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7506B - 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57506B CN103957506B CN201410188235.8A CN201410188235A CN103957506B CN 103957506 B CN103957506 B CN 103957506B CN 201410188235 A CN201410188235 A CN 201410188235A CN 103957506 B CN103957506 B CN 1039575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phone
- information
- disabled user
- tracking
- recogn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6—Anti-theft arrangements, e.g. protection against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cl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防盗判断模块、防盗信息收集模块、防盗控制模块、追踪SIM卡查找模块、追踪人脸识别模块、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启动手机防盗追踪功能后,机主可以对被盗手机作防盗处理,实时的保护被盗手机的数据安全;被盗手机自动收集当前的SIM卡信息、位置信息、非法用户头像信息,并将上述信息打包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上;机主根据收集的信息,查询数据库中SIM卡卡号确定非法用户1的身份,人脸识别确定非法用户2的身份,通过对比最终确定非法用户的身份,进而在保护被盗手机数据安全的同时帮助用户找回被盗手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用手机的网民越来越多,手机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个人业务更多的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手机中存储了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包括信息、通讯录、照片、电子文档等,一旦手机被盗这些隐私数据的外泄,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机防盗保护方法,用户在发现手机被盗后,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防盗指令,用户可以在无线终端或服务器端,远程发送防盗指令到被盗手机上。实现对被盗手机的操作,包括删除短信、删除通讯录、备份数据等内容。此外,被盗手机还可以根据指令收集手机当前的SIM卡信息、位置信息、非法用户人脸图像,并将这些收集的数据传回无线终端或服务器上。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技术中,调用摄像头拍摄到的人脸图像可能是伪造的,并不是非法用户本人;无法确定非法用户的身份;没有提供具体措施来找回被盗手机。提供的手机防盗保护方法更多的是关注被盗手机里隐私数据的安全,没有考虑到确定非法用户身份和找回被盗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防盗判断模块、防盗信息收集模块、防盗控制模块、追踪SIM卡查找模块、追踪人脸识别模块、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其中,
防盗判断模块:用于启动手机防盗追踪系统,检查SIM卡的IMSI信息是否合法,若不合法则锁定被盗手机;
防盗信息收集模块:用于自动收集被盗手机当前的SIM卡号、位置信息和调用手机摄像头拍摄非法用户人脸图像;
防盗控制模块:用于将收集的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上和接收无线终端或服务器发送的指令;
追踪SIM卡查找模块:用于查找当前SIM卡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假定通过此方法找出的人为非法用户1;
追踪人脸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拍摄的人脸图像,识别非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假定通过此方法找出的人为非法用户2;
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用于判断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是否为同一个人;
本系统在启动手机防盗追踪功能后,防盗判断模块实时检查手机是否被盗,若手机处于被盗状态,防盗信息收集模块则自动收集被盗手机的相关信息,并可由防盗控制模块对被盗手机进行控制;对收集的SIM卡卡号和非法用户人脸图像,分别通过追踪SIM卡查找模块和追踪人脸识别模块进行查找,确定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的身份,最终通过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来确定非法用户,帮助用户找回被盗手机。
进一步的,所述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SIM卡的IMSI信息;利用GPS功能对当前手机位置进行定位,获取手机当前位置信息;启用手机前置摄像头驱动功能,拍摄非法用户头像。
进一步的,所述防盗控制模块通过SMS或MMS方式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所述防盗控制模块通过WLAN或数据网络的方式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所述防盗控制模块接收无线终端或服务器发送的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追踪SIM卡查找模块通过在数据库中查找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的SIM卡卡号,确定非法用户1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追踪人脸识别模块通过在数据库中查找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的非法用户人脸图像,确定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通过判断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是否为同一个人,最终确定非法用户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的,该系统的无线终端是手机。
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301:预先设置防盗功能密码指令,并设置接收防盗信息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设备信息;
步骤302:输入防盗功能密码指令,启动手动防盗追踪功能,手机读取SIM卡IMSI信息并存储于手机内部存储器或手机的外部存储器中;
步骤303:手机防盗功能启动后,如果更换手机SIM卡,在启动手机后手机读取新SIM卡的IMSI信息;
步骤304:将当前读取的SIM卡IMSI信息与之前存储的IMSI信息进行对比,若不一致,则判定手机处于被盗状态;
步骤305:若判定手机被盗,接收无线终端或服务器发送的指令,远程删除、备份手机内存储的数据;
步骤306:若判定手机被盗,手机自动收集被盗手机当前的SIM卡号、位置信息和非法用户人脸图像;
步骤307:被盗手机将收集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设备;
步骤308:查询移动用户数据库,查找SIM卡卡号,确定非法用户1的身份信息;
步骤309:查询移动用户数据库,人脸识别,确定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
步骤310:将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最终确定非法用户身份。
进一步的,所述306步骤中通过手机GPS功能收集被盗手机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307步骤中,通过SMS或MMS方式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通过WLAN或数据网络的方式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启动手机防盗追踪功能后,机主可以对被盗手机作防盗处理,实时的保护被盗手机的数据安全。被盗手机自动收集当前的SIM卡信息、位置信息、非法用户头像信息,并将上述信息打包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上。机主根据收集的信息,查询数据库中SIM卡卡号确定非法用户1的身份,人脸识别确定非法用户2的身份,通过对比最终确定非法用户的身份,进而在保护被盗手机数据安全的同时帮助用户找回被盗手机。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设计框架示意图;
图2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图5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流程图;
图6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的SIM卡卡号查找流程图;
图7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人脸识别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设计框架示意图。基于IMSI
检测与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参见图1,包括:防盗子系统、追踪子系统。
所述防盗子系统由防盗判断模块、防盗信息收集模块、防盗控制模块所构成。
所述追踪子系统由追踪SIM卡查找模块、追踪人脸识别模块、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所构成。
所述防盗子系统,借助通信运营商提供的GPRS数据连接业务或者移动Wi-Fi网络以及短信业务,实现远程控制。本发明采用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的架构,让用户既可以通过安全号码手机也可以通过登录Web端来控制被盗的手机,及时保护被盗手机里的隐私数据。在手机被盗后,用户可以通过安全号码手机或者Web端远程控制被盗手机,执行数据删除、数据备份、锁定手机、拍摄非法用户的人脸图像、GPS定位等功能,被盗手机接收到这些指令后就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安全号码手机上或Web端上。这两种方式都是在后台进行,非法用户不会轻易察觉,从而更安全的追踪手机。
所述追踪子系统,根据《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要求,用户在办理移动入网时必须要填写自己的身份信息,此时通信运营商可以在登记身份信息的同时为每位用户拍摄一张人脸图像,不同的通信运营商将登记的全部身份信息递交给权威部门,在权威部门就建立一个包含用户基本身份信息和人脸图像的手机用户数据库。
所述追踪子系统,在获取了被盗手机的位置信息、非法用户SIM卡卡号和非法用户人脸图像后,在手机用户数据库中查找SIM卡卡号来找出非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假定通过此方法找出的人为非法用户1),再通过识别非法用户的人脸图像,找出相应的非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假定通过此方法找出的人为非法用户2)。最后对比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一步确定非法用户的身份,给公安机关提供线索,提高用户找回被盗手机的可能性。
图2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结构,参见图2,包括:防盗判断模块、防盗信息收集模块、防盗控制模块、追踪SIM卡查找模块、追踪人脸识别模块、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
所述防盗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手机是否满足预设的防盗模式启动条件。手机在开机时,读取当前SIM卡的IMSI信息,并与手机保存的初始SIM卡信息进行对比。若信息一致,正手机正常启动,否则,手机自动锁定并提示输入开机密码。
所述防盗信息收集模块,在被盗手机自动锁定后,用于收集被盗手机当前的SIM卡信息。此外还通过手机GPS、WLAN或数据网络GPRS、EDGE、HSPA功能收集到被盗手机当前的位置信息、调用被盗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在非法用户操作手机时拍摄非法用户的人脸图像。所述防盗信息收集模块在收集完这些数据后,将这些数据存储在手机内部存储空间或者与手机连接的外部存储空间里。
所述防盗控制模块,用于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手机的信息打包发送到无线终端和服务器设备上。所述防盗控制模块,读取存储在手机内部存储空间或者与手机连接的外部存储空间的被盗手机相关信息,并以SMS或MMS方式发送至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上。所述防盗控制模块,读取存储在手机内部存储空间或者与手机连接的外部存储空间的被盗手机相关信息,并以WLAN或数据网络连接GPRS、EDGE、HSPA等方式发送至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上。
所述防盗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无线终端或服务器端发送的相应指令,包括备份隐私数据至服务器端、删除不必要的隐私数据等功能。
所述追踪SIM卡查找模块,用于将防盗控制模块传回的SIM卡信息进行查找。根据我国11位的SIM卡卡号的构成,其1-3位表示运营商名称,4-7位表示卡号的归属地,8-11位表示用户号。由于卡号的构成有明显的分层特性,对于1-7位考虑使用分层查找作为查找方式,对于8-11位使用二分查找作为查找方式。通过查找数据库来确定非法用户1的身份。
所述追踪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将防盗控制模块传回的非法用户人脸图像进行识别,与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确定非法用户2的身份。
所述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用于将追踪SIM卡查找模块确定的非法用户1的身份信息与追踪人脸识别模块确定的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进行综合对比,最终确定非法用户的身份,结合被盗手机的位置信息,帮助用户在保护隐私数据的同时找回被盗手机。
图3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所述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预先设置防盗功能密码指令,并设置接收防盗信息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设备信息;
所述防盗信息包括步骤306中手机当前SIM卡IMSI信息、位置信息和非法用户人脸图像信息。所述无线终端可以是手机,可以设置无线终端的信息。所述服务器设备,通过Web端登录,可以设置登录的相应信息。
步骤302:输入防盗功能密码指令,启动手动防盗追踪功能,手机读取SIM卡IMSI信息并存储于手机内部存储器或手机的外部存储器中;
步骤303:手机防盗功能启动后,如果更换手机SIM卡,在启动手机后手机读取新SIM卡的IMSI信息;
步骤304:将当前读取的SIM卡IMSI信息与之前存储的IMSI信息进行对比,若不一致,则判定手机处于被盗状态;
步骤305:若判定手机被盗,接收无线终端或服务器发送的指令,远程删除、备份手机内存储的数据;
步骤306:若判定手机被盗,手机自动收集被盗手机当前的SIM卡号、位置信息和非法用户人脸图像;
被盗手机通过GPS、WLAN或数据网络GPRS、EDGE、HSPA功能收集到被盗手机当前的位置信息。由于GPS定位较为精准,优选的。通过调用手机前置摄像头,拍摄非法用户的人脸图像。进一步地,收集的信息存储于手机内部存储器或手机的外部存储器中。
步骤307:被盗手机将收集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设备;
被盗手机通过SMS、MMS、WLAN或数据网络的方式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上。
步骤308:查询移动用户数据库,查找SIM卡卡号,确定非法用户1的身份信息;
步骤309:查询移动用户数据库,人脸识别,确定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
移动用户数据库,用户在办理移动入网时必须要填写自己的身份信息,通信运营商在登记身份信息的同时为每位用户拍摄一张人脸图像,不同的通信运营商将登记的全部身份信息递交给权威部门,在权威部门建立一个包含用户基本身份信息和人脸图像的手机用户数据库。
步骤310:将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最终确定非法用户身份。
通过这种方式,机主在手机被盗后,既可以保护被盗手机的隐私数据不被泄密,还可以通过获取的SIM卡信息、位置信息、人脸图像信息,确定非法用户的身份和被盗手机位置,进而帮助机主找回被盗手机。
图5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流程图。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流程,用于执行上述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参见图5,该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流程包括:
步骤501:从无线终端或服务器的Web端获取被盗手机当前的SIM卡IMSI信息;
步骤502:从无线终端或服务器的Web端获取被盗手机的位置信息;
步骤503:从无线终端或服务器的Web端获取操作被盗手机的非法用户人脸图像信息;
步骤504:根据获取的信息,查询手机用户数据库,来确定非法用户身份;
步骤505:对SIM卡进行查找,根据SIM卡号码的结构,按照先分层再二分的方式来查找,找出非法用户1的身份信息;
步骤506:对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将获取的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找出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
步骤507:将SIM卡查找确定的非法用户1的身份信息与人脸识别确定的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进行综合对比;
步骤508:若两人的身份信息完全相同,即确定了非法用户的身份;
步骤509:若两人的身份信息不相同,推断非法用户在人脸图像或SIM卡号码上进行了伪装;
步骤510:若两人的身份信息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和被盗手机的位置信息,确定非法用户的身份;
步骤511:结合非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和被盗手机位置信息,最终找回被盗手机。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利用被盗手机传回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最终帮助机主被盗手机,降低了丢失手机带来的风险和减少了直接经济损失。
图6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的SIM卡卡号查找流程图。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SIM卡卡号查找流程,用于执行上述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参见图6,该SIM卡卡号查找流程包括:
步骤601:对从无线终端或服务器的Web端获取的被盗手机当前SIM卡卡号进行分层操作;
步骤602:SIM卡卡号1-3位为运营商段,4-7位为归属地段,对上述两段采用分层查找;
步骤603:SIM卡卡号8-11位为用户号段,这段用户在实际情况中没有太多特性,选用较传统的二分查找,查找效率较高;
步骤604:通过在手机用户数据库中查询被盗手机当前SIM卡卡号,确定非法用户1的身份。
通过结合SIM卡的结构特性,采用这种分层-二分的查找方式,满足了系统在实际运行时的需求,提高了SIM卡查找的查询效率。
图7为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人脸识别流程图。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的的人脸识别流程,用于执行上述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参见图7,该人脸识别的流程包括:
步骤701:对从无线终端或服务器的Web端获取的非法用户人脸图像进行操作;
步骤702:Gabor变换:对每个样本人脸图像进行Gabor变换,得到40幅不同的Gabor人脸图像;
步骤703:计算Gabor二值模式特征:对每一幅Gabor人脸图像进行分块(采取8×1分块),提取每个Gabor人脸图像子块的LBP直方图,得到320个Gabor二值模式特征;
步骤704:特征集生成:根据子块位置,对上面得到的320个Gabor二值模式特征进行分组,构成8组的人脸特征集;
步骤705:权值计算:对每个训练样本人脸图像进行分块(选取8×1分块方式),将每个子块图像的信息熵作为该子块的权值,取所有样本人脸图像对应子块的平均权值作为该位置子块的最终相似度的权重wi;
步骤706:相似度计算:将步骤704中每一组特征集中的直方图串联成一个特征向量,分别对这8种特征向量应用χ2距离分类器作为相似度衡量方法,得到8个χ2距离:d1,d2,…d8;
步骤707:分类:对8个χ2距离加权得到将d作为最终的相似度衡量标准,根据最近邻准则取d最小的那一类为分类结果;
步骤708:通过在手机用户数据库中查询操作被盗手机的非法用户人脸图像,确定非法用户2的身份。
在本系统中人脸识别为单样本的人脸识别模型,系统采用基于Gabor二值模式和分块加权的单样本人脸识别,该方法对表情变化、光照变换、姿态变换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实际应用中性能表现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提供的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上述功能模块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实现手机防盗追踪的功能。此外,本系统所述的身份鉴别,依托于在可信第三方已建立一个手机用户的身份信息数据库。
以上实施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所描述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防盗判断模块、防盗信息收集模块、防盗控制模块、追踪SIM卡查找模块、追踪人脸识别模块、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其中,
防盗判断模块:用于启动手机防盗追踪系统,检查SIM卡的IMSI信息是否合法,若不合法则锁定被盗手机;
防盗信息收集模块:用于自动收集被盗手机当前的SIM卡号、位置信息和调用手机摄像头拍摄非法用户人脸图像;
防盗控制模块:用于将收集的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上和接收无线终端或服务器发送的指令;
追踪SIM卡查找模块:用于查找当前SIM卡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假定通过此方法找出的人为非法用户1;
追踪人脸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拍摄的人脸图像,识别非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假定通过此方法找出的人为非法用户2;
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用于判断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是否为同一个人,若两人的身份信息完全相同,即确定了非法用户的身份,若两人的身份信息不相同,推断非法用户在人脸图像或SIM卡号码上进行了伪装;
本系统在启动手机防盗追踪功能后,防盗判断模块实时检查手机是否被盗,若手机处于被盗状态,防盗信息收集模块则自动收集被盗手机的相关信息,并可由防盗控制模块对被盗手机进行控制;对收集的SIM卡卡号和非法用户人脸图像,分别通过追踪SIM卡查找模块和追踪人脸识别模块进行查找,确定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的身份,最终通过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来确定非法用户,帮助用户找回被盗手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SIM卡的IMSI信息;利用GPS功能对当前手机位置进行定位,获取手机当前位置信息;启用手机前置摄像头驱动功能,拍摄非法用户头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控制模块通过SMS或MMS方式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所述防盗控制模块通过WLAN或数据网络的方式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所述防盗控制模块接收无线终端或服务器发送的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SIM卡查找模块通过在数据库中查找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的SIM卡卡号,确定非法用户1的身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人脸识别模块通过在数据库中查找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的非法用户人脸图像,确定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非法用户身份鉴别模块通过判断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是否为同一个人,最终确定非法用户的身份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无线终端是手机。
8.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301:预先设置防盗功能密码指令,并设置接收防盗信息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设备信息;
步骤302:输入防盗功能密码指令,启动手动防盗追踪功能,手机读取SIM卡IMSI信息并存储于手机内部存储器或手机的外部存储器中;
步骤303:手机防盗功能启动后,如果更换手机SIM卡,在启动手机后手机读取新SIM卡的IMSI信息;
步骤304:将当前读取的SIM卡IMSI信息与之前存储的IMSI信息进行对比,若不一致,则判定手机处于被盗状态;
步骤305:若判定手机被盗,接收无线终端或服务器发送的指令,远程删除、备份手机内存储的数据;
步骤306:若判定手机被盗,手机自动收集被盗手机当前的SIM卡号、位置信息和非法用户人脸图像;
步骤307:被盗手机将收集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和服务器设备;
步骤308:查询移动用户数据库,查找SIM卡卡号,确定非法用户1的身份信息;
步骤309:查询移动用户数据库,人脸识别,确定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
步骤310:将非法用户1和非法用户2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若两人的身份信息完全相同,即确定了非法用户的身份,若两人的身份信息不相同,推断非法用户在人脸图像或SIM卡号码上进行了伪装,最终确定非法用户身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06步骤中通过手机GPS功能收集被盗手机的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07步骤中,通过SMS或MMS方式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通过WLAN或数据网络的方式将防盗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无线终端或服务器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8235.8A CN103957506B (zh) | 2014-05-06 | 2014-05-06 | 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8235.8A CN103957506B (zh) | 2014-05-06 | 2014-05-06 | 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57506A CN103957506A (zh) | 2014-07-30 |
CN103957506B true CN103957506B (zh) | 2017-12-05 |
Family
ID=51334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88235.8A Active CN103957506B (zh) | 2014-05-06 | 2014-05-06 | 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575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46330A (zh) * | 2014-08-07 | 2016-03-3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自驱动移动装置及其异常警报方法 |
CN105447362A (zh) * | 2014-09-15 | 2016-03-30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05515774A (zh) * | 2014-10-14 | 2016-04-20 |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 偷盗侦破系统及方法 |
CN105611495A (zh) * | 2014-11-25 | 2016-05-25 | 镇江金软计算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位置定位的手机防盗系统 |
CN104469307B (zh) * | 2014-12-10 | 2017-11-03 | 武汉虹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智能摄像头WiFi通信的GSM图像信息采集设备 |
CN104618865A (zh) * | 2015-02-12 | 2015-05-13 | 长沙承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行车、自行车定位追踪装置、系统和追踪方法 |
CN104639762A (zh) * | 2015-02-27 | 2015-05-20 |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认证报警方法和装置 |
CN105050061A (zh) * | 2015-06-23 | 2015-11-1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用户声纹信息的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6559394B (zh) * | 2015-09-29 | 2020-08-1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网络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872218A (zh) * | 2016-03-29 | 2016-08-17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防盗方法、装置及手机 |
CN105979491A (zh) * | 2016-05-09 | 2016-09-28 | 北京邮电大学 | Sim卡远程管控方法、智能终端和服务器 |
CN106022170B (zh) * | 2016-05-11 | 2019-03-29 |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 多媒体设备的数据保护装置和方法 |
CN106462680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异常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
CN106657584A (zh) * | 2016-09-30 | 2017-05-10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550325A (zh) * | 2016-10-14 | 2017-03-29 | 华蓥市盈胜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主板防盗追踪处理系统 |
CN108540755B (zh) * | 2017-03-01 | 2021-03-0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身份识别方法和装置 |
CN108540747B (zh) * | 2017-03-01 | 2021-03-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视频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8182379B (zh) * | 2017-11-28 | 2020-06-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家电设备的防盗追踪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9325429B (zh) * | 2018-09-11 | 2021-03-19 | 深圳前海中电慧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关联特征数据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CN110375716B (zh) | 2019-07-23 | 2022-01-14 |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无人飞行器寻找信息生成方法及无人飞行器 |
US11567847B2 (en) | 2020-02-04 | 2023-01-3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dentifying anomolous device usage based on usage patterns |
US11171904B1 (en) | 2020-05-06 | 2021-11-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ssage authentication using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
CN112188154B (zh) * | 2020-09-03 | 2022-12-06 | 中境建工集团(上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人脸手机一体采集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6505A (zh) * | 2007-09-29 | 2008-06-11 | 深圳市赛时特科技有限公司 | 出入口安检终端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安检方法 |
CN102968626A (zh) * | 2012-12-19 | 2013-03-1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 一种人脸图像匹配的方法 |
CN103347131A (zh) * | 2013-07-05 | 2013-10-09 | 张�林 | 一种智能手机防盗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8686B (zh) * | 2007-01-10 | 2010-05-1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机读旅行证件识别方法 |
-
2014
- 2014-05-06 CN CN201410188235.8A patent/CN1039575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6505A (zh) * | 2007-09-29 | 2008-06-11 | 深圳市赛时特科技有限公司 | 出入口安检终端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安检方法 |
CN102968626A (zh) * | 2012-12-19 | 2013-03-1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 一种人脸图像匹配的方法 |
CN103347131A (zh) * | 2013-07-05 | 2013-10-09 | 张�林 | 一种智能手机防盗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57506A (zh) | 2014-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57506B (zh) | 基于imsi检测和人脸识别的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 | |
CN101393598A (zh) | 利用手机摄像头对人脸识别来决定允许开机/解锁的方法 | |
CN107169458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7590439A (zh) | 基于监控视频的目标人物识别追踪方法和装置 | |
CN108540755B (zh) | 身份识别方法和装置 | |
WO201418713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browser private information | |
CN110119608A (zh) | 一种生物特征信息处理方法、生物特征信息保存方法及装置 | |
CN107665313B (zh) | 敏感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8200174B (zh) | 基于区块链分布式的手机保护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3744895A (zh) | 一种居民身份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03269481A (zh) | 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程序或文件加密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 |
US20230222843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gistering biometric feature | |
CN106611133A (zh) |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和设备 | |
CN107707754A (zh) | 一种智能终端寻回方法和装置 | |
CN109993000A (zh) |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照片和视频自动分享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8347730B (zh) | 一种无线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1625793A (zh) | 身份识别、订单支付、子人脸库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订单支付系统 | |
KR100705164B1 (ko) | 휴대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사용자 등록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1552830A (zh) | 基于用户耳部识别的移动终端身份认证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 |
CN207817817U (zh)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人像识别门禁设备 | |
CN110324589A (zh) | 一种旅游景区的监控系统与方法 | |
CN107958525A (zh)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人像识别门禁设备 | |
CN108540747B (zh) | 视频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6447949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7333005B (zh) | 应急解锁方法、解锁服务器、用户设备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