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4441A -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4441A
CN103974441A CN201310038878.XA CN201310038878A CN103974441A CN 103974441 A CN103974441 A CN 103974441A CN 201310038878 A CN201310038878 A CN 201310038878A CN 103974441 A CN103974441 A CN 103974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qi
code
maximum
t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88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4441B (zh
Inventor
杭海存
吴晔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88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4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4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4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4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4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采用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定规则进行调度排序,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QoS时,对排序结果的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从而根据各终端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确定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进而对该终端组合中的各终端以最大能效值或最大TBS时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微调终端调度顺序,综合考虑吞吐量和能耗两方面,充分利用了码道资源,同时节省了功率资源,达到能效最高,同时,由于功率的降低也带来了终端之间干扰的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SDPA的资源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oad Packet Access,简称HSDPA)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下行高速数据解决方案,HSDPA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采用2ms的短帧;在物理层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HARQ)和自适应性调制和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简称AMC)等链路自适应技术;引入高阶调制提高频谱利用率;通过码分和时分在各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之间灵活调度。
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下行峰值数据速率,改善业务时延特性;提高下行吞吐量;有效地利用下行码资源和功率资源,提高下行容量。在理论上,HSDPA的物理层最高速率可以达到14.4Mbps。
在HSDPA中的调度算法主要由调度/优先级处理实体完成的,主要协调数据流和HARQ之间的资源,根据ACK/NACK反馈情况决定新发还是重发,根据用户优先级和调度策略,以及信道质量指示,设置优先级和队列、数据块的编号。常用的调度算法主要可以分为:轮询算法(Round Robin)、先进先出算法(First In First Out)、最大C/I算法、正比公平算法(Proportional Fair)等。
在HSDPA中的传输格式资源控制(Transmit Format Resource Control,简称TFRC)实体的作用是根据信道情况和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格式。UE进行测量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简称CQI)给基站,基站根据调度的结果,结合现有资源,如功率资源,码道资源等给被调度的用户分配一定的传输格式;传输格式包括调制方式、传输模块大小、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HS-PDSCH)的控制信道码道选择等。
现在主要采用单用户调度进行TFRC。按照用户的优先级进行调度,当业务来临,将所有的功率资源、码道资源尽量分给一个用户;仅仅当该用户的缓存数据量不足时,考虑采用码道优先、功率优先、功率码均衡等方法降低TBS,此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在对以上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该方法仅在缓存数据量不足的时候考虑功率,在数据源充足时能耗很高,仅是单个用户的吞吐量较高,系统的整体能效并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以期在满足基本服务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终端的调度顺序,选择使传输能效值达到最大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进行调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度方法,包括:
在当前传输时间间隔TTI调度内,对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
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计算前N个终端各自的信道质量指示CQI选择范围和码道数CODE选择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
在所述当前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在预设时间内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后,还包括:
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计算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在当前TTI调度内,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具体包括:
对所述前N个终端中的任意X个终端进行组合,形成多个终端组合,其中X为正整数,且所述X小于所述N;
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
选择最大的能效值或者最大的TBS对应的终端组合,以及达到所述最大的能效值或者最大的TBS时所述终端组合中的X个终端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等于4,所述X等于2。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质量要求包括保证比特速率要求和时延要求。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置的排序规则为轮询算法,或者先进先出算法,或者正比公平算法。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在当前TTI调度内,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之后,还包括:
判断剩余系统资源是否足够调度下一个终端,若是,则利用剩余系统资源对排在第二位的终端进行调度。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每个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是否均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
若否,则分别判断所述两个终端是否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若当前判断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将当前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分配给当前终端,根据分配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TBS;若当前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根据当前终端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其能效值或者TBS,选择最大的能效值作为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选择最大的TBS作为当前终端的TBS;对所述两个终端的能效值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能效值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对所述两个终端的TBS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TBS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若是,则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QI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CQI组合;计算每个CQI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并判断所述所需的功率是否超过当前可用的功率;若是,则对应的CQI组合无效;若否,则对应的CQI组合有效,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选择范围计算所述每个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传输块大小TBS;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
判断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之和是否小于由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若是,则降低所述终端组合的TBS对应的第一终端的CQI和CODE和对应的第二终端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两个终端以各自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若否,则对所述两个终端分别以所述终端组合的TBS中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调度方法,包括:
在当前TTI调度内,接收第一终端上报的CQI,记为第一CQI;
根据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选择与所述第一CQI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第二CQI的范围;其中,所述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为两个终端的最大可支持码道数CODE组合情况下,基于所有上报的CQI的组合,所述两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达到最大或者TBS达到最大时的CQI组合情况和CODE组合情况;
从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CQI在所述第二CQI的范围内;
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所述CQI-CODE组合选择表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根据终端支持的最大码道数CODE,对每两个终端的CODE进行组合,形成多个CODE组合;
在每个CODE组合下,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终端上报的CQI,对每两个终端上报的CQI进行组合,形成多个CQI上报组合;
根据每个CQI上报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可选择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CQI组合;在每个CQI上报组合下,计算每个CQI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所需的功率,判断所述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之和是否大于当前可用功率,若是,则当前CQI组合无效,若否,则当前CQI组合有效,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选择范围计算当前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TBS;
将计算得到的CQI上报组合下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CQI上报组合下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TBS;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根据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二终端的TBS;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若是,则降低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第一终端以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否,对所述第一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判断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若是,则降低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第二终端以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否,对所述第二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度装置,包括:
排序模块,用于在当前TTI调度内,对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前N个终端各自的信道质量指示CQI选择范围和码道数CODE选择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调整模块,用于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并且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
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所述调度模块还用于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在当前TTI调度内,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组合单元,用于对所述前N个终端中的任意X个终端进行组合,形成多个终端组合,其中X为正整数,且所述X小于所述N;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的大小,将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终端组合排在第一位。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调度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当前TTI调度内,接收第一终端上报的CQI,记为第一CQI;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选择与所述第一CQI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第二CQI的范围;其中,所述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为两个终端的最大支持码道数CODE组合情况下,基于所有上报的CQI的组合,所述两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达到最大或者TBS达到最大时的CQI组合情况和CODE组合情况;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从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CQI在所述第二CQI的范围内;
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四方面,所述调度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根据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二终端的TBS;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判断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
调度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时,降低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并对所述第一终端以降低后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时,对所述第一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当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时,降低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第二终端以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时,对所述第二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一定调度排序,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QoS时,对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根据各终端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确定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从而对该终端组合中的各终端以最大能效值或最大TBS时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微调终端的调度顺序,充分利用了码道资源,使得系统能效达到最大,节省了功率资源;同时,由于功率的降低也带来了终端之间干扰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度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CQI-CODE组合选择表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度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模块的内部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度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以期在满足基本服务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终端的调度顺序,选择使传输能效值或者TBS达到最大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对终端进行调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度方法,包括:
在当前传输时间间隔TTI调度内,对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
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计算前N个终端各自的信道质量指示CQI选择范围和码道数CODE选择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
在所述当前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简称TTI)作为调度的时间单位;
其中,所述服务质量要求包括保证比特速率要求和时延要求;
其中,对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调度排序中采用的排序规则可以为轮询算法(Round Robin)、先进先出算法(First In First Out)、最大C/I算法、正比公平算法(Proportional Fair)等。对终端进行排序后,考虑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的优先级最高,因此首先判断其是否满足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简称QoS)要求。在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QoS要求的情况下,具体进行以下步骤:
根据排序结果选择前N个终端,对前N个终端分别计算,假设本TTI仅仅调度一个终端时确定其可选择的CQI范围,同时结合可用码道数、终端能力等条件确定用户可选择的CODE范围,此处对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的确定考虑了功率、码道、缓存数据量大小等多方面;
对选择的前N个终端中的任意X个终端进行组合,形成多个终端组合,其中X为正整数,且X小于N;也就是说每个终端组合中都包含X个终端。
根据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也就是说,终端组合中的X个终端每选择一个CQI值和CODE就会得到一个能效值或者TBS,遍历X个终端中每个终端可选择的CQI和可选择的CODE,可以得到终端组合的多个能效值或者TBS;
选择最大的能效值或者最大的TBS对应的终端组合,以及选择达到最大的能效值或者最大的TBS时终端组合中的X个终端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也就是说,从上述得到的多个能效值或者TBS中选择一个最大的能效值或者TBS,从而可以得到最大的能效值或者TBS对应的X个终端,以及X个终端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
在当前TTI调度内,根据选择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
优选的,其中X等于2。
进一步的,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计算排在第一位的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在当前TTI调度内,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也就是说,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不满足基本的QoS时,优先将系统资源用于该终端的调度,保证了本TTI调度内TBS最大,即吞吐量最大。
在此基础上,对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进行调度后,判断剩余系统资源是否足够调度下一个终端,若是,则利用剩余系统资源对排在第二位的终端进行调度。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可以包括:
对所述前N个终端中的任意X个终端进行组合,形成多个终端组合,其中X为正整数,且所述X小于所述N;
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
选择最大的能效值或者最大的TBS对应的终端组合,以及达到所述最大的能效值或者最大的TBS时所述终端组合中的X个终端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
进一步的,当X等于2时,所述根据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TBS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每个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是否均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
若否,则分别判断所述两个终端是否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若当前判断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将当前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分配给当前终端,根据分配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TBS;若当前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根据当前终端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其能效值或者TBS,选择最大的能效值作为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选择最大的TBS作为当前终端的TBS;对所述两个终端的能效值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能效值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对所述两个终端的TBS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TBS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若是,则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QI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CQI组合;计算每个CQI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并判断所述所需的功率是否超过当前可用的功率;若是,则对应的CQI组合无效;若否,则对应的CQI组合有效,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选择范围计算所述每个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传输块大小TBS;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在此基础上,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可以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
判断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之和是否小于由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若是,则降低所述终端组合的TBS对应的第一终端的CQI和CODE和对应的第二终端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两个终端以各自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若否,则对所述两个终端以所述终端组合的TBS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一定调度排序,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QoS时,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确定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从而对该终端组合中的各终端以最大能效值或最大TBS时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微调终端的调度顺序,充分利用了码道资源,使得系统能效达到最大,节省了功率资源,对用户调度的公平性基本没有影响,通过码道协作和功率协作,使得每个TTI调度时,第一个终端不会占用太多的资源,节省的资源可用于其它终端的调度,使得终端调度更为公平;同时本发明是在满足业务QoS的基础上对CQI进行调节,因此对业务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对系统的吞吐量也不会影响,同时,由于功率的降低也带来了终端之间干扰的降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度方法,参见图1所示,包括:
S100、在当前TTI调度内,对在预设时间段内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
预置的排序规则可以为轮询算法、先进先出算法、最大C/I算法、正比公平算法等进行终端的排序;
S200、判断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是否满足服务质量QoS要求;若满足,则进行步骤S310,若不满足,则进行步骤S320;
S310、计算前N个终端各自单独调度时可选择的CQI范围和CODE范围;
每个终端可选择的CQI范围和CODE范围是指假设本TTI调度仅单独调度该终端时确定其可选择的CQI范围,同时结合可用码道数、终端能力、功率、缓存数据量大小等条件确定可选择的CODE范围;
为了保证终端调度的公平性,其中N可以取值为4;
S311、对前N个终端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终端组合;
S312、根据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可能的能效值或者TBS,从所有可能的能效值中选择一个最大值作为该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从所有可能的TBS中选择一个最大值作为该终端组合的TBS;
S313、从所有终端组合的能效值中选择最大能效值,或者从所有终端组合的TBS中选择最大TBS,并且选择该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TBS对应的两个终端,以及该两个终端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
此处所述该两个终端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是指该两个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
S314、对所选择的两个终端以所选择的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结束本次TTI调度;
此处对选择的两个终端以选择的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分别进行调度,保证了本次TTI调度的能效最大化或者TBS最大化。
S320、计算排在第一位的终端在单独调度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
S321、对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
S322、对排在第一位的终端进行调度后,判断剩余系统资源是否足够调度下一个资源;
这里所述的剩余系统资源包括功率资源、码道资源等;
S323、将剩余系统资源用于对排在第二位的终端进行调度,即进行传输格式资源控制TFRC的调度选择;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一定调度排序,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不满足基本QoS时,优先将该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CODE分配给该终端,保证了本次调度的TSB最大;当第一位的终端满足QoS时,对排序结果的前N个终端进行两两组合,遍历每个终端组合的CQI和CODE,并计算能效值或者TBS,以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TBS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终端进行调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综合考虑吞吐量和能耗两方面对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制,充分利用了码道资源,同时节省了功率资源,达到能效最高,同时,由于功率的降低也带来了终端之间干扰的降低。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示,对于步骤S312,即根据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可能的能效值或者TBS,从所有能效值中选择一个最大值作为该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从所有TBS中选择一个最大值作为该终端组合的TBS具体包括:
S400、判断每个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是否均满足服务质量要求;若否,则进行步骤S410,若是,则进行步骤S420;
S410、对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分别进行处理,即分别判断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是否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判断当前终端是否满足服务质量要求,若不满足,则进行步骤S411,若满足,则进行步骤S412;
S411、将当前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分配给当前终端,根据分配的最大CQI和CODE计算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TBS;
S412、遍历当前终端可选择的CQI和CODE,根据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TBS;
S413、从计算得到的所有能效值中选择最大的能效值作为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从计算得到的所有TBS中选择最大的TBS作为当前终端的TBS;
S414、比较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的能效值,或者比较两个终端的TBS;
S415、选择较大的能效值作为由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选择较大的TBS作为由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S420、当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均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根据两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对两个终端所有可选择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CQI组合集合;
S421、选择第一个CQI组合;
S422、根据选择的CQI组合,计算CQI组合所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所需的功率;
S423、判断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当前可用的功率;若是,则进行步骤S424,若否,则进行步骤S426;
S424、遍历两个终端各自可选择的CODE,根据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选择范围计算所选择的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TBS;
S425、判断下一个CQI组合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进行步骤S426;若不存在,则进行步骤S427;
S426、选择下一个CQI组合,并返回步骤S422;
S427、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由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需要说明的是,CQI组合的能效值E=TBS/Power*500,其中,Power是指当前该TTI调度的功率,计算如下:Power=HSDPA的功率+公共信道功率+R99消耗的功率。HSDPA的功率即上文所述CQI组合所需的功率。TBS主要由CQI值和HS-PDSCH码道数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微调用户终端调度顺序使得能效最高,对用户终端调度的公平性基本没有影响,从另一个方面,通过码道协作和功率协作,使得每个TTI调度时,第一个用户终端不会占用太多的资源,节省的资源可用于其他用户终端的调度,使得用户终端调度更为公平;
并且由于功率的降低同时也带来了用户终端件干扰的降低。
进一步的,步骤S314,即对所选择的两个终端以所选择的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判断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之和是否小于由该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若是,则降低该终端组合的TBS对应的CQI和CODE,即降低第一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和第二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两个终端以各自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若否,则对所述两个终端以终端组合的TBS中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因此,通过比较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和选择的TBS的大小进行比较,适当调节CQI和CODE,使得TBS的大小更适合于当前的缓存数据量,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调度方法,包括:
在当前TTI调度内,接收第一终端上报的CQI,记为第一CQI;
根据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选择与所述第一CQI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第二CQI的范围;其中,所述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为两个终端的最大可支持码道数CODE组合情况下,基于所有上报的CQI的组合,所述两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达到最大或者TBS达到最大时的CQI组合情况和CODE组合情况;
从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CQI在所述第二CQI的范围内;
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是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组合的情况下,能效值达到最大或者TBS达到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当然,在得到由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可以从CQI-CODE组合选择表中反应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各自上报的CQI;其中,CQI-CODE组合选择表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根据终端支持的最大码道数CODE,对每两个终端的CODE进行组合,形成多个CODE组合;
在每个CODE组合下,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终端上报的CQI,对每两个终端上报的CQI进行组合,形成多个CQI上报组合;
根据每个CQI上报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可选择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CQI组合;在每个CQI上报组合下,计算每个CQI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所需的功率,判断所述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之和是否大于当前可用功率,若是,则当前CQI组合无效,若否,则当前CQI组合有效,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选择范围计算当前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TBS;
将计算得到的CQI上报组合下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CQI上报组合下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TBS;
记录每个CQI上报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对应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
进一步的,上述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根据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二终端的TBS;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若是,则降低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第一终端以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否,对所述第一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判断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若是,则降低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第二终端以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否,对所述第二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对在预设时间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排序包括:在预设时间内采用轮询算法,或者先进先出算法,或者正比公平算法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首先预设了CQI-CODE组合选择表,该表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终端能力来确定的。终端类型不同,其所能支持的最大的码道数CODE是不同的,一般的用户支持CODE为5,或者10,或者15,因此以CODE为基础,终端之间的组合共有6种,形成6张表格。
参见表1所示为两用户的最大支持码道数均为10时的COI组合选择。其中,每个格子中均包含四个参数,即终端1对应选择的CQI和CODE,终端2对应选择的CQI和CODE。其中被“√”的格子表示两个终端协作可达到能效最大,而未标记是表示仅仅调用一个CQI较大的用户,并在调度过程中降低CQI,选择最大能效值时的CQI,此表格是在数据量充足的情形下形成的。
表1CQI-CODE组合选择表
在具体应用时,根据不同的终端能力选择不用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该表的获取过程参见图3示,包括:
S501、根据终端支持的最大码道数CODE,对每两个终端的CODE进行组合,形成CODE组合集合;
S502、在每个CODE组合下,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终端上报的CQI,对每两个终端上报的CQI进行组合,形成CQI上报组合集合;
S503、根据每个CQI上报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可选择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CQI组合集合;
S504、选择当前CQI上报组合下的第一个CQI组合;
S505、根据选择的CQI组合分别计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需的功率;
S506、判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需的功率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当前可用功率,若是,则进行步骤S507,若否,则进行步骤S509;
S507、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需的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当前可用功率时,选择的CQI组合有效,根据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选择范围,计算当前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和最大TBS;
S508、判断下一个CQI组合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进行步骤S509,若不存在,则进行步骤S510;
S509、选择下一个CQI组合,并返回步骤S505;
S510、将计算得到的当前CQI上报组合下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当前CQI上报组合下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TBS;
S511、记录每个CQI上报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对应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
在得到CQI-CODE组合选择表后,即可以进行终端的调度,此时只需根据CQI-CODE组合选择表和用户上报的CQI和CODE即可以得到达到能效最大的调度,无需一一遍历每个终端的所有可选择的CQI范围和CODE范围,提高了系统效率,具体过程参见图4所示,包括:
S601、在当前TTI调度内,对在预设时间内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定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
S602、接收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上报的CQI,记为第一CQI,其中,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记为第一终端,并且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最大码道数CODE,记为第一CODE;
S603、判断第一终端是否满足服务质量要求,若否,则进行步骤S604,若是,则进行步骤S605;
S604、当第一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将所有的资源都分配给第一终端,即对第一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结束本次TTI调度;
S605、根据CQI-CODE组合选择表中的标识,如表1中的“√”标识,确定与所述第一CQI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对应的第二CQI的范围;
S606、在剩下的待调度的终端中按顺序找到第一个满足第二CQI范围的终端,记为第二终端;也即查看剩下的待调度的终端各自上报的CQI是否包含于第二CQI范围,若包含则为满足;
S607、判断第二终端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进行步骤608,若存在,则直接进行步骤S609;
S608、从剩下的待调度的终端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终端,作为第二终端;
S609、判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之和是否小于最大TBS,若否,则进行步骤S610,若是,则进行步骤S611;
此处所述最大的TBS,是指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得到的TBS。
S610、对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以选择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进行调度,结束本次TTI调度;
所述对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以选择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进行调度是指,对第一终端以选择的CQI组合中其对应的CQI以及CODE组合中其对应的CODE进行调度,对第二终端以选择的CQI组合中其对应的CQI以及CODE组合中其对应的CODE进行调度。
S611、降低选择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使得降低后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匹配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以降低后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进行调度,结束本次TTI调度。
此处降低选择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包括:降低选择的CQI组合中第一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和/或,降低选择的CQI组合中第二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
在现有的网络中,用户终端上报的CQI基本上均大于10,CQI主要集中在26-30之间,在保证GBR(GuaranteedBitRate,即保证比特速率)、时延Delay等QoS的前提下,若适当降低选择的CQI值,可以节省部分功率。一般地,CQI降低,则所需数据信道功率也有所降低,不同的CQI组合,传输所需要的功率大小是不同的;在选定CQI的前提下,不同的码道组合,其所传输的总TBS大小不同;从而可知不同CQI组合和码道组合所带来的能效增益也不同。
下面以两个终端User1和User2均上报CQI值为30,用户的终端能力为最多支持10码道为例,则有表2所示结果,其中基站最大发射功率为20W,20%用于公共信道,功率单位为W。
表2现有调度方法与本发明调度方法的效果比较
表2中一共举例说明了四种选择方法,现有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序号为1的方式,即在用户终端的队列里有足够的数据发送时,尽量集中给改用户发送,而此时发送的TBS不一定最高,能效也相对较低;其他几种方式中能效都会有所提升。在序号为4的选择中,传输的TBS和能效值均比现有技术的选择方式要高。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根据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格进行终端的调度,综合考虑了吞吐量和能耗两方面,充分利用了码道资源,同时节省了功率资源,达到能效最高,同时,由于功率的降低也带来了终端之间干扰的降低,同时省略了遍历用户、遍历CQI和CODE的步骤,提高了系统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度装置,包括:
排序模块,用于在当前TTI调度内,对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前N个终端各自的信道质量指示CQI选择范围和码道数CODE选择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调整模块,用于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并且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
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
为了保证用户终端调度的公平性不受很大影响,其中N可以取值为4;服务质量要求包括保证比特速率要求和时延要求;
排序模块可以采用轮询算法,或者先进先出算法,或者正比公平算法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排序;
进一步的,调度模块还用于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在当前TTI调度内,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
具体的,计算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每个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是否均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
若否,则分别判断所述两个终端是否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若当前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将当前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分配给当前终端,根据分配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TBS;若当前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根据当前终端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其能效值或者TBS,选择最大的能效值作为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选择最大的TBS作为当前终端的TBS;对所述两个终端的能效值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能效值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对所述两个终端的TBS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TBS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若是,则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QI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CQI组合;计算每个CQI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并判断所述所需的功率是否超过当前可用的功率;若是,则对应的CQI组合无效;若否,则对应的CQI组合有效,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范围计算所述每个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TBS;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进一步的,调整模块包括组合单元、计算单元和调整单元,
组合单元,用于对所述前N个终端中的任意X个终端进行组合,形成多个终端组合,其中X为正整数,且所述X小于所述N;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的大小,将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终端组合排在第一位。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度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调度模块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之后,判断剩余系统资源是否足够调度下一个终端;所述调度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确定剩余系统资源足够调度下一个终端时,利用剩余系统资源对排在第二位的终端进行调度。
具体的,调度模块包括检测单元和调度单元;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
调度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之和小于由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降低所述终端组合的TBS对应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两个终端以各自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不小于所述最大TBS时,对所述两个终端以所述终端组合的TBS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度装置中的调整模块对终端调度顺序进行调整,根据各终端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确定当前TTI调度内达到能效值最大或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对应的各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从而调度模块对选择的两个终端以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综合考虑了吞吐量和能耗两方面,充分利用了码道资源,同时节省了功率资源,达到能效最高,同时,由于功率的降低也带来了终端之间干扰的降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度装置,参见图5所示,包括:
排序模块701,用于在当前TTI调度内,对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
计算模块702,用于计算前N个终端各自的信道质量指示CQI选择范围和码道数CODE选择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调整模块703,用于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并且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
调度模块704,用于在所述当前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
进一步的,调整模块703包括组合单元703a、计算单元703b和调整单元704c,参见图6所示;
组合单元703a,用于对所述前N个终端中的任意X个终端进行组合,形成多个终端组合,其中X为正整数,且所述X小于所述N;
计算单元703b,用于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
调整单元704c,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的大小,将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终端组合排在第一位。
优选的,其中N=4,X=2。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度装置中的调整模块对终端调度顺序进行调整,根据各终端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确定达到能效值最大或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对应的各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从而调度模块对选择的两个终端以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综合考虑了吞吐量和能耗两方面,充分利用了码道资源,同时节省了功率资源,达到能效最高,同时,由于功率的降低也带来了终端之间干扰的降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度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当前TTI调度内,接收第一终端上报的CQI,记为第一CQI;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选择与所述第一CQI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第二CQI的范围;其中,所述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为两个终端的最大支持码道数CODE组合情况下,基于所有上报的CQI的组合,所述两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达到最大或者TBS达到最大时的CQI组合情况和CODE组合情况;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从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CQI在所述第二CQI的范围内;
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预先设置于系统当中,该表主要根据不同的终端能力来确定,即不同的码道能力和CQI选择范围对应不同的标记。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预先设置带有能效最大标识的CQI和CODE组合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从而根据该表对待调度用户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微调,使得能效值达到最高,对用户终端调度的公平性基本没有影响。从另一方,通过码道协作和功率协作,使得每个TTI调度时,第一个用户终端不会占用太多的资源,节省的资源可用于其他用户终端的调度,使得用户终端调度更为公平。
具体的,参见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在当前TTI调度内,接收第一终端上报的CIQ,记为第一CQI;
第一选择模块802,用于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选择与所述第一CQI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第二CQI的范围;其中,所述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为两个终端的最大支持码道数CODE组合情况下,基于所有上报的CQI的组合,所述两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达到最大或者TBS达到最大时的CQI组合情况和CODE组合情况;
第二选择模块803,用于从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CQI在所述第二CQI的范围内;
调度模块804,用于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是预先设置于系统当中,其获取过程如下:
根据终端支持的最大码道数CODE,对每两个终端的CODE进行组合,形成多个CODE组合;
在每个CODE组合下,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终端上报的CQI,对每两个终端上报的CQI进行组合,形成多个CQI上报组合;
根据每个CQI上报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可选择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CQI组合;在每个CQI上报组合下,计算每个CQI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所需的功率,判断所述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之和是否大于当前可用功率,若是,则当前CQI组合无效,若否,则当前CQI组合有效,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选择范围计算当前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TBS;
将计算得到的CQI上报组合下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CQI上报组合下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TBS;
记录每个CQI上报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对应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从而得到CQI-CODE组合选择表。
进一步的,调度模块804包括:
计算单元804a,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根据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二终端的TBS;判断单元804b,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判断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
调度单元804c,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时,降低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并对所述第一终端以降低后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时,对所述第一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当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时,降低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第二终端以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时,对所述第二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进一步的,所述排序模块对在预设时间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排序具体为:所述排序模块采用轮询算法,或者先进先出算法,或者正比公平算法对在预设时间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排序。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预先设置带有能效最大标识的CQI和CODE组合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从而根据该表对待调度用户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微调,使得能效值达到最高,对用户终端调度的公平性基本没有影响。从另一方,通过码道协作和功率协作,使得每个TTI调度时,第一个用户终端不会占用太多的资源,节省的资源可用于其他用户终端的调度,使得用户终端调度更为公平。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度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5)

1.一种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当前传输时间间隔TTI调度内,对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
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计算前N个终端各自的信道质量指示CQI选择范围和码道数CODE选择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
在所述当前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在预设时间内对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后,还包括:
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计算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在当前TTI调度内,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具体包括:
对所述前N个终端中的任意X个终端进行组合,形成多个终端组合,其中X为正整数,且所述X小于所述N;
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
选择最大的能效值或者最大的TBS对应的终端组合,以及达到所述最大的能效值或者最大的TBS时所述终端组合中的X个终端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等于4,所述X等于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要求包括保证比特速率要求和时延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排序规则为轮询算法,或者先进先出算法,或者正比公平算法。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当前TTI调度内,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之后,还包括:
判断剩余系统资源是否足够调度下一个终端,若是,则利用剩余系统资源对排在第二位的终端进行调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每个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是否均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
若否,则分别判断所述两个终端是否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若当前判断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将当前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分配给当前终端,根据分配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TBS;若当前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根据当前终端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其能效值或者TBS,选择最大的能效值作为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选择最大的TBS作为当前终端的TBS;对所述两个终端的能效值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能效值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对所述两个终端的TBS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TBS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若是,则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QI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CQI组合;计算每个CQI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并判断所述所需的功率是否超过当前可用的功率;若是,则对应的CQI组合无效;若否,则对应的CQI组合有效,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选择范围计算所述每个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传输块大小TBS;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
判断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之和是否小于由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若是,则降低所述终端组合的TBS对应的第一终端的CQI和CODE和对应的第二终端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两个终端以各自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若否,则对所述两个终端分别以所述终端组合的TBS中各自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10.一种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当前TTI调度内,接收第一终端上报的CQI,记为第一CQI;
根据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选择与所述第一CQI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第二CQI的范围;其中,所述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为两个终端的最大可支持码道数CODE组合情况下,基于所有上报的CQI的组合,所述两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达到最大或者TBS达到最大时的CQI组合情况和CODE组合情况;
从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CQI在所述第二CQI的范围内;
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QI-CODE组合选择表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根据终端支持的最大码道数CODE,对每两个终端的CODE进行组合,形成多个CODE组合;
在每个CODE组合下,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终端上报的CQI,对每两个终端上报的CQI进行组合,形成多个CQI上报组合;
根据每个CQI上报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可选择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CQI组合;在每个CQI上报组合下,计算每个CQI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各自所需的功率,判断所述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之和是否大于当前可用功率,若是,则当前CQI组合无效,若否,则当前CQI组合有效,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选择范围计算当前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TBS;
将计算得到的CQI上报组合下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CQI上报组合下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CQI上报组合的TBS;
记录每个CQI上报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对应的CQI组合和CODE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根据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二终端的TBS;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若是,则降低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第一终端以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否,对所述第一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判断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若是,则降低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第二终端以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否,对所述第二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排序规则为轮询算法,或者先进先出算法,或者正比公平算法。
14.一种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序模块,用于在当前TTI调度内,对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按照预置的排序规则进行调度排序;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前N个终端各自的信道质量指示CQI选择范围和码道数CODE选择范围,其中N为正整数;
调整模块,用于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对所述前N个终端的调度顺序进行调整,并且确定所述当前TTI调度内的能效值最大或者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终端组合,以及在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
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终端组合中各终端对应的CQI和CODE对相应的终端进行调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还用于当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在当前TTI调度内,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组合单元,用于对所述前N个终端中的任意X个终端进行组合,形成多个终端组合,其中X为正整数,且所述X小于所述N;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前N个终端各自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每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TBS的大小,将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终端组合排在第一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等于4,所述X等于2。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项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要求包括保证比特速率要求和时延要求。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项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排序规则为轮询算法,或者先进先出算法,或者正比公平算法。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调度模块对所述排在第一位的终端以其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进行调度之后,判断剩余系统资源是否足够调度下一个终端;
所述调度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确定剩余系统资源足够调度下一个终端时,利用剩余系统资源对排在第二位的终端进行调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每个终端组合中的两个终端是否均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
若否,则分别判断所述两个终端是否满足所述服务质量要求,若当前终端不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将当前终端可选择的最大CQI和最大CODE分配给当前终端,根据分配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TBS;若当前终端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则根据当前终端的CQI选择范围和CODE选择范围计算其能效值或者TBS,选择最大的能效值作为当前终端的能效值,或者选择最大的TBS作为当前终端的TBS;对所述两个终端的能效值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能效值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对所述两个终端的TBS进行比较,选择较大的TBS作为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若是,则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QI范围对所述两个终端的CQI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多个CQI组合;计算每个CQI组合对应的两个终端所需的功率,并判断所述所需的功率是否超过当前可用的功率;若是,则对应的CQI组合无效;若否,则对应的CQI组合有效,根据所述两个终端各自的CODE范围计算所述每个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或者最大TBS;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能效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能效值,或者将计算得到的所有CQI组合的最大TBS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
调度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之和小于由所述两个终端组成的终端组合的TBS,降低所述终端组合的TBS对应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两个终端以各自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两个终端的缓存数据量不小于所述最大TBS时,对所述两个终端以所述终端组合的TBS对应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23.一种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当前TTI调度内,接收第一终端上报的CQI,记为第一CQI;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选择与所述第一CQI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的第二CQI的范围;其中,所述预置的CQI-CODE组合选择表为两个终端的最大支持码道数CODE组合情况下,基于所有上报的CQI的组合,所述两个终端组合的能效值达到最大或者TBS达到最大时的CQI组合情况和CODE组合情况;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从在预设时间段内有数据传输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CQI在所述第二CQI的范围内;
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TTI调度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组合达到能效值最大或者TBS最大时各自选择的CQI和CODE,分别对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调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根据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计算所述第二终端的TBS;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判断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
调度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时,降低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并对所述第一终端以降低后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所述第一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终端的TBS时,对所述第一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当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时,降低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CQI和CODE,使得降低后的CQI和CODE匹配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对所述第二终端以降低后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若所述第二终端的缓存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终端的TBS时,对所述第二终端以其选择的CQI和CODE进行调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排序规则为轮询算法,或者先进先出算法,或者正比公平算法。
CN201310038878.XA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974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8878.XA CN103974441B (zh)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8878.XA CN103974441B (zh)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4441A true CN103974441A (zh) 2014-08-06
CN103974441B CN103974441B (zh) 2018-01-16

Family

ID=5124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8878.XA Active CN103974441B (zh)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444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895A (zh) * 2016-05-17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39242A (zh) * 2018-02-09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46174A (zh) * 2019-08-19 2019-11-12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煤矿工作面定位无线传感网络的报文优化方法
WO2020088246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4828270A (zh) * 2022-04-06 2022-07-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142A (zh) * 2006-07-07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调度优先级的方法及调度方法
CN101453781A (zh) * 2008-12-19 2009-06-1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初传误块率ibler的方法和基站
CN101616371A (zh) * 2008-06-25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信道化码的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123506A (zh) * 2008-07-14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65696A (zh) * 2011-06-03 201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142A (zh) * 2006-07-07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调度优先级的方法及调度方法
CN101616371A (zh) * 2008-06-25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信道化码的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123506A (zh) * 2008-07-14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53781A (zh) * 2008-12-19 2009-06-1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初传误块率ibler的方法和基站
CN102265696A (zh) * 2011-06-03 201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895A (zh) * 2016-05-17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39242A (zh) * 2018-02-09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39242B (zh) * 2018-02-09 2021-03-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88246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446174A (zh) * 2019-08-19 2019-11-12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煤矿工作面定位无线传感网络的报文优化方法
CN114828270A (zh) * 2022-04-06 2022-07-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828270B (zh) * 2022-04-06 2024-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4441B (zh)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3386B (zh) 虚拟集中的上行链路调度
CN101686196B (zh) 业务调度方法与装置
JP4510826B2 (ja) ユーザ装置の上りリンク送信を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1114851B (zh) 一种hsdpa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0566295C (zh)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保障的分组业务无线资源调度方法
CN101160982B (zh)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实现方法、系统及基站
CN101610551B (zh) 一种hsupa的资源调度方法
CN1953350B (zh) 对用户进行上行调度以及上下行联合调度的方法
CN100550691C (zh) 调度分组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043136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分组业务调度的方法
WO2005039209A1 (ja) シグナリング方法、システム、基地局並びに移動局
CN101345647B (zh) 高速上行分组数据传输的信道建立方法及网络控制器
CN101272542B (zh) 在通信系统中hsdpa的调度方法
CN109328435A (zh) 通信模式选择
CN103260258A (zh) 一种蜂窝终端直通系统中资源分配和资源复用联合方法
CN100502361C (zh) 一种通信系统的调度方法
CN103974441A (zh)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WO2006129698A1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CN103096485B (zh) 一种lte系统中多用户多入多出频选调度的方法
CN102083221A (zh) 一种基于hsdpa的资源调度方法及其装置
CN101212782A (zh)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的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1436921B (zh) 调度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3068051A (zh) 一种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404832B (zh) 一种分配上行链路功率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46266A (zh) 时频资源空分调度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