来减少探测参考信号(SRS)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的传送之间的相对相位不连续(RPD)的方法和服务NodeB。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是对于例如长期演进(LTE)和高速分组接入(HSPA)等许多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无线通信的空中接口的关键元素。MIMO可以使用信道中的分集以通过实现多个流(称为层)的同时传送来提供复用增益。在分别由NT、NR和R指示传送天线、接收天线和层的数量的情况下,R的上界是NT和NR的最小值。MIMO的一个可能实现使用预编码器,通常在数学上表达为层信号向量(R×1)左乘预编码矩阵(NT×R),其从码本(即预定义矩阵集)选择。每个预编码矩阵通过秩指标(RI)和预编码矩阵指标(PMI)而指数化。预编码矩阵的第r列向量代表第r层的天线传播权重。预编码矩阵通常由线性独立的列组成,并且从而R称为码本的秩。这种预编码器的一个目的是使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状态信息(CSI)匹配以便使接收信号功率增加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层间干扰,由此提高每个层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因此,预编码器选择需要传送器知道信道性质,并且一般而言,CSI越准确,预编码器匹配得越好。
在3GPP LTE上行链路(UL)的情况下,接收器(NodeB)进行预编码器选择,因此不需要将信道信息反馈给传送器。(在整个本公开中,“预编码器选择”不仅包括秩选择,而且还包括预编码矩阵选择。)相反,接收器有必要获得信道信息,其通常可以通过传送已知信号而促进,该已知信号在LTE UL的情况下是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探测参考信号(SRS)。DM-RS和SRS两者都在频域中限定并且从Zadoff-Chu序列得到。然而,因为对DM-RS预编码而未对SRS预编码,从DM-RS获得的信道信息是R层所经历的等效信道,而不是NT天线所经历的物理信道。在数学上,让NR×NT物理信道矩阵、NT×R预编码矩阵和NR×R等效信道分别由H、W和E指示,它遵循:
其中D是NT × NT对角矩阵,其的对角元素代表传送器链所引入的相移。如稍后将看到的,相移是不均匀的并且不需要恒定。详细地,第i个对角元素给出为。如将在下一章节中示出的,当传送器链之间的相对相位从一个传送相位变到另一个(例如从SRS变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时,相移可导致明显的性能损失,
使用上文的记号,对于由EPUSCH、EDMRS和ESRS指示的PUSCH、DM-RS和SRS的等效信道可以表达为:
这里由于仅关注相对相位变化这一事实而假设在PUSCH、DM-RS和SRS之中没有信道变化,并且D不失一般性地设置为对于PUSCH和DM-RS的单位矩阵。注意还假设PUSCH和DM-RS经历相同的信道。还注意方程(2)中的HSRS直接从SRS获得,并且基于HSRS,作为假定预编码器W的函数的等效信道ESRS可以获得为
预编码器选择因为在完全知道信道(即方程(2)中的物理信道HD)的情况下更容易实行而优选地基于SRS。基于物理信道(基于SRS而估计),最佳传送模式由接收器选择并且发送回到传送器。用于选择传送模式的标准之一是使吞吐量最大化。例如,对每个预编码器计算有效SNR(即秩和预编码器矩阵的每个选择),计算相关吞吐量,并且选择使吞吐量最大化的预编码器。因此,容易理解预编码器选择受制于测量期(SRS)与实际数据传送期(PUSCH)之间的天线间不平衡变化。
发明内容
本公开解决由用于调整传送功率的现有过程产生的问题。为了简单起见,考虑例如具有两个传送天线的用户设备(UE)(尽管下列论述同样能适用于具有超过两个传送天线的UE)。相对相位(RP)限定为两个传送器链之间的相位差。从而,在分别由指示传送器分支#1和#2的绝对相位的情况下,RP限定为。相对相位不连续(RPD)限定为SRS传送相位与PUSCH上的数据传送相位之间的RP的时间差。从而,RPD限定为两个时刻t1与t2之间的RP的差,即
传送器分支的RPD典型地包括功率依赖项和时间依赖项。该功率依赖项取决于传送功率,而时间依赖项随时间而变化。从模型化的角度来看,功率依赖项可以作为当前传送功率的函数而给出,而时间依赖项可以作为加性随机过程而给出。
功率依赖RPD主要来自功率/配置模式(即,操作模式)切换,每个传送器分支通过其而切换增益/偏置状态。功率依赖RPD的潜在来源可以总结如下:
l 功率模式切换:许多现代技术的功率放大器(PA)根据传送功率来切换功率模式,以便提高功率效率。在没有附加设计投入(或额外电路)的情况下,两个传送器分支趋于对功率模式切换做出不同响应,由此导致跨切换点的RPD。
l 配置模式切换:根据传送功率,射频/模拟基带(RF/ABB)切换由增益切换、自适应偏置、信号路径切换及类似物所表征的配置模式以便减少功耗。在没有附加设计投入(或额外电路)的情况下,两个传送器分支跨切换点经历不同的相位变化,这是可能的。因此,传送器趋于在配置模式切换的情况下经历不可忽略的RPD。
l AM到PM失真:因为PA典型地在压缩点附近操作来使功率效率最大化,它们可在没有额外电路的情况下经历不可忽略的AM到PM失真(例如,数字预失真)。
在谈及预编码器选择时,感兴趣的RPD是测量与相关预编码之间的RPD。回想起SRS是预编码器选择的自然抉择,感兴趣的RPD可以视为用于预编码器选择的SRS传送与应用预编码器的后续PUSCH之间的RPD。RPD可导致非最佳预编码器选择,甚至在NodeB完全知道无线信道时也如此。因为预编码器选择典型地依靠传送器链的相位信息,这可导致非平凡的性能损失。
由此断定感兴趣的时帧是几个(或几十个)子帧。时帧取决于处理时间(测量和预编码器选择)和SRS周期。例如,如果处理时间是4毫秒并且SRS传送期是10毫秒,最小8毫秒和最大18毫秒应假设为时帧。给出这样的时帧,功率依赖项比时间依赖项对RPD有更大的影响并且从而本公开聚焦在如何应对功率依赖项上。
在由P(t)指示当前传送功率的情况下,绝对相位给出为:
其中代表对两个传送器分支的绝对相位的功率依赖性。在将RP的功率依赖性限定为的情况下,对应的RP给出为:
也就是说,RP作为当前传送功率的函数而给出。相似地,t1与t2之间的RPD给出为:
因此,RPD作为两个时刻的传送功率的函数而给出。也就是说,是传送功率改变导致了RPD。从而,如果传送功率未改变(即,),没有RPD。另外,给出传送功率改变的某一水平,所得的RPD将受到RP的功率依赖性的影响。当然,在RP独立于传送功率(即,(恒定))时,没有RPD。
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提供减少RPD的传送功率调整。一个示例是SRS与PUSCH之间的传送功率调整,并且这有助于保持预编码器选择的最优性。
公开的传送功率调整是双重的:SRS传送功率的调整和PUSCH传送功率的调整。首先,配置SRS传送(即,相关参数)以便使RPD最小化。其次,PUSCH传送功率偏移以通过调整调度和/或功率控制来使RPD最小化。另外,公开的传送功率调整可基于UE测量或UE能力(UE特定的)。UE可将相关UE信息(即,RP特性)反馈给eNodeB来帮助RPD最小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针对服务NodeB中用于调整具有多个传送器链的UE的传送功率来减少SRS与PUSCH之间的RPD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UE接收UE的RP特性;基于该RP特性,为UE选择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以便减少RPD;以及指示UE来将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设置成NodeB所选择的水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针对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调整具有多个传送器链的UE的传送功率来减少SRS与PUSCH之间的RPD的NodeB。该NodeB包括:接收器,其配置成从UE接收UE的RP特性;传送功率确定单元,其配置成基于该RP特性来为UE选择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以便减少RPD;和传送器,其配置成指示UE来将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设置成NodeB所选择的水平。
本公开还更一般地适用于任意两个无线电通信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中的无线电接收器在两个传送相位期间以不同的功率水平传送,并且第一节点指示该第二节点以第一节点所选择的水平来设置它的传送功率水平。从而,在该实施例中,本公开针对第一无线电通信节点中用于指示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调整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中的无线电收发器的功率水平来减少由无线电接收器的第一和第二传送相位之间的RPD的方法,其中第一传送相位期间的传送功率水平与第二传送相位期间的传送功率水平不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接收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的无线电收发器的RP特性;基于该RP特性,由第一无线电通信节点对于两个传送相位中选择的那个为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中的无线电收发器选择传送功率水平,以便减少第一和第二传送相位之间的RPD;以及指示第二无线电传送节点将对于选择的传送相位期间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传送功率水平设置成由第一无线电通信节点所选择的水平。
附图说明
在下列章节中,将参考在图中图示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作为UE的传送功率(P)的函数的相对相位(RP)的曲线图,其图示相对相位不连续(RPD);
图2是作为UE的P的函数的RP的曲线图,其图示PUSCH传送功率的分布;
图3是图示用于调整UE的传送功率来实现RP连续性的整个方法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SRS传送功率更接近PUSCH传送功率移动所采用的方法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作为UE的P的函数的RP的曲线图,其图示用于将PUSCH传送功率更接近SRS传送功率调整的过程;以及
图6是在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中NodeB的简化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列描述中,阐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然而,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未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部件和电路以便不混淆本公开。另外,应理解尽管主要在3GPP LTE蜂窝网络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上下文中描述本公开,这不应视为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前面提到的系统。包括WCDMA、WiMax、UMB、GSM和WLAN的其他无线系统也可从利用在该公开内呈现的想法受益。
例如NodeB和UE等术语应视为非限制性的并且不暗指这两个之间的一定层次关系;一般,“NodeB”可以视为设备1并且“UE”视为设备2,并且这两个设备通过某一无线电信道而互相通信。
在该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的引用意指连同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从而,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或“根据一个实施例”(或具有相似含义的其他短语)在该整个说明书中各种地方的出现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采用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
图1是作为UE的传送功率(P)的函数的相对相位(RP)的曲线图,其图示相对相位不连续(RPD)。该RPD在传送功率跨几个传送功率水平突然改变时出现-在下文称为切换点。在图1中,SRS传送功率和PUSCH传送功率在切换点的相对侧上,由此引入非平凡RPD。
图2是作为UE的P的函数的RP的曲线图,其图示PUSCH传送功率的分布。注意SRS传送功率在感兴趣的时帧(几个~几十个子帧)期间未明显变化,但具有极其高移动性的UE除外。另一方面,例如由于调度器所确定的资源分配,PUSCH传送功率在相同的时帧期间更动态地变化。因此,PUSCH传送功率在平均功率周围分布。
图3是图示用于调整UE的传送功率来实现RP连续性的整个方法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步骤11处,服务NodeB从UE接收UE的RP特性。该RP特性可以是UE中多个传送器分支的切换点的测量(即,RP水平以及功率水平)(这些切换点限定为UE中的传送器(例如,功率放大器)经历大于某一阈值的RP所处的传送功率水平)或切换点的功率水平。备选地,或另外,RP特性可以是例如UE的功率放大器(PA)类型等UE能力或指示RP超出预定义水平的切换点的数量的信息。NodeB可存储UE的RP特性并且在从UE接收新的RP特性信息时更新存储的RP特性。
在步骤12处,基于RP特性,NodeB为UE选择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以便切换UE的操作模式,或至少减少RPD。这可基于存储且更新的RP特性而实行。NodeB可选择这样的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其促使SRS和PUSCH传送功率属于相同的操作模式。备选地,NodeB可选择这样的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其切换UE的操作模式并且减少SRS与PUSCH之间的相对相位不连续(RPD)。在步骤13处,NodeB指示UE将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设置成NodeB所选择的水平。这可例如通过将传送功率控制(TPC)命令从服务NodeB发送到UE而实行。
图4是其中SRS传送功率更接近PUSCH传送功率移动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流程图。根据在3GPP TS 36.213中规定的功率控制过程“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3GPP;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物理层过程)”,通过改变SRS带宽和SRS功率偏移来移动SRS传送功率,这是可能的。因为这些参数起初由于不同的目的而引入,参数的改变应受到限制使得它可以避免使系统性能下降。例如,SRS功率偏移典型地设置成负数来减少干扰并且从而增加复用增益。因此,SRS功率偏移应基于RPD与复用增益之间的权衡而设置。
在步骤21处,UE初始利用设置成偏移PUSCH传送水平的水平的SRS传送功率来操作以减少干扰并且增加复用增益。在步骤22处,确定RPF是否太高。如果否的话,未做出改变并且系统继续监视RPD水平。如果RPD水平确定为太高,方法移到步骤23,其中NodeB指示UE更接近PUSCH传送功率地递增调整SRS传送功率。在步骤24处,由于所得的更低的RPD,NodeB确定性能增加。在步骤25处,由于所得的更低的复用增益,NodeB确定性能损失。在步骤26处,确定是否存储净性能增益增加。如果是这样的话,方法回到步骤23,其中NodeB再次指示UE更接近PUSCH传送功率地递增调整SRS传送功率。该过程继续使SRS传送功率朝PUSCH传送功率递增移动直到SRS传送功率达到最佳水平,其中净性能增益增加被最大化。当在步骤26处SRS传送功率的递增调整未导致净性能增益增加(即,性能增益增加保持相同或减小),方法移到步骤27,其中NodeB指示UE更远离PUSCH传送功率地递增调整SRS传送功率。这确保净性能增益增加被最大化。方法然后在28处停止。
图5是作为UE的P的函数的RP的曲线图,其图示用于更接近SRS传送功率地调整PUSCH传送功率的过程。如在3GPP TS 36.213中规定的,PUSCH传送功率可以通过向UE发送传送功率控制(TPC)命令而调整。应设置TPC命令使得它可以避免使性能下降。同样,TPC命令应基于RPD与功率控制准确性之间的权衡来设置。PUSCH传送功率调整在SRS传送功率调整之上的一个优势是它原则上可以在每子帧基础上减少RPD。(注意因为SRS带宽和SRS功率偏移仅被半静态配置,它们无法使RPD动态减少。)在图5中,SRS传送功率低于PUSCH传送功率,但这并不总是真实的,因为例如在PUSCH带宽比SRS带宽和/或SRS功率偏移更宽时SRS功率可高于PUSCH功率。
SRS或PUSCH传送功率可需要在损失SRS复用增益或调度/链路自适应增益的情况下调整。然而,应该注意甚至小的传送功率改变也可有助于明显减少RPD。因为RP在切换点周围突然改变,甚至对切换点的一些局部或粗略了解可有助于NodeB在SRS或PUSCH传送功率反馈给eNB时通过略微调整它来减少RPD(而不牺牲SRS复用增益或调度/链路自适应)。
公开的传送功率要求需要NodeB知道RPD与UE的传送功率或至少切换点的功率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一些方法中,知道切换点的功率水平将足够了。甚至在不知道切换点的RP水平的情况下调整SRS或PUSCH功率水平并且减少RPD是可能的。)因为RPD跨不同UE变化(即,在不同的设备上散布),NodeB可保持跟踪每个UE的RPD信息。因此,每个UE可对于不同的传送功率水平或至少切换点的功率水平来测量它的RPD并且将信息反馈给NodeB。RPD的测量可定期在与NodeB的连续通信之间实行并且可包括在无线电校准过程中。测量结果可存储在UE内部并且定期更新。备选地,UE可在没有独立的校准过程的情况下并且简单地依靠实际通信期(可能地,以不太准确的测量为代价)测量RPD或至少切换点的功率水平。
基于UE能力信息的信令(其已经在制造时确定)来调整传送功率,这可更实际。因此,这不需要关于UE方的任何测量。UE能力包括功率放大器(PA)类型,例如切换模式PA或包络跟踪PA。如果UE配备有切换模式PA(其切换功率模式),则NodeB调整SRS或PUSCH传送功率来减少RPD。如果UE配备有包络跟踪PA(其未切换功率模式,如与切换模式PA相对),则NodeB未调整SRS或PUSCH传送功率。
UE能力还包括切换点的功率水平,或简单地,切换点的数量。NodeB可具有关于如何将切换点的数量映射到切换点的功率水平(并且可能到切换点的RP水平)的一些信息。尽管切换点的功率水平的准确性可比实际测量更低,NodeB可能够直接使用该信息来减少RPD,尤其在来自UE的测量对于NodeB不可用时。
另外,UE能力包括RP步幅(即,两个功率模式之间的RP差)超出某一预定义水平的切换点的数量。例如,某一UE对于RP步幅>30度不具有切换点并且对于RPD>15度具有一个切换点并且对于RPD>5度具有三个切换点。这暗指每个切换点引入小于30度的RPD。一旦将UE能力信号传递给NodeB,它可能够根据调度和功率控制算法来决定它是否需要在后续子帧中调整SRS或PUSCH传送功率。
图6是在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NodeB 28的简化框图。接收器29从UE 31接收UE的RP特性32,如在上文参考图3描述的。NodeB可将UE的RP特性存储在RP特性存储33中,并且可在从UE接收新的RP特性信息时更新存储的RP特性。SRS/PUSCH TX功率确定单元34获取RP特性并且基于RP特性确定对于UE的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以便在由RPD确定单元35报告的RPD太高时切换UE的操作模式。SRS/PUSCH TX功率确定单元还与RPD增益确定单元36协作来确定RPD中的改变(由SRS或PUSCH传送功率中提出的改变引起)产生的系统性能中的增加。SRS/PUSCH TX功率确定单元34可通过改变带宽、SRS的功率偏移等来更接近PUSCH传送功率地调整SRS传送功率。如果调整SRS传送功率,SRS/PUSCH TX功率确定单元还可与复用增益确定单元37协作来确定复用增益中的改变,和所得的性能损失。SRS/PUSCH TX功率确定单元34可权衡对RPD和复用增益的影响来对SRS和PUSCH传送功率实现最佳传送功率水平,如在图4中示出的。
注意与该权衡有关的过程还可在eNB 31与UE 28之间实施。例如,eNB可更接近PUSCH传送功率地调整SRS传送功率并且例如基于DM-RS测量来测量所得的UL性能。在该情景中,eNB保持更接近PUCSH传送功率地调整SRS传送功率直到SRS传送功率达到它开始使UL性能减小所在的功率水平。
SRS/PUSCH TX功率确定单元34可通过调整调度和/或功率控制来调整PUSCH传送功率。然而,调整PUSCH传送功率可促使功率控制准确性下降。在该情况下,SRS/PUSCH TX功率确定单元可进行RPD提高和下降的功率控制准确性之间的权衡。
SRS/PUSCH TX功率确定单元34可选择这样的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其促使SRS和PUSCH传送功率属于相同的操作模式。备选地,SRS/PUSCH TX功率确定单元可选择这样的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其切换UE的操作模式并且减少SRS与PUSCH之间的RPD。传送器38利用将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设置成选择的水平的指示向UE发送选择的SRS/PUSCH TX功率39。这例如可通过将传送功率控制(TPC)命令从服务NodeB 28传送到UE而实行。
NodeB 28的操作可例如由处理器40控制,该控制器40配置成执行存储在耦合于其的非暂时性存储器41上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应注意在实践中,因为RPD与传送功率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切换点和对应的相移,UE的RPD并不总是随着功率改变而增加。这暗指通过使SRS传送功率和PUSCH传送功率更接近彼此移动并不总是使RPD减少。从而,在不牺牲系统性能(例如,之前提到的SRS复用增益)的情况下减少RPD,这有时是可能的。也就是说,推动SRS传送功率和PUSCH传送功率远离彼此,这有时是可取的。这样的决策应基于UE测量或UE要求。这证明前面提到的关于RPD能力的UE反馈的有用性。
如将由本领域内技术人员认识到的,在本申请中描述的发明性概念可以在广泛的应用上修改和改变。因此,获得专利的主旨的范围不应局限于上文论述的特定示范性教导中的任一个,而相反由下面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1)

1. 一种服务NodeB(28)中用于调整具有多个传送器链的用户设备(UE)(31)的传送功率来减少探测参考信号(SRS)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之间的相对相位不连续(RPD)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UE接收(11)所述UE的RP特性(32);
基于所述RP特性,为所述UE选择(12)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以便减少所述RPD;以及
指示(13)所述UE来将所述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设置成所述NodeB所选择的水平。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NodeB存储所述UE的RP特性;以及
所述NodeB在从所述UE接收新的RP特性信息时更新存储的RP特性;
其中用于所述UE的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基于更新的存储RP特性而选择。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所述UE选择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的步骤包括选择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所述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促使所述SRS和PUSCH传送功率属于相同的操作模式。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所述UE选择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的步骤包括选择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所述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切换所述UE的操作模式并且减少所述SRS与PUSCH之间的RPD。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UE的RP特性的步骤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测量所述UE中多个传送器链的切换点;
测量所述切换点的功率水平;以及
UE能力信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E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指示所述UE的功率放大器(PA)类型的信息;
测量所述UE的切换点的功率水平;以及
指示具有超出预定义水平的RP的切换点的数量的信息。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步骤包括指示所述UE通过改变所述SRS的带宽和功率偏移而使所述SRS传送功率更接近所述PUSCH传送功率移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改变所述SRS的功率偏移促使复用增益的下降,并且改变所述SRS的带宽和功率偏移的步骤包括在改变所述SRS的功率偏移时进行RPD提高与复用增益下降之间的权衡。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步骤包括将指示所述UE更接近所述SRS传送功率地调整所述PUSCH传送功率的传送功率控制(TPC)命令从所述服务NodeB发送到所述UE。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改变所述PUSCH传送功率促使功率控制准确性下降,并且将所述TPC命令从所述服务NodeB发送到所述UE的步骤包括在调整所述PUSCH传送功率时基于RPD提高与下降的功率控制准确性之间的权衡来设置所述TPC命令。
11.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调整具有多个传送器链的用户设备(UE)(31)的传送功率来减少探测参考信号(SRS)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之间的相对相位不连续(RPD)的NodeB(28),所述NodeB包括:
接收器(29),其配置成从所述UE接收所述UE的RP特性(32);
传送功率确定单元(34),其配置成基于所述RP特性(32)来为所述UE选择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39)以便减少所述RPD;和
传送器(38),其配置成传送指示到所述UE(31)来将所述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设置成所述NodeB所选择的水平。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NodeB,其中所述传送功率确定单元配置成通过选择促使所述SRS和PUSCH传送功率属于相同的操作模式的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而为所述UE选择所述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NodeB,其中所述传送功率确定单元配置成通过选择切换所述UE的操作模式并且减少所述SRS与PUSCH之间的RPD的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而为所述UE选择所述SRS或PUSCH传送功率水平。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NodeB,其中所述UE的RP特性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测量所述UE中多个传送器链的切换点;
测量所述切换点的功率水平;以及
UE能力信息。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NodeB,其中所述UE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指示所述UE的功率放大器(PA)类型的信息;
所述UE的切换点的功率水平;以及
指示具有超出预定义水平的RP的切换点的数量的信息。
16.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NodeB,其中对于所述UE的指令指示所述UE通过改变所述SRS的带宽和功率偏移而调整所述SRS传送功率更接近所述PUSCH传送功率。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NodeB,其中改变所述SRS的功率偏移促使复用增益的下降,并且所述传送功率确定单元配置成在调整所述SRS的功率偏移时进行RPD提高与复用增益下降之间的权衡。
18.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NodeB,其中对于所述UE的指令指示所述UE更接近所述SRS传送功率地调整所述PUSCH传送功率。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NodeB,其中改变所述PUSCH传送功率促使功率控制准确性下降,并且所述传送功率确定单元配置成在调整所述PUSCH传送功率时进行RPD提高与下降的功率控制准确性之间的权衡。
20. 第一无线电通信节点(28)中用于指示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31)调整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中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传送功率水平来减少由所述无线电接收器的第一和第二传送相位之间的相对相位不连续(RPD),其中所述第一传送相位期间的传送功率水平与所述第二传送相位期间的传送功率水平不同,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31)接收(11)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的相对相位(RP)特性(32);
基于所述RP特性,由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节点(28)对于两个传送相位中选择的那个为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31)中的无线电收发器选择(12)传送功率水平,以便减少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相位之间的RPD;以及
指示(13)所述第二无线电传送节点将对于选择的传送相位期间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传送功率水平设置成由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节点所选择的水平。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在长期演进(LTE)无线电接入网络中操作;
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节点是NodeB;
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节点是用户设备(UE);
所述第一传送相位是由所述UE传送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
所述第二传送相位是由所述UE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传送。
CN201280060987.5A 2011-10-11 2012-10-11 减少相对相位不连续的发射功率调整 Active CN103975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45736P 2011-10-11 2011-10-11
US61/545736 2011-10-11
US61/545,736 2011-10-11
US13/645632 2012-10-05
US13/645,632 US8909283B2 (en) 2011-10-11 2012-10-05 Transmit power adjustment to reduce a relative phase discontinuity
US13/645,632 2012-10-05
PCT/IB2012/055526 WO2013054294A1 (en) 2011-10-11 2012-10-11 Transmit power adjustment to reduce a relative phase discontinu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5633A true CN103975633A (zh) 2014-08-06
CN103975633B CN103975633B (zh) 2017-11-24

Family

ID=48042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0987.5A Active CN103975633B (zh) 2011-10-11 2012-10-11 减少相对相位不连续的发射功率调整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09283B2 (zh)
EP (1) EP2767126B1 (zh)
JP (1) JP5976819B2 (zh)
CN (1) CN103975633B (zh)
AU (1) AU2012322332B2 (zh)
WO (1) WO2013054294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1597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transmission method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8098629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预失真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476478A (zh) * 2016-01-12 2018-08-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数字预失真训练中修改收发机功率的技术
CN109314931A (zh) * 2018-08-10 2019-02-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终端上行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0034536A1 (zh) * 2018-08-15 2020-0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发射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11385863A (zh) * 2018-12-28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1258905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723019B2 (en) 2018-06-20 2023-08-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1321131B2 (en) * 2010-10-28 2015-06-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US9300370B2 (en) * 2012-01-09 2016-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difference signaling in MIMO mode uplink
WO2013117231A1 (en) * 2012-02-10 2013-08-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44447B (zh) 2013-05-08 2018-06-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5023297A1 (en) * 2013-08-16 2015-02-1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relative-phase discontinuity
US10416747B2 (en) * 2016-05-23 2019-09-17 Apple Inc. Dynamic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US10085208B2 (en) * 2016-08-29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rt power saving scheme for LTE advanced
KR20180096277A (ko) 2017-02-21 2018-08-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081835A1 (en) * 2017-09-12 2019-03-14 Mediatek Inc. Utilization Of SRS For RPD Calib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191033B2 (en) * 2018-08-03 2021-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ower scaling to enhance power utiliza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US11871405B2 (en) * 2021-07-27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parameters for unequal down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4150Y (zh) * 2006-10-03 2008-07-30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发射功率控制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7987B2 (en) * 2007-02-14 2012-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419925B1 (ko) * 2010-02-08 2014-07-14 브로드콤 코포레이션 다중포트 네트워크를 관통하여 광대역 신호를 빔성형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743802B2 (en) * 2010-11-08 2014-06-03 Blackberry Limited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US9300370B2 (en) * 2012-01-09 2016-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difference signaling in MIMO mode uplink
WO2014053921A1 (en) * 2012-10-01 2014-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radio node, a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4150Y (zh) * 2006-10-03 2008-07-30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发射功率控制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CN101589561A (zh) * 2006-10-03 2009-11-25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e-utra的干扰减轻的组合式开环/闭环(基于cqi)上行链路发射功率控制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SILICON,HUAWEI: "Consideration of Relative Phase Discontinuity (RPD)", 《3GPP TSG RAN WG4 MEETING #59,R4-112783》 *
HUAWEI, HISILICON: "Channel-independent UL MIMO", 《3GPP TSG RAN WG1 #66》 *
MOTOROLA MOBILITY: "Issues in Practical Multi-antenna Uplink Transmission - Relative Phase Continuity", 《3GPP TSG RAN1 #66,R1-112447》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1597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transmission method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8476478A (zh) * 2016-01-12 2018-08-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数字预失真训练中修改收发机功率的技术
US10623049B2 (en) 2016-11-29 2020-04-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gital predistor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098629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预失真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1723019B2 (en) 2018-06-20 2023-08-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CN109314931A (zh) * 2018-08-10 2019-02-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终端上行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0029294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终端上行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785552B2 (en) 2018-08-10 2023-10-1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of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0034536A1 (zh) * 2018-08-15 2020-0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发射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US11362717B2 (en) 2018-08-15 2022-06-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385863A (zh) * 2018-12-28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385863B (zh) * 2018-12-28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1258905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05431A (zh) * 2020-06-22 2022-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05431B (zh) * 2020-06-22 2023-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76819B2 (ja) 2016-08-24
JP2014534693A (ja) 2014-12-18
AU2012322332A1 (en) 2014-05-29
EP2767126B1 (en) 2016-12-07
AU2012322332B2 (en) 2015-07-30
CN103975633B (zh) 2017-11-24
US20130089044A1 (en) 2013-04-11
WO2013054294A1 (en) 2013-04-18
US8909283B2 (en) 2014-12-09
EP2767126A1 (en)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5633A (zh) 减少相对相位不连续的传送功率调整
JP660005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を用いた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US83694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recoding matrix index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oMP scheme
AU20102002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mapping selection in MIMO-OFDM wireless networks
KR101730752B1 (ko) 빔 제약적 서브프레임에 기반한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949486B2 (en) Beam selection for a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WO2015094155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assisted three dimensional beamforming
KR20130038310A (ko) 다중 입출력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안테나 맵핑을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79367A (zh)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EP4022786A1 (en) Uplink sing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u-mimo) precod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KR2015003138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빔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JP531513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466764B1 (en) User location based switching between diversity and multiplexing
US20120236725A1 (en) User terminal for mimo
KR200430280Y1 (ko) 안테나 맵핑을 최적화하기 위한다중-입력/다중-출력(mimo) 무선 송신/수신 유닛
JP544960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
US20230223995A1 (en) Low-rank beamformer from multi-layer precoder feedback
US20230354288A1 (en) Dynamic cell shaping using load information on transmitted beam patterns
WO2015017657A1 (en) Autonomous calibration and control of transmit diversity weights using received signals for a tdd system
KR20170073837A (ko) 단일 rf 체인을 가지는 콤팩트 mimo 안테나 기반 빔형성을 위한 빔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AU20132705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Mapping Selection in MIMO-OFDM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