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7786A -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磁共振成像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磁共振成像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7786A
CN103957786A CN201380003171.3A CN201380003171A CN103957786A CN 103957786 A CN103957786 A CN 103957786A CN 201380003171 A CN201380003171 A CN 201380003171A CN 103957786 A CN103957786 A CN 103957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il
key element
coil de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1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7786B (zh
Inventor
小泽慎也
田之上和也
渡边良照
森田祯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57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7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7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7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43Control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MR system, e.g. setting of acquisition parameters prior to or during MR data acquisition, dynamic shimming, use of one or more scout images for scan plane prescrip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G01R33/3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comprising surface coils
    • G01R33/34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comprising surface coils comprising arrays of sub-coils, i.e. phased-array coils with flexible receiver channels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MRI装置(10)具备分布图数据生成部(68)和判定部(65)。分布图数据生成部根据由第1RF线圈装置(100)及第2RF线圈装置(120)每一个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接收到的来自被检体的MR信号,生成与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并表示MR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的多个分布图数据。判定部通过针对第1RF线圈装置、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分析多个分布图数据,判定在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中对磁共振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

Description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磁共振成像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磁共振成像装置及磁共振成像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
背景技术
MRI是用拉莫尔频率的RF脉冲以磁方式激励置于静磁场中的被检体的原子核自旋,根据伴随该激励发生的MR信号重构图像的拍摄法。另外,上述MRI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F脉冲是指高频脉冲(radio frequency pulse),MR信号是指核磁共振信号(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这里,起到如下作用的是RF线圈装置(radio frequency coildevice):例如通过使RF脉冲电流流过线圈等而向原子核自旋发送RF脉冲并将所发生的回波信号作为MR信号进行接收。在RF线圈装置中有全身用的装置和局部用的装置。局部用的RF线圈装置与拍摄部位对应地使用各种装置,例如在下肢的拍摄时,下肢专用的RF线圈装置安装于被检体的下肢。
在安装型的RF线圈装置内,例如配置作为检测MR信号的天线而发挥作用的多个要素线圈。在拍摄准备阶段,例如,显示RF线圈装置内的各要素线圈(的组),由用户选择用于拍摄的要素线圈(的组)。在选择用于拍摄的要素线圈时,要素线圈的位置是重要的。
因而,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准确算出要素线圈的位置,取得Z轴方向中的各要素线圈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根据接收强度分布的波峰位置,算出RF线圈装置的代表位置。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代表位置,显示多个各要素线圈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97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过专利文献1的发明虽然也可以实用上以足够的精度算出RF线圈装置的代表位置及各要素线圈的位置,但是,期望尽可能准确地检测代表位置及各要素线圈的位置。这是由于考虑例如处于离磁场中心过远的位置的要素线圈没有用于获得良好画质的足够的接收灵敏度,这样的要素线圈优选从拍摄中采用的要素线圈中排除。
从而,期望判定在MRI中对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的新技术,作为该目的的一个手段,期望与以往相比更准确地检测MRI中的RF线圈装置的位置的新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判定在MRI中对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的新技术。
以下,针对每个形态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取得的形态的多个例子。
(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MRI装置具有分布图(profile)数据生成部和判定部。
分布图数据生成部根据由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接收到的来自被检体的MR信号,生成与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并表示MR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的多个分布图数据。
判定部通过针对第1RF线圈装置、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分析多个分布图数据,判定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中对MRI有效的要素线圈。
(2)上述(1)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判定部构成为存储表示第1RF线圈装置内的各要素线圈和第1RF线圈装置的代表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2RF线圈装置内的各要素线圈和第2RF线圈装置的代表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位置数据,根据线圈位置数据及多个分布图数据,针对第1RF线圈装置、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判定能否利用。
(3)上述(2)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分布图数据中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设定统计上的阈值,根据在分布图数据中MR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阈值的要素线圈的数量,针对第1RF线圈装置、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判定能否利用。
(4)上述(3)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波峰值的平均来设定阈值。
(5)上述(3)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波峰值的平均及方差来设定阈值。
(6)上述(3)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波峰值的标准偏差来设定阈值。
(7)上述(2)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分布图数据中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设定统计上的阈值,根据在分布图数据中MR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阈值的要素线圈的比例,针对第1RF线圈装置、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判定能否利用。
(8)上述(7)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波峰值的平均来设定阈值。
(9)上述(7)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波峰值的平均及方差来设定阈值。
(10)上述(7)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波峰值的标准偏差来设定阈值。
(11)上述(2)的MRI装置还可以具备如下构成的位置算出部。位置算出部从在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之中的、与由判定部判定为能利用方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的多个分布图数据中,与由分布图数据所表示的要素线圈的接收灵敏度相应地选择用于代表部分的位置算出的分布图数据,根据所选择的分布图数据和线圈位置数据,算出代表部分的位置。
(12)上述(11)的MRI装置还可以具备如下构成的显示部。即,显示部显示基于由位置算出部所算出的代表部分的位置和线圈位置数据的多个要素线圈的位置信息。
(13)上述(12)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还具备选择在被检体的磁共振成像中采用的要素线圈的线圈选择部。显示部不显示在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之中的、未算出代表部分的位置方的要素线圈的位置信息,而显示算出了代表部分的位置方的多个要素线圈的位置信息。线圈选择部接受从所显示的多个要素线圈中指定特定的要素线圈的输入信息,按照该输入信息来选择要素线圈。
(14)上述(12)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还具备线圈选择部,该线圈选择部在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分别具有包含多个要素线圈的多个节段的情况下,选择在被检体的磁共振成像中采用的节段。显示部不显示在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之中的未算出代表部分的位置的一方的节段的位置信息,而显示算出了代表部分的位置的一方的多个节段的位置信息。线圈选择部接受从所显示的多个节段中指定特定的节段的输入信息,按照输入信息来选择节段。
(15)上述(11)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位置算出部构成为选择分布图数据中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超过规定值的多个分布图数据,作为用于代表部分的位置算出的分布图数据。
(16)上述(11)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分布图数据生成部构成为以拍摄空间内的规定位置作为基准,生成多个分布图数据。位置算出部将分布图数据的接收强度分布的波峰位置设为要素线圈的暂定位置,根据要素线圈的暂定位置和线圈位置数据来算出代表部分的位置和规定位置的距离,从而算出代表部分的位置。
(17)上述(11)的MRI装置也可以构成如下。即,分布图数据生成部构成为以拍摄空间内的规定位置作为基准,生成多个分布图数据。位置算出部将分布图数据的接收强度分布的重心位置设为要素线圈的暂定位置,根据要素线圈的暂定位置和线圈位置数据算出代表部分的位置和规定位置的距离,从而算出代表部分的位置。
(18)在另一实施方式中,MRI装置具备分布图数据生成部、判定部和位置算出部。
分布图数据生成部根据由至少一个RF线圈装置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接收到的来自被检体的MR信号,生成与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并表示MR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的多个分布图数据。
判定部存储表示RF线圈装置的代表部分和各个要素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位置数据,根据线圈位置数据及分布图数据,判定RF线圈装置能否利用。
位置算出部从与判定部判定为能够利用的RF线圈装置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的多个分布图数据中,与由分布图数据表示的要素线圈的接收灵敏度对应地选择至少一个用于RF线圈装置的代表部分的位置算出的分布图数据,根据所选择的分布图数据和线圈位置数据,算出代表部分的位置。
(19)在另一实施方式中,MRI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是获得在从安装于被检体的RF线圈装置之中选择在MRI中采用的要素线圈的情况下的支援信息的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
一个步骤是根据由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接收到的来自被检体的MR信号,生成与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并表示MR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的多个分布图数据。
一个步骤是通过针对第1RF线圈装置、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分析多个分布图数据,判定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中对MRI有效的要素线圈。
根据上述(1)~(17)的各MRI装置,可以通过新技术,判定在MRI中对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
根据上述(18)的MRI装置,可以通过新技术,判定在MRI中的RF线圈装置能否利用,与以往相比更准确检测RF线圈装置的代表部分的位置,结果,容易判定对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
根据上述(19)的MRI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可以通过新技术判定在MRI中对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MRI装置的全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和脊椎用RF线圈装置的要素线圈的配置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的线圈位置数据的例子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的线圈位置数据的例子的表。
图4是表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的全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数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各分布图数据描绘各要素线圈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并对比波峰位置和线圈位置数据的示意图。
图6是针对各要素线圈的位置,仅仅选择了由分布图数据表示的位置和由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之差为小于等于设定值的要素线圈的一览表。
图7是表示基于波峰时的接收强度为大于等于阈值的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数据的、代表点的位置算出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进行的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线圈位置测量序列执行后显示的各要素线圈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的拍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针对每个节段排列了表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的要素线圈的一个例子的平面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10:MRI装置,20:床单元,22:顶板,30:机架,31:静磁场磁铁,32:匀场线圈,33:倾斜磁场线圈单元,34:RF线圈单元,40:控制装置,60:运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MRI装置、MRI方法及MRI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图中同一要素附上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MRI装置10的全体结构的方框图。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将MRI装置10的构成要素分为床单元20、机架30、控制装置40这3个部分进行说明。
第一,床单元20具备床21、顶板22和在床21内配置的顶板移动机构23。在顶板22的上表面载置被检体P。另外,在顶板22的上表面配置多个连接端口25。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在被检体P处安装了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和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这些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分别经由连接端口25与后述的RF接收器50连接。
床21以使顶板22能够在水平方向(装置坐标系的Z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顶板22。顶板移动机构23在顶板22位于机架30外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床21的高度,调整顶板22的铅垂方向的位置。另外,顶板移动机构23通过使顶板22在水平方向移动,使顶板22进入机架30内,在拍摄后使顶板22向机架30外移出。
第二,机架30例如构成圆筒状,被设置在拍摄室。机架30具备静磁场磁铁31、匀场线圈单元32、倾斜磁场线圈单元33、RF线圈单元34。
静磁场磁铁31例如是超传导线圈,构成为圆筒状。静磁场磁铁31通过从后述的控制装置40的静磁场电源42供给的电流,在拍摄空间形成静磁场。拍摄空间是指例如放置被检体P并施加了静磁场的机架30内的空间。另外,也可以不设置静磁场电源42,而用永久磁铁构成静磁场磁铁31。
匀场线圈单元32例如构成为圆筒状,在静磁场磁铁31的内侧与静磁场磁铁31同轴配置。匀场线圈单元32通过从后述的控制装置40的匀场线圈电源44供给的电流,形成使静磁场均一化的偏置磁场。
倾斜磁场线圈单元33例如构成为圆筒状,配置在匀场线圈单元32的内侧。倾斜磁场线圈单元33具备X轴倾斜磁场线圈33x、Y轴倾斜磁场线圈33y、Z轴倾斜磁场线圈33z。
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预先说明,设为X轴、Y轴、Z轴是装置坐标系。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装置坐标系的X轴、Y轴、Z轴定义如下。首先,将铅垂方向设为Y轴方向,顶板22被配置为其上表面的法线方向为Y轴方向。将顶板22的水平移动方向设为Z轴方向,机架30被配置为其轴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是与这些Y轴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1的例子中是顶板22的宽度方向。
X轴倾斜磁场线圈33x在拍摄区域形成与从后述的X轴倾斜磁场电源46x供给的电流相应的X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x。同样,Y轴倾斜磁场线圈33y在拍摄区域形成与从后述的Y轴倾斜磁场电源46y供给的电流相应的Y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y。同样,Z轴倾斜磁场线圈33z在拍摄区域形成与从后述的Z轴倾斜磁场电源46z供给的电流相应的Z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z。从而,切片选择方向倾斜磁场Gss、相位编码方向倾斜磁场Gpe及读出方向(频率编码方向)倾斜磁场Gro通过装置坐标系的3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x、Gy、Gz的合成,可以设定成任意的方向。
上述拍摄区域例如是在一个图像或一套图像的生成中采用的MR信号的收集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是成为图像的区域。拍摄区域例如作为拍摄空间的一部分而由装置坐标系3维地规定。为了防止例如折返伪像,在以比图像化的区域宽的范围收集MR信号的情况下,拍摄区域是MR信号的收集范围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有MR信号的收集范围的全部成为图像,MR信号的收集范围和拍摄区域一致的情况。另外,上述“一套图像”例如是如多切片拍摄等那样由一个脉冲序列一次收集多个图像的MR信号时的多个图像。
RF线圈单元34例如构成为圆筒状,被配置在倾斜磁场线圈单元33的内侧。RF线圈单元34例如包含兼用RF脉冲的发送及MR信号的接收的全身用线圈、仅仅进行RF脉冲的发送的发送RF线圈。
第三,控制装置40具备静磁场电源42、匀场线圈电源44、倾斜磁场电源46、RF发送器48、RF接收器50、序列控制器58、运算装置60、输入装置72、显示装置74和存储装置76。
倾斜磁场电源46具有X轴倾斜磁场电源46x、Y轴倾斜磁场电源46y、Z轴倾斜磁场电源46z。X轴倾斜磁场电源46x、Y轴倾斜磁场电源46y、Z轴倾斜磁场电源46z将用于形成倾斜磁场Gx、Gy、Gz的各电流分别供给到X轴倾斜磁场电源46x、Y轴倾斜磁场线圈33y、Z轴倾斜磁场线圈33z。
RF发送器48根据从序列控制器58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引起核磁共振的拉莫尔频率的RF电流脉冲,将其向RF线圈单元34发送。与该RF电流脉冲相应的RF脉冲从RF线圈单元34向被检体P发送。
RF线圈单元34的全身用线圈、接收RF线圈24检测由RF脉冲激励被检体P内的原子核自旋而发生的MR信号,所检测到的MR信号向RF接收器50输入。
RF接收器50对接收到的MR信号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后,进行A/D(模拟到数字,analog to digital)变换,生成数字化的MR信号的复数数据即原始数据。RF接收器50将MR信号的原始数据向运算装置60(的图像重构部62)输入。
序列控制器58按照运算装置60的指令,存储倾斜磁场电源46、RF发送器48及RF接收器50的驱动所需的控制信息。这里的控制信息是指记述了例如应向倾斜磁场电源46施加的脉冲电流的强度、施加时间、施加定时等动作控制信息的序列信息。序列控制器58按照所存储的规定的序列,驱动倾斜磁场电源46、RF发送器48及RF接收器50,从而发生倾斜磁场Gx、Gy、Gz及RF脉冲。
运算装置60具有系统控制部61、系统总线SB、图像重构部62、图像数据库63、图像处理部64、判定部65、位置算出部66、线圈选择部67、分布图数据生成部68。
系统控制部61在本扫描的拍摄条件的设定、拍摄动作及拍摄后的图像显示中,经由系统总线SB等布线,进行MRI装置10全体的系统控制。上述拍摄条件例如是指根据哪个种类的脉冲序列以哪种条件发送RF脉冲等,以哪种条件从被检体P收集MR信号。作为拍摄条件的例子,可以举出作为拍摄空间内的位置信息的拍摄区域、翻转角、反复时间TR(Repetition Time)、切片数、拍摄部位、自旋回波法、并行成像等的脉冲序列的种类等。上述拍摄部位是指将例如头部、胸部、腹部等被检体P的哪一部分图像化为拍摄区域。
上述“本扫描”是用于拍摄以T1增强图像等作为目的的诊断图像的扫描,不包含定位图像用的MR信号收集的扫描、校正扫描。扫描是指MR信号的收集动作,不包含图像重构。校正扫描例如是指为了决定在本扫描的拍摄条件内的未确定的条件、图像重构处理、图像重构后的补正处理中采用的条件、数据而进行的不同于本扫描的扫描。
另外,系统控制部61使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信息在显示装置74显示,根据来自输入装置72的指示信息来设定拍摄条件,将所设定的拍摄条件输入到序列控制器58。另外,系统控制部61在拍摄后,使所生成的显示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在显示装置74显示。
输入装置72向用户提供设定拍摄条件、图像处理条件的功能。
图像重构部62与相位编码步骤数量及频率编码步骤数量相应地,将从RF接收器50输入的MR信号的原始数据配置及保存为k空间数据。k空间是指频率空间。图像重构部62对k空间数据进行包含2维傅里叶变换等的图像重构处理,从而生成被检体P的图像数据。图像重构部62在图像数据库63保存所生成的图像数据。
图像处理部64从图像数据库63取入图像数据,对其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显示用图像数据保存在存储装置76。
存储装置76对于上述显示用图像数据,将用于其显示用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拍摄条件、被检体P的信息(患者信息)等作为附带信息而附带存储。
分布图数据生成部68根据由在被检体P安装的RF线圈装置(在图1的例中,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各要素线圈检测到的MR信号,针对每个要素线圈生成分布图数据。分布图数据由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生成,表示各要素线圈所检测到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空间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分布图数据生成部68以装置坐标系的原点为基准,按照装置坐标系生成分布图数据。
判定部65从线圈位置测量序列开始前起预先存储RF线圈装置的线圈位置数据(Coil Position Data)。线圈位置数据表示RF线圈装置的代表点的位置和该RF线圈装置内的各要素线圈的代表点的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RF线圈装置的代表点是指在该RF线圈装置的位置确定中采用的基准点,例如,可以采用RF线圈装置的中心点、重心点等。另外,要素线圈的代表点是指要素线圈的位置确定中采用的基准点,例如,可以采用作为要素线圈的天线而起作用的导线部分的重心点、中心等。
MRI装置10除了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以外,还可以使用头部用RF线圈装置、胸部用RF线圈装置等各种的安装型RF线圈装置,这些RF线圈装置各自的线圈位置数据被存储在判定部65。
判定部65在线圈位置测量序列中,根据线圈位置数据及分布图数据,判定RF线圈装置能否利用。这里的能够利用例如是指“该RF线圈装置存在于磁场中心附近,因此包含以可获得足够画质程度的灵敏度从被检体P检测MR信号的要素线圈”。
位置算出部66在线圈位置测量序列中,根据分布图数据和线圈位置数据,算出由判定部65判定为能够利用的RF线圈装置的代表点的位置。
线圈选择部67选择在拍摄(本扫描)中在MR信号的检测中采用的要素线圈。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作为MRI装置10的一部分,但是这些也可以与MRI装置10分离设置。该点对于在头部用RF线圈装置等MRI装置10中使用的其他RF线圈装置也同样。
另外,也可以将运算装置60、输入装置72、显示装置74、存储装置76这4个构成为一个计算机,例如设置在控制室。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将MRI装置10的构成要素分类为机架30、床单元20、控制装置40这3个,但是这只是一个解释例。
例如,顶板移动机构23也可以设置作为控制装置40的一部分。
或者,RF接收器50也可以不设置在机架30外,而配置在机架30内。在该情况下,例如与RF接收器50相当的电子电路板配设在机架30内。而且,由RF线圈装置等从电磁波变换为模拟的电气信号的MR信号用该电子电路板内的前置放大器放大,作为数字信号向机架30外输出,输入图像重构部62。在向机架30外输出时,例如如果用光通信缆线作为光数字信号进行发送,则可以减轻外部噪音的影响,因此是优选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采用的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要素线圈的配置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在顶板22的上表面载置垫子96,被检体P的两脚搭载于垫子96之上。这是为了使被检体P的体轴全体与Z轴方向平行。
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构成为接收MR信号的安装型RF线圈装置,并具有覆盖部件102和缆线104。在覆盖部件102内,排列检测MR信号的4个要素线圈(coil element)106a、106b、106c、106d。要素线圈106a~106d通过包含覆盖部件102内的放大电路等的公知的电路结构,分别与缆线104内的各个布线电连接(未图示)。缆线104在前端具有未图示的连接器,将该连接器与连接端口25连接,从而要素线圈106a~106d连接到RF接收器50。
另外,在覆盖部件102内,配置了执行要素线圈(106a~106d)的选择等的控制并存储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识别信息的控制电路(未图示)。缆线104与连接端口25连接时,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识别信息从该控制电路经由MRI装置10内的布线输入到系统控制部61。另外,这里作为一个例子,以覆盖部件102的中心作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代表点Q1。
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构成为接收MR信号的安装型RF线圈装置,并具有覆盖部件122和缆线124。在覆盖部件122内,排列检测MR信号的8个要素线圈126a~126h。要素线圈126a~126h通过包含覆盖部件122内的放大电路等的公知的电路结构,分别与缆线124内的各个布线电连接(未图示)。缆线124在前端具有未图示的连接器,将该连接器与连接端口25连接,从而要素线圈126a~126h连接到RF接收器50。
另外,与上述同样,在覆盖部件122内,配置了执行要素线圈(126a~126h)的选择等的控制并存储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识别信息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将覆盖部件122的中心设为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代表点Q2。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在于通过新的线圈位置测量序列,与以往相比更准确地判定RF线圈装置的代表点及各要素线圈的位置。在说明该线圈位置测量序列之前,以下说明用于该说明的图3~图7。
图3是表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线圈位置数据的例子、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线圈位置数据的例子的表。这里为了简化要素线圈的位置算出的说明,一维地进行各要素线圈的配置,假定如下。
首先,各要素线圈(106a~106d,126a~126h)设为在覆盖部件(102,122)内一维地排列。另外,以要素线圈的排列方向与Z轴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使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在顶板22上安装在被检体P。
在图3的线圈位置数据中,作为一个例子,代表点和各要素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表现为要素线圈的排列方向中从代表点到各要素线圈的中心点为止的距离及方向。
在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情况下,从代表点Q1朝向要素线圈106d的中心的方向为正方向,其相反方向为负方向(参照图2)。同样,在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情况下,从代表点Q2朝向要素线圈126h的中心的方向为正方向,其相反方向为负方向(参照图2)。
例如,在图3的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线圈位置数据中,要素线圈106b沿着从代表点Q1朝向要素线圈106a的中心的方向,从代表点Q1离开100(距离的单位例如是毫米)。
图4是表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全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数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中,横轴表示装置坐标系的Z轴方向的位置,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磁场中心设为与装置坐标系的原点(X=0,Y=0,Z=0)一致。纵轴表示由各要素线圈106a~106d、126a~126h检测到的MR信号的强度。
在图4中,用实线表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要素线圈106a~106d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用虚线表示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要素线圈126a~126h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另外,分别用粗线表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中,波峰时的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强度(在该例中为要素线圈106b、126d)。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纵轴的值用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全要素线圈中获得的最大的信号强度(在该例中,Z=-33的要素线圈106b的波峰接收强度)标准化。
图5是根据各分布图数据描绘各要素线圈106a~106d,126a~126h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并对比波峰位置和线圈位置数据的示意图。在图5的上段中,纵轴、横轴与图4相同,圆圈的描绘点表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要素线圈106a~106d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四边形的描绘点表示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要素线圈126a~126h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
图5的中段是对比了由分布图数据表示的各要素线圈106a~106d的位置和由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各要素线圈106a~106d的位置的结果。
图5的下段是对比了由分布图数据表示的各要素线圈126a~126h的位置和由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各要素线圈126a~126h的位置的结果。在图8的流程图中与线圈位置测量序列一起说明图5的中段、下段的详细情况。
图6表示针对各要素线圈106a~106d、126a~126h的位置,仅仅选择了由分布图数据表示的位置和由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之差为小于等于“设定值”的要素线圈的一览表的例子。上述“设定值”的确定方法在图8与线圈位置测量序列一起说明。
图7是表示基于波峰时的接收强度为大于等于阈值的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数据的、代表点的位置算出方法的图。具体地说,从在图6的一览表中选择的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线圈要素106a~106d中,进一步选择满足统计上的阈值的要素线圈,根据所选择的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数据,算出代表点Q1的位置。统计上的阈值的确定方法、代表点Q1的位置算出方法在图8与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的流程一起说明。
另外,在图7中,横轴(X轴)表示以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代表点Q1为基准(X=0)的各线圈要素106a~106d的相对位置。纵轴(Y轴)表示以装置坐标系的原点为基准(Y=0)的各线圈要素106a~106d的暂定位置。暂定位置是指获得各线圈要素的位置的最终算出结果前的、基于分布图数据的各要素线圈的暂定的测定位置。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0进行的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以下,适宜参照前述各图,按照图8所示步骤编号,说明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的流程。
[步骤S1]系统控制部61(参照图1)控制MRI装置10的各部,通过例如基于自旋回波法等的一维脉冲序列,执行Z轴方向的MR信号收集序列。由此,针对每个要素线圈收集的MR信号从RF接收器50被输入到分布图数据生成部68。分布图数据生成部68个别地生成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要素线圈106a~106d、126a~126h的Z轴方向中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作为分布图数据(参照图4)。
判定部65在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全要素线圈106a~106d的分布图数据中,判定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将其设为最大接收强度CAmax。将获得最大接收强度CAmax的Z轴方向位置设为暂定位置PA。在图4、图5的例子中,要素线圈106b的暂定位置PA(Z=-33)中的接收强度作为最大接收强度CAmax而被存储在判定部65中。
判定部65在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全要素线圈126a~126h的分布图数据中,判定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将其设为最大接收强度CBmax。将获得最大接收强度CBmax的Z轴方向位置设为暂定位置PB。在图4、图5的例中,要素线圈126d的暂定位置PB(Z=-200)中的接收强度作为最大接收强度CBmax而被存储在判定部65中。
[步骤S2]判定部65对于不符合最大接收强度CAmax、CBmax的其他全要素线圈,将分布图数据中获得接收强度的最大值的Z轴方向位置判定及存储为各要素线圈的“暂定位置”。
接着,判定部65对于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算出由分布图数据表示的各要素线圈106a~106d的“暂定位置”和由线圈位置数据(参照图3的左栏)表示的各要素线圈的位置的偏离ΔZ。该计算以获得最大接收强度CAmax的要素线圈106b的暂定位置PA为基准来执行。
具体地说,判定部65算出使由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要素线圈106b的位置和由分布图数据表示的要素线圈106b的暂定位置PA一致的第一一致条件。在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代表点Q1与装置坐标系的原点一致时,如果按照线圈位置数据,则要素线圈106b的暂定位置PA应该为Z=-100(参照图3的左栏)。但是,要素线圈106b的暂定位置PA=-33(参照图5的上段)。
因此,判定部65算出使由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沿着Z轴正方向偏移67的条件作为第一一致条件。由此,对于其他要素线圈106a、106c、106d,获得线圈位置数据所表示的位置。
即,图5的中段的横轴是按照第一一致条件使图5的上段的横轴向Z轴正方向偏移67,使由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要素线圈106b的位置和要素线圈106b的暂定位置PA一致的轴。另外,在图5的中段的横轴的2段标记的刻度内,上侧表示以代表点Q1为基准的位置,下侧用括弧表示了对应的要素线圈的符号(图5的下段也同样)。
判定部65对于其他要素线圈106a、106c、106d,在第一一致条件下算出由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和暂定位置的偏离ΔZa、ΔZc、ΔZd。例如,要素线圈106d的暂定位置在图5的上段中为Z=400,但是在第一一致条件下,线圈位置数据所确定的位置为300+67=367(300是图3的线圈位置数据的要素线圈106d的值)。即,与图5的中段的横轴的刻度300相当的位置是图5的上段的Z=367的位置,该Z=367和要素线圈106d的暂定位置400的偏离作为ΔZd=33算出。
接着,判定部65对于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算出由分布图数据表示的各要素线圈126a~126h的暂定位置和由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各要素线圈的位置的偏离ΔZ’。该计算以获得最大接收强度CBmax的要素线圈126d的暂定位置PB为基准执行。
判定部65与上述同样,算出使由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线圈位置数据(参照图3的右栏)所表示的要素线圈126d的位置和由分布图数据所表示的要素线圈126d的暂定位置PA一致的第二一致条件。即,图5的下段的横轴是作为第二一致条件使图5的上段的横轴向Z轴负方向偏移100,使由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要素线圈126d的位置和要素线圈126d的暂定位置PB一致的轴。
判定部65对于其他要素线圈126a~126c,126e~126h,在第二一致条件下算出由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和暂定位置的偏离ΔZ’a~ΔZ’c、ΔZ’e~ΔZ’h。
[步骤S3]判定部65选择由线圈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和暂定位置的偏离在容许范围内的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数据),用于判定RF线圈装置能否利用。另外,对于选择对象,不管解释为选择要素线圈还是解释为选择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数据,在技术上都是等价的,但是在能否利用的判定中采用分布图数据。
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判定部65对于偏离ΔZa~ΔZd、ΔZ’a~ΔZ’h,选择绝对值为小于等于规定值(例如90)的要素线圈。另外,对于获得最大接收强度CAmax、CBmax的要素线圈106b、126d,由于ΔZb=0、ΔZ’d=0,因此当然被选择。另外,上述的规定值在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和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中是共同的值,但是也可以采用互异值。
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对于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选择要素线圈106a~106d,对于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选择要素线圈126c~126f(参照图6)。
[步骤S4]判定部65对于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算出在能否利用两者的判定中采用的共同的统计上的阈值Th。在步骤S3选择的全要素线圈的波峰时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及方差分别设为μ、σ的情况下,判定部65例如通过下式算出阈值Th。
Th=μ-(N×σ)         …(1)
(1)式中,N是自然数,例如,可以采用3、4等值。
另外,作为阈值Th,(1)式仅仅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只是平均值μ。
或者,作为阈值Th,也可以是标准偏差在图6的情况下,8个要素线圈的波峰时的接收强度的平均为0.5,方差为0.05。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判定部65算出为阈值Th=0.4((1)式中N=2的情况)。
[步骤S5]判定部65在步骤S3用于判定能否利用而选择的要素线圈中,将至少存在一个波峰时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为大于等于阈值Th的要素线圈的RF线圈装置被判定为“由于处于磁场中心附近,因此能够利用”。不存在波峰时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为大于等于阈值Th的要素线圈的RF线圈装置被判定为“不适于利用”。
在图4~图6的例子中,关于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在步骤S3选择的4个要素线圈106a~106d内,4个波峰时的接收强度为大于等于阈值Th,因此被判定能够利用。关于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在步骤S3选择的4个要素线圈126c~126f内,要素线圈126d、126e的波峰时的接收强度为大于等于阈值Th,因此被判定能够利用。
另外,对于能否利用的判定方法,上述的方法只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在步骤S3选择的要素线圈内,波峰时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为大于等于阈值Th的要素线圈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个时判定为能够利用。或者,也可以在步骤S3选择的全要素线圈内,大于等于例如15%等的规定比例的要素线圈中,波峰时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为大于等于阈值Th时,判定能够利用该RF线圈装置。
[步骤S6]位置算出部66针对在步骤S5判定为能够利用的RF线圈装置,分别选择在代表点的位置算出中采用的要素线圈。对于这里的选择对象,也与上述同样,不管解释为选择要素线圈还是解释为选择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数据,在技术上都是等价的,但是在代表点的位置算出中采用分布图数据。
在该选择时,各RF线圈装置中,采用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各波峰值的最大值。具体地说,位置算出部66从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内的全要素线圈106a~106d(的分布图数据)中,选择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为大于等于最大接收强度CAmax的规定比例RA的要素线圈,用于代表点Q1的位置算出。同样,位置算出部66从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内的全要素线圈126a~126h(的分布图数据)中,选择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为大于等于最大接收强度CBmax的规定比例RA的要素线圈,用于代表点Q2的位置算出。
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规定比例RA设为50%。在该情况下,对于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选择4个要素线圈106a~106d,对于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选择4个要素线圈126c~126f。但是,规定比例RA可以在例如20~70%的范围适当确定,可以为55%,也可以为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对于各RF线圈装置,仅仅选择一个在代表点的位置算出中采用的要素线圈为最大接收强度(CAmax或CBmax)的要素线圈时,以选择多个要素线圈的方式,阶段地降低规定比例RA。
[步骤S7]位置算出部66针对在步骤S5判定为能够利用的RF线圈装置,算出代表点的位置。因此,位置算出部66算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代表点Q1的位置和装置坐标系的原点(该例中为磁场中心)的偏离D1。
具体地说,位置算出部66对于在步骤S6所选择的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要素线圈106a~106d,作成图7的那样的曲线图。图7中的要素线圈106a~106d的各描绘点中,X坐标值(横轴的值)表示以基于线圈位置数据的代表点Q为基准的各要素线圈106a~106d的位置。另外,图7的要素线圈106a~106d的各描绘点中,Y坐标值(纵轴的值)表示各要素线圈106a~106d的暂定位置(MR信号的接收强度最大的装置坐标系的Z轴上的位置)。
但是,对于各要素线圈106a~106d的暂定位置(Y坐标值),也可以采用分布图数据的MR信号强度的重心的Z轴方向位置。这里的重心是指,例如在进行了测量的Z轴方向的范围将MR信号强度沿着Z轴方向积分而算出总积分值后,MR信号强度的Z轴方向积分值成为总积分值的一半的Z轴位置。
位置算出部66在图7的曲线图中,按照最小二乘法对要素线圈106a~106d的4个描绘点进行直线近似。位置算出部66将该直线的Y截距IP1作为代表点Q1的位置和装置坐标系的原点的偏离D1而算出。由此,位置算出部66算出基于装置坐标系的代表点Q1的位置。位置算出部66与上述同样,通过算出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代表点Q2的位置和装置坐标系的原点的偏离D2,算出代表点Q2的位置。
另外,根据暂定位置及线圈位置数据算出代表点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是上述最小二乘法以外的手法。该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补充事项[5]而后述。
[步骤S8]位置算出部66根据在步骤S7算出的代表点Q1的位置和线圈位置数据,算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各要素线圈106a~106d的实际的位置。例如,在算出图7的Y截距IP1(偏离D1)为+67,代表点Q1的Z轴坐标位置为+67的情况下,位置算出部66使线圈位置数据中的各要素线圈的位置向Z轴正方向偏移67。例如,要素线圈106d的Z轴方向的位置算出为367。
同样,位置算出部66根据在步骤S7算出的代表点Q2的位置和线圈位置数据,算出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各要素线圈126a~126h的实际的位置。例如在算出偏离D2为-100,代表点Q2的Z轴坐标位置为-100的情况下,位置算出部66使线圈位置数据中的各要素线圈的位置向Z轴负方向偏移100。
以上是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的动作说明。
图9是表示执行线圈位置测量序列后所显示的各要素线圈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显示装置74以文字信息的方式在显示装置74的画面上的向导栏200显示各RF线圈装置能否利用的判定结果。在图4~图9的例子中,在向导栏200显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都能够利用的意思。
这里作为一个例子,显示装置74不显示未算出代表点的位置的(判定为不能利用的)RF线圈装置的要素线圈的位置信息,而显示算出了代表点的位置的(判定为能利用的)RF线圈装置的要素线圈的位置信息。
另外,这里作为一个例子,显示装置74在步骤S3选择用于判定能否利用的要素线圈中,仅仅将波峰时的接收强度为大于等于阈值Th的要素线圈识别显示为能够利用的要素线圈。对于在步骤S5判定为能够利用的RF线圈装置内识别显示为能够利用的要素线圈的判定基准,也可以不是上述阈值Th,而是其他基准。另外,在该识别显示时,显示装置74在画面上以磁场中心的位置为基准,配合在步骤S8算出的要素线圈的位置,显示例如要素线圈的粗框。在粗框内显示相应的要素线圈的识别信息。
在图4~图9的例子中,对于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要素线圈106a~106d显示为能够利用,对于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要素线圈126d、126e显示为能够利用。另外,图9中,在Z轴方向中的磁场中心(Magnetic Field Center)的位置用纵方向的点划线表示。
对于波峰时的接收强度小于阈值Th的要素线圈(不适于利用的要素线圈),可以不显示,也可以以区别于能够利用的要素线圈的形态显示。在图9中,配合由位置算出部66算出的要素线圈的位置,显示不适于利用的要素线圈的虚线框。
另外,判定部65根据全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文件数据中检测到MR信号的范围及身高等的被检体P的信息,算出被检体P的存在区域,将算出结果输入显示装置74。而后,显示装置74与被输入了的被检体P的区域一并显示各要素线圈的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MRI装置10的拍摄动作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以下,适宜参照前述各图,按照图10所示步骤编号,说明MRI装置10的动作。
[步骤S21]对输入装置72输入被检体P的身高等的信息、脉冲序列的种类等的主要拍摄条件。系统控制部61(参照图1)根据经由输入装置72对MRI装置10输入的拍摄条件,进行MRI装置10的初始设定。另外,在顶板22上,向被检体P安装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这些分别与连接端口25连接。经由连接端口25,系统控制部61取得这些连接的RF线圈装置的识别信息。
然后,顶板移动机构23按照序列控制器58及系统控制部61的控制,使载置被检体P的顶板22在机架30内水平移动。然后,通过预扫描等,设定RF脉冲的暂定的中心频率等。
[步骤S22]系统控制部61控制MRI装置10的各部,使它们执行前述的线圈位置测量序列(参照图3~图8)。
[步骤S23]判定部65及位置算出部66向显示装置74输入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的执行结果。显示装置74根据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的执行结果,识别显示能够利用的RF线圈装置及能够利用的要素线圈(参照图9)。此时,显示装置74以磁场中心的位置为基准,配合由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算出的要素线圈的位置,显示能够利用的要素线圈。
然后,用户从在显示装置74上显示的能够利用的要素线圈之中,选择在拍摄中采用的要素线圈。线圈选择部67向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输入规定的控制信号,使得用户经由输入装置72选择的要素线圈用于拍摄中。这里的“用于拍摄中”是指将本扫描中由该要素线圈接收到的MR信号用于图像重构。
另外,在拍摄中采用的要素线圈的选择也可以根据拍摄部位等拍摄条件,由线圈选择部67自动地执行。另外,输入装置72及MRI装置10的各部构成为,当所显示的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的执行结果存在疑问时,按照用户的再执行指示,再执行步骤S22的处理。
[步骤S24]执行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中的各要素线圈的3维(空间的)灵敏度分布映射的生成序列等的预扫描。灵敏度分布映射的生成手法与例如日本特开2005-237703号公报等以往技术同样即可。
[步骤S25]拍摄定位图像。具体地说,从步骤S2的时刻开始,在插入机架30内的顶板22上载置被检体P,通过由静磁场电源42励磁的静磁场磁铁31在拍摄空间形成静磁场。然后,通过从匀场线圈电源44向匀场线圈单元32供给电流,形成偏置磁场,使静磁场均一化。而且,从输入装置72向系统控制部61输入开始指示后,系统控制部61向序列控制器58输入包含脉冲序列的拍摄条件。序列控制器58通过按照输入了的脉冲序列而驱动倾斜磁场电源46、RF发送器48及RF接收器50,从而在包含被检体P的拍摄部位的拍摄区域形成倾斜磁场,从RF线圈单元34发生RF脉冲。
由此,由被检体P内的核磁共振产生的MR信号由RF线圈单元34及在步骤S23所选择的(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或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要素线圈检测,向RF接收器50输入。RF接收器50通过对MR信号进行前述的处理,生成MR信号的原始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输入图像重构部62。图像重构部62将MR信号的原始数据配置及保存为k空间数据。
图像重构部62通过对k空间数据进行包含傅里叶变换的图像重构处理,重构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保存在图像数据库63。
图像处理部64从图像数据库63取入图像数据,通过对其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生成定位图像的显示用图像数据,将该显示用图像数据在存储装置76保存。然后,系统控制部61将定位图像的显示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74。
[步骤S26]根据所显示的定位图像,由用户设定拍摄区域等本扫描的拍摄条件的一部分。另外,系统控制部61设定本扫描中的其他未确定的拍摄条件。
[步骤S27]按照在步骤S26所设定的拍摄条件,执行本扫描。由此,与定位图像的拍摄时同样,各部进行动作,本扫描的MR信号的原始数据作为k空间数据被配置及保存在图像重构部62内。
[步骤S28]图像重构部62通过对k空间数据进行包含傅里叶变换的图像重构处理,重构图像数据,对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基于灵敏度分布映射的亮度补正处理。图像重构部62将亮度补正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图像数据库63。
图像处理部64从图像数据库63取入图像数据,对其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从而生成2维的显示用图像数据,将这些显示用图像数据保存在存储装置76。然后,系统控制部61将本扫描的显示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作为拍摄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74。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0的动作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虽然在拍摄中采用了多个安装型的RF线圈装置,但是,也有对每个RF线圈装置接收灵敏度显著不同的情况。例如如图2那样,垫子96铺设在被检体P的两脚之下时,与被检体P的距离针对每个RF线圈装置显著不同,因此,在一个RF线圈装置内的各要素线圈和其他RF线圈装置内的各要素线圈处对于MR信号的接收灵敏度显著不同。由于MR信号微弱,因此,与被检体P的距离大的RF线圈装置的内部的各要素线圈的接收灵敏度相对地小。
在这样的条件下,在以往技术中,由于内部的全要素线圈在MR信号的接收强度中不超过规定值,因此有不显示该RF线圈装置(设为不适于利用)的情况。例如,虽然在如图2那样的配置中显示了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但是有不显示通过垫子96与被检体P隔离的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情况。
这里,离磁场中心越远,倾斜磁场的线性越劣化,因此MR信号的检测精度变低。即,即使确定了接收信号的波峰位置,也难以判定其是噪音的波峰,还是线圈间的耦合形成的波峰,还是本来要检测到的来自被检体P的MR信号的波峰。因此,离磁场中心越远的要素线圈,接收信号的波峰位置不同于来自应检测的被检体的MR信号的波峰位置的可能性越高。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F线圈装置的能否利用的判定中,设为确认该RF线圈装置是否处于磁场中心附近这样的新算法。具体地说,首先,在步骤S3中,接收信号的波峰位置与来自被检体P的MR信号的波峰位置显著不同的要素线圈从能否利用的判定中排除。这是因为仅仅选择与线圈位置数据所表示的位置的偏离ΔZ、ΔZ’在容许范围的要素线圈。
在这些波峰位置的可靠性高的要素线圈中,根据各自的波峰信号水平来算出统计上的阈值Th(步骤S4)。然后,如果在这些波峰位置的可靠性高的要素线圈中接收强度的波峰值在大于等于阈值Th,则该RF线圈装置处于磁场中心附近,因此判定为能够利用(步骤S5)。这是因为可以说,在该RF线圈装置内至少存在一个因处于磁场中心附近而波峰位置的可靠性高且具有足够的接收灵敏度的要素线圈。
因此,可以以极高的可靠性判定RF线圈装置能否利用。
另外,对于由于内部的要素线圈通过垫子96等从被检体P隔离,因此MR信号的强度降低,无法自动检测并显示该RF线圈装置的位置这样的以往问题,由于可靠性高的要素线圈的波峰位置成为大于等于统计上的阈值而判定为能够利用的可能性高,因此问题变少。
而且,在判定为能够利用的RF线圈装置的要素线圈中,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为大于等于最大接收强度(CAmax或CBmax)的规定比例RA的要素线圈被选择用于代表点(Q1或Q2)的位置算出(步骤S6)。这样,在仅仅选择具有足够的接收灵敏度的要素线圈后,在这些暂定位置(波峰位置)和基于线圈位置数据的相对位置之间,按照最小二乘法算出近似直线,从而将该切片作为代表点的位置算出(步骤S7)。因此,可以准确算出代表点的位置。准确算出代表点的位置,其结果,根据线圈位置数据准确地算出各要素线圈的位置(步骤S8)。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与以往相比更准确检测MRI的RF线圈装置的位置。另外,在MRI中,可以判定对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这里的“对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是指例如“在为了获得良好的画质而具有足够接收灵敏度的位置配置的要素线圈”。
(本实施方式的补充事项)
[1]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要素线圈为单位生成分布图数据,并根据要素线圈的分布图数据执行RF线圈装置的能否利用的判定及代表点的位置算出的例子。这些处理也可以不是以要素线圈为单位,而是以例如节段为单位执行的。
图11是表示针对每个节段排列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要素线圈的一个例子的平面示意图。在图11中,在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2’内,配置了第1节段106A、第2节段106B、第3节段106C、第4节段106D这4个要素线圈组。
第1节段106A具有4个要素线圈106a1~106a4,第2节段106B具有4个要素线圈106b1~106b4,第3节段106C具有4个要素线圈106c1~106c4,第4节段106D具有4个要素线圈106d1~106d4。
这里,将从RF线圈装置分别输出并向RF接收器50输入的多个MR信号的各路径定义为“通道”。通道数被设定成小于等于RF接收器50的输入接收数。各通道传送并作为一个信号输入RF接收器50的MR信号有时仅仅由一个要素线圈的MR信号构成,有时为多个要素线圈的MR信号的合成信号。以将例如RF线圈装置中来自多个要素线圈的MR信号分别变换为同相位、反相位、QD(quadrature,正交)、半QD等后叠加而能够分离的方式进行合成处理。
因此,也可以将第1节段106A的4个要素线圈106a1~106a4的某一个所接收到的MR信号设为第1节段的MR信号,根据该代表的MR信号,生成第1节段的分布图数据。或者,也可以根据将由要素线圈106a1~106a4分别接收到的4个MR信号合成的一个信号,生成第1节段106A的分布图数据。
如果对于第2节段106B、第3节段106C、第4节段106D与上述同样地生成分布图数据,则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根据各节段的分布图数据来判定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能否利用。另外,在判定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能够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算出代表点Q1的位置算出及能够利用第1~第4节段(106A~106D)的哪一个。
[2]说明了算出代表点的位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该形态。代表点是指例如作为具有扩展的范围的代表部分中的规定的坐标点,但是也可以算出代表部分的位置。在本说明书中,代表部分是代表点的上位概念的表述。
[3]说明了沿顶板22的水平移动方向(Z轴方向)1维地生成MR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的分布图数据,1维地算出代表点Q1、Q2及各要素线圈的位置的例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该形态。也可以2维或者3维地生成分布图数据,3维地算出代表点Q1、Q2及各要素线圈的位置。
在3维地算出时,线圈位置数据例如以RF线圈装置的代表点为原点,存储在判定部65作为在规定方向放置RF线圈装置时的各要素线圈的代表点的3维坐标。上述规定方向是指例如使要素线圈的排列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的方向。接着,例如3维地收集MR信号,3维地生成分布图数据。接着,将分布图数据中的MR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的3维坐标和线圈位置数据所表示的要素线圈的代表点的3维坐标之差作为3维矢量算出。通过将该3维矢量设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ΔZ同样的判断基准,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RF线圈装置的能否利用的判定、RF线圈装置的代表点的位置算出、各要素线圈的位置算出。
[4]说明了对于接收专用的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执行能否利用的判定、代表点的位置算出等的例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该形态。对于收发兼用的RF线圈装置,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可执行能否利用的判定、代表点的位置算出等。
[5]在线圈位置测量序列的步骤S7(图8)中,如图7那样,说明了通过最小二乘法对要素线圈106a~106d的描绘点进行直线近似,算出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的各代表点Q1、Q2的位置的例子。根据暂定位置和线圈位置数据算出RF线圈装置的代表点的位置的方法不限于图7的最小二乘法,也可以是其他手法。
例如,对于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的各要素线圈106a~106d,分别算出图3的线圈位置数据所表示的(以代表点Q1为基准的)各要素线圈106a~106d的位置和暂定位置(MR信号的波峰的Z轴方向位置)的差分。然后,也可以将这4个差分的平均值作为代表点Q1的装置坐标系的Z轴方向位置(这里的差分在不进行以获得最大接收强度CAmax的要素线圈106b的暂定位置为基准的移位的方面,稍微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ΔZa~ΔZd)。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及其他RF线圈装置也同样。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针对每个RF线圈装置存储线圈位置数据,算出各RF线圈装置的代表点(Q1或Q2)的位置,根据代表点的位置及线圈位置数据,算出各要素线圈的位置的例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该形态。线圈位置数据的存储及代表点的位置算出不是必须的。
例如,针对每个要素线圈将MR信号的接收强度为波峰的位置作为该要素线圈的位置进行处理,其他算法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在针对每个RF线圈装置判定能否利用并筛选(识别显示)对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
[7]说明权利要求的用语和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另外,以下所示对应关系是用于参考所示的一种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
下肢用RF线圈装置100及脊椎用RF线圈装置120中的一方是权利要求所述的第1RF线圈装置的一个例子,另一方是权利要求所述的第2RF线圈装置的一个例子。
显示装置74是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部的一个例子。
针对每个RF线圈装置存储线圈位置数据的判定部65是权利要求所述的线圈位置数据存储部的一个例子。
[8]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要旨,也包含于权利要求的范围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布图数据生成部,根据由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接收到的来自被检体的核磁共振信号,生成与上述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并表示上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的多个分布图数据;以及
判定部,通过针对上述第1RF线圈装置、上述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分析多个上述分布图数据,判定在上述第1RF线圈装置及上述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中对磁共振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存储表示上述第1RF线圈装置内的各要素线圈和上述第1RF线圈装置的代表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上述第2RF线圈装置内的各要素线圈和上述第2RF线圈装置的代表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位置数据,根据上述线圈位置数据及多个上述分布图数据,针对上述第1RF线圈装置、上述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判定能否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根据各个上述分布图数据中的上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设定统计上的阈值,根据在上述分布图数据中上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上述阈值的上述要素线圈的数量,针对上述第1RF线圈装置、上述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判定能否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上述波峰值的平均来设定上述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上述波峰值的平均及方差来设定上述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上述波峰值的标准偏差来设定上述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上述分布图数据中的上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来设定统计上的阈值,根据在上述分布图数据中上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上述阈值的上述要素线圈的比例,针对上述第1RF线圈装置、上述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判定能否利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上述波峰值的平均来设定上述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上述波峰值的平均及方差来设定上述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构成为根据各个上述波峰值的标准偏差来设定上述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磁共振成像装置还具备位置算出部,该位置算出部从与上述第1RF线圈装置、上述第2RF线圈装置之中的由上述判定部判定为能够利用的一方的多个上述要素线圈分别对应的多个上述分布图数据中,与由上述分布图数据所表示的上述要素线圈的接收灵敏度相应地选择在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算出中采用的上述分布图数据,根据所选择的上述分布图数据和上述线圈位置数据,算出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基于由上述位置算出部算出的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和上述线圈位置数据的多个上述要素线圈的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还具备线圈选择部,该线圈选择部选择在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成像中采用的上述要素线圈,
上述显示部构成为不显示上述第1RF线圈装置及上述第2RF线圈装置之中的未算出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的一方的上述要素线圈的位置信息,而显示算出了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的一方的多个上述要素线圈的位置信息,
上述线圈选择部构成为接受从所显示的多个上述要素线圈中指定特定的上述要素线圈的输入信息,按照上述输入信息选择上述要素线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还具备线圈选择部,该线圈选择部在上述第1RF线圈装置及上述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具有多个包含多个要素线圈的节段的情况下,选择在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成像中采用的上述节段,
上述显示部构成为不显示在上述第1RF线圈装置及上述第2RF线圈装置之中的未算出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的一方的上述节段的位置信息,而显示算出了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的一方的多个上述节段的位置信息,
上述线圈选择部构成为接受从所显示的多个上述节段中指定特定的上述节段的输入信息,按照上述输入信息选择上述节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算出部构成为选择上述分布图数据中上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波峰值超过规定值的多个上述分布图数据,作为在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算出中采用的上述分布图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布图数据生成部构成为以拍摄空间内的规定位置作为基准,生成多个上述分布图数据,
上述位置算出部构成为将上述分布图数据的接收强度分布的波峰位置设为上述要素线圈的暂定位置,根据上述要素线圈的暂定位置和上述线圈位置数据算出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和上述规定位置的距离,从而算出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布图数据生成部构成为以拍摄空间内的规定位置作为基准,生成多个上述分布图数据,
上述位置算出部将上述分布图数据的接收强度分布的重心位置设为上述要素线圈的暂定位置,根据上述要素线圈的暂定位置和上述线圈位置数据算出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和上述规定位置的距离,从而算出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
18.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布图数据生成部,根据由至少一个RF线圈装置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接收到的来自被检体的核磁共振信号,生成与上述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并表示上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的多个分布图数据;
判定部,存储表示上述RF线圈装置的代表部分和各个上述要素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位置数据,根据上述线圈位置数据及上述分布图数据,判定上述RF线圈装置能否利用;以及
位置算出部,从与上述判定部判定为能够利用的上述RF线圈装置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的多个上述分布图数据中,与由上述分布图数据表示的上述要素线圈的接收灵敏度相应地选择至少一个在上述RF线圈装置的代表部分的位置算出中采用的上述分布图数据,根据所选择的上述分布图数据和上述线圈位置数据,算出上述代表部分的位置。
19.一种磁共振成像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是获得从安装于被检体的RF线圈装置之中选择在磁共振成像中采用的要素线圈时的支援信息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由第1RF线圈装置及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的多个要素线圈分别接收到的来自上述被检体的核磁共振信号,生成与上述多个要素线圈分别对应并表示上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的多个分布图数据的步骤;
通过针对上述第1RF线圈装置、上述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分析上述多个分布图数据,判定在上述第1RF线圈装置及上述第2RF线圈装置每一个中对磁共振成像有效的要素线圈的步骤。
CN201380003171.3A 2012-11-28 2013-11-27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磁共振成像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 Active CN103957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9917 2012-11-28
JP2012-259917 2012-11-28
PCT/JP2013/081909 WO2014084259A1 (ja) 2012-11-28 2013-11-27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におけるコイル選択支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7786A true CN103957786A (zh) 2014-07-30
CN103957786B CN103957786B (zh) 2017-03-22

Family

ID=50827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171.3A Active CN103957786B (zh) 2012-11-28 2013-11-27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磁共振成像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33653B2 (zh)
CN (1) CN103957786B (zh)
WO (1) WO20140842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0026A (zh) * 2015-05-12 2018-01-02 海珀菲纳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线圈方法和装置
CN108344960A (zh) * 2018-02-09 2018-07-31 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线圈单元选通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6292B2 (en) 2018-05-31 2020-12-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il select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10802101B2 (en) 2018-05-31 2020-10-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s for coil select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reduce phase wrap artifact
US10859646B2 (en) 2018-05-31 2020-12-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s for coil select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reduce annefact artifact
US10859645B2 (en) 2018-05-31 2020-12-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s for coil select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7263A1 (en) * 2006-07-06 2008-01-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20080186025A1 (en) * 2007-02-06 2008-08-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ata generating method
JP2009106480A (ja) * 2007-10-30 2009-05-21 Hitachi Medical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1843484A (zh) * 2009-01-05 2010-09-29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装置
US20100259262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Nobuyasu Ichinos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CN102548472A (zh) * 2010-08-16 2012-07-04 株式会社东芝 磁共振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8194B2 (ja) * 2006-07-06 2013-07-17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5268372B2 (ja) * 2007-02-06 2013-08-21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7263A1 (en) * 2006-07-06 2008-01-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20080186025A1 (en) * 2007-02-06 2008-08-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ata generating method
JP2009106480A (ja) * 2007-10-30 2009-05-21 Hitachi Medical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1843484A (zh) * 2009-01-05 2010-09-29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装置
US20100259262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Nobuyasu Ichinos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CN102548472A (zh) * 2010-08-16 2012-07-04 株式会社东芝 磁共振成像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0026A (zh) * 2015-05-12 2018-01-02 海珀菲纳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线圈方法和装置
US10709387B2 (en) 2015-05-12 2020-07-14 Hyperfine Research, Inc. Radio frequency coil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10912517B2 (en) 2015-05-12 2021-02-09 Hyperfine Research, Inc. Radio frequency coil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7530026B (zh) * 2015-05-12 2021-10-01 海珀菲纳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线圈方法和装置
US11850075B2 (en) 2015-05-12 2023-12-26 Hyperfine Operations, Inc. Radio frequency coil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8344960A (zh) * 2018-02-09 2018-07-31 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线圈单元选通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7786B (zh) 2017-03-22
WO2014084259A1 (ja) 2014-06-05
JP6433653B2 (ja) 2018-12-05
JP2014128630A (ja) 2014-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5700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CN103229069B (zh) 使用多点狄克逊技术的mr 成像
CN103957786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磁共振成像中的线圈选择支援方法
CN103099619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
US10564236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guiding method of coil select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
US75732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CN101887108B (zh) 磁共振断层造影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CN102576061B (zh) 使用多通道rf激励进行mr成像
CN103238082B (zh) 使用多点Dixon技术和低分辨率校准的MR成像
KR102236865B1 (ko) 자기 공명 시스템 작동 시퀀스 확립
CN102680930B (zh) 用于设置匀场电流和射频中心频率的方法以及磁共振设备
US9720066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396265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脂肪抑制效果的分析方法
US8085041B2 (en) Three-poi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and robust field mapping for EPI geometric distortion correction
CN104688226A (zh)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07110947B (zh) 使用b1图校正磁共振图像的强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68943B (zh) 磁共振摄像装置及方法、磁共振摄像维护装置及系统
CN102859387B (zh) 采用谱模型的化学物类的磁共振成像
CN102342832B (zh) 磁共振成像方法、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控制装置
KR101606350B1 (ko) B1 필드 맵들의 세트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2998642A (zh) 磁共振设备内检查对象的部分区域的成像方法
JP6230811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5517495A (zh) 用于校正与磁共振成像无线射频线圈中的发送和接收时钟之间的异步定时偏移相关联的误差的方法
US8346340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
CN103424724B (zh) 基于自动对准和覆盖的匀场图校准方法的自动定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1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