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4465B - 通讯装置及其排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讯装置及其排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4465B
CN103974465B CN201310027586.6A CN201310027586A CN103974465B CN 103974465 B CN103974465 B CN 103974465B CN 201310027586 A CN201310027586 A CN 201310027586A CN 103974465 B CN103974465 B CN 103974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demodulator
receiver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transmission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75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4465A (zh
Inventor
杨明洁
殷伟盛
吴庆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0275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4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4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4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4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4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装置及其排程方法,装置包括:一切换装置,耦接至第一调变解调器、第二调变解调器、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以及无线电接收器;以及一切换控制器,耦接至该切换装置以及暂存器,根据储存于该暂存器的设定值控制该切换装置,使该切换装置将该第一调变解调器与该第二调变解调器分别连接至该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与该无线电接收器或分别连接至该无线电接收器与该无线电发送/接收器。

Description

通讯装置及其排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行动通讯技术,且特别有关于支援双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的行动通讯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行动通讯设备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例如行动电话(Mobile phone)、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笔记型电脑(Notebook)、平板电脑(Tablet)等。基于相关支援技术不断提升并因应需求改变,行动通讯技术也不断演变,目前使用较广的是第二代行动通讯技术(Second Generation,简称2G)以及第三代行动通讯技术(Third Generation,简称3G)。
双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以下简称为SIM)行动电话为具有两个分别对应于不同电话号码之SIM卡的行动电话。双SIM行动电话允许一用户同时使用两种通讯服务,而不须携带两个行动电话。通常双SIM行动电话具有单一发送接收器(transceiver),当其中一SIM卡在专用模式(dedicated mode)下进行通讯时,无线电资源会完全保留给专用模式的SIM卡使用,此时另一SIM卡的通讯服务被停止,进入飞航模式(fly mode)。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无法接到被停止通讯服务的SIM卡的电话。除此之外,当使用者结束原本的通讯时,被停止通讯服务的SIM卡的电话须要花较长的时间回复到一般的待机模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用户识别模块之行动通讯装置,该行动通讯装置包括分别耦接至不同用户识别模块的二个基频调变解调器、一个发送/接收器以及一个接收器,使得当其中一用户识别模块通话时,另一用户识别模块仍可保持与网路的连线,并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双用户识别模块之行动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控制二个基频调变解调器与发送/接收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连接组态,以进行行动通讯装置的无线电活动排程。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装置,包括:一切换装置,耦接至第一调变解调器、第二调变解调器、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以及无线电接收器;以及一切换控制器,耦接至该切换装置以及暂存器,根据储存于该暂存器的设定值控制该切换装置,使该切换装置将该第一调变解调器与该第二调变解调器分别连接至该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与该无线电接收器或分别连接至该无线电接收器与该无线电发送/接收器。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适用于具有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通讯装置,其中该通讯装置包括基频模块、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以及无线电接收器,该基频模块包括耦接至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以及耦接至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调变解调器,该无线电活动的排程方法包括:在每次该第一调变解调器或该第二调变解调器发送基频信号之前:判断该第一调变解调器、该第二调变解调器、该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以及该无线电接收器之间的连接组态;判断该第一调变解调器与该第二调变解调器之间是否有发送冲突;若没有发送冲突,则根据基频信号的发送来源以及该连接组态决定是否切换该连接组态;若有发送冲突,则取消该第一调变解调器与该第二调变解调器中优先权较低之调变解调器的发送,并根据优先权较高之调变解调器以及该连接组态决定是否切换该连接组态。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通讯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通讯装置的排程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通讯装置的排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通讯装置;
10~切换控制器;
11~切换装置;
12~暂存器;
13~基频模块;
14A、14B~射频模块;
15A~无线电发送/接收器;
15B~无线电接收器;
131A、131B~调变解调器;
132~处理器;
151A、151B~天线;
152~天线切换模块;
153~功率放大器;
R1、R2、R3、R4、R’1、R’2、R’3~接收;
S20、S21、S22、…、S27~步骤;
SIM1~第一用户识别模块;
SIM2~第二用户识别模块;
SW1、SW2、SW3、SW4~硬件连接组态切换
t1、t2、t2、…、t8~时间;
T1、T2、T3、T’1、T’2、T’3~发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目的是要举例说明本发明一般性的原则,不应视为本发明之限制,本发明之范围当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所揭露的内容可提供多个用以实践本发明之不同特点的实施例或范例。以下所述之特殊的元件范例与安排仅用以简单扼要地阐述本发明之精神,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之范围。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通讯装置1的示意图。通讯装置1包括切换控制器10、切换装置11、暂存器12、基频(baseband)模块13、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无线电接收器15B、天线151A以及151B。基频模块13包括调变解调器(modem)131A与131B以及处理器132。调变解调器131A与131B分别耦接至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未图示)。调变解调器131A与131B用于发送和接收基频信号。
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模块14A、功率放大器153以及天线切换模块152。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透过天线151A接收与发送无线电信号,其中天线切换模块152选择性地将天线151A耦接到功率放大器153或射频模块14A的接收埠,用于发送或接收无线电信号。当天线切换模块152将天线151A耦接到功率放大器153时,射频模块14A将从切换装置11来的基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经由功率放大器153放大射频信号,再透过天线切换模块152传送至天线151A以使天线151A发送射频信号。当天线切换模块152将天线151A耦接到射频模块14A的接收埠时,射频模块14A并将天线151A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并传送至该切换装置11。无线电接收器15B包括射频模块14B。射频模块14B将天线151B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并传送至该切换装置11。由于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可以进行发送与接收而无线电接收器15B仅能进行接收,因此相当于二条接收路径与一条发送路径。相较于传统上由多个用户识别模块共用单一无线电发送/接收器,由于通讯装置1相当于有二条接收路径,因此当其中一用户识别模块进行通讯时,另一用户识别模块仍可维持与网路的连线。
因应二条接收路径与一条发送路径,须要藉由切换装置11进行调变解调器131A与131B和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与无线电接收器15B之间的连接组态设定。切换控制器10根据储存于暂存器12的设定值控制切换装置11在第一连接组态与第二连接组态间切换。当设定值为第一值(例如0)时,切换控制器10将切换装置11设定至第一连接组态,当设定值为第二值(例如1)时,切换控制器10将切换装置11设定至第二连接组态。
第一连接组态为调变解调器131A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且调变解调器131B连接至无线电接收器15B,如切换装置11内的实线所示。也就是说,调变解调器131A的发送埠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发送路径(依序为射频模块14A、功率放大器153、天线切换模块152和天线151A)而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接收路径(依序为天线151A、天线切换模块152和射频模块14A)连接至调变解调器131A的接收埠,无线电接收器15B的接收路径(依序为天线151b和射频模块14B)连接至调变解调器131B的接收埠,而虽然调变解调器131B的传送埠耦接至无线电接收器15B,但没有连接至任何可供传送信号的路径。因此,在第一连接组态中,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可以藉由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发送路径与接收路径分别发送与接收信号,而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仅能藉由无线电接收器15B的接收路径接收信号。
第二连接组态为调变解调器131A连接至无线电接收器15B且调变解调器131B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如切换装置11内的虚线所示。也就是说,调变解调器131B的发送埠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发送路径(依序为射频模块14A、功率放大器153、天线切换模块152和天线151A)而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接收路径(依序为天线151A、天线切换模块152和射频模块14A)连接至调变解调器131B的接收埠,无线电接收器15B的接收路径(依序为天线151b和射频模块14B)连接至调变解调器131A的接收埠,而虽然调变解调器131A的传送埠耦接至无线电接收器15B,但没有连接至任何可供传送信号路径。因此,在第二连接组态中,第二用户识别模块可以藉由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发送路径与接收路径分别发送与接收信号,而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仅能藉由无线电接收器15B的接收路径接收信号。
在第一连接组态和第二连接组态时,除了上述发送埠与接收埠的连接之外,相关的硬件、控制参数以及数据等也根据连接组态对应连接,例如基频序列接口(BasebandSerial Interface,BSI)、基频平行接口(Baseband Parallel Interface,BPI)、自动能量控制(Automatic Power Control,APC)数据等。
上述暂存器12中的设定值是由处理器132写入的。在通讯装置1刚出厂时,设定值可预设为第一值。处理器132进行通讯装置1的排程,在排程的期间,若决定改变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则处理器132更改暂存器12中的设定值,切换控制器10读取更改过的设定值并改变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由于仅有一发送路径,因此在每次调变解调器131A或131B启动发送信号之前,也就是每次调变解调器131A或131B发送基频信号给相应的射频模块之前,处理器132先判断调变解调器131A和131B在发送基频信号期间是否有发送冲突,也就是判断调变解调器131A发送基频信号的期间与调变解调器131B发送基频信号的期间是否有部份或全部重迭。熟习此技艺人士了解发送基频信号的期间也可能包含将射频模块准备好的前置时间。若没有发送冲突,处理器132根据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由储存于暂存器12中的设定值而知)以及基频信号的发送来源设定暂存器12中的设定值。切换控制器10根据设定的设定值设定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使得发送基频信号的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而另一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无线电接收器15B。
若处理器132判断出有发送冲突,则处理器132停止调变解调器131A与131B中具有较低优先权之调变解调器的发送。若需要,处理器132透过改变暂存器12中的设定值来改变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切换控制器10根据改变后的设定值设定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使得具有较高优先权之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而具有较低优先权之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无线电接收器15B。
以下藉由图2至图4更进一步说明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的流程图。如上所述,在每次调变解调器131A或131B启动发送信号之前,处理器132即进行图2所示的排程方法。首先在步骤S20中先获得调变解调器131A与131B和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与无线电接收器15B之间的连接组态,也就是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例如读取储存于暂存器12中的设定值获得连接组态资讯。
接着在步骤S21中,判断调变解调器131A和131B在发送基频信号期间是否有发送冲突,也就是判断调变解调器131A发送基频信号的期间与调变解调器131B发送基频信号的期间是否有部份或全部重迭。若没有发送冲突(步骤S21:否),则接着执行步骤S22、S25与S26,根据目前的连接组态以及即将进行的基频信号发送的来源进一步决定是否切换连接组态。在步骤S22中,先判断切换装置11目前的连接组态是否为第一连接组态。若是,则在步骤S25中进一步判断即将进行的基频信号发送的来源。若在步骤S25中判断出发送来源为调变解调器131A,由于第一连接组态下调变解调器131A原本就是连接至具有发送路径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因此不须要切换连接组态,直接结束此次排程,因此即将进行的基频信号发送可按照预设的方法配置。反之,若在步骤S25中判断出发送来源为调变解调器131B,由于第一连接组态下具有发送路径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是连接至调变解调器131A而非即将需要发送路径的调变解调器131B,因此如步骤S27所示,改变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在此例子(S22:是;S25:131B)中,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从第一连接组态被切换至第二连接组态,因此在调变解调器131B发送基频信号前即完成连接组态切换,以将调变解调器131B连接至具有发送路径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
同样地,若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不是第一连接组态(步骤S22:否),也就是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为第二连接组态,则在步骤S26中进一步判断即将进行的基频信号发送的来源。若在步骤S26中判断出发送来源为调变解调器131A,由于第二连接组态下具有发送路径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是连接至调变解调器131B而非即将需要发送路径的调变解调器131A,因此如步骤S27所示,改变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在此例子(S22:否;S26:131A)中,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从第二连接组态被切换至第一连接组态,因此在调变解调器131A发送基频信号前即完成连接组态切换,以将调变解调器131A连接至具有发送路径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反之,若在步骤S26中判断出发送来源为调变解调器131B,由于第二连接组态下调变解调器131B原本就是连接至具有发送路径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因此不须要切换连接组态,直接结束此次排程,因此即将进行的基频信号发送可按照预设的方法配置。
若在步骤S21中判断出调变解调器131A和131B之间有发送冲突(步骤S21:是),在步骤S23中先取消调变解调器131A和131B中具有较低优先权的调变解调器的发送。接着在步骤S24中,判断发送来源与当下连接组态的设定是否相符,也就是判断优先权较高之调变解调器与当下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调变解调器是否相符,若是(步骤S24:是),则不需要改变连接组态,直接结束此次排程。若否(步骤S24:否),代表即将进行基频信号发送的具有较高优先权的调变解调器现在并未连接至具有发送路径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因此如步骤S28所示,改变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使得具有较高优先权的调变解调器在发送基频信号之前连接至具有发送路径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
在上述实施例中,透过三个步骤S22、S25和S26,根据连接组态以及即将进行的基频信号发送的来源决定是否切换连接组态,此三个步骤仅为例示,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而言,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将步骤S22、S25和S26缩减为一个步骤,在此步骤中判断即将进行的基频信号发送的来源与当下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调变解调器是否相同,若相同,则不改变连接组态,反之,若不同,则改变连接组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决定改变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时,可透过处理器132更改储存于暂存器12中的设定值,使得切换控制器10根据暂存器12中已更改的设定值改变切换装置11的连接组态。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通讯装置的排程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排程示意图为没有发送冲突发生的情况。其中上方为关联于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的无线电发送/接收活动的排程示意,下方为关联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的无线电发送/接收活动的排程示意。其中预设的连接组态为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之调变解调器131A耦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且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之调变解调器131B耦接至无线电接收器15B。在调变解调器131A发送基频信号(即图3之发送时隙T1)之前,如上所述,先判断是否有发送冲突。由于发送时隙T1并未与调变解调器131B的任何发送时隙重迭,因此判断为没有发送冲突。接着判断基频信号的发送来源与当下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调变解调器是否相同。由于预设为第一连接组态,且发送来源为调变解调器131A,因此相同,不切换连接组态。也就是说,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在发送时隙T1上藉由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进行无线电信号发送。
接着,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即将进行信号发送。在调变解调器131B发送基频信号(即图3之发送时隙T’1)之前,先判断是否有发送冲突。由于发送时隙T’1并未与调变解调器131A的任何发送时隙重迭,因此判断为没有发送冲突。接着判断基频信号的发送来源与当下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调变解调器是否相同。由于目前的连接组态为第一连接组态,但是发送来源为调变解调器131B,因此判断为不相同,须要在发送时隙T’1之前进行连接组态切换SW1,也就是从第一连接组态切换至第二连接组态。因此,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可以在发送时隙T’1上藉由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进行无线电信号发送。在图3中连接组态切换SW1发生于时间t2,但此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举例而言,连接组态切换SW1的发生时间点只要在发送时隙T1之后发送时隙T’1之前且不会与任何接收时隙重迭即可,也就是在时间t1至t3间的任一时间点。在另一例子中,还可将进行连接组态切换SW1所需要的时间一并考量,假设进行连接组态切换SW1所需要的时间为0.5秒,则连接组态切换SW1的发生时间点在发送时隙T’1的0.5秒前,好充分完成连接组态切换SW1,才不会因为切换不完全即进行信号发送而产生错误。
再接着,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即将进行信号发送。在调变解调器131A发送基频信号(即图3之发送时隙T2)之前,先判断是否有发送冲突。由于发送时隙T2并未与调变解调器131B的任何发送时隙重迭,因此判断为没有发送冲突。接着判断基频信号的发送来源与当下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调变解调器是否相同。由于目前的连接组态为第二连接组态,但是发送来源为调变解调器131A,因此判断为不相同,须要在发送时隙T2之前进行连接组态切换SW2,也就是从第二连接组态切换至第一连接组态。因此,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可以在发送时隙T2上藉由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进行无线电信号发送。在图3中连接组态切换SW2发生于时间t5,但此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举例而言,连接组态切换SW2的发生时间点只要在发送时隙T’1之后发送时隙T2之前且不会与任何接收时隙重迭即可,也就是在时间t4至t6以及t7至t8间的任一时间点即可。在另一例子中,还可将进行连接组态切换SW2所需要的时间一并考量,并在发送信号前预留该时间,好充分完成连接组态切换,才不会因为切换不完全即进行信号发送而产生错误。
以此类推,连接组态切换SW3、SW4、SW5和SW6的判断与上述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通讯装置的排程的示意图。图4所示的排程示意图为有发送冲突发生的情况。其中上方为关联于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的无线电发送/接收活动的排程示意,下方为关联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的无线电发送/接收活动的排程示意。在图4中,预设的连接组态为第二连接组态,即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之调变解调器131A耦接至无线电接收器15B且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之调变解调器131B耦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在调变解调器131A发送基频信号(即图4之发送时隙T1)之前,如上所述,先判断是否有发送冲突。由于发送时隙T1与调变解调器131B的发送时隙T’1重迭,因此判断为有发送冲突。在此时,由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的优先权比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高,因此取消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的信号发送,如图4所示,取消时隙T1的配置。接着判断优先权较高之调变解调器(在此为调变解调器131B)是否与当下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调变解调器一致。由于目前的连接组态为第二连接组态,因此判断为一致,不需要进行连接组态切换。
接着,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即将进行信号发送。在调变解调器131A发送基频信号(即图3之发送时隙T2)之前,先判断是否有发送冲突。由于发送时隙T2与调变解调器131B的发送时隙T’2重迭,因此判断为有发送冲突。在此时,由于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的优先权比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高,因此取消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的信号发送,如图4所示,取消时隙T’2的配置。接着判断优先权较高之调变解调器(在此为调变解调器131A)是否与当下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调变解调器一致。由于目前的连接组态为第二连接组态,因此判断为不一致,需要进行连接组态切换SW1。如图4的例子中所述,连接组态切换SW1的时间点只要在发送时隙T’1之后、发送时隙T2之前且不与任何接收时隙(例如R2和R’2)重迭即可。除此之外,还可将进行连接组态切换所需要的时间列入考量。
再接着,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即将进行信号发送。在调变解调器131A发送基频信号(即图4之发送时隙T3)之前,先判断是否有发送冲突。由于发送时隙T3与调变解调器131B的发送时隙T’3重迭,因此判断为有发送冲突。在此时,由于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1的优先权比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高,因此取消第二用户识别模块SIM2的信号发送,如图4所示,取消时隙T’3的配置。接着判断优先权较高之调变解调器(在此为调变解调器131A)是否与当下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无线电发送/接收器15A的调变解调器一致。由于目前的连接组态为第一连接组态,因此判断为一致,不需要进行连接组态切换。
本发明之方法,或特定型态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式码的型态存在。程式码可以包含于实体媒体,如软碟、光碟片、硬碟、或是任何其他电子设备或机器可读取(如电脑可读取)储存媒体,亦或不限于外在形式之电脑程式产品,其中,当程式码被机器,如电脑载入且执行时,此机器变成用以参与本发明之装置或系统,且可执行本发明之方法步骤。程式码也可以透过一些传送媒体,如电线或电缆、光纤、或是任何传输型态进行传送,其中,当程式码被电子设备或机器,如电脑接收、载入且执行时,此机器变成用以参与本发明之系统或装置。当在一般用途处理单元实作时,程式码结合处理单元提供一操作类似于应用特定逻辑电路之独特装置。
以上所述为实施例的概述特征。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本发明为基础设计或调整以实行相同的目的和/或达成此处介绍的实施例的相同优点。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应了解相同的配置不应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在不背离本创作的精神与范围下他们可做出各种改变、取代和交替。说明性的方法仅表示示范性的步骤,但这些步骤并不一定要以所表示的顺序执行。可另外加入、取代、改变顺序和/或消除步骤以视情况而作调整,并与所揭露的实施例精神和范围一致。

Claims (9)

1.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讯装置包括:
一切换装置,耦接至第一调变解调器、第二调变解调器、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以及无线电接收器;
一切换控制器,耦接至所述的切换装置以及暂存器,根据储存于所述的暂存器的设定值控制所述的切换装置,使所述的切换装置将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与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分别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与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或分别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与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以及
处理器,耦接至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以及所述的暂存器,将所述的设定值写入至所述的暂存器,
其中,在每次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或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发送基频信号之前,所述的处理器判断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与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之间是否有发送冲突,若没有发送冲突,则所述的处理器根据所述的设定值以及基频信号的发送来源设定所述的设定值,使切换控制器将发送基频信号的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并将另一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若有发送冲突,则所述的处理器停止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与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中具有较低优先权的调变解调器的发送,根据所述的设定值以及具有较高优先权的调变解调器设定所述的设定值,使切换控制器将具有较高优先权的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并将具有较低优先权的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耦接至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耦接至第二用户识别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透过第一天线接收与发送无线电信号,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透过第二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设定值为第一值时,所述的切换控制器使所述的切换装置将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与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分别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与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而当所述的设定值为第二值时,所述的切换控制器使所述的切换装置将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与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分别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与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讯装置更包括:
一基频模块,包括:
所述的处理器;
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以及
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
6.一种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适用于具有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的通讯装置包括基频模块、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以及无线电接收器,所述的基频模块包括耦接至所述的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以及耦接至所述的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调变解调器,所述的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包括:
在每次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或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发送基频信号之前:
判断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以及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之间的连接组态;
判断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与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之间是否有发送冲突;
若没有发送冲突,则根据基频信号的发送来源以及所述的连接组态决定是否切换所述的连接组态;
若有发送冲突,则取消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与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中优先权较低之调变解调器的发送,并根据优先权较高之调变解调器以及所述的连接组态决定是否切换所述的连接组态,
其中在没有发送冲突的情况下:当基频信号的发送来源与所述的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的调变解调器相同时,不切换所述的连接组态;以及当基频信号的发送来源与所述的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的调变解调器不同时,切换所述的连接组态,
其中在有发送冲突的情况下:当优先权较高的调变解调器与所述的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的调变解调器相同时,不切换所述的连接组态;以及当优先权较高的调变解调器与所述的连接组态中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的调变解调器不同时,切换所述的连接组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连接组态为第一连接组态时,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当所述的连接组态为第二连接组态时,所述的第一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所述的第二调变解调器连接至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切换所述的连接组态时,所述的连接组态在下一次发送基频信号前切换,并且不在所述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器或所述的无线电接收器接收无线电信号时切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装置的排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根据储存于暂存器内之一设定值判断所述的连接组态;以及
当切换所述的连接组态时,变更所述的设定值。
CN201310027586.6A 2013-01-24 2013-01-24 通讯装置及其排程方法 Active CN103974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7586.6A CN103974465B (zh) 2013-01-24 2013-01-24 通讯装置及其排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7586.6A CN103974465B (zh) 2013-01-24 2013-01-24 通讯装置及其排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4465A CN103974465A (zh) 2014-08-06
CN103974465B true CN103974465B (zh) 2018-04-03

Family

ID=5124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7586.6A Active CN103974465B (zh) 2013-01-24 2013-01-24 通讯装置及其排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4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598A (zh) * 2014-09-23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514A (zh) * 2005-04-22 2006-10-25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无线电话系统
CN101044775A (zh) * 2004-10-26 2007-09-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移动站装置和通信切换判断方法
CN101083477A (zh) * 2006-05-30 2007-12-05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双天线结构的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CN101938293A (zh) * 2010-08-17 2011-01-05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模的射频收发信装置、终端及终端的切换方法
CN102197684A (zh) * 2008-10-22 2011-09-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无线设备中进行系统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TW201141086A (en) * 2010-05-04 2011-11-16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Multi-mode wireless transceiver and multi-mode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8787B2 (en) * 2005-08-03 2009-06-16 Kamilo Feher Medical diagnostic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4775A (zh) * 2004-10-26 2007-09-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移动站装置和通信切换判断方法
CN1852514A (zh) * 2005-04-22 2006-10-25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无线电话系统
CN101083477A (zh) * 2006-05-30 2007-12-05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双天线结构的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CN102197684A (zh) * 2008-10-22 2011-09-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无线设备中进行系统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TW201141086A (en) * 2010-05-04 2011-11-16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Multi-mode wireless transceiver and multi-mode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CN101938293A (zh) * 2010-08-17 2011-01-05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模的射频收发信装置、终端及终端的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4465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72623B (zh) 收发器装置
US9705555B2 (en) Dual or multiple SIM standby and active using a single digital baseband
CN100452666C (zh) 多模式rf通信装置
CN102238701B (zh) 根据网络环境进行自动sim卡选择的设备和方法
KR101836199B1 (ko) 다중모드 무선 단말기
CN102036430B (zh) 无线通信收发器及其模式开关装置
US9253813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CN106849987A (zh) 一种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
JP6431188B2 (ja) ルーティング方法、近距離無線通信コントローラ、デバイスホスト、および端末
CN103812541A (zh) 允许天线由两个调制解调器同时共享的装置和方法
JP2007200200A (ja) 通信装置、データ処理装置、近接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752007A (zh) 一种用于自动调节天线匹配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14359B (zh) 基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射频识别方法及系统
EP2701414B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based soft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N112351418A (zh) 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及终端
CN103260198A (zh) 分布式基站传输速率的动态配置、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2083177A (zh) 通信实现方法和终端
KR20150082506A (ko) 듀얼 모드 듀얼 스탠바이 이동 단말 및 통신 방법
CN103974465B (zh) 通讯装置及其排程方法
JP2012016019A (ja) 移動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同期信号を受信するための受信方法、および、移動無線信号用の送受信素子
CN102196095A (zh) 一种三卡手机中任意双卡待机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1772056A (zh) 一种管理多模网元的方法、系统及一种多模网元
EP2988539B1 (e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US8340622B2 (en) Arrangement of 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3580711A (zh) 多模终端及其收发信号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