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0196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0196A
CN103970196A CN201310034817.6A CN201310034817A CN103970196A CN 103970196 A CN103970196 A CN 103970196A CN 201310034817 A CN201310034817 A CN 201310034817A CN 103970196 A CN103970196 A CN 103970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part
support arm
housing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48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0196B (zh
Inventor
宋沛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0348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01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0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0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0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0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支臂、至少一第一转轴、第一耦合件以及至少一第二耦合件。第一转轴连接在第一机体与支臂之间。支臂通过第一转轴而相对于第一机体转动。第一耦合件设置在第一机体内。第二耦合件设置在支臂内。当第二耦合件移动到至少一预定位置时,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相互吸引。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一种通过耦合件提供机体支撑力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便携式计算装置如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个人数字助理(PDA)业已越来越普遍。通常而言,便携式计算装置会使用基部单元及为该基部单元的显示组态而成的显示总成,以符合使用者操作与观看之用。尤以触摸显示的技术与时俱增,对于这些便携式电脑而言,触摸屏幕已逐渐成为基本配备。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在两个机体之间是以转轴(hinge)作为造成机体间运动的机构,然而一旦搭配以触摸屏幕,则在机体展开的同时,枢轴尚须在符合使用者进行触摸的状态下提供足以支撑使用者施压在触摸屏幕上的力量。惟,现有转轴结构却无法兼具转动的便利性及触摸时的稳定性,常在使用者进行触摸时屏幕时发生晃动的情形,进而造成操作上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机体展开后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支臂、至少一第一转轴、第一耦合件以及至少一第二耦合件。第一转轴连接在第一机体与支臂之间。支臂通过第一转轴而相对于第一机体转动。第一耦合件设置在第一机体内。第二耦合件设置在支臂内。当第二耦合件移动到至少一预定位置时,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相互吸引。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在第一机体内配置第一耦合件,而在支臂内配置第二耦合件,因而第二耦合件随着支臂通过第一转轴而相对于第一机体转动,并当第二耦合件到达预定位置时,第一耦合件会与第二耦合件相互吸引。如此,便能在支臂相对于第一机体展开至预定角度的状态下,通过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的吸引作为支臂额外的支撑力,进而提供支臂较佳稳定度,以避免支臂因受外力而发生晃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与图3分别示出图1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4至图6分别是图1至图3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电子装置;
110:第一机体;
120:第二机体;
122:凹槽;
130:支臂;
132:本体;
134:第一轴部;
136:第二轴部;
140:第一转轴;
150:第二转轴;
160:第一耦合件;
170、270A、270B:第二耦合件;
A1:第一轴向;
A2:第二轴向;
C1:圆弧路径;
D1:第一耦合距离;
D2:第二耦合距离;
G1:间隙;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S1:触摸面;
S2: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示出图1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具有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支臂130、第一转轴140与第二转轴150,其中第一机体11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第二机体12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元件,且特别是触摸式显示元件,其具有彼此相对的触摸面S1与背面S2,使用者能通过触摸面S1而进行输入操控。
支臂130包括本体132、第一轴部134与第二轴部136,其中第一轴部134与第二轴部136位在本体132的相对两侧。第一转轴140成对地连接在第一轴部134的相对两端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并与第一轴部134同轴。再者,第二机体120具有位在背面S2的凹槽122,第二轴部136位在凹槽122中,而第二转轴150成对地连接在第二轴部136的相对两端与第二机体120之间并与第二轴部136同轴。据此,第一机体110、支臂130与第二机体120彼此沿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向A1(第一轴部134与第一转轴140的共轴)与第二轴向A2(第二轴部136与第二转轴150的共轴)相互转动。
基于上述,电子装置100便能如同图1至图3所示,通过支臂130而从图1的闭阖状态转换成图2与图3的展开状态。再者,第一机体110通过支臂130而使其在展开状态时能从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P1移动至图3的第二位置P2,因此让电子装置100能提供使用者较为友善且舒适的观看视角。另,也能让使用者调整第一机体110停留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的任何位置,而选择适当的观看视角。
图4至图6分别是图1至图3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至图6,值得注意的是,为让呈展开状态(如图2或图3所示)的电子装置100,其能在使用者触碰第一机体110的触摸屏幕时,支臂130提供足以支撑第一机体110的力量而不致使第一机体110产生晃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其中第一耦合件160配置在第一机体110内,第二耦合件170配置在支臂130的第一轴部134。
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第一耦合件160是设置在第一机体110靠近第一轴部134的位置,而第一轴部134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存在间隙G1(示出于图2),以让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位在间隙G1的相对两侧(如图2中局部放大图所示)。再者,第一轴部134例如是一中空结构,第二耦合件170配置在此中空结构的内壁上而隔着第一轴部134、间隙G1而相对于第一耦合件160。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二耦合件170在第一轴部134上的位置。
随着支臂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转动,第二耦合件170则随着支臂130而沿第一轴部134的第一轴向A1(示出于图3)转动,因而使第二耦合件170远离或靠近第一耦合件160,并在两者相互靠近时,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相互吸引。在此为达到两者相互吸引的效果,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彼此可分别为磁性相吸的磁性元件。在另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也可其中之一为磁性元件,而另一为导磁元件。另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也可为电磁元件,其直接由电子装置的电路系统控制,而在支臂相对于第一机体展开至预定角度时启动而造成相互磁吸的效果。
以下描述电子装置从图4至图6的运动状态下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的对应关系。
请参考图4,此时电子装置100是处于闭阖状态,由于此状态下并无产生触碰屏幕的条件,故位在第一轴部134上的第二耦合件170是处于远离第一耦合件160的位置。
请参考图5,其为支臂130相对于第一机体展开至90度的状态(此时并未限定第二机体120的状态,其可与支臂130一样和第一机体110之间维持90度的夹角,如图2,也可如图3所示相对于支臂130转动而呈倾斜状态)。由于此时使用者已可对第二机体120上的屏幕进行触摸动作,故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已达到彼此相吸的状态,且两者之间存在一第一耦合距离D1。
请参考图6,其为支臂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展开至45度的状态。与图5类似,此时使用者也能对第二机体120的屏幕进行触摸动作,故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同样处于彼此相吸的状态,而彼此之间存在一第二耦合距离D2。
由图4至图6可知,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其在支臂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展开角度范围为45度至90度时,皆须因应使用者触摸第二机体120而提高支臂130的支撑力,因而在此角度范围内的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均需通过相互吸引而提供支臂130更多的支撑点,以让在所述状态下的支臂130,能由连接本体132相对两端的该对第一转轴140,以及位在该对第一转轴140之间且彼此相吸的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作为支撑。如此,便能有效地提高支臂130的稳定度。
另外,由图4至图6也可得知,由于支臂130是以第一轴部134的第一轴向A1转动,为让配置其上第二耦合件170能有较佳的运动效能,即让支臂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的开阖动作能对应至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170之间的相互吸引与否,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耦合件170在剖面上是呈至少局部的圆形轮廓,例如图示的半圆形。如此,第二耦合件170便能同样绕着第一轴向A1转动,且在支臂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在45度至90度的范围进行开阖动作时,第一耦合件160皆能与第二耦合件170相互吸引,且第一耦合距离D1等于第二耦合距离D2。
在此并未限定支臂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的开阖角度,设计者可依据使用条件而调整第二耦合件170的外形,例如使第二耦合件的剖面轮廓为圆形轮廓的四分之三,进而得以增加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相互吸引的角度范围。另外,也可对应调整上述第一耦合距离D1与第二耦合距离D2,而使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之间存在不同的吸力。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7,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电子装置200包括一对第二耦合件270A、270B,分别设置于第一轴部134而沿第一轴部134的第一轴向A1(示出于图3)转动。该对第二耦合件270A、270B彼此保持间距且位在同一圆弧路径C1上,以在第二耦合件270A、270B分别移动到对应于第一耦合件160的预定位置时与第一耦合件160相互吸引。本实施例提供支臂130仅在特定的角度得到第一耦合件160与第二耦合件270A、270B相吸产生的支撑力,在此虽以一对第二耦合件270A、270B为例,但设计者可依据使用条件而在同一圆弧路径C1上设置多个第二耦合件,以作为支臂展开至对应角度的支撑。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在第一机体内配置第一耦合件,而在支臂内配置第二耦合件,因而第二耦合件随着支臂通过第一转轴而相对于第一机体转动,并当第二耦合件到达预定位置时,第一耦合件会与第二耦合件相互吸引。如此,便能在支臂相对于第一机体展开至预定角度的状态下,通过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的吸引作为支臂额外的支撑力,进而提供支臂较佳稳定度,以避免支臂因受外力而发生晃动。
再者,通过调整第二耦合件的外形轮廓或配置位置与数量,而让设计者可依据使用条件让支臂仅在预定角度使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相互吸引,以让支臂的支撑力随着其与第一机体之间的角度而对应产生,而使支臂能同时兼具转动时的顺利性与进行触摸时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支臂;
至少一第一转轴,连接在该第一机体与该支臂之间,该支臂通过该第一转轴而相对于该第一机体转动;
一第一耦合件,设置在该第一机体内;以及
至少一第二耦合件,设置在该支臂内,当该第二耦合件移动到至少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一耦合件与该第二耦合件相互吸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臂具有一第一轴部,同轴地连接至该第一转轴,该第二耦合件设置在该第一轴部上,且随该支臂沿该第一轴部的轴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耦合件的剖面具有至少局部的圆形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对第一转轴,分别连接在该第一轴部的相对两端与该第一机体之间,而该第一耦合件、该第二耦合件位在该对第一转轴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部与该第一机体之间存在一间隙,该第一耦合件与该第二耦合件位在该间隙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臂还具有一本体与一第二轴部,该第一轴部与该第二轴部位在该本体的相对两侧,而该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机体;以及
一第二转轴,连接在该第二轴部与该第二机体之间,以使该第二机体相对于该支臂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第二耦合件,设置在该第一轴部上而沿该第一轴部的轴向转动,该对第二耦合件保持一间距且位在同一圆弧路径上,以使该对第二耦合件分别移动到一预定位置时与第一耦合件相互吸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合件与该第二耦合件是相吸的一对磁性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合件与该第二耦合件分别是相吸的一磁性元件与一导磁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合件与该第二耦合件的至少其中之一为电磁元件。
CN201310034817.6A 2013-01-29 2013-01-29 电子装置 Active CN103970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4817.6A CN103970196B (zh) 2013-01-29 2013-01-29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4817.6A CN103970196B (zh) 2013-01-29 2013-01-29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0196A true CN103970196A (zh) 2014-08-06
CN103970196B CN103970196B (zh) 2017-06-30

Family

ID=51239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4817.6A Active CN103970196B (zh) 2013-01-29 2013-01-29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01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1667A (zh) * 2019-02-28 2019-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045790A (zh) * 2018-01-04 2019-07-2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CN110632977A (zh) * 2018-06-21 2019-12-3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模块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460A (zh) * 2003-04-09 2004-10-13 ���ǵ�����ʽ���� 带有可调节显示器的便携式计算机
CN1882142A (zh) * 2005-06-17 2006-12-20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具有磁力旋转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CN201916341U (zh) * 2011-01-07 2011-08-03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支杆的平板式枢钮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460A (zh) * 2003-04-09 2004-10-13 ���ǵ�����ʽ���� 带有可调节显示器的便携式计算机
CN1882142A (zh) * 2005-06-17 2006-12-20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具有磁力旋转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CN201916341U (zh) * 2011-01-07 2011-08-03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支杆的平板式枢钮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5790A (zh) * 2018-01-04 2019-07-2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CN110632977A (zh) * 2018-06-21 2019-12-3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0632977B (zh) * 2018-06-21 2023-08-08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9901667A (zh) * 2019-02-28 2019-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0173305A1 (zh) * 2019-02-28 2020-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0196B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88972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18567B (zh) 便携式终端
TWI526141B (zh) 電子裝置
JP2011248872A (ja) 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CN103235638B (zh) 电子装置及其扩充基座
CN103716428A (zh) 便携式显示装置
TWI488568B (zh) 轉軸組件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I519933B (zh) 具有收納功能的電子裝置
US20160062395A1 (en) Multi-screen display device
CN103970196A (zh) 电子装置
CN104135831A (zh) 可挠式电子装置
US20200240580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22892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4345791B (zh) 电子装置
US9239592B1 (en) Docking station
TW201521554A (zh) 具有支撐機構的電子裝置
CN10702496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I510724B (zh) 轉軸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I502316B (zh) 電子裝置
US902532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036088A1 (zh) 阻尼组件、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US9541954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10999A (zh) 電子裝置
CN103970194A (zh) 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
CN110502072A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