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7341A - 锁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7341A
CN103967341A CN201410232424.0A CN201410232424A CN103967341A CN 103967341 A CN103967341 A CN 103967341A CN 201410232424 A CN201410232424 A CN 201410232424A CN 103967341 A CN103967341 A CN 103967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ush rod
key
slide block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24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7341B (zh
Inventor
于国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324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73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7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7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7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73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发明提供了一种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芯,所述锁芯包括:环状的第一套筒、嵌设在所述第一套筒中的第二套筒、和防盗顶杆;所述防盗顶杆包括:顶杆头部、顶杆尾部、以及连接在所述顶杆头部与顶杆尾部之间的顶杆中间部;所述顶杆头部还包括:第二顶杆凹槽,所述第二顶杆凹槽与第一顶杆凹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顶杆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钥匙插入槽的宽度。本发明通过两次轴向移动和一次转动,分别顶开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能够较好的防盗。

Description

锁紧装置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锁紧装置,例如门锁,存在着容易被盗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提供一种锁紧装置,以解决锁紧装置的防盗问题。
为此,发明提出一种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芯,
所述锁芯包括:环状的第一套筒、嵌设在所述第一套筒中的第二套筒、和防盗顶杆;
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套筒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端部侧向的第一套筒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上的第一套筒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凹槽中的第一套筒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端部的限位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上的弹子孔;
所述第一套筒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端部边缘并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端部的限位部连接,第一套筒凹槽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两端;所述第一套筒开口中设有:能轴向移动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弹簧与限位部之间的第一滑块;所述弹子孔贯穿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侧壁并且所述弹子孔与所述第一滑块均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套筒为周向不封闭的圆筒状,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连接在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一端的第二套筒限位环、以及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延伸至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的第二套筒侧向开口;
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和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的侧向,并且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的厚度之和;第二套筒限位环为不封闭的圆环状,第二套筒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
防盗顶杆,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和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伸入到所述第一套筒中;
所述防盗顶杆包括:顶杆头部、顶杆尾部、以及连接在所述顶杆头部与顶杆尾部之间的顶杆中间部;
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长度;所述防盗顶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长度;
所述顶杆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中并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之外,所述顶杆中间部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所述顶杆尾部为环状并将所述顶杆头部轴向限位在所述第一套筒中,并且所述顶杆尾部位于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之外,所述顶杆尾部与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之间具有厚度为d的环形间隙,所述顶杆中间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全部长度,所述顶杆中间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全部长度加上厚度d;
所述顶杆尾部设有钥匙插入槽;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的宽度等于所述钥匙插入槽的宽度;
所述顶杆头部包括:柱状的顶杆主体,位于所述顶杆主体正向的第一顶杆凹槽,能轴向移动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杆凹槽中的第二滑块、以及抵紧在所述第一顶杆凹槽中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顶杆弹簧,所述顶杆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顶杆中间部的轴向方向相同;
所述顶杆头部还包括:第二顶杆凹槽,所述第二顶杆凹槽与第一顶杆凹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顶杆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钥匙插入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杆凹槽位于第一顶杆凹槽的反向。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钥匙,所述钥匙包括:长条状的弧形的钥匙主体、设置在所述钥匙主体端部的卡台、连接所述卡台的片状部、以及连接所述片状部的钥匙手柄,所述卡台连接在所述钥匙主体与片状部之间,并且所述钥匙主体与片状部均平行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所述卡台垂直所述钥匙主体与片状部,所述钥匙主体、所述卡台与片状部形成台阶形状;
其中,所述钥匙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弹子孔相对应的凹坑,所述卡台高于所述凹坑或所述钥匙主体所在的平面;所述顶杆中间部为圆柱状,所述顶杆尾部为具有开口的圆盘状,所述卡台的厚度小于d,所述卡台的高度大于所述顶杆尾部与所述顶杆中间部的半径差。
进一步的,所述凹坑为圆形,所述凹坑的数目为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弹子孔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弹子孔中设有圆柱体,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锁芯之外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弹子孔对应连通的弹簧孔,所述弹簧孔中设有外壳弹簧,所述外壳弹簧抵紧在所述圆柱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凹槽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防盗弹子孔,所述第一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相同的弧度,当所述卡台将第一滑块抵紧时,包括所述防盗弹子孔的所有弹子孔都与钥匙上的凹坑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卡台、片状部与所述钥匙手柄之间形成转动凹槽,所述转动凹槽的厚度大于第二套筒限位环的厚度与所述顶杆尾部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中间部为圆杆,所述顶杆主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顶杆中间部的直径。
进一步的,在开锁前,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和所述顶杆尾部的钥匙插入槽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反向,在开锁后,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转动到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同向,所述顶杆尾部的钥匙插入槽仍然固定的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反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具有与所述顶杆主体相同的弧度,外壳套筒71包括:外壳侧壁、由所述外壳侧壁围成的圆柱状内腔710、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侧壁中的两排弹簧孔75,两排弹簧孔75分别为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的开孔方向为径向,第一弹簧孔751的轴线7510与第二弹簧孔752的轴线相交于圆柱状内腔710的圆心。
发明采用了如下诸多的防盗措施:第一套筒、嵌设在所述第一套筒中的第二套筒、和防盗顶杆,第一套筒开口能够容纳第一滑块移动,顶杆头部设有第二滑块,在开锁时,需要钥匙轴向移动,先顶开第二滑块,然后钥匙转动一定角度(例如为180度),顶开第一滑块,从而将钥匙上的凹坑对准锁芯之外的外壳上弹子孔,从而打开锁芯。即使有铁丝等开锁工具能够深入到第一套筒中,也很难顶开第二滑块,即使顶开第二滑块,也很难转动一定角度达到第一滑块处,即使达到第一滑块处,没有卡台也无法顶开第一滑块,从而很好的实现了防盗功能。
进而,第一滑块上设有防盗弹子孔,这样将传统的弹子孔由固定形式变为活动形式,该防盗弹子孔的位置随着钥匙的轴向移动而变化,只有钥匙的轴向移动才能使防盗弹子孔与钥匙上的凹坑相对应,最后使包括防盗弹子孔的所有弹子孔都与钥匙上的凹坑相对应,实现钥匙与锁芯的完全对应。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的锁紧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从正向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从反向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立体结构
图5为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剖视结构;
图6为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主视结构,其中去除了弹簧和滑块;
图7为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套筒的立体结构;
图8为发明实施例的防盗顶杆的立体结构;
图9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防盗顶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防盗顶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从主视方向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滑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滑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用主视结构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插入到第一套筒的状态;
图16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防盗顶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安装了顶杆弹簧和第二滑块;
图17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与防盗顶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钥匙尚未与第一顶杆凹槽中的第二滑块接触;
图18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与防盗顶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钥匙已经顶紧第一顶杆凹槽中的第二滑块;
图19用俯视结构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插入到防盗顶杆的第二顶杆凹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用剖视结构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插入到锁芯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钥匙尚未顶紧第二滑块;
图21用剖视结构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插入到锁芯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钥匙已经顶紧第二滑块;
图22用剖视结构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顶开第二滑块后并转动180度的状态示意图,其中,钥匙尚未顶紧第一滑块,除第一滑块中的防盗弹子孔中的圆柱体对正钥匙的开锁凹坑外,其他弹子孔中的圆柱体尚未对正钥匙的开锁凹坑;
图23为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主视结构,其中安装了弹簧和滑块;
图24用剖视结构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钥匙顶开第二滑块后转动180度并顶紧第一滑块的状态示意图,其中,包括第一滑块中的防盗弹子孔的所有弹子孔中的圆柱体全部对正钥匙的开锁凹坑;
图25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外壳套筒的剖视结构。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套筒 3防盗顶杆 5第二套筒 7锁芯外壳 9钥匙
10第一套筒主体 11弹子孔 13第一套筒开口 12第一套筒凹槽 15内腔 16第一套筒弹簧 14第一套筒主体端部的限位部 2第一滑块 20防盗弹子孔 21圆柱体(锁豆) 191第一套筒的第一端 192第一套筒的第二端 110圆柱体(锁豆)
51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 53第二套筒限位环 55第二套筒侧向开口
31顶杆头部 33顶杆中间部 35顶杆尾部 350钥匙插入槽 311限位台
313限位台 315第一顶杆凹槽 317开口 34第二滑块 32顶杆弹簧 37第二顶杆凹槽 341第二滑块的第一端 342第二滑块的第二端
71外壳套筒 710内腔 72外壳套筒 75弹簧孔 751第一弹簧孔 752第一弹簧孔 7510第一弹簧孔的轴线 7520第二弹簧孔的轴线 7105内腔的圆心
91钥匙主体 915沟槽 93卡台 95手柄 96转动凹槽 97片状部 910凹坑911端部凹坑 971片状部的底面 9151沟槽的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发明。
如图1所示,锁紧装置包括:锁芯,
所述锁芯包括:环状的第一套筒1、嵌设在所述第一套筒中的第二套筒5和防盗顶杆3;
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23所示,所述第一套筒1包括:第一套筒主体10(第一套筒主体10围成第一套筒1的内腔15)、位于第一套筒的第二端192侧向的第一套筒开口13、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上的第一套筒凹槽12、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凹槽中的第一套筒弹簧16(如图23所示)、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端部的限位部14、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上的弹子孔11,弹子孔11用于容纳锁芯的弹簧或圆柱体(弹簧或圆柱体的移动方向垂直第一套筒主体的轴向),只有钥匙移动到与各弹子孔对应一致的位置时,弹子孔11中容纳的锁芯的弹簧或圆柱体才能全部对正钥匙的凹坑,各圆柱体110才能分别落入对应的钥匙的凹坑中,各圆柱体110顶部找平,即各圆柱体110顶部与第一套筒主体10的外壁平齐,此时,第一套筒主体10的转动不再受突出于第一套筒主体10外壁的各圆柱体110的限制,即锁芯的第一套筒主体10的转动能够相对锁芯外壳7转动,或者锁芯的各锁豆(圆柱体110)都平齐后,锁芯相对锁芯外壳7的转动不会受各圆柱体110或锁芯外壳中的锁豆的限制,因而锁芯才能相对锁芯外壳转动,才能被打开,锁紧装置才能解锁;关于锁芯的各锁豆(圆柱体110)都平齐后,锁芯才能相对锁芯外壳7的转动原理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本发明的主要区别点在于:锁芯的各锁豆(圆柱体110)如何实现平齐与现有技术是不同的。
如图4,所述第一套筒开口13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第二端192边缘并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端部的限位部14连接,第一套筒凹槽12和限位部1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开口13的两端;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套筒开口13中设有:能轴向移动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弹簧16与限位部14之间的第一滑块2;所述弹子孔11贯穿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侧壁并且如图23所示,所述弹子孔11与所述第一滑块2均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同一侧,例如;弹子孔11与所述第一滑块2均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上侧,以使得第一滑块2的移动轨迹与弹子孔11的位置相对应、相配合;第一套筒弹簧16的伸缩方向为第一套筒1的轴向。
所述第二套筒5为周向不封闭的圆筒状,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套筒5包括: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51、连接在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一端的第二套筒限位环53、以及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延伸至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的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
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和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的侧向,并且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51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53的厚度之和;第二套筒限位环55为不封闭的圆环状,第二套筒限位环55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1的内径,以实现第二套筒限位环55定位在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192与第一套筒的第一端191之间;
如图1、图2和图3,防盗顶杆3,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53和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51伸入到所述第一套筒1中;
如图8、图9和图10,所述防盗顶杆3包括:顶杆头部31、顶杆尾部35、以及连接在所述顶杆头部与顶杆尾部之间的顶杆中间部33;
所述第一套筒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51长度;所述防盗顶杆中间部3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51长度;
如图20、图21和图22,所述顶杆头部31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中并位于所述第二套筒5之外,所述顶杆中间部33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51与所述第一套筒1之间,所述顶杆尾部35为环状并将所述顶杆头部31轴向限位在所述第一套筒1中,并且所述顶杆尾部35位于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53之外,所述顶杆尾部35与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53之间具有厚度为d的环形间隙,以容纳钥匙的片状部97转动,所述顶杆中间部3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5的全部长度,所述顶杆中间部33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套筒5的全部长度加上厚度d;
如图8,所述顶杆尾部35设有钥匙插入槽350;如图7,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的宽度等于所述钥匙插入槽350的宽度,如图20、图21和图22,钥匙9从钥匙插入槽350插入,并经过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
如图8、图9、图16、图20至图22,所述顶杆头部31包括:柱状的顶杆主体,位于所述顶杆主体正向的第一顶杆凹槽315,能轴向移动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杆凹槽315中的第二滑块34、以及抵紧在所述第一顶杆凹槽中的侧壁(例如为第一顶杆凹槽的限位台311)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顶杆弹簧32,所述顶杆弹簧32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顶杆中间部的轴向方向相同,第一顶杆凹槽的限位台313和另一个第一顶杆凹槽的限位台311分别位于第一顶杆凹槽315的两端,第一顶杆凹槽的限位台311对顶杆弹簧32限位,另一个第一顶杆凹槽的限位台313对第二滑块34限位;
如图10,所述顶杆头部31还包括:第二顶杆凹槽37,所述第二顶杆凹槽37与第一顶杆凹槽315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顶杆凹槽37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钥匙插入槽的宽度,以便钥匙翻转后能够插入到第二顶杆凹槽37中,第二顶杆凹槽37的长度例如为转动凹槽96的长度,或者第二顶杆凹槽37的长度等于第一滑块2的移动行程。
初始位置,如图2和图3,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和钥匙插入槽350的方向都是向下的,而弹子孔11和第一套筒开口13是向上的,或者初始位置时,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和钥匙插入槽350的方向是相同的,但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和钥匙插入槽350的方向与弹子孔11和第一套筒开口13的方向是有角度差的(例如相反的或相差180度)。
在开锁时,如图20至图22,需要钥匙9轴向移动,先用钥匙顶开第二滑块34,然后钥匙再转动一定角度(例如为180度),钥匙主体91的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51转动,此时,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与钥匙插入槽350的方向已经不再相同,在开锁前,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和所述顶杆尾部的钥匙插入槽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反向,在开锁后,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转动到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同向,所述顶杆尾部的钥匙插入槽仍然固定的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反向。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与钥匙插入槽350的方向相反,这样,从正反两个方向堵住了插入并转动到第一套筒主体10的空间,可以防止其他非正常开锁的装置(例如铁丝)插入并转动到第一套筒主体10的弹子孔11下方,起到很好的防盗功能。
当钥匙主体91转动到第二顶杆凹槽37处,此时,钥匙主体91上的开锁凹坑910已经和弹子孔11处于同一侧(例如都为上侧),开锁凹坑910和弹子孔11之间只是在沿钥匙主体91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差别,在周向角度上,开锁凹坑910和弹子孔11已经达到一致。如图22,当钥匙顶开第二滑块后并转动180度后,正好使第一滑块中的防盗弹子孔20中的圆柱体21对正钥匙的凹坑911,防盗弹子孔20中的圆柱体21落入到凹坑911中,使防盗弹子孔20中的圆柱体21找平,即使得防盗弹子孔20中的圆柱体21的顶端与第一套筒主体10的外壁平齐,但钥匙尚未顶紧第一滑块,除第一滑块中的防盗弹子孔中的圆柱体对正钥匙的凹坑外,弹子孔11中的圆柱体110尚未对正钥匙的凹坑,弹子孔11中的圆柱体110仍然突出于第一套筒主体10外壁,所以,锁芯仍不能打开,因而,即使有钥匙或其他开锁工具,能够转动到与弹子孔11相同的方向,也无法打开锁芯,起到很好的防盗作用。
此时再轴向移动钥匙9,将钥匙9的头部插入到第二顶杆凹槽37中,与此同时,如图24,钥匙的卡台顶开第一滑块2,防盗弹子孔20中的圆柱体21已经找平,而且随钥匙的卡台移动相同的距离,卡台的移动使得钥匙整体(包括钥匙主体91)的移动,从而使图22中,仍然突出于第一套筒主体10外壁但尚未对正钥匙的凹坑的弹子孔11中的圆柱体110,与钥匙主体91上的开锁凹坑910全部对正,圆柱体110全部落入钥匙主体91上的开锁凹坑910中,圆柱体110的顶端与第一套筒主体10的外壁平齐,此前的圆柱体21已经平齐,包括第一滑块中的防盗弹子孔的所有弹子孔中的圆柱体全部对正钥匙的凹坑,全部得到找平,钥匙可以带动第一套筒1转动,从而实现了锁芯的转动,即实现解锁。
即使有铁丝等开锁工具能够深入到第一套筒中,也很难顶开第二滑块,即使顶开第二滑块,也很难转动一定角度达到第二顶杆凹槽37处,即使达到第二顶杆凹槽37处,没有卡台也无法顶开第二滑块,从而很好的实现了防盗功能。本发明通过两次轴向移动和一次转动,分别顶开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能够较好的防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杆凹槽37位于第一顶杆凹槽315的反向。第二套筒侧向开口55与钥匙插入槽350的方向相反,这样,从正反两个方向堵住了插入并转动到第一套筒主体10的空间,消除了安全漏洞,可以防止其他非正常开锁的装置(例如铁丝)插入并转动到第一套筒主体10的弹子孔11下方,起到很好的防盗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11、图12、图17和图18和图19,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钥匙9,所述钥匙9包括:长条状的弧形的钥匙主体91、设置在所述钥匙主体端部的卡台93、连接所述卡台的片状部97、以及连接所述片状部97的钥匙手柄95,所述卡台93连接在所述钥匙主体91与片状部97之间,并且所述钥匙主体与片状部均平行所述第一套筒1的轴向,所述卡台93垂直所述钥匙主体与片状部,所述钥匙主体91、所述卡台93与片状部97形成台阶形状,钥匙主体91例如为带有沟槽915的弧形板;
其中,所述钥匙主体91上设有与所述弹子孔相对应的凹坑910,所述卡台93高于或低于所述凹坑910或所述钥匙主体所在的平面;所述顶杆中间部33为圆柱状,所述顶杆尾部为具有开口的圆盘状,以容纳钥匙插入,所述卡台93的厚度小于d,以便能够在第二套筒限位环53与第一套筒主体端部的限位部14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转动,所述卡台93的宽度等于钥匙主体91的宽度或等于片状部97的宽度;
如图11所示,所述卡台93的高度大于所述顶杆尾部35与所述顶杆中间部33的半径差,卡台93的高度为片状部97的底面971与钥匙沟槽915的顶面9151之间的距离,其中,片状部97的底面971也为转动凹槽96的底面。这样的结构关系,能够使得片状部97顺利转动,还能使得卡台能够顶开第一滑块2。
进一步的,所述凹坑910为圆形,所述凹坑的数目为多个,以对应多个弹子孔11,可以配合钥匙的转动和轴向移动,各凹坑910的大小和深度可以不同,以起到较好的防盗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述弹子孔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弹子孔中设有圆柱体(图中未示出,圆柱体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锁芯之外的外壳7,所述外壳7上设有与所述弹子孔11对应连通的弹簧孔75,所述弹簧孔75中设有外壳弹簧和抵紧在锁芯中的圆柱体110上的外壳中的锁豆(或外壳中的圆柱体),所述外壳弹簧抵紧在所述外壳中的圆柱体上,从而进一步将锁芯中的圆柱体110抵压在弹子孔11中。弹簧孔75在安装完外壳弹簧和外壳中的锁豆(或外壳中的圆柱体)后,要进行封闭,以对外壳弹簧和锁豆产生弹力。外壳7中可以设有一个或两个或多个外壳套筒,锁芯就位于外壳套筒中,例如,外壳7中可以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外壳套筒,分别为外壳套筒71和外壳套筒72,每个外壳套筒的内腔710中可以容纳一个锁芯,其中,至少有一个锁芯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锁芯,另外一个锁芯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锁芯,也可以为现有的普通锁芯。例如,外壳套筒71中容纳的是本发明的锁芯,弹子孔11与弹簧孔75相对应,以实现外壳和锁芯的统一定位。外壳套筒71和外壳套筒72中容纳的两个锁芯通过转轴相连,以实现两个锁芯的联动。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套筒凹槽12的数目为两个,如图15,图20、图21和图22,所述第一滑块2上设有防盗弹子孔20,同其他弹子孔一样,防盗弹子孔中设有圆柱体21,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第一滑块2具有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10相同的弧度,第一滑块2具有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10相同的厚度,以便第一滑块2在第一套筒开口13中移动和第一滑块2的制作;
当所述卡台93将第一滑块2抵紧到极限位置(即第一滑块2向第一套筒的第一端191移动的最远距离)时,包括所述防盗弹子孔20的所有弹子孔都与钥匙上的凹坑相对应。其中,防盗弹子孔20的形状与端部凹坑911相对应,其他弹子孔11的形状与凹坑910相对应。端部凹坑911位于其他弹子孔11的端部,或者说端部凹坑911是最边缘的一个凹坑,只有所有包括所述防盗弹子孔20的所有弹子孔都与钥匙上的凹坑相对应后,锁芯才能打开。
第一滑块2上设有防盗弹子孔20,这样将传统的弹子孔由固定形式变为活动形式,该防盗弹子孔和其中的圆柱体21(锁豆)在圆柱体21找平的状态下,随着钥匙的轴向移动而移动,只有在防盗弹子孔和其中的圆柱体21(锁豆)的移动过程中,才能使防盗弹子孔之外的其他弹子孔与钥匙上的凹坑相对应,最后使包括防盗弹子孔的所有弹子孔都与钥匙上的凹坑相对应,实现钥匙与锁芯的完全对应。防盗弹子孔20的移动性,增加了防盗功能。
如图13和图14,第二滑块34的俯视结构为T字形,第二滑块34包括:了解形成T字形的第二滑块的第一端341和第二滑块的第二端342,顶杆弹簧32顶在第二滑块的第一端341上,第二滑块的第一端341的宽度大于第二滑块的第二端342的宽度,第二滑块的第二端342的宽度较第二滑块的第一端341的宽度窄,以便第二滑块的第一端341能够顺利的出入第一顶杆凹槽315的开口317,使得从钥匙插入槽350插入的钥匙能够顶开第二滑块的第二端342。
第一滑块2的结构与第二滑块34的结构相似,形状都是T字形,但T字形的第一滑块2的宽度端,即T字形的顶端的顶面被第一套筒弹簧16抵紧,T字形的底端在第一套筒开口13中移动,T字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两个肩部或两个直角,受限于第一套筒主体端部的限位部14。
进一步的,如图11,所述卡台93、片状部97与所述钥匙手柄95之间形成转动凹槽96,所述转动凹槽96的厚度大于第二套筒限位环53的厚度与所述顶杆尾部35的厚度之和,以使得卡台93、片状部97的转动不受第二套筒限位环53与所述顶杆尾部35的干涉。
进一步的,如图8,所述顶杆中间部33为圆杆,所述顶杆主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顶杆中间部33的直径,以使得顶杆主体上可以开槽、安装弹簧、同时不影响钥匙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34具有与所述顶杆主体相同的弧度,以便第二滑块34在第一顶杆凹槽的滑动。
如图25,外壳套筒71上例如包括两排弹簧孔75,分别为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中分别装有外壳圆柱体和外壳弹簧,不管钥匙的开锁凹坑是否对正圆柱体110,外壳弹簧一直将外壳圆柱体抵紧在第一套筒的弹子孔11中的圆柱体110上,只有钥匙的开锁凹坑对正圆柱体110时,各圆柱体110找平,使得各圆柱体110上的外壳圆柱体也找平,包括第一套筒1的锁芯才能在外壳套筒71中转动,本发明在弹子孔11与圆柱体110找平的原理上、以及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与其圆柱体的配合原理上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但本发明在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上与现有技术是不同的。
如图25,外壳套筒71上包括圆柱状内腔710,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开设在外壳套筒71的侧壁上,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的开孔方向为径向,或者说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的开孔方向不平行,例如,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的开孔方向形成大于0度小于45度夹角,第一弹簧孔751的轴线7510与第二弹簧孔752的轴线相交于圆柱状内腔710的圆心,同理,第一套筒1的弹子孔11也是径向设置,第一套筒1的弹子孔11也为两排,第一排弹子孔11与第一弹簧孔751的方向一致,第二排弹子孔11与第二弹簧孔752的方向一致,这样,使得只有本发明圆弧形的钥匙主体才能对应第一套筒1的弹子孔11和外壳套筒71的弹簧孔75,使得本发明的弹子孔和弹簧孔不仅需要与钥匙的开锁凹坑形成转动方向上的一致,还要形成弹子孔和弹簧孔与钥匙主体在径向角度的一致,并且在轴向上还要达到一致,形成了多重保护和防盗。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发明的范围。为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芯,
所述锁芯包括:环状的第一套筒、嵌设在所述第一套筒中的第二套筒、和防盗顶杆;
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套筒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端部侧向的第一套筒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上的第一套筒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凹槽中的第一套筒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端部的限位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上的弹子孔;
所述第一套筒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端部边缘并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端部的限位部连接,第一套筒凹槽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两端;所述第一套筒开口中设有:能轴向移动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弹簧与限位部之间的第一滑块;所述弹子孔贯穿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侧壁并且所述弹子孔与所述第一滑块均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套筒为周向不封闭的圆筒状,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连接在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一端的第二套筒限位环、以及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延伸至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的第二套筒侧向开口,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的侧向,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的长度与第二套筒限位环的厚度之和;
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和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的侧向,并且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和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的长度之和;第二套筒限位环为不封闭的圆环状,第二套筒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
防盗顶杆,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和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伸入到所述第一套筒中;
所述防盗顶杆包括:顶杆头部、顶杆尾部、以及连接在所述顶杆头部与顶杆尾部之间的顶杆中间部;
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长度;所述防盗顶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长度;
所述顶杆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中并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之外,所述顶杆中间部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筒状主体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所述顶杆尾部为环状并将所述顶杆头部轴向限位在所述第一套筒中,并且所述顶杆尾部位于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之外,所述顶杆尾部与所述第二套筒限位环之间具有厚度为d的环形间隙,所述顶杆中间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全部长度,所述顶杆中间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全部长度加上厚度d;
所述顶杆尾部设有钥匙插入槽;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的宽度等于所述钥匙插入槽的宽度;
所述顶杆头部包括:柱状的顶杆主体,位于所述顶杆主体正向的第一顶杆凹槽,能轴向移动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杆凹槽中的第二滑块、以及抵紧在所述第一顶杆凹槽中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顶杆弹簧,所述顶杆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顶杆中间部的轴向方向相同;
所述顶杆头部还包括:第二顶杆凹槽,所述第二顶杆凹槽与第一顶杆凹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顶杆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钥匙插入槽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杆凹槽位于第一顶杆凹槽的反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钥匙,所述钥匙包括:长条状的弧形的钥匙主体、设置在所述钥匙主体端部的卡台、连接所述卡台的片状部、以及连接所述片状部的钥匙手柄,所述卡台连接在所述钥匙主体与片状部之间,并且所述钥匙主体与片状部均平行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所述卡台垂直所述钥匙主体与片状部,所述钥匙主体、所述卡台与片状部形成台阶形状;
其中,所述钥匙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弹子孔相对应的凹坑,所述卡台高于所述凹坑或所述钥匙主体所在的平面;所述顶杆中间部为圆柱状,所述顶杆尾部为具有开口的圆盘状,所述卡台的厚度小于d,所述卡台的高度大于所述顶杆尾部与所述顶杆中间部的半径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为圆形,所述凹坑的数目为多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孔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弹子孔中设有圆柱体,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锁芯之外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弹子孔对应连通的弹簧孔,所述弹簧孔中设有外壳弹簧,所述外壳弹簧抵紧在所述圆柱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凹槽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防盗弹子孔,所述第一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套筒主体相同的弧度,当所述卡台将第一滑块抵紧时,包括所述防盗弹子孔的所有弹子孔都与钥匙上的凹坑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台、片状部与所述钥匙手柄之间形成转动凹槽,所述转动凹槽的厚度大于第二套筒限位环的厚度与所述顶杆尾部的厚度之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中间部为圆杆,所述顶杆主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顶杆中间部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开锁前,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和所述顶杆尾部的钥匙插入槽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反向,在开锁后,所述第二套筒侧向开口转动到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同向,所述顶杆尾部的钥匙插入槽仍然固定的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开口的反向。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具有与所述顶杆主体相同的弧度,外壳套筒(71)包括:外壳侧壁、由所述外壳侧壁围成的圆柱状内腔(710)、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侧壁中的两排所述弹簧孔(75),两排弹簧孔(75)分别为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第一弹簧孔(751)和第二弹簧孔(752)的开孔方向为径向,第一弹簧孔(751)的轴线(7510)与第二弹簧孔(752)的轴线相交于圆柱状内腔(710)的圆心。
CN201410232424.0A 2014-05-29 2014-05-29 锁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73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2424.0A CN103967341B (zh) 2014-05-29 2014-05-29 锁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2424.0A CN103967341B (zh) 2014-05-29 2014-05-29 锁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7341A true CN103967341A (zh) 2014-08-06
CN103967341B CN103967341B (zh) 2016-06-15

Family

ID=51237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242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7341B (zh) 2014-05-29 2014-05-29 锁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734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0401A1 (de) * 1994-03-04 1995-09-06 Ernst Keller Schlüssel und Einbau-Doppelzylinder für ein Sicherheitsschloss
US7448240B1 (en) * 2007-06-25 2008-11-11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Lock assembly
CN101852041A (zh) * 2010-06-08 2010-10-06 胡连志 一种防盗锁芯
CN102359310A (zh) * 2011-07-19 2012-02-22 李浩远 防盗锁锁头
CN203891599U (zh) * 2014-05-29 2014-10-22 于国凡 锁紧装置
CN104196361A (zh) * 2014-08-25 2014-12-10 重庆市喜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多重互锁异步报警机电混合防盗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0401A1 (de) * 1994-03-04 1995-09-06 Ernst Keller Schlüssel und Einbau-Doppelzylinder für ein Sicherheitsschloss
US7448240B1 (en) * 2007-06-25 2008-11-11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Lock assembly
CN101852041A (zh) * 2010-06-08 2010-10-06 胡连志 一种防盗锁芯
CN102359310A (zh) * 2011-07-19 2012-02-22 李浩远 防盗锁锁头
CN203891599U (zh) * 2014-05-29 2014-10-22 于国凡 锁紧装置
CN104196361A (zh) * 2014-08-25 2014-12-10 重庆市喜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多重互锁异步报警机电混合防盗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7341B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5969B (zh) 防挑防敲高安全的锁心结构
CN203891599U (zh) 锁紧装置
CN204921641U (zh) 一种防盗螺丝
CN203755826U (zh) 卡盘式锁头
CN103967341A (zh) 锁紧装置
CN105464479A (zh) 叶片锁头及钥匙
CN204531675U (zh) 双重锁止乱码锁
CN205558515U (zh) 叶片锁头
CN201738661U (zh) 机械密码锁
EP2732114B1 (en) Rekeyable cylinder
CN204983952U (zh) 一种新型锁具
CN201517316U (zh) 圆弹子机械锁头
CN203475965U (zh) 钥匙、锁芯及相应的锁具
CN202520078U (zh) 防拨角度弹子锁
CN202990598U (zh) 带有封闭功能的高保险防盗锁芯
CN101033664B (zh) 采用圆弧片状钥匙的机械锁芯及高安全性机械锁
CN201447960U (zh) 锁具
CN105064799A (zh) 一种新型锁具
CN201241514Y (zh) 定位梅花锁
CN201649878U (zh) 一种带有密码拨号盘的锁头
CN203066648U (zh) 多维组合防盗锁芯
CN102635324A (zh) 密室孔控空转防盗锁及钥匙
CN201180407Y (zh) 锁具
CN103993782A (zh) 叠片式锁芯
CN103899152A (zh) 一种锁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